教育论文

时间:2024-06-06 17:03:15 教育学 我要投稿

教育论文15篇(热门)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育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育论文15篇(热门)

教育论文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们越来越注重对儿童的教育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音乐、美术、舞蹈等是儿童艺术教育的主要内容。通过各种艺术教育活动,让学前儿童初步感受美,体会艺术美的情趣,而培养儿童对艺术活动的兴趣及爱好应是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重点。这就需要艺术教育者掌握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科学方法,这也是学前儿童艺术启蒙教育的关键所在。本文将就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方法进行分析与探究。

  一、要树立正确的艺术教育目标

  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以及艺术教育的规律来制定艺术教育目标,这是教师在进行艺术教学活动时应遵循的原则,也是艺术教育成功的关键所在。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要想健康发展,必须采取更贴近儿童特点的方法,在观念上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幼儿的艺术教育主要应以提高儿童的艺术素质培养儿童的艺术修养为目标,培养儿童的艺术审美体验,而不应以培养专业艺术人才为目的。家长与艺术教师应以儿童的兴趣为出发点,针对这一成长阶段儿童的心理及性格特点来进行艺术门类的选择,培养孩子对艺术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做他们喜欢做的事,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发挥孩子天性与创造力。

  二、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意义

  学前儿童的艺术教育旨在延续和发展人类的文化艺术而实施的教育的最初环节。学前儿童的艺术教育是通过教育方法与手段,根据儿童的自然成长发展的一般规律,在保证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的前提下,达到或实现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价值,培养儿童的审美情趣,道德情操,认知能力,意志品质及创造性。其意义具体表现在:

  1.顺应儿童,促进发展,注重过程,激发影响,为学前儿童提高自我表达及交流的工具,在学习中让儿童自由流露,充分表达,得到艺术熏陶。

  2.引导儿童以自己的眼光去感受世界,感受艺术,发展学前儿童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并通过加工改造,融入想象,大胆的去创新与创造。

  3.培养学前儿童的.艺术审美能力。通过艺术教育,引导儿童大胆去想象,并在此基础上加工床在,理解审美意象,用语言或肢体去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树立审美观点,丰富审美感情,发展对美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4.艺术教育具有发展智能,培养创造力与审美情趣的作用,促进学前儿童身心智力全面发展与健康和谐成长,培养儿童创造意识及形象思维的能力。

  5.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作为一种有效的文化活动,其对整个社会文化环境有间接的影响与延续作用。通过学前儿童的艺术教育和学前儿童艺术作品与艺术创造去影响社会整个的文化氛围,改变生活和生存环境,发展和延续艺术文化,为社会艺术文化的发展储备人才。

  三、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1.家长与教师的功利心

  当前的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多数情况下,家长都是认为社会竞争压力大,让孩子多学一项技能,将来在社会上能有立足之地。而某些教师,特别是一些艺术培训机构,在进行艺术培训教育时不是在培养孩子的艺术兴趣,而是让孩子不断的考级或参加各种比赛,以赢得在社会上的声誉,以便更好地招生。在这种功利心的驱使下,孩子很难在艺术领域有长足的发展,学前儿童的艺术教育应强调孩子在艺术活动中的主动性,强调儿童艺术教育对孩子自身的影响及作用,家长和教师过分关注孩子学习的结果,而忽略了孩子在艺术学习中的审美情感及体验的获得。

  2.内容选择存在问题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内容最终决定了其教育目标是否能够实现,因此选择艺术教育内容是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目前,当前许多儿童艺术教育机构的教育缺少艺术欣赏以及各领域综合的艺术教育活动。艺术欣赏活动贯穿于艺术教育活动始终是体现审美目标主要的内容,在传统的儿童艺术教育中,艺术欣赏环节十分薄弱,由于缺乏欣赏材料,缺乏必要的欣赏理论指导,所以在这一方面儿童艺术教育止步不前。

  四、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方法

  为了实现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目标,解决目前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如下艺术教育方法。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任何一门学科或艺术要想学好,必须是兴趣作用的结果,对学前儿童进行艺术的培养与熏陶也应该先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只有这样孩子才可能自主的去学习,才可能有长远的发展。所以,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要避免急功近利。慢慢去观察或想办法激发孩子的兴趣所在。如给孩子听音乐,看舞蹈,让孩子自主去模仿,或者给孩子买画笔,让孩子去自由的绘画,教师或家长再适当的去引导,帮助孩子去认真体会。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能以按照成人的想法或模式去限制及否定孩子的创造或发挥,而是应凭借经验与敏感性的去捕捉孩子的闪光点再进行适当的启发与鼓励,这种艺术萌芽会在儿童的头脑中留下愉快的记忆,再以此为起点,有计划地循序渐进的启发与开导,不断的进行深入教育,并为孩子提供一定的物质材料,创造有利于学习的环境等等,不断的加强与稳固儿童对艺术的学习兴趣,促进其进一步地发展。

  2.教学上要循序渐进

  艺术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应首先掌握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拔苗助长,艺术教育的过程在学前儿童身上的体现应是循序渐进的。因此,按照儿童的接受能力,艺术教育应该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这样的逐步的过度,教育上的循序渐进让孩子有一个缓冲的过程,不至于让孩子望而却步,知难而退。与此同时,教育者还要根据学前儿童不会抽闲思维,难于集中精神这一特点,多采取直观演示法教学,不要单纯的讲解,让儿童跟着做或看着做,比教师的讲解更容易让儿童接受。

  3.多一些欣赏性教学

  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很多艺术教学在内容上常常缺少艺术欣赏这一环节,教学都是采取教师教,学生跟着做,这种教学模式。没有给儿童独立思考、自我发挥、自我创造的空间与条件。所以,在艺术教学中,特别在艺术启蒙教育阶段,教师应多创造条件,给儿童上一些艺术欣赏课,让儿童自己去体会,自己去感觉,他们对艺术的领悟不应是成人强加的,而应该是在学习过程中通过鉴赏与欣赏自己的不断领悟。

  4.多种教学法的运用

  在艺术常规教学中,艺术教育者为了好教学,或急于求成,他们的教学方法往往按部就班传统老套。对于学龄前儿童,这种死板的教学方式虽然在短期内能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但很难有长足的发展,长此以往儿童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所以,教育者应改变思维,大胆创新,根据孩子这一成长阶段的身心特点,采取多种多样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多一些表扬与鼓励,让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不断地发展和提高。总之,学龄前儿童是艺术启蒙及培养其艺术修养与兴趣的关键时期,对这一阶段儿童艺术教育的方法进行分析与研究,是十分必要也是十分关键的。要想培养儿童对艺术的兴趣,从而进一步在艺术领域有所造诣,需要艺术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不断的探讨,不断地总结经验,为培养优秀艺术人才的后备军而不断地努力。

  作者:刘彦 单位:青岛市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1]肖成英.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改革探索[J].四川戏剧,20xx,(05).

  [2]魏玥玥.学前儿童艺术教育[J].读天下,20xx,(11):319-320.

  [3]曹丽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思考[J].音乐大观,20xx,(05).

  [4][苏]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教育论文2

  网络信息技术进入语文课堂,为语文教学带来很大的转变,尤其是为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信息传递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通道,不但带来全新的教学环境,而且还带来全新的教育思路、全新的教学方法。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与网络化背景下的语文阅读教学相比较,能够找到语文阅读教学的最佳方法,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一、阅读内容呈现丰富与多元

  网络化背景下的阅读教学与传统阅读教学相比,阅读内容的转变是最突出的特点,在量、质和选择性上都产生较大变化。其一,在量上从有限走向广阔。传统阅读教学的内容基本控制在有限的篇目内,尽管现在的新教材增添了课外的语文读本,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放弃了这个难得的阅读资源。而网络作为一个传播媒体,以其强大的搜索功能,海量的阅读信息,以及集快捷性、及时性、综合性与娱乐性于一体的特质,给人们展现了一个广阔且丰富多元的阅读世界。其二,在质上精华与糟粕并存。教材中的篇目篇篇精挑细选,皆是精品。网络由于其完全的开放性,阅读内容多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其三,选择性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选择。在传统阅读教学中,学生对阅读内容往往是被动接受的。在网络化背景下,学生已不再单纯地等待教师的阅读推荐,他们可以通过网络寻找自己需要的阅读内容,学生的阅读由以往主要依赖于教师,转变为自我的主动阅读。依托于网络的快餐式植入性阅读,对正值知识积累阶段的高中生而言,可能会使他们失去深入理解和思考分析的能力。对此,语文阅读教学该怎么办?

  首先,教师要有应对网络阅读的能力。面对网络的高速发展,学生拥有比教师更广泛的阅读面已成为可能。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要在原有阅读储备的基础上,对学生感兴趣的网络阅读内容有所涉猎,从而有意识地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引导。其次,对学生的阅读要适时引导,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选择阅读内容的能力,使网络成为高中生阅读的平台,为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发挥作用。例如,随着穿越剧《步步惊心》《宫》的走红,网络上涌现了许多穿越体小说,《绾青丝》《斗破苍穹》等都成为学生喜爱的小说。面对良莠不齐的穿越体小说,教师任由学生自由阅读是不可取的,而一味地加以限制也是不可取的。因此,在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心理和多样性的阅读需求的基础上,教师可按时间顺序选取一些典型的穿越体小说和学生一起探究,进行研究性学习,在分享阅读感受的同时,提升学生文化品位,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二、阅读教学方式趋于多样化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阅读教学的要求已由“教会知识”变为“教会学习、教会思考、教会实践、教会合作、教会创新、教会生存”。教学目标的改变,要求教师寻求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为这一变革提供了可能。

  网络阅读教学相较于传统的阅读教学在方式上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其一,从圈养式转变为开放式。传统的阅读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读本、必读书目,教学空间局限于课堂,教与学的主体局限于语文教师和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网络阅读教学则不同,在内容、空间、教与学的主体上都是开放式的。其二,从知识理论式转变为智能实践式。传统的阅读教学普遍注重机械的理论性阅读,教师设法把课文的理论知识系统地教给学生。而基于网络化的阅读教学,教师则更多地关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微博、博客、论坛、邮件、QQ、“极域电子教室”等计算机软件的应用,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能积极参与讨论,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并在协作与分享中学会交流与沟通。

  传统的阅读教学与网络化的阅读教学各有所长,对于教学而言,网络阅读教学是对传统阅读教学的拓展与补充。传统阅读教学,它产生于教学实践,并经受了一定历史时期的实践检验。它注重师生的情感交流,同学、老师一起进行“关于文本的对话”,这对培养语感、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有很大帮助。如李镇西、韩军、魏书生等名师的阅读教学,无不遵循语文学习规律,让学生在讀、诵、积、悟中体味文本,提升阅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而基于网络的阅读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机会,有利于不同性格、不同层次的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开发了学习者的潜能。

  三、阅读能力培养体现全面性

  语文教育的目的是全方位的,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阅读能力的提高,都必须着眼于阅读大量文本。教师在阅读中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下面以两节《兰亭集序》阅读课为例,探讨网络背景下的阅读教学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方面显示出的魅力。

  第一节《兰亭集序》课,是一般阅读教学课。因所授课的班级是年级的重点强化班,学生素质好,思维灵活,普遍喜欢思辨,课堂内外均能大胆质疑、挑战权威观点。针对生情,任课教师采用质疑、讨论、拓展、写读这四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同学们既有对文章字、词、句理解的质疑,又有对文章相关内容的认识和理解的质疑。拓展部分设计为“从《逍遥游》中,我们认识了庄子;从《滕王阁序》中,我们认识了王勃;从《赤壁赋》中,我们认识了苏轼。试将王羲之与其中的一位或几位进行比较,进一步深度分析和评价王羲之的思想情感和人生态度”。这是一堂很精彩的传统阅读教学课,没有了“满堂灌”“满堂练”“满堂问”,注重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拓展部分的设计更是对学生分析、综合、对比等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做到了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二节《兰亭集序》课,是网络阅读教学课。这节课充分利用网络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特点,将教学分成课外和课内两个部分。课外,学生在网络上的《兰亭集序》学习专题区依据自己的阅读兴趣自由分组,每组推选出小组长,小组长带领组员协作完成学习计划的制订和组员分工。接着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网络收集材料,补充到学习资源部分,小组再依据这些材料进行整合并表达看法。课内是网络阅读教学的高潮部分,学生先通过Authorware设计的过关训练教学软件,快速高效地通过自我考核的方法学习《兰亭集序》的基础知识。过关训练既有对学生正确解读的鼓励,又有对错误答题的释疑,且具有趣味性。接着进入专题答辩环节,教师将各个小组的问题组织串联起来,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使学习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两节课都是高效的阅读教学课,相比较而言,网络化阅读教学课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上表现得更全面。它克服了在应试环境下一些语文能力被过度强化而另外一些语文学习能力被忽视的弊端,对一些经常被淡化的语文学习能力给予了关注。如学生独立确定任务、制订计划、自主选择学习方法、自我考核学习效果的能力;学生通过索引选择参考书、根据问题搜集资料、对资料进行分类合成、能用资料论证或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也就是说,高效的网络化阅读教学能够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开拓学生的思维,使课堂的动态生成更自然、更灵活,也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结束语

