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15篇[优秀]
在学习和工作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育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育论文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国家越来越注重对教育的管理力度。在人们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今天,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出行上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我国教育方针的指引下,家庭教育也开始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甚至在农村,小学家庭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家庭教育对于小学生而言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性格、习性、品行、气质,对孩子的身心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是,农村小学家庭教育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对小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着负面的影响,成为了人生课堂中的一门负面教材,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变这样的现状。
一、现状分析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对孩子的影响甚重,家庭是孩子生长的摇篮,对其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教育,直接影响着孩子童年生活的质量。尤其是时代发展迅速,家庭教育对于教育本身而言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人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也越来越显著,对孩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小学正是处在一个向未来迈进的过渡时期,也是打好人生基础的重要时期,所以家庭教育对于农村小学教育而言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农村小学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隔辈教育
当下,很多农村的家长去城里打工维持生计,把孩子交给自己的长辈代为看管。在农村,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看管教育孩子的家庭数量很多,他们普遍过分溺爱孩子、娇惯孩子,最后导致管不住孩子,放任孩子跟随自己的意愿生活,使孩子的家庭教育一片空白。
(二)重书本、轻道德
在农村小学家庭教育中,农村家庭往往会犯一个很普遍性的错误,就是注重孩子学习能力的培养,忽视性格、道德的培养。大量的农村家庭都存在着这个传统的思想,希望自己的子女未来出人头地,不像自己一样过着平平淡淡、普普通通的'农民生活,渴望自己的子女有出息。他们身为农民,深深地知道农民的苦与累,所以对自己的子女纷纷给予厚望,要求孩子们好好学习,未来有出息,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有的家长甚至想,只要孩子努力学习,怎么都行。只要学习好,孩子身上存在的任何缺点都不算什么大事,学习好胜过一切。因为学习好就是有出息,学习好会光宗耀祖,跟乡里乡亲聊天的时候谈及自己的子女特别有面子。这种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孩子其他方面教育的教育模式对小学生而言非常不利的。
三、农村小学家庭教育优化措施
(一)改变错误教育观念
农村小学家庭教育必须改变错误的教育观念,培养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要过于教条去一味地注重书本教育,轻视其他教育。教育是多方面的,要培养孩子既有才又有德,使孩子成为一个智商和情商都优秀的人。不要被当今应试教育过分脑,要注重农村小学生全面发展。
(二)与学校和老师及时沟通
及时与学校取得联系,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情况。通过与学校教师的沟通,可以深入了解孩子的真实情况,发现孩子身上更多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品质。通过家长与老师的联系,不但可以加深家长和老师之间的相互理解,也使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教育相辅相成,便于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
(三)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在农村小学家庭教育的过程中,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十分重要的。父母应该做到言传身教,在生活中注重每个细节,为孩子做好的榜样,使孩子生活在一个健康舒适的家庭环境之中。小学时期是充满着朝气和阳光的,让孩子生活在一个温暖舒适的家庭环境中,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父母首先要做到的,是提高自己的素质和涵养,丰富自己的知识内涵,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教育管理方案,在为孩子树立榜样的过程中做孩子学习生活上的后备力量。
教育论文2
摘要:
玩沙游戏是我园课程活动的组织形式之一。不定性的流沙让孩子们时刻期盼着走进沙池。他们在塑造、构建、挖掘、填充、染绘等活动中感受着沙子独有的特性,学习玩沙多类型的技能。源于生活的操作材料往往更具有探索的价值,为此,在原有活动的基础上,我们结合课程开展了与主题相关的一系列玩沙活动,这对孩子们来说更是一种新的尝试、新的体验。科学课程与玩沙活动的完美融合同样体现出孩子们高度的自主游戏精神。
关键词:
课程、自主、玩沙、体现
一、自主探索,寻找沙子特性
有趣的主题“小问号”来自《幼儿园综合活动课程》的大班下册,小小的问号要求孩子们常思考、擅发问,激发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结合小问号强烈的疑问性,为进一步了解沙子的特性,我们设疑提问:“沙子是什么样的?”孩子们根据问题自主探索寻求答案。有的孩子用手轻轻地触摸,把沙子放在手心里搓一搓、揉一揉;使用沙漏漏沙的孩子则静静地观察着沙子慢慢地流动;还有来回提水的孩子也在仔细发现着什么。他们根据内心所想,运用自己的方法找寻着沙子的特性。
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的探索才是更深刻的。用眼直接观察的孩子得出了沙子是小小的颗粒,放在手心里揉搓时会发出微妙的声音;沙漏工具的操作者知道了沙子很难抓紧,一不留神淘气的沙子就会从指缝间溜走,原来是因为沙子有着高度的流动性;以水为中介观察干沙与湿沙的孩子发现了同种性质的材料在不同状态下特性也会发生改变:干沙的流动性强却缺乏塑造性,而湿沙则恰恰相反,强大的塑造力取代了流动性。课程开始简单地设疑,让沙子的特性逐渐浮出水面,直接告知沙子的特性或过多干预孩子探索的过程都不利于他们更好地观察和思考,探索的道路自由而随性、坎坷而坚定,只要能围绕问题出发,自主试验探究,答案终会有揭晓!
二、自主比较选择合适材料
随着阳春三月脚步的迈进,结合主题“我们在春天里”,我们开始了春季植物沙画制作活动,孩子们习惯性地拿起剪刀和双面胶操作起来,他们艰难地把双面胶剪成长条和小圆形状,双面胶的粘性大大增加了操作的难度。双面胶旁边的胶水却无人问津,这种现象也是我意料之内的,全新的操作材料孩子当然显得比较陌生,因为不清楚胶水可以用来干什么?怎么用?于是,我轻轻地提点说:“可以尝试用胶水制作!”结果有孩子放下了手中的剪刀和双面胶,拿起了棉签和胶水,但拿在手中迟迟不敢动手。见状我询问:“你们觉得今天老师提供的胶水有什么用呢?”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其中一孩子说胶水也可以用来做沙画。“如何用胶水做沙画呢?”紧接着的提问又引起了一番讨论,一个女孩说:“老师,我看到这里有包棉签,可能是用棉签蘸胶水做的。”接着女孩的回答我简单地进行了引导:“宝贝真聪明,就是这样,把棉签当画笔,胶水当颜料,画出柳树,点上桃花,撒上相应颜色的彩沙。”孩子们听了老师的引导赶忙尝试,大部分孩子快速地完成了沙画的制作。活动结束前我询问孩子:“通过比较你们觉得制作柳条和点缀桃花时使用什么材料比较合适呢?”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应该使用棉签和胶水。一贯的思维定式和斥新的心理反映让孩子在活动的一开始选择了双面胶,但是后来根据教师的两个提问,孩子们能积极、热烈地讨论,并进行大胆的尝试,通过自主比较他们明白了胶水在制作小面积的柳条和桃花瓣时更为合适!
三、自主分析,完成垒高任务
玩沙与课程的结合,让小小的建筑师也走进了沙池。建筑师厉害是因为能造出高楼房,所以在沙池里的小建筑师同样需要有建构高楼房的本领。为建构楼房我们准备了三个大小不同的楷体板切割而成的模型,孩子需利用模板尝试垒高。
楼房构建需要大量的沙子和时间,聪明的孩子选择分工合作,团结的力量下最大的楷体板模型很快就填满了沙子,正当他们把第二块模型放上去时,刚制作好的底部沙子即刻溃散。孩子们纳闷了,站着不动了。我指了指已做好的楼房(活动之前老师事先做好的范本)暗示他们去观察,他们来回几次观察后,小林好像发现了什么,他说:“老师做得好紧的,中间都没有洞洞。”“是啊是啊,连缝隙都没有。”有孩子附和道。“我们这次要把沙子拍得结实些。”他们再次行动起来,这次所耗时间明显久于之前那次,一次次的拍实终于稳固了底层的奠基。孩子们细心地观察和严格的态度让垒高的二层建构成功了。他们拿起第三个楷体板模型放在二层沙上继续垒,悲剧发生了,“刷”一下二层楼全倒塌了,其他孩子看着那男孩手中拿的楷体板模型,他们立刻就明白了:男孩拿的楷体板模型比二层的大,没有按照大、中、小的顺序排列,无序乱垒当然会倒塌。再次调整后,他们终于在第三次尝试中成功了,顺利地完成了垒高任务,出色地建构出三层的楼房。虽然孩子失败已有两次,但是他们不气馁,他们从失败中自主分析,找寻原因,合理调整,终而取得成功!
四、自主装饰,彰显创新思维
针对大班孩子即将离开幼儿园升入小学的现象,我们结合主题《离别时刻》,在玩沙中也特意开展了留名念园的活动。孩子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开始用沙子制作自己的`姓名了。在装饰环节,因为有范画,孩子们的思维受到限制,很多孩子模仿着范画,虽然装饰线条种类较范画变多了,但是装饰形式却没有太大变化。“老师,我不要拿修正液装饰。”婷婷说道。“可以的,用你自己的方法装饰。”我回答道。婷婷进入了她的装饰环节,装饰完毕后婷婷拿着作品过来给我看,她的名字沙画让我眼前一亮,她完全脱离了范画的装饰,她没有用到修正液,整幅沙画全用彩色沙子制作,她在名字周围用相近颜色的彩沙绘画上花边,制作得既美观又富有艺术气息,远看似三朵花,仔细看会发现内藏着姓名。婷婷的操作完全出于自己的想法,想法付诸实践后,效果也意外惊人。这让教师充分认识到范画的毁灭性,无形中剥夺了孩子自主思维、自由想象的机会。
玩沙活动与科学课程的有机整合使得幼儿在获得广泛科学知识的基础上,更协调了幼儿身体的各部位,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课程背景下的玩沙活动中,孩子的自主性必须得到充分的体现,教师要时刻清楚自己应处的位置,扮演好观察者的角色,适时提醒,正确引导,做一个有技巧的辅助者!
