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论文

时间:2024-06-21 09:55:31 教育学 我要投稿

小学教育论文(锦集15篇)

  现如今,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教育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教育论文(锦集15篇)

小学教育论文1

  一、论文包括内容的顺序及要求依次是

  (一)论文题目(黑体小二号居中)空两行

  (二)作者姓名(楷体四号居中)空一行

  (三)作者所在单位(楷体小四号居中)空一行

  (四)作者有关信息:联系电话邮箱邮编

  (五)中文摘要(摘要内容楷体五号,字数在200字以内,“摘要”两字黑体五号并用方括号括起,其前空两格)

  (六)中文关键词(关键词楷体五号,数量为3—5个,“关键词”三字黑体五号并用方括号括起,其前空两格,关键词之间空一格)

  (七)正文(具体格式要求请参见“三、论文正文格式”)空两行

  (八)参考文献(具体格式要求请参见“参考文献格式”)空一行

  二、页面及段落要求

  1.全文页面设置:

  纸型:A4,方向:纵向

  页边距:上:2.5厘米,下:2.5厘米,左:2.5厘米,右:2.5厘米

  2.全文段落:

  缩进:左:0字符,右:0字符,特殊格式:(无)

  间距:段前:0行,段后:0行,行距:1.5倍行距

  三、论文正文格式

  正文宋体小四号

  正文中标题的要求为:(□□表示空二格)

  □□一、××××××黑体三号

  □□(一)××××××黑体小三号,标题号用圆括号

  □□1.××××××宋体四号

  □□(1)××××××宋体小四号标题号用圆括号

  □□①××××××宋体小四号

  □□正文宋体小四号

  四、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参考文献:(黑体小四号,“参考文献”四字前空两格,其后加冒号)

  [1]作者姓名,出版年份:《书刊名称》,出版社。宋体五号(书刊类)

  [2]作者姓名,《论文题目》,《杂志名称》,出版年份,第×期。(杂志类)

  [3]作者姓名,发布日期:《论文题目》,网址。(网络类)

小学教育论文2

  【内容摘要】目前,艺术素质教育在我国中小学教学中的地位正在日渐提高,适当地在中小学校中普及戏剧艺术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想象力、艺术审美、艺术素养,以及德、智、体全面发展都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形体教学是戏剧艺术的重要内容,通过合理的目标制订、设计教学内容,能让戏剧艺术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从而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并从中取得更多收获。

  【关键词】中小学艺术素质教育戏剧形体教学

  当前,教育部非常重视艺术素质教育在各中小学校的普及和推广,在这种大趋势下,北京市教委按照教育部要求,特邀中央戏剧学院参与支持中小学校艺术素质普及教育。为了能更好地完成北京市教委布置的艺术院校走进校园扶持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任务,中央戏剧学院与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未来科技城学校联合实施艺术拓展课程,全面提升学生的艺术素质,设立了戏剧试验基地。中央戏剧学院相关工作人员于20xx年9月正式走进未来科技城学校,开始了在中学的教学工作。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形体教研室教师担任起了高一五个班的形体教学。作为一名大学的形体教师,这是笔者第一次在普通中学面对中学生教授形体课。

  一、中小学艺术素质教育现状

  笔者认为,艺术素质教育课在我国中小学校还没有真正全方位普及推广,只是局限于部分学校,更不要说边远地区或乡村学校。学生平时学习压力大,有些学校缺乏艺术教育氛围。很多学校只看重学生的成绩和升学率,忽略了艺术素质教育。学生缺乏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课上课下负重很大,没有精气神和朝气,更缺乏艺术审美能力及艺术气质。尽管有些中小学校开设有美术班,但大部分美术班只是兴趣班,并没有真正普及到班级。学校的合唱团、舞蹈团、管弦乐团和交响乐团,大部分都分布在市重点学校或区重点学校。而舞蹈团、合唱团还有管弦乐团基本上也都是在升学时,以艺术特长生考试后录取的。中小学校里的艺术特长生也只是参加本校艺术团或乐团、舞蹈团,只局限于训练和艺术节比赛的演出,素质教育课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在各个学校普及。在普及艺术素质教育这一点上,国外的中小学校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比如,美国的小学生升入中学必须要学会两种乐器(其中必须选择一种管乐器),这就说明他们对艺术素质教育的重视态度,并带有强制性。所以,国外的中学生交响乐团、合唱团水平也都比我们的水平高很多。法国比较注重学生对艺术的感悟,主要偏重在音乐和美术上。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学校会很重视参观和旅行,让学生在参观旅游中用语言描述、画笔记录他们所见所闻。这既打开了学生的视野,也培养了他们在艺术方面的能力,同时提高了他们对艺术的兴趣。

  二、艺术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艺术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应该受到各中小学校的重视,并积极推广开来。浪漫主义作家雨果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有三把,即字母、数学、音符。艺术和科学具有相通性和互补性,这一点在科学家身上就能证明,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就是科学家和画家;爱因斯坦不仅是伟大的物理学家,还擅长拉小提琴;我国科学家钱学森不仅会弹奏钢琴,还能吹圆号。艺术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对中小学生培养创造力、提高审美艺术修养、丰富精神世界有着重要的影响,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还能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对美的认识和对事物的理解、感受能力,培养艺术创造力和表现能力;艺术素质教育不仅提高审美水平,同时还对提高中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养都有着深远意义。

  三、舞蹈基本功与戏剧形体基本功训练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舞蹈基本功训练是从多个角度训练舞蹈演员的综合素质能力,主要是为了演员能更好地完成舞蹈剧目中的技术、技巧而能达到一定的高度而训练的。包括身体的肌肉能力、柔韧性、舞姿的姿态、身体的控制力、弹跳力、爆发力和跳跃翻转能力,以及对音乐节奏感和动作中身体与气息配合的能力。舞蹈基本功训练在每个组合训练中基本都是要按照固定的动作顺序编排的,课堂中从简入深、逐渐加大动作的技巧和难度训练,讲究动作的规范,完成动作技巧要到位。舞蹈基本功训练主要有两种训练形式:一种是芭蕾基训训练;另一种是古典舞基训训练。舞蹈基本功训练是舞蹈学校必修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专业课。戏剧表演是一门形象艺术,形体语言是演员通过形体动作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演员通过形体基本功训练提高身体肌肉素质能力,训练身体的控制力、协调性、爆发力,培养音乐节奏感,提升身体灵活性、柔韧性、感受力、创造力和身体表现力。形体基本功是戏剧表演专业很重要的一门必修专业课。舞蹈基本功训练与戏剧形体基本功训练的相同点都是训练身体肌肉的能力、柔韧性、爆发力、弹跳力,以及音乐节奏感、气息和身体控制力。在戏剧形体基本功训练过程中,有一部分是借鉴了舞蹈基本功的训练元素和方法,比如,把杆上的芭蕾基训动作训练、小跳动作练习、柔韧性练习、气息与动作配合练习等都是有相同点的。不同之处就是,戏剧形体基本功训练主要是为表演塑造角色形象打基础的。扮演角色人物形象时的举手投足、行走站立、气愤与开心等都离不开形体动作。在训练过程中,笔者发现学影视表演专业的学生身体基本条件大多比学习舞蹈专业的学生基础要差,尤其在柔韧性上相差较大。在训练中,除了要求学生尽量做到规格、规范外,更主要的是强调完成动作的感觉和身体的表现力。因为舞蹈基本功和戏剧形体基本功两者训练目的不同,所以,要求点也就不同。比如:芭蕾基训课训练是从双手扶把一位擦地开始的;然后是单手扶把(蹲)练习,或者单手扶把一位、五位擦地;再就是小踢腿练习,循序渐进到后面的一系列练习。也就是说,从把杆到中间动作、从中间动作再到所有的跳、转练习等才完成一堂课的训练。而在影视表演专业形体课教学中,每个教师编排的课堂教学内容会有所不同,都需要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编排组织课程,没有规定的统一动作。但是,训练的目的都是相同的。在这一点上,戏剧形体基本功与舞蹈基本功不同点也是很明显的。

  四、中小学课堂教学目的和内容

  (一)教学目的

  在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教学20多年,尽管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但是,给中学生教形体课这还是笔者从事教学工作以来的第一次。毕竟要面对的都是些普通中学生,并且也不熟悉这些学生和他们的学习环境,这对于笔者来讲还是增添了一定难度。在教学之前,笔者思考的是,中学生是否对形体基本功课感兴趣?北京师范大学二附中未来科技城学校艺术素质课的主要方向是戏剧表演,于是笔者想从教学内容上找适合他们的内容,不能照搬以往教学的内容,也不能按照纯舞蹈基本功去教他们。艺术素质教育课的主要目的是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熏陶、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对艺术的审美,并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通过训练培养锻炼学生在肢体方面的素质及舞蹈能力,陶冶他们艺术情操,使他们在身心上得到锻炼,德、智、体能全面发展。所以,在教学内容上就不能单一化,内容要丰富,动作上也不能太难,需要综合性。

  (二)教学内容

  在明确教学目的后,第一步,从学生的.基本站姿开始训练。因为学生长期伏案学习,加上随身携带的书包又沉重,长期下来身体容易形成高低肩、驼背、塌腰、伸脖、歪头、缩脖、身体歪斜等不良自然体态。因此,纠正调整身体的基本体态是最初教学的重点。学生分男、女生前后依次站好位置,要求他们每个人身体要挺拔直立、眼睛平视前方、收腹提臀、呼吸自如,在训练行走中也要保持挺拔直立的身体,并在训练过程中告诉他们正确站姿的重要性,让他们明白训练的目的和学习意义。第二步,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比如,身体的变换移动,前即向后、后即向前、左即向右、右即向左、高即低、低即高等。第三步,训练学生的柔韧性。一个人要想做到姿态的优美就需要身体柔韧性好,柔韧性不好必然影响形体姿态。在柔韧性训练上不会占用太多时间,主要是在感觉上去多要求他们,因为艺术感觉对审美认知是很重要的。第四步,训练学生在地面上做一些基础动作。有些动作是和舞蹈训练相同的,主要训练身体与气息的配合,手臂与身体及气息的配合,以及腿、脚部肌肉练习,身体素质能力练习,身体控制与爆发力练习等。第五步,对身体关节、协调性的训练。主要是训练头、肩部、身体躯干等部位,可以借用爵士舞单一动作来训练身体协调性、灵活性、节奏感,这部分训练有助于解决学生身体的僵硬、不灵活、笨拙等问题,对提高自信心有很大的帮助。第六步,训练学生的空间感和身体感受力。表演需要塑造人物角色,需要用形体动作表达内心,表演离不开形体,形体是表演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翅膀。这方面的训练完全是即兴的。比如,行走中找空间感,感受位置的移动,放风筝、拥抱太阳,迎着太阳奔跑,在规定的停住步法后,同时肢体要迅速做出有爆发力或是非常松弛放松的形体动作。主要目的是训练他们的身体感受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第七步,训练舞蹈步法,然后组合起来练习。这不是训练成品舞蹈,主要是训练学生群体合作、整体意识,同时感受音乐的节奏、舞蹈的感受力。

  结语

  一年多的中学教学,使笔者认识到这群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艺术素质修养缺乏,需要提高审美、感知力等。这些都会束缚、影响他们的身心成长,不利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所以,艺术素质课走进校园这一决定非常正确,中小学校的艺术素质教育课推广与普及非常重要,学校不光有义务教书,更要重视育人。笔者相信,校园教育不断发展,越办越好,能培养出更多具有全方面素质能力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赵静.综合性院校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研究初探[J].艺术教育,20xx(4).

