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论文

时间:2024-07-17 14:35:42 会计统计 我要投稿

【精品】管理会计论文15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管理会计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品】管理会计论文15篇

管理会计论文1

  一、职业院校财务管理中管理会计的应用

  (一)管理会计中决策的应用

  从我国职业院校发展来看,基本都处于快速发展期,办学规模的扩大促使职业院校在投资上的需求也前所未有地增加。在职业院校财务管理中,除了对资金快速增值有较强要求外,同时对财务风险的规避有较大要求。管理会计中的货币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价值可应用于职业院校财务管理中为职业院校财务决策提供分析依据。如将资金存入银行或将其购买股票,前者可以几乎没有风险地获得利息,而后者会冒较大风险,但利息也会比银行高出多倍。职业院校财务管理也可对管理会计中的概率分析法,科学比较投资风险与报酬,选择最佳投资手段。

  (二)管理会计中预算管理的应用

  相对传统职业院校预算对资金的简单划分和在执行中的不断调整,管理会计中的“预算”是对规划、计划的量化分解,指职业院校总体经济规划的数量说明,比传统职业院校财务管理预算具有更强的严密性与可操作性。以管理会计中的零基预算为例,该种预算方式以零为起点,对各个部门本年度承担的事务和项目从实际情况出发来考虑,抛开了传统的从原有基础出发的弊端。这种不考虑基期的开支水平,对预算规模进行确定的方式,可对传统预算的盲目性有效克服,避免出现“有钱无事,有事无钱”的情况,促进职业院校资金使用效果最大限度的发挥。

  (三)管理会计中的成本二分法的应用

  实践表明,管理会计的成本二分法除了可以被应用在生产企业财务管理中外,同时也适用于职业院校的.财务管理。在管理会计成本二分法的支撑下,职业院校可有效分析出学生数量与办学成本之间的关系,在明确这一关系的基础上即可掌握学生可能会对那些项目形成影响,从而对职业院校财务支出进行更合理的安排,促进职业院校财务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成本的节约,提高职业院校财务利用和办学效益。如对职业院校财务中固定成本的分析,可提升固定成本预算准确度,将固定成本预算误差控制在最小范围;对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的分析及实证分析,可对职业院校财务有更清晰地认识,从大局上把握职业院校财务预算与支出实际情况,并能够对影响职业院校财务成本的各项因素有更多了解,使职业院校财务管理可对症下药。

  (四)管理会计中责任中心及量本利分析的应用

  在管理会计中,责任会计作为子系统之一,其对内部各职能部门经济活动进行的规划、控制和考核,都是为了与经费责任制要求相适应。职业院校后勤承包、校办产业等方面均可对管理会计中的责任中心分析加以应用,对各个责任中心的设置。以责任中心为职业院校推行经济责任制,可对广大教职员工积极性与创造性更有效地调动起来,有利于全体教职人员个人力量的充分发挥。高中财务管理中对量本利分析的应用,可帮助职业院校理清学生人数与学校投入及职业院校盈余之间的依存关系,为职业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与否,扩大多少等提供决策依据,促进职业院校费用管理的加强,最终促进职业院校资金在使用方面效果的提高。

  二、提高财务管理中管理会计应用水平的措施

  (一)对管理会计理论体系进行构建

  在财务管理长期发展过程中,在很多领域财务会计已经具有自己的准则体系,但是管理会计标准体系目前还不统一和规范。我国管理会计规范化的过程中,就要借助于相对完整性的理论体系,可以从基本理论、概念框架和工具方法等方面,来构建完善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不但要制定统一的管理会计概念,同时也要对管理会计内容科学界定,统一管理会计实施原则以及规范,为实际应用中的管理会计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

  (二)加强对职业院校决策者管理意识的培养

  决策者的相关决策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因此提高决策者管理意识,更有助于促进职业院校未来的健康发展。在职业院校发展过程中如果决策者的思想落后,就算是具有一直高素质会计队伍,那么管理会计职能也很难有效发挥。因此也需要进一步提高职业院校决策者的会计管理意识,提高决策者对于管理会计的重视度,促进管理会计在职业院校中的应用和发展。

  (三)借助信息化建设提升管理会计应用规范

  信息化浪潮已经对管理会计的应用产生影响,在信息化建设基础上,采用各种现代化信息手段,能够有效实现管理会计和职业院校业务的良好结合,提高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规范化。通过构建管理会计资金流、业务流以及信息流的良好结合,并且在这基础之上,还可以构建相应的内部管理平台,一方面可以加快会计职能从核算到管理决策的转变,推进管理会计应用;另一方面用信息化建设的手段实现会计和业务的有机融合,可以促进职业院校预算、成本控制、资金管理以及绩效评价等的有效实施,最终实现价值创造的目标。

  三、结语

  随着职业院校教育产业化趋势的日渐明显化,管理会计随之被应用在职业院校财务管理中,并显示出了旺盛的生命力。虽然管理会计在职业院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还处在摸索阶段,但其发展前景却十分良好,能够较大程度地促进职业院校财务管理规范化和效率提升。

管理会计论文2

  信息是企业经营发展的无形资源,能为管理者经营提供有效的信息,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有作用。但是,当前在许多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发展当中,却没有很好地建立一套信息管理制度或系统,使得信息在企业发展中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笔者拟对此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改进的意见。

