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会计职业判断

时间:2024-09-27 16:07:37 经济学 我要投稿

现代企业会计职业判断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财经法规的完善,会计职业判断必定在会计工作中占居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现代企业会计职业判断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经济的发展使企业间竞争日趋激烈,企业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大大提高,会计环境和会计处理对象日趋复杂。企业会计制度的颁布实施,增大了会计处理的选择空间,在许多方面,需要会计人员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进行职业判断以对企业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恰当的处理,合理有效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为企业投资者和经营者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本文在分析了我国会计职业判断的内涵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阐述了如何提高我国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判断水平,以强化会计职能的全面发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关键词:会计职业判断;影响因素;对策;财税分离

  一、会计职业判断概述

  会计职业判断就是会计人员在现有法律、法规约束的范围内,在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过程中,根据企业自身经营活动的特点,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日常会计事项处理和财务会计报告编制应采取的原则、方法、程序等方面进行恰当的判断与选择的过程,即对企业应采用什么样的会计政策进行判断与选择。它是会计人员的专业学识、工作经验、对某种特殊环境的认识能力和道德水准的综合反映,也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会计法律、法规对某一经济事项的会计处理都有多种备选的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这就为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留下了一定的回旋余地和选择空间,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也愈加显现出其必要性。

  二、会计职业判断的具体体现

  运用和提高会计职业判断的能力,首先应该对于会计职业判断在制度和准则中的体现有所认识,会计职业判断贯穿于会计工作的始终,涉及到方方面面,下面重点对其在企业会计制度中的某些体现加以分析。(一)会计核算原则方面会计核算原则是会计假设基础上对会计核算工作所作的一般规定,是会计核算工作中具有普遍意义和指导意义的规范和标准。因为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在会计实务中对某一会计事项进行确认、计量、揭示时需要在多个会计原则之间作出选择,所以其涉及到的具体环节仍需依赖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1、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由于交易或事项的外在法律形式或人为形式并不总能真实地反映其实质内容,这就需要会计人员准确判断和反映交易和事项,保证会计核算信息与经济实质相符,这是进行正确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

  2、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是准确计算期间损益的重要前提之一。企业会计人员需要依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判断哪些费用支出应当在当期确认为费用,计入利润,哪些费用支出将由以后期间获得的收益补偿,应在当期作递延处理或计入资产价值。

  3、重要性原则。《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遵循重要性原则的要求,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但《企业会计制度》并未对重要性做出明确的定义,某项经济业务是否重要,是否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判断,是否应单独披露,应视具体情况而定,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4、谨慎性原则。《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企业进行会计核算时,“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不得计提秘密准备”。谨慎性原则的突出表现是计提各种资产的减值准备、关注和反映或有负债、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等。其目的是避免虚夸资产和收益,抑制由此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风险。

  (二)会计政策选择方面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所采用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由于客观经济的复杂性和各个企业的特殊性,会计人员可在允许的范围内对同一经济事项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以使会计信息能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和经营业绩。

  1、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核算…。”其既规定了持股比例,又明确了以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作为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的界限,而且后者是一个前提条件,投资比例只是其法律形式。因此,成本法与权益法的选用要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而不是简单地以是否占有被投资企业有表决权资本总额的20%作为选用的标准。

  2、收入确认原则。《企业会计制度》采用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相一致的收入确认标准,这一“标准”着眼于交易的实质,规定了四条标准来判断收入是否可以确认。例如:企业的销售并再购回业务(非新旧交换交易)在销售商品的同时,销售方同意日后重新购回这批商品。按“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虽然形式上是销售业务,但实质上是暂时解决资金紧张的手段,不能确认收入的实现。这就需要会计人员依据财务管理知识对经济业务实质作出正确的分析,才能提高会计职业判断准确性。

  3、固定资产的折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可以采用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会计人员需要根据企业的性质、资产的种类以及财税核准情况进行判断,选择适合本企业的折旧方法。如一般工业企业可以选用年限平均法,而高新技术企业则可以选用年数总和法等加速折旧方法。

  4、所得税的核算。《企业会计制度》规定3种所得税计算方法,只要符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所得税核算方法的选择完全依赖于会计人员对企业具体经营状况的职业判断。

  (三)会计估计方面

  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在会计工作实践中,经常需要利用最新信息对具有结果不确定性的交易或事项作出判断,对未来事项是否发生及未来事项的发生时间及影响予以估计入账。常见的需要估计的项目有:坏账损失、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与净残值、资产减值准备、或有事项等等。这些项目确认、计量、揭示的合理准确与否很大程度取决于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高低。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会计职业判断已经贯穿于会计工作的方方面面,可以预见,它将在未来的经济生活和会计实务操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该给予充分的认识和高度的重视。