  总之,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教学的发展提供了支持,它交互式非线性的特点满足了阅读教学过程中复杂交互关系的需要,展现出独特的教学优势与魅力。对于网络化阅读这一新事物,教师要以悦纳的态度认真审视,不能一味否定或被完全“绑架”;对于传统的阅读教学,要在继承中发展,也不必全盘推翻或固执不化;唯有两者相结合,才能將阅读教学引向高效。

教育论文3

  摘要:

  社会的发展对人的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从小对幼儿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其心理素质和抗挫能力,非常必要。

  关键词:

  幼儿;心理健康;抗挫能力

  大量调查表明,当代家庭非常重视下一代的教育,舍得智力投资,但由于过于溺爱,很多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衣、食、住等,忽视了对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吃苦耐劳和向困难挑战的精神培养。而这些“精神上的东西”,正是适应社会高速发展所必需的,也是孩子心理发展所需要的。但却有不少家长在生活中处处为孩子撑起保护伞,在孩子遇到困难时为其扫清障碍。结果事与愿违,造成孩子一遇到困难就不知所措,缺乏心理承受能力,反而更多地品尝挫折的苦果。对这种状况如不加以重视,对其在社会的立足与发展会造成不良后果。因此,家庭、学校都应重视幼儿优良心理品质的培养,适当培养幼儿初步的抗挫能力,使其在今后的成长道路上更有自信心、更有力量,不易被挫折压倒,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所谓挫折教育,是指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幼儿身心发展与教育需要,创设和利用某种情境,提出某种难题,让幼儿通过动脑、动手来解决问题,培养其对困难的承受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迎难而上、不畏艰难的坚强意志。挫折在一个人学习、生活中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强调赏识教育、保护幼儿探索兴趣和欲望、让幼儿在顺境中建立信心的同时,还需针对实际生活经验进行挫折教育,以增强幼儿对挫折的抵抗力,培养其良好的个性和社会性。然而,如何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转变教师教育观念,营造良好心理教育氛围

  挫折教育实际上就是抗挫能力培养。在物质条件相对较好的今天,挫折教育更多地体现在心理素质培养上。开展挫折教育,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通过学习、培训、讨论等形式,让教师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与影响因素,认识到开展挫折教育的重要性;使教师掌握适当的心理教育理论和艺术,进一步了解幼儿心理发展过程中易出现的挫折原因,以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及心理训练,以收到良好教育效果。幼儿园是幼儿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师生关系和谐与否直接影响幼儿心理健康,教师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表情都会对幼儿产生积极或消极的暗示作用。因此,对幼儿进行抗挫能力培养,教师首先应给予宽容、理解、鼓励和支持,为幼儿营造一个平等、温馨的心理氛围,以爱换取孩子的信任,让爱架起沟通的桥梁,使幼儿有心理的安全和自由,能够毫无顾忌地做自己想做的事,能够大胆尝试、探索、表达,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结合幼儿生活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挫折教育

  2.1认识领悟

  从认知上帮助幼儿认识挫折的客观存在,引导分析失败的原因。从幼儿生活中常遇到的困难、害怕的事物着手,通过谈话、讨论活动,让幼儿相互说一说自己遇到的因难、害怕的事情及失败的经历等,让幼儿知道每一个人在生活、学习、成长过程中都会碰到不同的困难或害怕的事情,这是不可避免的客观事实。

  2.2情感沟通

  从情感上消除幼儿对挫折的害怕心理。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平等、民主的环境,创造心理释放的机会,鼓励幼儿讲述自己在家里、在周围环境或特殊事件中遇到的困难、挫折。鼓励幼儿用相应的语言、动作、表情等来表现,说出心中的害怕或不愉快。在你一言我一语中,不仅使幼儿有表述、宣泄的.机会,还使教师进一步了解每个幼儿对于挫折的生理、心理承受能力。通过情感交流,逐渐转移幼儿的注意力,找出幼儿的长处,通过语言暗示、情感抚慰,帮助其逐步树立应对困难的信心,消除对挫折的害怕心理。

  2.3行为训练

  从行为上帮助幼儿掌握应对各种挫折的方法。将认知、感受、适应和实践操作有机融于教育活动之中,结合幼儿生活实际,采用游戏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情境体验法等幼儿心理教育方法,从科学的角度设计丰富多彩、富有童趣的挫折教育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习抗挫技能,增强幼儿对于挫折的生理和心理承受力,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如:(1)自我鼓励法:在困难面前,学会自己用语言鼓励自己。如对自己说“我是勇敢的孩子,我能做到的”,等等。(2)努力坚持法:如在组织幼儿外出参观、远足登山活动中,让幼儿在获取知识的同时经受抗疲劳、忍饥饿、耐寒训练,这样既锻炼了耐力,又能让幼儿体会到“坚持就是胜利”的道理。(3)合理宣泄法:面对挫折时,让幼儿学会在不影响和伤害他人的情况下,用正确合理的方式(如体育锻炼、倾诉、哭泣等方式)将消极的情绪宣泄出来。

  3在幼儿园各领域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

  如:在语言领域中通过对故事情节、人物心理的讨论,渗透挫折教育,让幼儿从生动形象的故事中初步懂得挫折是每个人一定会遇到的,并从故事中的人物身上感受到不屈不挠的精神,教育幼儿从小就要有克服困难、不怕艰苦的勇气与毅力,在情感和认知上达到了良好的教育目的。在健康领域中幼儿进行走、跑、跳、平衡等活动时,教师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活动情境或障碍,让幼儿通过自身努力或与同伴合作克服困难,遵守一定的规则,最终完成活动任务,培养抗挫能力。

  4在一日生活中落实幼儿抗挫能力培养

  4.1利用一日生活中自然产生的挫折及时进行教育

  由于年龄小,幼儿的理性思维能力较弱,对具体、直观的身边的事物容易产生兴趣,触发联想。在一日生活中,幼儿不可避免会遇到或这或那的挫折,如被拒绝、劳累、困难、批评、惩罚等。让幼儿体验被拒绝或经历一些困难,能让幼儿体验到许多事情并非都能按自己的意愿进行,认识到挫折的客观存在。同时,抓住这些生活中自然产生的挫折,及时鼓励,让幼儿尝试以自然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各种挫折,帮助其克服对困难的畏难心理、对失败的沮丧情绪,并试着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幼儿承受挫折的能力。

  4.2在游戏活动情境中进行挫折教育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基本活动,利用游戏向幼儿进行挫折教育也是重要的途径。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挫折情境,弥补利用自然情境、现实情境教育的不足,具有预防性和针对性。因为许多挫折是现实生活中不常遇到的,一旦遇到生活中未经历的挫折,如果没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幼儿就有可能陷入困境。因此,教师要创设竞赛、劳动、批评、提出难题等一些挫折情境进行挫折教育。需要注意的是,设置的挫折情境要适度,过度的挫折会损伤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孩子产生严重的挫折感、恐惧感,最后丧失兴趣和信心。

  5家、园、社区三方协同配合开展教育,产生最优教育合力

  5.1在家庭教育中延伸对幼儿抗挫能力培养

  首先,在家庭中父母与孩子的接触是一种全方位的密切接触,父母可随时随地利用幼儿生活中遇见的挫折和困境,有目的地进行挫折教育。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待挫折、困惑的态度和处理方法,对幼儿起着示范作用。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的抗挫能力差是由于家庭溺爱造成的,只要让他们吃点苦就能解决。其实不然,这种强行措施不但很难生效,而且往往会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挫折教育要根据孩子的性格特征,有的放矢地进行,不是苛刻的批评、严厉的斥责或与孩子对着干。其次,创造和谐的人际环境,如定期邀请孩子的朋友到家中聚会,多创造一些让他们自由交流的机会,鼓励孩子多交朋友,遇到挫折时,有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培养孩子的友谊感、依恋感与安全感。最后,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多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果孩子成功了,及时鼓励,说些“真是能干的孩子”等话,通过生活中的锻炼,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幼儿的抗挫能力。

  5.2充分利用学校、社区资源开展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儿园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通过家长会、家长园地、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发放宣传资料等途径,向家长宣传先进的教育理念,增强家长家庭教育意识,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通过“挫折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挫折教育并非吃苦”“专家献策”等一系列家庭教育专题活动,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倡导家长在生活中注意“理智的爱”。充分挖掘社区资源,运用社区的现有环境、物力资源创造有利的教育环境,定期让孩子走进一些教育基地、工厂、社区,通过实地参观,让他们体会劳动的艰辛,从成人身上学一些应对挫折的方法,并让幼儿思考、体验在社区各场所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在各种模拟情境中锻炼幼儿的应变能力,提高幼儿面对挫折的勇气及抗挫能力。只有教师与家长充分运用社区资源,密切配合,抓住一切机会对幼儿进行教育,保证教育的一致性、连续性,才能切实培养幼儿抗挫能力。

教育论文4

  幼儿是人类的未来和希望,也是未来环境的主人。环境的好坏,将取决于他们的环境意识和科学知识水平,环境教育应从幼儿抓起。

  逐步树立热爱环境、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文明意识,既是现代幼儿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历史和社会赋予他们的义务和责任。同时,环境教育对幼儿具有特殊的意义。幼儿一出生就接触环境,幼儿期是良好习惯及个性养成的重要时期,幼儿期的教育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良好的环境对幼儿发展起促进作用,在幼儿园中开展环境启蒙教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重要内容之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科学领域的目标中,指出“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初步的环保意识”。

  因此,环境教育应从幼儿抓起。但是,如何提高幼儿园的环境教育质量是我们广大幼儿教师思考的问题,经过努力,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实现幼儿园环境教育工作质量的提高:

  一、从感知入手,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进一步激发幼儿对生态与环境的好奇与兴趣

  1、身临其境,引发幼儿喜爱洁净环境的共鸣,培养幼儿保护环境的积极态度

  由于幼儿的年龄正处于情绪化阶段,他们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受到情感的支配,而他们的情感又十分外露、鲜明,抓住这一点,我们带领幼儿观察感受幼儿园附近的两条被污染的小路和被污染的海滩,让幼儿发现路面和海滩上的垃圾,被污染后的`味道及惨状,鼓励幼儿想办法来改变这种现状。小朋友纷纷提出建议,通过讨论,最后一致认为应该写信给环保局的叔叔、阿姨,请他们采取措施改变路面和海滩的面貌。再带领幼儿参观黄道周公园、风动石景区感受洁净的家园。

  2、开展丰富多彩的环境教育活动,激发幼儿保护环境的欲望 我们以幼儿的生活为主,设计了多种的活动。设计活动时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的兴趣,如通过文学作品形式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可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坐火车》来感受散文中“绿绿的一片”、“绿油油的麦苗”“黄黄的一片”、“金黄的油菜花”;等优美的语言,大自然中优美的景色令人心旷神怡。幼儿从散文的优美意境中激发了自己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热爱,幼儿初步感受到美丽的环境给自己带来的愉悦。这是通过文学作品的形式向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得到的效果。有的教师通过故事、儿歌《瓜瓜吃瓜》、《小猫为什么钓不到鱼?》、《花儿好看我不摘》等来进行环保教育,教师通过边讲故事边、让幼儿分析原因、以及所产生的后果,再引伸到日常生活中。他们该怎么做,这时可让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在说的过程中他们就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每个人都应保持周围环境的清洁。

  而中学习动物歌曲时,教师可以结合图片让幼儿观察动物外形的同时,向他们讲述自然界中各种动物之间的关系,并让他们知道滥杀动物是会破坏整个生态平衡,人类必须爱护动物不随意捕杀,应保护地球上的生物。

  另外,专门开展《我们爱地球》绘画比赛,让幼儿思考、表达如何爱地球?融故事、儿歌、音乐、美术游戏、表演为一体,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加以滲透。我们还组织幼儿利用费旧材料进行手工制作,这也是进行环保教育的形式之一。垃圾是幼儿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丢弃物,垃圾在幼儿的眼里原来是无用的东西,为了吸引幼儿的兴趣,使幼儿从小懂得节约资源,变废为宝。