  [2]吴建华.艺术教育是开启人类智慧的要钥[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xx(12).

  [3]文燕.浅谈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现代交际,20xx(11).

  [4]于强.人体科学观对戏剧形体基本功训练的启示[J].大家,20xx(1).

小学教育论文3

  关键词:务德、厚爱、求实管理

  哲学上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形态。当代中学生面对改革开放的七色阳光,有的理想远大,学习勤奋,竞争意识强;有的信息灵通,思想活跃,善于发表独特的见解;有的放荡不羁,不受意识形态束缚,随意心太强乃至误入歧途。物欲横流的商品经济冲击着时代的脉冲,冲击着我们管理的各个尺度,作为老师,我们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老办法不灵,新办法不明,蛮办法不行。我们怎样才能使德育教育卓有成效呢

  我们教师大部分都是做过班主任的,班主任的工作在学校德育教育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位置。魏书生说:管理是集体的骨架。而班级作为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是一个小集体,然而管理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良好的管理,事情就有头有绪,集体就会像一架机器健康而有序地运转。那么怎么样发挥办主任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呢

  一、言传身教,身教更重于言教

  我们班主任在工作中,要特别注意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俗话说得好: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青少年最大的行为特点是可塑性大、模仿性强,很容易接受教师的言行举止,这样就产生了严师出高徒的佳话。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高等学府都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修身养德,泽被后人等等名言佳句来熏陶规范全校师生的原因。表现在家里也就有了所谓的将门出虎子、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上梁不正下梁歪等等说法。由此可见,我们为了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一定要率先垂范,不论学识、气质、品质和职业道德,都要做学生的楷模;教育他们要学会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要严格要求自己,该做的必须去做,不该做的坚决不做。

  二、充分利用良好的环境和氛围造就人

  不同的环境对学生的心理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若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若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自卑;若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若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若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所以,在工作中,要多注重给予赏识教育,要理解学生,用宽容的心去包容他们,以博大的胸怀去感化他们。当然要把溺爱与关爱区别开来,学生犯了错误总是要酌情处理和批评教育的。三、要多倾听学生的声音,多关爱他们

  为人师者,特别是班主任,更应该为人师表,爱护和关心学生,以自己的高尚品德去感化学生,以树立自己的威信,赢得学生的信赖和尊重。这样,当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难题或不顺心的.事时,就会想找信赖的人那就是班主任,一吐为快,借以寻求寄托和答案。所以当你主动去帮助他或者跟他推心置腹交心时,他一定会很感激;当你给他一个不经意的鼓励和微笑时,他一定很高兴;当同学们要托你办事,你一时又办不成,但能主动解释为什么帮不了忙时,他就会对你有好感。所以,经常帮助别人将能使别人懂得你的存在对他的价值,作为投桃报李的结果,必然是爱人者人恒爱之。

  三、怎样才能使同学都喜欢你呢

  古语说:世事通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为了能使你周围的同学都喜欢你,你必须要做到:

  1、服饰整洁美观;

  2、善于面含微笑。因为笑脸迎人,就会给人以一种温暖亲切之感。呆板的表情是人际交往中的障碍,它就象一块挂在路口的木牌,告诉人们此路不通。别人会有意回避你,有话少说,无话不说。可见,笑是一种交际手段。

  3、注意言谈,避免粗言秽语,跷二郎腿,过于倨傲、目中无人、唯我独尊,都会引起同学对你的反感。

  4、生活中需要幽默,严肃的课堂也需要幽默。一天上课,叫起一名学生回答问题,他回答后学生发出一阵笑声,为何他上课没认真听,连讲到哪儿都不知道,当然牛头不对马嘴。我笑了,不过是微笑,并幽默地说:你辛苦了,快洗个脸吧!学生都笑了,那个同学也笑了,剩下的时间里,他听讲得很认真。

  四、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

  有位作家说得好:一个不能控制自己感情的人,必然是感情的奴隶!感情如洪水,若不修堤筑坝,就会泛滥成灾;感情如烈火,若不及时扑灭,就会烧毁一切。无论如何,我们不能被感情所左右,迁怒于学生,特别是对待差生,班主任应该经常调节自己的感情,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理智,采取妥善的办法来处理问题,这样才不会使老师和学生两败俱伤。

  总而言之,教无定法,德教亦无定法,能够德教成才的就算好法。然所有方法,其基本前提应该是建立在严谨、公平、厚爱、务德之上。

小学教育论文4

  新课改与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基础教育中加强对学生的特性培养与潜力开发是重要目标。但通过对一些地区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实际情况予以了解和分析,发现教学之中依旧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方法,导致数学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不强,难以有效教授和培养学生,有碍学生全面发展。对此,教师应当将目光落在分层教学上,通过对教学目标、学生、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分离分层,以此来培优补差,促进学生均衡发展。总之,为了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更为了培养复合型人才,教师应当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有效实施分层教学。

  一、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实施分层教学的意义及原则

  现代基础教育重视学生差异、提倡培优补差,此种情况下,为了使每位学生能够在数学教学中收获知识,教师在规划设计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优化教学资源配置,使之能够在实际应用的基础上要尽可能实现个性化教育,解决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矛盾,丰富教学方法与手段,满足同一班级内部多个层次学生的进步需求。当然,以往所开展的小数数学教学活动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所以,教师要尝试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将适用的、新型的教学方式方法有效地应用于书医学教育教学中,使之达现代基础教育的要求。参考相关资料,确定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实施分层教学是非常有意义的。分层教学本身是一种循序渐进的动态化教学策略,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能够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而动态化的调整和分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以便相同水平的同学共同学习、共同讨论、共同解答问题,从而做到有效学习,是每个同学的数学知识水平都得以提高。基于以上内容的分析,确定分层教学的有效实施是非常有意义的。而参考相关资料,确定保证分层教学有效落实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客观性原则。也就是要明确教学要求及教材内容,客观的设计和制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

  2.动态性原则。也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学习能力、学习成绩、认知能力、身心发展等情况来灵活地调整教学内容,并且做到实时跟进。

  二、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实施分层教学的有效策略

  基于以上内容的分析,确定分层教学是一种具有有效的教学模式,将其有效地应用于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之中,通过改变数学教学现状,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而有针对性地教授和培养学生,促使学生有效学习,提高自身数学知识水平。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和总有效实施分层教学呢?笔者参考相关资料并总结了自身工作经验,提出了以下三点建议。

  1.教学目标分层。有效的数学教学是要能够贴近学生,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有效学习数学知识。为了真正做到这一点,在具体规划与开展数学分层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科学合理地设置分层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从学生入手。教师应当在日常教学和管理学生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相关方面。进而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2.学生分组分层。为了保证数学分层教学能够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有针对性地教授和培养学生,促使学生能够在原基础上逐渐提升,所以在规划与实施数学分层教学时还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分组分层,也就是根据课程内容和学习阶段内容对学生进行单一组和混合组的分类。其中单一组是将同一层次的学生分到一个小组中,根据学生数学知识水平来制定教学计划,如面对优秀小组,数学教学计划主要以锻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面对中等生小组,数学教学计划主要通过设置问题,鼓励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教师适当的指导和引导为主。

  3.教学内容分层。为了保证分层教学充分发挥作用,教师要充分考虑数学课本和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来合理规划和分层教学内容。如果我们的课堂只讲了这一点点东西,部分优秀的学生就会觉得太简单,课堂上很无聊。那么如何科学地进行教学内容分层呢?首先按照学生的分组分层,确定每个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进而围绕教学目标来确定规划设计教学内容,如直接选取教材上基础数学知识,适当拓展课本上的知识,设计一些课外的,富有挑战性的知识,以便有针对性地教授不同层次的学生,促使其能够在自己的水平线上有效学习数学知识,逐步提高自身知识水平。

  通过以上分析,确定分层教学的关键是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当然,要想使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教师应当注意做好教学目标分层、学生分组分层、教学内容分层等,以便不同的教学内容能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展开,使之可以有效学习,逐渐对数学学科产生兴趣和信心,为促使自身更好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朱宏程.探究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尝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xx,11(1):195.

  [2]张祝芹.浅谈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尝试[J].都市家教(上半月),20xx(4):46-47.