  三、影响我国会计职业判断的因素

  《企业会计制度》中所强调的会计职业判断,将有利于发挥会计人员在会计业务处理、报表呈报、信息披露中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但在目前条件下,要使《企业会计制度》的精神得到全面贯彻,充分发挥会计职业判断的作用,还存在许多困难。

  (一)传统观念的制约

  我国属于大陆法系国家,习惯于遵循有关法典明文规定的法律制度。受传统观念的制约,我国会计人员长期习惯于参照操作规范和处理标准,对制度只需寻章摘句,照章执行即可,根本用不着进行职业判断。而对于粗线条的制度和准则,会计人员还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也就是说会计人员养成了“逆来顺受”的被动式思维习惯,不善于独立进行会计判断。

  (二)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存在冲突

  《企业会计制度》中的会计职业判断条款与其它相关法规制度存在冲突,使依据会计职业判断处理经济业务的结果常常遭到执行其它相关法律的执法部门的否定。《企业会计制度》与税法之间存在明显的冲突,其冲突的根源,除了财务会计准则、制度与税法的差异之外,还因为会计制度与税法对会计事项处理所依据的基本观念不同。法规制度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影响了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独立性,也是影响会计信息质量提高的困难之一。

  (三)会计人员整体素质过低

  我国会计人员构成十分复杂,水平参差不齐,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业务水平偏低的现象比较突出。这样的会计结构很难适应市场经济会计和财务管理的需要。在这种状况下,建立在对会计准则把握与理解、专业知识经验积累基础上的会计职业判断无法有效实施。综上所述,我们既要认识到会计职业判断会在会计工作的实践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更要对我国会计职业判断的实践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没有高质量的职业判断就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会计人员只有不断的学习和积累,才能够适应未来更加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和经济事项,作出科学合理、公允客观的职业判断,提供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

  四、改善我国会计职业判断的措施

  会计职业判断是会计人员一项重要而富于挑战性的工作。职业判断能力的强弱是一个企业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反映。要提高企业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应从各方面努力。

  (一)完善和优化相关法律制度

  长期以来,在我国经济立法中形成了部门立法的局面,会计法规制度由财政部门起草制定,税法由税务部门起草制订,其它相关法律由其相关的主管部门起草制订。近年来,随着法制化进程的加快,局面虽然有所改观,但仍带有明显的部门立法的痕迹,各种相关法律难以协调配套,这不仅极大地降低了法律的效果,而且加大了执行的难度。因此,在经济立法中实现诸法协调,提高立法水平,是提高会计法律法规执法效率的基本条件之一。

  (二)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面对剧烈的社会变革,会计人员要具有相应的专业能力,必须及时更新知识,,要加强会计人员后续教育,在工作中不断地更新和充实知识,以增强会计职业判断的信心和能力。同时,会计人员既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也要有较强的政策观念和职业道德水平。恪守独立、客观、公正是会计人员的基本职业道德。真实和公允是会计职业判断的核心思想。因此,会计人员要提高自身职业道德水准。作出职业判断时,应当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不能弄虚作假。

  (三)会计职业判断过程应予以文字化

  在企业内部,为了防止弄虚作假,为了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明确会计人员的责任,为了使会计职业判断过程有一个统一而不受少数领导干预的具体实施标准。会计人员应使其职业判断予以文字化,虽然职业判断的内容繁杂、复杂程度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但判断过程可以遵循一些共同的步骤。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会计人员在进行职业判断时由于经验不足而盲目处理。综上所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财经法规的完善,会计职业判断必定在会计工作中占居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瞬息万变的经济领域中,会计人员应加强自身修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提高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广博的知识、丰富的实践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对每一个新生事物做出最为理想的职业判断,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叶棠.会计职业判断初探.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3(9)

  [2]贾伟.对会计职业判断的两点看法.经济师,2013(9)

  [3]徐黎.会计职业判断若干问题的研究.经济师,2014(1)

  [4]夏博辉.论会计职业判断.会计研究,2013(4)

  [5]楼山.浅谈会计职业判断的空间.上海会计,2013(7)

  [6]张世兴,高洁,赵玉,李玉玲.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现代企业会计职业判断】相关文章:

试析审计职业判断11-17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研究03-28

试论现代职业教育的伦理诉求12-09

论现代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建设11-15

关于会计职业判断与会计政策选择11-20

分析现代企业会计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02-21

双元控制主体下的现代企业会计控制论文02-22

如何提升财务会计的职业判断能力11-30

浅析现代教育技术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12-05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