教育论文3
班主任是学生班集体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也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既是联系各科教师及学生之间的纽带,同时也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桥梁。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职业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教育形式,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务实高效地开展班主任工作,旨使班集体建设卓有成效,以造就大批合格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
一、重视专业思想教育
在我国,职业教育较之于普通教育,其先天的“营养不足”和后天的“发育不良”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认同度准心的偏移。而家长在指导学生进行专业选择时,又往往因认识的局限表现出各种不理性的举措。以致学生在进校后情绪波动大,思想不稳定,极易掉进“职高无用论”的怪圈,及早并及时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尤为重要。
专业思想教育应以集中教育为主,渗透于学科教学的全过程,并结合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职业道德教育同时进行。首先要给学生讲清楚国家教育结构的调整,使学生了解有关职业教育的政策与发展动态,懂得职高与普高是同一层次的两种不同类型的学校。其次要讲明职业教育在科教兴国、振兴经济、提高全民素质中的重要性,使学生走出认识上的误区,懂得读职高一样有前途的道理。再次,结合市场人才需求现状和专业发展的前景、优势,使学生尽快地了解并熟悉本专业概况及人才需求规格,以便调整自己认识和行动上的偏差。同时,还应结合专业特点组织学生外出参观并参与社会实践,或者请已经就业的优秀毕业生作专题报告会,以唤起学生的自信和激发其专业兴趣。也可就各种媒体上出现的与专业相关素材作针对性的点评和举办专题知识讲座,使学生能把思维面和认识面拓宽到课堂之外。
二、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目标定位
由于受教育实践中客观存在的“应试教育”倾向的影响,无论是社会、家庭,抑或是学校、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片面地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或唯一标准。如此基调和环境,也就促成了学生目标定位的不科学性。部分学生虽然天天都在盟誓,但没有一天对自己满意过;虽然天天都在努力,但最终还是事倍功半。久而久之,信心和斗志丧失贻尽,留下的只有对自己的不满意和不愉快。
因此,我们应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实事求是地分析和研究自己:明白自己的优点、缺点所在;明白自己的兴趣、爱好所在;分清哪些事该做,哪些事该马上做,该怎样做;思考自己的过去,审视自己的现在,设计自己的将来。其次,目标定位要合理并切合自身实际,注意目标定位的多向性和绩效性。再次,要求学生在做到学习上进步的同时,还应加强自身能力和特长的培养,注重专业技能的提高,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保持严谨的生活作风,这是具有现代意义的劳动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三、注重过程,强化管理
职业中学教师所从事的是把人力转化为智力,把智力转化为生产力的劳动,是把职校生培养成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新型劳动者的职业。因此,我们首先应加强常规管理工作,从严要求并正确引导学生,使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其次,要把握正确的.心理导向,使之形成正确的消费观、成才观和价值观;再次,应同步地把行业规范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为今后的就业奠定基础和做好铺垫;此外,开展好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放手让学生自己组织,多加强指导并充分挖掘和利用活动中的教育因子,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竞争真实的存在,使学生在活动中去认真地玩味发展和表现自我的成功喜悦,以激发学生不断开拓、不断进取和敢于创新的顽强精神。
四、正确看待和理性评价学生
学生们往往很在乎老师的评价,在意老师能否公平、公正,实事求是,一视同仁。有鉴于此,班主任必须正确看待和理性评价学生。
一是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从学生所处的角度、位置、环境去看待、理解和处理事情,领悟学生的所思所感所为,给与学生同等的关注。
二是学会欣赏和信任学生。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每一个想法、每一次发现,发现他们的可爱之处和闪光点,尽量给与鼓励和热切的期待。
三是不吝惜爱心的投入。多与学生交心谈心,使之觉得老师在乎他、关心他和信任他,确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变学生被动接受管理为主动自我管理。
四是因势利导、以情动人。用真诚和鼓励,唤起学生的自信,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长、感受进步,走出自卑的阴影,去玩味自身价值得以实现的愉悦和幸福。
教育论文4
摘要:学校不仅仅是学习文化的场所,更是育人的阵地。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教育力量,对学生的行为有着非强制性的导向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发展。并且学校对学生的艺术教育直接影响着校园文化的建设,本文就以钢琴艺术为代表,浅析钢琴艺术教育在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意义。学校通过钢琴艺术教育,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陶冶学生情操,铸造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素质。
关键词:大学生;钢琴艺术教育;校园文化
一、钢琴艺术教育与校园文化的提升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文化包含了学校的校风、学风、人际关系等。校园文化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活动层面和精神层面。其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而校园文化的形成是校园中每个个体的价值观和人文精神的总和体现,这就需要提高每个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内在修养,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本文以钢琴艺术为例,通过学生对钢琴艺术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价值观,陶冶学生情操,从而创造一个优良的育人环境。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升不能单靠专业知识的灌输,还要借助于艺术教育的长期熏陶。学生钢琴艺术的学习能够直接加强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社会文化的参差不齐对大学生的德育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学校通过完善艺术教育,比如大学生钢琴课程的开展,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钢琴艺术的学习能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辨明不同的校园文化中所蕴含的不同价值观念和人生信条,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校园文化的深层含义,并使其积淀为大学生深层的世界观基础。钢琴艺术教育的意义就是通过这种精神文化来引导、规范和激励大学生的行为。从人们的实践来看,钢琴艺术的学习对校园文化的建设有导向功能。校园文化除了学校的规章制度以外,一般不具有强制性,它只是一种无形的、道德范畴类的约束力。生活在钢琴艺术熏陶的良好的校园文化中,会使心灵得到净化、品质得到优化、人格得到美化、意志得到强化、情感得到深化。钢琴艺术的学习对于校园文化的建设有凝聚功能。美好的校园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很大程度上可以进一步增强学校凝聚力与向心力,更大层面上地激发师生员工的创造精神和工作学习热情。良好的校园文化是学校管理工作正常运行的有效保证,是学校教学工作高效运作的有力保证,是办学质量稳步提高的重要保证。除此之外,生活在钢琴艺术熏陶的良好的校园文化中,能有效地促进师生向更高层次的思想道德境界进取,对人的教育和影响它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而且具有延时价值,它甚至对人的一生的成长发生着深刻影响,因此它具有全面性、长效性。这样的校园文化对人的教育和影响往往是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发生的,它对人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乃至人的品格具有潜在的影响。
二、钢琴艺术教育有效提升校园文化的措施
校园文化建设的涵盖面极广,它是一项系统工程,而钢琴艺术课程的教学在校园文化建设的提升方面也需要遵循整合原则,在实践方面要作宏观思考,实际教学中要做到微观切入。首先教学的物质方面需要根据学校财力合理计划行事,教学制度上要制定相应的实施制度,学生对于钢琴艺术教育的思想接受则通过学习、教育、熏陶、内化,来逐步实现,不可操之过急。人们必须培养学生的兴趣,抓住核心问题、综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物质提供要满足精神建设需求。如前所说,校园文化是由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组成,两者缺一不可,它们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实践证明,艺术教育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可靠保证。保证每个学生的参与是主体性的要求,在参与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教育与提升,只有学校的积极性和制度以及教学计划的制定而没有保证全体学生参与的校园文化建设是难以持久,收效甚微的。钢琴艺术教育做到了大学生艺术教育的高品位原则。校园文化建设要从培养高素质的、能参与国际竞争的一流人才的高度上来认识,立意要高,而它的实现必须要充分注意物质建设的'教育性、艺术性,给人以美的熏陶,以美辅德、以美益德。
三、钢琴作品的赏析和与德育教育
钢琴艺术作品的赏析是在大学生德育教学中有重要的意义,能提升大学生的审美水平,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钢琴艺术是人类中相对古老和具有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符,用于表达演奏者内心感情,与听众进行思想交流的重要方式。因此,钢琴艺术在人类的精神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向学生展示国内外经典的钢琴艺术作品同时也是在通过音乐的熏陶、知识传授等教育过程,将这种艺术内化为学生的自身的人格魅力和气质修养。钢琴作品的赏析教育教学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方面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让学生感受到对命运的悲愤和对生命热情的火焰和不屈于命运的精神,听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让学生感受到曲子蕴含的气势磅礴的精神,听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可爱。很多经典的钢琴作品都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这就是钢琴作品的教育对学生的教化作用。在每一部优秀的钢琴曲背后都有其深厚的意义。在钢琴的历史上,有很多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们通过对钢琴曲的创作来表达自己的爱国主义精神。学生通过学会赏析这些优秀的钢琴曲来培养自己的爱国精神。学生对于钢琴作品的赏析能力体现了学生的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而一个人的文化艺术的修养又直接影响着他的音乐欣赏的能力和水平。学生的欣赏水平层次不齐,对同一个作品的欣赏也因人而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钢琴作品的欣赏,不仅仅受自身的文化水平的限制,还要受到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生活阅历的影响。因此,教师通过挖掘经典作品背后的意义,并将其传授给学生。学校通过营造文化氛围,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加大对学生的钢琴教育,从而达到建设优秀校园文化,形成正确校园舆论导向的目标。
四、大学生钢琴演奏学习与思维培养
钢琴音乐教育也是艺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调动学生的感官,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面有很重要的意义。钢琴演奏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并不是机械地完成乐谱上的每个符号,真正的音乐精神是无法记录的,因为作曲家在创作的作品中包含了无限的精神和丰富的感情,演奏钢琴的价值在于最大限度地再现作曲的精神和情怀。大学生在钢琴的演奏中能影响思维活动,并通过动脑筋和用感情出发掘隐藏在乐谱行间的内容,使乐谱中的每个符号真正复活。对于钢琴曲的演奏是个人感知到再现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演奏背者具有敏锐的内心洞察力,而且具有表达作曲家内心世界的演奏技巧。从科学的角度讲,在学生学习演奏的过程中,通过改变神经冲动频率的方式来调节肌肉的收缩速度,反复的练习指法可以提高大脑皮质的机能,从而加强神经对肌肉的支配作用,提高肌肉的工作效率,达到高度协调统一。随着钢琴演奏的不断深入学习,就能逐渐掌握技巧,熟练手指动作和力度.增强手指的敏感度,这能让大学生对空间事物微小变化的分辨力会逐渐提高,为保持与演奏所需要的相应的兴奋程度,神经系统建立响应的调控功能,从而使人脑思维更加敏锐、反应更加灵敏。总而言之,钢琴艺术教育能促进人的思维发展,尤其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按心理学、教育学的观点,人的创造思维有两种思维在起作用,一是聚合思维,二是扩敞思维,而学生的扩散思维是关键。心理学家认为,扩散思维的特点是流畅、变通、独特。这种思维正好与聚合思维相反,它需要离开问题的中心然后向多方向扩展,以便从多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在这个过程中不受已有知识的束缚,也不受传统舭念和思维方式的制约,因此,在大学生学习钢琴演奏的同时,要不断更新、不断丰富、不断发现,从而提出新的认识和思想,并以此来锻炼自己的思维。音乐活动的审美过程,如一位伟大作曲家的音乐作品的欣赏,正是一个从中不断发现、不断创新,认识不断深入的过程。
五、大学生钢琴艺术学习与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
近几年来,大学生由于生活圈子的限制,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差,尤其是在大学生步入社会之后,适应性差,适应周期长,不利于创新能力和开拓型人才的培养。而大学生的钢琴艺术的教育能有效地提高其实践能力。钢琴作为乐器之王,在其演奏和欣赏中理解并学习音乐,通过作品的理解、对作者人性在精神上的触摸,更能使得大学生理解并包容他人的感情,并用合理和谐的方式融入自己的感情,使得在交流的过程中更能让他人或自己接受对方的想法,这对将要步入社会的大学生的人际交流能力有着极大的影响,对校园团体生活的和谐健康的进行也有着极大帮助。艺术普及、钢琴教育促进着大学生的情商提升,也有利于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及大学生社团活动的健康开展。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高校音乐教育及钢琴教学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在高校钢琴教学中,教师要明确钢琴教学对创新能力培养的现实意义,有效解决大学生实践能力差的问题。
六、结束语
钢琴艺术教育通过学生对经典钢琴曲的学习和鉴赏,让大学生接触到优秀的钢琴作品,从而达到促进学生的审美素质和德育素质的提升,有利于学生培养正确的审美观。总之,通过学校对钢琴艺术课程学习的加强,能够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越来越多的教育管理者、教育工作者已经认识到校园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巨大能量。
参考文献:
[1]张国圣.论艺术教育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艺术教育的审美教育作用[J].科技展,20xx(21).
