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专业的论文

时间:2024-07-04 18:00:33 教育学 我要投稿

教育管理专业的论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育管理专业的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育管理专业的论文

教育管理专业的论文1

  摘要

  结合华南农业大学茶学专业在利用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和学生完成毕业论文过程中的实际情况,阐述了加强实验室管理对本科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性,经过多年的不断摸索和总结,提出了强化实验室管理的相关措施,旨在为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提供建议。

  关键词

  实验室管理;高校茶学专业本科生;培养质量

  实验室是高校进行实验教学的场所,也是学生完成设计性试验、综合性试验、创新性试验以及毕业论文的重要场所,在高等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4]。现从华南农业大学茶学专业在利用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和学生完成毕业论文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笔者多年来在实验室管理工作中的真实感受和经验教训,阐述了加强实验室管理对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性,提出了强化实验室管理的相关措施,旨在为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提供建议。

  1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

  通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如开放实验室实行准入制度、仪器操作登记制度等,一方面可以规范学生在实验室的行为,使其自觉形成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科学精神。通过加强实验室管理,为学生提供整洁舒适优雅的环境,将茶叶审评、茶文化、茶艺培训等实验操作有机结合,不仅便于学生把所学的茶学知识融会贯通,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情怀和道德修养。经过多年的摸索和改进,华南农业大学茶学实验室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管理办法和细则,通过实验教学环节对学生品德、修养、举止的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明显提升,精神风貌焕然一新。

  2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通常情况下,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不仅要以科学的求知精神、规范的操作程序、准确的'试验记录来完成实

  验内容,而且通过分析实验数据,提交实验报告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茶学实验过程中,从加强实验室管理的角度出发,对学生提出了一系列严格要求,旨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具体体现在:对仪器设备的使用做到先培训后使用,不仅保障了仪器设备的有效合理使用,而且避免了其受到损坏或出现故障,影响其他学生的使用;实验完成后对化学试剂、用品等要做到定点定位,摆放整齐;玻璃器具、茶杯等要清洗干净,科学放置或置于烘箱干燥;将实验台、地面等恢复整洁,保障实验室的环境整洁、优雅、舒适。

  3培养学生的实干精神

  如今的大学生很多是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父母的过分关爱甚至溺爱,造成部分学生缺乏吃苦精神,不屑于做体力或从小处着手。笔者深刻认识到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善于从小处着手,从我做起,敢于面对困难而不气馁,善于创新而不冒进的重要环节。因此,针对这一情况,在茶学实验过程中,特别强调实验室管理规范,严格要求并检查学生打扫实验室卫生或田间操作的质量,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实干精神,以便于培养学生既能做到仰望星空,具有向往,又能脚踏实地,成就未来。

  4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有些实验内容需要学生合理分组,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这就要求学生团结协作,在实验用品、仪器使用方面密切配合,笔者认为这些实验内容的完成过程就是培养团队精神的过程。因此,通过认真观察和及时检查,强化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精神的培养。另一方面,实验室往往拥有大型仪器设备,充分做到资源共享,提高仪器的使用效率,可以给学生的教育带来一种综合效益,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对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方面,如果操作不当出现故障,就会影响其他人使用这些设备。因此,从加强实验室管理的角度出发,在强化设备管理、设备维护、维修等服务的同时,特别注重严格要求,从实验室管理和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5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对学生开放实验室的目的是补充实验教学中学时和内容的不足,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使实验室真正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和课外科技活动基地。加强实验室管理,强化实验室开放,为学生进行综合性试验、创新性试验提供整洁舒适的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充分认识到实验室开放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性,因此为了保障开放实验室的高效运行,充分发挥其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方面的作用,采取了如下措施:凡是要进入开放实验室进行试验或研究的学生,必须首先提出申请,经指导教师签字后方可进入;必须经过培训,了解和掌握相关设备后,才能取得进入开放实验室的资格;严格遵守开放实验室规章制度和管理细则。经过多年不断摸索和总结,华南农业大学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如茶学生化实验室1年开放300 d以上,同时实验室的运行做到了高效有序,在学生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6参考文献

  [1] 王义遒.当前实验教学改革的几个问题[J].实验技术与管理,20xx,17(4):1-5.

  [2] 陈培森.优化实验室建设的思路[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xx,22(1):135-136.

  [3] 勤晓静.开放实验教学培养创新人才[J].实验技术与管理,20xx,22(7):87-89.

  [4] 黄志根,曹望成.对新时期茶学高等教育及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国茶叶加工,20xx(2):8-9.

教育管理专业的论文2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受重视程度日益增强。本文在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基础上,以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从创业理念与人才培养体系融合、课程融合、师资队伍融合等方面,探究了创新创业教育与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深融合问题,构建了人才培养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逐步融入,建立科学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方法,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

  引言

  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各个专业的建设过程中越来越受到重视。高校教育既是创新创业理念宣扬的主力军,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而高校的专业教育对于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养成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在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能力的培育方面起着启蒙的作用,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势,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可以对自身专业技能熟悉掌握,又可以对自身创新创业能力进行培养,以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的就业需求。

  根据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的需要,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的专业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越来越多。但创新创业教育与高校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还需要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旅游管理作为以应用为主的学科,这需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進行系统的设计。在旅游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既要重视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也要强化创新创业意识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培养,以达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旅游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要通过创业理念与人才培养体系融合、课程融合、师资队伍融合等方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体系有机融合

  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体系是人才培养规格的蓝图,是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具体实施框架,也是实现旅游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首先,创新创业教育对人才培养理念的更新。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要坚持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符合现代旅游业的发展需求,适应旅游行业人才发展的需求,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育,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

  其次,课程体系与创新创业理念的深度契合。对于旅游管理课程体系中课程的重合部分,要通过教师的集体配合,行业企业的深度调研等方式进行相应的删减,引入新的行业理念,保证课程体系的前沿性和针对性。特别是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立体化、合理地安排理论教学、企业见习、岗位实习和毕业实习等方面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深度融合

  根据旅游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专业课程的改革,要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中创新创业理念的引入,形成理论与实际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两腿”融合的课程体系。在世界的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在专业课程教育中引入创新创业理念,以期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一)旅游管理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根据旅游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专业课程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课程体系”。以通识教育为基础的“岗证课训”的“基础层”;职业素质为基础的“岗证课训”的“核心层”;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岗证课训”的“提升层”;以岗位能力为目标“岗证课训”的“拓展层”,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同时,在专业课教育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把创新创业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内容融入进来,以期完成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二)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创新创业理念的教育要始终贯穿于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的全过程。根据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独特性,着重强化“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岗位体验+创新意识”的人才培养功能,把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课程纳入现有的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相应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同时,在专业课程教育的过程中融入专业课程最新的研究方向及行业发展热点,提高学生对行业的发展认识,为学生未来的创新创业增长眼界夯实基础。旅游行业是一种交叉性行业,有一定的特殊性,应该从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知识具有互补性特点的角度出发,搭配一些电子商务、企业管理、企业讲座等选修课供学生选择;也可以根据旅游行业相关联的最新发展动态,不断地根据行业发展设置选修课程,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特别是对重点学生创新创业的培养,完成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三)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

  对旅游管理学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应在实践中加强,注重学生的角色体验、过程体验和环境体验,形成“专业技能+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素质拓展”的综合体验链。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行业社会服务活动、行业社会调研以及专业领域数据整理分析等方面的实践学习。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步把自身的专业知识与行业的发展需求相契合,提高自身的学校效果,同时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现实的职业岗位确定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着重提升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

  依托校企合作共建课堂的综合实训项目,跨课程的联合教学、考核,使学生可以综合开发企业需要的旅游产品,综合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夯实基础。积极参与社会各界组织的各类创新创业大赛,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同时借助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把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落到实处,创新创业活动。通过这些方式,使学生身在校园,意识在社会的教育模式,提升其专业创业教育和创新创业实践的综合体验。

  三、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师资的融合

  专业课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分兴趣、项目、类型等方面的校内实践项目活动,在此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发挥各位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提高教师的企业实践能力。以专业、兴趣、实践等开展的校园社团活动,应配备具有专业背景“校内指导教师+企业指导教师”的双师指导团队,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培养,激发学生能力、兴趣和创意,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组织学生参与旅游类创新创业大赛活动,引导学生跨专业组建相关团队,基于项目配备相应的校内和企业指导教师,为创新创业团队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形成教师、学生对创新创业项目的共同开发,使学生可以真实地进入创新创业活动的场景中。同时,注重创新创业师资团队的建设,积极加强专业师资的外出学习和企业实践,借助学校创新创业教育部门师资的力量,提升师资团队的整体创新创业教育水平,积极引进优秀的企业创新创业经历的教师,形成专业教师、创业教师和企业教师的创新创业师资团队。

  四、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与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体系、专业课程以及师资等方面的融合,构建新的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体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更加突出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在专业教育体系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可以促进学生掌握创新创业的基础知识;积极组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本专业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课程建设等方面深度融合,在教学中提高学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教学新模式。

教育管理专业的论文3

  【摘要】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口号的提出和落实,创新创业教育逐渐在高等院校中推广开来。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创业教育正作为一项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教育类型而受到教学管理者和一线教师的重视。然而,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当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创业教育成效并不理想,学生的创业能力也不突出。因此,厘清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业能力的构成,探寻该专业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对于提升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创业教育质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旅游管理;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很多高校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也是大学生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展现途径,学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为社会培养人才传输新鲜血液。高校开设旅游管理专业,能够快速的促进旅游行业的进步和发展,而且旅游行业还具有投入产出比高,门槛较低,操作灵活,资金回笼快等特点,这些优势确保了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可能性,同时为学生也将拥有很多创业的机会和可能。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中有效植入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培养输送人才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1目前国内高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业能力和影响因素

  职业院校学生能力参差不齐,很多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缺乏深入的探究和认识,实践能力略差,积极性也不高。有些学生认为学校里面缺乏启动资金,融资渠道困难;有些学生是找不大好的创业方向,更是寻觅不到好的创业项目;还有些学生对学校政策缺乏了解,不知道学校的政策申请途径和流程[1]。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毕业后创业,不仅可以丰富就业环境,也可以使旅游业逐步发展壮大,但旅游管理专业在创业的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第一,缺少系统的创业教育体系,现今旅游管理专业方面的创业教育课程较少,没有系统的课程给予学生教学。第二,校内创业文化氛围不高,在校园中,缺少有关旅游管理专业创业内容的设计与宣传,造成了整个学校自主创业的氛围不浓。第三,国家及政府对于创业支持的支出不多。第四,企业没有在创业过程中发挥辅助作用,只是与学校初步合作,没有宣导作用,只提供资金的帮助,使创业教育的效果不明显。第五,普遍的学生创业意识不强,学生更青睐于平稳安逸的工作,不想有所尝试,避免创业就业。

