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特色会计专业建设探析教育论文
摘要:特色求生存、品牌求发展是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发展的灵魂之所在,如何建设有高职高专特色的会计专业,运用SWOT理论,通过对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会计专业探析,提出加强特色会计专业建设基本要素、关键点、主要内容等问题。
关键词:特色会计专业;SWOT分析法;就业导向;课程体系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特色会计专业建设是新形势下高职高专学校会计专业建设之灵魂,在加强高职高专特色会计专业建设中,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特色会计专业建设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它是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于2O世纪8O年代初提出来的。SWOT分析基本涵义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而结论通常带有一定的决策性。…运用SWOT分析法可以客观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单位现实情况,并通过对单位(集团)与竞争对手优劣势分析,制定出适应单位(集团)发展战略的基本方法。在特色会计专业建设中运用该理论分析的基本思想,有针对性的将其主要来自会计专业建设内部与外部条件优劣势作明晰的思辨,找出解决办法,以明确特色会计专业建设中的发展方向,促进高职高专层面的特色会计专业建设。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贵州商专)特色会计专业建设个案优劣势分析如下:
(一)会计专业属于老牌专业,专业建设根底扎实
贵州商专会计专业办学历史悠久,它与学校发展史一样走过了60多年历程。从1947年创办的“贵阳市尚信高级会计职业学校”开始,到1987年国家教委批准学校升建为贵州省商业专科学校,到1993年学校更名为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会计专业一直是学校的支柱专业。在从中专到高专的发展历史进程中,会计专业经历了一个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单一会计专业到多元化专业方向发展。人才培养模式也经历了初级技能型人才到就业为导向的高级专门型人才质量的飞跃,为贵州区域经济发展培养输送了大量优秀的实用型会计专业人才。
(二)根据地方经济发展需要,适时调整专业结构
在会计专业建设中,根据国家高职高专“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开展经常性市场调研,从上世纪90年代未,逐渐将会计大专业细分为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资产评估与管理、注册会计师专门化等5个专业;主动适应区域市场对会计专业人才需求。同时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坚持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三)优化实践教学体系,不断进行实践教学创新
通过会计课程实训教学、独立实习(实训)、校内外综合项目实训、社会调研与毕业论文(设计)等建立了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各类实习(实训)总学时占各专业教学计划总学时的40%以上,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务实诚信态度,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初步建立岗位职业实践体系,并从手工会计模拟实习,发展到会计电算化实践、ERP沙盘实践,不断加强与改善实验、实习条件创新;开创了多层次、多类型的会计实践教学新形式。
(四)依托职业资格证书,构建以职业能力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
会计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将会计职业资格证书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同时,构建教学计划的核心课程,通过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大大提高学生专业水平及核心竞争能力,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的最好衔接。
然而,在会计专业的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竞争劣势与威胁,主要表现在:
1、特色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鲜明。在省级众多的经济类院校会计专业办学面前,学校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科学性、准确性不强,教学内容尚未体现出高职高专特色,在学科体系与实践环节上表现出“单一的中专技能+复杂式本科课程设置”,课程体系与学制分配方案上未能真正体现高职高专的“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特色,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专业实习实训方案设计的针对性不强。
2、体现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核心竞争力的课程设置不够突出。人才培养方案中,必修课虽然分离出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术课,但实质课程设置还是一种换汤不换药的“学科型”体系。公共必修课未能体现高职高专以“够用为度,运用为原则”;而专业基础课未能充分体现高技能型人才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强调完整性学科体系的多,体现高技能型课程体系的少;单项专业实训多,综合实践素质训练能力少。
