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论文

时间:2023-03-30 00:29:02 经济学 我要投稿

计量经济学论文(精选5篇)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计量经济学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计量经济学论文(精选5篇)

  计量经济学论文 篇1

  摘要:

  伴随着经济的增长以及社会的进步,计量经济学作为重要的经济学应用结构以及其自身的实践性优势,在经济研究和教学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落实实践法进行综合教学和知识传递,确保教学资源、教学评价模式等一系列教学元素能融合在一起,提高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案例分析的融合水平。本文从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案例分析研究的背景入手,对其实际教学重要性进行了简要分析,并着重阐释了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案例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对策,旨在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用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

  计量经济学理论;案例分析;整合;问题;对策

  人们利用计量经济学作为研究经济金融问题的主要媒介,无论是宏观经济角度,还是微观金融管控角度,都需要结合实际经济情况和经济要求建构相应的运行机制。正是基于其重要的经济学研究价值,所以在高等院校经济类本科课程开设过程中,计量经济学是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课程结构中不仅包括基本的经济学理论知识,也包括实践应用以及模型方法等,在长期的经济模型分类问题研究过程中,计量模型的使用比例也在不断增高,需要相关项目管理人员结合实际需求,建构更加有效的教学机制和教学框架。

  一、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案例分析研究的背景

  在高等院校的经济专业以及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中,计量经济学课程是必修科目,教材中对于数理推导往往更在意,缺乏对经济学的分析以及解释,也就导致学生对于计量经济学的深刻内涵缺乏了解,没有建构完整的经济学研究机制和理论框架。另外,在实际课程开设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进行的课程教育多为基础理论,更加侧重于理论模型以及方法的完整度,并没有对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建立和应用进行集中讲解,学生也就只了解一般的经济学关系,却没有建构完整的数量分析机制,整体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层级结构也相对简单,需要引起相关教学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

  二、计量经济学理论教学中应用案例分析的重要性分析

  (一)计量经济学理论教学中应用案例分析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在计量经济学理论讲解过程中,要结合实际需求和教学结构,建构切合于实际需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基准,从基本教学理念出发,提高教学层级结构的同时,能有效升级整体教学目标的完整度。在本科院校的育人理念中,要培养全面型综合素质人才,在计量经济学研究过程中,就会将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落实在学生定量分析以及经济学模型建立方面。在计量经济学理论研究过程中,主要分为初级课程、中级课程以及高级课程三种,在初级课程中,教师主要讲解的就是基本理论内容,相关信息和知识点也比较常见。在中级课程中,教师主要讲解的就是多元线性回归问题以及联立方程模型等,整体教学内容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升级,在实际模型参数学习过程中,教师还是会将大多数课堂时间应用于理论讲解以及检验模式建立方面,需要教师结合实际需求和经济学模型,对相关信息进行集中处理,确保能对相关计量模型进行综合处理,确保学生能对模型参数进行系统化处理和综合评估,在加深学生理解程度的基础上,确保基础目标和教学运维操作结构更加贴合实际需求。

  (二)计量经济学理论教学中应用案例分析实现理论具象化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建构完整的理论讲解体系以及教学研究体系。在应用型经济学专业中,学生的文科生比例和理科生比例约为1:1,学生的学习背景和数理分析能力都比较相似,有的国际金融文科生能力相对较弱,而学生在实际活动开展时,对于初级课程重视度不足,就会导致一部分学生没有建立较为系统的知识网络,特别是针对一部分理论的推演过程以及公式的来历都缺乏认知,也就会导致学生无法紧跟教师的教学步伐和教学节奏[1]。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在课程结束时利用相应的案例进行知识点的集中梳理,能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同时,进一步为学生创设和建构完整的知识脉络,保证教学构型和教学结构的有效性。学生通过相应的案例体会经济学检验机制和过程,从而减少知识脱节问题。

  (三)计量经济学理论教学中应用案例分析实现教学相长

  在落实计量经济学理论教学模型时,教师借助案例教学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并且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和教师建立更加有效的教学互动,确保教学模型和教学流程的完整度,教师只有建构更加系统化的教学机制和独立思考能力,才能更好地表达对于经济学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教师利用案例分析机制,能在提高整体课堂效果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真正贯彻落实全能型应用人才的培养模型,学生能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提高教学内容的丰富度,确保教学效果实现纵向和横向的多元化升级。

  三、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案例分析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案例分析融合过程方式单一

  尽管多数教师已经充分认识到计量经济学理论教学需要结合案例分析进行系统化教学升级,但是,在实际讲解和项目融合过程中,教师只是利用简单的经济学案例进行教学模型展示,虽然能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对于计量模型相关指标的认知,却不能提升学生对于课程内涵的理解水平。教师在课堂中展示的教学软件更多倾向于案例分析,而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操作模型,教师和学生无法建构完整的互动性学习理念,就会导致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才能提供简单的实践机会。学生的多数操作行为也只是对教师的硬性模仿,缺乏自主性,学生在对案例以及数据分析的过程中,案例的穿插往往只是讲解的形式,学生的实践能力无法得到突破,整体计量经济学理论和案例分析的融合机制还是存在实践缺失、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正是由于教师的单一化教学,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无法建构动态化的教学模型,也不能有效内化计量经济学理论的知识和能力,相关学习效果也就缺乏实际的价值。

