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毕业论文

时间:2023-06-18 20:15:55 会计统计 我要投稿

会计毕业论文的范文模板(精选15篇)

  大学生活又即将即将结束,毕业生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快来参考毕业论文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会计毕业论文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会计毕业论文的范文模板(精选15篇)

  会计毕业论文 篇1

  摘要: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都属于会计学科,在会计学中都有一定的重要性。随着当前医院的发展和要求,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需要进行相互融合来满足当下的发展。本文主要对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概念进行阐述,然后描述了两者之间存在的区别和相关性,最后提出了在会计价值的视角下,医院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应如何进行有效融合。

  关键词:会计价值评论;管理会计;财务会计;融合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在不断发生变化,医院在经营中也逐渐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医院内经济成本的消耗过大,对自身的发展产生的一定的阻碍。那么如何才能够降低内部成本则是医院管理层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因此,医院需要充分发挥内部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作用,进行资源的有效整合,为自身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一、医院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概念

  当前经济在不断发展,相对应的医院管理会计的内涵也出现了一些变化,医院财务会计内容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包括财务资料搜集、整理、分析和计算等等。医院财务会计的主要依据是企业会计准则,坚持会计确认、计量的原则,同时也管理并监督医院相关财务活动,反映医院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果。管理会计作为医院会计工作的关键之一,主要是由成本会计、管理控制系统两部分构成。管理会计在运行中涉及的内容较多,其中包括计算机、统计学还有运筹学等,为医院未来发展中所需的对经营活动的预测、考核和控制的有效性提供了保障。另外,管理会计也是医院用于实现服务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重要渠道。

  二、医院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存在的区别和相关性

  (一)医院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区别

  1.功能时间性差异

  对于时间要求上,医院管理会计表现的较为全面,也就决定了医院管理会计需要对以往的经济状况进行全面和系统性的分析,并剖析当前存在的资金流通信息和医院的动态发展,以实现有效、合理的对医院资金情况的评估,完善医院报告文件,对医院未来的发展起到引导作用。财务会计则只是整合分析医院的内部财务信息。

  2.职能和服务对象差异

  医院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对医院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两者的侧重点却不同。财务会计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团队和个人,服务形式为记账、算账和报账,并对医院资金进行核算,反映医院的资金流向和获取的效益,有利于医院进行经营决策。医院管理会计的`服务对象是医院内部,对内部的经济流向进行考核并预测,并报告给医院的管理层。

  (二)医院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相关性

  两者都能够将医院资金的流动情况进行有效的分析并预测,服务对象从根本上说都是资金运作,区别则是时间和空间的不同,两者的相关性还在于都能够为医院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从而满足医院的健康、快速发展。

  三、会计价值评论下医院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

  (一)价值评价内涵和会计信息质量评价

  价值工程理论中提出了对产品和服务的评价,从功能和成本方面进行价值分析。在生产和消费价值工程理论上进行价值评价,对于供应和服务价值来说,评价则主要体现在三个因素,即质量、成本和性能。从用户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角度上来看,最为重要的则是相关性和可靠性。可靠性是指会计信息,需要的是完整的内容和质量,若会计信息虚假、不完整,也就失去了使用的价值。会计信息的属性会反映用户对会计信息的需求,用户希望会计信息能够带来何种效果,就是会计信息的价值所在。会计信息和财务会计信息相比,其内容比较丰富,可靠性也就更高。医院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相互融合,是一种对信息的审计效果,同时能够防止出现错误和舞弊情况,使得信息的可靠性更高。另一方面,两者的融合也是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增强,满足了内部会计核算需求、提升了医院内部管理服务,加强了内部管理信息的个性化。同时,两者的融合,满足了用户对不同信息的使用,从而满足使用者的决策,加强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二)医院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机制

  如果对医院当前的管理模式进行改变,则需要先将医院的内部核心角色转变。也就是说,医院管理层应认识到并重视会计的重要性,客观的分析会计所具备的决策能力。只有医院管理层起到高度重视,才会使得医院内部会计角色的地位和价值发生变化。在医院的经营管理中,管理会计能够起到直接性的作用,决定了医院未来的发展方向和位置。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背景下,医院管理科学也在不断发展转变,使得医院内部管理会计的职能出现了相关变化。在这种背景下,需要不断提升会计工作者的工作能力,不断提升会计人员的整体素养。

  (三)医院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建议

  1.完善医院会计制度

  在建立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过程中,需要对会计准则进行有效的约束。当前我国许多医院在成立财务会计时均已经有了相关规定,为会计工作人员日常的工作起到了有效的管理,提升了工作的效率。然而仍然有一些医院在制定管理会计制度方面存在一定的漏洞。面对这种状况,医院需要完善相关会计制度,制定有效的会计准则,并给出会计工作人员岗位需要达到的个人素养标准和工作能力标准,从而能够更好的制定医院经营活动的方案,促进医院经营活动的高效性。

  2.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作用实现数据共享

  在此过程中,首先则需要建设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相关数据信息目录,在完成相关工作后,则能够通过对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数据分析,在目录中便能够得到大致的信息。其次,利用所得到的信息,成立相对应的数据管理系统,当前这种管理方式在很多会计信息系统中已经广泛使用,也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并将会计人员的工作便捷化。在进行管理会计的工作过程中,与财务会计的依照会计科目工作具有很大的不同,工作人员根据自身工作中的实际需求,在会计信息数据库中建设相对应的模块,完善成本、绩效等的审核,使医院高层对医院的经济发展方向和各个部门的状况都能更加深入的了解。

  3.增强信息化系统管理

  当今是信息化的时代,上文也说到,医院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融合也离不开信息化系统。这是由于信息化系统能够将医院的各个部门相互连接,使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达成某种经济活动的共识,一方面能够促进医院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可加强对医院经济活动的完善管理。在进行一项经济活动时,会计能够将此项活动中的所有支出方向和收入来源详细的记录,方便之后医院对财务的审查,且所有的数据都能够录入计算机中,防止了出现资金不明确的问题,为医院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医院自身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会计工作的帮助,从当前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分析,医院必须提升会计管理工作才能满新医改下医院管理活动的要求。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在医院管理过程中的融合还需要加强实施,寻找与医院自身的实际发展相似的途径,不断完善两者的融合,从而获得更加真实、全面的会计信息,在会计价值下,两者的有机融合会促进医院在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并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规模。因此,医院必须对两者的融合产生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措施促进融合,以满足医院未来的发展需求。

  会计毕业论文 篇2

  内容提要:随着会计电算化在会计工作的广泛应用,对传统手工审计工作造成了冲击,迫切要求现有的审计工作进行相应的改变、补充和完善。如何适应新形势保证审计方式、方法的科学合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搞好电算化审计工作已成为当前审计工作的重心。笔者从目前我国审计工作现状入手,就如何搞好审计工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期对我国审计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电算化审计,审计线索

  人才培养21世纪,人类全面进入了信息社会,随着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会计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对传统的会计理论和实务产生了重大影响。由于电算化会计与手工会计无论是在会计基础,还是在会计工作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别,因此,传统的手工审计在新的条件下就显得很不适应,迫切要求现有的审计工作进行相应的改变、补充和完善。目前,由于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审计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促进我国电算化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笔者就如何做好审计工作进行粗浅的探讨。

  一、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一)存储介质的改变对审计线索的影响

  在手工会计记账条件下,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各种账簿和编制的会计报表都是以纸张的形式进行存储,审计的线索即为纸质的账簿资料,审计人员通过调阅这些纸面信息,加上自己的经验判断,来获取审计信息。但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会计处理集中由计算机完成,会计信息集中存贮在磁性介质上,只留下肉眼看不见的线索。对于长期进行手工审计的人员来说,过去那种习惯应用的审计方法,已不能适应现有的审计工作的要求。虽然他们对审计方法的思路非常熟悉,但针对财务软件所提供的复杂的核算功能、多种软件不同的操作界面,他们却无从下手,面对这种情况自然会影响到他们寻找漏洞、揭露矛盾、查错防弊、获取证据等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财务软件的高效性对审计方法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的应用给会计工作带来高效率,原来手工条件下对凭证的审核、记账、结账和编制报表工作需很多天才能完成,而且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不是很高。实行电算化工作以后,这些工作在几分钟内就可以全面完成,工作效率之快,准确性之高是原来不可想象的。在这种记账条件下,一方面,如果继续采用手工审计的方法,由于其在操作技术上存在局限性,效率不高,越来越难以胜任国家提出的审计工作应准确、时效、全面的各项要求;另一方面,由于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人员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对账簿进行大幅度调整,而且可以不留痕迹,所以,如何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审计工作的时效性,采用什么样的审计方法和审计手段进行审计,已成为审计人员认真思考的问题。

  (三)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对审计内容的影响

  由于实行会计电算化以后,审计的对象不再是手工处理的会计资料,而是变成了会计电算化系统,一方面,单位使用的会计软件是否符合有关部门的要求,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否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其次,使用会计软件程序质量是否满足对数据进行处理和控制的及时性、正确性和可靠性,软件程序是否具备纠错能力和容错能力。最后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否具有真实性、正确性和可靠性。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说审计内容主要包括对单位使用的会计软件进行测评、对会计电算化会计系统程序的审计、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会计数据进行的审计。

  (四)会计电算化的技术性对审计人员素质要求的影响

  由于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环境比手工处理的信息系统更为复杂、技术性要求较高,使得审计内容和范围也更为广泛和复杂。传统手工审计下,从事审计工作的多为掌握丰富会计知识与审计方法的专业人员,但面对会计电算化,不仅要求审计人员具备一定的分析、判断和表述能力,还要求其对电算化会计系统有一定的了解,对其输入输出的控制、数据处理的过程以及有可能发生的舞弊情况有深刻的认识和掌握。但就目前我国审计工作中,由于电算化审计理论和实践研究相对滞后,复合型的审计人才匮乏,审计人员对以磁性介质存放的账表数据不适应,难以开展有效的电算化审计,因此,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迫在眉睫。

  二、搞好电算化会计审计工作的新思路

  实行会计电算化以后,给审计工作带来了诸多方面的问题,通过以上对各种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不论是对审计线索、审计内容还是审计方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分析问题,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方法。

  (一)加强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

  在过去的手工会计条件下,审计工作往往更多重视的是事后审计,随着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广泛开展,为了保证电算化会计条件下审计工作的真实可靠性,审计工作应从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

  1、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事前审计

  在单位实行会计电算化工作之前,首先应对单位采用的会计系统软件的适用性进行审计,软件中提供的各项核算和管理功能是否满足单位对会计信息提供的要求。对于自行开发的会计软件,审计人员应参加信息系统设计和评审验收,针对审计可视线索自然消失的趋势,强调在会计数据处理流程中,设置审计控制点,由计算机自动记录有关审计所需线索。通过事前审计,保证单位使用的会计软件系统的合法、安全可靠,在整个系统评价过程中,我们应注意的一点是可审计性。

  2、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事中审计、事后审计

  在会计电算化应用于会计工作以后,要保证计算出的会计数据正确无误,应该重视对会计信息系统软件的数据处理程序、自动转账公式的设置和会计报表公式的定义进行事中审计,防止核算单位恶意篡改系统程序。当然也要做好会计电算化过程的事后审计,将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运算结果与软件提供的核算功能进行符合性和实质性测试,保证会计数据的真实可靠性,继而保证审计工作的正确性。

  (二)适应新形势,实行审计工作电算化

  从1979年会计电算化引入我国以来,相继经历了缓慢发展、自发发展和稳步发展三个阶段,电算化会计软件的研究与开发方面,已取得了较好成绩。由于对电算化审计的优越性认识不够,起步较晚后,使得电算化审计的研究相对落后,为了适应会计电算化这一记账工作的新形势,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我们应该借鉴推行会计电算化的实践经验,重视对审计软件的开发研究,大力发展审计软件市场,组建一批既懂财会审计业务,又熟悉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公司,使电算化审计软件广泛地应用到审计工作中,不断吸取电算化审计的工作经验,逐步改进和完善审计工作,促进我国审计工作电算化的迅速发展。

  (三)结合会计电算化高效率的特点,采用适当的审计方法

  实现电算化以后,会计工作的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保证了会计核算的及时性,电子计算机以极高的速度处理会计数据,手工方式几个人几天的核算工作,采用电子计算机用很短时间就可以完成,保证了会计核算的及时性。也正是由于电算化会计这一高效性,给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提出了挑战。由于利用会计软件更正账簿数据可以做到不留痕迹,会计人员可在审计前对会计数据做随意更改,所以审计部门应调整常规下所采用的审计方法:审计的工具可采用审计软件和借助一些辅助审计软件;审计的方法也应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在审计前,可不用预先通知审计的时间、目的和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性,有效防止人为调账、账外账的现象发生。

  (四)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培养电算化审计专业人才。

  在会计电算化工作广泛应用的今天,对审计工作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审计工作能否满足现代信息时代的要求,审计方式是否采用现代技术,审计方法是否科学、合理,其关键在于审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笔者认为,审计人才的培养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注重对高校学生本专业的人才培养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专业设置中,电算化会计专业的开设已普及化,已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会计电算化人才。但是,由于人们对电算化审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借助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和应用审计软件进行审计工作还没有广泛开展。所以,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人才的培养问题,我国高等院校应逐步开设电算化审计专业,这样通过专业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学习,为社会输送复合型的专业技术人才。