  教师们用灵巧的双手将一些一拉罐、矿泉水瓶、纸筒废挂历、旧报纸等制成精美的装饰用品、有趣的玩具。用它来装点我们的活动室。使得幼儿迅速地加入了利用垃圾的再创造行动行列中来。在幼儿手中,一个废纸杯变成一只可爱的小兔,几个烟盒变成沙发、衣橱,几个果冻杯变成风铃等。幼儿不仅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还真实感受变废为宝的乐趣。“六一”节,我们还组织了“绿色环保小制作”活动,到活动最后让幼儿将制作的“时装”进行表演,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培养幼儿的操作能力,还培养了幼儿不乱扔垃圾的文明行为习惯和环境保护意识。

  二、融会贯通,将环保知识随机滲透到日常的教育活动中

  在幼儿日常生活中,随时都可以渗透环保教育,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做个教育“有心人”。我们班教师的环保意识较强,平时都会密切注意幼儿的一举一动,及时进行环保教育。如:幼儿乱摘花、乱丢纸屑、果皮,随地吐痰或洗手后不及时关水龙头,以及自由活动时高声喧哗等现象,我们教师就会及时晓之以理,帮助幼儿克服自身的不良行为,对幼儿的日常行为有意识地引导,帮助他们强化那些对环境有利的行为,使幼儿这些良好的行为逐渐成为幼儿日常生

  活中自然而然的行为,并逐步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使他们懂得了保护环境要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小环境做起。

  三、以情促行,让幼儿的环保意识、态度转化为行为,把幼儿园的环保教育落到实处

  1、讨论、达成共识

  在前面各种活动的基础上,让幼儿一起来讨论,怎样才能保护我们的环境?通过热烈的谈话、讨论,大家各抒己见,有的说要发明一种垃圾清理机,来清理路面上的垃圾;有的说把垃圾捣啐做成砖瓦,用来造房子等,最后还决定在幼儿园里开设一个“废物回收站”。

  2、从自己做起,人人参与

  幼儿园的“废物回收站”清楚地出现在显眼的大门口,提示老师、幼儿、家长等所有人,都自觉地从我做起,把各种废物积极主动地分类投放到“废物回收站”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环保行为。召开家长会,取得家长的配合,主动协助幼儿完成使命。

  3、监督他人,让全社会的人来自觉执行

  幼儿在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督促他人。在幼儿园要督促同伴;在家督促父母、长辈;在公共场所督促不文明的人做文明的事。例如:孩子们在自由活动时,能主动拣起地上的落叶、纸屑扔到垃圾箱里。使我们看到了希望。

  四、以点带面,让幼儿的环保行为变成大家的榜样,把幼儿园的环境教育推向社会

  保护环境的教育虽然很重要,但这只是一个点,废物回收活动更

  是保护环境的一个小点,但这一个点,渗透到幼儿的心灵中,对幼儿自己,对幼儿的家,对社区,乃至对全社会,都象是一股清泉,“润物细无声”。让我们的国家更昌盛,我们的社会更具生命力!

  当然,幼儿园的环境教育还是一门十分年轻的课题,随着研究的深入,它将会日渐成熟。让我们大家都来为生态平衡出份力,开创环境教育的新篇章。

教育论文5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们越来越注重对孩子的教育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音乐、美术、舞蹈等是儿童艺术教育的主要内容。通过各种艺术教育活动,让学前儿童初步感受美,体会艺术美的情趣,而培养孩子对艺术活动的兴趣及爱好应是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重点。这就需要艺术教育者掌握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科学方法,这也是学前儿童艺术启蒙教育的关键所在。本文将就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方法进行分析与探究。

  一、要树立正确的艺术教育目标

  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以及艺术教育的规律来制定艺术教育目标,这是教师在进行艺术教学活动时应遵循的原则,也是艺术教育成功的关键所在。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要想健康发展,必须采取更贴近孩子特点的方法,在观念上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幼儿的艺术教育主要应以提高孩子的艺术素质培养孩子的艺术修养为目标,培养孩子的艺术审美体验,而不应以培养专业艺术人才为目的。家长与艺术教师应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针对这一成长阶段儿童的心理及性格特点来进行艺术门类的选择,培养孩子对艺术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做他们喜欢做的事,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发挥孩子天性与创造力。

  二、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意义

  学前儿童的艺术教育旨在延续和发展人类的文化艺术而实施的教育的最初环节。学前儿童的艺术教育是通过教育方法与手段,根据儿童的自然成长发展的一般规律,在保证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的前提下,达到或实现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价值,培养儿童的审美情趣,道德情操,认知能力,意志品质及创造性。其意义具体表现在:

  1.顺应儿童,促进发展,注重过程,激发影响,为学前儿童提高自我表达及交流的工具,在学习中让儿童自由流露,充分表达,得到艺术熏陶。

  2.引导儿童以自己的眼光去感受世界,感受艺术,发展学前儿童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并通过加工改造,融入想象,大胆的去创新与创造。

  3.培养学前儿童的艺术审美能力。通过艺术教育,引导儿童大胆去想象,并在此基础上加工床在,理解审美意象,用语言或肢体去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树立审美观点,丰富审美感情,发展对美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4.艺术教育具有发展智能,培养创造力与审美情趣的作用,促进学前儿童身心智力全面发展与健康和谐成长,培养儿童创造意识及形象思维的能力。

  5.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作为一种有效的文化活动,其对整个社会文化环境有间接的影响与延续作用。通过学前儿童的艺术教育和学前儿童艺术作品与艺术创造去影响社会整个的`文化氛围,改变生活和生存环境,发展和延续艺术文化,为社会艺术文化的发展储备人才。

  三、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1.家长与教师的功利心

  当前的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多数情况下,家长都是认为社会竞争压力大,让孩子多学一项技能,将来在社会上能有立足之地。而某些教师,特别是一些艺术培训机构,在进行艺术培训教育时不是在培养孩子的艺术兴趣,而是让孩子不断的考级或参加各种比赛,以赢得在社会上的声誉,以便更好地招生。在这种功利心的驱使下,孩子很难在艺术领域有长足的发展,学前儿童的艺术教育应强调孩子在艺术活动中的主动性,强调儿童艺术教育对孩子自身的影响及作用,家长和教师过分关注孩子学习的结果,而忽略了孩子在艺术学习中的审美情感及体验的获得。

  2.内容选择存在问题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内容最终决定了其教育目标是否能够实现,因此选择艺术教育内容是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目前,当前许多儿童艺术教育机构的教育缺少艺术欣赏以及各领域综合的艺术教育活动。艺术欣赏活动贯穿于艺术教育活动始终是体现审美目标主要的内容,在传统的儿童艺术教育中,艺术欣赏环节十分薄弱,由于缺乏欣赏材料,缺乏必要的欣赏理论指导,所以在这一方面儿童艺术教育止步不前。

  四、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方法

  为了实现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目标,解决目前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如下艺术教育方法。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任何一门学科或艺术要想学好,必须是兴趣作用的结果,对学前儿童进行艺术的培养与熏陶也应该先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只有这样孩子才可能自主的去学习,才可能有长远的发展。所以,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要避免急功近利。慢慢去观察或想办法激发孩子的兴趣所在。如给孩子听音乐,看舞蹈,让孩子自主去模仿,或者给孩子买画笔,让孩子去自由的绘画,教师或家长再适当的去引导,帮助孩子去认真体会。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能以按照成人的想法或模式去限制及否定孩子的创造或发挥,而是应凭借经验与敏感性的去捕捉孩子的闪光点再进行适当的启发与鼓励,这种艺术萌芽会在儿童的头脑中留下愉快的记忆,再以此为起点,有计划地循序渐进的启发与开导,不断的进行深入教育,并为孩子提供一定的物质材料,创造有利于学习的环境等等,不断的加强与稳固儿童对艺术的学习兴趣,促进其进一步地发展。

  2.教学上要循序渐进

  艺术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应首先掌握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拔苗助长,艺术教育的过程在学前儿童身上的体现应是循序渐进的。因此,按照儿童的接受能力,艺术教育应该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这样的逐步的过度,教育上的循序渐进让孩子有一个缓冲的过程,不至于让孩子望而却步,知难而退。与此同时,教育者还要根据学前儿童不会抽闲思维,难于集中精神这一特点,多采取直观演示法教学,不要单纯的讲解,让孩子跟着做或看着做,比教师的讲解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3.多一些欣赏性教学

  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很多艺术教学在内容上常常缺少艺术欣赏这一环节,教学都是采取教师教,学生跟着做,这种教学模式。没有给孩子独立思考、自我发挥、自我创造的空间与条件。所以,在艺术教学中,特别在艺术启蒙教育阶段,教师应多创造条件,给孩子上一些艺术欣赏课,让孩子自己去体会,自己去感觉,他们对艺术的领悟不应是成人强加的,而应该是在学习过程中通过鉴赏与欣赏自己的不断领悟。

  4.多种教学法的运用

  在艺术常规教学中,艺术教育者为了好教学,或急于求成,他们的教学方法往往按部就班传统老套。对于学龄前儿童,这种死板的教学方式虽然在短期内能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但很难有长足的发展,长此以往孩子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所以,教育者应改变思维,大胆创新,根据孩子这一成长阶段的身心特点,采取多种多样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多一些表扬与鼓励,让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不断地发展和提高。总之,学龄前儿童是艺术启蒙及培养其艺术修养与兴趣的关键时期,对这一阶段儿童艺术教育的方法进行分析与研究,是十分必要也是十分关键的。要想培养孩子对艺术的兴趣,从而进一步在艺术领域有所造诣,需要艺术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不断的探讨,不断地总结经验,为培养优秀艺术人才的后备军而不断地努力。

  作者:刘彦 单位:青岛市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1]肖成英.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改革探索[J].四川戏剧,20xx,(05).

  [2]魏玥玥.学前儿童艺术教育[J].读天下,20xx,(11):319-320.

  [3]曹丽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思考[J].音乐大观,20xx,(05).

  [4][苏]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教育论文6

  目录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本文研究框架

  五、写作提纲

  六、本文研究进展

  七、目前已经阅读的文献

  一、选题背景

  在当今迅速发展的社会形势下,社会对人才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国家加强素质教育,加强人才综合能力培养的大背景下,对舞蹈教育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艺术素质,培养出社会需要和适应时发表展的舞蹈人才,成为近年来舞蹈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教育体制改革、教育观念的转换成为当今教育界十分关注的话题,舞蹈教育的改革也同样势在必行。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舞蹈教育教学改革中带有全局性、系统性的工作,人才培养模式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笔者作为从中专、本科到研究生十余年的专业学习舞蹈经历,且经舞蹈表演专业到舞蹈教育专业的过渡,通过长期舞蹈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对舞蹈理论知识的不断深入研究,笔者发现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从目前我国综合类艺术院校舞蹈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现状来看,虽然设定了舞蹈编导、舞蹈表演、舞蹈教育、舞蹈学等专业方向,可实质上,舞蹈表演与舞蹈教育两个专业方向的培养模式在专业培养目标以及课程体系等方面并没有明显的区别。培养模式基本属于“拿来主义”的“接引进”型,虽然专业得到细化,但是教学与人才培养需求不相吻合,从而影响了实际人才“质量与教学效果”。舞蹈表演专业的培养模式以及由此决定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未能实现由培养舞蹈表演人才向培养舞蹈教育人才的方向转换,出现了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具体教学过程与专业需求不相吻合的情况。而培养目标对整个专业活动起导向和规范作用,专业建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与设计。课程体系直接影响专业建设与发展,即课程体系合理与否,实施效果好坏直接影响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也就是说,目前虽设定了舞蹈表演专业方向,但并没有与之相适应的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舞蹈表演专业急需培养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实效性人才,这也是当今社会的需要。然而相关专家和舞蹈教育者对舞蹈表演专业培养模式出现的问题并没有做出明确的思考和更深一步的研究。目前基本上仍是按照中专培养舞蹈演员的模式来培养舞蹈本科表演专业的学生,这种培养模式显然是不科学不合理的。那么基于以上现状,目前最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就是舞蹈表演专业的学生究竟应该如何培养?怎样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安排更为合理且最大程度上体现出舞蹈表演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舞蹈表演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始终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未能真正进入舞蹈高等教育层次,从而对推动表演型人才就业也没有产生积极的作用,不能与社会人才市场相接轨。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论文主要通过对综合类艺术院校舞蹈表演人才培养现状的分析与研究,针对当前专业艺术院校舞蹈表演人才培养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以及相应的对策建议等方面进行分析与阐述,并提出可行的改革建议。而专业艺术院校中舞蹈表演人才培养水平的不断改进和提高,需要众多舞蹈教育工作者通过长期的相关调研、实践改革与理论总结才能收效。因此,本论文是在笔者十几年专业舞蹈学习的.经历和感受中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所开展的。专业艺术院校舞蹈表演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且极其复杂的浩瀚庞大之工程。而我国高等舞蹈教育中北京舞蹈学院是最早成立的高等舞蹈专业院校,其培养定位就在于高、精、专的职业化培养目标,并在长期稳定的培养过程中逐渐健全和完善了与培养目标和培养定位相吻合的培养方式。然而,由于舞蹈专业教育中还存在着一定局限性,目前我国综合类专业艺术院校中舞蹈表演专业的教育并不乐观。而专业艺术院校,肩负着为我国培养优秀舞蹈表演专业人才的艰巨任务和使命,因此专业艺术院校对舞蹈表演专业人才的培养更加值得相关学者的反思和推敲。而笔者研究本课题,恰恰具有以下意义:

  (一)现实意义

  针对当前我国综合类艺术教育中“舞蹈表演”专业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笔者试图通过以相应的综合类艺术院校为调查访谈对象如南京艺术学院,结合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探究法等多种方法来探索我国舞蹈表演专业的现实情况,并力图找出问题与现象背后的深层次矛盾和原因,最终提出我国综合类艺术院校中舞蹈表演专业的改革建议及相关措施,以此来为我国综合类艺术院校舞蹈表演人才培养的改革提出些许建议,为我国专业演出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学校等单位培养出更多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创新型的舞蹈表演人才。

  (二)理论意义

  专业艺术院校中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是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通过对南京艺术学院中舞蹈表演专业的课程设置、师资建设、艺术实践和教学方法等进行实际调查与理论分析。若只是从微观层面来解读专业艺术院校中舞蹈表演专业教育中存在的某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可以弥补以往研究的不足。而从宏观上去对综合类艺术院校的教育现状进行审视,继而理性地为其更好的发展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具体改革建议,则不失能产生一定了理论性效应,为综合类艺术院校舞蹈表演专业的更好发展略尽绵力。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很多不足和差距。但我国舞蹈理论研究处于不断丰富和成熟时期,理论成果日渐丰富。在舞蹈教育方面则有吕艺生著的《舞蹈教育学》。该书分为原理篇、教学篇、教育篇、管理篇四个部分,对舞蹈教育的相关理论进行了较为宏观的述论。于平编写的《高校舞蹈综论》,此书以管理、学术、学科、创作、和交流五个不同的方面对高等学校舞蹈教育进行阐述,对高等院校舞蹈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科学管理等都有着一定的理论价值和意义。中央民族大学李廷海博士的《民族舞蹈教育现状调查与研究》,此书以若干学校舞蹈教育为研究对象,运用实地调查和实地参访的研究方法,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具体分析,对舞蹈教育的现状进行了阐述与研究。

  “舞蹈表演”若要去追朔历史的话,至奴隶制时期开始就已经存在了,奴隶制度打破了原始社会的“平均主义”思想,人们不再像原始社会一样跳舞仅仅是为了自娱自乐,而是转化为奴隶主或贵族群体的奢华享乐。故此,舞蹈才从自娱自乐的表现形式过渡为具有专门进行和从事舞蹈表演的专业艺人,古称“女乐”或“乐舞奴隶”。舞蹈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和其他教育一样,受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制约。当人类进入阶级社会,舞蹈教育就不可避免地受到统治阶级的世界观、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的支配,反映着一定的阶级意识和阶级利益。①上世纪初,前苏联和很多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在舞蹈教育方面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和发展,尤其是前苏联的舞蹈教育,至今仍然是十分发达的,导致国际舞蹈赛事尤其是芭蕾舞蹈大赛,俄罗斯仍然具有十分强悍的竞争力。而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正规的舞蹈教育肇始于建国初期,为了社会主义艺术文化发展的需要,1954年9月6日,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新中国第一所真正意义的舞蹈专业教育学校——北京舞蹈学校正式成立,新中国现代专业舞蹈学校教育,从此拉开了帷幕。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舞蹈教育往往与民族学、艺术学、统计学和文献学等诸多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以往人们对于舞蹈方面的研究,大多数都是对其本体进行单纯的研究,对于各种学科的交叉融合研究比较缺乏,所以说,研究舞蹈教育应该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思想,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对舞蹈的教育问题采取客观性的分析方能得出较为理性的结果。

  1田野调查法

  运用民族学的实地调查研究方法,对综合性专业艺术院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细致深入的调查,通过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方式,对索要调查的对象进行全面的了解,并尽可能地掌握第一手有效资料。正所谓毛泽东主席所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通过真凭实据的调查,才能发现问题、分析现状,从而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

  2文献综述法

  通过文献综述的研究方法。把对于本论文写作的相关文献成果和他人研究的成果进行查询、整理、概括和归纳,如此可以宏观地了解和掌握与本论文有关的资料,并对本论文的当前发展趋势有大致的了解。进而在可以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上得出自己的结论。

  3访谈法

  运用访谈法,对自己所要了解和把握的资料进行搜集,特别是对某所学校或相关舞蹈教师、学生进行有计划的访谈,对不同人物访谈可以发现不同问题,从中吸纳一些具有价值的建议。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采用电话访谈或实地采访等方式。

  4比较研究方法

  在教育学理论中这是用的比较多的方法,对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对教育的规律性和普遍性进行比较。通过相互有关联的两个以上的事物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找出差异,得出结论。本论文可以通过对不同的综合性专业艺术院校中舞蹈表演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横向的比较,从而可以对比出不同学校之间的优势和不足之处,采取相互欣赏、彼此成就的博大胸怀,对于某些合理的方法可以进行吸收借鉴。

  (二)本文研究框架

  本文研究框架可简单表示为:

  五、写作提纲

  摘要 3-4

  Abstract 4

  目录5-7

  绪论7-13

  第一节选题缘起7-9

  (一)社会发展对舞蹈表演专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8

  (二)舞蹈艺术教育历来就是令人关注的重要话题8

  (三)“舞蹈表演”专业本身存在着一定的现实问题有待加强研究8-9

  第二节研究的目的和意义9-10

  (一)现实意义9

  (二)理论意义9-10

  第三节相关研究成果10-11

  (一)教育教学理论相关著作10

  (二)舞蹈理论相关著作10

  (三)舞蹈教育和舞蹈表演方面的相关论文10-11

  第四节研究视角和方法11-13

  (一)田野调查法11

  (二)文献综述法11

  (三)访谈法11-12

  (四)比较研究方法12-13

  第一章综合类艺术院校舞蹈表演专业教育现状概述13-24

  第一节舞蹈表演和舞蹈教育发展的历史回顾13-15

  第二节综合类艺术院校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以南京艺术学院为例15-24

  (一)“舞蹈表演”专业培养方案 16-19

  (二)“舞蹈表演”专业建设19-21

  (三)“舞蹈表演”专业培养特色21-24

  第二章综合类艺术院校舞蹈表演专业人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24-32

  第一节综合类艺术院校舞蹈表演专业人才教育存在的问题24-27

  (一)课程设置方面24-25

  (二)教学内容方面25-26

  (三)专业实践方面26

  (四)教学方法方面26-27

  第二节综合类艺术院校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27-32

  (一)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矛盾27-28

  (二)教学内容与人才市场需求的矛盾28-29

  (三)教学方法与学生自身实际的矛盾29-30

  (四)学校管理缺乏时效性30-32

  第三章综合类艺术院校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策研究32-39

  第一节明确舞蹈表演专业的培养理念32-34

  第二节优化舞蹈表演专业的课程设置34-35

  第三节丰富舞蹈表演专业的教学内容35-36

  第四节加强舞蹈表演专业的艺术实践36-37

  第五节改革舞蹈表演专业的管理体制37-39

教育论文7

  一、顶层设计,发掘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教育文化资源

  1.构建环境文化

  ①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千年文化底蕴的民族。在对文化进行定位和操作中,我们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特有的民族特色文化,如比较强调自我奋斗和创新的精神。同时,校园科学教育文化一定在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基础上,着眼于现代的科学教育文化,如突出现代科学教育文化中的创新意识等。为了构建好校园科学教育文化,我们对校园里的每幢建筑都进行了命名,如把两幢专用教学楼(陶艺劳技室、自然微机室)分别命名为“陶然”和“仰止”。此命名有着深刻的涵义。陶然:取其庄子《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欣然忘返之义,可与陶艺劳技所突出的增进能力、陶冶情操、培养艺术气质的宗旨吻合。仰止:取其《论语子罕》中“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和《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叹为观止”之义,自然微机教室的功能不仅是为学生提供强大信息平台,更在于它使学生享受求知乐趣,潜移默化于诸多先贤楷模,感受前辈沐化之风,追摹前贤开拓创新,高山仰止,勇攀科学高峰。

  ②吴文化和开发区特色文化的结合

  苏州是个古老的城市,是吴文化的发源地。吴文化有着独特的特色文化,如水乡文化、市民文化、重文重教文化等。对于校园科学教育文化的构建,我们从宏观上采撷区域特色吴文化,如突出在吴文化熏陶下的名人榜样作用,同时我们也从微观上把握我校在地理位置上的特色,突出吴江经济开发区的电子科技特色文化,如成立航模、船模、舰模组、科技制作组、电子科技组、机器人组、小发明、小创造组等。

  ③科学人才榜样塑造与学生的可行性相结合

  科学教育是我们学校的办学特色;社会学习理论认为榜样示范作用的力量是巨大的,因此突出科学人才的榜样作用是必然的。科学人才榜样的塑造我们注意了层次性,一是突出本区域高层次的科学人物,二是在校内树立师生中的科学人才榜样,如校内的小发明家。注重理想期望和现实层面的结合。比如,我们利用学校长廊开辟了“科学名人廊”,56根廊柱醒目地展示了古今中外56位科学家画像、生平及他们的重大科学发现和发明。特别是诞生于我们吴地的20多位科学家如吴健雄、杨家墀、程开甲等对师生的影响更是深远的。我们还把校内小发明家的小制作和获奖作品在校园橱窗内展出,还在每个教室走廊的墙壁上推介学校“未来科学家之星”,着重宣传他们的科学教育成果,这都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亲切感和自豪感,为学生树立起了身边的榜样。

  ④主体性与主导性相结合

  在校园科学教育文化建设中,学生是校园科学教育文化的主体,教师是校园科学教育文化的主导者,领导是校园科学教育文化的倡导者。要把师生员工看作是学校生活的主人,是校园科学教育文化的建设者。只有把主体性与主导性结合起来,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创新性,才能调动他们参与校园科学教育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在参与建设中受到良好熏陶和教育。如我们在设计学校科学教育标志和特色旗的过程中,就充分发挥师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我们先在全体师生中广泛征集设计创意和作品初稿,遴选有一定创意和内涵的作品,再经领导和行家进行润色和再创造,最后敲定设计方案。我们的科学教育特色旗是以蓝色为底色,给人以沉静的感觉,寓意科学教育研究要沉下心来,也含有青出于蓝的意蕴。旗帜中央有一双貌似活动着的手,又如正在静静观察的眼睛,蕴涵着科学教育要勤动手,多动脑,要手脑结合。

  2.打造制度文化

  学校制度是学校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是控制和约束学校成员行为合理性和发展性的基本机制,是学校和主体成员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1)领导例会制度

  学校领导每月召开有关科学教育的例会,专门商讨科学教育的进程、活动开展、成果验收等事项,加强学校领导对科学教育的参与度。

  (2)教师学习制度

  教师(特别是科学辅导教师,现引进科学专职教师两名)定期学习培训,根据学校开展科学教育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研究,以推动科学教育的开展,扩大科学教育教师的参与面。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等办法加强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几年来,我们多次派教师赴南京等地进行科学教育培训。

  (3)学生科学活动制度

  学校根据实际开展诸如科技小组活动、科技节特色活动、科技基地活动等科学教育系列活动。充分利用传统节日、重大科技发明纪念日等开展科学教育活动。采取校内外相结合、课内外相结合等方式,加大科学教育活动的自主性和多样性,努力营造活动的氛围,以扩大科学教育的普及面和活动成效。

  (4)奖惩激励制度

  制定鼓励教师从事科学教育和辅导工作的相应措施,把他们的辅导工作计入工作量,将辅导成果作为考核实绩、评升晋级的依据,对在科学教育中有突出贡献的教师进行重奖。在教师中推行“科学教育导师制”,激发广大教师从事科学教育的热情。在学生中推出“科学学术衔级制”,通过评比“科学小学士”、“科学小硕士”、“科学小博士”、“小小诺贝尔”等方法,激发学生热爱和探索科学的热情与勇气,为小学科学教育的普及和提高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平台构筑,开发生动活泼的科学教育活动资源