小学教育论文5

  摘要:对于小学生而言,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与成长的黄金阶段,同时,这一阶段,也是小学生中形成健全人格,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基础时期。因此,小学生这一时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而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运用情景教学法,能够拉近师生之间距离,加强师生之间交流,有利于教师帮助小学生解决心理困惑,让他们健康无忧成长。本文就是针对如何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法展开分析和研究,希望寻求出有效的措施来帮助小学生学生解决心理问题,让他们积极向上地学习与生活。

  关键词:情景教学;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用;措施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尤为重要的一个时期,他们刚刚离开父母怀抱,开始集体生活,所以这一时期正是为他们打下良好基础的最佳阶段。但是在由于这些学生年龄比较小,思想比较简单,容易受到周遭环境的影响,情绪变化很不稳定,常常会产生一些如自卑、厌学等心理问题。因此,作为小学教师,必须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多加关注,并通过情景教学法的应用,减少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从而让他们开心快乐的成长。

  一、情景教学法概述

  1.情景教学法概念:情景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材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生活实际情况,创造各种情景,让学生在自然或者认为创设情境中获得最直观的感受,促进他们对教材知识内容的理解。

  2.情景教学法在心理健康教学中应用的意义。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运用情景教学法,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当中运用情景教学法,首先能够活跃课堂气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尤其是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让学生扮演角色,进行情景构建,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来,通过心理体验,促进积极心理增量,发挥出自己的优点。其次运用情景教学法,能够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角色扮演,情景设置,能够让学生将自己的想象力尽情发挥出来,获得快乐和成就感。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原因分析

  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对社会认知水平比较低,心理脆弱,所以当他们遇到挫折或者受到打击时,特别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再加之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心理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

  1.升学和择校给孩子带来的压力。现在我国各省市的大部分中小学校都开设了心健课,落实情况也很好,学校和授课老师对于这一门课程还是比较重视的。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解决小学生的心理困惑,教师在上课之前都会认真进行备课,并且通过课堂上的情景设置、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心理体验,获得积极心理增量。但是由于在小学阶段,小学生就已经开始面临升学和择校的压力,再加上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心理承受能力弱,他们面对这样大的压力,无法进行有效排解,极其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2.家长缺少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关注。在我国,大部分家长由于受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影响以及对心理学相关知识的匮乏,缺乏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关注。他们通常更加关心孩子的这两方面:一,是否满足了孩子的'物质生活;二,孩子的成绩是否优异;他们很少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很少坐下来与孩子平等的进行沟通和交流。

  3.离异家庭和留守儿童,对孩子心理造成的困惑。近年来,中国的离婚率逐年增高,导致离异子女大量增加。根据调查显示,出自于离异家庭的小学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要远远高于正常家庭的孩子。这是因为父母离异后,孩子生活在破损家庭或者再婚家庭中,无法获得正常的父爱或者母爱。长期下去,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离异家庭的孩子通常比较孤僻、自卑、忧郁,甚至有的孩子具有暴力倾向。与离异家庭孩子一样,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也比较严重,通常留守儿童都是由家里老人看管照顾,父母长期在外打工获得经济来源供家庭花销,但是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孩子缺乏关爱和管教,导致留守儿童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叛逆、自闭等。

  三、情景教学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将情景教学法应用到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当中来,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还能够使课堂气氛更加轻松和活跃,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1.创新教育理念,善于运用情景教学。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与发展,对学校和教师也相对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何况我国一直倡导素质教育,希望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这也就要求学生不仅成绩优异,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状况。因此,学校和教师根据素质教育要求,应该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首先作为教师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对其创新,不可以再把成绩作为衡量一个学生是否优异的唯一标准,而是要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加强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和心理健康的培养。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善于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中学到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例如针对学生网瘾问题,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设置情景,并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小学生表演以下几个情景:(1)父母对小学生上网的激烈反对,严厉批评的场景;(2)小学生上网约见网友遭遇的一系列糟糕事情。通过创设情景,让小学生深刻感受到网瘾的不良危害。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以平等的态度与每一个学生认真的沟通与交流,让学生愿意说出自己的心理困惑。同时,教师对于情景的创设,除了对语言的巧妙运用之外,还可以采取相关的道具进行辅助,如创设情景时可以选择适当的音乐或者图片加以辅助,让情景更加真实。

  2.运用情景教学,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可以应用情景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在教学时,可以根据心理健康知识的相关内容制作教学视频或者PPT,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良好的心理状态所产生的影响,让学生身处其境,感受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从而注重对自己心理健康的关注。例如,有的学校的教师为了让学生明白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将一系列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视频播放给同学们观看,并让学生在观看之后写出自己心得。这种情景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更加透彻的了解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

  参考文献:

  [1]于瑶.情景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金融理论与教学,20xx,01:66-68.

  [2]虞花荣.情景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xx,10:23-25.

小学教育论文6

  【摘要】:

  双语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对落实素质教育有着“独当一面的责任”和“分内的责任”。在双语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是双语教育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双语教学的目标和应做的工作。

  【关键词】:

  小学双语教育;教学;素质教育

  俄国大作家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精彩的课堂好比优美的文章,开头写好了,就能吸引读者,有经验的老师比较注重新课的导入。精美的课堂导语,能使学生对这堂课一见钟情,有先声夺人之效,像一块磁铁一样牢牢抓住学生的心魄,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维,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来。小学双语教学,就是要想法设法在开课时激发学生的兴趣。新课导入是教师在一项新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引导的过程是为新内容呈现搭桥、铺路的过程,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求知欲望、启发积极思维、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的过程。

  双语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一切素质教育都源于双语等学科的学习。因此,学生的双语水平如何,是素质水平的重要体现。在中小学教育阶段,从小学启蒙到高中三年级,双语科贯彻始终,课时最多、位置突出。

  从学科性质和教学目的来看,对落实素质教育有着“独当一面的责任”和“分内的责任”。教育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祖国语言文字,这是双语课素质教育的核心。双语又是工具,其它学科的学习、表达和交流都离不开这个工具。怎样掌握语言这个工具?叶圣陶说得好:“听说读写宜并重”。即是让学生具有听、说、读、写的双语能力和良好的双语习惯。培养双语能力,当然是指学生具有口头和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培养良好习惯,是指学生在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时的读、写、听、说的习惯。如普通话的习惯、字体工整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珍惜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的习惯等等。这些习惯养成了,双语科的素质教育也就实现了。既然听、说、写都要靠语言,那么,中国语言要实现塑造“中国心”的重任。

  双语学科具有工具性和思想性。无论从学科性质还是从教学目的'看,双语教育就应当是素质教育,通过双语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双语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甚至凭借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提高身体素质和其它素质。拨开片面追求高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云雾,我们看到的双语教学本来面目就应当是为全体学生打好思想道德和听说读写的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因此,在双语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是双语教育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双语教学的目标。

  双语教育是提高少数民族素质的一项基础工程。双语教育为人们接受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提供一种重要的工具和媒介。学会听话、学会识字写字、进而学会读书作文,通过训练逐步形成用祖国的语言文学来准确地理解和表达,这是接受教育的最基本的条件。双语教育为人们认识世界、了解人生提供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空间。

  基础教育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受教育者比较准确、比较全面地认识世界、了解人生。在众多的课程当中有一门课程的内容比较特殊,那就是双语,双语所教授的材料跟其它学科很不一样。一部双语教材几乎可以说是青少年认识世界、了解人生的微型“小百科”。 这对于充实和完善中小学生的知识结构,形成良好的素质关系极大。双语教育为学生提高认识、丰富情感、激发思维提供一个有血有肉的凭借物。双语学科指导深入阅读那些典范的语言作品,往往是作者对于自然、对于社会、对于人生的一些卓越见解和独特感受的集中体现。学生读这些作品,不便从“写什么”方面增长了知识,而且从“怎么写”这个方面获得启迪,逐步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丰富自己情感内涵,激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转变陈旧教育观念,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要充分认识应试教育这样一种异化了的教育现象所造成的恶劣后果――把考试的成功等同于教育的成功,成就了少数尖子生,丢掉了大多数学生;抓了智育,丢掉了其它,甚至以损害身心健康为代价。素质教育目的是使教育的本质回归,是力求实现教育发展人的功能。通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以期为国家不断地大量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人才。要以历史的使命感和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去战胜旧的教育观念,坚决摒弃片面追求高分数的短视行为,不断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

  确立多元化教学目标,凸现德育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能的同时,要充分挖掘双语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适时地渗透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从小逐渐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初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科学的人生观。双语课必须加强字、词、名、篇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把双语课真正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使学生通过努力学习,逐步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并能通过掌握和运用双语这个工具去自我获取信息、拓宽视野、进行思想交流和社会交际,并为将来进入社会、服务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开放性小语教学有自己明显的特征:双语教学从封闭的课堂教学中解脱出来,实行“三沟通”的原则,即课堂教学与课外读写活动沟通,课内打好基础,课外求发展;双语学科与其它学科沟通:双语教学与火热的社会生活沟通。以训练为主。一是要突出实践环节,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低年级突出在“读写中识字”;中年级“以读为主――读通、读懂、读熟、从读到写,在读的基础上落实重点训练项目”,高年级增加自学份量――采劝四步教学:自学报告――讨论深化――总结纳――课外扩展”,强化实践环节,培养自学能力。二是渗透学法指导。三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训练的归宿。

  教师要从应试教育的误区中走出来,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课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增强学生的体魄和体能。在教学中还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的脑、眼、耳、口、手并用,在身心的整体活动中协调其身体器官的和谐发展,以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小学教育论文7

  新课程改革要求下,学生要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满足新课程改革要求和当前社会对学生培养的需要。素质教育作为当前教育的主题,和新课程改革的总的基调,在小学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

  一、在小学教育中构建素质教育体系,全面贯彻素质教育

  传统的中国小学教育更注重对学生知识认知和记忆力培养、文章背诵、认字、识数、阅读、写作等基础文化知识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德育、体育、美育、创新能力等的培养。小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启蒙阶段,也是最关键的阶段,小学生的知识学习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因此,要在小学教育中践行素质教育必须全面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自然知识等文化知识的学习,更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这些能力的实现离不开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的观察。因此,小学阶段的.素质教育教学对学生的教育和成长具有重要作用,是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关键阶段。所以,在小学教学中建立行之有效的素质教育体系,将素质教育全面渗透至小学教育中对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最好的老师。小学生普遍好奇心强,对未知世界有强烈的探究欲望,同时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少了条条框框的限制,因此,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都具有很好的效果。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开放思维的闸门;课堂上通过创设矛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看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通过猜想问题情境,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用创新的方式方法解决问题和面对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方式。同时通过创造情境化的问题设置,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兴趣,为创新意识的培养奠定了基础。总之,在小学教育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素质教育的需要,革新传统的说教式课堂教育模式,构建素质教育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此外,教师在课堂中引入情感教育和实践能力教育以及其他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方式才能使素质教育能够在小学教育中得到很好的实现。

小学教育论文8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当今社会耳熟能详的流行语,但真正的“起跑线”不是让孩子学多少知识和技能,而是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由于当前应试教育和社会上一些不良宣传的影响,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现象久禁不衰,严重违背了幼儿教育教学规律,损害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如何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的问题呢?