  2、定期对审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利用高等院校进行电算化审计专业人才培养,是提高审计人员素质的一条有效途径。但是,对于处于审计工作岗位中的审计人员来说,应该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方式,着重培养他们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的操作技能和电算化审计软件的操作方法,采用这种短期培训的方式也是解决审计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我们可以看到,会计电算化在会计工作的广泛应用,虽然造成了对传统手工审计的冲击,同时也促进了审计工作改革的进程。我们相信,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普及运用,电算化审计条件也将在电算化会计发展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和提高,会计工作数据的真实可靠性也会因电算化审计工作的开展得到有力的保障。

  会计毕业论文 篇3

  [提要]蓝海战略管理会计在追求“差异化”和“低成本”的同时,要实现价值创新的目标,必须改变原有的指导思想、思维方式,遵循新的程序重塑管理会计体系。蓝海战略管理会计是蓝海战略与战略管理会计相结合的产物,它贯穿创意经济全过程,是战略管理会计的新发展。

  关键词:蓝海战略;战略管理会计;创意;价值创新

  21世纪创意经济在全球蓬勃发展,并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词汇。创意经济在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中占据着明显的主导地位。它不仅为企业提供创新发展思维和模式,也为企业实现价值创新开启了广阔的蓝海。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就曾大胆预言:主宰21世纪商业命脉的将是策划,因为资本时代已经过去,策划时代正在来临。而会计管理作为经济策划的一部分,是创意经济所不能够缺少的一种科学方法与手段,对创意经济的成长和增值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蓝海战略及其管理会计理论

  (一)蓝海战略的价值创新内涵。

  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的钱金和勒妮莫博涅教授于2005年出版了《蓝海战略》一书,在战略管理学界与企业界获得巨大反响,被誉为“为全球的企业界寻求新的战略手段提供了一种新的管理范式”。该书将市场分为“红海”与“蓝海”。“红海”是一种市场竞争者战略雷同、市场趋于饱和、平均利润率极低的行业,企业在其中进行着你死我活的竞争。而“蓝海”则是指未被开发的行业,其中竞争对手很少,平均利润率很高,能给企业带来迅速而高效的价值增长。蓝海战略的基石是价值创新,蓝海在创新的同时,以提升企业价值和客户价值,并实现企业自身价值飞跃为目标。

  (二)蓝海战略管理会计。

  蓝海战略管理会计是蓝海战略管理与战略管理会计相结合的产物,是战略管理的延伸和发展。因此,蓝海战略管理会计将会因蓝海战略与管理会计的结合应运而生,构建蓝海战略管理会计模式是未来管理会计发展的重要领域和方向。

  1、构建蓝海战略管理会计模式的现实意义。

  蓝海战略管理会计是蓝海战略深入发展的结果,它有利于企业创造经营管理新模式,有利于企业树立战略管理新理念。蓝海战略管理会计能促使企业进行价值创新,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2、蓝海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

  蓝海战略强调企业应通过价值创新,超越产业竞争,开创全新市场,实现持久的获利性的增长。因此,蓝海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是管理人员在价值创新和不断创意的基础上运用专门的方法帮助企业进行战略分析,制定战略规划,评价战略业绩,从而实现企业持久的、获利性的增长。

  二、创意经济———开启企业“蓝海战略”的钥匙

  (一)创意经济的概念。

  自从英国政府1998年正式提出“创意经济”的概念以来,发达国家和地区提出了创意立国或以创意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创意产业已经被提到了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战略层面。所谓创意,是经济主体通过创造性思维活动而获得的,对某种潜在获利机会的原创性识别与认知。这是一种原创性的知识,它既可以是某种点子、想法,也可以是某种策划、思路或解决方案。而创意经济是指在知识经济高度发达的新阶段,以人的创造力即创意为核心,以知识产权保护为平台,以现代科技为手段,并把创意物化,形成高文化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和服务,以提升经济的竞争力和生活质量为发展方向的新型经济形态。

  (二)连接创意经济和蓝海战略。

  蓝海战略的基石是价值创新,蓬勃兴起的创意经济,不仅为企业提供创新发展思维和模式,也为企业实现价值创新开启了广阔的蓝海。从研究“创意”本身,逐渐延伸到以创意为核心的产业组织和生产活动,即“创意产业”、“创意资本”,又拓展到以创意为基本动力的经济形态和社会组织,逐渐聚焦在具有创意的人力资本。

  1、创意经济创造观念价值。

  价值创新要通过为消费者提供新的价值元素来实现。价值是与需求联系的,需求是推动价值形成的原动力。从消费者的角度看,产品价值系统由功能价值和观念价值两个部分构成。功能价值是消费者为满足自己基本需要时愿意支付的价格部分。观念价值是主观的、可以体会和感受的无形附加物,因文化创意渗透而生,是附加的文化观念。于是生产者让产品成为文化意义的`承载者,也就大大提高了产品的观念价值,开辟了企业产品价值提升的蓝海。

  2、创意经济创造新市场。

  创意经济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广泛的融合性,即它能与各行各业相互融合、渗透。这种融合就把技术、文化、制造和服务融为一体,既有利于产业的延伸,又大大拓展了产业的发展空间,同时还能够创造新的市场。特别是文化创意为产品和服务注入新的文化符号要素,为消费者提供了新的价值元素,从而也为企业开辟了新的市场蓝海。

  3、创意经济创造新产业。

  创意经济开辟“蓝海”中的功能还体现在,由于创意经济发展能够打破传统产业界限,以文化创意为核心价值的新型产业群重塑了现代产业体系,不仅产业价值倍增,也为区域品牌价值的提升打开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创意经济的发展告诉我们,“人类的认识不仅能够改变财富的价值,更重要的是人类的思维还能够创造价值”,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善于运用创意产业的思维,把规划变策划,把创意变生意,把智慧变实惠。

  三、基于创意经济基础上的蓝海战略管理会计

  (一)创意经济中管理会计的运用。创意经济中管理会计的运作始于项目周期的第一阶段,并随着项目的进展不断延伸,贯穿创意项目整个过程。在创意经济过程中创意策划人员通过对创意项目进行系统分析,对创意活动的整体战略和策略进行运筹规划,从而对提出决策、实施决策、检验决策的全过程作预先的设想。以便充分运用自有资本,巧妙利用社会资本和国内外风险投资,在资本运动的时间、空间、结构三维关系中选择最佳结合点,以获得满意与可靠的投资回报。这本身便具有蓝海战略管理会计的内涵。

  (二)创意经济基础上的蓝海战略管理会计

  1、创意项目可行性研究。

  创意项目可行性研究是按照投资决策程序要求,在投资决策前对与项目有关的市场、资源、技术、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问题所进行的全面分析论证和综合评价,是一种选择最佳投资项目或投资方案的科学方法。一个好的创意项目不仅要考虑技术上的可行性,更要分析其经济上是否可行。首先,分析项目形成的相关成本,如研发过程中成本、投资成本等;其次,分析项目未来可能带来的收益;最后,将收益与成本进行比较,估算出净收益,作为项目取舍的标准。不仅如此,一个创意项目可行性研究必须通过对项目的市场需求、资源供应、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方面的研究,从技术、经济角度对项目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财务、经济效益及社会环境影响进行科学预测,为项目决策提供公正、可靠、科学性的投资意见。

  2、构建具有商业可行性的蓝海管理会计战略。

  在价值创新蓝海战略下,管理会计必须改变原有的指导思想、思维方式、工作程序等一系列内容,遵循“评估买方信用———制定战略价格———确立目标成本——排除接受的障碍”的程序重塑管理会计体系。首先,满足购买者的特别效用。运用蓝海战略,视线将超越竞争对手移向买方需求,跨越现有竞争边界,将不同市场的买方价值元素筛选并重新排序,从给定的定位选择向改变市场结构本身转变。其次,价值创新挑战了基于竞争的传统教条即价值和成本的权衡取舍关系,让企业将创新与效用、价格与成本整合一体;通过改变产业结构重新设定游戏规则,面向潜在需求的买方,合并细分市场整合需求。再次,为了将蓝海创意的赢利潜力最大化,公司从价格中减去合理的利润边际就得到目标成本,以目标成本来提供服务并获得一个稳健的利润空间。最后,从一开始就了解并消除理念中将面临的各种障碍,才能采取措施确保理念的成功地实施,蓝海战略的设计流程才是完整的。

  四、结束语

  产业发展史告诉我们,市场空间从来就不是既定的常数,没有永远卓越的企业,也没有永远常青的产业,企业要做的就是在适当的时候采取有效的战略行动。蓝海战略的价值创新是一种中长短期战略创新。其战略优势存在于被模仿之前。随着其他企业跟随战略的推进,蓝海也会慢慢变成红海,因此蓝海战略行动也要随之改变,一步步升级,不断进行下一循环蓝海战略的部署,动态地应用蓝海战略。

  主要参考文献:

  [1]周霞,冯文红.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发展的蓝海战略[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3.

  [2]林万祥,符刚.基于蓝海战略的管理会计重构[J].会计之友,2006.10.15.17.

  [3]王慧敏.创意产业与“蓝海”战略[J].经济咨询,2008.5.37.38.

  会计毕业论文 篇4

  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国家宏观调控下,各种经济资源由市场来发挥决定性配置作用的经济模式。会计信息透明度是关系社会资源在各市场活动主体间有效配置的一项重要机制,保障整个市场的健康、有序运行。

  关键词 :会计信息;透明度

  一、会计信息透明度的概念

  会计透明度作为一个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的整体性概念,包含有会计准则的制订和执行、会计信息质量标准、信息披露与监管等内容。

  会计透明度的两层含义:有一套完善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信息披露监管制度体系,并且所有的会计准则和会计信息披露监管制度相协调,不会产生大的偏差;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都能够严格遵循其相应的会计准则,并能向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高频率、高质量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和经营风险水平的信息。

  二、会计信息透明度的作用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透明度的作用。行政事业单位作为承担公共受托责任的会计主体,只有及时、完整、准确、真实的向公众报告其会计信息,才能使公众了解国家财政状况和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及行政事业部门所提供的服务的效率与效果,实现现代文明社会中宪法所赋予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同时这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民主政治水平的重要标志。在我国深化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透明度,可以及时发现遇到的问题并调整相关政策,使决策更加科学、有效,并且可以降低政府代理成本,避免暗箱操作中失败行为的发生,是打造廉洁、高效、法治、阳光政府的有效途径。

  (二)企业会计信息透明度的作用。会计信息透明度是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在要求,对于促进企业自身发展,和整个资本市场的规范运行都有重要作用。提高企业会计信息透明度,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参考依据比较确定,减少对资金投入的风险溢价要求,从而使融资企业资金使用成本率下降。也可让资本市场中交易双方理性决策、合理估价,从而使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运行更加高效。此外,会计信息透明度有效的缓解了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经营者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行为问题发生,降低了股东对公司经理的监督成本,促使其不断提高公司经营业绩。

  三、我国会计信息透明度的状况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透明度状况。二零一四年新华社《新华视点》栏目播发系列报道,追问数以亿计的“土地出让金、民航发展基金、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办理公交卡的押金、涉农资金、科研项目经费、水电油附加费、高速公路费、道路停车费、彩票”等十类行政事业性收费或政府基金的去向。调查发现许多的资金被挪用、截留、套取、挥霍、和中饱私囊,而相关部门的回应,不是“仍在进一步研究中”,就是“尚无规定和具体办法”,留给公众的是一笔笔“收得爽快,用得糊涂,去向成谜”的“糊涂账”。可看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透明度远远不能满足公众所应享有的知情需求。

  (二)企业会计信息透明度状况。信息披露所遵从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是保证证券市场健康生存、有序发展的基本条件。然而我国一些上市公司在进行会计信息披露时仍存在不充分、不及时和不真实的状况。对本应该客观真实披露的内容采取有选择性和倾向性的披露,对好的信息进行披露,而对不好的信息进行隐藏或屏蔽。

  四、会计信息透明度的影响要素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透明度的影响要素。一方面是缺乏刚性的法律规定,来明确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所应予以公开的范围、对象、时间、方法、及途径,而政府收支信息在我国以往属于国家机密,导致相关单位不能很好地理顺公开会计信息与保守国家秘密之间的关系,无法给公众提供全面有效的信息;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没有主动公开会计信息的意识及审计监督机制不完善,导致了会计信息使用者信息匮乏,也使立法机关和公众无法行使监督权,造成资金分配不公、使用效率低下。

  (二)企业会计信息透明度的影响要素。

  一是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未能达到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一般都拥有绝对话语权,不仅可以决定公司合并、分立等重大事项,而且对独立董事的选聘、监事会成员的产生、高级管理人员的任用、会计师事务所的选定,以及公司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利润分配都可施加重要影响,使原本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三位一体相互制衡的体系被消弭于无形,也就使得会计报表为符合大股东利益最大化要求而发生失真成为可能;

  二是会计师事务所出于经济方面的.考量,服从于某些权威部门“特殊要求”,再加上部分注册会计师受专业水平所限、职业道德自律性差等原因影响,导致其难以客观按照审计准则行使监督职能;

  三是对违法乱纪行为惩处力度不够,违法成本远远小于获得的收益,使得不少上市公司铤而走险,利用虚假信息谋求超额利益;

