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声乐教学中声乐表演课程设置研究
普通高校声乐专业,目前受就业面的限制,大部分声乐专业的学生从事于教育行业。但无论是从事教育行业还是表演行业,上台演出都是不可避免的。那么,高校声乐教学中,声乐表演课程如何设置比较合理呢?
摘要:近年来,随着政治经济的繁荣,中国高等音乐教育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而在这种欣欣向荣的态势下,高校声乐教学也涌现出一系列问题。“声乐”本是一门实践多于理论的课程,而现如今培养出的声乐学生却多缺乏舞台表演经验,本文从高校声乐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高校声乐教学中声乐表演课程设置的必要性、怎样设置声乐表演课程三个方面展开分析,对高校声乐教学中声乐表演课程的设置提出一些见解。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学;声乐表演课程
一、高校声乐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声乐教学的现状
普通高校声乐专业,无外乎声乐教育与声乐表演两个专业,虽然培养目标存在差异性,但是受目前已知就业面的限制,使得两个专业的实际界限模糊化。大部分声乐专业的学生从事于教育行业。但无论是从事教育行业还是表演行业,上台演出都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培养声乐专业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迫在眉睫。新课改以来,我国普通高校声乐教学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为国家和社会输送出一批批音乐专业人才,为各文艺团体,特别是素质教育贡献了力量,增添了活力。一方面,高校声乐教师队伍日益壮大,对教师能力和素养的要求日趋严格,并革新教育理念,丰富了教学手段等。使得高校声乐的教学硕果累累。另一方面,学生的文化素养与专业素养从整体上较之有了提高,学生自主意识强烈,涌于参加社会活动。但是,在这欣欣向荣的态势下,也涌现出不少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
1.培养目标问题
现今普通高校首先面临的严峻问题是声乐专业的培养目标。一般说来,专业音乐院校、师范院校、综合性大学的培养目标各不相同,但就实际执行方面,三类大学的培养目标界限模糊。且由于现今社会对于音乐专业人才的需求还处于传统社会阶段,主要是教师行业和演出行业,没有与互联网社会接轨,导致学生就业面窄,所以各大高校的培养目标根本就无甚区别。
2.课程设置问题
当前,普通高校声乐教学课程设置结构单一,以声乐课为主,开设钢琴、形体、视唱练耳、乐理、和声、曲式分析、合唱指挥等课程,缺乏声乐实践课程的设置,各课程之间松散,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不利于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积极性与创新能力。
3.教学模式问题
声乐是一门实践类课程,不管是“一对一”教学还是“一对多”教学,教师一味地只注重于解决学生的声音技巧问题,这样做确实有利于规范学生的声音,提高学生的声乐技能,而这一味地只追求声音技术的训练,却严重忽视了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与表演的训练,导致多数学生唱歌苍白、无趣、毫无舞台实践经验。
二、普通高校声乐教学中声乐表演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我相信所有老师都会有这样一种感受,课下的学生活泼、生动、言语自信有趣,而一旦站上舞台就手足无措,面容局促不安,上课老师的要求已然了无踪迹,针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欠缺,笔者认为培养声乐专业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实属迫在眉睫。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声乐表演不只包括声音的艺术,还包括表演的艺术,让学生关注并培养的不仅仅是声音,还包括:文化修养的提升、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各种声乐形式(如独唱、重唱、小组唱、合唱等)的深入了解与学习、舞台设计与布置的涉及等,这样使得学生能从整体上得到全方位的提升,而灵活、全面的知识体系,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化被动学习为主学习,我始终坚信大学教育不应该停留在传统、基础教育的“教师授与学生受”的关系中,现在社会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任何一个教师的知识体系都不可能覆盖该学科所有信息,所以对于知识的传承与提升,应该由“教师的授”为主,兼有之与学生合作运用互联网高科技共同探索,了解学科的前沿知识,以达到真正的“教学相长”。让学生不仅能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