  一、必须明确学前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3—6岁的幼儿正是培养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丁性品质以及良好行为习惯最佳时期,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实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原则,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活动和学习环境,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应该重视幼儿的个别差异,为每一个幼儿提供发挥潜能,并在已有水平上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和条件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二、深刻反思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成因。

  1、教育部门监控力度不足。

  面对日益严峻的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教育行政部门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没能及时对这种错误倾向予以制止和纠正,更有甚者,还从活动组织、评奖、职称评定等方面不自觉地为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进行推波助澜。

  2、办园宗旨不端正。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们对幼儿园提前学习写字、算算术等呼声较高,特别是以营利为目的的民办幼儿园,为了吸引生源,迎合家长的需要,教授一些小学的学习内容。向幼儿提出过高的水平要求,以求幼儿拿出学习成绩来,满足家长的要求,并以此作为“办园成绩”向社会炫耀、提高幼儿园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3、家长把学前教育单纯的理解为智力开发。

  使幼儿家长对可以“看得见摸的着”的知识、技能的关注度远高于量化的,良好的性格、行为习惯、审美、情绪等非智力因素。

  三、遏制学前教育“小学化”必须转变教育观念。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幼儿时期良好的教育是一个人性格、习惯、能力、自我意识等的初步形成阶段,如果这一时期能够接受规范的学前教育,形成良好的性格、习惯将会有利于他一生的发展。克服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必须做好“三个转变。

  一是必须转变办园理念。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归根结底是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的“小学化”,而园长是幼儿园课程的领导者,对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起决定作用,园长有什么样的办园理念就会选择什么样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因此,园长首先要转变自己的管理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以“幼儿发展为本”,用发展的眼光看教育,不能只注重办园的功利性,更不能因迎合家长的错误需求而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二是必须转变幼儿园教师的教育理念。加强教师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甘肃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政策、法规的培训学习,把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满足幼儿多方面的发展需要,让孩子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让每个孩子富有个性的发展。同时,开展遏制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专题研讨活动,组织教师共同分析造成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原因,及带来的危害。

  三是必须转变家长的错误认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和需求加大了幼儿园办园压力,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开设一些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课程,因此,家长对“起跑线”错误认识是学前教育“小学化”的一大助力。作为幼儿园,可以通过召开家长座谈会、家教知识讲座、请家长走进课堂等多种活动,帮助家长了解《指南》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各阶段幼儿的培养目标和班级教育教学计划、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带给孩子一生发展的危害性等知识讲座,使幼儿家长懂得幼儿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赢得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支持和配合。

  四、克服“小学化”倾向的有效策略。

  一是早期阅读策略。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图文并茂的阅读材料,创造良好的环境,使幼儿能潜移默化地接受书面语言,获得全方位的早期阅读的经验,从而知道文字的具体意义。

  二是数学教育策略。在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和数有关的问题,如分类、比较、测量甚至加减运算。幼儿的数学教育的内容应和幼儿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渗透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和游戏中。

  三是书写活动策略。幼儿的前书写活动具有游戏性、图画性、过程性、兴趣性等特点,与小学的书写活动有明显的不同,不考虑幼儿兴趣和需要的机械训练是不可取的。

  四是游戏活动策略。游戏是促进幼儿进行全面发展的重要形式,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通过游戏儿童能够获得情感、认知、意志、人格等方面的发展,可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交往能力、合作精神、动手能力、探究精神、创造力及自我表现能力,使幼儿体验到自豪感、成就感。

  五是幼小衔接策略。可采取召开“幼小衔接”专题座谈会、邀请小学校长或一年级优秀班主任给家长进行“幼小衔接”专题讲座等活动体验小学生活活动,促进幼小衔接工作,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学习习惯、遵守纪律的习惯等。总之,学前教育是区别于小学教育的独立阶段教育,应本着以幼儿为本的思想,热爱每一个幼儿,接纳每一个幼儿的个性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设计趣味性浓、活动性强的、渗透于生活、游戏中的各种教育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玩中去探索,争取把每位孩子都培养成一个活泼开朗的,有自己个性特色的儿童。

小学教育论文9

  一、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

  1.实习内容单一

  目前的教育实习只注重提高实习生的教学能力和班级管理能力,使教育实习单纯地成了上好一节课的教学实习。由于实习内容过于单一,流于形式,因此离教育实习的本质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并没有达到全面锻炼师范生实践能力的目的。在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与实习生普遍只注重教学能力和班级管理能力,而忽略了其他诸多方面的实践与探索,如科研能力、实践指导、课外活动的组织、师生之间的交流等。另外,在理论知识运用的指导上,指导教师与实习生的观点不大一致:实习生希望指导教师能指导例如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知识与实践如何相结合等问题,而指导教师往往只关注教学理论的指导,对实习生科研能力几乎没有太多的指导。其原因除了在职教师的自身科研能力比较薄弱,不能有效指导实习生之外,实习学校本身对学生的科研能力也不够重视,往往只是形式化地布置任务,而没有安排具体的时间与内容来让实习生完成科研项目。

  2.实践教学课时偏少

  目前教育实习时间安排通常在第七个学期,共8周,在校准备1周,回校总结1周,在小学6周,平均每位学生上4~6节课,学生往往刚刚进入状态,上课刚有点感觉,实践就结束了,实践教学成为了理论课程的点缀,实践效果可想而知。多数实习生认为,实习时间太短,建议实习不仅仅要安排在大四,还应该穿插在大二、大三学年同步进行。实习时间过短,时间安排过于集中,已严重影响了教育实习的质量,引起多数师范生的不满。

  3.缺乏稳定的实践基地

  由于缺乏稳定的实践基地,大学与小学严重脱节,使得校际间的学术活动、教研活动、专家讲座等很难共享。虽然有些大学与小学之间签署了合作协议,建立了一些实践基地,但大多流于形式,协议缺少行政的约束力。就拿实习来讲,通常实习是实行双导师制,即以小学指导教师为主,大学再派几名带队教师指导。不少学校并不乐意接受师范生教学见习和实习,认为会打乱他们的教学秩序,影响他们的教学质量,但迫于面子实在推不掉也只能勉强应付。指导教师的指导受到自身教学任务的限制,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指导实习工作中去。指导教师的态度总体不够积极,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实习效果产生影响,这是实习管理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的表现,有待于高校、实习基地学校以及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协调寻求解决的措施,出台相关的激励政策,以提高指导质量。

  4.缺少有效的激励制度

  缺少有效的激励制度是当前小学教师指导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师范生进小学教育实习,小学指导教师不仅要开放课堂给实习生听示范课或随堂听课,而且还要指导教学、班级管理及科研活动,教师的压力和工作量就无可避免地增加了许多。他们承担了自己日常教学工作以外的指导实习生的任务,同时,又担心放手让实习生上课、管理班级会使教学质量受到影响。而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又没有对参与指导工作的教师的工作量作客观的评价,没有合理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参与实习生的指导工作。因此,多数小学教师对指导学生的实习工作处于被动状态,指导的积极性不高,接受任务只是出于学校的压力。所以,指导工作往往是走过场,不敢放手给实习生工作,严重影响师范生的实习效果。

  5.师范生主体意识淡化

  部分实习生对实习工作的关键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对自己在实习过程中担当的角色(教师)以及对这一角色的意义和应承担的责任认识不足,对实习在自己今后工作过程中的重要性认识不清。因此,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就表现得漫不经心,责任心不强,不认真备课,不认真去了解学生,自律性很差。有的实习生不遵守实习纪律,随便请假甚至自以为是,不虚心求教。大多数实习学生(甚至有些教师)认为教育实习仅仅是他们毕业成绩中的一项考核,他们常常认为教育实习不过是“走走过场”,到下面上几节课,马马虎虎过去就行了。有些不准备从事教育工作的学生,认为实习好坏对将来的工作没什么影响,将来的前途全凭“关系”。

  6.投入资金不足

  资金的保障对于开展正常的教育实践活动至关重要。师范生教育实习期间实习学校提供的住宿、水电费、实习生正常的办公开销、交通费以及教师的指导费、两校领导沟通的工作餐等等都需要一定的经费支出。而这些开支通常要由高校给予支持,但实际上高校用于实践教学的经费十分有限,捉襟见肘,所以给予的实习指导费往往只是象征性的,与工作的付出不对等,小学可能还要为教育实习贴钱。因此,见习学校接受实习任务的积极性不高,能推辞就推辞。

  二、小学教育实习的应对策略

  1.提升对小学教育专业重要性的认识

  师范院校应加强对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态度的引导,抓理论学习的同时,要关注师范生思想道德素质和从教意愿的培养。根据现实情况反映,实习生参与实习的积极性不足关键在于对实习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更甚者是对自身专业重要性的认识不正确。因此,高校应该让师范生充分认识到小学教育对全民素质提高的基础性和关键性的作用,以及作为小学教师所要承担的艰巨而光荣的任务。使师范生树立稳固的专业思想,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应具有热情、公正、真诚、执著的道德态度[1]。应当通过开设小学教师必备专业知识与道德素质课程,介绍我国小学教育现状,并且组织学习教育部颁发的文件和政策,让师范生了解小学教育专业的重要性,使师范生从学习之初就给自身设定一个明确的职业定位。同时,及时有效地召开实习动员大会,端正师范生对教育实习的态度,加强实习生对实习重要性的认识,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态度。师范院校应在整个培养过程中逐步让学生了解实习的相关内容与要求,使师范生根据实习所需知识、技能来规划自身的综合素质培养。并且,学校可以整理历届实习生所留下的宝贵的经验与心得,编辑成册,交给在校师范生相互传阅与学习,使之从中悟出实习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同时,给师范生以充足的时间,让师范生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制定自身的实习目标。