  2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课程的定位

  现在很多高职院校开设旅游管理专业,都会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技能提升作为重点教育方向,也把这些当做出色的旅游行业的专业人员的思想本源当做培养目标。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不要局限于旅游相关的专业知识灌输,也要学会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水平以及开拓学生的视野,比如说学习财务相关的基础知识,计算机基础技能以及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等等都会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以后的创业蓄力。而且在具体的专业教学模式上,在坚守自身的教学特色的基础上,也要与时俱进,也要学习和借鉴其他高校的好多教育案例,积极开拓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并对基础能力严格要求和培养,从多种课堂上汲取养分,提升水平[2]。

  3旅游管理创新创业教育实现途径

  3.1营造校园创业氛围

  一个良好的氛围能够带动整体的发展,对于中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也是如此,校园整体拥有一个强大的创业氛围,能够带动学生拥有创业意识。因此,在常规的教学之外,还要积极营造校园创业的气氛。比如,中职院校组织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参与创业相关的竞赛,依据现今热门的旅游管理专业的话题,加以举办有关专业方面的比赛,使学生积极参与进来,注重培养在校期间的创业能力,从而为今后的创业做准备。

  3.2做好心理素质培训

  创业是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极大考验,要让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能够在创业活动中不败给心理因素,就要在创业教育过程中贯彻心理素质的培训。第一,高职院校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应当注重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尤其是在实践教学环节,教师要与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能事必躬亲,不仅要让学生在陌生的环境中自己想办法完成学习任务,还应当创设一定的困难情境,训练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第二,创业导师要帮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失败的客观性,从情感上体验到失败的滋味,比如可以进行模拟创业失败演练,让大学生切身体会到失败的过程和感觉,增强其抗挫折能力;第三,对于创业实践或者创业项目失败的学生,要给予宽容和鼓励,即使做好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走出阴影,重拾信心。

  3.3增强与企业的合作

  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时,要加强多方面的联系,尤其是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寻找有一定发展及创新意识的企业,带动及熏陶学生加强创业精神,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加强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业实践力,真正实施创业教育。而在创业教育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加以合理运用,充分给予理论知识的融合,好好利用企业与学校提供的创业实践机会,从中获取丰富的经验。掌握企业中比较新的创业要点,总结独立自主的实践过程,并进行一定期限内的纸质自我评价,指出自身存在的问题,这样对今后步入社会创业时,有规避错误与节省时间的好处,同时也为创业教育的良好进行有重要的作用。

  4结束语

  在旅游管理专业有效的植入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催生学生的创业激情,而且还能给旅游行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专业人才。学校提升校内实训条件,发挥教师团队的强有力量,结合一些校企合作项目,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创业平台或有效途径,充分给学生灌输创新创业理念,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对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要从实际出发,通过创新意识培养、师资队伍创建和创新能力培养,以及特殊机构创建等,全方位、多角度地提升学生创业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魏洁.互联网背景下高职类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xx,22(4):37-40.

教育管理专业的论文4

  摘要:学校是知识的发源地与动力源,是最为典型的可适用于知识管理的领域。本文将教育知识管理引入教师专业发展中,详细介绍了教育知识管理的概念,讨论了中国教师发展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知识管理途径与方法,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教育知识管理;教师专业发展;显性知识;隐性知识

  一、教育知识管理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管理学领域首次提出了知识管理这一概念,其核心理念为对各类知识的分类与转化。1996年,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将知识分为四种类型,即事实的知识(Know-what)、自然原理和科学的知识(Know-why)、如何去做的知识(Know-how)、谁拥有自己所需要的知识(Know-who)。[1]其中,前两种知识属于“显性知识”,即可以看得见摸的着的知识;后两种知识属于“隐性知识”,即经过长期积累而得来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2]随着知识经济的蓬勃发展,知识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成功应用,逐渐引发了教育领域的重点关注。学校作为人类文明进程中知识的发源地与动力源,是最为典型的可适用于知识管理的领域。教育知识管理为一种教育知识管理视角,是以各类教育知识作为文化资源,以知识或知识活动作为教育组织的核心财富,对知识的获得和继承、知识的学习和使用、知识的发展和传播、知识互换和教育组织内部知识的分享结构、知识水平与能力的增加进行管理,以发挥个人、团体乃至整个教育组织的智慧,从而在知识创新过程中谋求生存和发展。[3]

  二、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为动态过程,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为基础,通过持续的学习-思考-探究模式,不断丰富和升华其专业知识和专业结构。目前,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内容分为四个,即基本知识素养、专业知识体系、教授知识及研究学习能力、积极上进的个人情感和高尚的品质。现代社会中,新一代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持续发展,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也不断拓展与深化,随之而来的是各类信息和知识在教学和研究过程中的爆炸性增长。在此背景下,具有从大量信息中筛选出其中的知识精髓,从而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能力,对广大教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当代社会提出的复合型教师观,不仅要求教师从传播的角色向教育合作者积极转化,而且还要具有研究能力,具备对工作的反思和探索能力,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研究者。[4]中国的教育体系中,教师的成长一度具有“自然成熟”烙印,通过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实践环节完成新教师的自发成长过程。为了实现教师专业的科学发展,当前中国采用学历教育和专业技能训练为主,在职进修等方式为辅积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然而,目前教育培训一般以技术操作类为主要内容,片面地注重教学技能和技法的.作用,忽视了实践在教学过程起到的不可或缺作用,使得教育培训流于形式,对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作用极其有限,在教师专业发展中起到了一定的负面作用。因此,在上述基础上,通过教育知识管理思想的引入,改善中国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具有显著的创新性。

  三、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知识管理

  第一,个人知识库建立。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第一步是根据教师个人的发展目标获取有价值的知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信息化教学对教师个体的各类知识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构建个人知识库以整理容纳在教师专业发展中汲取的有价值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第一要务。在此过程中,教师既可以通过自主总结学习,又可以利用培训学习等途径完成知识库的建立。此外,利用互联网上的丰富资源来获得各类富有价值的信息数据也是有效途径之一。经过对个人知识进行整理和分类后,教师先建立知识地图,随后形成知识架构,进而完成个人知识库的建立。第二,个人知识共享与交流。个人知识的共享与交流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在知识的共享和交流过程中,教师不但可以学习到更多的显性知识,从而充实个人知识库,完善自身知识结构;而且可以将自己的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通过与其他人员的积极分享,最终实现知识的外化。通过上述交流与分享,教师自身可以达成汲取新观点,获得新思路,感悟新知识,增加并丰富自己的知识库的目的。在此过程中,作为新兴的网络交互式技术,博客、虚拟学习社区等手段,可以实现教师个体间知识的共享与交流,并且创造了自由、开放的学习交流环境。第三,知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教学实践是检验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阵地,根据知识转化理论,通过教学实践完成知识应用,可以获得解决各类实际问题的经验,完成显性知识向隐性知识的积极转化,最终加速知识的内化进程。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自身经过观察、体验和反思,不但可以获得其他个人的隐性知识,还能够把自己的隐性知识传播给他人,从而通过上述双向过程,完成知识的社会化,并实现知识的价值特点。

  参考文献:

  [1]张红岩,张军辉,张新明.教育知识管理与教师专业化[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xx(3):43-45.

  [2]葛萱,张新明,王清.教育知识管理视域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xx(35):227-228.

  [3]王继新.教育知识管理与教师专业发展[J].软件导刊,20xx(1):4-6.

  [4]曹霞.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的个人知识管理[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xx,(2):51-53.

教育管理专业的论文5

  当代教育管理的过程性质与特征

  当代教育管理以过程为取向,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管理过程观,体现出一些新的过程性质与特征。这种过程是一种开放生成过程、有机互动过程和合作共享过程。它表征着当代教育管理过程的创新性和创造性、动态性和人性化,形成教育管理的无限生机与活力,促进教育管理各方的共同成长与发展。

  国际间的科学迅猛开展,国度与国度之间的竞争日益剧烈,越来越显现成为技术与科学上的竞争,以至是民族整体素质的竞争。也就是说,将来,谁把握住了教育,谁就能在新的国际形势中占领有利位置。而我国在这方面早就有了深入的认识,不断贯彻着"科教兴国"的方针。但是,就中学教育管理而言,固然体制上曾经日趋成熟,但是在新的应战下,体制仍显落后,弊端也逐步显现,这不只影响了学生的开展,也障碍了我国教育的开展,因而关于当代中学的教育管理与创新有必要停止深化的讨论与研讨。

  1.当代中学教育管理的背景

  社会开展进入21世纪以后,全球化的经济开展带来了各方面的应战与变革,而国际化的教育方向也渐成趋向。在教育全球化的背景下,关于学校办学、学校教育以及学生学习都带来了很多启示,学习上有了来自世界各个中央的协助支持与资源,有了很多互动与分享的时机。往常是学问经济的时期,学问经济的降临,也让人类开端重新考虑与认识许多严重的问题,关于学问的认知也得到了更新,关于学问的概念也开端向外扩展,扩展的过程中又会强调学问所谓的产生过程、源头以及如何在应用中生存。也就是说随着学问经济的开展,我们人类关于探究未知事物的才能变得越来越强大,而关于信息的最求与必需也好像对空气一样迫切。但是,学问经济的呈现,对教育开展提出了很大的应战,我国也同样面临着这样的应战。学问经济的降临对教育变革发出的应战不是单一的而是全方位的,一切传统的思想与形式以至是内容都要彻底变革。

  2.当代中学教育管理的特性

  学问经济背景下,世界目前一切一切教育开展都呈现出这样的趋向,就是都在请求全面进步学习教育质量,而这也成为一切学校教育管理中的燃眉之急。目前,当代中学教育的管理有着这样的特性:

  2.1 管理系统由封锁逐步走向开放。有教育学家以为,当前的学校教育不应该是封锁的,而应该和社会、家庭成为一个教育的整体。学校、社会、家庭之间应该彼此之间多沟通,学校更应该向社会和家庭开放。只要这样才干充沛发挥好这三者之间关于学生教育的良好作用。

  2.2 管理制度向科学化方向开展。随着社会的开展,如今是一个凡事都考究科学的时期,自然学校的管理也不例外,也要讲求科学化。首先要有比拟完善的学校管理制度,这样才干保证学校管理与教育的持续稳定开展。其次在学校管理上要以民主管理权益,也就是说学校本身要有自主权,这自主权包括行政权、决策权以及人事权等。

  2.3 我国的.学校管理体制为校长担任制。自解放以来,在学校管理体制上,我国构成了校长义务制、校务委员会制及党支部指导下的校长分工担任制等多种体制。自1985年提出变革管理体制,扩展学校办学自主权后,我国便确立了校长担任制为主体的学校指导体制。目前,许多中学曾经开端打破这种管理形式,探究管理的新形式了。

  3.当代中学教育管理的变革与创新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时变革以及新课标的不时落实贯彻,本来一些学校的管理形式曾经不能顺应时期需求了,而这时就请求学校的相关管理理念就要发作恰当的革新。