[2]齐霞.校园文化建设中音乐艺术教育的作用[J].魅力中国,20xx(33).
[3]梁庆东.浅谈音乐教育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音乐大观,20xx(11).
教育论文5
一、少儿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少儿音乐教育有助于其综合能力提升
人的综合能力以能够熟悉及适应环境为基础,音乐则能够帮助少儿更快更好地熟悉及适应环境。少儿在幼儿园阶段的学习主要以简单的音乐和肢体动作为主,并以此感知旋律,一方面不自觉中培养了对音乐的直觉,另一方面有助于其克服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对少儿的音乐教育内容以兴趣教育为主,着重引起少儿的喜欢与参与,进而提升其综合能力。
(二)少儿音乐教育有助于其智力发展
相关研究表明,少儿的智力水平与其身体运动有密切的联系,通常年龄越小身体运动对智力的影响就越大。人从出生以来不断成长,从最初的四肢运动,到翻身坐起,后来的蹒跚学步,运动的能力越来越高,智力水平也在不断成长。人的成长进步以模仿为基础,音乐是可供少儿进行模仿的好选择,从简单的节奏,到易学的曲调,少儿在习惯中感知,随音乐而模仿、运动,进而促进其智力发展。
(三)少儿音乐教育有助于其个性养成
少儿音乐教育与运动息息相关,而运动又可以带给人诸多好处,使人心情愉悦、精力充沛,而少儿时期的运动更是有助于其个性的养成。少儿的自我概念受其运动能力影响,通常其运动能力越好便越自信,反之,运动能力弱则易引发自卑心理。久而久之,由运动能力的不同少儿的个性也拉开差距。少儿音乐教育能较为有效地提升少儿的运动能力,有助于少儿养成坚毅、乐观、有创造力等正面个性。
二、家长在少儿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一)家长在少儿音乐教育中的正面作用
少儿对音乐的学习需要其主观上的兴趣,还需要学校和家庭客观上的辅助。学校主要是教授少儿音乐相关的知识,并为少儿创设适合的学习氛围。而家长同时也是学校的助手。家长可与少儿一同体验学习音乐的乐趣,能与少儿共同感知,也能很好地督促少儿在此方面的学习。少儿音乐教育会有课堂作业,这是音乐学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在完成作业中能够更好地掌握音乐知识。少儿年龄偏小,自觉意识较差,在作业方面需要家长合理的鼓励,这也有助于其良好习惯的养成。少儿音乐教育需要家长为少儿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良好的学习氛围,前者包括学习的机会,学习用具及学习的花费;后者则很宽泛,氛围既包含家庭外界环境所营造出的氛围,又包含家长的审美、知识、情趣等对少儿产生的影响。
(二)家长在少儿音乐教育中的负面作用
凡事皆有合适的度,只有掌握好分寸才更容易获取成功。在少儿音乐教育中,家长也有着需要把持尺度,避免过多的干涉,也避免不闻不问。家长的负面作用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盲目型、高压型及应考型。盲目型家长通常根据个人兴趣来要求其孩子,不考虑孩子是否适合,是否喜欢,使孩子被动接受而并非主观意愿的学习音乐知识。往往,这类家长会给孩子报很多兴趣爱好班,使孩子在忙碌中难以分清主次,没有兴趣的学习极易转于应付,使学习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高压型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给孩子过高的压力,对孩子有过高的期望,急切的希望孩子取得成绩,而没有顺应孩子自然的成长和学习规律,使孩子承受过高的压力,易造成孩子行为的机械化,大大降低了孩子的创造力,拔苗助长而起到负面作用。应考型家长主要以考级或有利于升学为让孩子学习音乐的主要目的,通常是突击学习,强化训练,带有过多的功利目的,使孩子处于疲惫的状态,并不利于其成长和学习。
三、如何促进家长在少儿音乐教育中的正面作用
首先,家长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切勿起到上述反面作用。其次,音乐对每个人都很重要,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少儿音乐教育的成功离不开家长的参与,一个人在音乐上的成功也通常与其家长有紧密的关系,家长对音乐有所了解并热爱,将有助于其子女在音乐上的提高。音乐并非是死板的,而是活跃的,是建立在懂得的基础上的,而父母对音乐的热爱和了解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氛围,增深其子女的乐感。同时,家长应掌握与少儿心理学相关的知识,能够以少儿容易接受的方式鼓励其学习,使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语
音乐是灵动的,有着神韵之美,音乐素养涉及诸多方面,各方面相互联系与促进,构成统一的整体。音乐能够帮助少儿更快更好地熟悉及适应环境,感知旋律,在习惯中感知,随音乐而模仿、运动,进而促进其智力发展。少儿对音乐的学习需要其主观上的兴趣,还需要学校和家庭客观上的辅助。学校和家长均应以最积极和科学的态度来助力少儿的音乐教育与学习,使少儿身心健康地成长。
教育论文6
摘要: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它具有不确定性、模糊性和自由性的特征,使人们用丰富的想象力和思考力来理解音乐,为音乐的再创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音乐艺术是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对提高其音乐素养和丰富人格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应以审美体验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如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的教学策略进行探讨,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塑造其完美人格,使学生能够放飞想象的翅膀,回归音乐。
关键词:小学音乐;培养;学习兴趣
前言
小学音乐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多元化的作用和重要意义。而兴趣则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紧密相连,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条件。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转化为学习动机时,教师才能引导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回归音乐,感受音乐之美。《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音乐教学中要把情感体验、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首位,突出情感体验,强调对音乐兴趣、审美能力、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的培养”。因此,作为小学音乐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发展规律,将音乐情感体验作为载体,运用有效地教学策略、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以及多姿多彩的教学内容,来丰富学生对音乐情感的审美体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完善人格素质奠定良好的基础。
1.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和教学环境
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激发和培养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与教学环境和氛围是紧密相连的。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和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条件。良好的音乐氛围可以使学生沉醉在音乐美的熏陶中,教室的环境优美,艺术氛围浓厚有利于学生进行交流和活动,使学生时刻感受到艺术美。例如:教师可以在课间或者课余时间,为小学生播放优秀的音乐作品;定期举办讲座进行音乐欣赏活动;在教室的布置上体现温馨、优雅和艺术气息,可以运用乐器、歌片、图片等创造良好的音乐氛围。让学生在充满艺术氛围的环境中受到熏陶,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2.创设音乐情境,启发想象力
人们在欣赏、演奏或演唱音乐作品时,往往通过音乐想象来理解音乐形象,从而更加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达到审美的目的。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以生理听觉为基础,以心理想象为出发点,有思考地欣赏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做到自然环境和心理环境相协调,巧妙地运用各种暗示,如优美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形象的肢体表演等,启发学生的情感因素,感受音乐带来的丰富情感和震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想象中来,从而使学生主动、愉快地进行音乐学习。
创设音乐情境,是激发学生想象力,插上音乐翅膀的重要手段。当音乐结束后,让学生讲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管是歌曲欣赏还是演奏歌唱,我都会让学生对音乐作品有所思考,激发其学习兴趣。例如:在苏少版新课本音乐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七个小兄弟》一课的教学中,先放伴奏音乐,教师与学生一起跟随音乐律动身体,之后让学生表达听过歌曲及身体律动后对歌曲情绪的感受。然后让学生分别扮演七个音符,一边听赏,一边表演,使学生得到直观、感性的认识,由声音感知到动作感知,对音乐的理解力和表现力得到很大提高。在学生学会歌曲之后,鼓励和帮助学生创造其他“乐器”给歌曲进行伴奏,达到出乎意料的效果。有的学生选择了一个瓷碗,用筷子敲出清脆的声音,有的串起一串酒瓶盖,摇出一片轻松的唰唰声;也的是把小石子装进易拉罐,摇动时沙沙作响,清脆入耳。学生用自制的乐器进行合奏,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在课堂中学有所得,体验到创造的成功与愉悦,丰富了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了学习兴趣。
3.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启发学习兴趣
新课程改革强调音乐教学的活动性和实践性,教师要改变以往单一乏味的教学方式,就要创造多姿多彩、趣味无穷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姆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须精心设计、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不能墨守陈规,重点、难点要合理搭配,灵活多变,还要设计别具一格的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例如:我在教《我的家乡在日喀则》这首歌曲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美丽的草原风光,带领学生走进歌曲的情境之中,去感受和体验音乐的特色,激发学习兴趣。在歌曲学习之后,根据这首歌的歌谱,以《我的家乡》为歌名开展填词游戏,然后通过投票的方式选出填的最受欢迎的。用此方式,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家乡是同学们最熟悉的地方,每个人都能通过歌词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很快地完成歌词的创作,对最佳作品进行表扬并让全体同学进行集体演唱。通过这种游戏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和游戏法的教学手段,更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这个主体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身体动起来,思维更要动起来,在主动参与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情感和审美能力,充分感受到音乐艺术的独特魅力。