  (二)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案例分析融合过程资源有限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计量经济学理论教学课堂一般采取的是大班授课机制,因此,教师在实际讲解过程中,要结合经济学课题进行系统化分析。由于是大班授课,教师无法对学生的个性化反馈进行及时处理和应对,在课题讲解过程中,就会出现学生出现不同学习缺失和漏洞的问题。这不仅会影响到整体课程教学效果,也会导致学生对案例的理解和分析存在一定的偏差,相应的案例分析教学辅助机制也就无法发挥其真正的功效和优势。另外,在计量经济学理论讲解过程中,教师结合实际案例时对相应的教学资源没有进行集中处理,学生数量和资源结构之间的不匹配导致一部分学生只能自行实践,整体实践效果得不到有效保障[2]。

  (三)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案例分析融合过程结构简单

  对于计量经济学理论学习来说,要想提升整体教学结构和教学理念的完整度,就要针对实际问题进行集中处理,确保案例教学符合实际学习情况。然而,实际情况却并不尽如人意。教师在选择教学案例时,往往会使用教材中的案例,尽管具有本单元的针对性,但对于整个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来说,缺乏普遍性,数据和实践序列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偏差,特别是在案例分析经济问题的过程中,只能利用单一化公式和推导过程,加之教材编著的时间和现实生活之间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是一味使用教材案例,就会出现与现实经济问题解决路径脱节的情况,甚至会出现一个案例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问题。

  (四)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案例分析融合过程评价偏差

  目前,我国计量经济学理论课程在实际考核过程中,多采取平时考试+期末考试的评价机制。在平时考试中,学生的学习成绩主要是平时作业以及学生的基本出勤,而在期末考试模型中,借助闭卷方式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分析和考核,正是由于考核结构的设置模型,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和具体经济案例解决水平受到了制约。

  四、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案例分析融合的对策分析

  (一)优化升级经济学理论和案例分析之间的关系

  教师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资源和教学基本框架,针对具体问题进行集中管控,教师要在讲解案例的同时,提高学生对计量经济学理论的综合认知能力。在有限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机制中,教师要对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进行系统化分析,充分融合案例分析机制,弱化教学结构中的推理过程,着重提高对经济学特征的分析,并且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程度,在强化课堂效果的基础上,建构完整的理论知识和案例分析统一机制,确保学生能在提高学习兴趣后,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3]。

  (二)优化升级指导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素质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知识整合能力,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诉求,建构更加完整的教学模型,也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案例应用能力。也就是说,在讲解教学案例之前,教师要结合现行经济发展趋势和经济特征对案例进行动态化处理,以保证学生能在理解案例的基础上,紧跟时代的知识发展步伐,确保教学模型和教学效果的最优化。特别要注意的是,在教师提高自身专业能力的基础上,也要结合专业领域的现实特征和学科动态发展模型进行集中学习,由此提高自身对于数据的处理能力和计量经济学水平。

  (三)优化升级案例分析方案

  在案例分析方案的选择方面,教师不仅要结合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也要贴合学生的学习背景和学习专业程度,并且将生活化的事物融合到案例中,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总而言之,在计量经济学理论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要建立良好的互动,并借助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内化能力,一定程度上为学生优化计量经济学的学习效果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孙小菲,陈`旭梅,高永,等.计量经济学的交通指数与公交指数关联性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6,48(03):60-65.

  [2]张红,马进军,孔沛,等.基于动态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房地产周期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7(12):2111-2113,2118.

  [3]洪永淼.经济统计学与计量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关系及发展前景[J].统计研究,2016,33(05):3-12.

  计量经济学论文 篇2

  我国企业经济统计的现状与改革创新分析

  在知识经济时代发展背景下,企业经济统计工作也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传统的思维模式不仅无法满足实际经济统计工作的需要,也阻碍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必须要针对当前的经济统计工作现状,进行不断的改革与创新,从而更好的适应经济时代的发展。

  一、企业经济统计创新的重要性。

  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为我国企业发展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和挑战,也对企业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企业经济统计作为企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辅助手段,不仅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精准的信息和决策依据,也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利的保障。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为企业信息化建设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而企业经济统计工作包含了丰富的信息化活动内容,这就要求统计人员要不断优化企业经济统计信息网络的功能,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得到充分的完善。企业发展诈略的制定和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也需要经济统计人员设置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统计指标体系,从而统计出更加精准、完整的数据内容,同时也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更加精准的评估,从而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因此,经济统计的创新对企业的建设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当前企业经济统计现状。

  一是很多企业统计制度不健全。当前,很多企业都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统一的经济统计工作制度,使得企业工作人员无法得到精准、完整的统一报表,统计台账和原始记录也比较凌乱,企业管理者在制定发展战略和决策时也无法得到高质量的统计数据。同时,一些新兴的企业也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不断壮大,在这些企业中,很大一部分都没有建立起标准的企业统计制度,相应的统计部门与人员也没有进行标准的划分和合理的配置,统计报表也没有专业的统计人员进行报送,职员也没有按照相应的统计制度去开展统计工作,进行报表的计算和统计。

  二是企业经统计人员缺乏法制理念。在开展统计工作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法律方面的问题,但是很多企业的统计人员都没有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在统计中常常会为了自身利益,制造一些虚假数据,甚至还有一部分企业为了逃避税收而瞒报一些重要数据,严重影响了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这样的数据不仅无法得到人们的认可和接受,也会给统计工作带来一些不良影响。