  一、会计信息管理的现状

  1.社会信息系统较为落后由于信息是企业发展中的无形资源,同时决定信息的过程,对企业而言,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环节。企业在信息和信息化的建设途中,其工作的顺利开展与外部信息系统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虽然我国改革开放政策实行了多年,也取得巨大成绩。但是,目前在许多企业当中,其社会系统建设不够完善,甚至部分企业还没有构建起有效的信息系统。

  2.未建立专门的信息管理机构

  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加速,企业之间竞争压力的增大,使许多企业也开始认识到了信息工作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只有少数企业认真去建立信息管理机构,多数企业信息管理机构并没有建立,还是处于一个管理松散或者其他机构兼任的状态,使得企业不能有效地与市场信息及时建立联系。

  3.信息人员素质不高

  当前,信息化管理得到了许多大中型企业管理者的认同并积极采用。但是,在部分小型企业当中,还不具备使用此技术的条件。另外,在采用信息化管理技术的企业中,其从业人员的素质相对国外企业而言还是处于较低的水平,其人员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管理知识与能力与市场需要还存在一顶的差距,信息管理人员素质和工作能力的整体素质还不够理想。

  4.管理者对信息及其重要性认识不足在许多企业的管理中,管理者往往把注意力放在了如何安排生产、实现经营效益,却很少关注到信息管理的重要性,没有把信息同其他物质型资源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上。而实际上,在当今信息化时和知识经济时代,信息资源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而言,比其他资源还要重要,更具有价值。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1.企业管理者重视度不够在我国企业中,很多领导者认为,给会计人员配备了电脑、安装了相应的财务管理软件或者搭建了管理网页就是会计现代化和信息化了,进而忽视了真正的信息化建设。其实际的信息化水平低下,无法发挥应有的效能,使财务的管理中心地位得不到体现和发挥作用。

  探究原因,就在于企业领导缺乏相关的现代知识和财务管理意识,对于信息化的认识和建设没有足够的认识,有的企业对信息化建设是建立在跟风、装门面的基础上。忽略了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建设是一个系统、长期的过程,它建设的好坏,对企业具有重要影响。

  2.会计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少

  资金是一个企业发展的血液和基础,而现代化的会计信息化建设在前期往往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在后期的维护和保养中,也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

  许多中小企业在资金问题上本身就存在着问题,因而从会计信息化的的资金投入上就可以预见结果。据有关调查表明,将近20%的中小企业认为,资金不足是信息化建设中的主要障碍。很多中小企业对硬件的投资占到整个信息化建设投资的80%以上,而配套软件投入相对落后。这种“重硬轻软”的做法不仅占用了大量流动资金,也制约了硬件设备发挥效益。

  3.会计信息管理缺乏专业人才

  信息化是现代化的技术,从它的开发、使用、管理、维护、保养等各个环节都需要专人去操作,而这“人”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因而,在现代企业竞争中,人才的的竞争就成为了企业竞争的核心。许多中小企业缺乏这样的专业信息化人才,特别是既掌握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又精通企业管理的综合性人才。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建设进程,也不利于其功效的发挥。

  三、改进对策与建议

  1.加强对人才的培养

  现在管理机制发展的基本趋势是对人才发展与管理观念的重视度逐渐提高,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它决定一个企业能否应对全球经济大融合发展的局面。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每一项活动都是由人通过操作计算机来实现有效管理的,其成效的好与坏就取决于人对知识的掌握度以及自身智慧和努力的程度。因而具有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信息化的人才是我国现代教育的任务,也是企业所及其需要与渴望得到的。会计信息化需要的不仅是精通会计专业的知识,还必须要掌握网络信息技术、基本的计算机技术甚至是电子商务等。

  2.转变信息管理观念

  在信息社会,谁最先掌握了信息,谁就掌握了先机,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也同样如此。首先,企业要实现有效的、合理的财务管理就必须要准确、及时、全方位、有效地搜集和分析有效的.信息,捕捉利于企业积极发展的信息,进而开展财务管理和决策。其次,在财务管理目标上,也要改变传统的管理目标,不能把物质资本的多寡当成企业发展的中流砥柱。信息时代,更多的是在于无形资产在企业资本中比重,创造这种无形资本的资源越来越受到了企业的重视。再次,在财务管理的内容上也必须要拓展,不仅仅要对物质资本投入产出、办公用品等资产进行有效管理,还要对无形资本进行风险管理,而这一块往往是许多企业所忽略甚至忽视的。

  3.提高领导层的信息意识

  企业领导是企业发展的领航人,市场判断力、管理能力、管理意识等的高度将对企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实际中,部分企业领导层对财务管理中的会计信息化建设却未有足够的重视意识,忽略了对它的投入。因而在现代竞争愈加激烈的局面中,一定要深化企业领导层的信息化意识,使之坚定对信息化建设的信心和决心,加强对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使其顺利开展。不仅如此,还要使其认识到会计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必要的长期性建设工程。同时,其更要参与具体的建设过程中去,加强自身的知识积累,适应企业信息化的需求。还要深化原有的业务流程,提高员工的素质,加强对财务人员的专业培训,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四、结论