4.拓展课外音乐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在课后采用各种方式积极拓展课外音乐实践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还能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培养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虽然课堂教学是小学生获得音乐的主要渠道,但音乐课堂并不是音乐教学的唯一途径。随着科技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及信息技术的应用来开展音乐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因此,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音乐融入到学生的课外生活之中,充分利用网络等其他音乐资源,将音乐课堂延伸到每个角落,以丰富、生动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并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在课外活动时间邀请知名音乐艺术家开展讲座、成立学校
合唱团、艺术社团、创办学校音乐网站,定期举办文艺汇演、进行校园好声音选拔赛等一系列音乐活动。在音乐教学中,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和人格的全面发展。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到养老院、孤儿院等社会福利场所进行慰问演出,让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之中,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敢于展示自我,大胆实践,塑造全新形象,为他人带去欢乐。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不仅能够享受音乐的快乐,还能培养学生热爱公益,帮助他人的高尚品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达到教学育人的最终目的。
结论
音乐是所有教育中最富感染力的一门有声艺术。音乐教育要根据学生的个性、认知规律和音乐本身所具有的教育意义,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合理的教学策略,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最大的能动空间,并抓住学生渴望学习音乐的最佳时机,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在强烈的心理状态下,参与学习,体验情感。给学生足够的想象空间,放飞想象的翅膀,回归音乐,真正做到通过音乐教育,让学生感悟艺术之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激发对美的爱好和追求,塑造健全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进其全面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娇.以学生为主体的音乐教学实施途径[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____0(12):58-60
[2]王艳芝.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J].大众文艺,____(02):45-46
[3]周启琴.小学音乐新课堂教学浅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____3(10):23-25
教育论文7
1、鄂西南农村中小学学生体育参与行为的现状及分析
1、1中小学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行为态度
通过对中小学学生体育活动参与情况的调查分析发现:鄂西南农村中小学的大多数学生能够认识到体育的本质功能,但对目前体育课的满意度较低,不愿意上有教师指导的体育课;在体育参与的态度方面,主动参与型人数较少,被动、消极参与型的人数居多,同时对教材、教法的认同度和满意度也不高。原因是从小学到中学,体育课的内容及组织形式单一,一直沿用传统的授课模式。
1、2体育活动项目、时间、频度
鄂西南农村中小学的大多数学生喜欢球类项目,但不经常参加,对健美操、体育舞蹈等塑造形体、陶冶情操的体育项目,也没有兴趣去学习;学生们的课外活动的时间与国家阳光体育所倡导的时间差之甚远,没有形成固定的课外体育锻炼时间;学生每周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频度也不足三次。这些都是由于受场地器材缺乏、课时多、学习压力大等因素造成的。
1、3学生的课外锻炼缺乏理论性指导,参与性差
学生充分认识到了体育信息的重要性,渴求获得科学的训练知识与方法来指导自己的课外锻炼,但由于获取体育知识的途径少,不能满足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和维护自身健康的需要,致使其参与性较差。
2、阻碍学生体育参与行为的因素
2、1学校体育资源匮乏,体育经费少
由于鄂西南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国家或地方对学校体育的投入经费少,造成学校的体育设施陈旧,器材缺乏。学校体育设施陈旧、落后会直接影响学生体育参与行为的积极性。体育的趣味性多半是来自对体育器材的.操控,单调乏味的走、跑、跳、投等动作的重复难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2、2学校不重视体育活动,只注重最终的成绩考核
在“分数第一”、“升学第一”等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下,鄂西南地区的农村学校忽视了体育活动的健身及其他的功能。对学生的体育考核多采取技术评定的方法,这种体育教学评价的一致性,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检验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自我,从中获得激励,不断鼓舞自己向新的目标努力。体育成绩的评定方式不仅影响着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也间接影响着学生体育行为的形成。
2、3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整体化状况堪忧
在经济不发达及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由于经费紧缺、人员紧张等原因,无法进行正常的进修及培训,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等不能满足当今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必然会阻碍学生体育行为参与的积极性。
3、提高学生体育参与行为的策略
3、1加强思想、理论教育,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体育工作者应强化“教书育人”的理念,加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力度,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终身体育意识,激发学生参与体育的主动性和锻炼的兴趣。只有不断加强思想、理论教育,才可能树立正确、远大的目标,促进学生体育参与意识和行为的形成。
3、2加强沟通,充分发挥现有器材的作用
体育教研室应加强与学校领导的沟通,争取获得更多支持,以加大学校体育设施的建设。学校各级领导也应重视并努力改善学校体育的设施条件,促进学校体育改革与调整的实现。在现有体育场地设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作用,为学生体育参与行为的有效开展提供有利条件。
3、3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开设地方特色体育项目
依据学校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对现有体育教师进行培训,加强体育教研组间的交流、学习,提高综合素质。体育教师可根据各地的经济及地理条件,开设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并利用现有的体育资源,进行有效地改革,缓解学校场地器材不足的现状,为学生体育行为的多样性发展奠定基础。
教育论文8
内容摘要: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的情况下,音乐教育也应受到必要的重视,音乐教育有利于培养被教育者的情商、审美能力、创造能力,也有助于智力的开发,能够全面提升被教育者的综合素质,是对素质教育的贯彻落实和突出影响,我国有大量人口和学生集中在农村,对农村高中的音乐教育进行分析,有利于指导下一步工作。
关键词:农村;高中音乐教育;素质教育
在我国农村高中教育中,音乐教育目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技巧轻文化的特点,也面临着师资力量薄弱、教学器材不足等问题,而且由于高中生面临高考压力,无论学校还是学生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均是不足的,这不利于素质教育的落实,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会带来一定不利影响,应在下一阶段的教育工作中加以解决。
一。农村高中音乐教育对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影响
农村高中音乐教育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农村高中音乐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商,也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和审美能力的提升,换言之,其可以相对全面的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教育要求下的本质是通过教育培育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综合素质,这也是教育的核心所在,音乐教育可以使学生在紧张学习过后得到身心的放松,思想渐渐沉淀,在优美音乐的环境中,情商得到显著提高,情商的提高则使学生在交际中更懂得审美。音乐对大脑右半部分的刺激,也可以使大脑的开发利用程度得到提升,在其他科目的学习中更加得心应手,最终使学生获得学习、生活各方面的综合提升[1]。
二。农村高中音乐教育的特点
1。重理论轻实践
农村高中音乐教育的特点之一是重视理论教育,轻视实践教育,集中表现是只有课堂内容,没有课外内容。比如教师会在课堂上讲解舞蹈家的创作历程、不同舞蹈的特色、创作背景等,也会教授包括一些舞蹈的跳法、舞台演出等,但基本仅限于课堂,离开课堂后,教师通常不会布置作业,也不会带领学生进行课外的实践等活动,使理论教育的结果大打折扣。
2。重技巧轻文化
哲学上讲,想透彻了解某个事物,要遵循基本的三步原则,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目前的农村高中音乐教育主要停留在是什么阶段,对为什么、怎么办并不重视,这体现了其教育重技巧轻文化的特点。比如在课堂上,教师会教授舞蹈,并将跳舞的技巧教给学生,但很少触及舞蹈的历史发展、文化底蕴,使音乐教育无法做到全面,也无法充分发挥音乐开发学生智力、培育情商的作用。
三。农村高中音乐教育面临的问题
农村高中音乐教育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师资力量薄弱,二是教学设施不完善。师资力量方面,由于农村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待遇水平也相对较低,因此部分教师不愿意到农村任教,其中也包括音乐教师,造成音乐教师不足的局面,这是农村高中音乐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教学设施方面,农村高中与城市高中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由于音乐教学本身受重视程度不高,使有限的资源很少顾及到音乐教育,进一步加剧了音乐教学设施不足的`问题。
四。农村高中音乐教育面临问题的解决办法
针对农村高中音乐教育面临师资力量薄弱和教学设施不完善的问题,可行的包括提升农村教师待遇水平,加大财政投入两个措施。待遇水平的提升主要针对现有音乐教师,应根据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工资水平进行合理调整,首先确保不低于其他教师,其次可以根据工龄缓慢增长,拉近城乡教师工资水平。加大财政投入,是指更合理的分配资源,在不影响其他教学工作的同时,将资金等向音乐教育方面倾斜,使教学的基本设备更加完善、音乐教育得以更好的进行。