  三是相关企业统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升。目前,很多企业都没有重视起统计工作的重要性,统计人员也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统计经验,企业也没有对相关统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造成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无法得到及时的更新和优化。而在开展实际工作时,由于统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水平一直无法得到显着的提升,运用的统计方法也难以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统计工作也难以顺利进行,导致企业统计信息不断弱化,也使得企业统计工作无法发挥最大限度的积极作用。

  四是企业统计工作手段缺乏创新性。随着信息经济时代的发展,对统计信息的时效性、准确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但是目前很多企业的统计手段都没有得到及时的优化,企业也没有为统计部门配备符合工作要求的办公设备,不仅使统计部门提供的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无法得到应有的保障,也导致企业经济统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一直无法取得显着的提高。

  同时,还有很多企业没有正确认识到统计工作的'积极作用,认为经济统计只是对一些数据进行简单的整理,如数据报表的制作和填写等这种简单的统计工作,造成企业经济统计工作常常缺乏真实和完整性,也有很多企业由于严重缺乏统计方面的人才,也没有设立专门的统计部门,使得很多企业逐渐忽略了统计部门和开展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三、企业经济统计创新的内容分析。

  (一)统计思维理念方面的创新。

  传统的统计理念早已无法适应信息时代背景下企业的发展需求,因此,企业必须要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理念,并将其作为开展企业经济统计工作的重要理论依据,而我们也必须要正视经济统计工作中的种种问题,并分析总结出问题的成因,通过定期的专业培训,使统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统计水平得到不断提升,还要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工作规范,并要求统计人员严格按照制度规范开展统计工作,同时还要根据实际统计工作情况,建立其合理的奖惩机制,从而充分调动起统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多为职员提供学习和实践的机会,促进统计人员的全面发展,也确保统计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二)统计内容方面的创新。

  统计内容方面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企业活动条件、企业投入和产出统计等方面的基本内容的补充和拓展,同时还要将一些已经过时的、没有实质价值的原始凭证,以及一些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数据,进行适当的取舍,同时还要将信息化、网络化的企业虚拟运作统计真实的呈现出来,使统计人员的工作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也将人本主义的企业文化统计充分反映出来。

  (三)统计功能和方法方面的创新。

  企业经济统计方面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完整的企业统计指标体系的建立。评价功能的创新,其功能主要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进行详细分析和评估,并且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战略和重要决策的制定提供更加精准的判断标准与评估数据,其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分析功能的创新,主要是指企业经济统计人员能够利用先进的统计软件,以及科学有效的统计手段,对企业经济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评估。而企业统计方法的创新则要求统计人员,要充分整合先进的科学技术,如: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使统计工作质量和效率能够得到不断的提高,不断完善企业业务流程,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四)统计人员管理方面的创新。

  对于企业经济统计人员的管理,要不断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设置出能够被更多统计人员所接受和认可的管理机制,从而更好的适应现代化企业发展的实际要求,同时也要为人员提供更多实践学习的机会,并对其进行定期培训,从而使其能够及时的掌握最新的统计理念和手段,知识结构和统计水平也得到不断的优化和提高,同时也要给予统计人员更多展示自己的平台,使其自身的优势和潜力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发倔,并探索和创新出更多科学有效的统计手段。

  经济统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对企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但是目前很多企业开展的经济统计工作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使得统计工作质量和效率也无法得到显着的提升。因此,统计人员必须要深入分析和总结不同阶段统计工作中的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实行创新性统计,从而使经济统计工作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得到不断的提升,从而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吴东晟,李晓明。我国企业经济统计创新问题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9,12(20):25-32.

  [2] 牟钟捷。探讨我国企业经济统计的创新问题[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3(36):12-14.

  [3] 王小红。关于我国企业经济统计创新问题探究[J].经济视野,2014,15(21):77-78.

  [4] 林琳。我国企业经济统计创新问题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2,25(20):23-25.

  计量经济学论文 篇3

  摘要:课程论文是计量经济学课程应用性教学的有效手腕,但在教学理论中假如设计不好,课程论文教学会由于网络剽窃和同质化现象达不到教学的目的。为此,文章从论文课时设计、选题设计、内容设计和辅助教学手腕设计几个方面提出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教学的详细设计思绪,以期为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应用性教学手腕的合理运用以及教学效果的进步提供新的认识。

  1课程论文是计量经济学教学的有效手腕

  作为经济学实证经历剖析的一门重要办法类课程,计量经济学是各国高校经济类专业的三大中心课程之一。作为一门集统计学、经济理论和数学三者于一身的应用性理论办法,计量经济学不只请求学生控制一定的经济理论作为理论模型设定的根据,更需求学会应用数学、统计学办法和计算机工具去估量和检验模型,对理想经济问题进行构造剖析、经济预测、政策评价和理论检验。所以关于计量经济学的教学,理论学问的传授只是手腕,最终目的应该是教会学生应用理论办法去剖析和处理理想的经济问题。为了办法应用的教学目的,在本科学习阶段除了对计量经济学的理论学问进行解说外,还需辅以其它的教学手腕加深学生对办法应用的了解,常用的教学手腕是案例剖析和实验教学[1—2]。固然案例剖析和实验教学可以对学生控制计量经济学办法的应用有所协助,但这两种教学手腕还并不能让学生真正控制办法的应用。由于要用计量经济办法进行实证剖析除了了解办法的含义和应用步骤以及熟习软件的操作外,还包含更多的内容。计量经济学模型研讨的完好框架是:关于经济活动的察看(行为剖析)→关于经济理论的笼统(理论假说)→树立总体回归模型→获取样本观测数据→估量模型→检验模型→应用模型[3]。在这个研讨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如:什么样的选题合适做实证剖析、变量如何选取、数据的可取得性怎样样、该如何对数据进行搜集和处置、实证结果跟料想结论呈现不分歧的状况下怎样办、如何从实证剖析结果中提炼出有价值的观念、标准的实证剖析论文如何撰写,等等。这些问题关于实证研讨是十分重要的,但单纯依托案例剖析和实验教学并不能让学生领悟应用中呈现的这些问题。为此,李子奈(2010)主张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应该涵盖“模型设定、数据诊断、模型估量、模型应用”全过程,将计量经济学模型的设定理论和办法以及数据的剖析和诊断引入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体系中,进行课程教学内容创新。所以计量经济学的应用教学除了运用案例剖析和实验教学外,还需求在教学阶段引入研讨式的教学办法,课程论文就是一种可选的教学手腕。