3、科研不力,已有的`前期会计专业特色流失。主要表现为一是校级与系级特色会计专业建设目标管理标准和激励机制不明晰。什么是特色会计专业,如何加强特色会计专业建设,如何管理与考核特色专业,对此未形成标准与激励约束机制,缺乏制度支撑及基本标准,导致特色会计专业建设不能高效进行;二是作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会计、经营管理、统计”为一体的综合模拟实践性教学,没有很好地系统总结与发展,本世纪会计专业综合模拟实习失缺,以至于综合模拟处于退化停滞状态。
二、特色会计专业建设的基本环节与关键点
针对以上会计专业建设的优劣势状况,必须在专业建设环节中找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本质特征。具体说,就是建立具有显著特色的教学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等会计专业内涵特性,再造特色会计专业建设的几个主体框架,即:专业建设目标、专业建设方向、专业定位、专业建设内容等的独特性与独占性,使其显著区别与同类高等院校所办会计类专业。同时要根据基本框架,紧紧抓住会计专业建设以下基本环节与关键点:
第一,建立会计专业建设基本原则。首先,确定“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的目标性明晰原则。全面提升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内涵性教学质量,明确高级技能性、综合运用型的人才目标。其次,遵循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用一体化”动态平衡原则,加强课程体系的综合设置,优化会计课程体系,使之在会计专业设置上体现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再次,大力推行会计专业工学结合,突出专业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一批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最后,建立合理的会计“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吸收具有实践经验丰富的在职在岗会计专业人才作为实践教师队伍成员,确立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
第二,确定特色会计专业建设的6要素。根据国家高职高专教学管理要点、原则及基本内容,确定特色专业建设要素、规范会计专业建设基本流程管理,提高专业建设质量与效率,加快专业改造与建设。通过基本专业建设的常规性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会计专业建设以6要素为研究对象,即,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模式、师资队伍、管理方法等,在对这6要素内涵性深入研究下,形成以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为引导,6要素特色会计专业基本架构和闭路循环管理体系(图1):
三、特色会计专业建设内容
会计专业特色建设是一个涉及会计知识体系与教育教学内容的系统工程,建设的内容包括围绕会计专业建设基本框架及内涵建设6要素展开,同时配置相适应的教学资源,以形成管理与教学有机体。
(一)特色培养目标
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就是要“以就业导向、能力为本位”确定人才规格,以创新高素质技能复合应用型会计岗位的人才为目标。因此,各地区的高职院校在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上,首先,要广泛开展社会调查,正确定位其人才培养特色目标,动态制定会计人才培养方案;其次,培养目标要主动契合新兴产业和先进技术发展的需要,动态保持与现代职业岗位或职业岗位群所具有的知识相结合,体现跨学科交叉渗透、技能跨岗位的复合型智能的特点,调整优化专业方向,培养社会紧缺的高技能人才,形成人才培养特色。
(二)特色教学计划
特色教学计划即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特色人才的纲领性指南,要形成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方案,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计划的制定流程。为此,在制定财会人才培养方案中,一是以国家高职高专政策为指南,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定位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二是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由会计院系制定指导性动态会计人才培养方案;三是在专业建设委员会及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组织指导下,按会计岗位群推进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改革,由各会计专业教研室制订特色教学计划,形成一套内部体系完整、外部关系协调的实践与理论结合教学计划;四是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应用性,从必备基础知识、专业核心竞争能力、职业岗位技能三模块改革会计专业计划内容,使之体现计划中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知识、能力、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最后,经过专业建设委员会审核批准,执行并反馈教学计划情况形成特色教学计划。 (三)特色教学模式
充分借鉴国外职业教育MES(就业技能模块培训的简称)、CEB(能力本位教学的简称)等教学模式,结合会计职业岗位对培养对象的要求,构建“需求一能力”型模块式课程体系(4),从整体上构建高职财会教学模式,结合学校实际实施“宽基础+活模块+职业资格”式课程计划,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动态的安排教学活动;做好学生就业及升学的相关工作,推动专业建设,形成以培养适应需求为特色的具有较强专业能力的课程体系。构建2+1(2年校内教学,1年校内外实践教学)“需求一能力”课程体系内容。首先,在课程类型划分的基础上,按会计这一职业岗位群设置需求能力的3大模块课程:基础内容模块、综合技能模块实践内容模块。其次,分析每一个任务所需的知识和操作技术,确定“需求一能力”课程模块内容。最后,按照这些知识与技能的难易程度及逻辑关系,以及它们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频率及重要性,加以系统地组织安排,形成“2+1”序列教学时间动态结构,构建职业能力的模块式课程体系(图2)。
