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高职语文教学的美育功能

时间:2024-10-17 15:00:44 教育学 我要投稿

简析高职语文教学的美育功能

  引言:美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高职语文对美育教育在高职院校的推行具有积极作用。小编整理了关于高职语文教学的美育功能论文,欢迎大家借鉴!

简析高职语文教学的美育功能

  美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即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人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美育说的提出虽处现代,但往观中国延续千年的传统教育,自孔子始,教育就几乎在一种审美的状态中完成,闻之于礼乐,节之于礼乐,这种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不仅带给弟子以愉悦的审美体验,同时也为品德的培养和思想的塑造提供了最为生动有效的教育效果。由此可见美的范围很广,它不仅产生于音乐、绘画、舞蹈等艺术行为给人带来的感受,同时与德育紧密结合共同引导人的内在修养和思想境界的提升。

  实施美育的途径主要有三个: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而在这三种途径中,学校无疑是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美育的理想场所。事实上,在当前的高等教育中,大多已开设文、史、哲等相关课程,并在其中不同程度地实现了美育要求。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日益精细化,培养专业化、职业化人才的高职教育开始由以往的边缘地位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与其地位的上升改变不相符的则是高职院校办学理念和教学思想的偏狭和落后。最为明显的特点之一就是教学理念的功利性。这种功利性体现在只向学生传授与职业直接相关的知识,而那些基础性、不具有直接价值的学科则被尽可能简化。这也是为许多教学研究者诟病之所在。以语文教学为例(有的高职院校甚至没有语文课),即使有,无论是教材编写还是教师授课都体现着职业化的追求和体现,诸如文学作品的赏析、文化知识的传授等被视为可有可无的附属,唯一的目标则是让学生掌握今后进入职场可能会用到的应用文写作技能,语文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没落地位由此而见!

  尽管目前存在着诸多弊端和问题,但是,如果把加强高职院校美育工作的希望悉数寄托在增加文、史、哲等课程上,却也颇不现实,欲求改善之法,唯有在现有课程的基础上有意识地贯彻美育教育的要求。由于专业限制,笔者只能从所从事的语文教学出发试探讨在语文教学中施以美育的必要和方法。

  一、大学语文是实施美育的适宜途径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领》中要求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这不仅仅是因为语文教学传授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同时也具有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延续古老而醇厚的精神文明的作用。通过这些知识的传授,学生掌握的不仅仅是一首诗、一篇美文,其思想情感与情操也在无形中受到培养和熏陶。随着教育理念的发展,语文教育的美育功能不断受到重视和发掘。当前,在一些课程设置较为全面的综合性大学里,不仅是语文教学,美育目标也可结合相关的文史哲等课程共同实现,而在偏重职业化、基础教育稍显不足的高职院校中,与文化关系最紧密、美育效果最直接的语文毫无疑问就要担此重任。在语文这门学科中,具备了多种多样的美,有诗词歌赋之美、有管弦丝竹之美、有孜孜以求的理想之美、有坚忍不拔的人性之美在这个美的宝藏中,美育的资源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们只要充分利用和发挥语文的美育作用,无需另设其他学科就可满足美育要求。

  二、在大学语文中实施美育的两种方式

  1、巧设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审美追求

  在一些高职院校中,诸如语文、数学、政治等基础课程的教授已被缩减至最低,专业课和实践占据了学生主要的学习生活。久而久之,在这种功利主义的教育下,造就的也只能是有技能而无思考、只工作而无追求的机械人。尽管美育的诉求如此迫切,但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依旧面临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那就是追求职业化的要求仍现实地存在着,我们不可能抛开这一前提去空谈如何在课堂上大兴传统文化教育。那么如何既能保证完成教学任务,又能实现美育的教学目标呢?我们可以对教学环节进行巧妙安排:首先从每堂课的教学时间上,前段时间可以安排学生掌握职场所需的写作技能,如公文、材料、论文等,完成教学大纲要求。余下的时间,我们可以有意识地穿插文学、绘画、音乐等艺术作品的赏析,如此一堂课安排得丰富又充实,既让学生掌握了必需技能又能化整为零地受到美的陶冶;其次,受到教学主旋律的宣扬,学生的精力也大多放在专业的技能科目上,而对语文这种基础学科则缺乏兴趣。因此,调动学生求知兴趣,激发学生的审美追求成为许多教学工作者追求的目标,近几年有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教师可以将以往无法表现的声像展现出来,在这种转变下,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升了很多。同时,笔者认为,授课的重点不在于讲解而是感受,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解放自己的思想,全身心地去体会,去感受自然之美、人文之美、人性之美,如此一堂课将不再是生硬的灌输,而是一次声文并茂的文化之旅。

  2、借助深厚文化资源,提高学生审美水平

  虽然近几年高职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但在一些人眼中,高职院校的学生仍然被划分为素质低下、缺乏内涵的人群,他们以杀马特造型、奇装异服为美,爆粗言而不自知,这些现象虽属少数,但也反映出他们在审美追求、审美观念上的偏差和稚嫩。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处在青春期的大学生爱美、追求美更是无可厚非。但年轻的他们辨美丑、明善恶的能力尚不足,且由于网络、信息技术的发达过早曝光于五彩斑斓、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下,成为社会一些低级趣味的追捧者。问题是在以传授语言文字作品为主的语文课堂上如何使学生养成似乎只有艺术课上才能塑造的正确的审美判断能力,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审美追求。通常,语文授课在讲解名人名篇时,学生熟悉的模式是介绍名人生平分析写作背景探讨作品内涵,在大多数学校,这一模式也是自学生入学识字起就占据语文课堂且鲜有改变,难免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要想克服这种心理,我们可以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焕发他们对传统文化新的感知。其实,文学作品只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隅,除此之外还有灿烂的乐文化、酒文化、书法、绘画、宗教文化等,这些同样蕴含着古代先贤高尚悲悯的人性,矜贵持重的品行,洞明豁达的修养,锲而不舍的理想和追求。如果在课堂上能够在深入分析文学作品的同时结合其他方面的成就一起进行赏析,就会给学生带来更直接、更新鲜的审美感受。以介绍著名诗人李白为例,除了能在其广为人知的诗作中体会到李白潇洒恣意的旷世情怀外,也可结合李白对酒、剑术及道经等方面的造诣,既全方面、多角度展示了李白的精神世界,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积累,也使学生在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成就中感受名人先贤的审美趣味和艺术追求。

  综上所述,高职语文对美育教育在高职院校的推行具有积极作用。同时,美育不是某一学科的专职而是要求贯穿整个教育过程的始终,只有调动各方力量,不断探索、不断尝试、不断创新,才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简析高职语文教学的美育功能】相关文章:

简析创新型高职英语教学02-26

简析创新高职课堂教学11-24

简析中职学校语文教学11-18

简析艺术类高职院校摄影教学的几点思考12-05

简析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12-11

简析高职院校个性教育与就业教育的融合03-26

简析高职院校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12-11

简析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挑战及对策11-18

简析高职高专护理教师教学能力的重构12-09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