  会计信息化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与会计行业相结合产生的新的管理机制,它的出现,无疑是传统会计理论的发展与延续,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新事物的出现到被社会大众所接受,必然要经过一段漫长的发展。但是,会计信息化技术是企业长远、持续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在将来,它将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将会是会计技术发展历程上新的里程碑。因此,企业应不断提高对信息的重视度与管理。

管理会计论文3

  摘要: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由于不确定因素引起的不能偿还到期的债务给企业造成灾难性的风险。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要求企业经营者进行经常性财务分析,建立预警机制,采取切实可行的财务风险策略,防范财务危机。

  关键词:财务风险 财务分析 预警机制 风险管理

  财务风险就是指企业经营过程中由不确定因素而引起的不能偿还到期债务给企业带来灾难性的风险。财务风险防范要求企业必须时刻关注企业的到期债权、债务,储备必要的现金,以应对不能偿付的风险。现实中很多经营形势好的企业被迫关闭或破产,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其现金短缺不能及时支付到期债务,发生资金链断裂。因此,要求企业经营者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建立和完善财务预警机制。

  一、建立现金流预算管理机制

  企业经营能否维持,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的现金流。对于经营稳定的企业,其应收应付账款及存货要保持稳定,因此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一般应大于净利润。虽然企业界目前对全面预算管理有不同见解,但世界500强企业中有90%的企业都建立了全面预算管理制度。预算管理制度的核心就是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使经营者能够及早采取防范措施。为能准确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企业应该将各具体目标加以汇总,并将预期未来收益、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及投资计划等以量化形式加以表达。同时,对未来现金收支以周、月、季、半年或一年为预测期,建立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并把握影响企业现金流量的关键因素,如销售款项的回笼、应收账款的回收、投资金额及投资时间等,运用敏感性分析法,编制动态的现金流量预算方案,以应对变化的市场需求。

  二、建立财务预警机制

  企业财务风险在财务上的表现主要有:现金流量不足,企业不能及时偿还到期债务;现金大幅度下降而应收账款大幅度上升,一些比率出现异常,如资产周转率大幅度下降,资产负债率大幅度上升等。通过财务指标的分析,如偿债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的分析,可以判断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的大小。

  长期偿债能力主要包括资产负债率,特别是有形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已获利息倍数等。

  有形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有形资产总额,该比率越小,表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强。

  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反映所有者权益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越低表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强。

  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该指标反映获利能力对债务偿付的保证程度,通常情况下已获利息倍数越高,表明企业对债务偿付的保障程度越高。

  盈利能力指标主要包括主营业务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等;主营业务利润率表示代表企业的主业的利润与主业收入间的变化指标,反映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的增长情况,是评价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指标。主营业务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益净额,指标越高表明企业主营业务的市场竞争力越强,发展潜力越大。

  成本费用利润率表示利润总额与企业成本费用总额的比率,表明企业为赚取利润而付出的代价,指标越高表明企业为取得利润而付出代价越小,企业获利能力越强。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比率越高表明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益越好。净资产收益率,反映自有资金投资收益水平的指标,该指标是企业盈利能力指标的核心。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比率越高对企业投资人、债权人的保障程度越高。

  三、建立严格的月度分析制度

  在建立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后,企业应随时对不利的指标信息进行监测,建立严格的`月度分析制度,将实际情况与预算进行对比分析,如出现现金循环不顺、应收账款增大、流动性变差、存货周转率降低、融资出现困难等,需及时分析其形成原因及过程,采取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策略,如缩短信用期、采取现金折扣、鼓励客户提前付款、制定奖励性的收款制度,积极与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联系力争获得一定的授信额度。

  四、加强财务风险管理

  首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加强筹资活动的风险管理。企业筹集资金渠道有两大类:一是所有者投资,二是借入资金。对于所有者投资而言,其风险只存在于使用效益的不确定性上。而对于借入资金而言,企业在取得财务杆杠利益时,也给企业带来偿债能力降低的可能和收益的不确定性。企业经营投资的类型有三种:一是投资资本性项目,如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新增项目等;二是弥补流动资金不足用于购买生产材料等;三是用于证券及商贸活动。然而,投资的风险性有可能增加引起企业盈利能力降低和偿债能力变弱的不确定性,如出现投资项目未能按期投产取得收益,或虽投产但前期经营有可能出现亏损,导致企业整体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下降。在进行风险投资决策时,其重要原则是既要敢于进行风险投资,以获取超额利润,又要克服盲目乐观和主观冒险,尽可能避免或降低投资风险。

  其次是资金回收,应收账款是造成资金回收风险的重要方面,应收账款对企业而言是有成本的,成本包括: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坏账损失成本。对于应收账款管理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强化:建立稳定的信用政策,主要在信用标准(企业同意授予顾客所要求的最低标准)、信用期限(企业允许顾客从购货到付款的时间);建立合理的收账政策,即企业催讨已过期的应收账款所采取的措施,包括法律手段;

  企业应确定应收账款占销售收入的警戒线比例。

  收益分配是企业财务循环的最后一个环节。收益分配包括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两方面,留存收益是企业扩大生产规模的主要资金来源,对企业而言无疑资金成本最低的,同时又要满足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要求;分配红利是股东对其投资回报的最高要求。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如果企业的规模扩展速度快,生产与销售增长速度极快,需要添置大量设备,外部筹资成本较高且有一定难度,这种情况下有可能税后利润大部分留用。但如果股东红利分配低于相当水平,就可能影响股东的积极性,由此形成了企业收益分配上的风险。