  3.1 刷新教育观念。在中学教育中,必需要一直树立着正确的教育观念,并在此根底上构建科学的管理机制。首先,肯定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在学习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其次,在课堂中,在学校里,师生都应该是对等的;再次,一切教员要秉承着只要差别没有差生的观念;最后,教员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们理论才能与创新才能的培育。

  3.2 走出管理误区。在当代中学教育管理上要走出三个误区:首先是认识上的误区,要正确了解素质教育的涵义;其次则是措施上的误区,留意课程方式上的分配;最后就是关系上的误区,素质教育与考试制度并不对立。

  3.3 顺应课改请求。要留意新课改下的学校管理,正确看待"量化管理","向管理要数量"这样的行为已定要走向"向管理要质量"。于此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主人作用,从重"教"向重"学"转变,促进学生的全面开展。

  3.4 注重"人本"管理。在传统学校管理形式中的监控、管制、命令等行为,这在某种角度上约束了个性与发明力的开展。科学的管理形式请求我们要依据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开展将管理制度停止重建,主张人人都应该是管理与决策的执行者。

  3.5 办学体制多元化。在办学体制上要突破我国长期以来比拟单一的形式,要逐步树立以"国办"为主,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形式。国度也要鼓舞那些社会人士以及个人的依法办学,扩展中学教育中的"私有"成分。让各种办学方式之间能够构成互补,让教育向着更顺应市场的方向开展。

  3.6 学校管理体制多样化。面对当前社会关于人才的需求,我国在教育目的与人才培育上要跟随时期开展的脚步,进一步深化管理体制变革,完善校长担任制,并在此根底上树立起其他多样化的管理机制。比方说,在公办中学的校长担任制中,要进一步完善与确立好学校事业法人的实践位置,推进学校由法人组织向自主组织的转变。在民办中学要逐步树立起现代学校法人制度,实行在董事会指导下的校长担任制等。

  完毕语:

  当代中学的教育管理与创新是一个持久而又艰巨的问题,需求深沉的理论功底做指导,也需求丰厚的实践管理经历做支撑。自己将在献上此文章的根底上,继续这方面的研讨与探究,同时也希望从事教育的同仁们能不时互相交流与讨论,为提升我国的教育管理献计献策。

教育管理专业的论文6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新时期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为创新素质和创业素质。对于高等院校来说,只有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树立全新人才观才能满足目前社会对新型创业人才的迫切需求。本文则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分析该专业创业教育现状,并给予相应的优化实践途径,以供参考。

  一、开创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创业教育的主要对象为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目的在于培养高素质的学生群体。新形势下高校工商管理培养专业人才开展创业教育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因为学生群体是高校服务的主体,高校教育应把满足学生诉求放在首位,尤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背景下,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灌输和传授的.传统教育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创业教育的出现是补充和修补传统教育方式的不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要求高校树立全新的人才观,建立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和社会经济对人才需求的创业教育。开创创业教育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院校连续的扩招,社会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及大学生供给出现严重的失调,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变得越发严峻。再加上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多数企业都实施了大面积裁员和缩减招聘人数,想找到合适的工作十分困难。而高校开展创业教育为了让学生能尽早地接触社会和熟悉企业环境,从而增强实际工作和操作能力,有利于帮助其顺利就业。

  二、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创业教育现状

  首先受应试教育影响;我国很多高校都受应试教育影响运用传统教学模式,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教育方式普遍应用于教师和学生,使教学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导致学生因缺乏应用能力而无法提高实践能力。其次对工商管理专业创业教育定位及认识存有偏差;工商管理类专业创业教育只针对部分专业学生,不能从根本上改革现有教育教学体系,只能通过添加和创业教育相关课程才能加以改变。部分学校在衡量学生是否有创业教育标准时还会在学校内具备创业大赛,根据学生比赛结构判断学生创业能力,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创业教育的实际性质。第三创业教育实践存有短板;首先课程设置需完善;工商管理专业虽然和其他学科相比在开展创业教育时具备一定的优势,但不代表只要集中开设相关创业课程如《职业生涯规划》和《创业实践》就能实现创业教育目标。目前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缺乏完整的创业教育教材,设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时难以从系统性角度加以思考,使学生开拓性综合素质受到严重影响。其次缺乏“双师型”教师资源;多数教师都通过考试获得行业职业资格证书,但很多未从事过和专业相关的创业实践,教师社会阅历粗浅,群体知识背景受限,很大程度上会制约教师创业教育水平的提高。第三创业教育缺乏实践经验;多数高校工商管理专业都缺乏实践机会,只简单的停留在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术教育,或者借助学校实验室的虚拟软件,导致实践水平受到影响,再加上尚未健全学生创业实践培养体系,限制创业教育发展和实现。

  三、新形势下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创业教育实践途径

  (一)完善创业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学习重点在传统教学环境中包括企业发展战略、企业文化及企业经营管理,企业生产运营人才关注生产运作及流程优化等内容,同时还要学习市场分析、管理沟通及市场营销策略等知识。工商管理专业可在传统课程教学的基础上根据创业教育实践增加与与创业相关的如创业融资、创业学等知识或讲授有关专业技术领域创业课程,有条件的高校可增添实验设备和创造实践环境,目的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及体验所学习知识。

  (二)创业型人才能力和素质要求形成机制

  创业型人才应具备多项素质要求,如创业知识结构、创业能力、创业意识及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等。而具备的强烈的社会角色责任担当、善于学习及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观察力及有效的社会沟通才是创业型人才应具有的特征,只有重塑上述特征才能构成创业教育。工商管理专业具有知识结构宽泛及紧密联系实际等特点,高校在提高学生意会性知识、体验性知识及认知性知识水平时要结合当下社会对创业型人才素质要求,可以通过专业课程培养认知性知识和部分管理技能,然而如实体组织经营管理、社会适应性及公共关系等意会性知识概念需要通过经营实战、实训模拟等方式培养。由此一来,创业教育人才能力由以下三个主要环境组成形成机制。①传授基础基础,是创业教育的基础,也是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之间的结合点。个人知识和知识结构有着紧密联系,知识面越广泛说明该学生的创造能力越强。②强化意识;通过榜样示范、课堂教学等方式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激发学生创业热情。③实践拓展;教育主体通过与政府、企业协调、整合社会资源等方式为学生创业提高良好的环境。

  (三)创新课内课外实践

  创业教育的重要教学步骤为实践教学,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熟悉所学专业技能及巩固所学理论知识,提升管理实践和创业能力。因此教育主题应对实践教学体系将进行系统的构建,在课程实践教学,可依托课程教学改革方案建立创业教育虚拟网络平台,以此设置相关实践操作课程。课外实践可通过建立实训基地将教学过程植入创业实践中,帮助学习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或针对社会经济发展中存有的问题创办各类创业大赛,激发学生创业潜能,从而提高其创业教育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工商管理是一门涉及多个应用领域的专业,涵盖了经济学和管理学诸多课程。在培养该专业人才时引入创业教育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其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新思想及创业能力能和当下社会需求相符。除此之外,政府应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通过优化制度和相关政策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从而促进国家经济快速增长。

教育管理专业的论文7

  本文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为出发点,提出了辅导员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应该从多渠道、多方位开展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班级管理工作,建立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入手。

  同时,辅导员应根据学生特点,不断探索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的新方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高职院校的班级是高职教育、教学及管理活动的基本单位,而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班级管理和日常生活管理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实施者,是大学生学校生涯和开展社会实践的引路人。

  高职院校辅导员需要根据高职学生独有的一些特点不断探究新的工作方法来更好地做好学生工作。

  一、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

  当前,学前教育是社会的一大热点,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较之于其他各专业具有其特殊性:首先,学前教育是一个性别比例严重失衡的专业,女生多男生少。性别比例失调会导致在班级管理上有一定的难度,女生对专业技能学习积极性比较高,但是在日常人际交往上表现出比较多的矛盾,不利于班集体的融合。

  其次,学生生源构成复杂,质量稂莠不齐。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教育背景,生源构成复杂,质量良莠不齐,给班级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第三,学生对自己的专业缺乏职业认同感。在学校里,很大一部分学生因为高考失利、学习基础差或者因家里人的央求等原因才来高职院校学习,这些原因使得学生进入高职院校的心态就不是很好,思想上就无形的背上了一个沉重的包袱,容易自暴自弃。

  同时大学校园环境赋予她们更多的独立与自由空间,使她们失去前进方向和学习动力。第四,对网络过度依赖,对人生规划很迷茫。现在高职院校学生多半是90后,这些学生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大部分的时间都沉迷网络,就连上课也是手机时刻不离手,学生们过度依赖网络使得她们对班里的事物和集体活动漠不关心,对于老师和家长的教导也是不放在心上,对人生就更加迷茫。

  二、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班级管理的新路径

  (一)以爱育人,建立与学生沟通的桥梁

  教育的任务之一是让学生感到爱,学会爱。辅导员只有付出爱,才能收到爱。辅导员在爱育的过程中,不仅要针对优秀的学生,还要针对“后面的'”学生,更应该关注那些“中间的”学生。

  爱育没有固定的程式,而是心与心的交流,只要辅导员付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然能感受到。通过爱培育的师生关系,能促进同学关系、宿舍关系、班级关系、学风、校风的全面提高。

  (二)定期开展形式多样、有针对性的主题班会

  高职院校的主题班会是在一定背景下,确立教育主题,围绕主题或针对班级学生思想、学习、日常生活行为或生活中的某个问题而组织的主题教育活动。

  开展主题班会那个让学生在脑海中留下鲜明的“痕迹”,将主题内容贯穿她们工作、学习、生活的各个角落。

  班会主题还要有针对性,要做到有针对性,辅导员需要善于搞好调查研究,对于本班学生的精神面貌、学习风气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班会的主题内容才能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才会感受到班会与自己是有密切关系的,才会关心并积极参与班会活动。

  (三)公平公正做好每一次奖学金、助学金评定

  在高职院校,奖学金、助学金的评定是学生工作中一项很重要的内容,辅导员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充分、合理地利用激励机制,强化班级管理实际效果。这就要求辅导员认真把握助学金申报的基本条件,促进班级良性发展,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国家助学金的评选要求学生遵纪守法,无违规违纪行为。

  辅导员应建立助学金评选制度,同时制定一系列有利于班级管理的相关制度,并将班级卫生制度、考勤制度、参加课外活动和诚信等相关情况与助学金挂钩,这样不仅完善制度,还提高制度的约束力。

  (四)合理运用综合测评

  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比较懒散自私,不愿意占用自己的丁点儿时间去做别的事情。这时候综合测评就能够大显身手了。每个月月初统计的综合测评,从每一件小事上考核着每位同学。有效的控制了班级的积极程度,保证了活动的参与面。

  另一方面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培养着学生各方面的品德。比如在学校举行的冬运会里,从服务点的布置,每位参赛选手所对应的后勤人员,啦啦队,投稿,我们都用综合测评来进行安排及考评。

