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与计算机复合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论文

时间:2024-08-19 22:50:47 金融保险 我要投稿

金融与计算机复合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论文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的金融事业蓬勃发展,特别是网络经济的崛起和迅猛发展,网络金融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包括网上银行、网上证券、网上保险、网络信托、网上支付与结算等。网络金融的低成本得到了人们的认可,越来越多的商业活动以电子商务的形式在网络上进行。各种电子商务的活动,从贸易磋商、签定合同到支付等一系列过程,双方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完成。这样就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掌握计算机知识和专业技能、金融、管理等各领域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高级人才。只有具备丰富的金融知识的复合型计算机人才,才能胜任信息时代的金融管理工作。高等学校必须担负起培养高素质的具有计算机知识的专业金融人才的历史使命,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创新金融人才的培养模式,完善金融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体系,提高金融人员的知识技能,努力打造复合型金融人才,满足电子商务时代的需求。

金融与计算机复合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论文

  一、我国高校金融复合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性还不明显,培养规格还需明确界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环节相对薄弱,对学生的创新素质、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培养重视不够。计算机专业的金融类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不同层次和类别的计算机专业的金融类专业课程设置的相互衔接和递进不明显,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不能满足社会对技能型金融类人才的需求,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不能有机结合,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脱节。不能满足我国金融事业蓬勃发展的需要,从我国金融教育的供给结构来看,教育结构的严重失衡导致了金融应用技能人才的培养出现了短缺。

  二、构建合理的复合人才培养环境

  ( 一)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要想培养出复合创新人才,需要建立多学科交叉渗透的教师人才培养机制,培养一批既有学术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金融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师可以利用本校金融学科资源,教师之间组建跨系、跨学科的学术团队,进行学术交流。组建跨系、跨学科的研究中心,在此基础上建立学科群的师资队伍。

  ( 二) 专业设置方面

  各高校要加强与各用人单位的联系,根据用人单位对金融人才的需求分析情况,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课程计划,设置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确立相应的核心课程,充实完善专业基础课程、按社会需求细化专业选修课程模块、增设提高学生综合分析与调查研究能力的课程、开设拓展学生专业视野的课程,并合理分配课时比例,增开实验课程,在教学计划的安排中缩短理论课的比例,加大利用计算机来上实践操作操作课的比例,增加一些相关的计算机课程,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体系。

  ( 三) 加强金融实验室建设

  高校可以建设金融模拟实验室和金融仿真实验室。首先,金融实验室的建设可以促进金融教学活动,充分满足商业银行、证券投资、银行会计、外汇买卖、期货交易、保险业务等课程的实验教学。利用金融教学虚拟环境,优化配置教育资源,以最快的速度、最准确的信息、最灵活的方式和最佳的效果更新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始终保持科学性、新颖性、系统性和综合性等特点。案例教学和模拟教学使教学活动变得更加生动具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其次,可以建立学生实习基地对学生进行金融专业技能培训,锻炼学生的金融专业技能。利用金融模拟软件( 如银行模拟软件、证券模拟软件、保险模拟软件、市场营销软件、ERP 沙盘模拟实验室)及配套的实训课程,训练学生对实际金融业务流程的熟悉程度,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熟练掌握银行业务、财务会计、证券交易、期货、外汇交易及保险业务等基本技能,还能通过模拟的交易环境加强学生对金融知识的理解,为金融、经济管理、投资分析类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的学生走向社会提供一个理论结合实际的实习环境。有利于动手能力和决策的分析能力的提高。

  ( 四) 加强与各金融单位和企业的合作

  高校可以建立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或者是教学过程中的利用几周时间下到各金融单位和企业参与工作学习,完成相应的教学和学习任务。既增加学生实践机会和实习岗位又可以承接金融企业的一些课题,吸引学生参加实践课题的研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

  三、建全制度促进复合人才培养

  ( 一) 建立导师制度

  选聘优秀专业教师担任学生的指导老师,对学生的思想、学习、科研、考研、就业等方面实行指导。首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加强对学生专业思想教育,明确学习的目标。其次,还要安排学生的学习计划和监控学生的进步,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由导师进行针对性指导,在导师指导下,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学习方向,减少学习盲目性,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主动地学习,将过去的“要学生学”变为现在的“学生要学”。第三,让学生参与科研课题,接受科研训练,导师拟定课题或者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提出课题,在导师指导下,学生尽早了解了学科前沿,知道了什么是科研,怎么做科研,充分利用导师的科研资源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参加科研活动。第四,引导有能力的学生进一步深造提高学历,指导学生如何选择学校和专业报考硕士研究生,如何复习考研课程等。通过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科技创新,增加一定的社会经历,增强学生在人才市场上的就业竞争力。