  综上所述,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要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机制,加强筹资、投资、资金回收及收益分配的风险管理,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管理会计论文4

  [摘要]近年来,随着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医院财务管理事务日趋复杂,为了使用计算机技术合理地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本文主要对医院财务管理系统的设计进行了探讨,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

  [关键词]医院财务管理 设计

  0、引言

  21世纪,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为医院信息化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计算机的海量存储、快速处理、精确的计算等优点在信息管理系统中表现得越来越突出,在会计、医学等方面的发展也在突飞猛进。

  近年来,激烈的市场竞争对医院会计电算化产生巨大的影响,并提出了日益迫切、强烈、多层次的要求,医院要生存,就必须把提高经济效益当成中心任务来抓,向管理要效益。因而,一个好的财务管理系统显得特别重要。

  1、财务管理系统功能

  医院财务管理系统主要包括系统设置、账簿管理、凭证管理、统计汇总、结账及报表、银行对账、资金管理等主要部分。财务管理系统和医院各个科室的数据互联,做到全院数据共享。通过对功能模块的操作提供财务分类,凭证管理,收费项目管理,报表管理,收入和核算表设置以及各科室信息的处理等监管业务功能。涉及到医院人、财、物的所有操作都以灵活的报表格式来呈现汇总的结果。

  2、ERP原理在财务管理系统中的应用ERP(企业资源计划)是由美国Garter Group Inc.咨询公司首先提出的。ERP的形成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基本MRP(物料需求计划)阶段、闭环MRP阶段、MRP-II(制造资源计划)、ERP形成阶段。

  它是当今国际上先进的管理模式。其主要宗旨是对企业所拥有的人、财、物、信息、时间和空间等综合资源进行综合平衡和优化管理,协调企业各管理部门,围绕市场导向开展业务活动,使得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全方位地发挥足够的能力。

  由于ERP系统的财务管理是集成信息的财务管理,它集成了所有与企业有关的财务活动,因而它比单一的计算机财务系统具有集成度高、信息处理及时等优点。

  3、财务管理系统功能设计

  ERP系统的财务与单一化的财务软件最大的不同就是前者的数据集成化程度高。ERP系统处理的业务基本涵盖医院所有的.经济业务,其中经济活动过程的数据来自各个业务子系统,这是集成化财务系统与单一财务系统的主要区别,也是主要优点。这里主要介绍EFMIS(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着重体现在数据集成共享、系统功能研究及设计上。

  3.1数据集成共享

  EFMIS软件与单一化财务软件的很大不同在于ERP财务管理的集成化。这种集成化不仅体现在财务系统内部之间,而且还要保证财务管理与供应链中的其他系统紧密结合。HIS(医院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临床部分(如门诊医生工作站等)、收费部分(如门诊挂号分系统等)和成品管理部分(如药品管理等)。EFMIS系统避免重蹈财务软件忽视管理的覆辙,在设计上,数据库服务器存储整个HIS系统的所有数据记录,为数据共享做好准备。EFMIS直接读取其他分系统的原始数据,这种方式尽量减少数据的传输次数,避免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出现失误,从而保证共享数据的不失真和完整性。

  3.2实时数据加强管理

  系统主动获取数据,改变传统被动接受数据的模式,提供原始数据。传统的会计软件都提供自动转账的功能,各个子系统定时主动向财务提供本系统的统计汇总信息,这些汇总的数据只有在一个会计阶段结束后,各个分系统的汇总结果才能出来。而且,各个分析系统的数据都是经过汇总加工的,而非原始数据,导致在进一步的财务核算、预算的时候“数据失真”,造成数据出现隐含的“非真实性”。为了避免这个现象,EFMIS采取了另一种操作模式:变被动为主动,即EFMIS中的数据不再是被动地从其他模块中接受数据,而是主动去取数据,充分发挥网内的数据共享的优势。主动获取原始数据,避免从既定统计汇总信息中获取加工后的数据,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

  数据集成共享,系统提供实时资源信息,管理做到实时监控。系统设定常用的统计核算功能,提供每月的统计、核算,以满足不同情况下的不同需求。EFMIS系统不仅提供了常用数据汇总的查询、打印功能,而且为高层管理人员提供了自定义的查询统计功能,查询的数据来源于实时的原始数据。

  3.3系统功能设计

  EFMIS主要用于管理医院人、财、物等相关的各项数据,其中以经济活动为主。负责医院编码的维护、账户的启动;凭证管理,建立科目字典(如101现金类,106银行存款,111应收住院病人医药费等,按照《医院会计制度》规定,科目不允许医院私自改动,每项凭证都要归类为相应的科目;根据凭证自动完成转账功能;根据账簿完成结账及输出相应的报表;查询各个相关部门的实时数据;完成银行对账等功能。设计时,要兼顾信息的完整性。

  4、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的设计是指数据库中各个表结构的设计,包括信息保存在哪些表格中、各个表的结构如何及各个表之间的关系。

  4.1数据库设计原则

  数据库设计是信息系统开发的关键,不同的设计方案将影响数据的访问方式及编程效率,数据库设计要遵循以下原则:(1)一致性原则:对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协调好各数据源,保证系统数据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2)完整性原则:数据库的完整性是指数据的正确性和相容性。要防止合法用户使用数据库时向数据库加入不合语义的数据。对输入到数据库中的数据要有审核和约束机制。