  四是会计确认和计量工作本身就需要借助于假定和估计方法,一些会计人员为屈从于管理层的意志而利用“活动空间”进行会计操纵。

  五、如何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的探讨

  (一)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透明度的方法探讨。一方面要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公开行为纳入法治化轨道,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立法明确其会计信息公开的义务、具体范围、程序、内容以及法律责任等,同时也要加强各级人大机关对预算及其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另一方面要积极转变政府作风,理顺信息公开与保密的关系,利用多种媒体和平台自觉自愿地公开作为社会共享资源的会计信息,满足公众对信息的需求。

  (二)提高企业会计信息透明度的方法探讨。

  一是加强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强化董事会功能,真正发挥独立董事的职责,利用多种技术条件保障广大中小投资者在公司重大经营决策上能够拥有足够的参与权,提高他们的维权意识和维权水平,健全监事会人员激励机制,真正发挥监事会作用,建立职业经理人市场选聘优秀管理人才,对财务总监和会计人员实行委派制,从多方面来监督和制约大股东的行为;

  二是改变现在由被审计的上市公司向会计师事务所支付报酬的模式,减少会计师事务所经济方面的顾虑,有利于其审计上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同时加强对审计人员职业素质的培养,提高其职业道德水平;

  三是要建立社会诚信体系,制定信用评分体系,对上市公司信用档案进行公布,对信息披露不利及违规者要加强监管力度,运用法律法规、媒体舆论力量等多种手段进行惩戒,做到惩前毖后,使失信者在市场上永无立足之地;

  四是建立健全以会计准则为核心的会计信息披露规范体系,不断完善和修正会计准则在实践操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减少现有会计准则的漏洞,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有效,增强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会计毕业论文 篇5

  环境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单位,以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对各会计主体的环境管理系统以及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以自然资源耗费应如何补偿为中心而展开会计。

  环境会计是在自然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受到威胁的背景下,人们在分析了传统会计理论和方法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的。

  一、时代呼唤环境会计

  人类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不断从自然界获取资源同时又将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废物排放到环境中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人类要求从自然界取得的资源越来越多,同时排放到自然界中的废物也越来越多,超过了自然界的承受能力,导致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会计作为一种管理信息系统,应该反映环境问题,并使环境信息最大限度地影响人们的行为,但是传统会计模式存在种种局限性,并不能适应这种需要。

  二、克服传统会计的局限,建立具有创新特色的环境会计理论体系

  (一)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是会计理论体系的基础和逻辑起点,是会计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联结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桥梁。

  传统会计的目标是借助会计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为经营管理提供财务信息并考核经营责任,全面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环境会计的目标应该是可持续发展,而不仅仅是追求单纯的经济利益。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企业以理性的观念,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和物质循环规律,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努力提高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远大目标,否则经济利益也会成为无源之水。

  (二)会计假设

  环境会计研究和反映的对象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为了使会计核算程序和方法有统一而稳定的前提,必须依据人们对环境资源的认识,作为合乎逻辑的推理和判断。环境会计假设继承了传统会计假设,同时又赋予了新的内涵,它是建立环境会计理论的前提。

  1、会计主体假设。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核算服务的对象或者说是会计人员进行核算采取的立场及活动范围的界定,如果主体不明确,环境资产和环境负债就难以界定,环境损益便无法衡量等等,因而环境会计中依然要有会计主体观念。

  环境会计主体具有宏观会计的显著特点,其空间范围已经大大扩展。这是由生态资源的特点所决定的,任何生态资源都既对当地产生影响又会对全局产生影响,如江河上游森林状况影响下游的水流量,内蒙的'草场退化造成北京的沙尘暴等等,使得对生态资源开采的影响、生态成本的补偿、生态收益的确认都大大超过了地理属性的范围。

  2.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假设。持续经营假设是指会计主体在可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清算,它所持有的环境资产将按原来的目的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被耗用,它所承担的环境负债也将按原来的承诺如期清偿。只有在此假设下,才能建立起环境会计计量和确认原则,解决环境资产计价等问题。

  当然,为了充分发挥环境会计管理的作用,及时提供环境信息,必须认真的把持续经营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首尾相接、间距相等的会计期间,以便确定和分析会计主体的环境责任履行情况。

  3.货币计量假设。货币计量假设是指环境会计核算要通过货币来计量和反映。货币计量作为环境会计计量的基本单位,同时也要用实物计量,在货币计量中,既要用历史成本,又可采用其他计量属性,对企业经营中重大的、且不能用货币计量的环境信息,还需要在环境会计报告中用文字或附注的方式予以揭示。

  (三)会计对象

  传统会计对象注重的是资金运动,也就是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一般只包括资金进入企业、资金周转和资金退出企业三个部分,并不考虑生态环境,但从长远来看生态环境是企业资金周转的支持系统。

  环境会计的对象是企业对环境资源的不断损耗和不断补偿的循环过程。从整个经济系统看,环境向经济系统提供原材料和能源,同时原材料和能源在生产过程中以污染或废弃物的方式回归大自然由自然环境消化吸收,倘若对环境资源的消耗和污染超过环境的再生能力和吸收净化能力而又不给予足够的补偿,就必然导致自然环境的恶化、生态系统的失衡。失去环境系统的有力支持,也就是丧失了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四)会计原则

  环境会计原则不仅建立在传统会计原则基础之上,而且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1、社会性原则。传统会计核算的是与企业个体利益直接相关的经济活动,而环境会计则要揭示企业对环境的责任与义务,评价环境对企业未来生存发展的影响,因而必须要求企业站在社会的角度,衡量企业的业绩,以企业的经济利益和社会环境利益的协调和融合为最佳标准。

  2.强制性原则。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企业应对所耗费的资源和破坏的生态环境付出一定的代价,但如果没有相关法律法规与制度的强制性要求,多数环境表现不良的企业不会为减轻生态环境的破坏而自觉增加支出,目口使增加了相关环保支出,也不乐意主动向社会披露此项信息,担心损害企业的环保形象。因而,政府会计管理部门和环境保扩部门必须对企业最低限度的环境信息披露作出明确和强制的规定,支持并鼓励企业披露尽可能多的环境信息。

  3.推定性原则。企业对环境保护的责任不一定要有法律上的强制性义务,而只需存在推定义务企业就应自觉履行。

  4.最小差错原则。环境会计在计量上具有极大的模糊性,所以环境会计计量不可能做到绝对准确,但应遵循最小差错原则,做到相对准确。

  (五)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

  传统会计按照劳动价值理论,认为只有交换的商品,其价值才能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衡量,对于非交换、非人类劳动的物品,传统会计不对其进行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环境会计的对象大多不是人类劳动的产物,而是自然界千百万年长期演变的结果。按照劳动价值理论,环境资源只有使用价值,没有交换形成的价值和价格,因此,建立在劳动价值理论基础上的传统会计,难以对环境会计诸要素进行确认、计量、记录、报告。

  环境会计的计量方法可以建立在边际价值理论与劳动价值理论相结合的基础上,对于包含劳动结晶的环境诸要素,按劳动价值理论建立的计量方法计量,不是劳动结晶的环境要素,按边际价值理论建立的计量方法计量。环境会计计量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市场价值法、恢复费用法、替代成本法、机会成本法、边际成本法等等。

  我国现行会计制度中,还未建立与环境保护相配套的会计核算体系,仅涉及“管理费用‘和”预计负债“两个科自。在企业”管理费用’科目中设置了“排污费”和“绿化费”两个项目,前者是指企业按规定缴纳的排污费用,后者是企业对厂区进行绿化发生的费用,“预计负债”科目可以用来反映企业因环境污染等或有事项而确认的负债。但这些环境信息远不能满足利害关系者的需要。

  我国企业可以采用以下两种环境报告模式呈报环境信息。一是补充报告模式。补充报告模式指在现有财务报告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会计科目、会计报表和报告内容的方式报告企业环境信息。因此,补充报告模式可以起到弥补现行财务报告中环境披露不足的作用,使现行财务报告日益完善。二是独立报告模式。这种报告模式要求企业对其承担环境受托责任进行全面的报告。独立环境报告模式的具体内容应包括企业简介与环境方针、环境标准指标和实际指标、废弃物、产品及其包装物等污染的排放、再循环使用等信息、环境会计信息、环境业绩信息、环境审计报告。在目前我国环境会计具体准则空缺的情况下,企业应首先考虑采用独立环境报告模式报告环境信息,待将来我国制定和颁布环境会计具体准则后,再采用补充环境报告模式。

  应该看到无论是环境会计的理论还是实务,在我国仍处于摸索阶段,但随着人们对自然界认识程度的进一步加深,环保意识的深入人心,环保法规的进一步健全,社会各界人士包括各方面的专家和新闻媒体等对环境会计的进一步的关注与支持,环境会计一定会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的专门学科,从而实现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良性互动。

  会计毕业论文 篇6

  摘要:高职学院的会计专业注重实务性培养和训练,对理论知识的深究要求较低,因此高职学院会计专业的学生并不适宜于学术性毕业论文写作。从多角度分析了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现状、原因,并对用大型顶岗实习作业代替写毕业论文的形式进行了初探,使之更加符合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的目标。

  一、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是论文质量较差。高职学生的毕业论文在选题、构思和语言表达上都难以达到相应的要求。目前学生的毕业论文大致有两类情形:一类是论文无可挑剔,且理论高深。论文初稿上交后,令指导教师尴尬不已,因为文章近乎完美,基本找不到需要修改和完善的地方。显然,这类论文是整段甚至通篇直接引用过来的。另一类是论文层次混乱、主次颠倒、语句不通。这类论文往往令指导教师烦恼无尽,因为文章大多是拼凑、粘贴或嫁接形成的,其结构混乱,条理不清,缺乏应有的科学性和逻辑性。指导教师认真审阅后,花大力气提出修改意见,其结果是:学生往往视而不见、不予理睬,马上重新换题,另起炉灶拿出一篇新论文,而这样的论文或是完美无缺,或是条理混乱不堪。

  二是写作流于形式。毕业论文写作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在毕业论文研究写作过程中得以拓宽、深化和升华。在掌握学科专业科研基本方法的基础上,经教师指导,独立进行调查研究、搜集资料、分析综合、推理论证及系统表述,以达到提高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现阶段,高职会计毕业论文写作在许多高职院校已渐成过场,丧失了通过论文写作获得科学研究基本训练这一教学目的。在多数学生的思想意识中,写论文纯粹是为了应付差事,无论论文做得如何,学校和老师都不会因论文写作以及答辩差而给不及格、毕不了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学生敷衍了事的态度,使其根本不遵循论文写作的一般规律和要求,不能踏实、认真地展开调查研究和分析论证,不严格按照写作流程推进,往往是一拖再拖,最后随意上交一篇。一些高职院校基于各种因素的考虑,也只能是一再降低毕业论文的相关标准。

  二、主要原因分析

  第一,人才培养目标的侧重发生改变。我国普通高等教育一般分为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高职教育隶属于专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高职教育的发展基本上走本科教育之路,其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教学体系等与本科类同,三年教育培养的结果是:学生既非理论型、学术型、研究型、工程型人才,又非技术型、职业型人才,高不成、低不就,与社会需求相差甚远,人才培养模式陷入尴尬境地。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是,要确立一个不同于本科、具有自我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本科教育与高职教育在学术性和职业性上的不同侧重,决定了两者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的差异:本科教育旨在培养宽口径、厚功底的“通才”;高职教育立足于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专门人才,其培养目标应有鲜明的职业定向性,以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厚功底的“通才”毕业后,其可能去大学、研究所等从事学术性、研究型工作,这一层次的毕业生非常需要受到科学研究的基础训练,即本科教育的毕业环节必须包括毕业论文,以提高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该教育层次培养目标的实现。职业定向为“应用型人才”毕业后,则直接进入各自的职业岗位,比如,高职会计专业人才更适合去中小型及以上企业,其可以胜任会计主管及以下岗位的实务工作。可见,高职会计毕业论文设置的必要性、合理性都需要在新一轮人才培养目标下进行重新的审视和研究,毕竟,高职教育不再是本科教育的“压缩版”。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差异决定两者在今后的培养模式上应各有侧重、各具特色。

  第二,知识能力结构的塑造发生改变。培养目标的不同,决定着本科教育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有着显著区别: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学科的重要性,注重理论基础的广博和专业理论的系统精深。专业设置体现学科性,课程内容注重理论性,教学过程突出研究性。本科教育的知识能力体系呈现出纵向框架式,强调课程的整合、学科的完整和综合,注重跨学科知识的迁移。比较侧重“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集中于认识世界的范畴,是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相对不完整的实践体系的统一。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要求具有适度的理论知识,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以及较为娴熟的技艺和技能。高职教育的知识能力结构呈现出横向职业岗位模块式,它强调岗位业务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理论以“够用”、“实用”为度。比较侧重“做什么”和“如何做”的问题,集中于改造世界的范畴,是相对完整的实践体系和相对不完整的理论体系的统一。

  高职院校应当首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然后使其具有适应就业需要的专业技能,促其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突出职业岗位能力、学习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塑造。培养的会计毕业生应能很快适应基层会计工作,过渡期或适应期较短,并有较高的会计操作技能。经过3—5年的实践和学习,即可由助理会计师成长为会计师、单位会计主管、单位审计骨干、注册会计师等。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强调职业综合素质的提高。在构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时,紧紧围绕“应用”这一主旨,不断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一般保持在50%左右。为了切实从工学结合的角度出发,要不断强化学校与用人单位相结合,师生与工作过程相融合,“做、学、教”实现一体化。三年修业结束后,高职学生虽然不像本科生那样具有厚实、宽广的专业理论知识,初步的理论研究与开发能力也相对欠缺,难以实现在某一领域对学术观点、学术流派以及学科知识做深入系统的研究和探讨。但是,高职学生将理论知识予以转换,应用能力得到提高,岗位操作技能的准确性、娴熟性快速提升,缩短了与具体岗位执业要求之间的差距,更能满足社会对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需求。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说明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已今非昔比,不可等同视之。