  2课程论文设计的问题

  计量经济学教学引入课程论文是可行的,由于高校开设计量经济学课程普通是在大三上学期或下学期。大三学生曾经控制了根本的专业理论学问,曾经具备对本专业经济问题进行考虑和剖析的才能,对课程论文的选题是能够自主完成的。大一大二的文献检索课程也使得学生控制了文献搜索的技巧和途径,对课程论文需求用到的参考文献和相关数据材料也可独立进行搜索。另外,在大三学习阶段,有些高校还会特地经过课程论文指导培育学生的学术标准,为大四毕业论文的撰写打好根底。计量经济学课程在本科大三阶段引入课程论文的教学手腕,正好契合这个学习阶段的教学请求,既培育了学生撰写实证剖析学术论文的才能,又促使学生对之前控制的专业学问融会贯穿,学致使用。固然从教员的角度看,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教学形式具有可行性,但在理论中假如设计不好,效果可能不甚理想,容易呈现两个问题:一是网络剽窃严重。运用计量经济学做实证剖析的学术论文在论文数据库和网络上比比皆是,学生很容易从这些网络渠道获取计量经济学的范文。假如缺乏有效的课程论文验收和考核方式,有些学生会从网上或数据库中下载材料简单拼凑成课程论文,有些痛快直接从网上下载论文交差[5]。二是同质化现象严重。有局部论文固然不是经过网络剽窃而由某些学生自主完成,但其他同窗也会援用相同的选题,在研讨内容、剖析思绪、软件操作等方面完整分歧,论文并没有本质性差别,这是剽窃的另一种方式。假如学生的课程论文是经过剽窃而非本人的入手理论完成,那课程论文的教学形式就失去了意义,非但没有使学生控制计量经济学办法的应用,反而培养了恶劣的研讨习气。所以计量经济学的课程论文需求恰当的设计,以防止教学方式和目的相背叛现象的发作。

  3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的教学设计思绪

  3.1课时设计

  课程论文主要是经过学生课下的自我理论完成,单纯经过课堂是很难完成课程论文的教学任务的。一方面由于论文的写作周期很长,课堂的气氛和时限并不合适进行严肃且有创新性、探究性的学术论文的写作,另一方面课堂也不具备文件检索、数据搜索等论文写作需求的条件。所以,本文以为计量经济学要进行课程论文教学,教学活动的进行主要是在课下而非课上,没有必要设立成单独的理论课课程,而应融入到计量经济学的主课程和实验课教学当中,依据教学进度在恰当时点引入课程论文教学,经过课上指导和课下理论的分离到达应用性教学的目的。普通高校本科阶段计量经济学主课程的课时布置是32~64学时,另外可能还有2~6学时不等的实验课。在这种课时布置下,本文倡议课程论文教学的课堂可布置4或5个课时,分别在课程的'中期和后期进行:第1个课时主要用以解说课程论文的标准和写作请求,可布置在主课程对根本的办法理论解说完了之后,在主课程的中期进行;另外2~3个课时则布置在学生完成论文初稿之后,用于教员对学生的课程论文初稿统一进行答疑、审阅和指正,学生再对论文进行修正完善。这局部课时依据学生人数和课时量灵敏设置,学生多和课时布置充足的可设置3个课时,学生少和课时有限的可设置2个课时,能够布置在主课程的中后期课时,也能够与实验课后期课时分离进行,假如是请求把课程论文的内容当作操作理论的局部内容,则最好与实验课课时分离;最后还有1个课时是用于对课程论文的写作进行总结、点评和剖析,可布置在主课程的后期。

  特别说明:本网站内容都来源于互联网,供浏览者学习、欣赏,使用原则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使用者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此外,使用者如对本网站内容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力人的许可。