(二)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对于声乐专业的学生来说,不管是从事教育行业,还是演绎行业,或者说从事别的行业,总摆脱不了“舞台”这个即使人向往,又使人胆怯的“魔咒”,而舞台实践经验的缺乏,又使学生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局面。而高校声乐表演课程的设置,加上各种声乐比赛、音乐会、三下乡活动及各种社会演出等舞台的实践。能够提高学生的舞台实践经验,形成自己独特的表演个性,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统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与社会接轨,演唱技巧与风格能符合时代潮流,并引领提高音乐审美水平,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怎样设置高校声乐表演课程
(一)基础训练,培养学生的基本舞台表演能力
在这一阶段,要营造出轻松自由的氛围,让学生解放天性,勇于表现自己。
学生在舞台上手足无措,面容呆板,至关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根本就不知道在演唱时,眼睛应该看哪儿,具体用什么形体动作来表现。
教师应该对症下药,首先对此症结进行解决。
面部表情的训练:每个曲目都有情感基调,在歌剧中每个角色都有感情情绪的转换,首先通过演员的面部表情进行传达。
艺术源于生活,人是情绪的动物,在生活中,遇到不同的事情,能相应的表现出喜怒哀乐等情绪,这是我们需要收集的表演元素之一,使之升华至艺术的境界,在舞台表演中加入运用。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的作用在表演中也不容忽视,通常眼神的动作有“近看、远看、定神、放神”等,要做到“心中所想,眼中有所示”,把观众引入表演的情境中来。
形体动作的训练:普通高校基本都会开设形体课程,在教学中,声乐教研室与舞蹈教研室同时探讨,把形体课程内容与表演课程相衔接,更好地为舞台表演活动。
首先形体姿态,站姿要积极、优雅、大方,显示出良好的精神状态,手臂动作训练有引、定、开、合等,每一种手势都有其相对表情的意思,走步指在舞台上的移动,有加强歌曲曲意的作用,显得更加生动、更贴近观众,注意舞台上的走步也要大方、自然符合歌曲需要。
(二)强化训练,培养学生歌曲处理的能力
古今中外的经典声乐作品数不胜数,而每个作品的风格、形式、体裁等都不尽相同。在声乐表演教学中,教师会根据学生的音色、演唱程度等多方面来选择作品,而学生在演绎中,不能仅仅把谱面要求唱出来,而应该深入地了解曲目的创作背、作者创作意图、曲目的风格、表达的人物、营造的意境、歌词的含义等。
(三)实践训练,为声乐表演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
俗话说“一回生,二回熟”,要实现课堂与表演的“无缝连接”,学校必须重视表演实践平台的搭建,可从教学实践、校园艺术实践、社会艺术实践三个方面齐头并进,充分调动校内外各种实践平台。
教学实践:也可称为专业实践,包括:声乐考试、个人音乐会、师生音乐会、实践音乐会、声乐大师班、声乐比赛等形式。
专业教师可就其实践提出指导建议,并对学生的实践列入学分制,专业实践可以清晰的让学生发现演出中的不足,积累丰富的专业演唱经验,有利于提高声乐演唱水平。
校园艺术实践:包括:校园歌手大赛、合唱比赛、文艺晚会等形式,在这类艺术实践中,声乐专业的学生可作为参与者,参加实践,也可作为非专业选手的教练,对参赛选手进行专业指导,拓宽学生的实践范围,促使专业学生熟练运用知识的能力。
社会艺术实践:包括:三下乡、校内外的各种文艺活动、商演等形式,观众由学生变成社会各阶层人士,需要在表演实践中,根据观众的层次与需求,灵活运用各类作品的能力,可以让专业演唱与社会接轨,了解各阶层观众的欣赏需要,提高观众的审美水平。
四、结语
现今社会处于飞速腾飞的阶段,知识的更替速度日新月异,而舞台表演是检验演唱者声乐技能的实践平台,是演唱者综合素质的表现。笔者希望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能够尽快改变现今局面,真正把声乐表演课程落到实处,抓好学校学习的时光,为声乐学习者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危瑛.论声乐课堂与舞台表演融合的教学研究与实践[J].大众文艺,2014.
[2]李秀华,蔡玲.高师声乐教学模式的构想——声乐表演课程设置[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
[3]李兵.普通高校声乐表演课的设置探微[J].艺术教育,2009.
【高校声乐教学中声乐表演课程设置研究】相关文章:
声乐表演的曲目选择研究11-16
高校声乐教育课程体系研究论文12-01
高校声乐教学论文02-23
高校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措施论文11-15
浅析歌剧《原野》声乐旋律创作与声乐表演11-26
声乐教学中的换位思考12-12
高校声乐教学的开展构思论文02-21
普通高校声乐教学论文11-18
浅析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论文02-26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