  精心构筑科学教育平台,通过对科学教育活动资源的开发,以求真创新、合作进取的科学精神影响学生,呵护学生好奇和幻想的天性,培养实践和思考的习惯,磨练坚持探索的意志,发展创造的思维和能力,引领学生做一个有智慧的人。

  1.拓展空间

  陶行知先生在他的“六大解放”中明确指出了“解放儿童的空间”,学生只有在自由畅达的空间中才能得到自由充分的发展。

  (1)学科渗透,扩大科学教育的内涵

  科学教育内容知识面广,科学性强,与各学科具有紧密和显著的互补性,能活化学科科学知识,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科学教育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学生对语文、数学、科学、劳动等学科的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我校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都能认真钻研教材,注重加强科学教育与学科的联系,加强在学科教学中科学教育的渗透。例如,我校教师在执教《人类的“老师”》这篇课文时呈现了如下精彩教学片段———师:同学们,我手里拿的.是什么?生:(齐)鸡蛋!师:谁有本领将它捏碎,我们就封他为大力士。(学生磨拳擦掌,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地捏,可没有谁能够捏碎)师:知道为什么捏不碎吗?生1:我们人小力气小。生2:这是一只特殊的鸡蛋,它的壳特别坚硬。生3:老师,你的力气比我们大,肯定捏得碎。师:那本人也亲自试试(运足气力,使劲地捏,可鸡蛋仍然安然无恙)。师:抱歉,老师的力气也太小了!生:老师,蛋壳薄薄的,并不结实,怎么会这么坚固呢?师:想知道答案?答案就在课文第五自然段,请读一读课文,然后拿笔画出来。这不仅寓科学教育于学科教学中,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趣味性和积极性。

  (2)项目介入,拓展科学教育活动的广度和深度

  我们投入近30万元高标准地创设了两个“未来工程师工作室”———一个电子探索宫,一个机器人世界。让学生有固定的活动场所,有一批能够玩的设备设施。建立校外科学教育实践基地———吴江市博物馆、吴江市档案馆、吴江市中小学素质教育培训中心等相继成了我校科学教育的活动基地,让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了解科学在社会生产实践中的巨大作用。定期举办科普讲座,请专家来校举行科普讲座,让学生了解科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利用黑板报、学习园地介绍科学知识、科学动态;开设红领巾科学专题节目;举办一年一度的科学感恩节;举行“小小诺贝尔”的科学小发明小创造比赛。活动期间,我校举行了科学幻想画、创意作文、科技小制作小发明。其中一位学生为妈妈设计的保暖手套获创意一等奖。值得一提的是我校居政同学发明的盖插式电水壶获吴江市科技发明一等奖、吴江市科技发明市长奖。科学活动项目具有强烈的吸引力,适合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为了让他们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我们利用科学活动项目认真开发研究性学习小课题,努力提高科普小课题的比例,鼓励学生把学习着眼点更多地放在科学方面,有计划地介入科技小制作、七巧板、航模建模制作等科技活动项目,并利用研究性学习的小课题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得到教育,提高其科学素养。我们引导学生积极介入这些科学活动项目,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激发创造

  陶行知先生在他的《创造宣言》中开宗明义: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接触新的知识领域,在制作和探索的过程中不断遇到新的问题,他们会感到困惑、疑难。这时通过教师把遇到的新知识新问题与有关的科学知识相联系,深入浅出,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思考,在科学知识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造一种悬念,使学生产生向往和探索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形成学生科学素养的核心,因此在活动中我们既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求知欲,又加强了学生直觉思维和分析的训练。在科学实践活动中更注重实践,手脑并用,使学生动手能力得到了加强,使学生学到的基础知识转化为基本能力,为他们长大后成为创造型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教育论文8

  香香和爷爷在家,为谁学习?—写给儿子。

  爷爷问香香:“你实话实说,从你的本心来讲,你为谁学习,是为了爸爸妈妈还是为了你自己?”

  香香认真地想了一会儿,郑重其事地回答:“为了我自己。”

  爷爷追问:“为什么?”

  香香说:“因为我爸妈都是大学生,他们什么都会,不用我给他们学。只有那些父母不是大学生的孩子才为父母学呢。”

  这是我在网上看到的一则对话,它让我的思绪又回到整整一个月前孩子学校高三第一次月考后的家长会。会议一改以往领导老师一讲到底的模式,安排了家长和学生的发言,虽然最终家长的“教子有方”因为时间关系没有亮相,但学生的“学法探密”已经让本次家长会有了亮点,而且,我绝对相信肖磊同学的发言掀起了在座所有家长情绪的波澜。他谈的就是“为谁学习”的问题,不同的是与香香的回答截然相反,让我着实吃了一惊,倦怠的情绪迅速兴奋起来。“我的学习是为了我的父母,因为他们对我太好了!”看得出来,肖磊是鼓足了勇气说出这句话的,在说之前,他有一个挠头的动作,语气迟疑,但不乏真诚。如果他不是班上品学兼优的学生,如果他不是站在严肃的家长会讲台上,如果不是那一脸的诚恳,我会以为这只是哗众取宠或者玩世不恭,毕竟“学习是自己的事”,“只有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学习,才会成功。”这是谁都明白的道理。

  肖磊的话犹如一颗流星刺破漫漫夜空,惊鸿之后引来长长的思考。用香香的话来解释,他的学习不过是在为父母完成一个年轻的时候没有实现的理想。不知道肖磊的父母听到儿子的这一番表白,心中作何感想,同为家长,我是理解的,甚至是羡慕的。没有哪位父母不希望孩子好,一个崭新的生命诞生,总是会让父母沉浸在无比的喜悦和希冀中,只是在这种沉浸之中会不知不觉混淆了自己与孩子作为独立的人的界限,忽视了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一个需要被尊重的人。我们一味地希望孩子在未来能够走上一条比较宽广的道路,希望孩子能够继承自己成功的事业,甚至希望在孩子身上能够弥补自身的缺陷,而长期厚重的期望使得父母陷入一种与孩子“共生”的误区,心理学的解释是:“两个不完整的人在一起时,他们的本能是要求对方来弥补自己的缺憾,而没有余力去肯定对方。” 这样不满足地要求、要求、再要求,可能是培养了一个人云亦云不会独立思考的傀儡,更大的可能是导致极端的叛逆,在亲子之间发生一场激烈的人权斗争,而斗争的结果往往是父母战败。或许是自己在这样的斗争中压抑的太多,肖磊的话让我感到释然,很欣赏他的坦诚,也很羡慕他父母的幸运,因为实在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像肖磊这样“领情”,这样“感恩”,他用一句简单的表白,诠释了孝心与责任。试想,一个从小能够为父母学习的孩子,谁能说他将来不会以民族的昌盛,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发展为己任呢?这样看来,为父母学本没有错,错的是没有把握好期望的度。“他们对我太好了”,这里的“好”,应该就是孩子们需要的“度”。

  心理学家奥苏贝尔的成就动机观认为:学生希望、试图获得好成绩的心理倾向主要由三方面的驱力(即动力)构成:(1)认知驱力;(2)自我增强驱力;(3)附属驱力。其中第一种属于内部动机,后二种属于外部动机。很显然“为家长学习”作为一种附属驱力是不能成为内动力的。奥苏贝尔认为,这三种成分的比重是各不相同的,这取决于年龄、性别、个性特征、社会文化、社会阶层等各种因素,实际上,随着年龄的增长,附属驱力的强度会逐渐减弱 ,提高认知驱力和自我增强驱力显得尤为重要。有这样一个故事:

  A君在一所学校里学习了一年,由于不满意自己的`学习和学校,他忿忿地对朋友说:“我在学校里学习是最差的,老师也不把我放在眼里,如果再这样下去,总有一天我会退学的。”

  “那你把学过的知识都弄明白了吗?”他的朋友问道。

  “还没有!”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我建议你先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学习,把该学的知识都学到手,再一走了之,这样做岂不是既出了气,又有许多收获吗?”

  A君听从了朋友的建议,一改往日的懒散,开始认认真真地学习。一年之后,那位朋友偶然遇到了他。

  “现在你大概都学会了,可以退学了吧?”

  “可是,我发现近半年来,老师对我刮目相看。说实话,不仅是老师,连同学也越来越尊敬我了!”

  值得A君庆幸的是,他只用了一年时间就深刻体会到了一个别人可能穷尽终生都无法明白的人生哲理:只有抱着为自己学习的心态,才能心平气和地将手中的事情做好,也才能最终获得丰厚的知识,赢得学校的尊重,实现自身的梦想。

  子日:“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为人为己,一字之差,泾渭分明。为己者,但求自我充实,尽得风流,“人不知而不愠”,“学而时习不亦悦乎?”为人者,装腔作势,借以吓人,故作深刻博学,巧言令色以悦人,老师笔记《为谁学习?—写给儿子》。圣人概括古今学风,是就一般情形而论,事实上,古代翰林不尽是为己,现代学者也不全是为人。无论哪个时代,“为谁学习?”都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换一种问法“到底是我要学,还是要我学呢?” 我要学是为己,要我学是为人。说到底还是一个目的、态度,或者说是一个教养问题。我一直认为“教养”是因为教化而养成的习惯,它不应该是一个特别贬义的词。我们经常看到有人在红灯的时候照样横穿马路,如果你问他为什么?他会回答:“因为没有警察!”好像他遵守交通规则是为警察遵守的。我们同样经常看到我们的孩子在“检查”中写到“我对不起老师的教育之情,对不起家长的抚育之恩。”似乎他们整天的学习是在为老师,为家长,而看到“检查”的家长和老师,可能就以为孩子真的已经悔改了。那么,我们是不是和孩子一样,都属于没有“教养”的范围?所以,不仅仅是孩子,我们都应将心态回归到零,把自己放空,抱着严谨的态度,静静反思一下这个简单而又包含着深刻人生意义的问题——“为谁学习?”

教育论文9

  [摘要]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领域中所提倡的一种新型教育理念,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高职数学教育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同时还要提高各方面的素质水平,因此,素质教育在高职数学教育中的应用对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在高职数学教育中推行素质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职院校;数学教育;素质教育

  近年来,职业教育逐渐深入到人们的视野中,也受到国家教育部门及社会各界的重视,作为对专业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不仅需要强化对人才的职业技能培养,更重要的是要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这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理念所提倡的[1]。随着市场竞争趋势不断加剧,学生就业前景十分严峻,高职院校中由于生源质量差,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导致高职院校就业形势不乐观。而高职院校学生的发展问题不仅与学生自身发展相关,还与高职院校今后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加强高职院校素质教育是其今后改革的重要方向。

  一、素质教育的实施需要和数学自身的特点相结合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要求让学生对相关数学公式、定理及定义等知识点全面了解与掌握,并具有一定的运算技能,在解题过程中对这些定义、定理和公式进行了解,同时帮助学生形成辩证思维和数学逻辑思维模式,这对学生素质培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微积分、有限和无限等教育理念中都含有一定的辩证关系,因此在高职数学教学中需要对其本身的辩证因素进行分析和应用,从而使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发展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对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讲解,并用极限的方式来对唯物辩证法的原理进行揭示,从而让学生受到启发[2]。具体是将高职数学教学中的相关论述和辩证法原理进行比较,并明确其中的辩证原理,高职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不仅仅体现在通过数学计算方式来对人的思维发生作用,更在于其数学原理中的辩证方法对学生辩证唯物思维模式的转变,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和意义。

  二、注重背景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兴趣

  在数学课程教学中需要和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相结合,并在数学教学中向学生讲解相关的数学知识,在讲解相关数学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对知识的背景进行讲解,包括古今中外一些知名数学家的趣闻或故事等,使课堂教学氛围充满乐趣,为学生营造轻松、有趣的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探索心理和求知欲望,通过知识背景的了解也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点更好地掌握,并了解数学公式、原理及相关概念的发展过程,从而在数学问题思考中拓宽知识面,提升其数学素养[3]。如在关于函数的概念教学中,可以对早期的函数概念进行讲解,包括对伽利略、笛卡尔、牛顿等人物在明确函数概念时所付出的努力进行浅谈,从而可以更加坚定学生刻苦钻研和学习的决心,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和专业知识相结合,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

  学生已经进入职业教育阶段,这一阶段对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有着深远的影响,但由于高职院校中生源质量较差,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不能明确数学的作用,也难以将本专业课程和数学课程相联系,但由于数学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内容十分抽象,公式、原理等概念较多,学生在学习中存在一定的困难,部分学生甚至产生了厌学心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并积极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在数学教学中将专业知识和数学知识点相结合,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点产生更加深刻的了解,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及质量[4]。在每一章节内容讲完后,教师可以通过专业知识语言和相关术语来对数学知识进行总结,并明确这些数学知识点在专业中发挥的作用,将专业知识和数学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结合起来,让学生可以体会到数学的学习乐趣,同时也对学生心理素质进行了有效的培养。在高职数学教学中推行素质教育,是我国未来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一个系统性和复杂性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明确素质教育的理念和深层次的含义,才能在数学教学中始终贯穿素质教育理念,并构建完善的教育体系,从而实现对学生的素质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王静.关于高职数学教学中反思性教学的实践研究[J].科技风,20xx(14):50.