  (3)安全性原则:数据库的安全性是指保护数据,防止非法用户使用数据库或合法用户非法使用数据库造成数据泄露、更改或破坏,要有认证和授权机制。

  (4)可伸缩性原则:数据库结构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发展的需要、移植的需要,具有良好的扩展性、伸缩性和适度冗余。

  (5)规范化原则:数据库的设计应遵循规范化理论。

  4.2数据库SOL Server 20xx的约束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中,建立和使用约束的目的是确保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是SQLServer强制实行的应用规则。它能够限制用户存放到表中数据的格式和可能值,约束作为数据库定义的一部分在CREATETABLE语句中声明,所以又称作声明完整性约束。约束独立于表结构,可以在不改变表结构情况下,通过ALTER TABLE语句来添加或者删除。在删除一个表时,该表所带的所有约束定义也随之被删除。

  4.3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设计

  关系数据库设计时是要遵守一定的规则的,尤其是数据库设计范式。关系数据库中的关系是要满足一定要求的,满足不同程度要求的为不同范式。满足最低要求的叫第一范式,简称1NF。在第一范式中满足进一步要求的为第二范式,其余以此类推。

  4.4数据表格设计

  按照上文提出的数据库设计原则,医院信息系统的数据表设计严格遵守了关系数据库表的约束以及规范化设计等要求,尽可能地采用了三范式标准。

  4.5数据库在系统功能中的作用体现在大型数据库系统中,存储过程和作业管理有很重要的作用。存储过程是SQL语句和流程控制语句的集合,在运算时生成执行方式,以后再运行时其执行速度很快。SQLServer 20xx不仅提供了用户自定义存储过程的功能,而且也提供了许多可作为工具使用的系统存储过程。

  5、小结

  本文根据ERP原理,对系统进行了设计,完全满足系统的数据集成要求,能够做到对整个医院信息系统相关的人力、物力及财力进行实时管理与监控,达到了本系统设计和开发的目标与效果。

  参考文献

  [1]周金华.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xx,(2):137-140.

  [2]王娴,刘辉.BS与CS体系结构的应用研究.信息技术,20xx,(6):53-54.

  [3]赵海红.数据库技术浅析.辽宁师专学报,20xx,8(2):26-27.

  [4]薛宗峰.浅析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实用医技杂志,20xx,13(16):27-28.

管理会计论文5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后勤财务管理难以满足改革的要求,并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

  一、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1.财务管理目标不明确由于高校后勤实体具有企业和教育服务双重属性,应遵循教育发展规律,为广大师生服务,也要求财务管理目标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社会化改革要求后勤实体建立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学校服务实体,目的是让高校后勤实体成为市场的主体,财务管理目标追求利润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目前,高校后勤实体与学校之间存在的隶属关系,被赋予了太多的行政性任务,导致后勤财务管理目标不明确。高校后勤实体尚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环境,在开拓市场、开辟财源等方面缺乏积极进取精神,缺乏市场竞争意识。

  2.财务管理客体广泛而又复杂

  由于高校后勤涉及的对象范围广泛而又复杂,既有水电、通讯、校园绿化卫生、餐饮、市场、摊点、商铺,又有日常的房屋修缮、机动车船维持、学生公寓管理、外教及留学生后勤管理、幼儿园管理等。各种管理对象的业务活动和财务收支具有不同的特点,有的完全依靠学校拨款维持;有的虽然略有经营或服务收入,但仍由学校安排经费维持;

  而有的则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但是,现行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水平不高,导致财务管理难以全面覆盖。同时,目前大部分高校后勤财务管理仍然只重视现金管理,轻视财产管理,使财务管理的触角不能全面延伸到财产的经营、保管、处置的全过程,从而导致财产经营不善、保管不好、处置不当。

  3.后勤实体的成本核算不健全

  由于高校后勤财务人员及管理人员受原事业体制的影响,不注重成本管理,成本意识淡薄,缺乏成本约束机制,在整个经营过程中难以健全成本管理机制,完善成本监督体系,最终导致单位产品及服务成本不真实,管理效益低下,经济资源不能合理配置。

  同时,由于高校经营实体的行业特征,目前尚无统一的行业财务管理办法,最终形成的核算方法也不尽相同。如未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计提员工福利费、会费、教育费、坏帐准备等,原有的学校投入经营性固定资产未计提折旧,这种不完全成本核算方法核算出来的成本,不具有社会可比性,更不符合“合理避税”这一原则。

  4.资金控制不到位

  资金的筹措、投放以及利益的分配还停留在财务会计核算的初级阶段,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市场运作。高校后勤在资金的运用管理方面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难以发挥有效的监督和约束作用,导致管理措施不得力,制度落实不到位,存在资金投向不合理,利用效率低,甚至出现重复性投资而造成滥用资金等现象。

  二、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改进的策略高校后勤集团要走企业化运作的道路,就必须要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这是高校后勤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1.明晰产权关系,建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目前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暴露的问题根源在于不清晰的产权关系。高校后勤实体是从学校分离出来进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实体,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目的就是通过引进市场机制为学校广大师生提高优质的后勤保障服务。因此,必须明晰高校与后勤实体之间的产权关系,将资本保全原则贯穿到理财全过程之中,让经济效益观念深入后勤财务管理各个方面。

