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农村初中生学习困难的心理
摘要:本文通过对农村初中学生学习困难的心理进行分析,对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总结出一些经验,帮助学生更好地打开心灵这扇窗。
关键词:心理问题 引导 教育 教师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学生心理问题不可忽视。
然而走进今天的教育,尤其是我们这些农村中学,人们的教育观念、教育工具、教育对策及教育方式却仍旧印刻着过多传统的痕迹。这与这代人的发展变化特点和需求不相称,所以导致我们的孩子出现了太多太复杂的心理问题。家长的不理解、老师的无法沟通、社会大环境的消极影响,使一些孩子处于心理的“孤岛”。他们迫切需要父母的理解、老师的关爱。在一定时间内得不到之后,他们会变得封闭、孤僻、叛逆、抑郁,各种心理上的问题严重困扰着他们的思想,使他们无法正常与人相处交流,无法将自己融入集体,融入课堂,所以慢慢地他们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习目标模糊了,学习热情没有了,学习动力不足了,慢慢加入了学困生的行列,成为我们素质教育中的一个很大的悲哀。
那么,要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我们必须清楚把握初中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智力发展正常。智力正常是指青少年具有中等以上的智商,有正常的感知、记忆和思维的能力。能够掌握知识,获得技能技巧,从事与其年龄相当的实践活动。
2.情绪稳定协调。愉快、稳定和协调的心境表明青少年处于积极的、良好的心理状态。良好的情绪状态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学习能力和保持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
3.心理特点符合实际年龄。人的各年龄阶段,都有与其年龄相适应的心理特征和规律,从而形成不同年龄阶段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4.行为协调反应能力适度。健康的青少年,其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和谐统一,对外部刺激的反应适度,表现为既不异常敏感也不异常迟钝,具有一定的应变能力。
5.人际关系的心理适应。健康的青少年在与人交往中行为适度,能与周围的人建立协调的人际关系,相处融洽。
6.个性的稳定和健全。健全稳定的个性表现为有健康的精神面貌,有客观而积极的自我意识,能适度控制自己的心理与行为,行为符合社会道德规范。
除此之外,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还包括:注意力集中,适度耐受各种压力,能认同他人,有社会责任心,有现实的人生目标等。
当我们用这些标准去衡量我们所面对的孩子时,我们会特别惊讶地发现,我们几乎有超过半数的孩子存在或轻或重的心理问题,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所有老师的高度重视。而透过我们的问卷调查可以发现,由于心理问题,孩子产生学习上的困难的比率竟高达72%,这个数字使我们每个老师感到震惊,所以正确引导孩子们的心理调适与训练是我们课题研究中必须解决的难题。
而当真正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所有老师均感到茫然。因为我们学校虽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但每周一节的课对学生身上存在的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难以一一涉及。况且,我们也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心理老师,所以一直在“心理教育”这个层面上,做得还不是很充分,不是很全面。
而对于我们农村教师来说,我们虽工作在一线,但专门拿出某一节课,或在某个固定时间对学生开展系统的心理训练与调适也是基本不可能的。况且,心理教育是一个需要较长时期的投入才可见效的教育活动,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根本解决。鉴于此,我们通过反复交流与论证,决定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从而改变自己的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正常地融入班集体,享受学校生活的乐趣。有了这样的共识之后,我们有意识地对相关学生进行了引导训练,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下面就对我们目前所取得的一些经验进行总结:
1.举办相关活动。如我们八年级一班搞过一次“我们需要改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收到了极好的效果,而这次活动的主题有很多方面涉及了孩子的心理问题。通过这次活动,很多同学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让老师们惊喜不已。
2.积极与家长沟通,携手共创孩子美好未来。其实,我们只要细致了解一下,就会发现很多孩子的心理问题与家庭环境及家长教育方法不当有着密不可分、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应该做好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全部情况,然后适当改换教育的方法。同时家长也会向我们提供有价值的线索,帮助我们全面了解孩子的思想,以便更好地对症下药,有效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
3.各任课教师与班主任协调,共同努力。我自己就是班主任,做起工作来比较方便,效果也容易达到。但也有的教师不担任班主任,与学生接触偏少,有一些问题掌握不是十分全面,这就需要他们主动与班主任老师取得联系,协调联动,更多地掌握孩子们身上存在的问题。
4.任课老师之间多交流看法,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状况。有的时候,仅凭我们一个人的观察和主观感受,很难全面客观地了解一个学生的全部,从而造成我们教学和管理上的疏漏,给我们的教学造成一些消极的影响。
我们学校在这方面安排较为合理,那就是打破了学科的分界,分年级组集体备课。这就为老师们的交流互动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老师们课余时常常就班里的某一个同学发表个人的看法,然后通过交流我们会发现很多孩子在不同的课上的表现也截然不同。老师引导学生取长补短、互相借鉴,这对学生的发展大有好处。
5.多与学生谈心,多走进孩子的心灵。素质教育对老师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我们不可以再站在高高的讲台上,树立什么“师道尊严”,而是要善于走下来,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向你敞开心扉、坦诚交谈。破除师生之间的神秘与陌生,建立朋友家人般亲切的关系,这将在极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争取。跨过了与孩子的心理隔膜,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所需所求,更好地帮助他们全面发展,快乐成长。
尽管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出了这些经验,但我们仍然需要面对一个严峻的事实,那就是学生心理问题千差万别,截然不同,而且由于年龄、环境、家庭、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心理也会随时发生或微妙或明显的波动。任何方法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细心观察,善于发现,及时调整自己的处理方法,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更全面而深刻地把握学生心理特点,帮助他们更好地打开心灵这扇窗,迎接更加灿烂的明天!
【探究农村初中生学习困难的心理】相关文章: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电网建设的探究11-16
农村中学男生英语学习困难的成因及对策论文03-08
商务英语学习探究03-27
高校体育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探究03-07
毕业生考前心理问题探究03-28
孤儿学生的心理分析及教育方法探究11-16
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成长12-10
浅析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03-28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