  2.丰富教育实习的'内容

  在强化教学技能与班主任工作能力培养的基础上,还需要注重师范生活动组织能力、交流表达能力、教育调查与科研等能力的培养。丰富实习内容,有助于提高实习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创造性的才能。从目前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情况来看,教学工作与班主任工作这两大块内容是教育实习中师范院校特别注重的,往往也是唯一落实较好的。一方面,安排实习生进行课堂教学,熟悉教学的全过程,可以使之初步掌握从事课堂教学工作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技巧,为今后从事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让实习生担任实习班主任,了解班主任的作用和任务,增长教育工作的知识和能力,为达到逐步独立地从事班主任工作打下基础。事实上,实习生本身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去关注其他能力的锻炼,但由于实习内容与目标的制定偏向于这两大块内容,也就只能按照要求来完成实习内容。因此,高校应该丰富实习内容,给各项内容以科学配比并将其纳入最终的评分体系,以利于实习生综合能力的均衡发展。实习是一个实践性的教学过程,不仅小学教育专业所在高校本身要制定明确而全面的实习目标,并通过科学的评价体系来检验目标的达成,每个实习生也应该给每个过程都赋予实际性的意义[2]。实习生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不足,制定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个人目标,如培养交流能力和活动组织能力,制订教学计划,改善自己的教学观,获得管理一个班级的经验,验证自己是否适合教师这一职业,理解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等等。要制订个人实习计划和个人努力的目标,再用这些目标的达成来验证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程度,以有针对性地继续努力。

  3.加强技能类课程改革

  根据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师的要求,以及高等师范学校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特性,本专业教师职业技能培养和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文字与图形表达能力、课堂教学基本技能、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科研能力与班级管理能力等几个方面。这些技能和教学基本功的提升,依托“普通话与教师口语”、“书写”、“音乐”、“美术”、“各科教学法”、“教育研究方法”等必修课程和由此延伸的任意性选修课来进行,并以学校技能实训中心、实践教学基地、远程教育网络平台等载体来实现。应当以院校共育、内外结合的思路,通过严格考核目标,增加课时数,更新训练方法,组织丰富的活动,如才艺展示、竞赛评比以及拜师学教、名师讲坛等手段来达到教师技能训练的目的。

  4.教育实习全程化

  即延长实习时间,扩充实习范围,采取连续性、阶段性结合的教育实习模式。我国高师教育实习普遍采用在大四集中实习的方式,将同专业的学生组队派往当地小学,时间一般为6~8周。在这段时间内,除去动员、准备与总结工作,中间只有6周左右的时间在实习学校。这6周之内,除了了解情况、见习、试讲、协助班级工作等,还包括真正上课与班级工作的实践。学生真正用来上课和实践的时间不多,并且往往是多个实习生集中在一个班级开展实践活动,不利于熟悉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和把握教学原则,极少独立地、创造性地开展班主任工作,很难达到教育实习的根本目的。因此,实习时间可在总量上加以延长,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活。例如,可以在大一和大二时安排适当的时间到小学听课实习;在大三时将微格教学指导与听课相结合,并组织学生到实习基地了解当地学校教学与学生情况,以便减少实习生适应的时间,在实习过程中快速进入状态,多参与实践尝试;大四的集中实习阶段,可以先安排实习上课一个月,在此期间,安排一个星期左右进行反思和理论指导,再回实习基地进行最后一个月的实习授课,最终给予综合性考评,真正将教育实习全程化。

  5.探索三级管理体系,建立实习保障制度

  (1)加强高校与基地联系,建立互惠关系

  以集中实习为主,分散实习为辅,尽量减少分散实习,这就需要建立一定量的较稳定的教育实习基地。当前的小学教育专业基本上有其独立而固定的实习基地,但是与实习基地的联系往往是在见习、实习需要时才建立,而且这样的联系很多又是程序化的,即开会、制订见习实习计划、落实等,至于每一届实习生的区别、实习基地的变化等情况则很少去考虑。有的实习计划甚至几年不变。这样的见习、实习对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帮助是很小的。因此,要加强实习院校双方间的沟通,及时进行信息反馈,调整实习目标与内容,让实习双方能在长期合作中加深了解,不断协商改革,使得双方都有所收获。此外,高师院校与实习基地的联系仅仅是单向而非双向的。只有高师院校的学生到实习基地去,却很少有实习基地的带队老师到高师院校去。针对这一问题,实习学校可以与高校相互交换学习,派遣在职小学教师到高校接受理论培训或为师范生开展名师讲坛活动;高校老师可以到小学进行教科研指导等。这种合作,不仅有利于当前在职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研究,提高教育质量,更好地指导实习生开展实践活动,而且也能完善高校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实践能力,达到双方互惠的效果。

  (2)加强与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合作,提高指导教师的积极性

  高师院校和基地学校都应重视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落实情况,沟通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来指导和激励实习基地学校,提高指导教师的积极性。目前的实习指导工作中,有些指导教师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指导实习不认真、不负责任的现象。表现在对教案的审批指导上敷衍了事,只签名,不把关;在对实习生的评课上,只是指出实习生的不足之处,而未能给实习生以具体详尽的思路和方法的指导以及原因说明。在班主任工作的指导上,要么认为既然有实习生实(见)习班主任工作,因此会对班级和实习生放任不管;要么担心实习生因不熟悉班级情况而不肯把班级管理交给实习生。还有个别指导教师缺乏指导实习的经验和能力[4]。针对此类问题,要尽量选派有指导经验、工作态度和责任心都能胜任的教师去指导教育实习,充分发挥实习指导教师的作用。并且,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提供适当的倾斜性政策,比如对于参与合作并表现优秀的小学教师,教育行政部门可以适当增加其晋职、晋级、评比先进和优秀的机会,使其在评比时多一些优势。

小学教育论文10

  一、培养学生发现美并应用于创造

  美源于生活,艺术之美又高于生活,在小学阶段首先要培养学生欣赏美,眼要看到,心中要想到,手才能创造。美是平凡的,和谐的,只要你有一双美的眼睛,就可以发现。小学生对美的认识是直观的,所以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升感受力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教学生用线来表现事物时,首先要让学生感受线条的魅力,这种魅力正是来源于生活中的动物斑马,学生通过欣赏斑马等动物的图片,内心产生一种美的享受,心中有了美的形象,再去表现会更容易一些,学生通过看感受到了斑马的美,斑马的美又表现在它身上的一条条线形花纹,那花纹就是线的魅力所在。除了从视觉入手,我还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触觉,进行多感官的体会,通过众多感官的训练,提升学生的感受力,使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美,然后让他们用不同的色彩表现出来,产生正确的审美能力。

  二、激励学生大胆想象,敢于创新

  在小学阶段,在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中指出:“小学美术课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有利于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和假设,并有意识地启发学生去思考。在教学《我们的社区》这课时,我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社区哪些地方规划得好可以借鉴,哪些地方你觉得还不完善,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整理规划,通过组与组的竞争和互相学习,楼房的样式越来越多,社区的建筑越来越丰富。学生的思维在一定的时间里可能会固定不变,通过组与组的互相观摩和学习,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变化,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时常让学生分组合作,由一样事物而引发各种各样的创想,这些天马行空的想象常常使他们的画面异彩纷呈,别具一格。此外,在欣赏课、手工课上也可以鼓励学生不以老师的范例为标准,自己大胆地想象创新。在学生创新的同时要不断地调整学生和教师的思路,及时纠正学生的一些小偏差,在这些时候,我认为小组的合作是很重要的,可以带动一些同学向积极方面发展,抵制一些不良的思想变化。通过想象,我发现了学生独特的审美角度,我和学生共同创造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美的世界。

  三、正确看待学生的创作,形成正确的审美教育

  美育是以真善美去净化人们的心灵,包括思想感情、性格品质、道德情操、文化修养等。美育可以使学生提高正确判断人类社会中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使人的品格纯洁化、高尚化,进而身心得到美化。在一次自由绘画课上,一个学生画了这样一幅画:一片湛蓝的夜空中闪烁着无数颗小星星,一个孩子坐在月牙上,只能看到画中孩子的背影。学生在评价作品时众说纷纭,可是,我感觉虽然画面简单,却给人一种意味深长,充满无尽想象的空间。尤其是星空,点点星光若隐若现,让人遐想无限,于是我引导学生打破日常生活中单一地把事物的形式归于某一类的思考习惯,激励学生树立以自己的体验和理解的情感模式对事物进行审美分类。并让这名学生给同学们讲了他绘画时的心理想法,并鼓励学生在创作中加进自己的心情变化或思想意识,美术课程以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使学生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和审美品位。通过审美的方式教育人,感化身心,使之净化、升华和提高。

  四、回归自然和社会,感受美的熏陶

  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美术教育的范畴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而培养的.方法和形式也是多样的,在应用技能训练的同时,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美术文化修养。要把学生引向自然、走进生活,促使其知、情、意、行等方面得到全面地发展。让学生到自然界中去,接受自然界那优美的自然景物的熏陶和感染。在欣赏自然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置身于美好的自然环境中,对学生的审美培养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自然美固然重要也更利于学生理解和感受,还可以组织学生走向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让学生更自私,通过感悟身边邻里、同学间的互帮互助等多种形式,品赏人类创造的美,以及美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让学生体会人性之美。只有当学生养成健康的、正确的、积极的审美观识别能力,面对一幅幅美术作品时,才能够深入地理解和体会作品中人物的高尚品质和作品内容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分清它们的本质,从而提高学生的鉴别水平,增强他们热爱真、善、美和憎恨假、丑、恶的感情判断能力,从而可以达到我们真正的育人目的。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小学阶段,美育和德育、智育、体育、劳育等一样,目的都是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美育使学生的审美活动与审美创造得到健康发展。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我有责任和义务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使学生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辨别是非丑恶的能力,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张玉荣 单位: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北史家务乡北史家务小学