  这一方法的实施使得整个运动会期间,我所带的三个班都呈现出有组织,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好局面。

  最终,学前四班取得了团体总分一等奖,学前一班道德风尚奖的好成绩。运动会结束后,整个班级的凝聚力又有了一定的加强。因为看到综合测评运用以后的效果,我把它用到了几乎所有活动中,包括迎新晚会的节目排练,广播体操比赛等。

  (五)以各种活动、大赛为依托开展素质养成教育,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突出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学前教育专业更是如此。学校会适时举办各种活动或者比赛,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的技能得到了提高,也在活动中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毕业生离校之前组织一次大型的毕业生技能汇报演出,邀请各知名幼儿园的园长前来观看,给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提供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辅导员通过组织和督促学生参加类似活动和比赛,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将来就业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提高她们的就业竞争力。

教育管理专业的论文8

  一、中职教育财务管理专业的特征和重点

  1.中职教育专业的区分性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类型,主要包括中专、职高、技校。中专和职高由教育部主管,技校是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管。中职学校在管理上具有部门的区分性。中职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是专业的工作人员,是适应社会需求的各类人员。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立一般符合社会职业性需求,在专业设置上具有明确的针对性。一般情况下都会设置旅游餐饮专业、机械加工专业、幼儿教育专业或者电子加工专业等。在新的教育理念下,还开拓了计算机专业、财务管理专业等现代化的科目。中职学校在招生方面要求宽泛,主要的招生范围就是初中毕业生,这种教学模式就决定了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要以专业性和基础性为主,以实现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中职学校不同于高校,更不同于专业性强的教育类型,而是以专业性的实践能力培养为主要要求。中职学校的基础性专业教育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以应用性为主要要求。

  2.课程体系以专业性实践性为主

  财务管理专业在高等院校属于重点科目,高等院校在教学设计上,各个学校也有明显的区别。但是,财务管理的课程体系都是大同小异的。对于中职学校来说,财务管理专业同样需要规范的课程体系,需要科学的教学方法。专业课设置要充分适应中职学校的教学时限,在课程设置上体现科目的综合性和完整性。具体科目可以包括会计学、审计学、会计电算化、财务分析、金融市场、投资学等科目。在教学活动中,针对专业性实践性的教学要求,课程设置既要以基础性知识为常态教育,更要兼顾教学活动的专业性和实践性。教师在专业性的教学中,将基础知识集中进行传授,然后在实践过程中渗透基础知识和高一级的教学标准,这样就会使教育教学活动符合不同基础的学生,使中职学校的教育更具活力,更加符合教育对于实践活动的促进作用。

  3.突出中职教育特色,倡导教学改革

  我国的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对中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中职学校财务管理专业教育,如何使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是财经专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中职教育要适应新时期的社会经济需要,就要从教学方法和教育机制上进行改革。改革是为了突出中职教育的特点。珍惜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时间,以知识的全面化、科学化开展教学实践。在中职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调查学生的实际需要,通过学生的反馈,更新教学设置,以学生的需要为现实要求。中职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要与教育环境相适应,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知识体系相融合。

  二、中职教育中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职业教育对财务管理专业的认知和重视程度不够

  我国的中等职业学校,处于初级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中间阶段,在对中等职业专业化教学上,无论是社会群体,还是教育机构,都没有做到足够的重视。财务管理的教学设置内容不科学。职业教育的任务不同,采取的教学环节也会有明显的差异,在预习、课堂教学、作业布置、辅导答疑等方面没有完整的进行。理论教学不实际、不具体。同时,教学实验和社会实习都缺乏一定的安排,实践性教学占据的时间较短。教育教学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如果没有足够的认知和了解,就会使教育教学停留在表面,无法实现从本质上的突破。财务管理专业在这样的环境下,也无法得到充分的肯定。对财务管理专业化教育,缺乏足够的认知和理解。很多人都认为财务管理教育需要进行专业化程度高的培训,而忽略了财务管理专业要以基本的财务素养引导为主。对职业教育认知的局限性导致了对专业化程度的怀疑。

  2.生源知识结构与教学常规化模式产生矛盾,影响教学设置

  财务管理专业既需要从财务知识学习的角度考量,又需要从知识实践能力角度衡量。中职学校的学生入学的基础不同,生源的不稳定性,造成教学活动无法有效进行。职业技术教学过程,不能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职业教学与高等教育是有形式上和教学目标上的区别。职业技术教育是按照职业岗位进行定向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基础业务能力的培养。但是,现实教学中,财务管理专业缺乏知识的针对性,更缺乏具有社会参与性质的教学实践。同时,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因学生知识基础的悬殊,导致在统一教学中不能有效的开展高水平技能的应用,教学过程得不到应有保障。生源知识素养基础的障碍,是短期内无法解决的实际困难,对于中职财务管理专业的升级发展,形成了严重的阻碍。

  3.财务管理教学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不利于现代化教学实施

  财务管理专业需要基础设施作为教学工作的支持。但是,在现阶段的很多中等职业学校,财务管理基础设施还处于老旧的状态,一台计算机或者一个工具已经应用很多年。而学生的接受能力是直观的,没有教学设备作为模具的讲解,缺乏真实性和有效性。财务管理专业基础设施是财务管理教学的载体,缺乏必要载体,或者基础设施的不对称,就会造成学生无法调动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造成最初兴趣的缺失。中职教育作为专业性的教育机构,教学基础设施是快速提升教学效果的辅助设施。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中,涵盖的内容较多,在现实教学中需要运用信息化教学或者多媒体教学方式。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一些中职学校更愿意采用传统的书本教学模式,这种方式可以采用,但是,不能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一些特殊的理论知识上,如果没有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就会影响教学的整体效果。

  三、提高中职教育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实效性的方法和途径

  1.明确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财务管理教育,是当前社会比较稀缺的人才培养模式。财务管理教育本身就具有一定难度,因而需要较高的专业水平,在教学的前期,就要明确中职财务管理专业教育的目标,不是以高标准的专业知识为主体,而是首先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通过引导使广大学生对财务管理专业产生兴趣。例如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如会计模拟和案例教学法等,在第一学期设置《基础会计学》课程,在各个教学环节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细致的阶段性教学。例如在《企业会计学》方面,要使学生进入管理现场,充当一个真正的会计角色,进行出纳、材料、成本费用、财务报表等实践。在模拟实验阶段,把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使学生通过仿真操作,明确知识体系的重要内容,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会计电算化的实践。中职教育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实践实际上就是知识梳理和整合的过程,针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财务管理专业还要涉及财务软件的学习与操作,以适应财务管理专业的新发展。

  2.合理设置教学目标,优化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体系

  在中等职业教育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中,只有合理的设置教学目标,才能为中等职业教育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指引明确的方向,使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能够在整体性和实效性方面有较大提高。具体应从三个方面开展工作:首先,中等职业教育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应将实效性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其课程内容和教学安排都要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其次,中等职业教育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应提高其针对性,使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能够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针对性,满足财务管理专业教学需要,达到提升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再次,中等职业教育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应满足专业性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财务管理专业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质,进而达到提升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整体效果的目的。与此同时,在中等职业教育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中,还要优化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体系,积极实行素质教育和能力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例如生活化教学,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也经常会涉及到财务管理问题,只是我们很多时候没有留意。比如说很多学生在过年的时候都会收到一笔数目可观的压岁钱,应该怎样处理这样一笔钱呢?很多同学会选择将它花掉。可以建议学生从自己价值的角度去考虑一下,想想怎样才能让它实现增值?而要实现增值,就必须进行投资,那么应该采用哪种投资方式呢?用来购买股票,可以取得较高的收益,但是风险较大;用来做定期存款或购买国债,风险低,但是收益也低。这样,就可以引出投资收益和风险之间的管理,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来决定采取哪一种投资方式。

  3.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

  在中职教育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应是教学的重中之重。只有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才能保证中职学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基于这一认识,中职教育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应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使学生对财务管理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学会主动积极的将财务管理知识应用在生活中,达到快速掌握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的目的。在探究式教学开展过程中,可以采用案例教学的模式,提高探究式教学效果。例如:某家庭贷款买房,月工资收入为2500元,向银行按揭贷款20万元,借款期限为20年,年利率为5.04%。签约时他选择了按等额本息方式还款。这样,他每月需要还款1324.33元,总还款317829.20元。总支付利息为117839.20元。同样算一笔帐:若按等额本金还款法计算,首期还款额1673.33元,总还款301220元,总支付利息101220元,所付利息比等额本息还款法要少付16619元。讲完此案例后,可以让学生调查自己周围的亲戚朋友是否有按揭购房计划,如果有的话,可以让学生给他们提一些建议,让学到的知识能够活学活用,也让学生感觉到所学的知识有用武之地。在讲授股利分配的常用方法后,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往往会将前面学过的现金流、业绩评价指标等内容与工商银行的股利分配政策结合起来分析,由此可提高学生融会贯通所学知识的能力,以及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中职教育的存在和发展,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点设置。职业教育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具有重要意义。财务管理专业,在就业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对该类型的学科设置和内容设计一定要符合专业课的要求,更要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中等职业教育的有效性就体现在实际应用能力上,在实际教学管理中,要积极进行仿真练习,通过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强化金融素养培育,形成教育对能力全面提高的教学目标。

教育管理专业的论文9

  摘要:创业教育不仅能够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也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和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主要是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相互调控和相互渗透的关系,本文探究了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育中渗透创业教育的路径。

  关键词: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专业教育;创业教育

  一、理念的渗透

  理念是教育改革的先导条件,而创业教育的理念核心是融合教育哲学中的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价值观,并在不断的培养和激发中实现学生的主体创造性,从而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促进社会的长足进步,并使社会空间和团队发展得到开拓和进步。在专业教学中渗透创业教育的理念,不仅是教师传授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知识的重要方法,还能够依据专业和课程的实际情况和特征,充分结合授课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另外,将创业教育理念渗透进专业教育,其实就是依据专业的特征,结合专业的实际情况,来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简而言之就是以创业教学为基础,充分结合专业的特点,加强对于专业创业背景的讲授,使得教学更加灵活,在列举专业创业案例后,从中挖掘出创新元素和知识点,从而使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相互渗透。

  二、课程的渗透

  高校应当在人才培养体系中融入创业教育,制定出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充分体现出创业素质的培养,从课程的培养目标、素质结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等方面入手,促进创业教育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育的渗透,从而形成一体化的教学架构,促进学生的开拓性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在设置创业课程方敏不仅需要充分考虑到创业课程的独立性,还需要注意与其他课程的相互联系和交叉,不仅需要有针对性地设置创业课程,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精神、能力等素质,还需要充分挖掘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中的创新性教学绒绒,并以此为基础开设一些具有专业倾向的创新创业课程,并通过选修课和必修课等形式将创业教育渗透进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中。