  3.2选题设计

  本科阶段学生普通还很难在学术上有所创新,课程论文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应用办法和控制学术标准而非进行学术研讨,所以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选题的设计不用请求有多大的学术创新性,而应注重办法应用的实战性,在选题上能够选取一些应用计量经济学办法比拟成熟的范畴。但假如选题都集中在某一成熟的范畴,在该范畴曾经有数量较多的计量经济学研讨文献,又容易呈现上述网络剽窃和同质化现象,所以选题的设计上应有所控制,不能给予学生太大的自在选择空间。但假如实行纯命题作文的方式,给每个学生都布置一个明白的论文标题,则学生领会不到用计量经济学做应用研讨时选题的重要性。不是一切的研讨对象都能够应用计量经济学办法来研讨,在选题时应该对选题进行必要性和可行性剖析。如何选取适合用计量经济学做实证剖析的研讨视角、这个研讨视角能否具有理想意义、研讨问题能否有理论根底、如何肯定研讨变量、数据能否能够获取和量化、样本量能否满足计量经济学办法应用的请求,这些都是在肯定选题时需求着重思索的方面,假如把标题直接给定,学生就难以切身领会到研讨中这些问题的存在。所以在计量经济学选题设计上,不宜太自在,也不应太过板滞,应该在灵敏性和控制性中找好均衡点。倡议用如下办法进行选题设计:依照学号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限定在一个研讨范畴选题,学生在该范畴内自在选取研讨角度,并且标题和内容不能完整相同。研讨范畴确实定是一个重要的工作,既要思索到选择的多样性,也要思索到数据的可取得性,同时还应统筹学生的可操作性。本科计量经济学课堂解说的内容普通只能讲到经典计量经济学的联立方程模型局部,所以研讨范畴应该选取应用经典的计量模型(多元线性回归、虚拟变量模型、滞后变量模型、联络方程模型等)可以处理的。由于课程论文重点不在学术创新,研讨范畴能够选取研讨较为成熟的经济范畴,如消费和收入、投入和产出、利率和储蓄、价钱和增长、宏观经济政策有效性等方面。这些研讨成熟的范畴普通都有充足的数据保证,在同时具备横截面和时间序列数据的条件下,教员能够在研讨范畴根底上对研讨的样本区间进一步细分,如规则该组内哪些学生研讨哪一年份的问题,哪些学生研讨哪些地域的问题,这样就防止了学生研讨的反复,进一步控制了同质化现象。

  3.3内容设计

  选题设计好了之后,固然教员曾经给每位学生布置了具有一定选择自在度的研讨范畴,并规则了可研讨的样本范围,但由于选取的是成熟的范畴,相关主题曾经有大量的研讨文献,还是有可能会呈现网络剽窃现象。为了保证课程论文是学生亲身入手理论操作完成的,还需求对课程论文的内容进行恰当的设计,可行的一种办法是在课程论文中表现个性化的研讨内容和操作过程。但假如一篇课程论文把全部个性化的操作过程和结果都写在正文中,文章会显得冗余并且不合标准,学生也含糊了实证剖析学术论文的写法,反而起不到培育学术标准的目的。所以可采用如下的内容设计:把个性化的操作内容放在附录当中。正文还是依照规范的实证剖析论文的请求去写,正文完后请求添加附录。附录内容包括学生搜集的变量样本数据(附上数据来源阐明),数据处置、回归剖析和检验的操作过程,以及每一个操作过程应用计量软件得到的结果(请求学生把软件操作结果的界面进行电脑截图)。经过这样的内容设计后,学生直接进行网络剽窃的可能性就小了,由于普通的学术论文是不会把全部数据和软件操作的每一个结果原汁原味的附上的,学生只要本人亲身入手搜集数据和进行软件操作,才干提交这些个性化的操作内容,这就防止了网络剽窃行为。

  3.4辅助教学手腕设计

  论文选题和内容设计好之后,还需辅予一定的教学手腕,才干到达较好的教学效果。详细而言有:一是论文考核的鼓励机制。鼓励机制对激起学生写作课程论文的积极性至关重要,假如考核机制设计不合理,学生能否完成论文、完成论文质量如何对最终成果影响不大,很多学生会由于课程论文的强度和难度大而选择敷衍塞责,消极看待,课程论文就流于方式起不到教学的目的。为此需求从两个方面对论文的成果考核方式进行设计:首先要进步课程论文成果占比权重。假如是考试课能够把课程论文作为平常成果的主要评定根据,成果占比进步到50%,与期末考试成果等重;假如是调查课能够直接以课程论文作为课程考核的最终方式。经过进步课程论文的成果权重,学生才会注重课程论文写作,从中学有所获。其次要设计合理明白的评分规范。评分规范应该依据教学目的把重点放在应用的精确性和标准性上,如规则高分的规范是:数据搜集的充沛性、办法选取的恰当性、办法应用的正确性、论文写作的标准性以及研讨内容的首创性,关于有拼凑和模拟痕迹的论文要相应减分,有明显剽窃无自主研讨内容的论文则直接断定不及格。评分规范的设计将直接影响学生写作努力的方向,对激起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以及引导学生学习的重点至关重要。

  二是实证剖析范文解说。大三本科生普通还没有学术论文的写作经历,关于实证剖析的论文如何撰写可能还不甚理解,假如不加以指导,学生将无从下笔,上交的论文也会五花八门良莠不齐,所以在课程论文写作前用1个课时进行论文标准指导是必要的。能够选取一两篇经典的计量经济剖析范文,给学生展现和解说。除了解说学术论文的根本构造和格式外,更重要的是解说计量经济论文的写作标准,如做实证剖析的目的、实证的理论根据或模型构建、数据来源和变量选取的解释、实证办法的应用阐明、实证结果的展现和剖析等。学生在写实证剖析的论文时最常犯的错误就是把实证结果不加处置就简单把全部信息附在论文中,所以在解说中要强调,关于检验结果应该如何把重要信息进行重新编排,恰如其分地在文章当中给读者显现想要剖析的内容,加强文章的可读性和简约性。学生经过对范文解说的直观认识,理解了学术标准,再进行论文写作就不至于无所适从了。