  [2]张丹.基于教育对象特征的高职数学教学模式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xx,16(10):183-184.

  [3]韩亚欧.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数学教学改革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xx,16(7):174-175.

  [4]李亮.基于数学软件提升高职数学教学效果研究[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30(1):67-70.

  作者:赵彩秀 单位: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教育论文10

  新大纲在口语训练上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景,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说到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这对于每一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难点。作为低段的小学生来说,口语能力培养的难度更大,更富有艰巨性,而对于农村低段的小学生来说,这似乎更是难上加难。现将学习的一些资料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口语交际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利用教材训练低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刚入学的儿童,说话常常不完整,不规范。因此,在学生刚入学学习拼音时,就要开始进行说话训练,并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逐步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如:在教学四声音节时,学习ye的四声:ye子,海南岛有椰子树。ye爷,爷爷在家里给我讲故事。ye猪,森林里有许多野猪。树ye,秋天到了,树叶变黄了,一片一片往下落。学生可以根据四声,组不同的词,造不同的句子。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词汇,又便于理解字义,并练习运用。既掌握了“ye”的四声,又进行了语言训练,而不是单纯地学拼音。

  在识字教学中训练口语交际,最掌用的方法就是扩词、造句。此外,让学生自己说说你如何记住这个字或说说某类字的构字规律,也可以训练学生的说话。如在教学形声字“蜂,峰,锋”时,先让学生懂得声旁帮助记字义,形旁帮助辨字形,再让学生说出这个字如何写,如何记,如何造句,学生通过分析,知道“蜂”是虫字旁,它与昆虫有关,组词“蜜蜂”,造句:蜜蜂会采蜜;知道“峰”是山字旁,与山有关,组词“山峰”,造句:高高的山峰上有一块巨大的石头,像猴子在观海;知道“锋”是金字旁,与金属有关,组词:锋利,造句:猎狗有一嘴锋利的牙齿。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记忆生字,把知识掌握得更灵活,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

  在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口语交际,主要是教师通过描述课文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课本,课文与学生,学生与教师这三者的交际。如《坐井观天》这篇课文,既是一则充满童趣的寓言故事,又是一篇进行口语交际的好教材。课文最后是这样写的: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看吧。”这段话留给了学生一个极大的想象空间。教师根据这段话设计相关训练,让学生顺着课文的情节,展开丰富的想象,将课文内容作适当延伸。比如,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小鸟飞走以后,青蛙有没有跳出来呢?如果跳出来的话,它会看到些什么呢?又会说些什么呢?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学生畅所欲言,描绘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画面,一个又一个富有创意的构思从孩子心底流露,真令人欣喜。低年级学生以想象见长,给学生创设一种宽松的表达环境,让他们不拘形式、自由表达,是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一个好办法。

  二、创设情境,让孩子们乐于说

  李吉林老师说过:“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交际环境,营造民主、和谐、融洽的交际气氛,让学生产生强烈的交流欲望,乐于交际,善于交流,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手段。只有充分创设交际的环境,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才能有效地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1、关注日常生活,创设交际情境。

  生活是口语交际训练的广阔天地,是口语交际的源头、活水。学生的日常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精彩画面,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学生就会感到亲切,乐于表达。

  如在新学期的第一节课上,我面带笑容,先用“嗨,孩子们,早上好!”的问候拉近师生间的距离,然后向同学们作自我介绍“我叫×××,是你们的老师,也是你们的大朋友。我喜欢看书、唱歌、画画,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和小朋友在一起。谁愿意做我的好朋友呢?”孩子们的眼睛亮亮的,扬起小手,嘴里“嗯嗯”地抢着要发言。我就抓住时机,用与一学生对话的形式教给他们交际的技巧。我大大方方地走到一学生面前,握住他的手说:“你好,请问你叫什么名字?我可以和你做朋友吗?”接着又提出如“你家有几口人?”“住在哪里?”“你最喜欢什么活动?”等问题,让学生和老师一问一答,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介绍着自己。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交流,我又让同桌互相对话,把自己想问的想说的都告诉对方,并让说得好的同学上台示范说。这样,原本陌生的面孔在交流中熟悉起来,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着口语交际,课堂气氛热烈而融洽。这样的情境,不仅增进了孩子们之间的友谊,更为他们日后与人成功交流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2、设计主题活动,创设交际情境。

  古代教育家朱熹说过:教人不见情趣,必不乐学。我经常设计一些主题鲜明、有趣的活动,让学生互相间进行交流,使他们能在特定的情境中,围绕主题,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同时在与外界接触的过程中,观察、想象及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在万物复苏、春暖花开的季节里,可以带孩子们走出教室去看春天。看春天金灿灿的迎春花,粉嘟嘟的桃花,绿盈盈的草和迎风飘扬的柳条上的小嫩芽。阳光下,花丛中,孩子们尽情地想象着,欢笑着,美好的语言如涓涓细流,流出心田。“花儿笑了,在等小蜜蜂来亲嘴呢!”“风儿像把大梳子。你看,他正把柳树姐姐的长发梳啊梳。”有的孩子还编了一首儿歌:“草儿穿着小绿裙,花儿戴着红头花。树儿披着绿衣裳,雨点唱着滴答歌。”自然风光的熏陶与感染,启发了学生的心智,发展了学生的个性,解除了学生的束缚,使他们的言语变得绚丽多彩。最后,还可以请孩子们把春天画下来。同学们对于这些亲眼所见,亲手所画的景物,觉得有话可说、有情可表,从而使口语交际真实、有趣,达到一种较为完美的境界。

  3、巧妙布置作业,创设交际情境。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一方面,提醒家长重视对孩子进行早期的口语交际训练,做孩子的忠实听众,及时纠正孩子口语的毛病。另一方面,布置一些口语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庭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学了《小熊住山洞》后,请孩子们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和他们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母亲节到了,做张爱心卡,并说几句祝福的话给妈妈听。班级新转来一位小朋友,把他介绍给爸爸妈妈认识。这样的作业,学生乐做,又感兴趣,更重要的是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

  三、关注生活,利用一切机会练习口语交际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大致相当。生活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交际工具,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提供了源头活水。教师要善于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精彩画面,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利用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1、在课间交流中进行对话训练

  对话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说话方式,是人们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交际的主要形式之一,说话具有即时性。学生在校最多的空余时间就是课间,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间交流中,要求学生对每一个话题的表述都尽量做到说流利、有条理、说准确,并注意选择恰当的对话方式,形成良好的训练氛围和说话习惯,进行对话训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对话中不断纠正错误,提高说话质量。

  2、活动之后话活动

  学校里经常组织有意义的活动,在活动之后,学生往往还沉浸在快乐之中,余兴未尽,在这种时候,每位学生都有“一吐为快”的欲望。教师可趁机组织学生把活动过程中自己最感兴趣、最有意义或最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情节说给大家听,这样,学生说话的兴趣盎然,而且有话可说。这时,教师要提醒他们注意自己口述的条理是否清楚,用词是否恰当,语言是否流畅等,久而久之,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就会自然得到提高。

  3、利用电影、电视节目进行说话训练

  优秀的电影、电视节目,学生都非常喜欢观看,教师可从学生爱看的电影、电视节目中找到切入口,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说话训练。如《西游记》是人人喜欢看的电视剧,在学生观看后,我组织他们说说剧中的精彩情节,训练学生说话的条理性、准确性;对剧中空白的情节进行想象说话;有时让学生转述节目的主要内容;我还组织了一次“《西游记》人物评论会”,学生的说话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层次性,收到良好的训练效果。此外,孩子们感兴趣的动画片、电影,都是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好题材。这样的说话训练,学生能在愉快的气氛中,既回顾了电影、电视节目的内容,丰富了知识储备,又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训练,一举多得,是可以经常性、长期进行训练的好方式。

  4、在发生突发事件后,进行即兴说话训练

  在课堂、校园、社会上经常会发生意想不到的意外事件,学生往往对这些突如其来的事件充满好奇,这时候,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如我班学生小李捡了同学的尺子,据为己有,别人索取时他还振振有词。我就引导学生对此事进行讨论。讨论中,学生们各抒己见,对小李进行了批评,这既使大家受到了教育,又进行了口语交际的练习。

  口语交际,顾名思义是口头语言的交往。口语交际能力,不是学来的,而是在交往中训练出来的。小语会副会长崔峦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一种在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智的听说能力和待人处世能力。”现在,全社会的人都以口语交际为主要表达工具。实现四化,建设两个文明,需要大批专门人才,更需要有口才的人,不仅日常生活离不开它,而且在传授知识、传递信息、洽谈业务、处理问题,以及做复杂的思想工作等方面都要求人们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口语在现代知识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而作为教师,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则是任道而重远。

教育论文11

  教学事件实录与思考:

  美术活动《美丽的春天》中,孩子们邀请我一起寻找自己眼里的春天,我积极的响应孩子的建议,鼓励每个孩子都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去发现大自然的美。因为这样感受到的美比任何精彩的语言描述更生动。

  在活动中孩子们兴奋的发表自己的见闻,他们的话题大多集中在鲜花和各种植物的叶子上,于是我引导孩子说说:“它们美在哪里?”在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议论中大家找到了共同的话题:春天的颜色。于是我鼓励孩子可以将自己眼里春天的色彩描绘出来,他们一个个跃跃欲试。考虑到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能力结构,我将卡纸剪成了各种花、树叶的形状,请孩子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喜好来选择卡纸和色彩进行创作,同时练习涂色的技巧。(在旧有的注入式教学的绘画活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大部分幼儿是被动参与绘画,对颜色的运用单一,只有技能的发展,没有情感、能力的成长。从色彩的审美感知入手,幼儿参与绘画的积极性显著提高,大部分幼儿能主动参与绘画活动,情绪愉快,在绘画中能积极开动脑筋想象,大胆下笔和用色。)由于孩子已有涂色的经验,我只示范了涂色的方法和顺序后,提醒小朋友涂色要细心才能均匀。大家都陆续开始了“工作”,有的在卡纸前认真的挑选,有的专注的在盒子中找寻心目中的“最佳色彩”,有的孩子已经“大刀阔斧”的画了开来。(在孩子的操作活动中,有时老师会忙碌却没有重点,那是因为我们没有把握住观察重点,如每个幼儿是不是感到有兴趣,积极性高不高;能力强的、能力弱的是不是都在活动,是不是都得到发展等。)

  这时李肖阳小朋友大声叫道:“老师,你来教教我吧!”我走到他身边,(他在我班属于动手能力不太强的孩子。)亲切的说:“怎么了”!?他说:“我不会画。”我提示道:“那萧阳喜欢春天里的什么呢?”萧阳说:“我喜欢五颜六色的树叶!”我笑着说:“五颜六色?为什么呢!”他得意的说:“我觉得漂亮呗!”(其实对于幼儿的作品,单纯的由老师按成人的象不象的标准去评价,对搞不懂的作品拒之门外,会埋没孩子的创意与想象;我们应该努力去领悟孩子为什么用这种画法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我赞赏的说:“萧阳的眼睛真会观察!这个想法不错!”只见他自信的拿起小画笔就开始高兴的画了起来,嘴里还说:“对阿!我很能干的。”我手把手的指导他一会后他就要求自己作画了。这时有小朋友叫我过去帮忙。

  没过一会,萧阳就高兴的拿着自己的画跑到我身边说:“老师,我画完了,你看我画的多美。”我看着他除了我指导的几笔以外,还是一如既往的线条方向零乱的涂色,颜色毫无界限的混杂在一起一时间很难赞同他的意见。(虽然我知道幼儿由于年龄小,认识不完整,有时画出来的和他想表达的完全无法接近,可他决不是撒谎,只不过他向往美,想到但还表现不出只能用语言构建。无论成败,教师都应站在保护创造心、自信心的基点上进行评价,看着他那么快乐我似乎应该赞同他而不去打击他。但《纲要》中指出“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要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盲目赞美的评价并不是符合事实,也不能鼓励孩子在原有基础上产生进步的动力。可我又如何在不伤害自尊心、保持幼儿良好的自信心的前提下,让幼儿正确对待自己作品的优缺点呢!)望着他期待的眼神我生怕自己说的话会伤他的心:“萧阳的春天颜色可真多啊!你想得可真不错!……我还没说完,他就兴冲冲的向旁边的孩子展示说:芊芊,你看我画的多美!我没有立即叫回他说完我的想法,(我想这样也未尝不可,在旧有的评价方式上更多的是教师一个人意愿为主,自己决定作品的好坏优劣。教师要扮演的是:“裁判者”的角色,唱的是独角戏。何不让孩子参与呢!)