  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总体目标应该确定为服务最优化和耗费最小化,在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使各种资源的耗费尽量达到最小。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分部目标和具体目标应该根据各个业务分部和具体业务来加以确定,在服务最优化和耗费最小化这个总体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细化、具体化。

  2.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加强内部控制预算管理作为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方式,是在保证资产安全、信息真实等内部控制制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不仅可以提高管理的效率,优化资源配置,而且有利于明确集团与分公司各自的责权利,实现集团整体战略目标。在高校后勤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也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内部控制。

  预算管理要注意运用激励和约束双重机制,营造激励环境,调动企业经营者积极性,约束经营者不利行为。预算管理要以成本控制为重点。在收入确定的情况下,成本费用是决定企业经济效益高低,将成本费用层层分解到各班组,同时,提高成本费用指标的考核力度,将成本费用消耗与个人业绩挂钩;预算管理要以资金平衡为准绳。保证生产经营的顺利开展,对每一项收支都要进行认真核实,纳入预算,实时控制,保证资金合理使用。

  在预算制定后,要建立预算落实的相关制度。

  各单位要对预算进行追踪,检查预算执行情况,分析问题出现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参与总结分析预算执行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按照量入为出的原则,实事求是地调节平衡收支计划,具体纠正预算执行中的偏差;将预算责任与责任人收入挂钩,通过与各单位负责人签订目标责任状及建立综合考评体系,来强化预算的考核。

  3.建立科学的成本费用管理机制高校后勤实体服务性质的`特殊性,决定其不能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经营和财务管理的目标。因此在财务管理体制上,要着重成本控制。成本费用管理的关键是确实做好成本核算的各项基础工作,增强员工的成本意识。因此紧紧抓住成本中占主要成分的原材料成本,合理制定各项材料的消耗定额显得非常重要,这可以有效的降低成本,减少浪费。

  建立健全材料的各项原始记录,可借助现代的信息管理系统对各项材料从采购到入库到出库到消耗进行细化管理,并与产出进行对比分析,为材料管理工作和考核工作提供依据,并将各项材料消耗指标层层落实到各个环节,使各部门的管理人员和职工都参与成本费用的管理,做到使每个人在成本费用管理中既有压力和责任,又有一定的权利和利益。

  建立科学的成本管理机制除了建立成本管理制度外,还要建立与管理制度相适应的成本监督检查系统,对各部门成本核算情况及时监督检查。根据各项定额和原始记录,定期考核,与职工收入挂钩,使各项成本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4.实行后勤集团资金集中管理

  一般情况下,高校后勤都是多实体运作模式,各实体资金运作都是相对独立。完整的资金管理体制包括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周转等。但高校后勤体制的特殊性决定其在资会的筹集上受到一定的约束。因此高校后勤资金的管理应做好对资金运用及资金周转的管理。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中心。对高校后勤企业集团而言,只有控制了分公司的财务收支,控制其资金的流动,才能使分公司按照集团所确定的发展战略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高校后勤可通过资金结算中心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这种统一结算模式为各分公司资金运作的合规性、安全性和效益性提供了保障,使集团能够及时掌握各分公司的资金状况,并对其进行调控;这种模式可将集团内部各企业暂时闲置和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再以发放贷款的方式将其分配给集团内需要资金的企业,从而既满足部分企业的需要,又减少资金的沉淀,可实现集团内部资金的相互调剂余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5.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

  高校后勤实体涉及的行业众多,包含饮食、酒店、交通运输、工程修缮、公寓、园林绿化、保洁和物业管理等多种行业,各自有相对独立的自主经营权力。虽然大多后勤集团对下属单位财务实行集中核算统一管理。但在经营管理上各下属单位都有较大的经营权,很容易产生监督空白。因此后勤集团内部应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审计,侧重点应放在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的检查和评价,目的在于督促和帮助被审计单位堵塞管理漏洞,完善控制,提高经营活动的效率。另外要重视后续审计工作,关心审计之后的变化,关心被审计单位对审计中所发现的问题所采取的纠正行动及其结果。因此审计应包含检查、评价、传递、跟踪四方面的内容。

管理会计论文6

  摘要:目前管理会计研究遭遇瓶颈,理论发展不成体系,管理会计的对象、目标和原则等只是零星分布在少数文献中,不能形成一个整体。外部经济环境和宏观形势都发生了巨变,管理会计越来越不适应企业的内在需求。经营会计具备完整的业财融合体系,文章试图为管理会计指明一个新的实践方向。

  关键词:业财融合;经营会计;阿米巴

  管理会计(ManagementAccounting)和财务会计是从传统会计中分离出来的两大分支,管理会计也称“分析报告会计”,侧重于管理,为决策服务。管理会计起源于一战后FrederickWinslowTaylor(科学管理之父)的科学管理,当“标准成本”“差异分析”和“预算控制”被引入到成本会计之后,曾被人称作“管理的会计”。由此可见,管理会计因管理而生。管理有“控制”之意,意为管理的主体为财务,财务主导其他控制活动。然而,没有经营,没有业务,管理就没有对象,管理就失去意义。科技再创新,生产再先进,管理再精益,市场不认可,产品无法实现从交付到交易,造成存货积压,一切都归零。业务指导财务,管理为经营服务,以业务为主导,以市场为宗旨,才是真正的业财融合。一切管理问题最终都是由业务问题来解决,先有业务,再有财务,而不是先有财务,才有业务,所以管理会计应变为“经营会计”。