  三、改革创新的基本思路

  毕业环节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高职学生的毕业环节应充分体现职业性、社会性和开放性的特点。鉴于目前毕业论文实践环节存在着普遍、客观的问题,笔者建议,应及早推出毕业论文的`改革创新模式,即毕业设计和毕业调研的更新形式,以其作为全面、综合衡量高职教学质量,检验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尺度。因为毕业设计和毕业调研更符合高职新一轮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其实施过程及结果更具有现实意义。再者,毕业设计和毕业调研都直接来源于学生的毕业顶岗实习,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通过顶岗实习,学生有了切身体会,能将其所见、所闻、所学、所做融会于整个毕业设计和毕业调研中,以真实体现其各方面能力形成、具备和运用的成效。

  第一,毕业设计贴切、客观、实际,彰显个性化特色。毕业设计是毕业顶岗实习的延续,其目的是检验学生的会计核算能力、计算机和财务软件的应用能力、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围绕这一目的,应在学生各自顶岗实习的基础上,将学生按所在实习区域划分为若干小组,由各小组从实习单位(不限定具体行业和企业类型)任意选取一期期初核算资料,并获取该单位当期经济业务(并非照搬照抄原单位当期全部业务量,经济业务的类型和数量可做适当增减调整)有关原始凭证的影印资料,由审核原始凭证开始,到编制会计报表结束,完成整个账务处理程序。操作中,小组成员必须一人一岗,各司其职,分别可按出纳、存货、成本、固定资产、往来账款、制单、总账等承担各自岗位工作,协同完成全过程任务。

  除手工核算外,各小组必须同时在计算机上进行电算化处理,可按小组内会计手工账岗位来安排电算化岗位,既达到手工与电算化同步操作的目的,又能解决学生对电算化岗位认识不足的问题,还有助于教师评判各小组手工账与电算账的一致性。各小组成员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必须本着团队协作的精神,努力与实习单位的会计及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和协调。完成信息资料收集后,小组内部还需精诚团结、组织得当、分工明确、合作共事。来源于不同企业资料所完成的差异化的毕业设计,可以充分反映学生岗位操作技能的真实水平,又能帮助学生进一步寻找其职业能力的差距,还是就业前的一次综合、实地的大练兵。企业真实的核算场景和核算资料是完成毕业设计的有效契机,它是学生顶岗实习历练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具有针对性、综合性和适用性强等特点。通过毕业设计,可以全面考查学生会计核算基本功的扎实度,财务软件操作的娴熟度,对不确定经济事项做出职业判断的准确度,职业道德素质拥有的可信度,相关知识能力在实际工作中的整合度,未来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延伸度,等等。

  第二,毕业调研强调因人而异,倡导量力而行。毕业调研着重于学生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经过毕业顶岗实习,学生对自己所在实习单位的组织管理、生产经营、业务流程、资金运营等都比较熟识,一段时间的实践,不仅使学生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还丰富了阅历,引发了思考。实践中,学生会将自己所拥有的知识与实际工作情景进行对比,从而引发其深入思考的兴趣,这为专题调研的开展搭建了良好平台。其次,实地调研的实施具有灵活性。不同的学生可以选择不同企业的实际问题在其专业知识、能力范围内进行探索研究,选题完全讲求因人而异、量入为出。再者,毕业调研的对象具有针对性。学生所确定的调研专题都是一定环境下针对某一特定企业的相关问题。最后,毕业调研的内容具有系统性。每项专题调研都经过了解背景资料、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等相关步骤。

  在这一研究过程中,可能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知识和多项操作技能,展开系统的分析、论证和阐释。考虑到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的差异,专题调研项目的设定必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且覆盖面广;具有专业性、层次性且难易相当。它可以涵盖企业的各个层面,包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与筹资方式、企业会计核算流程及评价、企业重大财务事项的产生与处理、企业产品成本计算与分析、企业纳税申报与税收筹划、企业会计信息的分析与利用、企业生产经营方式与经营规划、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及评价等。学生可以结合自身能力及其所处客观环境做出选择。调研报告按要求完成提交后,必须经过调研评价体系的最后评定,以帮助学生更客观地分析其调研成果,认识其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首先需要学生与指导教师就有关调研问题做深入细致的沟通,然后由学生对调研报告首先做出自我评价;其次是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评价;最后是指导教师对其整合理论与实践技能的综合评定。通过系统的专题调研,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将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延伸。

  高职教育正在由原来的“数量规模型”向“内涵质量型”方向发展。高职会计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未来会计人才的能力和整个会计工作的质量。为此,必须尽快探索出高职会计教学改革的有效之路,尤其是毕业实践环节的教学改革。这是我们向社会输送高质量合格人才的最后一道关口,在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确保满足社会需求这一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会计毕业论文 篇7

  摘要:会计电算化的出现使会计信息处理有了质的飞跃。为了适应环境变化,网络会计应运而生,成为会计发展的新领域。本文分析了网络会计对会计基本理论、会计实务的影响,对网络会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会计;网络会计;问题;对策

  一、网络会计对会计基本理论的影响

  1.核算对象方面:在网络时代,企业的组织结构将发生变化,会计部门与其他部门相互融合,出现模糊分工,使得“核算对象”发生变化,传统的“资金运动论”已不能完全适应网络财务的需要。

  2.确认基础方面:在传统交易中,存在预付定金、交付货物及结算款项等跨多个会计期间的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能完整、客观地反映公司实际经营状况。在网络时代电子商务交易中,交易发生、付款和发送货物是在很短时间内完成的,每一笔交易通常只有一个会计期间,不存在多个期间递延完成的问题,公司的收支均在同一交易期内完成,使得传统会计的主要确认基础――权责发生制失去了存在的前提,收付实现制成为客观的必然。

  3.会计假设方面:会计假设是诸项假设中最主要的一项,是会计工作的单位,如果该假设不能成立,以下几项假设均不能成立,会计工作也无法开展。但网络会计的主体―网络公司是一个虚拟公司,所以它不同于传统会计主体的范畴,很难确定会计主体。因此需要我们转换概念,用相对会计主体也就是网上存在的这个临时组织来代替传统会计主体假设,才可以明确该会计任务完成的职能。

  4.持续经营假设方面:持续经营假设是在传统会计中需要在一段时间内考虑,财产估计和费用分配等问题而设立的,但在网络环境下,网络会计可实时反映分析财产估价和费用问题。

  5.会计分期假设方面:会计分期假设也由传统的划分方式变为了适用于网络会计的划分。由于高科技通讯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的采用,网络公司的交易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并立即解散。所以在一个极短时间内再划分时间段已无必要,只要把会计期间与变易期间统一就可解决该问题。

  二、网络会计对会计实务的影响

  会计核算工作是依照一定范围进行的,但是网络会计的出现使会计中原有些原则受到冲击,有的原则丧失意义,有的原则应进行修改,这给会计工作带来了很大影响。

  1.对权责发生制的影响。它的作用主要是限定期间内费用和收人的分配,而在网络会计中会计期间等同于交易期间,所以无跨期分摊收入和费用的同题,权责发生制就失去了其基础,另一种方法现金收付制则更适用于网络会计。

  2.对历史成本计价原则的影响。如前所述,网络公司是个临时性组织,它否定了持续经营假设,所以它的成本计价按现行价值,可变价值等公允价值更合理。历史成本对网络会计而言已丧失了意义。

  3.对会计报表的挑战。提供财务报表的目的是为决策提供真实的、可靠的、及时的会计数据。传统会计中,报表是在一个会计期间结束后编制的,所以无论是动态报表还是静态报表都有面向历史的缺陷,用网络会计的电子财务报表更适应决策者的要求。这种即时处理随时提供信息的特点是以往会计报表所无法比拟的。电子财务报告的.运用还可有效扩大其各种信息容量。

  4.对会计职能的影响。网络会计对核算、监督职能均有要求,尤其是会计监督职能。由于其组合方各自利益不同,按时间划分,会计监督在网络会计的整个交易过程中分为交易前监督,交易中监督,交易后监督。严格执行这些监督即可保证网络会计工作安全有效的运作。随着时代的演进,会计已从核算型过渡到管理型,网络会计的出现对会计管理产生了影响。如:网络会计的运作,诸多信息千变万化,要高速传递而不能产生半分差错,就要求会计管理方法必须与之相适应,从而对会计管理的现代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网络会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对策

  1.网络会计中存在的问题

  (l)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在网络环境下,数据信息通过网络得以传递,电子符号代替了会计数据,磁介质代替了纸介质,财务数据流动过程中的鉴章等传统确认手段不再存在,所以很难保证信息的完整与真实。财务信息被截取、篡改、泄露财务机密等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网络系统的安全性。由于网络上任意一台计算机都可获得其他计算机的信息资源,所以企业在网上进行贸易时,也易处于风险之中。主要是一些非法操作,如网上黑客的恶意攻击等、病毒也是网络安全的一大劲敌,要采取适当的防病毒措施。

  2.问题的对策

  为了更好地利用网络会计带来的优势,保证信息数据质量和安全,应从以下几方面人手,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结合会计需要,确保网络安全有效地传递信息。

  (l)加强对数据输人的管理。网络环境下,大量不相同的会计业务交叉在一起,再加上多用户共享数据库的出现,如果内部控制制度不严密,一旦有缺乏严格控制检验的凭证录入到整个网络系统中,就很难查明原因,会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准确。因而把好数据录入关,保证数据录入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十分重要。

  (2)加强对数据处理的控制。为了保证数据处理的及时性,可采用集中分散式和授权式两种控制方法。集中分散式是由网络服务器统一对各数据库进行管理,服务器将这些数据传送到各个工作站,每个工作站分别在本站处理各自的业务。每天结束,各个工作站都将当天新处理的业务数据传送到服务器,由服务器集中进行序时处理,并加人相应的数据库中。授权式是当工作站有业务需要访问网络服务器中的数据时,服务器可以根据当时的忙闲决定是否允许访问,若闲则可授权访同,否则不允许。

  3.提高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网络运行的可靠性和保密性构成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研究内容。

  (1)系统容错处理。它通常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的措施。从网络的工作过程中可以看到网络协议采取了一系列容错与纠错处理,从宏观上保证了信息传输过程的可靠性。微观方面的措施则因具体的网络环境而有所不同,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它的容错能力。

  (2)安全管理体制。它的重点是存取控制,就是把计算机用户对信息的读写或修改控制在一定级别范围之内,其基本途径是身份认证、权限和记录日志。在网络中通常设置三级权限,其他用户的权限由系统管理员授予。

  综上所述,在网络经济环境下,会计系统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等新型的信息处理工具置换了传统的纸张、笔墨和算盘。而这种置换不仅仅是简单的工具改变,也不再是手工会计的简单模拟,更重要的是它所带来的对传统会计理念、理论与方法前所未有的、强烈的冲击与反思。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潜能,我们将更从容地面对WTO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探索出新时期会计发展的崭新模式。

  参考文献:

  [1] 刘清梅. 浅谈推进会计电算化进程中的阻碍及其对策[J]. 科技广场 , 2004,9 : 70-71.

  [2] 薛鹏, 沈安厦. 当前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存在的九大问题[J]. 财税与会计 , 2002,12:38-39.

  [3] 陈萍. 对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思考[J].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04,4:60-62.

  [4] 周保军, 王中兴, 崔春玉. 浅淡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农业与技术 , 2004,2:23-25.

  [5] 薛鹏, 沈安厦. 当前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存在的十大误区[J]. 中国会计电算化 , 2001,12 :45-46.

