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经济法课堂生动起来论文
《经济法基础》是一门应用性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法律理论知识,而且需要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可以灵活运用。但法律理论比较枯燥,中职学生有的是缺乏学习兴趣,有的甚至是排斥。本文从我个人中职教学过程中对于案例分析讨论的运用尽力让自己的课堂生动起来,作一些个人的经验分享。
经济法是一门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有关法律法规的科学,是国家调整经济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经济法基础》是我们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对于将要从事经济活动的中职生来说具有重要的职业意义。但是,中职生的学习自控能力不强,经济法本身又有较强的理论性,如果采用传统注入式,一步讲解式的教学方法,学生会有惧怕的心理,更加加深了经济法枯燥乏味的印象,慢慢失去学习兴趣,更不用说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了。
所以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塑造新的课型,引导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这里我主要谈案例分析讨论的课型模式。
设计案例理论联系实际
传统的课堂中,我们更加注重“怎么教”,环环相扣,忽视的是课堂中学生的感受;现在的课堂,我们已经意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研究的是学生“怎么学”。那么,经济法的课堂中学生的昏昏欲睡就要我们反思。
法律理论知识点固然要讲,但是怎么样讲才能让学生感觉他们是自己的课堂自己在主宰呢?实际的案例分析就能做到。坚持“案例——法理——案例”的教学模式。中职会计的学生对于高度浓缩的概括原则和抽象的法律法规往往理解不了,他们更加需要专门的案例分析讨论课,通过具体的适用的案例情节探究,通过自己的思考,才能明白原来这些法理原则解释的是关于这样的一些实际问题的。所以,我一般尽力选择一些来源于生活中的鲜活案件,让具有时代感和现实性的案例引导学生。
例如我在讲企业法的时候,讲到合伙企业法,我就会和学生谈到最新的电影合伙人,然后用里面的一些涉及到合伙企业规范的问题导入到投资人,设立条件等等内容。真实性强,贴近生活的案例拉近了学生与案例之间的距离,更好的吸引他们的注意。案例教学中还可以充分利用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经济与法》、《律师视点》等资料。我用生活中的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自己设计案例也可以帮助他们理解知识点,然后我在一个课程结束后再选择一个案例让学生融会贯通的进行分析讨论,让他们来解决案例中的问题,从而达到理实一体化的目的。通过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案例,避免枯燥的陈述,让学生自己再运用知识解决案例中的经济问题,直接参与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和评价,从而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情境教学与案例讨论的结合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在运用案例的同时进行创设情境教学。有时候是根据所选择的案例去创设适合学生的场景和氛围,或者只是一些符合学生的生活的画面,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思考的时候仍然能像在品尝美食一样津津有味。虽然会花费一些时间,但是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如果为了环环相扣,授课紧凑,学生往往一节课听不到一半就会神思游走的,所以我们倒不如花费短暂的一些时间来创设情境,更好得吸引学生主动去思考案例,再从中自我总结出理论知识点,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吸收和掌握知识。
我想,一节课的内容不在于多,更要关注学生掌握了多少,懂得了多少。有的时候,我是直接自己根据理论知识自己创设情境,将学生定为一些情境中的角色,参与进来。通过有部分学生参与的情境创设,讲枯燥的理论知识点串联起来,用几个有连续性情节的案例贯穿始终,从而达到情境教学与案例教学结合的效果。例如,在一次《个人所得税法》的教学设计中,我就大胆的进行了一个设计:“假设现在是2020年,我们班同学们都已经有了自己的事业:陈刚同学成了大企业会计,他工资每月9000元;沈瑶成为了会计培训讲师,有次去南京讲课,一天就6000元;沈晓群觉得自己收入不高,突然想到买个彩票,结果中奖5000元;胡臣涛喜欢收集古董,之前花2000元买了一幅古画,后来以10000元卖出,其中缴纳各自费用500元。请大家帮忙一起算一算,他们四位同学的应纳税所得额分别是多少?税率如何?应纳所得税额分别是多少?”这些人物都是班级学生,我在课程 层层深入的前提下,创设情境与案例结合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培养学生挖掘问题,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类似的情况,几次课程下来,会发现学生更关注课堂了,气氛活跃,师生互动大大的加强了学习热情。
案例课堂讨论模式
合作、自主、探究学习是我们当前课改所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要做到合作、自主、探究学习,除了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尽可能去发挥,课堂上的分组讨论学习无疑更加行之有效。
为了更好的开展课堂案例讨论,我们课前需要做好讨论的分组工作和备课工作。一方面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一般以5—6个同学为较好。分组应该明确小组组长进行有效控制。小组组长主要负责组织小组成员参与讨论,顺便留意本组成员参与讨论的声音的音量。声音过大,会影响到邻班同学上课,也可以有效防止学生嬉笑打闹。小组发言人我一般不提前确定,由组长和全组成员共同决定每一次的发言人可以让每一个同学都得到发言的锻炼,同时也可以防止发言人提前确定后出现的一人包办现象。另一方面就需要我们教师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案例讨论问题。经济法课堂上的案例进行分组讨论学习既是我们教师进行教学的一个活动之一,也是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所以尽管讨论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采用最多的是分组讨论。
在课堂进行分组讨论时,我认为教师应主动参与讨论而不是静静站在讲台上。我们可以到各小组巡视,一方面可以了解是否所有同学都在积极参与讨论;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某些小组讨论问题难以打开局面或难以深入时给以适当的引导,以便讨论顺利进行。对于学生的讨论结果,如果合理的,我都给以肯定和鼓励;如果不合理的,我也会跟学生解释清楚而不是简单地予以否定。我想,课堂分组讨论学习是必要的,它是新课改所倡导的新的课堂活动。它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当然,课堂分组讨论学习必须组织好,让每一次讨论都能取得积极、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更好的理解案例,获得一些暗示,快速展开讨论,先从情境中导出理论知识点,再从理论知识回归到案例的实践运用,从而达到学习新知到巩固理论,最后灵活运用的效果。
以学生为主体,多关注课堂的民主性和互动性,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而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传授。通过启发引导,热烈讨论,多向互动,案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经济法课堂生动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希望我们的学生成为实用型的素质人才。
【让经济法课堂生动起来论文】相关文章:
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11-20
让语文课堂“美”起来12-10
放飞心灵,让课堂活起来11-19
简析数学 课堂“活”起来11-20
经济法的权利本位分析论文03-11
关于经济法论文论述03-19
有关经济法论文范文06-06
关于经济法后果论的论文11-26
浅谈经济法法学教学论文12-02
问题串让语言点讲解生动起来11-22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