  一、管理会计的理论依据

  (一)信息经济学

  (InformationEcono-mics),分为宏观信息经济学和微观信息经济学,微观信息经济学是从企业的角度入手,研究信息的成本和价格,信息的取得需要成本,这否定了管理会计零信息成本的原有假设。

  (二)委托代理理论

  (Principal-agentTheory),认为生产力大发展和规模化大生产使得企业两权分离之后,所有者由于缺乏企业经营能力,需要有时间有精力又有能力的职业经理人来为他们管理企业,这就产生了委托人和职业经理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

  (三)行为科学

  (BehaviorScience),强调人际关系在群体中的重要性,企业管理也要关注群体性心理。当管理的对象由“事”和“物”到“人”的转变之后,行为动机的研究就变得至关重要。激励机制不仅要靠物质奖励,还要靠持久的精神激励。这三种理论成果引入到管理会计的研究中来,形成了管理会计的理论依据,发展了管理会计的理论体系。

  二、管理会计研究的缺陷

  (一)管理会计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管理会计目前的很多技术和方法比如多元回归分析等属于纯理论性的探讨,片面地追求复杂的数学模型,而支撑这些模型的数据取得成本过高,或者令人难以理解。(二)管理会计缺乏完整的理论体系作为支撑。管理会计的对象、目标和原则等基本原理只是零星分布在少数文献中,不能形成一个整体,并且管理会计缺乏可靠的理论依据。

  三、经营会计的优势

  信息经济学的核心就是委托代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行为科学理论都认识到了人在企业组织中的作用,当两权分离,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利益产生冲突时,如何激励和监督代理人就至关重要,激励代理人不能只靠物质奖励,还要靠精神奖励,更要关注持久性。经营会计起源于日本,作为一套新的管理会计体系,它的目标就是使人人都成为经营者。无论是松下的SBU(StrategicBusinessUnits),还是丰田的经营会计,当一个企业被划分为一个个独立的小核算单元时,就是利润中心或责任中心,实现组织划分之后,权力下行,各单元管理者基本来自以前组织中的中高层领导,以后可以根据能力和业绩在单元内进行选举,资本型单元还可以获得企业股权,从而实现人人成为经营者,化被动管理为主动经营,化解了企业员工脱离组织去创业的冲动。胡玉明(20xx)认为管理会计的基本特征就是相关信息要适时地提供给相关的人。经营报表实现了周报出甚至日报出,解决了信息不对称和财务会计信息滞后的问题,实现透明化经营,正好可以实现上述三大理论提出的.目标。在企业内部交易中,各个Cell-SBU之间,无论是产品还是服务,都有一个内部价格。如果上游产品的取得成本高于市场价时,可以选择在企业外部购买,这样就形成了激烈的竞争关系,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费用最小化”的经营思想。这是以前的管理会计所做不到的,实现了真正的业财融合。

  四、经营会计的实践

  经营会计最典型的实践就是KazuoInamori的“阿米巴经营”模式,KazuoInamori创立Kyocera(京瓷)和KDDI两家世界500强企业,拯救JAL(日航),真正实现了ShibusawaEiichi的左手论语右手算盘的经营理念,作为阿米巴模式(AOM)下的京瓷会计是管理会计最成功的实践和创新,作为京瓷会计学的“七原则”是指导经营会计实践的管理会计基本原则。管理会计的方法如预测和决策分析中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片面追求复杂的数学模型,获得模型所需的数据资料成本太高或者模型难以理解,往往缺乏实际的应用价值,而京瓷会计是以费用分摊、内部定价、目标预算和报表实施等成体系运作,核算简单,成本较低,自成系统。总之,为了突破管理会计的发展瓶颈,除了加强管理会计基础理论研究外,经营会计作为发展、实践和创新不失为一个新的方向。当然在奉行成果主义经营理念的中国社会,有它的局限性和时效性。

  参考文献:

  [1]胡玉明.中国管理会计的理论与实践:过去、现在与未来[J].新会计,20xx(1):6-12.

  [2]河野二男.管理会计一般理论[M].东京:税务经理协会,1996.

  [3]田和喜.阿米巴经营实践指南[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xx.

管理会计论文7

  近年来,我国的房地产企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总体来说房地产的发展水平还有待提高。房地产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质量较低,难以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对房地产的长远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因此,需要顺应时代的要求,关注人的发展,对会计管理进行优化和创新,为房地产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房地产企业会计管理的特点

  (一)会计管理工作周期长

  鉴于房地产行业具有资金量大和周转率低的特点,加长了会计管理工作的周期和时间跨度,加大了会计管理工作的难度。另外,受到金融政策调整的影响,企业融资难度加大,阻碍了企业的资金总量的增长,加上房地产具有销售周期长的特点,更加加剧了会计管理工作的周期。

  (二)资金风险大

  房地产的发展是国家政策、市场因素和市民观念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国家对房地产设置了诸多的限制,这就资金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房地产的会计管理面临着资金风险大的难题,要求会计进行科学管理,提高会计管理的质量。