  三是分离实验课重点指导。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的写作会遇到许多操作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课堂上案例剖析所没遇到过的。普通的上机实验课也主要是考证性的操作理论,学生只需求根据给定的操作步骤和数据学会操作的内容。但理想研讨不是简单的一次性操作,而是重复对变量进行选取、样本区间进行选择、模型函数方式进行变换的实验过程,单纯经过考证性的实验课操作难以领会到这种探究的过程,为此徐占东和王维国(2009)提出了探究性的实验教学。在实验课中分离学生课程论文的内容展开实验能够到达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效果。课程论文写作就是一个研讨探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诸如回归结果系数不显著、计量经济学检验通不过、实证结果与经济意义不相符等问题,在这些状况呈现的时分该如何处置,如何把研讨改进和推进,这就需求教师的点拨。应用实验课的2或3个课时,让学生把课程论文的内容当作操作理论的案例,对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即可使学生控制和稳固软件的操作,又可以加深对应用计量经济学办法进行探究性研讨的认识,计量经济学应用性教学的目的就完成了。

  四是课程论文作为案例剖析。教科书中的案例只是为了讨论特定的估量办法或者检验办法而设定的,而从计量经济学模型设定理论的角度看,教科书中的许多例题的模型设定是错误的,假如只以课本上的例题作为案例剖析解说会给学生以很大的误导(李子奈,2010)。所以案例剖析不应只局限于教科书上的例题解说,选取学生完成质量较好的优秀课程论文当做案例进行解说是一种好的教学方式。应用1个课时,经过对学生做实证剖析较标准的研讨论文进行解说以及对论文中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指正,学生能够更深化领悟到用计量经济学办法做实证研讨的全过程,除了理解办法的应用外,更重要的是可以从案例中领会到计量经济学模型设定办法以及数据的剖析和诊断等普通教科书案例中没有触及的问题,加深对计量经济学办法应用的了解以及对论文标准写法的认识。

  计量经济学论文 篇4

  “计量经济学”作为一门课程,在我国一部分高等院校经济学科、管理学科相关专业中开设已经有二十年的历史,它的重要性也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克莱因(R·Klein)说:“计量经济学已经在经济学科中居于最重要的地位,在大多数大学和学院中,计量经济学的讲授已经成为经济学课程表中最有权威的一部分”。萨缪尔森(P·Samuelson)认为:“第二次大战后的经济学是计量经济学的时代”。1998年7月,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讨论并确定了高等学校经济学门类各专业的八门共同核心课程,其中包括“计量经济学”。这是我国经济学学科教育走向现代化和科学化的重要标志,必将对我国经济学人才的培养质量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计量软件开发,为计量经济学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应该说,经过多年的努力,在计量经济学课程建设上我们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在充分肯定这门课程作用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也感到对于本科计量经济学的教学理念还需要进一步商榷。

  目前,我们研究问题的分析方法已经实现了由过去的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的转变,特别是计量经济的研究方法已经成为经济学及相关领域的主流方法,这是值得充分肯定的。这也是我们本科计量教学工作者的一大贡献,它彻底扭转了单纯的定性分析理念。然而,令人不安的是在本科计量经济学的教学中出现了两种倾向:其一是把计量经济学当成了“圣经”,唯计量是从,似乎是没有计量参加的学科都是伪科学或者说不够科学,其结果是计量方法的.滥用;其二是计量的数学化,也就是数学的计量而不是经济学的计量,其结果是使得计量经济学脱离实际,变成了数学游戏。就上述问题,结合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实际谈谈我们的看法。

  一、计量经济学不是“圣经”:完美中有折中

  首先,计量模型是完美的。我们以一元模型为例:

  Y=β0+β1X+μ(1)

  其中,μ表示除X以外的所有影响Y的因素,模型(1)叫总体回归模型。该模型描述的变量之间的关系是相关关系,而非函数关系。对同样问题处理的数理模型:

  Y=β0+β1X(2)

  模型(1)比模型(2)完美,因为模型(1)比模型(2)考虑问题全面。在模型(1)中,每给X一个值,从理论上讲,由于μ的存在,模型考虑了和X对应的所有Y的值;模型(2)仅考虑了因素X对Y的唯一影响,而没有考虑X以外的其他因素对Y的影响,因此,模型(2)仅考虑了和X“对应”的一个Y值,这里对应加引号是因为从理论上讲,那个Y值仅仅是无穷多个Y值中的一个,而未必就是真的和X对应的那个,这就是计量经济学家和数理经济学家的不同之处,所以,我们说计量经济学是完美的(确切的说是计量模型比数理模型完美)。但是,完美的计量模型(总体回归模型)理论上是存在的,实践中是求解不出来的,不是因为我们的计算技术达不到而求解不出来β0,β1,而是由于总体的无限性和μ的复杂性(随机变量),特别是在现实经济问题中,我们面临的问题的总体一般是不知的(总体数据搜集的困难)。因此,计量经济学家就退而求其次优结果━━总体回归直线:

  E(Y)=β0+β1X(3)

  总体回归直线(3)就是我们常说的函数形式或方程,它是由(1)两边取数学期望而得到(假定E(μ)=0),它揭示了,每给X一个值,有唯一的一个Y的期望值与之对应。这里的分析思路:从模型(1)到模型(3)就由相关关系转化为函数关系,从而计量模型的完美性在这里受到了挑战,这就是我们说的计量模型的第一次打折。那么总体回归直线(3)是否可以顺利的求解呢?在总体数据已知的条件下可以找到。在现实经济问题中,我们面临的问题的总体一般是不知的,因此求解总体回归函数的思路也是行不通的。既然是这样,那就退而求其次优结果(再次打折),计量经济学家自然就想到借助样本来分析问题,建立样本回归模型:

  Y=■0+■1X+e(4)

  这里,■0,■1是总体回归(1)中β0,β1的近似估计,残差e也是随机干扰项μ的近似估计。那么样本回归模型(4)可以容易求解吗?尽管样本的数据可以很容易的收集,但是由于残差同样存在和随即干扰项的一样困难,使得样本回归模型仅仅是理论上的存在,现实中很难操做。计量经济学家又再次退而求其次优结果,寻找样本回归直线(第三次打折):

  ■=■0+■1X(5)

  这里,方程(5)是由(4)两边取数学期望得到的。参数的估计应用了普通最小二乘法。单就上述分析过程我们不难发现,计量模型是完美的,而模型估计是打折的不完美。

  二、计量模型与模型估计一样吗?

  计量模型指的是总体回归模型,模型估计是样本回归函数(回归直线)。因此,用计量模型方法分析问题的实质是归结为模型估计,所以,这种方法也是折中(打折)的研究问题。那么这种方法可靠吗?当上述研究的问题(计量模型)满足基本的假定条件才是可靠的:(1)正态性假设:随机误差项服从正态分布。等价于被解释变量(因变量)在自变量的各水平上服从正态分布;(2)独立性假设,无自相关性假设;(3)同方差性假设;(4)随机误差项与解释变量不相关;(5)零均值假设。这些假定条件在现实经济问题中是很难满足的,而且模型估计是直接对样本负责,而只有样本满足简单随机抽样,才能够较好地描述总体状态特征。我们知道,真正的简单随机抽样也是不容易做到的。因此,我们主张使用计量分析方法也要谨慎,它不是随便就可以使用的,尽管专业的计量分析软件大大简化了计量的运算。

  三、本科《计量经济学》课教学理念:理论与应用并重

  目前,与过多介绍理论的传统教学方式相比,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计量经济学的教学生动了很多,老师也会列举一些例子对所讲授的内容进行说明,但是多数仅限于此,并没有对计量经济学的建模步骤、原理以及模型的局限性等进行深入分析,更谈不上与学生的互动。而且计量经济学方法已经被广泛地用于分析中国现实经济问题,但是实际教学中仍然缺乏包含经典案例的教材。同时,由于授课学时的限制使得目前的计量经济教学中缺少生动的案例分析。

  我们既要重视理论方法,也要重视应用模型和应用中实际问题的解决。因此,在课程内容和教学大纲的安排上要强调理论、案例和实验多元化的教学手段,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案例教学应成为当前计量经济学教学缺一不可的内容。尤其是实验教学和案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创新能力的作用,授课教师应根据学生专业(如金融、财政、国际贸易)的不同,安排相应的案例和实验内容,使学生能够很好地将经济理论和计量经济学的实证分析方法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对实际经济问题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实验教学是计量经济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计量经济学的实验教学中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第一,实验教学要与理论教学相衔接,即应该将实验教学合理、恰当地穿插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而不能截然分离开。这样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第二,教师应该精心选择实验内容,编好实验计划,做好示范。在编写实验计划时不仅要加强基础内容的学习训练,而且要构建能有效将实践技能训练与科学研究能力相结合的实验体系,进而形成“基础实验→综合实验→研究创新型实验”多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实验教学。第三,结合实际情况,要特别强调学生在处理数据(如:频率转换、季节调整)、建立模型等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

  总之,为了实现本科《计量经济学》课教学理念的改革,突出基本思想、方法和应用的教学,最关键的还是加强计量经济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大力培养既懂经济又熟悉数学和计量方法的教师队伍,使我们的计量经济学教师的知识结构合理,如在本科阶段学数学、研究生读经济、博士读数量经济等。

  参考文献:

  [1]洪永淼.计量经济学的地位、作用和局限[J].经济研究,2007,(5).

  [2]范钦珊.以内容方法技术为重点深化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04,(1).

  [3]胡荣才,王亚雄.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统计教育,2006,(9).

  [4]胡新艳,陈文艺.EDP教学模式在计量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J].高等农业教育,2006,(4).

  [5]李子奈,潘文卿.计量经济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6]张晓峒.计量经济学基础(第三版)[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

  计量经济学论文 篇5

  摘要:企业统计分析是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科学保证。但是目前,一部分企业中存在着对统计工作不够重视的现象,企业统计人员不能自觉的参加企业管理,因此,企业统计分析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企业生产经营;统计工作;统计改革;国民经济

  0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统计改革取得了巨大成绩,如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确立,新统计调查体系的逐步形成,但这些改革都是就政府统计而言的。相比之下,企业统计改革明显滞后,已经不能适应企业生产经营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基于这种状况,本文将就企业统计如何实现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的问题进行探讨。

  1重视统计基础工作。

  要做好任务工作,一定要抓住基础部分。我们要让企业统计为生产经营服务,就要强化企业统计的基础工作,逐步做到企业统计工作规范化、有序化、制度化,确保企业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企业统计的基础工作做不好直接影响统计分析的质量,不利于企业统计工作的监督。企业统计的数据又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因此企业统计基础工作踏实与否直接关系最终的企业统计效果。企业统计为的是得到准确、可靠的统计数据,这是企业经营者进行科学决策和管理的主要依据,因此,做不好企业统计的基础工作,偏离客观准确的统计数据,决策和管理工作就无法正常进行。因此,企业统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有序化、制度化是企业统计工作正常展开的必备条件。要使企业统计为生产经营服务,首先就要确保企业统计中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最终要求企业统计做好快、精、准三点,有效的为生产经营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2建立合理的统计指标体系。