  会计毕业论文 篇8

  摘要:针对我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现状以及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文章进行了剖析并提出设想,建议建立我国的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体系;逐步引入权责发生制;改进会计核算方法及内容;建立和发展基金会计以增强会计制度体系对限定资金的控制;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政府与非营利组织财务报告制度。

  关键词: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预算会计;权责发生制;基金会计

  近年来,全球性政府管理改革带来了巨大的改革动力与压力,我国预算管理制度因而也在不断出台新的改革措施。随着财政体制改革速度的加快,我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在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凸显出会计在结构和核算等方面的问题,如何进行改革,这是我国会计理论界与实务界不断研究和关注的重点。

  一、我国预算会计现状

  (一)预算会计的组成体系

  我国的预算会计体系是核算、反映和监督国家预算执行情况的会计,是为国家预算管理服务的。它是指各级财政部门核算、反映、监督和财政周转金等各项财政性资金活动的专业会计,其主要职责是进行会计核算,反映预算执行,实行会计监督,参与预算管理,合理调度资金。是为了系统、全面、完整地反映其预算及执行情况、财务状况、运营结果,为社会公众及相关信息使用者客观公正地评价相关部门履行公共受托责任情况及进行相关的政治的、经济、社会的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相关的财务信息的会计报告体系。因此,预算会计组成体系是和国家预算组成体系相一致的。

  预算会计是为预算管理服务的, 预算管理的组成体系决定了预算会计的组成体系,我国国家预算组成体系,与国家政权结构和行政区划相一致,一级政府相应设置一级预算。国家预算由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组成。国家预算按预算收支管理范围,又分为总预算和单位预算两类。根据国家预算组成体系,我国预算会计也相应分为财政部门总预算会计和单位预算会计。单位预算会计按单位业务活动特点分为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

  (二)预算会计的对象

  预算会计的客体或者对象,是财政性资金运动、单位预算资金的运动以及有关经营收支过程和结果。具体讲,财政总预算会计的核算对象主要是各级政府总预算执行过程的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预算结余(或赤字),以及在资金运动过程中形成的资产、负债和净资产。行政单位会计的'对象主要是各级行政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经费收支、预算外收入及其结余,以及在行政单位资金运动过程中所形成的资产、负债和净资产。事业单位的核算对象是各类事业单位预算资金及经营收支过程和结果。

  (三)预算会计的特点

  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从预算会计的适用范围看,相当于国外的政府会计。预算会计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核算内容不同。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核算、监督预算为基础,以预算收支为主要核算内容;第二,组织目标不同。预算会计提供公共物品,具有非营利性;第三,核算原则不同。

  (四)预算会计的目标

  会计目标是指会计所要达到的目的或要得到的结果,它体现会计信息使用者 对会计信息的要求。我国现行预算会计的目标:

  1、提供国家预算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情况的会计信息

  2、提供预算执行和资金使用情况的会计信息

  3、提供国家财经政策执行情况的会计信息

  二、我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体系结构不够合理

  建国以来我国政府、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一直沿用预算会计名称,还没有真正建立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体系,这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关系密切。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主要是财政机关、政府主管部门和预算单位,他们只关注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情况,这在当时是适用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深入,会计信息使用者已扩展到了广大公众和纳税人,其要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更关注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政府责任的履行情况,各级人大要代表民众借助会计信息对政府工作作出评价,这样,政府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称为预算会计就显得狭隘了,预算会计体系显得越来越不适应。

  (二)“会计核算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有一定的局限性

  现行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依然采用收付实现制已经不能适应改革的需要。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会计信息不能准确反映,不利于规避风险。目前,我们的支出仅反映出实际支付的部分,而那些当期已发生却尚未支付现金的部分没有反映,这很不利于及时发现问题。(2)不利于正确处理年终结转事项。尤其是实行国库支付制度后,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会出现由于种种原因而导致当年的工程款或费用无法支出,从而只好作为年终结余处理,导致年终结余出现了虚增现象。(3)不能很好地进行成本和费用核算。在实务中,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长期债务不预提利息,无形资产在确认时一次性摊销,使得不同会计期间的业务活动成本高低悬殊。

  (三)会计核算内容不规范,隐性负债、资产反映不实

  1.对在用固定资产没有计提折旧。固定资产耗用时不计提折旧,这会导致:

  (1)不能如实反映单位的资产状况。在使用后固定资产会损耗,但其账面价值却始终不变,与实际价值日益背离,导致我们虚估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总额和基金总额。

  (2)无法对价值进行合理的补偿。由于没有计算出固定资产的实际损耗程度,因而我们无法根据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进行更新。

  2.核算对外投资的方法过于单一。目前,我们只使用成本法核算核算股权投资,没有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之分。实际上,很多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比例较大,有的占被投资单位50%以上的资本,有的已实际拥有被投资单位控制权,如今对这类投资业务依然采用成本法核算,这明显不能合理、准确地反映投资价值。

  3.政府的基本建设拨款未进行核算。由于制度规定的缺失,大部分的行政事业单位等非营利组织,将基建会计和预算会计分列,使其分属于不同的会计系统,执行不同的会计制度,分设银行账户,分别进行会计核算。这使得在同一组织下,人为地将一个会计主体分为了两个会计主体。实行部门预算后,预算单位的所有收支已统一纳入综合预算编制,这使预算管理口径与实际核算不符,很不利于自筹基建款与基建拨款的统筹安排,也不能完整地反映资金使用和预算执行情况。

  (四)预算会计对限定用途资金没有发挥会计应有的监督作用

  专项资金应该专款专用,可是在一些部门里,预算会计只是体现了簿记作用。财政部门的角色长期局限于分配资金,没有对预算单位具体如何使用资金进行有效记录与监督,这是导致一些人挪用公款,甚至于XX的主要原因。

  (五)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不充分

  1.没有现金流量表。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没有编制现金流量表要求,这就不能较好地了解单位的货币资金周转情况,也无法揭示投资活动和单位筹资产生的货币资金变动情况及原因,不利于管理者合理调度和使用资金。

  2.会计信息真实性因报表项目列示的不够科学而受到影响。现行资产负债表中所采用的“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的平衡公式编制资产负债表,将时点会计信息与期间会计信息混同编报。这既不符合资产负债表的定义,也违背了明晰性原则,使资产负债表与收入支出表内容重复交叉,让人费解;此外,资产负债表项目不像企业会计报表按流动性分类,而按会计科目顺序排列,也没有按时间区分长短期负债,这不利于对财务报告和财务状况进行分析。

  (六)政府与非营利组织有必要提供财务报告的审计报告

  由于财务报告的提供方与使用方之间的立场往往不一致,为了保证财务报告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保证客观公允地反映各部门的受托责任及业绩,考虑财务报告的质量问题是很有必要的。因此,需要委托有资质的事务所以其中立、公正的身份,对各部门的财务报告进行依法审计,并提供公允、客观的审计报告,使之能取信于信息使用者。

  三、对我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改革的设想

  (一)建立中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体系

  建议以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体系取代预算会计体系,使之附合国际惯例。新的会计体系的构成模式应借鉴美国做法,由政府会计和非营利组织会计构成,其体系涵盖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单位。我国的非营利组织主要有国有、民间非营利组织。国有非营利组织主要是国有事业单位,其资金主要源于财政预算资金,其核算方法和报告形式接近于政府预算会计,关注的是财政预算资金的使用、结存情况,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财政预算的约束性和限制。因此,应将其纳入政府会计范畴,继续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于经过改制后已全面走向市场,并已与财政脱钩的事业单位,应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非国有事业单位可执行我国在2004年8月财政部发布的《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

  (二)调整现有的会计确认基础,逐步引入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有利于准确的成本和费用核算,促进资产、负债管理的持续性管理;有利于客观地评价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状况和运营绩效,能更好地监管国有资产,提高非营利组织的资金使用效益。我们在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中应逐渐引入权责发生制。在运用中,可对全部的金融资产、部分负债项目以及反映绩效的项目采用权责发生制,还可对社会保障基金的支出按照权责发生制予以确认,使社会保障支出需求在各会计期间得以均衡负担。

  (三)改进会计核算方法及内容

  1.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计提折旧是反映受托责任的必然要求,也是实行权责发生制和实现净资产保全的必然结果。可以在“专用基金”增设二级科目“折旧基金”项目,固定资产的净值就是它与固定资产的差额。

  2.按对外投资的期限和目的分别进行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的核算。对于拥有

  控制权或占被投资单位资本50%以上的对外投资项目,可参照企业会计的权益法进行核算。

  3.为了能提供关于基建资金方面的会计信息,满足相关各部门的需要,应把基本建设拨款纳入单位的财务统一核算。

  (四)加强对限定资金的控制,建立和发展基金会计

  在基金会计模式下,每一项具有限定用途的财务资源都可作为一个独立的会计主体,进行单独记录和报告,这就划清了各种具有专门用途的预算资金的界限,保证了专款专用原则的有效地执行,便于加强政府和预算单位财务资源的管理。我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应根据公共财政框架和基金管理要求,建立政府公共基金会计、国有资产基金会计、社会保障基金会计等。这有利于制衡权力,促进法治,防腐倡廉,同时也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

  (五)完善财务报告制度,使之与国际接轨

  1.编制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能提供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形成和使用情况,对分析单位财务资源的形成与运用有着重要意义。只有编制了现金流量表,才可以有效解决当前现金流量信息方面的缺失,也才可以满足进行决策时对经济前景预测的需求。

  2.调整资产负债表报表项目。通过调整,使时点会计信息(资产、负债和净资产)与期间会计信息(收入和支出)得到科学、规范的反映;同时要把项目按流动性分类,以利于进行相关的财务分析。

  (六)形成定期对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报告进行审计鉴证的机制

  审计鉴证的实质是检查单位受托责任及管理公共财政的业绩是否全面履行,是否按相关规定有效执行和控制收支预算。因此,我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报告必须增加定期审计鉴证的要求,以保证其可靠性和真实性,确保各单位合规合法地履行受托责任,并通过提高政绩来取得社会公众、相关部门的信任。

  参考文献:

  1.蒂文·A芬格乐著.张纯译.财务管理(公共、医疗卫生和非盈利机构组织).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2.刘玉廷.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若干问题[J].会计研究,2004(09)

  3.邹玉香.我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体系的结构与构建.市场研究, 2009(10)

  4.吴小彦.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问题研究.安徽理工大学学报,2006(3)

  5.徐国民.我国预算会计体系应改为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体系. 财会经济,2006(4)

  会计毕业论文 篇9

  摘要:管理会计兴起于十九世纪早期,在为企业提供管理信息、预测资金需求、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和风险管理以及倡导人本管理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管理会计凭借其特有的优势,仍将继续推动企业管理的向前发展。

  关键词:管理会计;企业管理;作用改革

  开放后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这与我国长期坚持的市场经济发展战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市场经济的活跃和发展在促进经济迅速增长的同时也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要想不断的发展、壮大、增强核心竞争力,就必须要加强对市场的分析和掌控,管理会计便是顺应这种经济大背景的需要应运而生并发展起来的。

  1管理会计概述

  从管理会计的起源来看,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早期当时的企业管理层对于内部计量的运用,那时的企业管理层对于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已经非常鲜明,并且这种认识已经波及到了对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这便是后来业界常说的所谓“管理运动”。业界一般认为管理运动是发生在美国的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管理运动对市场经济的贡献在于为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构建了一个能够解决问题的科学框架。科学管理是管理运动的主要内容之一。科学管理在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新的机会的同时,也为成本会计实务及技术方法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比如当时的一些企业为了能够衡量出内部生产过程的效率,在市场交易信息之外对企业内部的特定管理信息也提出要求。从我国管理会计的应用情况来看,大致是发生在二十世纪的七十年代末,此后我国便进入了以改革开放为主题的新的经济建设时期。

  由此看来,我国管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经历了市场环境下的激烈的企业竞争阶段。管理会计在现代企业经济建设中能够发挥出重要的作用,这一点企业管理层必须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从管理会计的概念来看,所谓“管理会计”,也叫“内部报告会计”,英文称之为“Management Accounting”。管理会计的主旨在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管理会计试图借助一些专门的方式方法,把财务会计所提供的资料和其他资料糅合在一起予以加工、比对、整理和报告,从而借此为企业管理人员能够对企业日常管理中的各种经济活动的实施、规划与控制提供依据,并借此也为企业决策者的决策提供依据。可见,在市场经济体系中,管理会计是企业实现战略、业务、财务一体化的.最有效的工具。因此,无论是对于企业管理还是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都越来越重要了。当管理会计的作用在企业得到有效的发挥时,就可以帮助企业管理层对企业的资源实施最优配置,实现对企业对各项经济目标(如利润目标、收入目标、成本目标等)的预测与确认,调动企业员工的创新能力,进而帮助企业管理者改进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管理会计对于企业管理的重要作用

  管理会计采用的是一种分析性的工作方法,运用的是一种动态化的工作方式,这种方式方法对于现代市场竞争环境下的企业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1提供管理信息

  管理会计能够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为其内部管理提供综合信息,这些信息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其中有经过加工改造后的财务信息也有特定的非财务信息;有会计工作的信息也有统计工作的信息;有可量化的信息也有非量化的信息;有精确的信息也有粗略的信息;有来自企业内部的信息也有来自企业外部的信息;有技术方面的信息也有经济方面的信息;有有形的信息也有无形的信息;有资本的信息和非资本的信息以及实际的信息和预计的信息等等,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后,就可以为企业的预测、决策、规划和控制等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2.2预测资金需求

  经济决策是影响企业管理绩效的重要环节,科学的经济决策要求应事先对企业的经营资金有一个明确的预测,以防止因资金流的不畅而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如果企业的资金运作出现失误,那么后期的管理风险必将大增,而这恰恰是管理会计的长处。管理会计在通过对各种信息的处理计算后,具备了预测企业资金总需求量、追加需求量以及增长趋势的功能,这样一来企业领导层就可以借助管理会计的这种功能对企业的资金需求变化情况及早做好应对准备,从而为企业争取到调配资金所需要的时间,保证企业资金流的稳定持续,保证企业市场运营的不被影响。

  2.3加强成本管理

  成本是关系到企业经营效益的重要课题,是企业维系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依托,同时成本也是企业管理会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成本管理的目的是要为企业实现总体经营目标提供服务,为企业的经营决策者提供各种所需的成本信息,使经营决策者能够在经营管理中实施对企业成本的有效控制。不同经济环境下的企业成本目标也各不相同,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企业成本目标与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密不可分。当前市场环境下管理会计在企业成本管理中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会计可以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和市场竞争能力为其设计出恰当的投资规模,为其找到投资的最佳切入点,这样企业就可以在现有条件下争取到最好的投资回报和最低的成本支出。

  (二)管理会计可以在市场分析的基础上为企业设计出恰当的生产规模和销售规划,这样就避免了企业不必要生产成本投入现象的发生,并且管理会计还可以在市场分析的基础上帮助促进企业产品功能的改进,提高产品的市场应用价值,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三)管理会计可以在对内外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基础上给企业的未来发展制定出合理的政策性导向,让企业的研发目标更加明确和清晰,让企业的研发成本更加贴近实际需要,使企业研发带来的收益大于企业研发成本的支出,这就既避免了企业盲目增加成本投入又避免了企业盲目压缩成本支出。

  (四)管理会计可以利用其战略、业务、财务一体化的优势帮助企业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最优配置,有助于企业在组织结构与人力资源配置之间做出最佳的选择,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了企业的人力资源的管理成本并最大限度的发挥出企业人力资源的创新能力。

  (五)加强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出发点是在现有条件下如何把企业在市场经营中所面临的风险降至最低,因而需要企业决策层在降低风险收益与成本之间进行权衡。良好的风险管理策略有利于企业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作出正确的决策,保护企业的资产安全,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通常情况下企业在风险管理工作中都会以组合式的投资方式的来分散可能发生的投资风险,这与我们常说的“不能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道理同出一辙。管理会计依据其对企业内外部经济信息强大的处理分析能力,能够很好的帮助企业分析其组合投资的合理性。这种合理性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体现出来:

  (1)表现为管理会计能够对企业的潜在投资意向进行分析和预测;

  (2)表现为管理会计能够计算出企业潜在的投资组合中的各种期望值及其关系;

  (3)表现为管理会计能够规划出企业各种投资组合中的最佳方案;

  (4)表现为管理会计能够帮助企业规避竞争激烈的项目,规避投资中的盲目性,降低企业组合投资中的风险。这一点是由于管理会计的市场分析功能使然。除了上述重要作用,管理会计在企业人本管理方面所能够发挥的作用也不容小觑。管理会计在企业人才管理方面表现为侧重于对员工价值的研究,这就为企业的人才需求提供了更为准确的信息,也使企业人才的优势得到最佳发挥,从而充分调动起了企业员工为企业工作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使“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企业得到光大。

  参考文献:

  [1]杨利红,杜丽丽.我国管理会计研究现状分析[J].财会通讯,2012,(9).