五。农村高中音乐教育对素质教育的推进作用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尤其是高中教育,由于高中生学习压力较之大学生、初中生、小学生大了许多,教育改革的内容往往无法得到充分的贯彻落实,而音乐教育则一定程度上使素质教育得到了实现。目前我国各级教育中,都在强调素质教育,但由于传统观念没有根本扭转,家长、学校、社会以及学生本身面临激烈竞争和升学压力,均将重点放在主科文化类学习上,素质教育的推行面对重重阻力,农村的学习、竞争压力相对较小,音乐教育有一定的实现空间,以农村音乐教育经验作为参考,并将其推而广之,有利于城市高中在未来工作中更加重视音乐教育,使素质教育得到进一步的落实和推进。农村高中音乐教育较之城市,相对更为完善,受重视程度也较高,这是对素质教育的贯彻和落实,有利于下一步教育改革工作的推进,也有利于学生本身的发展,针对农村高中教育中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备相对不足的局面,也应通过提升教师待遇水平、加强财政投入等方式解决,使农村高中音乐教育得到进一步完善,并为其他地区高中教育以及各级教育提供经验参考。
有关素质教育论文
教育论文9
【摘要】 自从有人类社会,就有残疾儿童的存在。有残疾儿童就有特殊教育,由于中国的特殊教育起步较晚,各级各类特殊教育机构数量还有限。实践证明,提高残疾人自身素质,让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根本在于教育,特别是残疾儿童的早期教育。特殊教育的老师虽然可以在教学中掌握学生的不同需要,并提供尽可能多的帮助,但父母却是与子女相处最长也是最了解子女的人,故此特殊儿童的成长,家长担任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关键词】 特殊教育 家长教育
家有特殊儿童对父母来说,是很复杂的心情,包括了罪恶感,焦虑,否定,依赖…等。首先,当父母知道自己有个特殊儿童时,会显得悲哀和伤痛,可能会持续一年以上,才慢慢的接受这个事实。
孩子有任何方面的障碍,对父母而言都是震撼的,但是父母却是接触身心障碍儿童时间最多,最了解特殊儿童的人.因此在帮助残障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家长的地位及重要性绝不亚于教师或相关专业人员,父母的角色与任务也不是他人所能取代的。
以下有几点,提供父母亲们参考:
1.家长与教师不断地探讨适合的教学方法与教育思想,提供合乎孩子特殊需求之教学内容,双管齐下,发挥孩子的潜能。
2.家长需让孩子尽早接受专业的治疗与安排,以提早进行学习与补救,并配合学校的教学活动,融入居家生活中的一部份。
3.积极的人生观重新学习以不同的眼光看人论事,珍惜最可贵的生命,以及对生命的尊重与关怀。
4.推广融合教育,融合教育乃未来特殊教育之趋势,家长对融合教育应该有正向的态度,并了解其重要性.普通生家长会怀疑将特殊儿童融入普通班中,则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显得差异太大,教师如何在课程,作息环境,活动安排及教室管理上同时满足普通与特殊儿童的需求。 因此必须教育普通生家长相信融合教育对他们的孩子并不会造成学习落后,反而能培养出体贴他人的同理心,尊重个别差异,并认同自我价值。
特殊的孩子并不是他前世犯了什么罪,今世才得到报应,也不是他的父母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连累他的'孩子,他也是个生命体,独一无二的个体,只是他比一般所谓的“正常人”需要额外的帮助,才能学会生活的基本技能,而且有越来越多发现,证明残障的人虽然在某方面有缺陷,却往往在另方面比一般人灵巧。例如,失聪的人视觉特别敏锐,失明的人触觉和听觉特别敏锐,自闭儿有的在数理方面具有资优的表现。由此可见,重视特殊教育并不是浪费,而是人才投资。天生我材必有用,希望每个家庭都能以更积极的态度面对特殊儿童,给他们良好的教育,让他们在社会上也能享有平等立足的空间。
教育论文10
摘要:
近年来我国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中职学生的数量也日渐增加,校园安全问题也时有发生,因此如何加强中职学生的安全教育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本文基于这一背景,对中职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进行论述,并探究目前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使中职学生在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能够自救,促进学生更好的成长。
关键词:
中职学生;安全教育;问题;措施
1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国家对于中等职业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安全教育问题也成了越来越多人关注的话题。进行学校安全教育,使学生有足够的能力在发生紧急事件的时候进行自救,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自己的成长,也有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与稳定。
2校园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
2.1接受安全教育是法律对公民的基本要求:
一个符合社会要求的劳动者不仅具备专业的技能,还必具备较高的安全意识和处理安全事件的能力。使其在工作的过程中能够按照工作要求进行安全的操作,并且在工作的过程中时刻保持着安全意识,减少安全问题的发生。
2.2中职学生的特点:
第一点、中职学生缺乏社会经验。
中职学生的年龄普遍较低,一般在15周岁到18周岁之间,绝大多数的中职学生都是第一次离开父母,他们拥有的社会经验比较少,为人单纯,对人没有防范意识,缺乏安全知识,因而成为各类安全事件的受害者。有的学生在食堂吃饭,用自己的手包占座、在宿舍贵重物品乱放、面对小偷行窃、歹徒抢劫等不知如何进行处理。
第二点、中职的生源层次参差不齐。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中等职业招生成为一个大问题,面对越来越少的生源、为了能够顺利招生,不得不一再降低招生门槛,这也就出现了中职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有的学生是通过中考进入中职的,也有的学生在社会上闯荡两三年后,被家长强制送进学校,这些在社会上闯荡过的同学难免沾染了社会的不良风气。
中职生源的多样化,也使得学校进行安全教育分外重要。
第三点、心理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中的大部分学生都是通过中考选拔的。这些学生或者在中考中发挥失利、或者文化基础比较差,因此他们在进入中职以后,内心难免有不服气或者自卑的情绪,这样的负面情绪可能使的他们玩世不恭、不认真学习、或者自暴自弃,无心向学,最终导致一些侵害案件的发生。
3中职学生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3.1安全教育的方式简单、效果不佳:
目前虽然越来越多的中职负责人开始重视安全教育,但是安全教育仍然停留在表面,通常是挂挂条幅、开开会,但是这些方式都比较敷衍,并不能够对学生产生太大的影响,学生在看到条幅的时候也是一笑而过,并不会往心里去。安全教育涉及的内容比较多,进行交通、医学类的安全教育对专业性要求比较高,但是在中职中负责安全教育的通常都是本校的教师,教师也是现学现卖,因此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学到的东西比较少,安全教育的效果比较低。最后安全教育对实践有很高的要求,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后再进行实践训练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目前中职只有理论课程,而缺乏实践课程,因此安全教育的效果差强人意。
3.2学生对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中职学生的年龄偏小,社会经验偏少,遭遇过的犯罪事件、灾害事件几乎为零,因此在面对学校进行的安全教育的时候,总是认为那只是书本上的知识,自己身边不存在类似的事情,因此在生活中中职学生的范防意识比较低。经常会出现学生离开宿舍不锁门而丢失贵重物品的情况。中职学生的对他人盲目的信任也是出现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例如中职学校的学生,在回家途中遇到一个看似慈祥的人,与其进行热情的交谈,最后被其以介绍工作的借口,拐骗到贫困地区。
4加强安全教育的主要措施
4.1领导重视是安全教育的关键:
学校领导是学校工作的决策者,学校领导的安全意识会对学校管理产生重要的影响,会影响学校教师对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因此首先应该加强对学校领导的安全意识的培养,使学校领导人在领导学校发展的过程中能够高度重视安全教育,能够督促有关人员将安全教育落实到实处,从而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减少安全事件的发生。
4.2建立行之有效的安全教育课程,把安全教育贯穿到各专业课程教学中:
针对目前中职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建立行之有效的安全教育课程,虽然目前我国并没有编制统一的'安全教育的教材,但是各省根据本省的特点编制一些教材,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邀请专业的工作人员进行讲解,例如在进行法律方面的讲解的时候,学校可以邀请专业的律师帮助学校进行讲解;其次设置实践课程,在讲解了理论知识之后,应该配置相应的实践课程使学生能够及时检验自己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借助于实践课程使自己能够更好的把握有关知识,例如在讲解了如何在火灾中逃生之后,可以使同学对市面上比较常见的几种灭火器进行操作,帮助学生自制工具逃生和利用安全通道逃生,使学生能够有效掌握火灾逃生知识。
4.3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加强中职学生安全意识培养势在必行。首先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有意识的向学生渗透安全意识,安全教育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而说教式的安全意识教育又可能引起学生的反感,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偶尔插入一些关于安全意识的话题,不仅能够近期学生的兴趣,还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其次教师与学生进行座谈会,教师与学生进行座谈会,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爱,还可以使教师的讲解内容深入人心,因此教师可以举办关于安全教育的座谈会,与学生面对面的谈安全问题,通过一些安全事件的讲解,使学生能够发现社会中的不安全因素,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凡,黎艳.浅谈中职学生心理咨询中的安全环境创设[J].新课程(下),2015(06)
[2]王磊.浅谈中职学生管理中的情感教育[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5)
[3]罗丽静.试论新形势下的中职学生安全教育[J].科技信息[J].2013(05)
[4]刘远全.浅谈中职学生的安全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8(01)
[5]龚少东.学校的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J].科技创新导报,2015(09)
教育论文11
古埃及,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由于过早地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她为人们留下丰硕人类遗产的同时也为后代人留下了许多至今无法用科学解释的谜团。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民族不仅是建筑的高手还是化学世界的探索者,他们在冶金、酿酒、医药、制陶工艺、染料制作、香水制造、玻璃加工以及木乃伊制作等方面所掌握的知识,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遗产。