  芊芊是个绘画能力较强的孩子,看了之后很快说道:“太丑了!”旁边几个小朋友也认同的说:“是啊!好丑啊!”肖阳气呼呼的看着她们好半天不说话,最后他指着自己的画说:“芊芊,你们说谎不是好孩子!”他也许从来没有听过这么诚实直接的评价。(因为李萧阳小朋友的家长比较欣赏西方教育的一些理念,希望孩子在幼儿园能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学习,是否学到什么不重要,只要孩子快乐就好。所以在家庭教育中一贯以肯定、表扬、迁就而决不责怪的态度面对孩子的言行。他们从来都是赞美的说:萧阳你真棒!你画的真好啊!其实这种大而化之的评价并不能激发幼儿再提高的欲望。)

  他气乎乎的跑来说:“老师,芊芊她,她撒谎,她说我画得丑!”一副忿忿不平的样子,天真的话语自信得让我叹服,他执着而坚定的欣赏自己的作品。我笑着说:“不如你再去问问,她觉得哪里不好看呢?”没一会肖阳十分泄气的审视着自己的作品认真的回来告诉我:“她说我的画颜色涂得乱七八糟。”我说:“我来看看”。我一边安慰他并说出先前没说完的话:涂色要耐心,要顺着一个方向涂就会更漂亮。他说:“那我去改一改”没一会他就完成了,可这次他没有来找我而是径直走到芊芊身边,寻求肯定。我欣慰的想孩子有时并没有我没想象的那么脆弱,那么害怕打击,我为他的勇敢而自豪。当他能正确的对待生活中的挫折与批评,那么一个美术教学的意义就不仅仅是学会涂色的技巧,甚至可以让孩子正确对待他人评价其人生意义是多么难得啊!

  教育反思:

  《纲要》中指出艺术教育要充分发挥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而现在的孩子在家庭中受到太多的呵护和溺爱,往往是说一不二,家长更是给孩子戴满了“高帽子”,孩子往往在赞美中迷失自我,甚至自以为是。

  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的认识能力有限,他们很多时候都在自己的实践、反复的小错误、成人的肯定中逐步正确认识自己的。在美术活动中恰当、及时而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唯幼儿形成科学的审美观,勇敢面对自己不足,正确处理挫折的良好激发点。那么教育中的评价方法就尤为重要。我认为小班幼儿美术教育评价应该是多元化、灵活化并具有引导性的。

  一、尊重幼儿,教师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的开展全面而具引导性的评价。

  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活生生的孩子,也就注定评价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所以对待不同的幼儿,评价应当有所区别。

  1、因人而异:

  对基础差的幼儿,评价应重在鼓励其参与,帮助其提高。对冲动型的幼儿,评价重在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因为冲动型的幼儿,往往缺乏认真思考就开始画,结果可想而知。对这样的幼儿不能给予鼓励的评价,教师要劝他认真听、仔细想后再大胆画,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对基础好的幼儿评价应重在激励他们创新。

  2、因地制宜:

  孩子们每做一件事情,都是希望别人注意的,他们往往对事情的好坏没有标准,依赖与成人的评价,在借鉴国外教育自由画的模式允许幼儿随意选择表达内容和表现方式外,还要因地制宜,不能疏忽了教师的指导作用,任其发展,这种随意放任不指导容易诱发惰性,达到一定水平后再难以突破,从而形成保守性。

  3、全面而具引导性的评价:

  《纲要》中说:“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艺术教育应该是整合各个学科内容的活动的,而不是孤立的。这就包括了社会领域中帮助幼儿正确认识自己的内容。在活动中不仅要促进幼儿美术活动的一般能力的发展,还要促进其体、智、德、美诸方面的全面发展。对于孩子来讲,称赞和鼓励是成长的催化剂。辅导者如果能从孩子的活动中不断发现哪怕是一点一滴的进步,并能适时地给予称赞和鼓励,比起唠唠叨叨地总是指责他们,更能促进孩子的成长。因为称赞能建立孩子的自信心,激励他们主动的学习精神,甚至还能影响到孩子对待世界,对待周围人物的态度。但是,称赞和鼓励也不是灵丹妙药,滥用称赞也会造成孩子心情的紧张与行为的错误,也会引起自满情绪。其原因就在于孩子把辅导者对一事一物时的称赞理解为辅导者对自己全部的称赞了。有些时候,辅导者也确实把孩子一事一物一时的微小进步,夸大成为孩子整个的完美了,一位著名的美国教育家在谈到赞美时说:“赞美应该刘诚恳的,应该具体地说也被赞美者的具体努力与良好的行为的特点,而不应针对被称赞美者本身。”评价中也可以提出幼儿的不足,但及时发现幼儿表现中的错误也不能直截了当的指出,以免打击了幼儿的积极性。因此,对幼儿美术活动的评价要有针对性,力求在保护幼儿的积极情感体验的前提下促进美术技能的提高。当辅导者认为需要用称赞与鼓励来评价孩子的画或行为时,一定要针对他们具体的结果,对孩子的称赞也不能过分夸大,要有一定的尺度,而且前后的称赞方式要有一定的联系。比如,尽可能去发现孩子画中比以前画得进步的地方,并具体地指出这些进步,

  二、启发幼儿自我评价,树立自信和科学的审美观。

  为更好的实现《纲要》中对艺术教育的目标,老师应引导幼儿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实际上,自评的过程也是幼儿对自己绘画意图重新梳理与反思的过程。同时,幼儿在这个过程中的任何一个有价值的想法,都是他们进行再创造的灵感之源。幼儿对自己作品的评价即使很稚嫩、很不专业,甚至不公正,但只要能找到自己的不足,发现其闪光点,表达出他们自己的真实感受就足够了。孩子通过自己的感受产生的对美的理解,这种早期的审美创造的经验,无论用于何种生活,何种工作,都能使他们用审美的情感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并以自己的创造性为社会做出贡献,那么,幼儿绘画的最终目的也就达到了。

  三、引导幼儿用正确的态度、适当的语言评价他人作品,体验审美交流的快乐。

  每一个孩子都有每一个孩子自己的想法,让孩子机会告诉大家,那么一个孩子就会有所有孩子的体验,那是多么大的一个财富,教师要善于利用这笔财富。在讨论中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协调能力,说服别人的能力等方面都有都会得到培养,也能提高孩子的审美意识。教师要鼓励幼儿勇敢接受他人的意见、谦虚迎接赞美,不断激发孩子的创作动力。当幼儿在创作完一张作品后,其心中的得意溢于言表,他希望与他人共同分享喜悦,也希望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赞许。美国加州大学的哲学博士詹姆斯.多伯森作了这样的解释;当一个人的行为得到满意的结果时,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他的这一观点在当今全美颇有影响。而指出别人不足时,教师要鼓励孩子感受他人心情,诚实但不伤害他人的指出。这点需要教师平时以身作则,同时引导幼儿换位思考,帮助别人进步是善意的的行为就请你用善意的态度,建议式的语言。这种幼儿参与的评价形式可以使作品评价更完善也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自我意识。培养幼儿独立能力和自我意识,方便教师了解其审美观念,幼儿正处于创造和发展的时期,他们需要教育者为他们打开创造的大门。愿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捕捉平常事物中的美,正确地引导幼儿去发现美,表现美,感受美,把普通的东西点化成智慧和美的艺术品。通过评价,不仅发现幼儿美术活动中的问题,更重要是通过评价为幼儿树立一个健全的人格,更加完整的认识自己,面对挫折,我们教师也应对以往教育的成功与失误,进行反思,改进教学方式,完善教育手段,实现新的培养目标。

教育论文12

  本文将对外国学前教育改革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进行分析探讨,笔者将分别从:我国学前教育现状、国外学前教育对我国学前教育的重要启示,两个部分进行论述。

  一、我国学前教育现状

  学前教育作为幼儿的启蒙教育,已经越来越受到家长和学校的重视。而大多数成功人士,之所以取得显著的成绩,与幼儿时期学前教育息息相关。因此就使得一些家长、学校急于取得成效,教学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首先,现代家长对幼儿教育观念偏离了教育最初的本质要求。学前教育旨在为幼儿在启蒙阶段提供有助于学前教育的帮助,以达到提升幼儿认知能力、审美能力等目的。而今家长对于孩子的学前教育教育过于盲目从众,没有从孩子的实际条件和兴趣爱好出发,强迫孩子学习。另一方面,学前教育整体水平参差不齐。胜任学前教育的教师,综合能力一定要达到一定的标准,例如:学前音乐教师一定要有专业的音乐修养。而通常大城市的学前教育水平会高于一般中小城市的水平。在大城市,家长对孩子的学前教育花费很大,这就再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的综合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符合要求。相对于中小城市而言,许多学前教育教师的教学水平一般,甚至于要求相差甚远,而更是缺少专业的音乐修养,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即使教师水平达不到要求,也仍从事学前教育工作。

  二、国外学前教育对我国学前教育的重要启示

  (一)加强学前教育意识。

  一直以来学前教育都备受家长、学校的关注,加之教育改革的不断优化,虽然人们越逐渐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地位,但也只是少部分的人有这样的意识。发展至今,学前教育的地位已经举足轻重,学前教育的工作者,要时常提醒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注重幼儿的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要加强幼儿家长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力度。对学前教育的重要作用进行宣传,让广大幼儿家长清楚的认识到学前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以及其积极作用,使家长对学前教育的印象更深刻。

  (二)尊重幼儿主体地位。

  在学前教育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幼儿,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例如:音乐课上,在开展“一辆汽车”的音乐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一辆汽车”的背景音乐,组织幼儿坐在一起,围成一个圈唱歌,并选出一个幼儿当“开车的司机”。然后,在幼儿唱出歌词“我要上车了”的时候,当“司机”的那个幼儿可以挑选一个幼儿“上车”。紧接着,这个被选中的幼儿就用手拉住“司机”的衣服(或者将手搭在“司机”的肩膀上),并以这样的方式继续前行。当“车上”坐满四位“乘客”时,则可以开始另一轮游戏。同时,为了保持游戏的趣味性和新鲜感,教师可以在适当距离内设置蜿蜒盘旋的公路、狭窄的巷道和小桥等情境,并用钢琴或吉他等乐器来改编、弹奏歌曲。在弹奏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根据设置的情境和汽车行进的速度适当调整演奏方式和速度。如“汽车”在平坦的公路上快速行进时,“开车”的幼儿可以用迅速奔跑的方式来体现速度,相应地,教师可以借助扫弦来弹奏;倘若“汽车”进入狭窄的巷道,幼儿在缓慢行走,教师的演奏方式可以改为分解和弦。通过这种方式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三)提高教师职业道德。

  每个行业都有其行业的职业道德标准,而教师这一职业,所要具备的职业道德标准更高、更严格。教师作育人的职业,其本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对新一代的社会任职工作者的有着直接的影响,特别是学前教育这一教师群体。而音乐教师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同样要求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首先,要培养音乐教师健康的工作心态,正确认识自己的工作性质、职责,学前教育应以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进行传授。由于音乐教师担任着学前教学启蒙作用的责任,所要承受的外部压力是比较大的。这就需要学校进行疏导,帮助音乐教师缓解工作压力,引导教师应保持乐观的心态面对压力。此外,学校在管理制度上,应尽量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如实行“互帮”制度,对于教师在教学上遇到的难题,教师与管理者、教师与教师之间都可以互相讨论和帮助。最后,维护教师的正当权益,对于教师的薪资正常发发,以及不胡乱克扣费用等。

  (四)选择有趣的学前教育内容。

  首先,教材的内容是影响学前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教师在选择教材时,应综合考虑幼儿的实际条件,掌握幼儿的兴趣爱好,为幼儿挑选有趣而又适合的教学素材。对学前的幼儿,不仅要选择易学易懂的教材,而且要选择吸引幼儿兴趣的教材,只有引发幼儿的学习愿望,学前教育目标才能更好的实现。另一方面,教师要学会与时俱进更新学前教育内容,让幼儿不断学习现代的、有趣的教学内容,会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快乐教学的目的,这样不仅教师在工作中可以得到快乐,幼儿在快乐中的学习效率也会更高。