  三、活动的渗透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育中的活动种类非常丰富,如实训、实习、毕业设计和竞赛等,甚至有很多基于专业教育所开展的社团活动、兴趣小组和勤工俭学活动,因此可以充分结合活动的特色,以活动为载体,将创业教育的内容渗透到活动当中去。另外,还可以以专业背景为基础,以创业教育的课程目标和任务为依据,设计出与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活动,如创业方案设计比赛、企业参观、专题讲座等,甚至还可以开展与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相关的创业比赛,活动的`内容可以使创业计划、能力和模拟实战,还可以与校内外的实训室、中心或基地相结合,使学生在竞赛中感受到真实的状态,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学习的积极性,为未来的创业积累充足的经验,提升学生的综合创业素质。在进行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相互渗透与融合时,可以从课程的正规性、活动的也与丰富性以及教育的多元化入手,培养出高质量的工商企业管理人才。

  四、师资力量的渗透

  学校可以使用内部与外部相结合的方式,培养与引进同时进行,在提高现有教师的专业素养的同时,了解和掌握当前的专业教师创业素质和校内的创业教学水平状况,由此制定出相应的专业教学素质和创业教学素质培养计划,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定期派遣教师到知名高校和企业中进行学习及培训。教师在经过实际的理论应用后,就能够在参与到企业的产品开发及技术服务中积累到相关的经验,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和创业素质、能力。而外部的引进则需要遵循着求精不求广的原则,高校可以与企业建立起密切的关系,从企业中聘请专业的人才来高校中担任兼职教师,甚至还可以邀请成功的创业人士开设创业专题报告等。通过这些方法就能够建立起规模庞大且专业能力及创业能力较强的高水平专兼职教师团队,为高校的师资力量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结论

  总而言之,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育中渗透创业教育的研究,不仅是国家政策和当前形势的趋势,也是符合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发展战略,高校应当大力推进创业教育,从中探索出适应专业与创业教育相融合的发展模式,从而实现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观和提高人才质量的长远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朱阳瑾.分析中国创业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J].艺术科技,20xx(4):35.

  [2]宋清华.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与路径分析[J].教育与职业,20xx(6):76-78.

  [3]华雪君.独立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基于浙江省内独立院校的调研[J].科教文汇,20xx(4):137-138.

教育管理专业的论文10

  摘要酒店是一个相对热门的行业,对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因此,中职院校应该加强对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的创新与改革,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本文通过研读国内外相关学者的已有文献,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归纳总结了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当前的教育现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进行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创新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建议,希望为今后相关学者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希望能够促进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进而促进我国酒店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中职学生酒店管理职业素养教育创新

  0引言

  酒店是为客户提供舒适、安全、能够进行短期休息或者睡眠场所的一种商业机构。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酒店这一行业也在蓬勃发展,相关管理人员吸收国外酒店的先进管理经验同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我国酒店行业进行不断变革与创新。一个酒店要想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团队。当前,我国各个中职院校都注重提高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在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时,从各个环节对学生展开职业素质教育,不断创新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以便于在最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提升。中职院校及其相关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通过一系列途径使学生在迈入工作岗位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相关工作,满足酒店的用人标准,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促使酒店的经济效益实现最大化,进而促进我国整个酒店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接下来笔者就中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创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1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激烈的市场竞争不仅存在于各个行业之间,而且还存在于各个行业的内部,竞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行业与企业的发展与进步。各个行业之间进行竞争的核心是产品质量的竞争,酒店这一行业以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因此,酒店之间的竞争核心在于其所提供服务质量的竞争,实质上是指酒店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竞争。酒店行业的相关从业人员要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与团队精神、较高的服务意识、优良的品质以及较强的职业素养等。酒店基层员工与中高层管理人员还要加强彼此之间的协调与配合,从而打造一支具有较高职业综合素养的酒店团队,进而在最大程度上增强酒店行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随着酒店这一行业竞争的不断激烈化,我国的各个酒店企业逐步重视分析我国酒店行业的整体情况,不断加强对酒店客户需求与酒店发展环境的分析与研究,注重树立酒店的品牌,努力为客户提供更好、更完善的服务。面对这样激烈的竞争环境,酒店行业要想得到长足的发展就必须依靠专业性较强的管理人员。因此,中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在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时要注意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工作,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为酒店行业储备一定的人才,进一步提高酒店的管理水平,为酒店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进而推动酒店整个行业的发展与进步,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酒店行业与旅游行业是密不可分的,二者对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中职院校酒店专利专业中开展职业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这一专业的教师来说要不断革新自身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为我国酒店行业的发展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人才团队,从而促进我国酒店行业的长远发展。

  2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现状

  高素质管理人才是酒店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一方面要求酒店相关工作人员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要求酒店相关工作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综合素养以便满足职业要求。但是当前大部分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其学习过程中往往对理论知识与职业素养的提升缺乏兴趣,仅仅注重职业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提升。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教学理念较为传统,盲目追求就业率,在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时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而忽视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上的指导。在这样的教学理念和学习方式下,只能在短期内弥补酒店行业从业人员的缺失,无法从长远上为酒店行业供应高质量的人才,进而影响了酒店行业的发展与进步。在这种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不可能有很大的提升,对学生进入工作岗位也将产生较为不利的影响。

  3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创新

  3.1提高专业教学质量

  当前在我国学校与企业之间进行合作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教师在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时,要格外注意增强教学的专业性,这是从根本上提升中职院校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学校与企业之间进行合作,开发相关的实践课程,这一方式能够使学生通过参与教学活动提升自身的综合职业素养。教师在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时,应当确立明确的课程标准,不断创新与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教师在教授专业课程时,应当通过导入案例、任务驱动以及转换角色等方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同时,教师还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给学生传达有关职业理想的概念,以便于不断提升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将每一次课堂中都融入职业素养教育。中职院校要想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就必须与企业进行合作,两者进行合作以便于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与职业素养的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聘请当地知名酒店的高级管理人员以及技术人员开展讲座活动,并参与相关的课堂教学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校和企业合作举办的项目中,使学生能够将课堂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实践活动中。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接收到的不仅仅是专业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能够使学生亲身感受到酒店行业的氛围,加深学生对酒店行业的认识与理解。

  3.2尽可能多地开展课外教学活动

  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如果反复对学生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就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感,因此,教师要想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单单通过平时的课堂教学活动是无法实现的。除了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之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之外开展一些与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课外活动。例如,可以在每年的开学季,带领酒店管理专业的新生参观相关的合作酒店,使学生能够在参与课堂教学之前充分体会酒店行业的职业标准,激发新生学习相关知识的积极性。在参观酒店的过程中,学校可以请酒店相关技术或者管理人员为新生讲解酒店对于人才的要求、自身的工作经验以及这一行业的发展前景。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新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进行初步了解,促使学生确立自身的就业目标。同时,还可以将一个班级或者一个年级作为单位,定期或者不定期开展相关活动以便于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例如服务礼仪风采大赛、形体表演、专业知识技能大赛以及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竞赛类活动。此外,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之余,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社团活动、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以及联谊活动等,为学生营造一种交流合作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与积极性,以便于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

  3.3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提升教学质量的首要保证是创建一支高水平的教师团队,因此,学校应该不断加强酒店管理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促使这支队伍整体上提升专业素养、管理能力、教训能力等,引导教师加强对学生的监督和教育,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要想确保这一目标的顺利实现,学校应该逐步发展和完善自身的教育改革体制,一旦有教师入职,就要为其制定一系列系统的教学制度,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同时,还要定期或者不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培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此外,辅导员要及时高效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为学生解决生活上或者学习上的难题,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

  3.4组织技能大赛检验学生学习成果

  素养的养成是一项长期的工程,能力的提升也需要不断进行训练。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实训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技能大赛又是检验学生实训成果的有效途径,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组织的技能大赛,另一方面还要鼓励学生参与省级比赛或者国家级比赛。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详细观察与记录,以便于能够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学生通过多次参与比赛,可以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使学生在走入相关工作岗位后能够很快地适应工作环境。学校应该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的优势与不足,引导学生参加相关的专业技能大赛,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综合素养。

  4结束语

  进入21世纪,教师和学生在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时都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教师通过不断革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以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学生通过对自身学习方式的创新不断提升其学习能力。创新是发展的前提,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应当不断革新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便于更好地为学生呈现相关专业知识,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综合素养,更好地满足酒店对人才的需求,进而促进酒店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白玛玉珍.浅析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创新[J].发现,20xx(8X):128-128.

  [2]张莹.浅析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J].经营管理者,20xx(11).

  [3]袁晓.浅析中职酒店管理专业职业素养教育的必要性[J].新一代月刊,20xx(10).学科探索

教育管理专业的论文11

  一、管理类本科专业创业教育教学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一)培养目标

  创业教育模式是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基础,创业教育教学体系是创业教育模式实施的重点。管理类本科专业创业教育教学体系构建的总体目标是:基于专业教育,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战略眼光与创新意识,掌握扎实的管理类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同时具备较强的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能够胜任企业各层次经营管理工作,具备自主创业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的创业型管理专门人才。

  (二)基本原则

  本文将运用系统的设计思想,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遵循创业教育的本质和规律,在专业教育过程中有计划、分阶段,循序渐进地开展创业教育。创业教育教学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如下:

  1.融合性原则

  即普及性和专业性相结合的原则。在专业教育过程中逐步强化与渗透创业教育,融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于一体,最终实现所有大学生接受普及性创业教育,部分大学生接受专业性创业教育,少数大学生实现自主创业的目标。

  2.主体性原则

  为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教学核心应从以教师为主体转向以学生为主体。相关教学组织要基于学生的现有水平与专业需要,即“学生需要什么”,而不是“教师现在有什么”,同时在教学中要注意观察、收集学生反应,并积极做出改进回应。因此,创业教育教学体系的设计,应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同时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激发学生的创业潜能,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为目的。

  3.实践性原则

  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将创业实训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贯穿于大学四年的始终,使学生能够接受全过程创业实践的训练,注重理论与实训、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实行全过程质量监控。

  (三)总体框架

  基于上述总体目标,遵循创业教育教学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从实际需求出发,本文构建了管理类本科专业创业教育教学体系的总体框架。创业教育教学体系构建的总体思路是按照“培养思想-培养目标-培养结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的逻辑思路,以造就创业型管理者为培养理念,以培养创业型人才为教学目标,在能力结构上要求学生具有战略决策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创新综合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在知识结构上要求学生掌握人文素质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工具方法知识、拓展性知识、创业专业知识。在此基础上构建理论与实训两大教学系统,具体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在创业教育教学体系设计中详述。

  二、管理类本科专业创业教育教学体系设计

  (一)创业教育教学课程体系设计

  1.课内教学体系设计

  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计是实现创业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在各专业原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构建基于创业教育的管理类本科专业创业教育教学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创业思维、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和创业实践五大模块,各模块的具体内容、要求以及实现方式如下:

  (1)在原有专业课的基础上增设创业思维和创业意识模块课程,即开设“创业学”和“企业家研究”、“名师论道”等课程,并通过网络开展系统的创新思维训练课程,使学生接受创业普及教育。这些课程要求学生必修,大一修完,这是学生进入创业实验班的必要条件。

  (2)对进入实验班的学生增设创业知识类模块课程,即组织设计、创业战略、风险投资、公司治理、新创企业管理等课程,并通过网络开展系统的创业模拟训练课程。这些课程要求学生必修,大二修完。

  (3)大三以后,进入实验班的学生可根据兴趣,有针对性地选修创业能力模块(如团队管理、领导力、企业伦理与文化、创业领域专题研究等)和创业实践模块(如创业设计、管理决策模拟等)课程,使学生掌握创业能力与技巧,最终实现少数学生自主创业的目标。这些课程一部分列入教学计划,一部分要求学生自修,要求学生在大三、大四修完。

  2.课外实训教学体系设计

  (1)建立创业实训基地。实训基地是创业理论与创业实践相互联系的主要环节,是高校与社会沟通的重要桥梁。因此,各高校应加大力度建立适合本专业的创业实训基地,将理论教学过程根植于企业创业实践的土壤之中,为学生创业活动的开展提供坚实的实践基础。

  (2)强化校企合作。一是让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提高教师的创业实践能力;二是请企业家走进课堂,介绍创业的成功经验;三是探讨逐步建立教学与企业发展之间利益相关的.机制,以及产学研协同创新、校企合作共同成长等有效方式,如为中小企业提供咨询、财务、税务代理服务等,实现企业与学校共同成长。

  (3)开展创业大赛。创业竞赛包括创业计划书大赛、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创新创意大赛、GMC国际企业挑战赛等实践活动。通过各种大赛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激发学生的创业潜能,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4)搭建创业融资平台。把各种创业投资人集聚起来,建立起创业投资基金,并开展线上和线下的各种互动,使投资者和创业者能够相互了解,以此来解决创业者的资金筹集问题,为资金困难的大学生创业者筹集创业资金。

  (二)创业教育教学方式与方法设计

  根据创业教育的目标要求,应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进行一系列改革与创新。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各种教学方法对不同能力培养的作用程度,优化教学方法,改变“在黑板上生产,在书本里经营,在课程中交流”这种纸上谈兵的教学方法,实施网络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及互动教学法等多种方法于一体的新的教学方法。系统整合各种教学方法,使之能有效相互渗透与补充。如应用动态案例教学法,通过创业案例讨论、书面分析报告、角色模拟、课堂辩论等,让学生通过创业案例教学的体验,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感受和把握创业管理的真谛和精髓,提高学生对创业知识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创业欲望。

  (三)创业教育教学网络支撑平台设计

  建立创业教育教学网络支撑平台,实现对整个教学体系的支撑。目前部分高校已经建立了创新创业模拟实训平台,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可供各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借鉴。平台设有教学模块、创业实践模块、模拟实训软件模块及导师模块、交流互动模块等,通过这些模块的有效组合,实现教学资源的网络化。另外,通过搭建创新创业教育网络支撑平台,可以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置于云平台,实现开放式的网络教育。待条件成熟,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制作成慕课MOOC,实现国际上最流行的大型开放式的网络课堂教学。

  三、结论

  本文运用系统的设计思想,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导向,形成了由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途径、培养评价等基本要素构成的人才培养架构。以专业教育为基础,寻找该学科与创业教育的契合点,并依托于此专业建立了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的一体化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将课外创业实践活动的训练作为辅助教学计划纳入教学过程,作为管理类专业本科教学方案的延伸和补充,建立起“以课堂教学为主线,课外实训教学相配套”的创业实践活动教学方案。希望本文的研究结论能够为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教育管理专业的论文12

  我国工商管理学科自1998年从经济学中分离出来,到目前为止已有500多所高校开设工商管理专业,是高校开设数量最多的十大专业之在中国大学专业排行榜上工商管理专业曾经为热门报考专业排行榜中的第三名。工商管理专业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具有较为广阔的就业市场。但由教育部委托麦可思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咨询公司进行的20xx年度本科主要专业就业能力调查显示,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没有进入前50名,这一调查说明,目前我国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还难以满足社会、企业的发展需求。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方面却呈现出“大一统”的状态,未体现各高校的行业特色,“隔行如隔山”,通识性管理理论的培养模式缺乏针对性导致学生无法适应行业工作的行业环境,模块化的工商管理教育体系割裂了企业内部的内在联系。如何创新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机制已成为业内的关注热点。

  ―、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育现状与问题

  目前,尽管许多行业高校像医药类、石油类、建筑类等都开设了工商管理专业,为社会源源不断的输送工商管理人才,然而,在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方面依然缺乏针对性,学校的行业特色未能得到充分体现,“大一统”的状态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通识”而缺乏行业深入大多数行业高校的学生个性化培养由于其有限的工商管理专业师资力量而受到了阻碍,所以,管理通识教育”是各行业高校培养出来的工商管理人才的一大特点。此外,由于许多行业高校的选修课程呈现散、乱、多的状态,缺乏专业课程理论的系统性,并且针对性较弱,这样造成学校选修课的效果不明显,意义不强。学生的个性化培养也因为批量式的人才培养模式而趋于同质化,忽略了个体的差异,从而导致应聘时缺乏竞争优势。

  1.目标趋同、定位偏高

  在人才培养的目标方面,大多数行业高校都存在着趋同性,相似度非常高。内容空乏,专业个性不强,各行业高校的办学特色未能得到充分体现。其次,在人才培养的定位上,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级专门人才”由于大众化教育背景的限制而不可能在短短大学四年内培养出,因此,造成了大多数学校的培养目标的定位普遍偏高。

  2.适应性较差

  许多行业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由于受到国内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模式上仍然采用以课堂教学为主,这样使得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需要花费很长一段时间才能适应企业的管理和经营工作,其实际工作能力并不是很强。实践性和操作性是工商管理专业的重要特征。然而,学校每年为工商管理专业安排的各种实习、实践机会虽然形式多样,但由于时间、地点的分散,针对性都不强,远远达不到理想的实践效果。此外,工商管理专业作为大多数行业高校的非主干类专业,其毕业生获得进入与学校联系紧密的行业企业实习的机会非常少,从而导致在毕业后一段时间内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

  3.层次性不明显

  各行业高校并没有根据行业企业的需求方向、需求层次来进行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培养的大多为通用性人才,缺乏针对性。其次,在大多数行业高校中,他们对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的培养并没有做明确的区分,目标基本相同,层次性不明显。

  4.条块分割,缺乏整合

  工商管理的教育长期采取的管理流程和职能模块的分割,细分化的课程结构虽然使学生能更深入了解不同管理模块的专业知识,然而却无法帮助学生将各个模块的专业知识整合运用。同时虽然现在创业教育越来越引起大学教育的重视,大多数高校已经纳入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培养方案当中,并取得了初步的推广成效。但由于受到传统、历史及现行教育体制等因素的影响,创业教育还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在大多数工商管理院校中仅把创业教育作为一门课程来开始,或者简单地进行一些课外创业竞赛,或者仅仅是为了大学生创业而进行创业教育等。创业需要—36—整合各项知识,对于专业学习将起到非常重要的整合作用,然而目前的创业教育并未起到原来应有的整合作用。

  二、行业嵌入与创业整合教育模式

  欺入理论(EmbeddednessTheorj)最早是一种经济现象的社会学解释理论,后来逐步演化为一般的方法论,成为很多学科重要的方法论工具。该理论反映了经济领域与社会领域的边界日益模糊化,学术界对世界研究的全面化,从纯粹的生理性研究到心理性研究,再发展到社会性研究。目前大学教育也越来越面临如此问题,大学不再是以前封闭的象牙塔,其与社会、产业的边界开始日益模糊,大学专业教育越来越面临如何嵌入产业系统和社会系统。多项研究表明企业组织社会嵌入性强度与企业绩效呈现倒“U”型分布,嵌入性强度太弱则会导致关系无法形成,而影响企业绩效,同样“过度嵌入化”也会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与此对应,大学专业教育的行业关联,会直接影响专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很多学者提出应加强与社会系统、产业系统以及政府系统的关联(蒋翠珍,杨斌清,20xx洽奇,20xx,与外部社会系统的嵌入能加强大学与产业间的合作,知识资源的相互交换,获得更多共享性的知识,从而提高工商管理专业教育的绩效。

  我国高校已开设很多创业类的课程,但是功利性目的很强,以“企业家速成”为主要目的,或者为了缓解就业压力,最终取得的实际效果方面并不好。国际上知名的商学院的创业教育更多的是“广义上”的创业教育,其目的是“设定创业遗传代码”,以造就“最具有革命性的创业一代”为价值取向。而具体专业教育过程,将创业知识融入整个工商管理教学体系之中,最终实现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智力教育与非智力教育、各职能模块专业知识的整合。

  三、工商管理专业行业嵌入与创业整合的意义

  1.行业嵌入提升学生的行业适应性,实现就业平滑过渡

  通过行业嵌入,促使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授课内容、讲授方式、社会实践等各项教学活动更好的贴近企业实际运营的行业环境,引导学生关注行业动态,洞察行业发展趋势,把握行业发展特点,将极大的`提升学生的行业适应性,便于学生就业时实现校园与企业的平滑过渡,从而提升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创业整合贯通学生的管理模块知识,避免职能管理的条块分割

  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长期以来采取的管理流程和职能模块的分割,细分化的课程结构虽然使学生能更深入了解不同管理模块的专业知识,但是却忽视企业管理本身的整体性,各职能管理知识的综合运用更为符合未来管理的发展实际。创业整合将整合各个职能模块的管理知识,突出综合管理知识的实践性,将贯通学生的管理职能理论知识,模拟管理实际的环境,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

  四、基于行业嵌入与创业整合的工商管理教育新模式

  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建构,要以行业嵌入为基础,通过创业整合融会贯通学生的知识模块,不断提升学生的行业适应性。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行业环境分析与行业战略定位

  学院或系部应该审视自身的资源和能力优势,譬如教职工关注的行业分布或者以往从事的行业,同时结合对外部环境的发展趋势,形成学院的行业定位战略。在定位战略的指导下,有选择性的长期保持与这些行业的社会联系,加强与这些行业的企业的深度合作,派遣教职工在这些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加强对这些行业的科学研究,将研究成果及时应用行业企业,逐步形成工商管理专业的行业特色。

  2.课程教学环节的行业嵌入

  (1工商管理基础课程的行业嵌入

  该模块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基本经营管理理念为目的,强调学生对管理类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以及基本知识的融会贯通,并能够灵活的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基本的问题。必要的基础理论功底,是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前提,能为学生掌握各项管理技能打下基础。在这一部分当中,还可以通过行业导向的嵌入,引导学生关注某行业、研究某行业,提高他们对某行业的热情,在专业教师方面,也可以形成以行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从而对学生进行更好的引导。