1扎实的冶金技术有一种说法,化学的英文单词chemistry就是起源于古埃及语“黑化”,拉丁译音为“Khem”,是古埃及炼金术的第一步工序。由此可见,古埃及人很早就发现并开始使用金属制品[1~3]。早在公元前4000年,古埃及人就已经掌握了有关铜矿的知识,并且掌握了提炼金属铜的技术。古埃及也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从铜矿中提炼铜的国家。他们将铜矿与炭粉在鼓风设备的协助下,在坩埚内高温加热,从而提炼出金属铜。青铜,一种金属铜和金属锡为主形成的合金。早在公元前20xx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经普遍使用青铜器具。他们将进口的锡矿石(主要成分SnO2)和铜矿石或粗铜与炭粉一同放在锅炉中加热,得到青铜合金,由于合金的硬度要高于金属铜,因此在工具和武器的制造上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图坦卡门(公元前1341-1323年)的墓中还发现大量的青铜和铜质器具。古埃及人还利用炭粉,从硫铅矿(PbS)和白铅矿(PbCO3)中提炼出了单质铅,化学反应如下:2PbS+3O2+C→2Pb+2SO2+CO2黄金最早是含金的石英砂被冲上河滩,因为这类沙子密度较大被滞留在河岸,经过河水的冲刷逐渐显露出金的光泽而被人们发现。随着技术的发展,古埃及人将含有杂质的黄金与铅盐在一起铸熔,去除杂质后得到更纯的黄金。古埃及的金匠也是手艺非凡,其中最杰出的作品当属法老图坦卡门的.黄金面具。金匠们在厚厚的金板上镶上各类宝石,并精心敲打出人脸的造型,这些即使是现代机器工艺也难以复制。由于金属的所有权直接关系到皇室及神权的统治,自公元前2500年起,古埃及的法老们就已经控制了金属冶炼和金属矿石的采集及管理,并联系古埃及的神庙在实验室里开始进行化学研究。
2神秘的木乃伊提到古埃及的木乃伊(mummy),很多人会觉得毛骨悚然,但是在古埃及人看来人在死后生命还会延续,灵魂会依附在尸体或者雕像上。所以他们把尸体制成木乃伊,使其保存完整,与生前一样给予同样的关切,因此古埃及人十分重视木乃伊的制作。木乃伊的制作过程中同样渗透了很多化学道理。科学家们研究发现,人死以后将会用苏打水(Na2CO3溶液)洗净,送到被称为“美丽之地”的培尔?那非尔完成后续的防腐工作。尸体的面部采用涂抹大量松脂的方法防止过快干燥,以保护面部形象。身体内脏会被取出,但保留作为智慧象征的心脏。将身体的躯干部分在大量的泡碱粉末(Na2CO3?10H2O)中浸泡40天,达到完全脱水的目的。躯体水分吸干以后将在腹腔内填充大量碾碎的香料布包,包括末药、桂皮、泡碱、锯末等,再将切口缝合。为了保持皮肤的柔软度,还会在身体上涂抹牛奶、葡萄酒、香料、蜂蜡、松脂和柏油的混合物。尸体在经过上述处理后还会再涂上一层松脂来达到防潮防腐的目的,最后再用白色亚麻布将躯体包裹起来。当然这种昂贵的待遇一般只有法老、达官贵人以及富翁才能够享受。3金字塔建构材料“建造金字塔的材料是怎么运送的?”“普通的石头怎么可能建造出那样庞大的建筑?”这样的疑问一直困扰着很多人。直到20xx年法国航天研究院(ONERA)的材料物理学家吉勒?于格(GillesHug)和美国费城德科赛尔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教授米歇尔?巴尔苏姆(MichelBar-soun)的文章中指出:古埃及金字塔群的一部分石块是合成石灰石。金字塔建材为混凝土石方的传言才得到有力证实。他们通过将胡夫金字塔顶部的石料样品与附近采石场石料对比发现,胡夫金字塔的石材成分要比后者复杂得多。前人的研究成果也显示,金字塔顶部石块中的某些显微部分带有快速化学反应的痕迹,因为一旦反应过快,这些显微部分未能自然结晶。
4传统的酿酒工艺古埃及人很早就开始酿造美味的葡萄酒和啤酒了。他们将葡萄在大盆中踩碎,汁液就会被挤压出来。收集来的葡萄汁液首先在大木桶里静置发酵,然后再将其倒入双耳细颈瓶中进一步发酵,过程中细颈瓶的瓶口要用泥塞塞紧,为了让发酵过程中的二氧化碳(CO2)释放出来,还特别在泥塞上戳上几个小孔。古埃及的葡萄酒种类繁多,其中以甜酒“Mareotis”最为著名。古埃及的啤酒厂多建造在面包房附近,因为古埃及人是用圆面包来酿造啤酒的。他们用枣来培养发酵啤酒所用的酵母菌,大致过程为:将面包切碎,加水和枣制成糊状放在很大的容器里,待汁液从纱布中流出后就成了美味的啤酒。为了加强啤酒的香味,他们还会在里面添加很多草药,其中“zythus”啤酒受到很多人的喜爱。
5备受喜爱的黑色眼影古埃及王室使用黑色眼部化妆品,不仅变得更加美丽迷人,据称,这种“魔力”化妆品使用后会受到埃及太阳神的保护,避免感染某些疾病。科学家研究发现,这些黑色眼影的主要成分是含铅化合物PbS和Sb2S3,可促进人体皮肤细胞多形成240%的NO,NO恰恰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物质,可促进人体免疫系统预防疾病。这项最新研究完全支持古埃及人的观点———“魔力”眼部化妆品可预防疾病,但事实上这种保护作用并非是埃及太阳神所赐予的,而是基于化妆品中的成分。
6多彩的颜料古埃及法老以及达官贵人墓穴中的壁画经历几千年的时光,依然保留着当初的神采。其中的秘诀在于绘画的颜料都是采用有色的无机化合物,主要的有色颜料见表1。古埃及人除了擅长使用天然的有色化合物以外,他们还利用化学反应积极创造新的色彩[4]。例如埃及蓝,主要成分为CaCuSi4O10,是一种钙铜硅酸盐,它是由石英砂、碳酸钙、铜的化合物以及少量的碱在高温下加热产生的,主要反应见下:Cu2CO3(OH)2+8SiO2+2CaCO3→2CaCuSi4O10+3CO2+H2O7染料的提取古埃及是一个十分擅长印染的民族,他们很早就已经利用明矾(KAl(SO4)2?12H2O)印染布料。因为明矾中会掺杂部分铁元素,在印染过程中常常达不到想要的颜色,而古埃及人利用重结晶的操作方法,将明矾净化较好地避免了这样的困惑。除了矿石染料,古埃及人还利用蔬菜汁作为染料使用。他们从茜草中提取红色物质1,2-二羟基蒽酮,即茜草素作为红色染料,从靛蓝植物和菘蓝中,利用揉碎发酵的方法提取出其中的靛蓝色素,作为蓝色染料。最高贵的颜色当属泰尔红紫即皇紫,它的主要成分是一种二溴靛青类化合物。古埃及人还远赴地中海捕获一种有壳生物并从其体内提取出一种无色的物质,作为染料的前身,当这种物质经过阳光的照射以后,高贵的紫色就显现出来了。古埃及人在化学工艺的发展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虽然没有高深的理论知识支撑,他们确实利用化学不断地改善着自己的生活。
教育论文12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心理反应。愉悦的情感体验可以使人感知敏锐、记忆增强、想象丰富、思想活跃,所以在教学中,教师是否重视情感因素,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
古人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我们知道,教育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双边活动。心理学揭示的规律告诉我们:教师的教育在心理上从来不是单向流动的,在这个流通过程中,教师的教育态度一经转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那么学生就会产生相应的态度来对待教师;而教师又根据学生的反应态度加以判断,表现出进一步的态度,如此循环往复就不断影响着、加深着互相之间的情感交流,由此逐渐形成并调节着各种形式的师生关系。教师一旦与学生之间有了情感的沟通,就会取得学生的信任,学生对接受教育的反感就会被克服,取而代之的是:老师是值得亲近的,信任的朋友,这就为学生接受教育打下了基础。许多成功的教师,既不体罚学生,又不训斥学生,却在学生中有极高的威望,言如“圣旨”,学生对他崇拜得“五体投地”。因此,良好的情感能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它沟通师生之间的关系。这也正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情感还直接影响教育的效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态度可以引出学生的情感体验,而这种情感体验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比如,当一位教师大声训斥犯错误的学生时,学生可能口服而心不服.并再次犯同样的错误,甚至在心理上产生反感或排斥。因此,教师呵斥,已经使得师生情感“分离”。学生在这时往往不易接受教师的教育,教育效果也适得其反。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如果教师把教学过程作为向学生倾注爱的主渠道,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方式传递鼓励、信任的情感信息,在这种情意融融的教学环境中,学生接受教育就有了情感基础,他们就会在一种自觉和不自觉中去看、去听、去说、去学习、去感受。这样学生不仅接受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得到了美好的情感的体验,这是取得最佳教育效果的前提。反之,处于冷漠、猜疑、埋怨等消极情感状态时,由于情感上的相悖,学生就往往把教师的要求视作恶意或刁难,从而产生抵触情绪和对抗行为,导致教育失败。
那么,怎样与学生建立融洽的情感关系呢?笔者就此谈谈以下两点认识。
第一,师生之间相互信任是建立情感的先决条件。
因为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既是教师“作用”的对象,又随时显示出一种“反作用”,这种反作用表现在:教师的教导和要求都要经过学生情感的过滤和催化。如果没有信任就达不到教育者所期望的预期效果。当教师经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学生的信任后,学生即会把老师看成一个可以亲近的朋友或慈爱的长辈,他们会确信老师讲的话的真实性和正确性,容易把老师的要求转变为自觉的实际行动。如:在与后进生谈话时,教师应将“与人为善”的爱心倾注给后进生,给他们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投入,使他们知道老师对他们并没有放弃,感到老师的可信性,这样就为转变他们取得了主动权,对他们取得的点滴进步,给予热情鼓励,给他们克服缺点的勇气和信心,相信他们一定能改好,久而久之在他们的意识里,就会形成好学生的自我形象,这对其学生自己的成长,对于教师的施教都是十分有利的。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学生,他的缺点很多,若要批评,天天批评都不过份。但是,这样做只能打击他的自信心,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我想他不缺少批评,缺少的是鼓励,缺少的是别人帮助他找到长处,缺少的是老师对他的信任。一次,我找他谈话说:“你有缺点,但你也有不少的优点呀!可能你自己还没有发现。这样吧,我限你两天内找到自己的一些长处,不然我可真的要批评你了。”第二天,他很紧张,满面通红.极不好意思的告诉我:他心肠好,力气大,反应迅速,毕业后想当兵。我听了,以完全信任他的语气对他说:“这就是了不起的长处。心肠好,乐于助人,到哪里都需要你这种人,到哪里都喜欢你这种人。你力气大,想当兵,保卫祖国,是很光荣的事情,你的理想很实在。不过当兵同样需要科学文化知识,军事现代化、武器现代化、管理现代化,更需要真才实学的人。”他听了高兴极了。我第一次看到了他那自信的笑脸。这以后,他心地更善良,更愿意帮助别人,更愿意为班集体做好事,劳动起来积极肯干,学习也渐渐认真了。在班干部改选中,全班同学都不约而同地推选他担任班上的劳动委员,他激动地说:“谢谢老师和同学们对我的信任,既然大家看得起我,我决不辜负大家的期望。”此后,他果然做到了。现在是一名优秀的消防军人,当他拿到优秀士兵的那一天,他把奖状给我看了,充满了自豪和骄傲。
第二,爱是教师与学生建立情感的桥梁。
对学生要爱字当头。不论是怎样的学生,我们都要“爱”。要爱学生,首先要全面地了解学生,把握学生各方面,不论是学习上,家庭上,还是个人成长方面。通过这些细微工作,我们就会发现学生有许多闪光点。就是平时在我们眼里那些“一无是处”、“无可救药”者也有可取之处。如他们中大多数能正确认识自己,制定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各方面暂时还跟不上的学生,有不少是社会、家庭等方面原因所造成。如:性情孤僻,言语偏激的学生,多数是父母离异或不和睦家庭的子女;一些对班集体的荣辱,对学校的活动漠不关心,视而不见,自卑感强,心理负担重的,大多数是家庭生活环境较差或父母地位较低的;而有一些眼高手低,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想做,喜欢高谈阔论的则多来自家庭经济条件好的。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都要爱宇当头,从生活、学习、思想、情感上给予关心。让他们从老师处得到师爱,在班集体中得到温暖,用人间真情去激起他们希望的浪花,帮助他们建立起自尊心、自信心,树立竞争意识,多为他们营造参与竞争的机会,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自己在班集体中的形象;用爱心去洗净那些傲慢者的傲气,教育他们学会尊重别人、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学会从小事做起,力争把小事做好,学会和同学平等相处。只要教师向学生倾注了足够的爱,还怕师生情感建立不起来吗?
