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视角下的大学计算机教育改革论文
摘要:随着全球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都离不开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本文将以高校大学生就业为视角,探讨当代高校在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几点相应的教育改革措施,希望可以更好地提升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操作水平。
关键词:就业视角;大学计算机;教育改革
在当前高校的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始终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影响着教育改革的进程,缺少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教材内容滞后,评价形式单一,根本无法满足现代化社会的发展需求,这也是基于学生就业视角背景下,当代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所在,旨在能够提升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就业视角下大学计算机教育改革的意义
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现代化社会中的各行各业,都需要应用到计算机系统来辅助工作的开展,在市场就业需求的指引下,各级高校都要开展大学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并且针对现有的教学计划进行改革,在提高大学生计算机专业文化理论素养水平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提升大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上机操作机会,让学生可以有效地应用计算机技术来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大学生眼界,能够将计算机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有效地应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通过教育改革的方式,调动大学生计算机课堂学习的活跃性,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善于对问题进行总结思考,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
二、就业视角下大学计算机教育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缺乏差异性教学理念
就我国目前高校大学计算机教育教学现状来看,从就业视角来看,缺乏差异性教育理念,不能够把握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在面对不同专业学生和不同计算机基础的学生时,高校往往并没有对这些学生开展差异性的教学活动,而是对他们采取了“一刀切”的教育作法,这是因为有一部分学生的家庭条件比较差,他们从小到大并没有很多机会接触到计算机,所以了解的计算机知识和技术不是很多,而有的学生家庭条件比较好,他们从小就接触各种各样先进性的电子产品,因此在大学计算机教学活动中学习速度比较快,接受知识的能力比较强,如果对待这两种类型的学生采用同样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在计算机学习上的基础差异,自然就会导致课堂效率不高,教学效果缺乏针对性,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大学计算机课堂教学显得枯燥无味,而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大学计算机课堂又显得晦涩难懂[2]。
(二)教材内容滞后
其次,当代大学计算机教育中教材的内容也是严重滞后的,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潮流,而且同样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教学内容也缺乏针对性,不管是金融类专业的学生还是师范教育类专业的学生,在大学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上,接受的都是同一套教材,基于老旧教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都是非常滞后的,有的教学内容甚至还停留在上个世纪,自然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力,不能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学校现有的计算机教学基础设备也比较老旧,严重脱离现代化企业的工作生产实际,本来高校大学生应当熟练掌握计算机Microsoft软件,但是却浪费大量时间在计算机二级ACCESS能力考试上面,这些C语言及编程能力,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在计算机应用中的价值意义并不大,从就业视角来看,这样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可以说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3]。
(三)教学评价方式单一
再次,现有的高校大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评价体系单一,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具体来讲,就是在大学计算机课程的期末考核中,主要还是以理论知识的考核为主,即使有上机操作环节,也不能体现出学生在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实践能力,而且完全以学生的考试分数“论成败”,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能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所以学生很难真正意义上融入到计算机课堂的学习中,课堂活跃性差,缺少师生评价、同学互动以及学生自评的环节,对于学生的计算机课程学习态度,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性以及小组合作探究中的沟通、交流配合能力,都是无从考证的,不能很好地培养高校大学生的计算机技术创新精神,长此以往下去,会使得大学生的思维变得僵化、束缚。
三、就业视角下大学计算机教育改革的有效对策
(一)优化大学计算机教育理念
基于当代大学生发展的就业视角,在针对大学计算机课程进行教育改革时,应当有目的地优化先进性的大学计算机教育理念,也就是要对不同计算机基础的学生开展因材施教,树立差异性的教学思想,有条件的学校,最好是能够开展“小班式”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来设计有针对性的课程教学内容,例如对计算机基础能力比较差的学生,要由浅入深,教给他们比较浅显,基础性的知识,而对待那些计算机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应当让他们接触到更多先进性的计算机技术,进而充分发挥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使得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够在自身原有计算机操作水平上有所提升,坚持与时俱进,把握各专业学科的计算机应用发展方向,在课堂教学中,多列举一些新鲜的例子,像是从比特病毒在我国高校校园网范围内大规模爆发事件,来指导并帮助学生当面对比特勒索病毒威胁时应该怎么做.
(二)完善教材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
其次是要不断编辑并完善大学计算机公共课教材,从而适应现代化社会市场经济的企业发展需求,不要再继续沿用过去的老旧教材,最好是能够添加一些和现代企业中相关联的课程教学内容,加强对高校“双师型”计算机教师人才队伍的完善,在完善教材内容的同时,也能够带领学生一起到企业中进行实习操作,真正意义上进入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观察工厂、企业中的技术人员都是怎样完成计算机智能操作的,关于教材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注意时效性和科学性,比如作为师范类专业的学生,应当提高学生使用计算机图像、视频处理软件的能力,从而制作出丰富多彩的教学课件,可以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教学内容,对于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应当可以熟练使用现代化旅游管理系统,同时还可以完成酒店客房管理系统的操作,使旅游专业可以和酒店服务项目联系在一起,进而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水平,并且能够在实践性的学习活动中,找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提高各专业大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5]。
(三)健全高校计算机课程考评体系
最后是要不断健全并完善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能够更加全方位地评价出学生的综合能力,不再一味地只看重学生的理论知识背诵成绩,而是更加注重学生计算机时间应用能力的培养,从就业视角来说,新课程改革标准要求在大学计算机课程教育改革时,需要针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评价,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有效地结合起来,同时添加师生评价、同学互评以及学生自评的环节,让学生能够在计算机技能学习活动中,更好地认识自己、完善自己,尤其是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中,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位置,在提高计算机应用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还可以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协作沟通能力,可以早点适应现代化企业中的工作氛围和办公环境。
四、结论
综上所述,为了能够更好地提升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在今后的大学计算机教育改革中,应当继续优化和转变大学计算机教育理念,完善各专业学科计算机教材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健全高校计算机课程考评体系,使大学生可以真正在高校计算机课堂学习中学有所得.
参考文献
[1]陈伟.就业视角下的大学计算机教育改革初探[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5,(08):33-34.
[2]张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发展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J].科技资讯,2014,12(30):244.
[3]刘春富.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实用型人才研究[J].河南科技,2014,(06):279.
[4]叶斌,余阳.基于TC模式的高职计算机专业创业教育研究[J].软件导刊,2012,11(06):197-198.
[5]陶燕林.高校学生就业需求分析与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技信息,2010,(07):215-216+208.
【就业视角下的大学计算机教育改革论文】相关文章:
会话分析视角下的对白解读论文03-09
大学计算机教育改革12-04
哲学视角下的复译研究论文提纲11-15
学前教育改革指南视角下幼儿园活动区活动实践策略研究论文01-06
基于大学教育目标视角下大学体育教育课程设置思考论文03-16
教育改革下的大学生宣讲团发展模式论文11-12
谈法律视角下的就业协议书03-05
思维导图视角下的小学拼音教学论文03-02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