  (五)实行趣味的学前教育方法。

  学前教育是一个肢体表现强、思维灵活的教学过程,所以对于教学不能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要改进老师“教”,幼儿“听”的局面。首先,教师要学会将音乐表达通过肢体语言展示,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进而实行“以舞教学”,通过分解每个舞蹈动作,解析每个舞蹈动作相应的歌词,与旋律所需要注意的点,让每个幼儿都参与其中,使其置身于音乐的快乐之中。

  其次,教师应因人制宜的实施教学,针对不同幼儿的特点,在音乐活动过程中,安排适合的学习活动。

  最后,根据幼儿的能力水平,教师可鼓励幼儿对歌词词语进行替换,对幼儿的创作要进行表扬、奖励,这样既可以让幼儿自主学习,还启发了幼儿的思维,培养了幼儿的创新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学前教育对幼儿的学前教育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通过学前教育的实施,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还给幼儿的学前生活增添了乐趣、色彩。所以,不论是教师、家长,都要重视学前教育的实行,以达到实现孩子全面发展的最终目的。

教育论文13

  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青少年家庭教育论文,我们来看看。

  一、引言

  教育是树人之本,家庭教育更是所有教育之源。作为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持久的、基础的作用与影响。家庭教育的基础性、长久性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多年以来,我国家庭教育受到社会转型、应试教育的思想的影响,在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家庭关系等方面出现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当今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使很多青少年在心理、行为、能力等方面产生了诸多不良状况。正如顾秀莲同志在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十五”规划总结表彰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的那样,家庭教育不仅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得重要基础,更是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之间相互配合,共同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与保障。家庭中父母对一个孩子一生的发展与成长起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果缺乏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不仅直接影响到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树立,更影响到孩子未来一生的发展。多年的教育工作使我认识到在我国当今的青少年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受应试教育、社会转型变化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不认真分析孩子的实际情况,要么盲目的照搬西方国家的教育观念与模式,要么传承我国传统家庭教育中家长制的教育模式,迫使孩子走向所谓的成功,结果往往事倍功半,适得其反。很多家长在家庭教育失败后显得束手无策,不知如何应对孩子的叛逆,如何正确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与家长深思的问题。

  二、我国青少年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独生子女政策对家庭教育产生的影响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以来,虽然对增加人均收入、减少人口数量、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等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这一政策对家庭教育产生了一定的消极作用。多年来,笔者一直从事教育工作,从自己学生的身上深刻体会到作为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例如:大多数班级中的独生子女比较任性、以自我为中心、有很强的攀比心、任意浪费钱物、流行享乐等问题。严重的还出现了自杀、青少年犯罪等不良现象。

  2.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很多农民工走进城镇,选择在城市打工维持生活。目前,我国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每年都在以数百万的人速度递增。在这些务工人员中,有的家庭把孩子带在身边接受当地的教育,从一个方面来说,这些孩子从农村走进城市上学,开阔了自己的视野,家庭收入明显增加,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都得到了转变,有利于孩子性格、行为习惯的养成、身体发育等方面的成长与发展,但是对于那些不能跟随父母进入城镇打工的留守儿童而言,造成了这些孩子严重的心理偏差。这些留守在农村的孩子,有家里的老人照料,而老人由于身体与经济等各方面的原因只能照顾好孩子的吃穿温饱,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几乎是一片空白。很多留守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转折期,由于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而产生了沉迷于网吧、沾染了社会上不良习气等犯罪行为。

  3.忽视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在传统的家庭教育中,家长看中的仅仅是孩子的身体发育、健康等状况,很少有家长能够真正关心孩子的心理发育于健康。在不同阶段,青少年的心理发育是不同的,他们对外界事物的认识与需求也是不同的。由于缺乏对孩子心理变化的了解与重视,使得很多青少年在青春期出现了明显的叛逆行为、早恋行为、犯罪行为。很多家长总是将这种无奈归结于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殊不知,家庭教育的缺失才是对孩子最大的影响。

  4.暴力型家庭教育方式的存在

  当今青少年正处于身体与心理的发育期,他们有较强的自尊心,希望得到老师、同学、家长的尊重,但是,多年的教育经验让我看到很多家长一直信封的就是“棍棒下出孝子”的古训。有的家长由于在单位中出现工作不顺心的事、家庭成员关系恶劣,就经常将心中的怨气撒在孩子身上,采用命令、恐吓、惩罚的方法,甚至是动手打孩子,根本没有顾忌到孩子的自尊心。这种简单而粗暴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了极大地伤害。例如,我曾经遇到这样的一位父亲,他的拳脚使得自己的儿子失去了自尊心与自信心,经常产生情绪不稳定、反抗、叛逆等行为,同时还使得父子关系不断恶化,最终逼得孩子离家出走。

  三、提高家庭教育质量,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有效措施

  1.重视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科学化

  在很多独生子女家庭中,家长为孩子的心理、身体健康成长付出了很多心血,由于家庭教育的失误而为家庭教育带来了苦果。因此,这就要求家长必须正视独生子女问题,转变观念,淡化独生子女的特权与优势意识,扬长避短摆正孩子在家庭中的位置,科学的对子女进行家庭教育。

  2.尽力弥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缺失

  妥善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问题,对于全面提高我国国民的素质、维护社会稳定与团结、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的健康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我觉得在这方面主要应该重视家庭与学校的联系,为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有条件的家庭可以留一位家长在家中监护孩子的成长与发育,也可以将孩子带在身边,从而为孩子的成长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3.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作为家长,在关心孩子身体健康、学习成绩的同时,更应该关注的是孩子的心理健康与发育。例如:关注孩子的性格形成与发展、可以正确的鼓励孩子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等。

  4.选择恰当的家庭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中家长的说服教育是提高孩子辨别是非能力、培养他们的良好道德品质、形成正确的行为规范的一种方法。我觉得家长可以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和孩子仪器分析犯错误的原因,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就打骂孩子,孩子虽然在家长的威慑下口服,但是,伤害了自尊的他们是不会心服的。总之,家庭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更是培养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形式,也是推进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繁荣稳定地重要保证。因此,我建议在我国青少年家庭教育中必须形成以中国特色的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科学性、合理性、先进性功能。

  作者:邱** 单位:***中学

教育论文14

  教师的专业成长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专业眼光、专业品质和专业技能,阅读·尝试·反思。与教育名家相比,我们多的只是囿于操作层面的由专业技能所表现出来的匠气,而往往缺乏一种基于文化底蕴和深厚思想之上的教育追求和教育智慧。因此,我们必须通过“阅读——尝试——反思”的流程,来提升我们的教育品质和重塑我们的教育行为。

  坚持阅读画家张大千说:“欲脱俗气,洗浮气,除匠气,第一是读书,第二是多读书,第三是有系统、有选择地读书。”因此,只有通过系统地、批判性阅读一些内容丰富、催人奋进、引人向上的书籍和教育优秀文献,才可能在我们心里积聚起一个浩荡而丰富的库存,赋予我们一种大气,供我们随时汲取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信心和力量。

  坚持阅读是一种沉淀思想的最佳方式。教育需要经典的'依托,古典让人厚重,前沿让人激越。摒弃了浮躁和功利的阅读,可以让我们尽情领悟人类心灵的广袤和深邃,理解世界的多样与神奇,明了世事的无常与诡异,从而无形当中使我们的心灵得以丰富,人格得以厚重,思想得以深刻。

  坚持阅读是一种获得新的视界的有效途径。学者肖川认为,阅读可以让人“始终保持着一份纯净而又向上的心态,不失自信地契入现实,介入生活,创造生活。”可见,真正的阅读可以让我们的心灵站在高处,得到一种不同于前的视野和角度。

  大胆尝试通过阅读,我们的脑子里会充满大量的有用信息。但是,“没有把别人的知识和经验经过改造、扬弃、整合和升华为自己的精神修养的学习,也是没有多大价值的。”因此,探索一条适合自己的教学路子,让有用的阅读信息广泛地为我所用,是至关重要的。

  以语文教学为例,不管是于漪的情感教学法,还是魏书生的学生自主探讨法;不管是程翔的启发式教学法,还是赵翔谦的绿色作文教学法,等等,要选择对自己有冲击的一种,大胆地开始自己的尝试。失败了,不可怕。关键是你已经迈出了成长的一大步。其实,尝试本身也是一种探索,一种以开放的心态、进取的意识对自我的突破和超越。这种尝试能给你不断带来上进的需求、超越的意向和成长的渴望,能不断地去唤醒、激活和弘扬存在于我们内心的教育智慧。

  不断反思自我反思是指对各种教育观念、教育言论、教育方法、教育活动、教育事实和教育现象进行的自主判别和认真审视。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这种自觉的、深刻的反思,特别是对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教育思想所进行的反省与审视。因为通过反思,可以彰显出被日常生活的琐屑与平庸给掩盖了的事情的本来面目,可以矫正教学行为中不应有的偏差,给予老师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会,使之获得更

教育论文15

  在初中德育教育中,励志教育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极易使教师陷入对学生的盲目说教模式当中,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只有把励志教育和道德教育结合起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出发,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形成全面、健康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提高自身素养。

  一、励志教育实施的必要性

  中学阶段学生面临着诸多变化,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影响自身健康成长。励志教育作为全校师生接受科学教育思想以及提高水平的机会,这一环节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业指导、人文关怀以及心理疏导的重要所在[1]。因此,励志教育的广泛宣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建设良好的宿舍文化及校园文化,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安全意识及个人情怀。

  二、励志教育在初中德育教育中的应用

  (一)创造励志教育学习环境

  励志教育应该建立在学生想听、要听的基础之上。因此,如何提高励志教育的吸引力成为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难题。利用网络平台搜索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短片,例如《人生的十字架》《管道的故事》《鹰的故事》《勤奋的故事》等。素材的播放时间不应太长,尽量控制在三分钟左右,可以在课堂中进行穿插,对学生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进行鼓励。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励志教育应该注重其差异性,注重主体的发展以及进步。根据不同主体,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重视励志教育的时效性,引导学生不断发展、进步。在学校中应该开展励志教育主题活动,在每月实施以“励志成长”“明德励志”“文明礼仪”“自我发展”“提升自我”“自强不息”等为主题的励志德育活动,促进学生思想的提高,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2]。培养学生求知、健体以及做人等良好品质,提高学生对理想的感知度。同时,开展励志主题班会,举办专场励志报告会,鼓励学生唱励志歌、讲励志故事等,并在校园内的宣传栏、广播台上宣传励志事迹,树立典范,弘扬励志文化等。

  (二)建设全员励志教育导师制

  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出现问题的背景下,党中央发表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学校必须要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以及实效性,落实德育具体工作,建设良好的育人环境,促进德育工作的正确实施,加强学校的全方位管理。学校建立全员导师德育制度,目的是引导教职工树立人人都是德育者的理念,将德育的具体任务进行深化,实施全方位的教育以及管理。导师应该在了解学生基本状况的基础上进行励志教育,必须对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以及心理等进行全面观察,并进行引导、教育。导师必须要每两周与学生谈心,对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状况等情况进行了解,帮助学生制定提高学习成绩的相关计划[3]。导师必须要对自身负责的宿舍学生及时充分了解,同时建立指导学生的档案,记录学生的优缺点,并根据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记录进行分析,制定出合理的培养计划。导师应该与班主任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对学生的基本状况全面掌握。这种制度的实施,必须应用切实可行的考核制度,主要可以从导师过程材料、班主任评价、学生进步情况、家长满意度等多个方面进行量化考核,同时根据考核结果建立起奖惩措施,提高导师的工作积极性。除此之外,导师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促进工作的有效性提高。

  (三)开发励志教育课程

  励志德育教育课程可以从社会实践、问题研究、政治信念、学科深化、自主管理、利益安全等六个方面来进行具体实施。课程设置必须要始终遵循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之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基本原则,必须要将课程落实,促进德育课堂的有效发展,将励志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促进学生德育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结语

  实施励志教育可以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及质量,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励志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必须要不断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同时在教育实施中应该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树立良好的校风,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构建“管理育人、教育育人、服务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全面发展的德育机制,将学生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促进其健康成长。励志教育的有效实施与发展,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关于教育论文的论文09-29

教育论文05-22

教育故事论文07-30

与教育有关的论文11-07

关于教育论文11-09

中医教育论文11-29

小学教育论文12-13

小学教育论文05-20

小学教育的论文05-27

学前教育教育论文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