教育学生,是一个艰巨的灵魂、性格的塑造工程,而情感存在于人身上,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良好的情感能转化为学生积极向上的内部动力,使他们感到知识在他们手中变成了力量,这时的学生富有成就感,信心百倍,积极向上;相反,遭遇到教师厌弃的学生,则往往会从中感受到社会的否定和排斥,于是就会自暴自弃,消极悲观,不求进取。当今中国,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其自我意识十分强烈。,如果我们的教育还只注重单纯的说教,而忽视情感的因素,则只会事倍功半,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因此,现代教育必须重视情感因素。人是有感情的,何况天真无邪的学生呢?我们作教师的,应该以真挚去换取学生的真心,以真挚去激发学生的真情。以传授的真“理”去激发学生获取真“知”,真正将情感感融于教育之中。
教育论文13
一、校园文化建设在大学生个性化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1.校园精神文化指导着大学生个性化教育。
一方面,高校校园的精神文化对学生个性化教育具有导向作用。对个性界定的不明确,难免在追求个性化的道路上有些时候不小心会误入歧途。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通过熏陶、教育的功能,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精神土壤。另外,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尊重每位学生生命的独特性,每一个学生都有其独立的人格特点和价值。
另一方面,高校精神文化对大学生具有激励作用。校园精神文化的核心是围绕通过学习的发展目标塑造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价值理念和价值观,使每个校园人都能体验到这种文化氛围,产生一种自我增强的激励机制,激励大学生把自己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而刻苦学习、不断进取。
2.校园制度文化是大学生个性化培养的保障。
首先,良好的制度文化可以极大的提高学校的文化品位。制度文化是一所学校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指向而培育的一种规则性的文化,体现了一所高校的理念和精神,反映了一所高校的管理思想和水平,能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奋发图强。
其次,良好的制度文化可以极大地增强学校的综合实力,促使高校进行自主创新和观念结构的深层变革,从而有效地提高学校的综合竞争力。
最后,良好的制度文化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和独特的品质。人才的培养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还包括道德品行、科学精神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3.校园物质文化是大学生个性化培养的外在条件。
首先,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对生活在学校的大学生具有陶冶情操和规划自己行为的作用。美好的环境使学生受到感染,激发他们学习、去完善自我、追求美好自己我的内驱力。其次,美好的校园物质文化让学生追求完美的人格,强化大学生的审美感受力。比如,学校的雕塑等人文景观的设计,都体现了个性化的原则;学校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让在校的学生领悟到校园个性美。
再次,校园物质文化具有启动和自我约束的作用。在教育创新的今天,校园物质文化也成为了先进校园文化的前奏,随处可见的节能环保语展示了学生绿色环保意识;橱窗中的就业指南代表着学生不断勇敢向前、积极追求自己理想的个性精神。
二、基于培养大学生个性化教育的校园文化建设路径探索
1.加强校园精神文化个性化建设。
一是发挥大学精神的指引作用。高校的校园精神文化集中反映了一个学校的办学宗旨,个性和精神面貌,它是整个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校园精神文化虽然是无形的,但是一旦形成,就建立起自身的行为准备,引导全校师生接受思想引导,情感熏陶和人格塑造,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是改变教育理念,树立个性化的价值观与学生观。
一方面,要让学生树立个性化的教育价值观,让学生自己认识自己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并根据自己的.差异性,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培养创新意识,把理论学习积极地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并在社会实践中去继续吸收学习。
另一方面,要让管理者和教师树立个性化的学生观。要根据学生的不同背景和不同特点,善于发现并重视其每个学生个性特点和差异,通过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发展。这就要求学校管理者和教师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有时候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学会换位思考。同时,学生的可塑性较强、发展潜能很大,教师既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要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只有树立起正确健康的个性化学生观,师生的关系才会从之前的害怕教师到后面的亦师亦友。
三是加强学风建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首先,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之前,要让学生了解自己所选的专业是什么,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要让学生自己心里有数。
其次,学校和学院要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再次,学校适当的进行优化课程结构体系,调整好课程与实践的学时比例时间,积极鼓励学生走出去学习,更加了解自己,也更加了解自己的需要。
最后,要拓宽大学生知识面和视野,加强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水平和综合运用能力,早日让学生成长成才。
2.促进校园制度文化个性化建设。
首先,管理制度个性化。个性化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就是针对教学管理采取的个性化的教育,这种模式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大学生个性化,承认大学生存在的差异性,充分开发大学生的潜能。主要可从以下路径去探索: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变刚性管理为弹性管理,既有刚性也有柔性,刚柔结合,管理的效果才更佳;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关注大学生个性化的差异,对于大学生的特殊才能进行积极的引导和培养,对于大学生不良的心理和行为问题,要帮助其矫正;帮助学生去不断的自我认识,找到自己个性发展的独特点。只有真正把学生个性化教育放在首位,尊重学生,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才有利于个性化教育的发展。
其次,优化课程结构设置。高校要有自己专业特色的课程,鼓励不同专业的学生交叉选课,既扩展了视野,又能修到分数;要把眼光看远,可以考虑校外资源的共享,特别是网络资源的共享,对于其他学校的省部级国家级优秀课程,要多学习参考;对于校级品牌课程,要估计有特色有个性的教师去教授,让学生领略到大师的风范。
再次,改革教学评价体系。要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要改变教师的教学观,打破教师之前所接受的传统的教育观;要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学习不仅仅是死记硬背,不仅仅是为了期末成绩,也不仅仅是为了评奖评优,真正的教育是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创造性的思维;要建立多元化的评教体系,把对教师综合能力的测量真正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加强师资力量队伍的建设。
首先,教师的教育观念要有个性。要敢于摒弃之前自己所接受的传统教育,教师在授课时要将自己个性比如敢于挑战和否定权威,勇敢的提出自己的独特看法,学生也会从教师身上感受到教师的魅力,教师切忌不可照本宣科,毫无想法。
其次,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摸清楚学生的个性特点,熟悉他们的成长背景环境,尊重学生个性特点的同时,也要正确地加以引导,引导学生多注意发现自己的潜能,并帮助学生有效地开发和运用自身的潜能,并为之奋斗。
4.加强社团活动和实践活动。
首先,加强社团活动管理,充分给予学生个性张扬和发展的平台。每个高校都有学生社团,社团是大家因为共同的爱好兴趣特长而相聚在一起,个性与个性进行碰撞,个性得到张扬,碰出思想火花,这是一种青春的激情,社团是每个高校一道独立的风景,他们充满蓬勃朝气。
其次,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学校每学期都会要求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学校希望学生能够将一学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理论联系实践,实践丰富理论;另一方面,学校希望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后,能够更加清楚的评价自己,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继续保持优点,同时要慢慢的改掉缺点,如果在校期间能够发现自己喜欢的职业,并且该职业与自身的潜能有较大的联系,这是一种幸福,为日后的职业规划做好准备。
教育论文14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育人的阵地。而中职学校更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的主阵地。职校毕业生大部分要从学校走向社会,走向各种工作岗位,就必须对他们进行择业教育、创业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团结协作、互助友爱、无私奉献的精神。因而德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前提。
一、加强中职学校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
(一)从中职学校学生现状来看:由于目前中职学校的学生都是上世纪90年代初出生的,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是在蜜缸里泡大的一代,经过了普通高中的层层筛选,来校就读的学生在学习、能力、素质等方面普遍低于普通高中生。中小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是导致学生素质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很多学生把许多不良行为带进校园:上课进进出出、吃东西,碰到老师熟视无睹、乱扔垃圾、说脏话、旷课、逃学、聚众斗殴、违反规章制度等现象非常普遍。这给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增加了难度,增强了紧迫感。
(二)从社会环境看:不良思想文化对学校德育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在改革开放中,由于受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西方资本主义腐朽糜烂的生活观,通过影视或网络传入我国,像洪水猛兽般腐蚀着我们青少年的思想,使学生的价值观呈多元化趋向,拜金主义、个人享乐主义等消极情绪时有存在,甚致有部分学生半夜爬围墙出校门,到网吧通宵上网。加上社会上某些人的认识偏差,“职高无用”论使他们厌学情绪普遍高涨。因此,如何管好学生,使他们勤学、好学,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重大课题。