(四)特色教学内容
特色高职高专的教学内容要真正体现会计复合性人才的“五力”发展,即“综合适应力+核心专业竞争力+实践操作动手力+关键岗位竞争力+专业特质表现力”。为此,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与内容改革,一是要以岗位能力群设置实践教学课程,从主办会计岗位、出纳岗位、费用核算岗位、到综合理财岗位,融人新的会计岗位元素。二是加强实践教学改革,从手工会计模拟实习,到会计电算化实践、ERP沙盘实践设置实践课程。三是在教学内容上摒弃课程局限在某一狭隘的岗位技能范围内,做到既要按照就业岗位的要求配置教学资源,设计教学内容,按照岗位要求“量身定做”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订单培养),满足学生未来从事多个相关职业领域工作的需求。四是将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能力结合,内控与分析决策能力结合,根据行业和企业发展的趋势,将相关的会计核算与管理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和相应专业技术领域职业资格培训内容融人教学内容中。
(五)特色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既要坚持传统与继承,又要开拓与创新,在教学中要引入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理念,适应高职高专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法与手段,充分开展项目导向教学法、分层教学法、研究性讨论法、案例教学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等。全面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建设系列化的会计核心课程多媒体课件库、视频信息库、网上试题库,努力提高特色会计专业教学效率,提升教育质量。
(六)特色教学评价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生源实际情况,改革传统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在教学计划、大纲、教材、教法等系列问题上建立特色专业评价指标体系,切实从重知识考试、重学科标准转向重“就业能力、实践能力、社会评价”为内容,建立起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科学的社会化的考核评价机制,注重校内评价与社会平价的一致性,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并举的评价指标。
(七)特色教学队伍
对于教师,只有把握专业培养目标,达到教学内容与自身素质的双重协调,才能使专业教学创新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因此,需要建立起一只在会计专业上有熟练的专业动手能力,教学上有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实现从观念到行为的新型教师团队。教学上体现为用而教,教有所效,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形成培养合力。
(八)特色教学管理
充分实施会计专业建设中的学分制信息系统规范化管理,建立“学分绩点”。在学校层面,赋予系、部更大的专业建设和教学管理自主权;如在办学资金投人、教师调研、外出学习等方面政策上的倾斜;而在院系层面,加快推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分制结合,建立有利于实践与理论结合的学籍管理办法,作好对学制“1”实践教学年实习学生的管理,做好学生实习中的劳动保护和安全工作,切实落实校系两级学分制管理。
四、特色会计专业质量控制
(一)建立特色专业建设的环境与质量控制制度
为了有效推进会计专业建设质量工程建设,学校与教学系部应根据特色专业建设的基本内涵、要素、结构、程序等内容,首先,制定科学合理的特色会计专业建设的控制制度,形成校系两级建设的标准,在制度框架范围内,有组织有步骤实施特色会计专业的活动。其次,系(部)各环节开展特色会计专业建设的基本要素建设活动,进行标准化建设活动各内容的分层分级组织实施。最后,定期进行会计专业建设主要环节、内容、活动的信息反馈与沟通,监督特色专业目标实现的偏差与活动调整。
(二)不断改进与创新会计特色专业建设的内部流程,再造特色会计专业建设方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中国会计之父”潘序伦先生创建立信会计学校时关于特色会计专业建设之方法:一要培养造就会计人才“适销对路”的过硬本领,接受人才市场对会计人才的检验。二要打造老字号会计专业品牌,以会计专业为依托,进行会计专业的改造;三要深化会计教学内容改革,实现本土化与会计国际接轨的要求,加强中国特色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建设。四要不断创新会计专业内涵建设,打造一流会计人才,培养合格的区域经济复合性会计人才。
(三)提炼创新会计专业特色
秉承会计专业建设中的优良传统,挖掘与提炼会计专业建设特色。首先,从高职高专多年的会计专业建设中,提炼出属于各地区、各学校具有特质的会计人才文化精神,固化一种“校训+系训”的专业理念,体现会计专业特色与经济管理类专业建设的融合发展态势。其次,传承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精髓,坚守诚信,坚持以高素质、技能型、应用性为原则,确立会计专业人才目标;第三,与时俱进,创新实践。坚持走“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校地合作”,充分发挥会计专业自身的特色资源和办学优势,以各种形式主动为企业发展服务、为地方区域经济服务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会计界精英,真正实现与企业经济共同的“双赢”。
【高职高专特色会计专业建设探析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1.教育本真探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