  (2工商管理职能管理模块的行业嵌入在该模块为了充分体现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个性化,应该拓宽专业口径,丰富课程设置,加大主干类专业课程力度,培养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财务管理、会计、市场营销等各职能人才。在这部分课程教学当中还可以根据各行业的动态来做适当的课程行业内容调整,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各行业的趋势。学校可以根据各行业的国际化需求及其特色,顺应与学校联系紧密的企业的全球化发展趋势,培养集专业知识、经营、管理、文化、语言于一身的全能型人才,提高学生的竞争优势。例如,可以根据各行业的企业文化,开设企业文化课程,提高学生的文化问题识别意识,CIS策划技巧等,从文化角度增强毕业生的行业适应性,为今后更好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还可以通过开设《战略管理》课程,提高学生对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分析,了解各行业发展的态势。

  (3工商管理选修课程模块的行业嵌入该模块是根据社会需求,结合学生的兴趣、特长,确定的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灵活教学模块。目的是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性。这种“活”模块的教学方式,使课程体系真正具有较大的柔性,能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但在中国传统的教育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公共选修和实践教学的比例都普遍偏低。这样,可供同学们选择的课程范围非常的窄,从而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大同小异,不能满足市场的差异化需求。因此,在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本科培养期,可以从同学们感兴趣的行业出发,从行业基础理论、专业理论着手,开设各种选修课,尽可能早的给予学生寻找兴趣爱好的机会,挖掘他们的潜力。

  3.专业实践的行业嵌入

  (1社会实践活动的行业嵌入工商管理专业教育过程中必须突出其实践性,这样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另_方面也有助于学校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全能型人才。但我国当前对学生课余社会实践活动的支持力度较小,覆盖面也非常窄。因此,我们应该从校、院、系、教师等多层次加强对学生专业社会实践活动的支持,通过制定各种办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如可以积极争取与行业相关的企业的协助,也可以结合导师的课题项目进行研究,支持学生参与各种专业调研活动以及各种企业兼职活动,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尽快地融入社会。

  (2毕业实习的行业嵌入行业企业的实习教学,能使学生在体验行业企业的文化氛围时,发现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学会取长补短。毕业实习是在真实环境中进行实践的,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管理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体验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培养团队意识,提高个人的交际能力,能为其毕业后进行就业和创业奠定思想和业务基础。因此,工商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中,毕业实习不能简单地走过场,敷衍了事。学校要提供与行业方向有关的实习单位,并且要提供足够的经费支持,使学生能够真正地参与到实习单位的实际工作中去。作为学生,应该好好把握毕业实习机会,巩固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各种专业操作技能,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学会准确的自我定位。4.专业教育的创业整合通过“虚拟创业”实现知识整合。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的工商管理专业各模块知识贯通,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增设“虚拟创业”课程,具体内容包括创业课程、创业计划写作、创业大赛。同时可以安排学生深入创业企业观摩或实习,鼓励学生将制定的创业方案进行实践,从而在获得创业体验的同时达到各模块知识的整合。

  五、结束语

  随着教育系统与社会系统的边界日益模糊化,工商管理专业的“通识化”和“模块化”的教育模式面临越来越多的调整。高校应加强与外部行业系统的融入与交流,从“结构嵌入”与“关系嵌入”的路径嵌入行业知识,从而让工商管理专业更容易适应各具特色的行业。同时“模块化”的专业教学导致学生难以融合被分割的专业知识系统,必须增加“整合”环节,同时促使虚拟创业实践,整合各个职能模块知识,从而不断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竞争力。

教育管理专业的论文13

  摘要:高校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环节设置可以在时间上独立于理论学期,以加大实践学时内容,有利于培养该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达到实践效果,符合现代社会发展对人力资源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体系;实践效果

  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还远远不能与之相适应。在企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大学生,大多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头脑灵活,有思想,可塑性强,但缺乏实际经验。由于缺乏职业技能式的学习和训练,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不能很好满足企业的现实需要。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关键,在人才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对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实践教学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本研究以东软信息学院为例,探讨如何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课程体系入手,结合我国当前的经济建设需要,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实现学生就业与企业需求的接轨,增强人才的适应性,提高人才效益。

  二、基于“1321”模式与“3+1”模式相结合的实践体系的建立

  实施“1321”的教学管理是东软信息学院创新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保证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即1学年被安排成3学期,2学期基于案例的理论教学,1学期的实践性教学。 “1321”教学管理学期设置加快了学业进程,使学生有机会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全面掌握所学内容。2学期的理论教学通过系统的讲授,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熟悉与人力资源管理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从整体上把握本专业的理论体系。在理论教学的实践环节虽然也针对性的开展角色扮演、无领导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管理游戏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培养学生沟通协作能力,但这远远不够满足学生对现实人力资源管理实务的理解,而紧邻的1学期的实践教学,时间相对集中,强调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只起辅助引导作用,实践内容安排直接关系学生理论学期的知识,贯穿整个学科知识内容,所以实践学期达到的教学效果是理论学期不可比拟的。

  为了缩短企业人才需求与学校培养之间的差距,在“1321”学期设置的基础上,东软信息学院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施“3+1”教学模式,即大学最后一年,通过综合项目实践,全面强化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使学生在校便具备了一年的“工作经验”。学生在大学1-3年级,在校完成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构筑良好的思想素质、扎实的知识基础、合理的专业结构;第四年通过在校内大学生创业中心、校外合作企业进行一年的学习、实践、毕业实习(设计),参与最新技术项目的开发与实践,保证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技能、创新的思维和广阔的视野。

  三、以专业核心技能为目标的实践方案的设计

  针对学生在各学年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不同,上述各个实践环节设计和实施的内容相对有不同的侧重,对低年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明确专业发展对企业的意义,对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则要掌握人力资源管理实际流程和具体实务操作。课程内容结构方面的安排要力求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灵活设计和开发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1.概念实习。针对一年级学生,通过对各类软件的模拟进行技能训练及沟通技巧练习;请企业专家讲座,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经营运作;参观软件园内高新企业,实地感受企业的工作环境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工作,以培养学生专业素养,明确专业发展方向。

  2.技能实习。针对有一定专业基础的二年级学生,在技能实习过程中,结合所学的专业核心课程,通过学校网络教室上机实习,学会利用各种办公软件进行公文写作,运用测评软件进行模拟招聘和人才测评等,加强学生对专业课程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真正成为能够掌握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工具、方法论与操作实务的专业化人才。

  3.项目实习。针对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三年级学生,项目实习阶段是在学习人力资源专业理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通过学校实验室人力资源管理应用软件,进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业务模拟,让学生动手设计、完成人力资源各模块的功能;运用情景模拟,围绕学生将来可能从事的工作,模拟一个环境,让不同的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根据现实生活中的管理程序、方法来解决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组建团队,跟随老师参与实际企业的项目管理与开发项目实习等。对于帮助学生了解企业实际业务流程,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4.专业综合实训。针对有一定专业知识的四年级学生,设置了校内实训+校外企业顶岗实习的专业综合实训方案。校内实训部分,通过应用专业的e-HR平台模块,借助真实的企业数据,综合模拟企业的具体操作;校外实训部分,介绍综合素质好的学生到合作企业顶岗实习,由企业导师与校内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锻炼,提高学生实际业务能力。

  5.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实践环节。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进行实践活动的尝试,同时这一过程也是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人力资源专业的学生将运用科学的管理分析方法,对利用IT技术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课题以及一般企业人力资源专业问题进行研究,撰写10000字左右的毕业论文。

  总之,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该实践体系的设计使学时增多,课程集中,打破了学生容易关注零散的知识点而忽略了整体知识体系的问题,启发学生的全局观及整体意识,有利于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以企业实际案例做背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操和演练的环境,让学生扮演企业中不同的岗位角色,模拟日常的业务操作,真正缩短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距离,实现了学历教育与企业业务的无缝链接。

  参考文献:

  [1]周学军 易 蓉:强化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实践环节的对策研究[J].科技广场,20xx.12:120-122.

  [2]何淑明:关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几个问题的思考[J].重庆学院学报,20xx.9:147-148.

教育管理专业的论文14

  1.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的发展现状

  (1)教学内容不明确。现今,我国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设置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时,大都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明确。在没有对市场进行调研的情况下,教师们仅仅根据自身所在学校的特点来设置课程,最终教授培育出来的学生们完全不能满足旅游行业和社会市场的需求。其次,教师们根本没有充分了解旅游行业的市场需求,从而导致设置的课程和旅游管理专业方面的知识联系并不密切,学生们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根本不能学到专业知识,碌碌无为。

  (2)教学目标不明确。目标明确是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但是,在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的教师们没有对教学目标进行清晰的制定。因为制定的教学目标不明确,学生们在学习旅游管理专业的知识时,方向性较为模糊,专业内容太过广泛而且比较杂乱,进而导致学校教育出来的学生们大多数都是对各方面的知识都是略懂皮毛,但是没有一项是精通的。而且,学生们在学习专业课程时,没有给自己设置一个清晰明确的目标,学生们在具体学习过程中根本不知道如何学习,学习方式杂乱无章,长此以往,学生们就会逐渐失去学习的热情与兴趣。

  (3)实践场所过于简陋。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还没有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们准备条件较好的实践场所。如今我国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没有充足的经费,进而使本科院校不能在校内为学生们布置良好的.实习场所,学生们根本没有机会去课外进行实践,接受的仅仅是课堂上的教育,大部分学生都只是掌握了基础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然而,旅游管理专业毕竟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学科。在此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具备实践经验与创新能力,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2.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的创新途径

  当前,我国旅游业发展十分迅速,旅游业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也更高更严格。但是当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设定的人才培养标准,显然是不符合旅游业对社会人才的需求标准,所以,为了跟上当前我国社会与旅游业的前进步伐,培养出更多能够适应旅游业发展的精英,必须要对其进行创新与改革。创新是推动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教育发展的前提条件。下面,笔者将会根据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一些创新的途径:

  (1)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目前,虽然我国在旅游业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其中仍然还存在较多的问题。根据相关研宄成果显示,我国在培养旅游业人才方面主要包含两个问题:第一,旅游行业人才的培养不能和该行业的发展相互适应;第二,培养出来的人才根本不符合当前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要求,也就是说滞后于旅游市场发展需求。所以,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方案。在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时,应该设立一个“零距离”的概念,具体而言就是,旅游业的发展需求和人才的培养目标没有丝毫距离,旅游专业知识和设置的专业课程也不存在距离,校内安排的实习场所设备和具体旅游工作场所的设备没有距离。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必须高度重视学生们的旅游实践能力和专业管理技能,从而让学生们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技能上,都可以较快较好地融入旅游行业中。

