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论述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学生大多来自于城乡地区,计算机基础水平差异明显。怎样浅谈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各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通过学习本课程而使学生能够利用计算机来提高自己的学习及工作效率,也为将来运用计算机知识解决所学专业的实际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提高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水平和教学效果,必须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师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重视度不够
刚入学的大学生对本课程重视度不够。有些学生肤浅地认为自己会上网聊天、看电影、玩游戏,就掌握了计算机的使用,认识上有局限;有些学生认为自己在高中学习了信息技术等知识,大学就不用再学习本课程了,认识上有差异;更有学生认为只要把专业课程学好,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不学都好无所谓,认识上有偏差。另外,部分讲授本课程的教师对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本课程不是学生的专业课,老师简单讲一下、学生随便学一下即可,这也导致了部分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学习兴趣不大。
2.学生计算机水平差异较大
由于学生大多来自于城乡地区,计算机基础水平差异明显。有学生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有学生没有使用过,甚至没有见过计算机,计算机基础为零。此外,不同的学生在对计算机知识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上有一定的差异。如果对所有学生使用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想寻求一个适合大部分学生学习本课程的教学模式是很难实现的。这就导致了基础较好的学生对老师的讲授内容没有兴趣,以至于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甚至逃课、旷课;基础较差的学生又对老师传授的内容和操作无法全部理解和掌握。这样就无法完成教学计划,教学效果也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3.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不均衡
我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采用的是自编并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理论教学和上机实践共56学时,3
个学分(理论32学时、实验24学时),从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来看,有计算机基础的学生认为内容太简单,吃不饱、吃不够,而没有计算机基础的学生学习完理论知识后上机实践动手能力很差,上机学时明显不够。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是,学生打字的速度差异很
大,有的学生一分钟能打一百多个字,而有的学生对键盘不熟悉,一分钟打不了几个字。
4.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目前,高校的计算机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应用基础课程基本采用“计算机+投影仪”教学模式,教学方式上仍然主要是老师的“填鸭式”教学,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性较少。有的老师在课堂上只是按照ppt上的内容照本宣科,枯燥乏味,教学效果明显不佳。也有老师在讲授时,有的内容多教几遍、详细一点,基础好的学生不愿听;教少一点、讲精一点,基础不好的学生又听不懂,这就要求老师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课程学时的关系,学生通常只能照搬老师讲授的做法,而不能动脑思考这个操作还可以用其他哪些方法来
实现,这样的教学模式缺乏对学生思维的创新和发展进行引导。从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学生的学习劲头不足,为了考试而学习,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教学改革的几点策略研究
1.有针对性地实施分级式、分层次教学
由于城乡学生的差异性,使用统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标准,显然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建议不同高校可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分级式、分层次教学方式。学生入学后,先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考核,按考核成绩以系为单位将学生分成两个层次级别。掌握了一定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生可以提出免修本课程的申请,申请成
功后参加由高校组织的免修资格考试,通过考试的学生可免修本课程;掌握较少或没有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生,要采取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采用学生容易理解的方法加强对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的讲解,并要加强学生计算机操作的熟练程度,在教学过程中制订一些基本的考核制度。
2.突出专业特色,按专业需求教学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涉及面非常广,对不同专业的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而言,计算机基础理论和实践教学所教授内容和方法也有一定的差异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对文理专业不同的学生采取有差别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一些专业中,如理科专业,对计算机的专业知识要求比较深入,学生动手能力较强,针对这一类学生的特点,选择相应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而对于另外一些文科专业的学生,通常把计算机当做专用工具来使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具体要求可以适当降低,应主要培养学生灵活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可以尝试根据不同专业开设计算机课程,让这些学生提前对所学专业有更深刻的认识。
3.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而上机实践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知识去解决其专业领域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计算机教学的目的是服务于实践应用,提高学生对计算机课程兴趣的一个重要方式也是实践应用。因此,计算机基础教学应以实践应用来带动整个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根据课堂中的教学内容来确定具体的实践任务,使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相辅相承。学生在完成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可以创新来完成相应的上机实践任务,这样就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目前我校本课程教学中,上机学时较少,为此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是非常有必要的。
4改革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
目前,多数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仍然是以教师“满堂灌”授课、学生听为主的形式,但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有条件的话,可以尝试直接将教学课堂搬到计算机实验
室,采用以实践为主的“案例驱动教学”的模式。每次教师都以一个案例来确立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以此展开教学。利用计算机实验室里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软件(如凌波多媒体教学系统)可实现教师以“案例”为任务演示讲解,引导学生围绕如何完成“案例”去思考和学习,辅导和管理学生的具体实践操作,教师和学生之间也可以互动提问和解答,这样,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学习效率。
5.建立考核和评价体系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课程,传统的纸质考试已经不能真正考查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在考核内容与考核方法上更应侧重于实践性,推行无纸化考试。目前,本校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自主研发了在线考试系统平台,并附带有相应的课程在线自测平台,该考试系统提供学生的在线考试和在线自测的功能,并能提供试题、考务和成绩的管理功能,试题库及智能化的抽题能力、在线自动评分功能等。建议考核采取无纸化期末考试和综合实践报告相结合的方法,要加强题库的建设,而综合实验报告由教师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题目,由学生自行制作完成。建议加大综合实验报告在最后总成绩中的比例,突出实践学习的重要性。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教学以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和实践应用为目标的,以计算机为工具,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计算机知识来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应用能力的专业人才,必须紧密结合本课程实践型和工具型的定位和特点,计算机基础教学才会有一定的提高。作为从事本课程教学的教师,任重而道远,我们一定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严谨的课程体系,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平台,推动整个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转贴于
【论述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相关文章:
论述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改革研究08-24
谈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08-05
计算机应用基础论文02-24
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创新05-30
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探讨06-05
浅谈关于高校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思考04-30
关于高校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思考论文05-11
对于高校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思考论文05-11
翻转课堂在高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05-17
浅析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