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保险企业标准化管理

时间:2020-10-31 11:40:02 金融保险 我要投稿

分析保险企业标准化管理

  企业标准化管理是保险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基础和前提,是保险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以下是小编J.L为大家分享的关于保险企业标准化管理之论文范文。

  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而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和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行为。而保险业是指将通过契约形式集中起来的资金,用以补偿被保险人的经济利益业务的行业。

  按照保险标的的不同,保险可分为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两大类。按照与投保人有无直接法律关系,保险可分为原保险和再保险。发生在保险人和投保人之间的保险行为,称之为原保险。发生在保险人与保险人之间的保险行为,称之为再保险。我国将近14 亿的人口总量蕴藏着巨大的保险商机,是世界上潜力最大的保险市场。

  一、保险业发展现状与目标

  “十二五”时期,保险业2015 年的全国保费收入达到约2.4 万亿元,而2010 年只有1.3 万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3.4%;总资产从2010 年的5 万亿元猛增年的12 万亿元;整个行业的利润则从2010 年的837 亿元大幅增长到2015 年的月2824 亿元,达到2.4倍的增幅。我国保险业对国际保险市场的增长贡献率为26%,全球排名则由第6 位上升至第3 位,成为全球保险市场的佼佼者。2015 年,我国保险业迎来历史上盈利最好的一年,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仍然表现抢眼。由于低息环境下的保险产品对客户的吸引力更大,可以预见,2016 年仍将为保险行业的景气高点。

  保险在保障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已经拓展至国家经济发展以及居民日常生活的很多领域,在现代金融、农业保障、社会保障、防灾减灾、社会管理等“五大体系”建设中发挥的功能与作用日益凸显。当前时期,我国经济已经进入经济增速的换挡期,同时也是经济结构的调整期,以及经济驱动因素的转变期,服务行业将替代工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保险业迎来了新的跨越式发展阶段

  二、保险企业实施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标准是先进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总结,是指导企业各项工作和管理活动的主要依据。随着保险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和保险市场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保险新业务、新产品、服务新领域和新的管理方式不断涌现,中外保险公司之间、保险业与其他金融领域、其他行业之间的交易频率愈加频繁,交易规模日益膨胀,市场中不同实体之间的相互竞争和依存程度不断增强,数据交换和数据管理任务更加艰巨,同时保险市场的繁荣发展使得保险消费者对保险服务品质的要求不断增强,保险企业迫切需要建立具有国际水平的保险技术、产品、业务、管理和服务标准。企业标准化能够将企业的生产要素科学地组织起来,规范企业各项工作和管理活动,使之达到科学化和程序化,打造生产和经营的最佳秩序,是创造企业经济效益的基本手段。其重要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升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水平许多保险企业习惯于用制度进行管理,忽略标准的应用,导致企业的管理水平长期停留在经验管理的高度,很难上升到现代化管理的水准,更谈不上科学管理。殊不知,制定制度是在垒墙,而标准化管理就像是在修路。如规章制度定性多、定量少,大多缺少明确的目标值和具体工作要求,不便操作和考核。而管理标准运用5W1H(由谁干、干什么、干到什么程度、何时干、何地干、怎么干)方法编写,有定量要求,有明确的目标值和具体要求,容易操作和考核。所以标准的应用能够提高管理的效率,让管理更加便捷和高效。保险企业科学实施标准化管理,有利于与保险业先进企业快速缩小差距,有利于与国际先进企业管理模式接轨,从总体上提高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二)降低企业成本保险企业的成本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业务支出、营业费用以及各类准备金提转差。其中,业务支出所占的`比例最高,主要包括赔款及手续费支出、营业税金及附加、分出保费等。企业标准化是将一些重复性的工作或者复杂的工作细分成比较小的步骤或者环节,然后按照企业标准进行操作规范的设计,达到工作步骤少、完成时间少、成本低等效果。以保险理赔为例,在理赔数据采集和客户服务环节制定相应的标准,可以保证采集的赔案信息格式统一,增加准确性和可用性,实现“精准理赔”,同时能在缩短客户理赔时效、减少客户理赔成本、控制公司赔付风险方面发挥有益作用。通过实施企业标准化管理,保险企业可以对成本加强控制,使得企业资源得到更加有效的配置,从而提高企业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为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提供保障。

  三、保险标准化亟待改革标准

  作为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强力支撑,是国家治理体系以及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文件。我国改革开放尤其是进入21 世纪以来,标准化事业飞跃发展,标准化体系已初步形成,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标准化研制水平持续提升,全社会标准化意识普遍提高,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但是标准化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标准化事业大发展的机遇期以及改革创新的攻坚期。2015 年12 月17 日,国务院办公厅于印发了《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 年)》,这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层面的标准化专项规划。此规划对“十三五”时期的标准化工作进行了科学的顶层设计,同时也做出了全面的工作部署。此规划的贯彻实施,势必有效地推动标准化战略的实施,加快完善标准体系,提升我国的标准化发展水平。

  四、保险企业实施标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保险企业在推行、实施标准化管理以及贯彻标准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影响标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制约因素。根据笔者多年的保险企业标准化从业经验,总体来说,保险企业的标准化建设水平大多还都处于初级管理阶段,尤其是一些小的保险实体,标准化建设工作基本是缺失的,导致行业标准化建设水平总体不高。笔者认为,每个保险企业都或多或少存在以下某个或者几个问题。

  (一)标准化组织机构不健全组织机构在标准化管理中的重要性逐渐被企业所认知,健全的组织机构是推行企业标准化建设的关键。很多保险企业的标准化组织都是信息技术部门的某个处室(科室),甚至没有组织,只有标准化管理岗或者兼岗的员工。无组织、临时组织或者小型的虚拟组织,是导致保险企业标准化建设发展缓慢、很难发挥标准化积极作用的主要原因。

  标准化管理水平较高的企业大多也经历了由无组织向临时组织、由临时组织向实体与虚拟结合的组织、最终发展到专业的实体组织的历程。保险企业建立和健全标准化组织机构,应根据内部的组织结构设置、企业发展战略及管理目标,成立由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共同参与的企业标准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如成立由企业高层领导直接管理的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以夯实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基础,有效增强标准落地实施的能力,不断提高标准的执行力。

  (二)标准化管理制度和流程不完善制度不明,流程不畅,是影响保险企业标准化管理水平提升的一大问题。企业的标准化管理工作是联系企业所有职能部门的桥梁及纽带。保险企业的产品线、渠道管理、技术和公共服务等职能部门、各环节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既存在内在联系,又有不同分工,建立完善的制度和流程能使企业的标准化工作按照客观科学的规律运行。标准化工作是一项有目的、有组织的活动,由制订标准、推广实施标准、监督反馈、修订标准等系列活动构成,如此反复循环,螺旋式上升。先进的管理体系能够使一个组织中各项工作的每个环节,都能按照既定的程序,在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得到监督,这是保险企业标准化工作的重要落脚点。

  五、结束语

  企业标准化管理是保险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基础和前提,是保险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十三五”开局之年,各保险企业应适应“十三五”保险市场发展的需要,全面分析标准化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改革标准化管理机制,完善企业标准体系,推动整个行业标准化建设更上一层楼。

  当然,企业标准化水平的提升不可能一蹴而就,各企业应该制定科学发展的路径,希望本文能为保险企业标准化的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分析保险企业标准化管理】相关文章:

1.电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分析

2.谈供水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

3.标准化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4.保险企业财务分析探讨论文

5.论企业管理创新分析

6.企业管理创新要点分析

7.分析企业工商管理现状

8.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