  [2]苏鹏.对如何发挥管理会计在经营决策中的作用探讨[J].商,2015,(32).

  [3]庞剑华.管理会计为企业经营创造价值的问题探索[J].财会学习,2016,(21).

  会计毕业论文 篇10

  摘要: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对会计毕业论文指导采取的是导师制全程跟踪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指导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论文,但是总体来说论文质量水平不高。毕业论文是实践教学中综合性环节,如何提高学生会计职业能力和自我综合素质,是指导管理的核心。而不只是单纯作为业务技能考核的一项任务。

  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论文;指导

  一、会计专业毕业论文指导一般流程

  高职学生学制三年,其中一般安排第六学期为校外实习和毕业论文写作,大多数院校对于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实施的是全程跟踪法。一般在第五学期末进行指定论文指导老师、写作前辅导、选题;在第六学期采用电话、邮件等指导方式指导学生进行论文写作,其中分阶段性检查指导跟踪指导最后是写作后总结(成绩评定和论文答辩)。

  二、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毕业论文质量不高,学生在此环节没有太多收获及提高,已失去其本身的意义。

  (一)随意选题

  为了降低学生选题难度,导师一般会指定一些题目,然后学生从中选择或自拟。但是普遍存在选题集中且理论性较强,毕业论文不能与实际工作问题结合,不关注专业动态题目陈旧等问题。其主要问题是学生根本没有想法,不会选题而随意选题,严重缺乏专业积累,理论水平不够。

  (二)论文撰写能力有限

  首先,校外实习导致学生很难搜集图书报刊等资料,即使从网上找一些资料,却不进行阅读整理,抄袭情况严重。其次,不了解新法律法规政策,内容陈旧。最后,确定写作基本思路不清晰,语言组织表达不佳,逻辑论证能力不足。

  (三)对毕业论文重视程度不够

  而绝大多数学生由于参加实习工作,相对于校园生活工作压力较大而无心写作。另一些学生没有认识和体会到毕业论文的意义所在,而认为其只是走形式,好坏一般都会过,态度不够认真。

  (四)导师方面

  学生毕业论文指导多数采取的.是导师制。由于学生多,教师相对较少的客观情况致使,导师指导学生数量过多,根本无精力深入指导每位学生。主观方面,由于但毕业论文指导不参与期末考核及职称评定等问题从而被忽视,使论文指导停留于形式。

  三、加强会计专业毕业论文主要环节

  (一)选题

  题目是论文的关键。是否为企业生产、管理服务,以及是否能对所学知识加以应用,提高自身职业能力,是写论文的现实意义所在。

  1.实习一定时间后确定题目

  在第五学期末,导师可先让学生确定自己感兴趣的或是熟悉的研究方向。第六学期第一个月实习期间,结合专业、结合实习单位、结合实际问题,特别要关注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工作流程,财务核算、财务制度、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经过学生的认真实习,发现问题,分析思考,并且要向校外指导老师、有经验的同事和领导探讨,进行系统总结,从而和校内导师共同确定题目。

  2.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区别对待

  对于某些学校基础较差的同学可以用一个真实企业案例进行独立会计核算代替毕业论文,以检验其专业理论及会计技能掌握情况而更有意义。多数学校会计毕业实习存在专业不对口,也可以考虑毕业实习环节在校内进行业务核算代替毕业论文。与以往的会计综合实训不同的是,行业不再为工业或商业企业,而是服务业、建筑业等行业,使学生今后就业零距离,掌握的会计技能更实用化。

  3.对论文的形式可以多样化

  高职院校毕业论文目前管理类专业毕业设计形式均为毕业论文,高职类有所区别本科类,理论知识不够深入,研究方法不够多样,可以从理论性更偏向实用技能性题目,形式上可以不拘一格,如方案设计类、调研报告类、分析报告类。学生在实习工作中可以更多层次发现问题,通过论文研究解决问题,也是在职业能力范围内的,真正符合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要求。

  (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撰写能力

  经济管理类学生虽然多数是文科生,但本身写作水平不高,大学也很少有相关课程进行写作训练。开设相关课程或专题讲座,打好写作技能基础。如开设经济用应文写作选修课程。也可以开展论文写作讲座,介绍论文基本格式,如何拟定论文大纲等。另外每个班级也可以订阅一些会计方面的杂志、期刊等,丰富学生视野,同时也可以提高写作水平。

  专业课理论性教学中,教师要安排专业论题、讨论、撰写,每门课程结束后每位学生至少上交一篇课程论文,作为平时作业。每学期给学生一个会计主题,然后学生用PPT报告,演讲等形式汇报,由专业老师评审,评选,使学生平时积累写作基本功。

  (三)提高学生自身专业素质

  加强校内实践环节教学,加强专业基本技能掌握。同时,专业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本专业的学术期刊,聘请企业和社会专业专家进行学术前沿知识讲座。举行多种会计专业技能大赛,以赛促学。

  与校外实习单位建立长期有效合作关系,进行认识性实习。认识性实习可以使学生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

  (四)建立毕业论文双导师制

  所谓双导师就是:企业的实习主管和学校的专业教师都作为论文的指导教师,这样可以结合实习主管的技术优势和学校教师丰富的知识,共同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由校外实践指导教师侧重工作实践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由校内专业教师偏向理论给予写作指导,总结知识和经验,从而提高论文量质量。

  (五)建立论文质量评价小组

  在进行论文质量评定时,必须要严格进行查重检测,以防止学生大肆抄袭、蒙混过关,提高导师责任心,重在质量而不是数量。

  从论文大纲到定稿整个指导过程中,要使用指导记录表,以记录学生论文进展情况。质量评估小组要在指定阶段进行检查,出现问题,及时纠正。

  另外,在传统导师评分、答辩小组评分外,还应加入校外单位评价环节,此环节由校外实践指导教师和实习单位管理人员组成,根据论文实际应用性,解决问题情况作出评分,以真正实现理论联系实际,有效提高校企合作,提高论文质量。

  四、结束语

  毕业论文是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只有教师把专业基础渗透在平日每一教学环节,学生在学习中一点一滴积累,把所学专业理论和技能综合运用到实践中,独立分析解决问题,并能够创新,在最终毕业时就能写出较高水平的文章。

  参考文献:

  [1]吴杰.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提升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4).

  [2]黄嫦娇.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论文撰写环节的改革与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报,2011(20).

  [3]黄秀华.高职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指导规划探讨[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8).

  会计毕业论文 篇11

  摘要

  企业会计专业准则中规定了会计专业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会计专业确认和计量是以交易实现为前提的。如果仅仅以历史成本作为计量属性,难以达到会计专业信息的质量要求,为了提高会计专业信息的有用性,向会计专业信息使用者提供更为有用的信息,就有必要采用其他计量属性,以弥补历史成本的缺陷。

  关键词:

  计量属性,会计专业信息质量要求

  一、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

  我国现行的会计专业核算都是遵循历史成本原则进行计量,在财务会计专业实务中,按历史成本计量资产是一条重要的基本原则,历史成本原则成为会计专业计量中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属性。但是是当价格明显变动时,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会影响会计专业信息质量求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原则。也才有了其他会计专业计量属性的运用。

  二、现值计量属性的应用

  运用现值计量属性主要应用于延期支付、延期收款以及资产减值等方面,延期收付具有融资的性质,延期收付的现值与合同上价款的差额计入财务费用,体现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专业信息质量要求。

  (一)延期付款购买资产的计量

  对购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情况下的会计专业处理做出了具体规定,要求企业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固定资产的成本。

  (二)有弃置费用的固定资产计量

  弃置费用通常是指企业根据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国际公约等规定,所承担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等义务所确定的支出,对于特殊行业的特定固定资产,如核电站核设施等的弃置和恢复环境义务。弃置费用是企业结束生存期后的一项支付,其现值比较,通常相差较大,需要考虑货币时间价值。

  (三)融资租赁租入固定资产的计量

  承租人采用融资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在租赁期开始日,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其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

  (四)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

  资产减值中资产可收回金额的估计,应当根据其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因此,要估计资产的可收回金额,通常需要同时估计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和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五)金融资产的减值

  准则要求企业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时,应当将该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六)分期收款销售商品

  准则要求企业采取分期收款方式销售商品时,如果延期收取的货款具有融资性质,其实质是企业向购货方提供信贷,企业应当按照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确定收入金额。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通常应当按照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或商品现销价格计算确定。

  (七)辞退福利等

  辞退福利,是指企业由于在职工劳动合同到期之前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或者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提出补偿建议的计划中给予职工的经济补偿。满足辞退福利确认条件、实质性辞退工作在一年内完成、但付款时间超过一年的辞退福利,以折现后的金额计量应计入当期管理费用。另外还有可转换公司债券分拆及预计负债中也会得到运用。

  三、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

  企业会计专业准则中,投资性房地产、资产减值准备、非货币性交易、债务重组、金融资产等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更能体现相关性的会计专业信息质量要求。

  (一)在金融资产计量中的运用

  会计专业准则规定了金融资产的初始和后续计量均用公允价值。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人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如果公允价值发生了变动,则把其变动计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同时调整该资产的账面价值;类似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也是采用公允价值,但其变动是计入资本公积。

  (二)在投资性房地产中的运用。

  企业会计专业准则规定: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折旧、减值或土地使用权摊销价值直接反映在公允价值变动中。

  (三)在长期股权投资中的运用

  长期股权投资除了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账面价值法核算以外,在其他情况下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入账价值都是按公允价值入账。

  1、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应按照购买方为了取得对被购买方的控制权而放弃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以及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进行计量,付出的对价与其入账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商誉。

  2、如果是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按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入账。如果是投资者投入的长期股权投资,就按合同或协议的价格(合同或协议的价格不公允的除外)入账。

  (四)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和债务重组中的运用。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如下两个条件:一是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二是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则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四、重置成本就是按照现在购置或购置相同或相似的资产需要支付的现金进行计量,目前在资产评估工作中,大都采用重置成本的方法,因为它可以体现资产的现时价值,接近市场公允的价值。会计专业处理中在资产盘盈和无偿受赠的情况下,因为这些资产,历史成本不易取得,一般采用重置成本。

  五、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后的金额。会计专业准则特别强调企业在实际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时,应当以取得的可靠证据为基础,并且考虑持有存货的目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等因素。

  上述五种会计专业计量属性的运用,各有其优缺点,如可变现净值体现了稳健性的原则,反映了资产预期的实现能力。但它仅用于计划将来销售的资产或未来清偿既定的负债,无法适用于企业全部资产;重置成本法是现时成本的反映,增强了会计专业信息的有用性,但难以存在与原有资产完全吻合的重置成本;现值的优点表现为:第一,反映了资产的未来经济利益;第二,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第三,会计专业信息的决策相关性最强,最有利于财务决策,缺点表现为对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率和收益期限的预计,存在一定的主观因素;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有利于企业的资本保全,符合配比原则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提高财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但在不存在市场交易价格的情况下,这种会计专业计量是很难操作,有一定的主观性,难以实现价值计量的“公允”,也有可能成为管理当局操纵利润的合法工具。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企业会计专业准则.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2).

  [2] 付爱军.对会计专业计量属性差异的探讨.财会研究,2007(4).

  [3] 葛家澍,徐跃.会计专业计量属性的探讨.会计专业研究,2006(9).