(三)从家庭教育看:现在独生子女家庭多,很多学生的父母外出打工,他们跟爷爷奶奶生活,由于缺少父母的管束,加上隔代的溺爱,使孩子变得自私、缺乏同情心、大手大脚、好吃懒做、不思进取,怕苦怕累,经受不起大的挫折,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也给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增加了难度。
二、当前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误区
(一)指导思想不端正,对德育教育的内涵理解片面。长期以来,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和就业率的影响,只强调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却忽视了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把智育当“硬件”来抓,德育当“软件”可有可无,结果“软件”真的软了,“硬件”也没有真正地“硬”起来。同时,对德育教育的内涵理解片面,一是把德育简单地理解为纪律教育,造成学生们搞好卫生是为了保住流动红旗,守纪律是为了维护集体荣誉的思想,给德育教育蒙上急功近利的色彩。二是把德育等同于思想教育,忽视了学生道德行为方面和个性心理素质及能力方面的培养,使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劳动观念、公民道德、坚毅勇敢品质和自我管理能力等各方面欠缺。三是以智代德,一俊遮百丑,长期以来的“成圣成贤”的单一价值观念浓厚,培养出来的学生是“高智低能”的“废品”,有些甚至是“高智低德”的“危险品”。
(二)由于中职学校生源因素的原因,导致对学生的过分溺爱。多年以来,由于社会上新的“读书无用论”的产生,及学生、家长对中职教育的认识不全面,再加上社会民办职校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导致中职学校的生源严重不足。学校本着学生是“上帝”的观念,过分溺爱、迁就学生,表现在对校规校纪的执行放松,对违纪违法的学生宽容。现在的学生思想走越来越开放,生活方式也越来越新潮怪异,中职生恋爱不仅蔚然成风,还的愈演愈烈之势,学校对此只作轻微处理,目的是减少生源流失,对违纪严重的问题学生,学校作出的解释也是:招生不易,正面教育为主吧……
(三)德育内容空洞枯燥,德育方法陈旧落后、简单粗暴,理论脱离实际。学生为什么对德育感到枯燥乏味,主要是活动停留在“口号式”、“文件式”,学生不理解、不接受、甚至反感。活动轰轰烈烈,学生表面积极参与,而心灵静若止水,不能起到唤醒、激活与弘扬个体道德潜能中积极的、建设性的因素,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其结果只能是低效或者无效的。
三、加强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几点建议
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走出困境,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成为德育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1、根据中职学校学生思想道德现状,改进思想道德建设格局。根据上述中职学校存在的问题,使我们明白,如果还是用概念化的空洞理论说教,运动式的一阵风的做法等“老传统”“老经验”来进行德育教育已经行不通了,或者是仅仅通过开设德育课程,仅仅依靠学生管理部门和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也还是不够的。我们得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格局,形成一个以书记校长为主的学生管理部门,班主任为骨干,科任老师和学校其他人员都参与的学校德育工作机制;形成一个以德育教学为主、各种活动为辅的德育工作渠道;形成以爱国主义教育、法纪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主线的德育内容体系;形成以德育教育为主,各种活动潜移默化为辅的德育工作方法体系。通过构建一个全员参与、全程管理、全方位渗透的德育工作格局,使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更具针对性。
2、根据中职学生的专业特色,以专业社会实践为契机,深化职业道德教育。中职学校学生有着很强的专业对口特色,从他们一进入职校的'大门起,就是为了某一些“专业”,而这一“专业”又和学生毕业后所要从事的“职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在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中,要以具体的某一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为入口,一方面在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及实际操作中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对该专业人员的道德需求;另一方面,加强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在具体职业环境的氛围中,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工作,使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更具实效性。
3、根据中职学校学生心理特点,加强心理辅导咨询工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现代的中职生生活在多元世界里,信息渠道广泛,多维观察社会,认识观念上的意识较强,多了一些主见,多了一些个性。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及时疏通学生心理中的不满、烦闷、逆反、嫉妒、自卑、焦虑、急躁等为良情绪,加强与学生的心理沟通,拉近师生的距离,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4、强化师德建设,优化德育干部队伍。师德教育是搞好德育工作的前提和关键,德育工作者应加强培训和学习,了解德育的新动态,接收管理新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特别是对年轻德育工作者采取以老带新的结对子的方式,以提高他们的素质。
5、严肃校纪校规。学校只有严肃执行校纪校规,才能创造优良的校风、学风和班风,才能弘扬正气,顺利地实施德育教育,对严重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应严肃处理,决不姑息养奸,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和谐校园。
德育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应随时代的发展而采取相适应的方式和措施,只有这样,德育教育才能春风化雨,育人成才显神效。
教育论文15
[摘要]本文探讨了在美术教学中,如何改进老实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游戏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和掌握技能。
【关键词】情景 角色 兴趣 游戏规则 交流
改变以往的教育教学模式,在美术课的教学中,将“游戏”进行到底,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乐”,“乐”中“学”。应注意几点:第一,教师的角色。课堂上学生是主角,把课堂还给学生。第二,设立一个游戏情景,让学生融入游戏情景中,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心理。第三,开启学生对作游戏的兴趣。关键就是一个“趣”字。实现“课伊始,趣伊生”。第四,设定游戏规则,解决学习中的困难。第五,总结和交流游戏(也就是玩)。课堂是可以变成乐园的。让每一个学生幸福得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1教师的角色
在课堂上,教师到底是在扮演什麽角色?教师一旦定位好在课堂上的角色,你就可以成为配合主角的任何角色。教师由讲授者变成了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解答者。在美术欣赏课上,许多老师感叹:欣赏课难上啊l有人说:“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果让学生们畅所欲言,说感受、说见解、提问题、做补充,他们就会宛若一群艺术评论家。他们会在先说中得到满足,在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这不正是课堂要达到的目的吗?学生的地位也得到了转变,变教师唱独角戏为师生共同参与。
2创造游戏的情景
优化课堂角色,设立一个有针对性的游戏情景。比如,在《和谐温馨的生活空间》活动兰中,让学生设计制作一个家居小摆设时,先让学生看一段短片:一个牛仔裤在一个漆黑杂乱的角落呜……呜……呜……的哭,边哭边哽咽的说:“我又脏……又破……小主人不要我了”。这时一些小东西(针线、大头针、曲别针、订书器)跑过来,说:“你别着急,让我们来帮助你,重新回到小主人的身边”。从课一开始就切入短片,这样会引起学生更大限度的关注、思考。学生会想如果是我,我要怎样做才能让牛仔裤变废为宝,重获新生,重新回到小主人的身边呢?于是学生会自己主动的去想办法,去主动的解决问题,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好奇心和解决问题的欲望,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心理。
3开启游戏的兴趣
游戏是人类的.天性,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会很喜欢,怎样才能在“玩”中“学”、“学”中“乐”。怎样才能在课堂将游戏(也就是“玩”)进行到底呢?其中的关键字就是一个“趣”字上。还拿《和谐温馨的生活空间》这一节课来说,这里的“趣”就应该是先动手把牛仔裤固有的外形毁掉再把它变成另外一个东西的“变”字里面了。那麽怎样“变”,变成什麽样子,都是学生的兴趣所在。形成一种“课伊始,趣伊生”的效果。
4设定游戏规则
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每组拿出一个可执行性的方按,然后再讨论在实践中的具体操作和分工情况。让他们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然后展示评比,设立奖项。比如:还拿《和谐温馨的生活空间》活动三中,让学生设计制作一个家居小摆设这一节课来说,教师适量的做出指导,演示一下,只用剪子把牛仔裤的固有形象剪开,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做成什麽,告诉他们你要颁设一个最佳创意奖和最佳巧手奖,然后分组制作。学生分组制作,要给他们制造一个激烈的竞争氛围。激励每个小组的学生互相合作,在其中使每一个学生的智慧得以满足,个性得以发挥,相互取长补短,养成互相协作的团队精神,使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不以自己为中心,而要从集体的利益出发,让他们明白一个成功的作品属于自己也属于集体。这样收到的效果是你想不到的,孩子的想象力永远比你想象得要高很多。有的组做出了地擦、收敛架、笔筒、板擦、裙子、笔套、小书包、CD架、CD包、帽子、伞套、钱袋、鞋托、微波炉用的手套、漂亮的蝴蝶结、沙发靠垫、手机套……给老师提供了更多了解学生学情的机会,学生成了课堂的真正主体。
5总结和交流游戏(也就是玩)中的不足
(1)它只对极少部分学生进行了片面的评价,大多数学生不能获得发展性评价;(2)评价方式单一,权威性过强;(3)评价易脱离学生实际,易用成人的尺子去衡量学生;(4)强化了评价方式的甄别与选拔功能,打击了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是可以变成乐园的。让每一个学生放下思想包袱,幸福的在“学”中“玩”,在“玩”中“学”,乐在其中,其乐无穷。将“游戏”进行到底!
参考文献
【1】教育学心理学
【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关于教育论文的论文09-29
教育论文05-22
美育教育论文06-10
【精选】教育教学论文06-16
关于教育论文11-09
小学教育论文05-20
小学教育的论文05-27
【精选】赏识教育的论文06-29
教育论文【优选】07-07
教育故事论文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