  要使企业统计更好的为生产经营服务,就必须建立一套适合企业生产经营需要、反映企业经济效益及发展趋势的企业统计指标体系。我们要围绕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战略,从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和外部市场环境两个方面体现企业统计的指标设定,遵循企业统计指标具有的可比性、层次性、科学性、简便性、发展性、可操作性、独特性。企业统计指标的设置主要从企业的生产流程指标、生产经营的成本价格、成品销售价格、产品获利情况、市场现状、市场占有率等方面。通过与企业会计的核算,来具体分析制定各项指标,做好可规范化、可执行性。

  企业统计要与企业会计相互配合,统计好企业生产经营的原始凭证、单据、发票等。其次,企业统计工作通过对统计指标体系的建立,与会计核算和业务核算相互配合,核算企业资料。就企业生产经营的现状来看,企业会计制度比企业统计制度体系要更完善更健全,因此,企业的统计指标体系可以充分借鉴会计核算与业务核算的指标体系,在它们基础之上形成适合本公司企业发展的、比较完善的、系统的`、健全的企业统计指标体系。

  3建立高效的统计信息渠道。

  要使企业统计更好的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充分发挥企业统计的信息功能,为企业建立一个高效、系统、通畅的企业统计信息渠道。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提供一个全方位、高层次、高质量的信息服务体系。信息能够产生效益,尤其在当今社会,企业的统计信息提供各类市场的信息,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整体运行的宏观信息,体现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建立一个高效的企业统计信息渠道,加强企业生产经营在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力。企业统计需要敏锐的洞察力,建立广泛的信息网,并及时收集与企业相关的市场信息。企业生产什么类型的产品,产量与盈利,经营成效等等。经过企业统计,企业的发展以市场调查作为主要数据信息。通过企业统计的各种报表,把企业生产、经营、销售等各种数据信息集中统计,建立一个稳定的信息来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各种竞争,企业市场信息的收集能帮助企业及时跟踪、了解市场动态,通过企业统计使企业经营者能从全方位的信息中准确、及时地掌握各种信息,以便更好的控制企业生产、经营和销售活动。在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通过互联网等先进的手段,企业可以建立各种网络系统,使企业统计信息网络化,使企业更快适应不断发展的市场信息,通过企业的各种市场调研,实现统计资料分析与评估的快速化、有效化,立足企业生产经营的长远发展。因此,建立一个高效的信息渠道能为企业经营者提供科学有效的统计信息,从而更好的为生产经营服务。

  4企业统计需要高素质的统计人员。

  只有一支高素质的企业统计人员的队伍,才能做出准确、严谨、客观的统计分析。因此,企业统计能更好的为生产经营服务,就必须需要一群高素质的企业统计分析人员。首先,企业业统计人员要全面提高素质,特别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统计人员要有开阔的视野、多方面的知识、熟练的技术,能够详细的收集企业内部各种信息,又能深入进行市场调研,采用各种新方法和新手段进行深层次多角度的综合分析。通过统计人员的预测与分析,总结出适应企业生产经营的统计分析。因此,要使企业统计能够更好的服务与生产经营,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及有较强综合能力的统计人员。

  5增强企业统计的服务意识。

  企业统计分析是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科学保证。但是目前,一部分企业中存在着对统计工作不够重视的现象,企业统计人员不能自觉的参加企业管理,因此,企业统计分析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在企业统计的实际工作中,要增强企业服务意识,在强调企业统计监督与数据分析的同时,加强企业统计的服务职能,使企业统计工作很好地参与企业经营活动。不但能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有价值的统计资料进行分析,同时在服务企业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企业统计的监督功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通过对企业工作和经营的参与,深入进行调研分析,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活动中去,让企业统计从根本上完成从上级定期报表为主体转向以企业经营管理服务为主体,确保完成企业统计任务更好的实现企业生产经营。

  6结束语。

  企业统计分析能使生产经营活动得到准确真实的数据,围绕生产经营的各项活动更好地发挥企业统计的宏观性、科学性和有效性的作用,从而更好的指导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通过重视统计基础工作;建立合理的统计指标体系;建立高效的统计信息渠道;培养高素质的统计人员;增强企业统计的服务意识等方面使企业统计能更好的为生产经营服务。通过企业的统计分析使企业管理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大量的数据资料和生产经营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作为企业的生产经营的资料,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瑛珊。对企业统计改革的几点思考[J].江苏统计,2001(02)。

  [2]苏永明。论企业统计改革中的几个关系[J].江苏统计,2001(11)。

  [3]王艳杰,李晓云。企业统计改革的思考[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4)。

  [4]杨翠玲。企业统计要立足企业搞好服务[J].山西统计,2000(11)。

  [5]王联荣。现代企业统计改革之思考[J].浙江统计,2000(07)。

  [6]贾龙杰。企业统计杂谈[J].浙江统计,2000(11)。

  [7]李国柱,郑炳章。论新形势下企业统计的定位[J].中国统计,2001(01)。

【计量经济学论文】相关文章:

计量经济学期中论文05-28

关于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问题探讨论文04-24

关于教育论文的论文09-29

关于教育论文的论文8篇11-06

论文致谢04-11

药学的论文11-12

高校硕士研究生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研究08-29

医学检验论文01-03

什么是论文大纲?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