小学教育论文11

  小学科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思路研究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革新,我国各地区的教育信息化程度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多媒体设备的配置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从形式上及内容上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同时可以增强各科目教学的趣味性及全面性,因而在教学实践中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就小学科学教学而言,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则可有效改善其教学的不足。以下本文将简单分析小学科学教学应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重点围绕小学科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思路及注意事项展开深入的研究。

  小学科学教学对于教学环境的要求^高,该学科涵盖的内容大都比较抽象,因而传统教学方法下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亟待提升。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教学非常关键,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下可以非常直观地将一些实验中无法观察到的.细微变化完整诠释出来。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大了对教学信息化的扶持力度,大部分学校都拥有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小学科学教师须及时调整自身的教学理念及方法,灵活加以运用。

  一、小学科学教学应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多媒体教学是目前较为受欢迎的教学模式,但是要想确保该教学方法的优势得以发挥出来,需要教师客观进行分析及应用。小学科学教学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科学认知,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到科学教学的魅力,该学科集实践性、创新性、学术性于一体,因此确保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质量十分关键。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课程――科学教学须紧抓时代脉搏,加强对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运用,让学生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积极配合参与科学教学活动,打下扎实的科学基础,并树立远大的科学理想。从目前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现状来看,该技术具备的创新性、趣味性、直观性是其他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因而教师需在实践中适时、正确地加以应用。

  二、小学科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思路及注意事项

  1.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科学教学

  科学教学涵盖的内容较广,其中部分教学内容很难用语言或者简单的课程实验进行展示,此时多媒体技术就可以直观地以图片、视频、音频等形式将其展示在学生面前,起到降低教学难度的作用。就《人体消化系统》教学而言,从食物的咀嚼到排出都有其既定的过程,其消化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涉及的器官等都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出来,直观、真实演示教学下,学生会更加了解人体及器官。同样在《耳朵的科学》教学中,耳朵接收音波的过程是无形的,教师可以通过模拟视频的方式让学生很好地掌握相关的知识,清楚耳朵接收信息的全过程。

  2.以兴趣为导向,强化学生的科学认知

  随着时代的进步,学生对于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求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此时拓宽教学视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显得尤为重要。在多媒体技术应用下,教学的趣味性将得到有效提升,学生可以在浓郁的科学教学氛围下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潜移默化地改变自己的学习态度及方法。如在《眼睛的科学》教学中,学生需非常明确地知道眼睛的构造及作用,并了解人们能够看到东西的原因,此时,教师可借助模型来帮助讲解,并通过相关的视频或者简单的小实验解决学生的困惑。这种教学方法是传统教学方式无法实现的,但是,教师不可盲目地依赖与运用,合理、适时的应用才是提升其教学效率的有效举措。

  3.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

  如在教学《大气压力》一课时,在指导学生揭开塑料吸盘衣钩为什么能吸住墙壁这个奥秘时,教师又可利用电脑设计动画软件:衣钩一边的空气娃娃被挤了出来,神情沮丧,另一边可爱的空气娃娃就把衣钩牢牢地压在了墙上。教学时,教师边播放电脑动画软件,边向学生讲解是大气压力使它产生这个结果的科学道理,学生看了电脑动画软件,听了教师的讲解,一下子就明白了这其中的道理,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事实证明,如果教师结合观察、实验,使用幻灯、录像、摄像、电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对所要掌握的知识进行分解演示,就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操作,使他们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4.优化多媒体教学平台

  经过计算机辅助科学学科的教学,能够把多种现代化媒体的视听功能融合在一起综合运用,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使课堂教学更形象,让学生能眼见其形,耳闻其声,形成大容量的信息传送,使抽象的概念成为具体的事物,使静止的画面成为活动的情景,从而使学生恰当地把握好教学的重点,认知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掌握好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启发学生课后自行探求和应用知识,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总结

  教育信息化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也是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在实践中得到落实。小学科学教学与其他科目不同,在缺乏直观观察与具体讲解的前提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得到提升,教师需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更加直观的讲解与演示,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的认知,同时可以通过相关资料、影视频资源的观赏帮助小学生树立起科学的认知,从而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科学教学活动中,并在学生心里种下科学的种子,为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

小学教育论文12

  “为了生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引导生活和发展生活”理念是新课程对品德学科教学的最深刻的阐述。品德课堂教学是教师主要任务,是带教材走向儿童的生活和生活中的儿童的过程。教材中出现的一系列“生活”“生活事件”“生活主题”或“生活场景”基本上是属于精心选择的“美好生活图景”,而不是或者说大多数不是原汁原味的生活场景。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儿童从教材通向生活,把教材承载的价值、目标和儿童的生活有效地链接起来,让儿童主动、积极地用真实生活和自主活动来展开教材中的“生活”和“活动”,从而达到“感受”,“体验”教材中承载的价值目标。这一切入点在课堂教学的导入上。

  课堂导入是教学手段,是为开展课堂教学服务,是老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他主要是通过利用各种媒体,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使其主动学习新知的一种教学行为。可见一个优秀的品德课堂导入,不仅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还要考虑如何唤起学生的真实生活经验,从而引导他们更好的认识生活、学会生活。我们从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和铺垫功能这两个角度出发,设计品德课堂导入,让课堂教学有效接轨生活。 一 、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

  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就是,要求我们在设计品德课堂导入时,要根据教材呈现的不同情景,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灵活多样的导入 方法 ,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学习的欲望,保持对学习主题的高度关注,积极主动学习。

  1、以“ 趣 ”入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对学习主题产生兴趣,就会产生探索知识的迫切愿望,并积极主动地,心情愉快地投入学习。品德课程中许多主题是指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这些 内容 ,学生都有一定的亲身经历,非常感兴趣。这类课堂的导入,设计时采用精心的裁剪的生活情景,凸现潜在的教育导向意义,以“趣”入境,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让他们 自然 的对教育主题感兴趣。

  例如《走进市场》的安排目的是让学生尽早的学会一些选购商品的知识,培养他们独立选购简单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的能力。课始,老师问学生:“喜欢在超市购物吗?”(学生雀跃)

  再问:“为什么喜欢在超市购物?”(学生纷纷说了自己的感受)

  (随即播放超市里人们购物及一位顾客在仔细挑选商品的情景。)问老师:“这位顾客购买物品时在干什么?”

  “在挑选商品,看看是否是自己想要的。”

  “在看产品使用说明。”

  “在看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

  学生回答踊跃。

  现在从城镇到 农村 ,处处可见超市。在超市购物较为熟悉。用“超市购物”情景来导入,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导入的趣味性,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2、以“ 思 ”入境

  “学而不思则罔”,从反面说明了思在学习中的作用。在导入时,结合内容,创设情景,提出富有启发性的 问题 ,使学生处于“心愤口悱”的积极思考的学习状态。这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导入设计。提高认识,引导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现行品德课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类课堂导入时,应更多的考虑,在导入环节中以“思”入境引发学生对课堂教育主题的做一定的思考,便于把课堂主题教育进行的更为深刻。

  《诚实是金》让学生懂得说谎的危害,只有诚心才能赢得尊重和信任。要做到不说谎话,言行一致,诚实守信。课始老师讲述故事:

  在德国,一位 中国 留学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到德国大公司寻找工作,可是一连20多家公司都没有接受他。他想自己才能出众,找家小公司应该没有问题吧。可是小公司也把他拒绝了。

  同学们,为什么德国的公司都拒绝他呢?猜猜,可能是什么原因?

  想知道真实原因吗?那家公司的老板告诉他,不录用他的原因,竟然是因为他在德国期间乘公共汽车曾经逃过三次票。留学生很吃惊,难道我的博士文凭还抵不过三次逃票。德国老板说:“是的。我们不怀疑你的能力,但我们认为您惟独缺少了非常重要的两个字!” 此时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是什么吗?”“你有什么感想?”感触学生心里,学生都发表了自己的感受,深切体会到说谎的危害。

  3、以“ 情 ”入境

  情感在教学中,对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或活动具有支配、指导作用,学生强烈的内心体验,能使教学主题的要求较为容易的转化为学生的学习需要,以“情”入境,即要用语言、情节感染学生,引起情感共鸣。如果课堂品德教育主题,主要是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道德情感的体验中受到教育,那么在导入时,就要先行孕育道德情感。

  《孝心献老人》的教学关键是激发学生体贴老人,关心老人的情感,因此,以情感渲染来导入是触动学生心灵的基点。课始,老师出示两幅漫画:一幅是奶奶累了坐在椅子上。旁白:老了不中用了。第二幅是孙子兵兵在给奶奶捶背,奶奶很高兴。旁白:真懂事。问学生这画面在讲什么?

  学生一看就能够清楚把图意说上来。回答后,老师过渡:“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老人曾经为家庭,为社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现在年纪大了,该是按享晚年的幸福生活了。我们作为晚辈,承接了长辈的养育之恩,要懂得汇报。画中的兵兵真得非常懂事奶奶累了,就给奶奶捶捶背,老人并不渴望家人为她付出多少。就是希望自己的晚年生活能够幸福、美满。你看,孝顺的孙子给奶奶那轻轻地捶背,奶奶就一点儿也不觉的疲劳了。那脸上洋溢的笑容,多么开心,多么幸福啊!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在老师深情的讲述中,学生都为之动容,在其心头激起情感的涟漪——老人很需要我们的关爱啊!带着这样的情感进入课堂教学,学生怎么会不受到深刻的教育呢?