  会计毕业论文 篇12

  摘要: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上市公司网络对会计信息进行披露已经是现今的主要发展趋势,许多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都通过网络获取第一手信息。由此可见,在上市公司运营过程中,网络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的重要性。

  关键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真实度

  我国上市公司发展迅速,逐渐与世界接轨,通过网络对信息进行披露,已经为了企业获取第一首信息的一条主要途径。但是,就实际情况来看,上市公司网络会计信息披露环节并不完善,因此对其进行分析是必要的。

  一、研究网络会计信息披露真实度的价值及其比较优势

  (一)研究价值

  会计信息的价值具有内在和外在两种,利用会计信息可以对公司的投入和收益进行合理的衡量。高真实度信息披露可以使会计信息价值得到体现,而上市公司通过网络虚拟会计信息披露,则与之价值向背离。部门上市公司,在运营过程中,为了实现一些目的,虚拟会计信息,投资者通过信息决策直接反映在股票的价值上,最终将会导致上市公司股票的价值被扭曲,使人们无法对其进行准确的评价和度量。此外,虚假的会计信息披露也会对市场经济造成误导,从而可能会将会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二)会计信息披露优势

  过去一段时间,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采取的方式是自愿性和强制性相结合的方式。强制性主要体现在理论表、财务报告、现金流量等方面。现代经济逐渐复杂化,使用者的需求也变得更加多样,这种形式的财务报告存在的弊端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其滞后性和欠灵活性已经无法满足市场要求。而网络会计信息披露优势则变得越来越明显,其具有针对性、高效性、成本低、查找便捷等诸多优点,企业可以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需求者制定相应的信息,使信息变得更加多样化,从而提高相关性。

  二、影上市公司网路会计信息真实度的因素

  (一)上市公司自身利益

  上市公司在运营过程中,为了考虑自身的利益,对财务会计信息进行造假。在激励的市场市场竞争中,企业为了脱颖而出,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对会计信息进行造假,对利润进行虚报的显现路见不鲜。虽然,因为受自身利于的驱使,网络会计信息虚假披露的原因有所不同,一些上市企业是为了对业绩进行粉饰;有的则是为了通过配股对利润进行扩大或者单纯的为了使公司的估价被抬高;也有部分公司为是了对利润进行操作,多别特殊处理,上市公司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舞弊行为,会影响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最终将会导致投资者在决策上出现失误,最终将会引发市场发生混乱。

  (二)公司内部控制

  公司为了资金经济的安全、完善,在财务会计信息的生成上要以信息的真实性为发点,建立相应的制度。在企业中的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作用是对内部的工作人员进行监督、控制、联系关系进行合理应用,从而构建出一个合理的体系,控制与调节公司的在运行过程中的各项经济行为。公司内部控制的主要作用是确保公司内部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我国的研究学者在对我国的一些上市公司进行考量好普遍认为,管理层为了确保业绩能够得到要求,公司为了配股抑或为了应负监管,在实际运营过程中都有可能会出现违规行为。公司内部管理机制则可以对这一现象进行合理遏制,从而降低对会计信息进行操作出现的差错和过失,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确保会计信息不会发生偏离,从而提高网络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度。

  (三)公司股权结构

  公司的治理受公司结构的影响,前者是后者的运行形式,而后者则是前者的基础。股权结构的差别不仅对公司的治理结构有着影响,并且也会对公司网络会计信息披露真实度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现今,一些发达的国家对该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部分研究人员发现,如果政府持有公司的.股权比例超过20%,会计信息披露程度将会有所提高,管理层持股比例会上市公司网络会计信息披露真实度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四)分析外部规制因素

  证券市场外部规制会对网络会影响计信息披露的真实度。主要表现在制度、政策、网络环节等多个方面对网络披露和会计信息起到一定的约束和监督作用。

  1、会计准则

  在我国,所有的上市公司在运行过程中都应当以会计准确为主要依据,对会计信息进行纰漏,虽然不同国家的会计制度会有较大差别,但是在目的差别并不大,其宗旨都是为投资者服务,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在我国,新会计制度的制定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好的适目前我国的投资环境,一项关键内容是提高证券市场的会计信息质量,提高对上公司网络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度,虽然涉及到的内容有限,但是依据理论,上市公司应当具有向投资者发布“高质量”信息的实力,尽量降低投资者因为掌握的信息不足,而出现焦虑心里,这也是目前我国上市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目前,我国会计准则与国家会计准则之间的差距逐渐变小,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2、市场监管

  网络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会受到市场监管质量的影响,市场监管的主要作用是限制上市公司的二次融资资格,通过合理的措施对出现的问题加以解决。在我国内,上市公司在盈利管理上的动机主要有两个,即避免亏损遭受处理、争取进行二次融资。具体来说,市场监管考虑的主要的内容有:二次融资资格、特殊处理等,从影响的程度来说,特殊处理并不会对网络信息披露的真实程度造成多大影响,但是企业所获得的盈余平滑机会将会明显减少,会对二次融资资格造成较大影响,程负相关,其余盈余平滑度的相关性为正,上市公司的规模与盈余平滑度和信息披露的真实度的相关都为正。

  3、行业竞争

  行业市场化,会行业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惨烈,在这种环境下,上市公司针对网络信息披露过于保守,不希望因为信息披使公司在竞争中处于被动,而为了使投资者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到“高质量”信息,在完善尽量的传播“好消息”,会计信息披露造假的情况屡见不鲜。而同一般行业相比,上市公司所经营的行业如果为自然垄断行业,则应当相投资者提供准确的信息,但是上市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为了最大幅度降低政治成本,减少支出,其盈余平滑度始终处于较高状态。

  (五)加强证券监管

  证券机构应当增加对上市公司通过网络进行会计信息虚假披露的处罚。证监会作为我国证券监管最高机构,在纵向上可以向下设置具有针对性的调查委会和惩治委员会,合理分配资源,从而保证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可靠,通过这种方式,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三、结束语

  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普及,使其在许多行业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也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提供了一条新途径,为上市公司在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持,目前,网路乱会计信息披露真实度是上市公司关注的重点问题,在该背景下,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真实度进行探讨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本哲,于建民。上市公司网络财务报告自愿披露信息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

  [2]刘青,刘彤。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4

  [3]陈运森。独立董事网络中心度与公司信息披露质量[J]。审计研究,2012

  [4]周晓苏,吴锡皓。稳健性对公司信息披露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会计信息透明度的视角[J]。南开管理评论,2013

  [5]李莎,兰芬。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透明度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3

  会计毕业论文 篇13

  摘要: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越来越多。企业在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中必须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的机构,才能很好地应对社会的各种变化。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是企业运行中很重要的环节,会计成本核算的内容和方法对企业至关重要。本文就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就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企业会计成本核算;问题;解决对策

  所谓企业成本核算就是指通过利用会计所学的的原理知识,借助各种计算设备,对企业的各种经济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的方法,是对企业运行情况的一种计算,是企业正常稳定运行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是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企业通过会计成本核算了解自身的发展情况,并对今后的发展进行适当的调整,因此,企业的成本核算是否正确、合理,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企业的成本决策和经营策略有着巨大的影响。

  一、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1.企业中会计成本核算工作的管理不到位

  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是对整个企业的发展过程的`一种工作,会计成本核算不仅仅是在费用产生前和费用产生后对企业中各项收支的管理和控制,还包括企业的各种费用在产生过程中,会计对这些费用的监督和管理。但是,很多时候由于会计在进成本核算的时候忽略或者是对费用产生过程中的各种收支监管不到位,导致企业的各项费用在经过成本核算出现超出企业预算的现象,给企业的资金造成巨大的浪费。企业很多不清楚的收支情况都是由于企业会计在成本核算的时候管理不够造成的,会给企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2.企业中会计成本核算的内容不够全面

  企业中会计成本核算的内容不够全面是现在企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企业在日常运行中出现的比较严重的问题,这类问题的出现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是有很大影响的。现如今的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经济挑战,市场竞争的激烈使得企业中会计成本核算显得越来越重要。但是,企业是一个很大的集团,其中所包含的机构很多,企业中每天都有很多部门的同时运行,都在做自己的分内工作,每个部门都有各自部门的费用的收支,更不用说是跟财务比较密切的一些部门了。因此,会计在成本核算时就会出现核算的内容不够全面的问题,使企业在收支方面账目不对,严重阻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

  3.企业中会计成本核算的方法不够科学合理

  现代企业会计在进行成本核算的时候大多采用两种方法:分步法和品种法。这两种方法已经是各大企业经常使用的方法。但是,首先很多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的时候,没有很好地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去选择适合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而是很随意地选择一种方法进行计算。殊不知,每一种方法都有其利弊,都不是完美的成本核算方法,因此,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适合不同的企业,甚至同一个企业在不同的方面适合不一样的成本核算方法。其次,企业会计在进行成本核算中,没有对这一项工作很谨慎,而是很随意地进行,没有对企业的复杂性进行一定程度的评估。这些人为的原因,导致企业在成本核算的时候不能够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二、企业会计成本核算问题的的解决对策

  1.企业要加强对会计成本核算工作的管理力度

  前面已经提到过,企业中会计成本核算工作对企业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企业必须加强对会计成本核算工作的管理力度。首先,企业要从内部抓起,要先对企业中的会计进行企业成本核算的意识培养,使会计和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意识到成本核算对企业以及对自身的巨大影响力。在企业内大力宣传成本管理的理念,使企业所有工作人员都能够参与进来。再次,在企业内部进行大范围的宣传之后,要真正开始进行企业成本核算管理,要将管理的工作落到实处。不仅要对会计进行成本核算的管理,还有鼓动企业内的所有工作人员参与到企业成本核算的工作中来,实现核算过程的管理。除此之外,对于和企业的生产和发展有密切合作关系的其他企业也要积极进行成本核算,要管理好企业产业链的成本核算,双管齐下,使企业的发展得到内外的很好配合,促进企业的长足发展。

  2.企业要加强会计成本核算的内容的全面性

  企业的内部是有很多的机构和部门组成的,所有的部门和机构的同时运行,都会是企业成本的一部分内容。所以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时候很可能会出现片面性或者在某些方面不够完善。特别是企业在对无形资产进行管理与核算的时候,也要注意对无形资产的分类。这些无形资产在一定程度上都会造成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内容不完善。因此,企业会计进行成本核算的时候要多方面考虑,不仅要考虑到企业的有形资产,还要特别注意到企业的无形资产。另外,会计成本核算时还需要注意对知识资源的核算,这是一种特殊的无形资源,是很容易被工作人员遗漏或是核算不到位的地方。这样才能实现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内容的全面性。

  3.企业要培养会计掌握成本核算的科学方法

  企业在进行会计成本核算的时候,有很多方法可以用,比如,定额法、分批法与品种法等。但是,不是每一种方法都适合企业的成本核算。每一种企业成本核算方法都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企业也有自身的特点。因此,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时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仅要考虑企业的自身的特点,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还要考虑企业成本核算方法的特殊性,在选择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方法时要综合考虑到这几方面的因素,努力掌握成本核算的科学方法,用科学的方法实现企业越来越好地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在面对竞争激烈的国际国内环境,在各种残酷的竞争中努力获得企业的发展。但是现在企业会计成本核算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还需要企业在探索中前进。企业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要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努力实现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在管理上的合理性、内容上的全面性以及方法上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祁虹.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1,13:176+178.

  [2]王慧芬.关于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所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4,28:203-204.

  [3]王芸.现代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02:107-108.

  [4]刘懿德.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中国外资,2013,08:86+89.

  会计毕业论文 篇14

  摘要:伴随着工作流程网络化的推行,许多的职业以及工作步骤都可以被计算机及软件所替代。而会计作为一个需要细心及准确性的工作,也出现了电算化以及网络化的趋势,这是会计相关工作的一次质的飞跃,对各类组织的财务方面工作也带来了非常重大的影响。会计电算化一方面将流程简化并进行了数字化,另一方面有可能出现技术上的问题及风险。因此,文章将主要就行政机关以及事业单位对于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以及风险防范现存的问题作出总结,并同时提供部分建议及意见。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风险防范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推广,使得会计这个传统的行业也面临着需要加强软件操作的境地。而会计的电算化一方面大大提高了相关工作效率,但同时也可能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一些新的问题及风险。电算化将以往的手工纸张记账搬向网络,将财务数据保存在1与0的世界中,使得很多大额数据的计算不再依靠人工的辛劳,且准确率大大提高。但在推广及使用的过程中,又可能受到人员、环境、制度、技术等方面制约的问题。

  一、内控现存问题

  (一)技术基础薄弱

  会计电算化的基础是依靠计算机信息技术,然而在现存的.政府机关及大部分事业机构而言,技术基础薄弱依旧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依旧按照陈旧观念,要求信息技术人员进行简单硬件及软件的维护将可能带来很大的运行风险。内部控制制度滞后和不完善导致管理层的很多工作和决策缺乏预见性。部分组织机构在制定与会计电算化相关的管理制度时,大多只重视对硬件或纯软件的使用风险,却忽视了内部人员对于相关程序所可能做出的危险性动作,例如:对会计数据的非法访问、篡改、泄密和破坏及外部不法分子恶意入侵等,以上行为都将致使会计信息质量下降。而且,随着网络时代电算化会计的逐步扩大趋势,技术性舞弊手段和犯罪现象也愈发猖獗,会计电算化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内部架构调整