  ( 二) 允许学生跨专业学习,实行双学位制

  学校要创造条件允许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和目标选择相关的专业学习,达到相关专业学分要求可授予第二学位。第一,允许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选择学习不同的专业知识,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二,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每学期的专业知识的学习,获取相应的学分,建立自己的大学学习计划。这样既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有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确学习方向。第三,提供大量不同的选修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实际需要选择辅修课程和跨专业课程,这样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加强不同学科知识的相互交叉渗透与融合,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 三) 建立学习激励制度

  设置各种奖学金奖励在社会实践、学习成绩优秀、科研活动和发表高质量论文等方面优秀的学生; 鼓励学生参加省级国家级金融类大赛,获奖学生可以得到适当奖励。

  ( 四) 设置创新学分制度

  为了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创造性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可以尝试设立创新学分,学生取得创新学分,可以冲抵教学计划中有关课程的学分。

  可通过以下方式获得:

  ( 1) 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和科研活动,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或者是教学过程中的某一段时间下到校企合作的单位参与工作学习得到企业指导教师的认可,或者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得到导师的认可,获得创新学分。

  ( 2) 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 金融证券协会、大学生模拟炒股投资大赛活动等。用虚拟的资金在模拟真实的证券行情走势中,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通过社团的各种实践活动,增强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得到相关单位或部门的认可,可获得相应的学分。

  ( 3) 参加各类的学科竞赛获取创新学分。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各类创新实践,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如: 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等学科竞赛,获得相应的名次或取得好成绩,可获得相应的学分。

  ( 4) 在各级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可获得相应的学分。

  三、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 一) 建立知识融合的知识体系

  应当构建金融学科知识和其他学科特别是信息技术互相融合的知识体系。这种知识体系的特点是基础宽厚,知识面广,知识交融。这些学科的知识不但有联系,而是相互交叉、融合形成新的知识,这样不仅有助于解决本学科、本专业的问题,而且用一种全新的思维方法来思考所遇到的问题,提出新的解决办法,更容易有所创造。学生应该通过修读第二学历( 学位) 或辅修跨学科的其他专业等途径,获得本专业以外的第二、第三个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成为能适应跨专业、跨学科工作和研究的复合型人才。

  ( 二) 参与各种学习和实践活动

  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与学习,可以拓展学生视野,提升各种能力和基本素质。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为学生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理论问题的能力。参与金融专业技能培训。可通过银行模拟软件、证券模拟软件、保险模拟软件、市场营销软件、ERP 沙盘模拟实验室,股票期货投资模拟、企业模拟经营实验等金融模拟实验的训练,通过实际操作,熟练掌握银行业务、财务会计、证券交易、期货、外汇交易及保险业务等基本技能,锻炼学生的金融专业技能; 参与校企合作和金融实习的活动,通过亲身体验参与金融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通过国内外专家讲学、国际会议、学术报告、以及参与各种金融课题等方式,了解金融前沿理论及业界的最新动态,鼓励学生参加金融类知识竞赛和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在研究和挑战中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结语

  21 世纪的金融业呈现出全球化、智能化、网络化发展特征,我国金融业也日渐完全融入全球金融市场。要求我们以最高效率和最有效方式不断培养出具有前瞻性、能适应国际竞争的高素质金融人才。而金融智能化、网络化与工程化发展,也给新世纪金融人才培养带来巨大挑战。只有把计算机技术同金融业务密切结合,才能有效促进金融专业教学模式根本改变,为国家培养高素质金融计算机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灿,毛洪涛. 我国高层次金融人才培养现状调查[J]. 中国大学教学,2008,( 10) .

  〔2〕赵胜岩,等. 利用交叉学科培养创新人才[J]. 中国冶金教育,2008,( 1) .

  〔3〕吴宝贵. 关于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层次思考[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7,( 3) .

  〔4〕滕永晨,廖成斌.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J]. 甘肃科技纵横,2006,( 3) .

【金融与计算机复合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论文】相关文章:

试析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思考12-02

高校影视教育的几点思考论文01-15

搞好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04-01

公路隧道防水问题几点思考论文11-20

基层安全防范的几点思考论文02-22

大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的论文03-22

对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的论文12-07

对课堂教学,最优化的几点思考论文04-01

高校公用房改革的几点思考论文03-14

论对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几点思考12-05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