  二、发挥导入的铺垫功能

  1、为突破重点作好服务

  有些品德教育主题可能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有一定的距离。如果 ,在课堂 学习 开始时没有解决这个 问题 。那么,要想在课堂上让学生真正领会课程教育意图则有困难,从而 影响 整堂课的教学效果。鉴与这样的考虑,我们要在课堂导入环节把问题解决好。

  (1)、事实说话导入补认识

  用事实说话:就是采用社会上出现的事例, 自然 界存在的现象,来安排课堂导入。由于它的真实性,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这类课堂导入的设计对与那些学生感性认识上不足或者模糊的品德教学主题特别合适。

  例如《保护环境》的教学,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学会保护环境。现实生活中,学生知道身边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但是他们并没有觉得环境污染对自己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水污染了,他们觉得现在有自来水;电池乱扔,对土地的污染似乎也看不出来环境污染的严重性,环境污染对人类的生存和繁衍的威胁认识就较为欠缺。因此,在导入时,老师用多媒体播放了“森林大肆砍伐;污水排放,河水变质,鱼儿死亡;不可分解塑料袋漫天飞舞……”随着画面的切换,学生脸上的表情变的严肃了,雄辩的事实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那么“我们要保护环境”的意识立即萌生出来。接下去的课堂学习实效就有很好的保障。

  (2)、情景再现导入温经历

  现在的孩子生活幸福,在家里无时不刻都享受着亲人的关爱,有一种“以我为中心”的意识。许多孩子忽视了生活经历中许多值得珍惜的东西。品德课程中,许多主题安排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深刻理解生活。这类课堂的导入时,要把曾经的生活情景重新再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有意识的温习、再新认识生活,这对与课堂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谢谢你们,我的父母》的重点是感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心,体会到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辛苦操劳。作课前调查,和学生交谈中发现,许多学生认为:“父母照顾好孩子的生活,是天经地义的。”有的还埋怨:“父母对自己的关心不够,没有其他的父母那么好。”那么,课堂导入就需要老师精心选择生活中一些温馨的情景,能打动孩子心灵的生活细节展示给学生看。如“灯下,妈妈给孩子打毛衣;孩子生病父母精心照顾;晚上,妈妈给孩子折叠第二天穿的衣服;孩子睡着时,妈妈起床为孩子盖棉被”等等。在重温这些每位学生都经历过的生活小事后,可顺势提问:“看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学生内心深处一定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心,体会到父母的辛苦操劳。

  (3)、亲身体验导入强感受

  由于年龄的原因,生活状况不同的原因,我们的孩子对他人的心理,生活不可能有切身的体会。如何引导学生和他人交往,学会与人相处是品德课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这类品德课程教育,在导入时要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最好的办法是设计活动让学生去亲身体验体验,这样对马上进行的课堂教学非常有利。

  残疾人生活上的困难,一般健康的人都不会有什么体会和感受。看到残疾人遇到困难,好大一部分学生会嘲笑他们。《关心残疾人》课堂导入时,如果老师选择“一位盲人在行走时,不小心摔了一跤”或“一位脚残疾人走楼梯”的情景来导入。希望引导学生认识到“他们遇到困难需要得到我们的帮助。”那么,肯定会有部分学生最先关注的是盲人摔跤,脚有残疾的人走楼梯的情形。这情形在他们眼里看到的可能只是摔跤时的狼狈,走楼梯时的滑稽。

  有位老师的导入很巧妙。设计一个生活情景:在讲台上放本书,旁边再放些其他的东西,过道上也摆些凳子或物品,设置些障碍,让学生蒙上眼睛,独自去取书。然后在同学的帮助下再去取回书。在课堂导入时,请大家谈谈取书的感受。这样回避了前一案例中出现的尴尬场面,同时让学生亲身来感受一下残疾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体会一下渴望得到他人帮助的那种心理,效果就不一样了。

  2、为解决难点做好服务

  有些品德课的教育主题尽管与学生的生活经验非常的贴近,学生理解起来难度不是很大,但是这一教育主题中可能会涉及到一些易混淆的概念,较抽象的道理,认知上有困惑的现象。这些我们在课堂上必须需要处理的问题,可以考虑在课堂导入的时候来先行解决,从而为课堂学习打好一定的伏笔,促进学生对课堂主题有更深刻的理解,为提高课堂的学习质量奠定基础。

  (1)、形象感知导入释概念

  现行的好多品德课的主题涉及到概念,这是老师在课堂教学时遇到的最令人头疼的问题。对概念进行解释吧,学生听不懂,再说对小学生讲概念也没有这个必要;不解释吧,课堂上出现这样那样的混淆,弄不明白。对与这类主题的教学,在课堂的导入时,可以把概念的外延一一具体摆出来,学生在大量的具体形象面前就自然理解可这个概念。

  《生活中的你我他》这课的难点是,学生对职业这个概念弄不清楚。容易把外地人、领导、超人、魔法师等当做职业来看待。如果要引导学生把哪些是职业,哪些不属于职业分辨开来,有些难度,因为什么叫职业这个解释,小学生理解不了,也没有理解的必要。怎么办?仔细想想,学生对生活中各种不同职业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医生、老师、工人、农民、护士、警察、售货员”等等应该都认识。因此,解决这个难题可以直接采用“职业”的具体形式来说明。

  在导入时,展示“不同职业人员的劳动场面以及模仿各种职业的典型动作,让学生来猜猜他是从事什么职业的人?”这样形象感知导入的效果真的好,学生兴趣很浓,而且对各种职业的名称很快有了清楚的认识。在整节课的学习中再也没有出现把外地人、领导、超人、魔法师等当作职业来看待。

  (2)、类比感悟导入渗道理

  品德课程中涉及到一些比较抽象的道理,这是我们在课堂教学时所遇到的难题。我们可以在导入时,用比较形象的、例子进行类比,让学生对抽象的道理有个较为感性的认识。

  《集体的力量大》要求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集体的力量的无比。一个人办不到的事情,很多人在一起齐心协力,互相合作就有可能办到。难点:人多并不一定力量大,只有团结一致,力往一处使才行。要在课堂上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可以通过课本中的《运水果》的故事来突破,但是总觉得学生的认识不够深刻。所以在导入课堂教学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能类比说明问题的“折筷子”的游戏来作好相应的铺垫。先请一位学生上前来折筷子,给一根,轻而易举折断了,再给两根,有点费力,但还是折断。作后给一把筷子,结果怎么也折不断。整把筷子请其他的同学也来折,可……游戏结束后,老师组织学生讨论。通过游戏,你明白了什么?学生讨论后,然揭示课题。

  这个游戏中蕴涵着团结,力往一处使,力气就大的道理。在讨论中,学生认识到筷子多了就折不断了。这是对道理的最为朴素的认识。在课堂中《运水果》的故事学完后,再让学生说一说对“折筷子”的游戏有什么新的认识。这时学生对道理的认识就深刻到位了。

  (3)、情境体悟导入揭困惑

  现实社会缤纷复杂,现实生活丰富多彩。学生对生活中许多现象存在认识上的困惑,觉得到底该怎样来正确认识,感觉很难,品德课程中如果涉及到了,我们就要花时间把它讲透彻。因此,在课堂导入时就让学生来面对困惑,对于积极解决困惑帮助很大。

  《当冲突发生后》的难点,就是希望学生尽量避免与人发生矛盾,当矛盾发生的时候,要冷静处理,不激化矛盾,能理解他人,做到宽容待人。在现实的生活中,学生知道不该为一点小事与同学闹的不可开交。但在事情发生时,总觉得自己吃亏了,于是剑拔弩张干起来。对此孩子们在认识上很困惑,“我们到底怎么办?”很希望在课堂上在老师的指点下,知道如何来处理。结合这样的情况,可以设计如下的导入:

  出示:三幅漫画,第一幅两个男同学在打架,闹得很凶。第二幅是在办公室里,老师在教育他们,两人都低着脑袋。(旁边文字)老师:“打架对吗?” 第三幅是老师在问哪你们为什么打架?两个男同学都仰着头说旁边文字:一个说:“是他先打我的。然后问学生“看着这三副画,你对他们打架以及在办公室的表现是怎样看的?”因为这种事情太熟悉了,学生纷纷发言。老师引出“当冲突发生后,我们怎么办?”然后重点和学生一起探讨合理的处理办法以及谈论“老实是要吃亏的”这种说法。整堂课的教学,一点也不拖泥带水,结构紧凑,重点突出,教学实效明显。

小学教育论文13

  一、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1.社会转型期的影响。当前我国正处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转型,逐步迈入“中等收入陷阱”阶段,这一阶段往往是矛盾集中爆发的时期。中小学生正处在心理发展的高速变化期,与社会发展的转型发生共振,使他们处于内在生理、心理发展的困惑与外在社会群体心理矛盾冲突的焦点上,更加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2.网络信息时代的影响。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这一影响表现在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上就是:有些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在虚拟世界中他们扮演着种各样的角色,而这些角色又有不同的思想和价值观,他们分不清现实与虚拟。在虚拟世界中他们可能是呼风唤雨的侠客,他们能够协调与各种角色的关系,但现实中他们沉默寡言,不愿跟人交流,出现人际交往障碍,甚至出现了人格分裂。我们观察到很多问题学生都特别依赖网络,很多心理问题往往伴随着网瘾的影子。

  3.畸型教育的必然结果。这里包括两方面:一是家庭教育的'缺失,二是学校教育的片面发展。(1)家庭教育缺失是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源所在。家庭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大。许多家长对心理健康几乎一无所知,有些家长其自身的心理甚至也是病态的。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发现,许多问题学生的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长。许多家长简单地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给学校,他们不愿意花时间或者没时间陪孩子,他们能够给予孩子丰厚的物质,却没能给孩子安全、归属、爱和尊重、需要的满足。(2)社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观认识不到位。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认为:“现在社会上有一种极不科学、极不严肃的态度对待我们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象,他们无限扩大学生中心理不健康的数据。他们的思维逻辑是,之所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因为许多学生心理不健康,这是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的最大误区。”在这种心理健康教育观的影响下,有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预防和治疗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针对的仅仅是有心理问题的学生。

  二、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1.部分学校心理专业教师不能发挥专业作用,或沦为思想品德课教师,无法在专业上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

  2.心理咨询室形同虚设,门可罗雀,没有发挥相应的作用。有些心理咨询室和校医室合而为一。有些心理咨询员由校医兼任,心理咨询员穿着白大褂,让学生望而却步。有些心理咨询室面积不够,功能设施不齐全,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3.有些地区负责管理和指导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上级领导要么是负责管理校医、要么就是负责管理德育的领导兼任,缺乏专业性,而且没有建立起一套科学的评估和指导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体系。和其他学科相比较,心理健康教育有被边缘化的现象。

  三、应对策略

  1.上级主管部门要规范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体制。在目前有些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到位的情况下,上级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学校的指导和管理。