  一项工作的网络化所涉及的不仅仅是硬件、软件的引进以及新技术的学习,还包括人员的调动。以往的传统会计不一定适合新时代的电算化系统的使用,且会计的电算化将很多以往线下的工作搬到电脑上,使得手续都自动化了,很多以前的岗位也就将不复存在。与此同时,会计工作的职责、岗位分工、权力权限也将有较大程度的改变,使得传统的组织架构将不再适用。因此,伴随着信息载体的升级以及共享时代的到来,组织内部架构也应该随之进行调整,但很多机构却还未意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而是选择延续以往的架构,这就将对电算化后的工作带来一定的阻碍,进而影响到实际效果。

  (三)制度建设不完善

  尽管很多的事业单位及行政机构已经引入了会计电算化系统,但对于此领域的相关工作却并未设立专门的制度,仅仅依靠财政部颁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2001年)》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1996年)》开展工作。以往的法规已经不再能够完全适用于当前的信息化时代,制定时间的久远也将对管理工作的现实需求带来威胁,而由此带来的问题将是巨大的,产生的后果也将是极其严重的。例如:部分单位出现处理财会问题不讲程序、流程、手续,仅仅凭借以往的经验;部分单位对发票、支票、收据等票据不按规定办理核销手续等等。

  二、风险防范措施

  (一)加强系统管理

  在会计电算化的现实实践中,系统操作和服务器数据库的安全性对整个流程都处于十分必要的位置。会计人员在使用财务系统前必须进行一对一的授权,并对不同人员基于不同的账号和密码,由经办人自行负责保管及记录。财务系统服务器应单独隔离,由数据库后台管理人员单独操作,其他人员不得随意进入服务器存放地,这样使得各类权限分隔开,不会让人独权。

  (二)提高技术培训

  会计的电算化对于新员工的技术性要求是很高的,对于电脑的操作并不是每个传统会计都拥有的能力,因此,应在工作的过程中加强技术方面的培训以及安全性方面的知识普及。同时,职业道德教育也会显得十分的重要,例如,系统的口令不得传给其他任何人等。在技术应用培训的过程中,也应该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定期要求专家等进行讲座教育。

  (三)相关制度完善

  好的组织需要好的相关制度加以管制及监督,过于网络化的工作更需要对于各个操作进行规范及奖惩。当出现意外的情况时,一定要考虑如何将权责分配清楚。例如:对每一项可能引起舞弊或欺诈的经济业务,都不能由一个人或一个部门经手到底,必须分别由几个人或几个部门承担。与此同时,对于数据的存档也应建立相关管理制度,保证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在组织架构方面,也要充分遵循电算化的会计工作特点,将适合的人分配到适合的岗位,从而端正态度,严于律己。加强组织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切实有效地实行相关的监督和指导工作。让制度更好的推进工作,让工作不断地完善制度,这才是一个追求发展的组织所应该做的工作及承担的责任。

  三、结语

  信息化的时代需要对传统的工作流程做出一定程度上的简化及整改。会计的电算化使得财会工作更加便捷准确,减去了人工的大量重复工作,同时切实有效的利用了计算机的特点,提升劳动力的价值输出。但与此同时,会计电算化也将带来一定的问题,例如:技术基础薄弱、内部架构调整以及建设制度不完善等。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应注重加强系统管理、提高技术培训以及相关制度完善,让科学和技术为人类带来更好的生活。

  参考文献:

  [1]常辉.论高校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风险及防范[J].经济师,2014(07):97-98.

  [2]王玲.事业单位电算化条件下内部会计控制措施刍议[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30):30-31.

  [3]王菁.试论行政事业单位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22):71-72.

  会计毕业论文 篇15

  摘要:近些年来,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市场经济不断完善,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方面的问题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注意。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行业在职业道德建设方面得到了极大发展。同时因为多种因素的作用,职业道德水平在整个注册会计师行业来说不高,这是一个需要关注的社会问题。这一问题影响会计行业的发展甚至生存,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水平是整个会计行业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重要性;对策

  一、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概述

  职业道德这一简单词语中隐含着极其多彩的内容。若想提高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必须先对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进行深入的了解。需要从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意义极其含义着手研究这一问题的内在含义。

  (一)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含义

  《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中有相关定义,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指:专业胜任能力、职业纪律、职业责任和最重要的注册会计师职业品德等的合称。注册会计师的职业性质使其必须对广大群众附有极大责任。所以,想要给予社会公众更加值得信任并且质量较高的专业服务,最重要的就是提高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水平,是整个会计师行业发展与生存的基础和重点。

  (二)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道德是职业道德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道德的建设与职业道德的建设有着密切联系,必须大力进行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报告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础是整体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要弘扬时代新风,提高个人品德教育、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注册会计师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时,必须能够遵从公正、客观和独立的原则;保证独立审计及其所有与之相关的职业准则;保障社会公共利益,使投资者与另外的利害关系人的利益得到应有保护,通过娴熟的技术展示极高的职业道德与工作能力,注册会计师的自身道德素质由此展现;注册会计师整体的道德素质便由会计师事务所中的一位位单独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共同展现;包括注册会计师行业在内的所有行业的职业道德,共同展现出整个国家的道德水准,提醒我们所有人当前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程度。

  二、我国注册会计师的从业现状分析

  (一)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缺失现状

  首先,独立性缺失。以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为例,当“四大”中的任何一家拒绝某公司的审计请求时,那么另外三家事务所在接受这一公司审计请求后,必然将该公司的信息进行细致详细的调查,这是一种行业默契。可在中国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中,如果遇到相同情况,这一公司可以轻易的寻找另一个“容易合作”的事务所。这种情况一是由于当前我国有大量的会计事务所,但却未能形成大的规模,造成注册会计师事务所更多的因为获得某个业务只能提供更多的帮助,二是对职业道德认识的不足,导致行为严谨性不够。当前会计事务所的激烈竞争与市场化的运作方式,使得大部分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经济上压力较大,缺乏较高的独立性,更多的按照客户的要求完成审计。

  其次,审计造假注册。职业道德是把握会计师较强的财务经验与财务知识背景的关键,如果某个注册会计师缺失职业道德,必然利用专业知识和能力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获得利益。云南绿大地造假案件是一个典型案例,四川华源注册会计师事务所造假帮助绿大地公司上市牟利,作为所长的庞明星利用自身职权为其出谋划策,通过一系列手段,包括注册关联公司,虚增收入、虚构交易、虚增资产2。96亿元,并为其伪造各种合同和发票明细。最终使连续数年亏损的绿大地公司得到了与真实情况完全相向的审计报告,得以完成上市集资3亿多元。

  第三,执业行为不规范。一整套完善行为规范与审计程序是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可对于一些事务所与注册会计师为了降低开支,节省成本,没有按规定进行实质性程序与需要的控制测试,使得审计程序没有尽到应有作用,出具的审计报告没有充分的审计证据,职业道德原则中的'诚实、客观与公正没有得到执行。在紫鑫药业案件中,1。97亿预付账款由紫鑫药业打到“延边系”,负责的注册会计师没有严格按照审计程序得到必要的审计证据,却提供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这便是极大的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

  第四,专业能力不足,缺乏保密意识。较高的专业技能是注册会计师行业必须拥有的能力,不仅需要财务知识精通,还要对法律法规和其他与审计相关的知识有深入的了解,这就需要注册会计师提高自身知识储备,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可一些注册会计师眼中仅有高额的收益,完全不管是否是自身能力可以胜任的工作,随意提供多种业务。在能力不足不能够完全了解工作内容时,就事先提供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职业道德的准则要求被严重违反。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涉及各项材料,有时会有商业机密材料,而为客户保密则是注册会计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可一些注册会计师有时由于缺乏严谨性在无意中使客户的商业机密得到外泄,这一行为可能给客户造成极其重大的经济损失。

  (二)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分析

  1、外部环境层面

  首先,扭曲的审计市场需求。在我国不够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现状下,企业的经营者通常便是审计的委托人,这样造成三足鼎立式的平衡被打破。企业经营者一般由于相关法规和政府的原因,不情愿的聘请注册会计师审计,这不是真实的市场需求,而自己花钱用来审计自己使事务所与经营者联系密切,经济往来容易造成审计舞弊,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极大缺失。其次,政府干预过多。上市公司是当地政府经济增长的顶梁柱,是当地税收增长的大户,企业募集大量资金促进企业成长,也为当地的税收收入提供了极大助力。有利益的驱使,一些地方政府部门为了自身的政绩着想,想尽办法提高当地经济增长,甚至把一些常年亏损的企业实行财务包装使其上市。由于当地政府的斡旋,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不得不做出让步,按当地政府和企业要求提供相应的审计报告推动企业上市,这一行为严重违背职业道德准则。

  2、会计事务所层面

  首先,市场经济的激烈。我国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相互间竞争非常激烈,正在竞争型市场阶段。这是由于当前我国会计事务所大部分规模不大,不能达到规模效应,利用降低价格为主的粗放型竞争方式是会计事务所竞争的主流方式。这一竞争导致了不高的审计费用,降低审计成本成为会计事务所会保证获得一定利润的必要方法,从审计程序开始简化,不规范的进行审计程序,经常造成注册会计师在出具审计报告时没有相应足够的证据材料。其次,违规成本较低。据不完全统计,仅在2009至2011年三年间,中国证监会便对61个上市公司造假案进行行政处罚,这些上市公司均得到注册会计师提供无保留审计报告,可只有其中的9家会计师事务所受到了相应处罚,并且基本没有对注册会计师个人进行处罚。

  3、注册会计师层面

  首先,职业道德意识淡薄。在进行人员招聘时,我国的会计事务所大部分都只关注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能力方面考察,却没有对职业道德投入太多的关注。而且,一些注册会计师甚至并不认为职业道德是必要与重要的,后续缺乏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使得一些注册会计师没有相应的风险意识与责任感,在金钱的驱动下,常常提供违背职业道德的证明。其次,专业胜任能力不足。当前审计前进的主要方向是风险导向审计,这种审计在弥补过去审计方法不足的同时,还可以减小审计期望差距。但也需要获得较高专业素质的注册会计师,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法律、会计、审计等方面具有充分的认识,同时还需要对资本市场的运作方式有深入的了解。如果是没有足够相关知识了解程度的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又没有专业人士辅助,极易造成因审计证据不足而导致的审计结果偏差。

  三、加强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对策分析

  想要整个注册会计师行业健康快速发展,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是重中之重。加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水平的必经之路,必将作为行业前进的重要部分。针对当前现状提供相应促进发展与稳定的方法是当前所必需的。

  (一)完善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

  《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与《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道德规范指导意见》是当前我国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来源与依据。但这两项规范文件没有具体的方法与操作规范,只是规范总纲,涉及执业能力、职业品德及职责责任等方面。所以,当前职业道德规范体系指导职业道德的具体操作必须不断改革完善。依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规定的各项标准,职业道德裁决指南、职业道德规范指导意见、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及职业道德具体准则一起构成了我国现行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准则体系,必须不断对职业道德准则体系进行规范。

  (二)提升注册会计师整体素质

  如何加强注册会计师整体素质建设,提高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教育广度与深度,大体可分为三个方面。第一,对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工作进行严格落实。教育的内容需要以执业规范与注册会计师业务素质为基础,加强职业道德、行业操守、社会公德三方面的学习。第二,增加注册会计师行业入行标准。从考试办法开始进行改革,注册会计师考试报名提高申请条件。比如加强学历要求,规定报考资格需要符合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要求;对于非财会类专业的考生增加考试科目,变更考核方式,更严格要求。同时提高考试中职业道德内容分值。第三,加强宣传,提升认识。加大宣传力度,从系统内出发,有效的宣传职业道德规范,加强职业道德学习。提供更多样的宣传手段,更多的利用舆论和媒体,不断影响使其慢慢深入每一名注册会计师的内心,最终提高认识,摒弃违反职业道德和习惯的行为。

  (三)完善法律责任体系

  从依法治国方略入手,对相关法规进行规范,使职业道德真正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首先对相关法律责任进行明确,审计准则在法律中的地位得到保证。基本标准是审计准则,这样才能真正判断注册会计师的职业标准。想要免除责任,必须严格按照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执行。审计准则必须拥有法律的权威性,以便注会计师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可以真正的客观、公正地开展业务,做到依法独立。同时,要增强执法力度,坚决打击注册会计师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法律必须保证有足够的威慑力,对有意违法者予以严惩,督促注册会计师行业规范最终增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水平。

  (四)加强道德监管行业监督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是我国当前对注册会计师行业进行监管的认证部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是一个自律性组织,规范监管注册会计师和事务所。增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水平,必须要求注协对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更严格的监管。注协想要提高监管职责,需要依据事务所的管理水平、人员构成和整体规模等因素进行等级评定,对不同的等级评出对应的监管方法,实行执业诚信考核制度,提出主要靠外部监管、次要靠内部监管的双重管理体系。同时,需要稳定的政府部门进行行政监督管理工作,而注册会计师协会负责对自身的监管职责。

  参考文献:

  [1]沈颖玲。注册会计师职业发展核心能力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1(04)

  [2]张萍,刘桂华。注册会计师职业风险的防范[J]。辽宁经济。2011(07

  [3]胡少先。论注册会计师职业的十大观念[J]。浙江财税与会计。2011(09)

  [4]胡凌云,谭仕平。对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团体定位的思考[J]。湖北审计。2012(07)

【会计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会计毕业论文02-08

会计毕业论文11-21

会计毕业论文06-24

会计毕业论文的初稿12-04

会计毕业论文的致谢03-19

会计毕业论文开题报告11-20

会计毕业论文格式11-18

会计毕业论文致谢范文12-02

会计毕业论文写作详解03-21

会计毕业论文写作步骤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