  (2)创新考核办法。当前,我国较多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在成绩考核方面,仍然较为普遍地采用学分制。在此种考核制度下对学生进行教学只会让学生们更加注重考试成绩,进而忽视了对知识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们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进行了无形的束缚。因此,应用性本科院校必须要对学生们的考核方式进行创新。学校需要充分结合旅游管理专业的相关特点,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可以把多种考核模式互相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综合测评。

  (3)创新教学方式。现如今,教师们采用的教学方式大都比较传统而且过于单一,具体表现在:在课堂上,教师们只是把旅游管理专业相关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们,学生们只能被动地进行知识学习。长期下去,学生们很容易产生厌倦的情绪。所以,必须要对教师们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在课堂中,教师们应当采用灵活、互动性较高的教学手段,比如案例分析、课堂讨论以及多媒体教学等各种方式使课堂气氛得到调节。而且把实践当作手段,促进学生们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们的创新能力。

  3.总结

  总而言之,如果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要得到长远发展,那么就需要加强创新工作,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得到稳步提高。

教育管理专业的论文15

  一、当前飞行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民航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围绕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发展需求和民航强国战略实施情况,国务院及中国民用航空局制定了促进民航业健康快速发展的中长期战略规划以及加快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同时,加快了低空空域资源的开发和相关管理措施的制定。这些发展战略、目标和任务的实施给以飞行教学训练为主业的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和困难。

  (一)快速增长的飞行员需求与培训容量增长缓慢的矛盾

  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民航第二大国,并且保持年均10%的发展速度,根据20xx年民航局和全球两大主要飞机生产企业——波音、空客的预测以及我国对机队规模扩充的速度和飞行机组与飞机的人机比例估算,未来20年里,中国大约需要新增3500架商业运输类飞机,同时,考虑到快速发展的通航飞行需要,我国每年需新增飞行员约4000人。目前,从全国已有的20余家各类级别的飞行员培训机构来看,只有中国民航飞行学院一家能够完成私照、商照、仪表等级、高性能飞机训练的全过程,并能保证学员毕业后拥有全日制本科学历,同时提供完备的航线及ICAO英语(PEPEC)考试平台,其余的都只能完成部分训练。根据20xx年的数据,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当年招收的飞行学生,包括“大改驾(指普通在校大学生或大学毕业生改学飞机驾驶)”在内,约2400人,而其他所有培训机构共计招收学生1000余人,扣除每年因执照考试、身体、技术和心理等因素停飞的约18%学员,共计620余人,当年飞行学生的缺口就达1200人。对飞行员的培养受飞机数量、教师、校舍设施、空域资源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是一个经验积累与理论不断丰富的过程,没有捷径可走。近几年,中国民航飞行学院虽然采取多种飞行学员培养模式,训练量不断增加、学生规模不断增长,招生规模从每年1000余人增加到现在的2400余人,但每年增加的训练容量仍然无法满足培训需求,每年都要选送300余人到国外接受飞行训练。

  (二)日益提高的学业标准与飞行学员招收入口标准、学生水平差异较大的矛盾

  飞行学生面临的学业压力与普通专业的学生截然不同。随着国际民航组织(ICAO)和中国民航局对从事商业飞行的飞行员执业标准、英语应用水平和持证标准要求的提高,飞行学生从入校开始就要面临私、商、仪执照(指飞行员在理论学习阶段要通过的私用飞机执照、商用飞机执照和仪表等级执照)关;13小时筛选关(指飞行学员在飞行实践训练阶段,在初级教练机飞行到13小时时面临的淘汰性选拔);航线(ATPL)执照考试关;ICAO英语(ICAO英语等级考试,是ICAO针对民航飞行员英语陆空通话水平的测试)关等,有的航空公司还要求取得CET4级以上的英语等级证书。然而,由于飞行专业对招收学生的身体、政治背景都有严格要求,这就限制了人才选拔的范围,随着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招收的飞行专业学生标准普遍较低,成绩优异的学生与成绩较差学生之间水平相差较大。

  (三)较高的行业综合素质要求与较低的基础素质教育水平之间的矛盾

  飞行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飞行学生应当具有较高的职业技能素质、思想道德修养和强健的身心,然而,中国长期以来重应试教育、轻素质教育,一切围着高考转,以高考升学为唯一出发点和终极目标的中小学基础教育模式,使飞行学生的教育管理面临基础薄弱、孤掌难鸣的尴尬,要使学生认可当前的教育管理理念和对他们的职业素质要求,使他们自觉朝着应有的价值方向发展,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四)飞行学生理论学习、飞行训练实施的阶段性和人员的高流动性与学生教育管理连续性、一致性的矛盾学生的教育管理要达到既定目标,使学生接受学校的教育管理理念,激发学生自省,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就必须保证对学生教育管理的连续性,持久性,有计划、有步骤、有的放矢地进行。在学生的教育管理上严防“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现象,做到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但是,由于飞行学生培养方式特殊,整个教育管理过程中穿插多次理论学习和飞行训练,而且教育管理的实施主体也不尽相同,实施地点有所变化,有的甚至是在国外接受飞行训练,这就给飞行学生的教育管理带来了一定困难。

  二、如何做好新时期飞行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

  (一)坚持准军事化管理不动摇,不断创新、丰富

  其新时期的内涵对飞行学生实施准军事化管理是由飞行职业的特殊性和飞行员核心素质决定的。准军事化管理是保证飞行员听党指挥,培养其遵章守纪意识,树立优良作风的重要手段,是被社会、民航企事业单位、学生家长以及学生广泛认可、褒扬的管理措施,在长期的飞行专业学生教育管理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飞行学生的管理上必须坚持准军事化管理传统。在新的历史时期下,社会及经济发展进入了持续、健康的通道,民航业也进入了努力实现“民航强国梦”的关键时期。飞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要顺应时代和行业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准军事化管理的内容和形式,丰富准军事化管理的时代内涵。

  (二)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创新

  教育平台和教育模式思想政治教育是飞行学生政治合格、道德情操高尚、思想积极健康、爱岗敬业的重要保障,是确保飞行学生飞得高、飞得远、飞得正的重要抓手。在新时期,要进一步加强飞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避免教育的空洞、干瘪。首先,要在做好学生二课和《形势与政策》课教育的基础上,增加教育平台、丰富教育方法,充分利用社会实践的机会带领学生多走访革命老区、爱国教育基地、民航生产管理的前沿等,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让学生切身感受国家与民航业发展的历史进程,领悟当前成就与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使他们能自发、自觉地产生崇敬感、责任感与使命感,并将之转化为学习与奋斗的动力。其次,在新生入校时,召开家长见面会,向学生家长介绍专业特点、培养流程及特殊要求,并听取家长建议,搭建家校共建平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教育管理,共同促进学生成长成才;认真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坚持实施新生教育的“六个一”工程,即进行一系列的入学专题教育、进行一次军训、一次学唱校歌活动、一次参观校史陈列馆、举行一次入校宣誓活动、写一篇入校教育心得;在新生入校第一年里,利用寒暑假开展“我爱读书”活动,让学生阅读学校指定的优秀专业书籍和学生自选优秀书籍并撰写读后感;寒暑假期间坚持开展“给家长的一封信”活动,将平时表现好、学习成绩好,做了好人好事、受过表彰的.学生的情况和平时表现差,学习差、有挂科现象的学生的学习情况在信中如实反馈给家长,共同促进学生进步。再次,利用好飞行学生教育管理的周讲评制度,结合社会热点、国际国内时政,学生专业学习情况、职业生涯规划等几大方面进行专题讲座、主题教育。最后,思想政治教育还应有前瞻性和针对性,要多到学生中间去,多与学生聊天谈心,善于从日常沟通交流中发现问题,提前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管理。

  (三)继续深度发掘和弘扬学校悠久的飞行文化

  和安全文化,做到以文化育人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将学校教育管理的目标、思想融入学生骨髓和行动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专业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在60来年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行业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既坚持利用校园网站、宣传橱窗、特定活动等多种有形的平台,宣传“远举高飞,博学笃行”的校训,宣传“忠诚团结、勤奋严谨、安全精飞、求实创新”的校风,宣传“安全是最大的政治、安全是最大的效益、安全是最大的幸福”的安全理念,又以组织集体学习或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坚持学习《学生手册》《民航法》和学校的各种规章。飞行与安全是密不可分的,在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中,要使用生动的案例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适时组织学生观看飞行事故调查案例,同时,可以在特殊时点,使用宣传橱窗进行安全主题宣传。

  (四)优化团学组织建设,加强学生骨干培养、任用

  飞行专业比较特殊,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是多次穿插进行的,先是两年的理论学习,再进行一年的飞行实践训练,接着进行理论学习,然后又是3个月的飞行实践训练,最后3个月回归理论学习,可以简单归纳为“三进三出”模式,这样就给学生教育管理的连续性、持久性、一致性带来了挑战,所以必须优化相关团学组织建设,加强学生骨干力量的培养和使用。团学组织新老生成员比例要合理、岗位分布要均匀,学生骨干的使用要不分阶段,不管所处地点,这样不但可以减少骨干培训和使用中的人力、物质资源浪费,还能发挥骨干的模范带头作用,保持学生教育管理的一致性。

  (五)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疏导机制及设施,完善学生法制教育平台

  强健的身心与遵纪守法意识不仅是一名合格飞行大学生必备的职业素质,还是一个人能健康持久地在社会中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所在。要结合当代飞行学生的特点,健全已有的心理健康教育、疏导机制及设施,充分利用学管干部和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双层干预,采取一般开导和专业咨询、疏导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设立专业心理辅导咨询室,配备专业心理咨询师,与学管干部建立定期交流机制,及时发现和疏导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建立情绪宣泄室,让精神紧张、压力大的学生适时进行情绪宣泄,避免因为情绪得不到宣泄而导致的失控行为。在已有的“庭审进校园活动”平台基础上,建立学生法制讲堂,扩大受教育面,邀请本地法院或公安局的法律专家结合本地治安实际与学校背景对学生进行法制普及教育。

  (六)加强学管干部队伍建设,改善学管干部队伍结构层次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管干部队伍是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正所谓“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管干部每天与飞行学生朝夕相处,他们的言行、师德师风的好坏在无形中影响着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因此,要坚持“以生为本,平等尊重,严管善教,关爱服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原则,逐步引进高学历、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充实学管干部队伍;要逐步建立并完善学管干部在岗定期教育培训制度,合理安排大学生学管干部与退伍军人学管干部比例,形成高低搭配,人尽其才,各司其职的格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管干部激励及晋升机制,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精神;要搞好传、帮、带,以老人带新人,切实发挥教技术、帮思想、带作风“九字经”的作用。

【教育管理专业的论文】相关文章:

教育经济管理专业论文致谢12-12

管理类本科专业创业教育论文10-08

教育专业论文提纲01-17

开放教育工商管理专业论文(通用10篇)01-01

旅游管理专业的论文提纲11-17

教育专业论文致谢语02-21

教育专业论文致谢范文03-27

教育专业的论文致谢语03-02

基于整合视角的创业教育与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论文10-08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提纲03-27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