  2.学校应端正心理健康教育观。林崇德教授认为:“我们要看到广大学生的两个主流:一是学生的心理健康是主流;二是有些学生由于学业、生活、环境的压力产生暂时的心理不适,要求咨询和辅导,他们要求健康是主流。”从个人人生的意义上讲,发展孩子的健康心理比发展孩子的认知更重要。对社会、国家而言,拥有健康心理的公民也是一个健康家庭、健康民族、健康社会的基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等所不能替代的。

  3.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三级队伍。第一级队伍是学校的广大教师,通过对广大教师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让教师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通过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有效发现和初步判断学生的心理问题,并能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帮助和辅导。第二级队伍是学校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通过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对广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诊断和咨询。第三级队伍是校外的专业心理医生或专家,以心理治疗为主,帮助学校解决学校现有力量难以解决的问题,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指导。总之,重新审视和思考学校心理健康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各方面的不懈努力,重新确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立足点,即心理健康教育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心理健康可以也应该为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小学教育论文14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应用》

  摘要:小学生是校园的花朵,祖国的未来。

  小学数学是小学教学的重要教学内容,并且渗透于小学教学的全过程,学生的数学素质与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乐趣息息相关,小学生的数学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小学数学不仅是学校许多学科中的一门学科,数学还被称谓为一种文化,小学数学也不是单调孤立的一门学科,它与小学其他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愈加的紧密,

  小学数学的基础运算与小学生们的生活也是息息相关,所占地位和影响也是十分地重要。

  本人从小学数学老师的角度出发,探索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浅谈一下关于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素质教育

  如何将素质教育融入数学教学之中,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提高,成为数学教育工作者研究和探讨的首要问题。

  为切实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质,根据农村小学学生的特点,我对数学课堂中素质的培养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能力的本质是创造性,创造是社会发展的前提。

  创造能力的培养贯穿整个小学阶段,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呢?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其次,

  在教学内容上应有趣味性,探索性,再联系生活实际中设计出开放性的问题,让每个同学都能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潜力得到提高,

  促进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这样能够积极的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自学能力的培养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在数学课堂上,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且不断深入探究,启发学生思考,自主领悟新的知识。

  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课堂活跃起来,不断的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以学为主,构建新型的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提高课堂效率,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观念。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合情合理的知识经验,只不过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些就包含着数学知识,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有一定生活经验的素材,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激发者,把问题交给学生,培养学生勇于尝试的态度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更新观念,提高认识,自觉加强教师自身素质修养

  学习、提高的途径有很多,报纸、杂志、网络、研修、培训、参与课题研究等,汲取先行者的成功经验,充实、修正自己。

  只有提高了自身素质修养,才能学高为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居高临下、游刃有余。

  要以新世纪民族素质对人才的要求为指导,重新认识小学数学教学,这样才能自觉地把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实践素质教育。

  只有想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才能在数学教学中从各个方面想得更深远些。

  首先,我们要更新教育观念,转变角色,然后,研究、学习现代教育的教法、学法,恰当地处理好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关系,走出“传道授业解惑”的误区,不能把自己仅仅看成是知识的传授者。

  我认为,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角色应是小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数学教师要甘于俯身倾听、做学生心灵的朋友;用关心尊重和接纳态度,努力理解他们的想法与感受。

  对学生的一些数学思想和发现给予支持肯定和鼓励,真正承认学生中蕴藏着巨大的智力因素。

  做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引路人,在平等的、和谐的、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中学习数学。

  四、构建小学数学素质教学的目标体系,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体系决定着受教育者身心发展和质量规格水平,是实施素质化教学的前提和评价依据。

  目前很多教师在确定数学教学目标时存在“三重三轻”的`问题,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重一个单元一节课的讲授;轻数学的知识体系的掌握,重智力因素的培养,轻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以致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应该把丰富的素质内涵及其结构关系作为出发点,以“大纲”为依据,采用建立坐标系的方法,以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审美素质、心理素质、体能素质为横轴;以认知、能力、技能三个领域为纵轴,结合小学数学的特点进行筛选,从而全面具体地构建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

  五、以数学文化为思想,进行兴趣教学,调动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如何使小学数学数学教学变得有乐趣,让小学生们兴趣地学习数学课程?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以设定情景的方法进行,教师要提高课堂提问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把数学课堂问题转换设定为某种情景,促使小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意识,进而激发小学生们对数学运算的兴趣,培养同学们自主地产生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对于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老师要善于发现和总结该阶段年龄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不断地为学生设计课堂情境,使小学生们在乐趣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更容易的完成小学数学教学。

  比如,在学习和复习小学乘法公式的课程中,我们可以引入数字游戏,以课堂游戏10分钟为例,恰当的把小学数学运算融入到游戏当中。

  运用到课堂上数学游戏很多,我们可以玩这样一个游戏:小学数学倍数的游戏。

  游戏的规则是小学生们按照自己所坐的课堂位置顺序进行读数,第一学生读一,第二个学生读二,第三个学生读三,第四个学生不读四,要读“过”,以此类推,只要是四的倍数的都要读“过”,读错了的学生和没有读“过”的学生要受到大家的惩罚,惩罚大家定,也可以随便罚。

  学生们活跃玩着这个游戏,教师在一旁引导鼓励,使得学生充分的融入进游戏,学习并快乐着,通过这个游戏过程达到对小学数学乘法公式的掌握的目的。

  教师进行兴趣教学,活跃了学教学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们学习小学数学运算的兴趣,整个数学教学课程变得有趣起来,提高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进行兴趣教学,能够有效地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进展,这也直接提高了小学生学习数学课程的效果和效率。

  我们只要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美,就可以进入数学的殿堂,在数学的海洋里自由的畅扬。

  数学素质具有社会性、独特性和发展性,未来的人的数学素质与人的生存息息相关,数学课堂中素质教育的应用及培养至关重要。

小学教育论文15

  摘要:本文对小学德育现状进行简要阐述,说明国学启蒙教育在小学生道德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并对国学启蒙教育在小学道德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总结国学启蒙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希望能够为小学德育的开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国学启蒙教育;小学教育;道德教育

  在小学教育中,道德教育与知识文化教育同样重要。小学生处于性格和人格的养成期,此期间的个人品行状况以及道德发展状况,对学生青春期乃至成年早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然而,现在小学生群体中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叛逆、自私、集体意识弱等不良倾向,实际上意味着小学生道德教育需要加强。

  一、国学启蒙教育对小学生德育的积极作用

  “国学”的概念十分宽泛,从广义来看,国学是能够代表中国主流文化的学术、理论以及文化表现形式的总和;从狭义来看,国学是可用于个人发展以及学校教育的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目前学校教育中提到的“国学”,多是指狭义上的国学。国学启蒙教育即使用国学经典中适用于小学阶段以及国学初学者的内容进行教学的教育形式,《弟子规》《三字经》《诗经》《论语》等皆可选用。国学启蒙篇章多是对个人品行发展、个人行为准则以及处世方法和态度的阐述,具有明确的教导意义,能够给小学德育提供良好的范本。小学生通过诵读和学习经典,能对传统道德有初步的认知,辅以教师指导,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生德育水平。

  二、国学启蒙教育在小学道德教育中的应用

  1.尊重个体发展的差异化,因材施教小学生来自不同家庭,受家庭教育影响比较大,因此,道德教育的起点是不一样的,根据小学生原生家庭的特点进行道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在进行德育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小学生品德的发展状态,选择合适的启蒙读物进行讲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例如,讲《弟子规》的“出则悌”篇时,由于大部分学生没有“兄长”,教师就可以将“长”的概念扩大到“父母”“教师”“高年级的学生”“路上遇到的老年人”等。而对于家里可能有哥哥姐姐,或者本身就是哥哥姐姐的孩子,则要尽量解释“长”在家庭中的含义。2.树立师者典范,以身作则实现言传身教国学启蒙读物中有很多关于教师角色的描述,如“教不严,师之惰”等。这说明教师在教育中始终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尽管现代教育认为学生有自我发展的需要和能力,但是,在学生认知发展不完全的情况下,教师仍需要在教育中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尤其在德育过程中,教师本身的言行就对小学生起到非常明显的影响。很多学校都存在小学生课间在走廊里打打闹闹的现象,有时候学生之间的肢体运动幅度较大会产生冲突,教师的“暴喝”制止虽然有效,但是这种行为也是通过暴躁的、突如其来的方式完成某个目的。而国学讲究用“德”化解矛盾,教师在德育过程中更多地应该采用温和、守礼、宽容和仁爱的方式教育学生,应在教育过程中展示教师的“德”,为学生做出榜样,实现言传身教。3.创造良好的德育环境,有效地实现潜移默化的德育“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人所处的环境对一个人的道德养成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国学启蒙教育倡导为学生提供一个好的`环境,“昔孟母,择邻处”,教育者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道德环境,让学生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室及走廊的墙壁上贴上国学经典中反映道德要求的名句,经常提醒学生遵守道德规范,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形成良好的道德氛围,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得到熏染,自然而然地践行道德行为。

  三、结语

  将国学启蒙教育应用于小学生道德教育中,可以给学校德育带来新的视角。国学启蒙教育中对“师者”的个人素养有极为严格的要求,在国学启蒙教育视角下,小学教师个人的修养应与德育目标和方法相匹配。因此,在使用国学进行德育时,教师应时刻注意自己在学生面前的行为和言语,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践行传统文化,只有这样,国学启蒙教育在小学生道德教育中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

  [1]杜琳琳.国学启蒙教育视野下的小学生道德教育[D].济宁:曲阜师范大学,20xx.

  [2]吕丹妮.章太炎国学观在当代的教育意义[J].教育文化论坛,20xx(8):125-127.

  [3]姜媛.在国学经典中渗透生命道德教育[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xx(25):22-23.

  [4]祝皓.国学经典进课堂——小学生道德教育的新思路[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xx(7):110-111.

【小学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教育论文05-20

小学教育论文12-13

小学教育的论文05-27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03-16

小学音乐教育论文02-12

小学教育的论文15篇【经典】05-28

小学音乐教育论文06-08

小学音乐教育论文12-01

小学教育论文15篇01-31

小学素质教育论文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