  (三)会计管理范围广

  会计管理是房地产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多个领域,决定了会计管理的复杂性,特别是与财务管理之间的关系密切。加上大量的资金流动,使得房地产的会计管理的难度加大。

  二、房地产企业会计管理的问题分析

  近年来房地产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成为房地产长远发展的瓶颈,制约了房地产的健康稳定发展。

  (一)信息失真问题

  由于房地产企业的规范管理处于初期阶段,相应的会计核算制度还不够健全,加上企业对会计缺乏职业道德的审查,致使在会计的管理工作中,存在着很多管理漏洞。部分会计利用政策的漏洞,为了一己私利,进行不合法的操作,造成了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这样,信息资源的不可靠性,使房地产的发展步履维艰。

  (二)透漏税款现象严重

  房地产的不断发展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我国的税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一些房地产企业进行不合法操作,利用偷税漏税等手段获取经济利益。这说明对房地产会计管理工作不透明,管理水平和质量不高,不利于房地产的可持续发展。

  (三)监督法律约束不健全

  监督制度的不健全是导致会计管理工作无法真正是履行监督职能,致使会计管理监督弱化,不利于企业的整体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为房地产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的同时还带来了新的挑战,这就对不健全的.监督制度造成了冲击。立法制度的相对落后,立法与实际的操作之间差距很大,同时领导者的无视法律行为导致一些越权的行为,对房地产的会计管理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

  三、对房地产企业会计管理问题的优化措施

  鉴于房地产企业在我国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当前房地产会计管理中的诸多问题,需要对会计管理进行优化和创新,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为房地产的健康稳定发展积蓄力量。

  (一)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会计管理工作主要是借助会计人员进行,因此必须把加强会计人员的素质作为房地产的会计管理工作的重点。首先,会计管理是一项复杂的任务,对管理人员的操作技能有很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在选择会计人才的时候重视其操作技能和业务水平。其次,会计工作与财务管理有着重要的联系,必须选择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人才。另外,企业应该加大对会计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其自身学习能力,为房地产培养一支优秀的会计队伍。

  (二)建立会计规范体系

  房地产企业中会计管理体系的缺陷容易导致会计管理工作出现问题,即易产生信息的失真,不利于对资金情况的正确掌握和控制,因此需要借助完善的会计规范体系对会计管理工作进行约束和规范。鉴于房地产成本核算和收入确定的特殊性,需要加大对信息真实性的控制,真正的提取有效的真实的信息。这就需要细化会计工作的流程,并且提高会计管理的透明度,最大限度的缩小利润操纵空间,实现信息失真的有效治理,优化房地产的发展。

  (三)杜绝偷税漏税

  为了杜绝偷税漏税的现象,进行售房制度的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通常来说,将预售房制度改革为现房销售制度,可以简化会计核算和纳税比例的计算,同时降低了成品房的销售风险,使会计建账更加符合制度的约束,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收入记录的恶意减少,并对成本有着及时的监督,从而遏制了偷税漏税行为。

  使用房地产开发的票据也可以有效遏制偷税漏税现象,票据是企业纳税的依据,应该纳入经营性收入账户,进而规范对票据的管理,约束房地产的缴税行为,进而解决会计管理中的相关问题,实现会计管理的有效进行。

  (四)建立健全监督制度

  会计工作关系着财务工作,需要高度重视的同时做好相应的监督工作,这就依赖于监督制度的建立。由于房地产的资金流动大,风险性高,就需要对会计的管理进行监督,及时发现不合法行为,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予以解决。

  企业的会计管理需要以高素质和操作技能熟练的人才进行操作,还需要相关法律和制度的约束,企业定期的对会计管理进行监督和督促。当然在新时代,要善于运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手段,促进会计管理的健康开展。

  总之,房地产的特殊性决定了房地产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是各项工作的基础和重心,需要提高重视程度,从会计人才、管理方法和手段、管理观念等多个方面着手,针对管理中的问题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会计管理的水平,真正的发挥其重要作用,推动房地产企业的健康合理发展。在以后的会计管理中,房地产企业要顺应时代的潮流,不断的更新和改革管理办法,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

管理会计论文8

  一、企业实施人力资源会计的具体作用

  (一)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管理人力资源所需要的信息

  企业在不断发展与壮大的同时,其人员编制也随之扩充,但随着人员编制扩充而来的,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困难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企业就很有必要借助人才资源会计为管理者提供其所需要的信息,以此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效率。

  (二)为投资者以及债权人提供正确的、科学的信息

  通过传统的会计报表将信息反映给投资者以及债权人,但是其中的信息并不包括人力资源信息,仅仅提到了财务资源、物资资源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如果将人力资源成本列入当期损益中,并且将投入的人力资源列入资产中,则便于投资者以及债权人全面了解企业的资产、损益以及财务变动情况。

  (三)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

  通过建立起合理的人力资源会计制度,能够为企业投资以及开发人力资本工作提供一定的额保障。此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要形成和谐的工作氛围,不断激发员工的热情,提高企业的生产与经营效率,以此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四)给企业提供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的会计信息

  追求企业财富的最大化是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最终目标,但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履行自身的社会责任,而企业履行该项职责的突出表现就在于提供就业机会,吸纳社会劳动力。企业在完成此项工作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有效的人力资源会计,获得相关信息。

  (五)人力资源会计在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方面的具体作用

  人力资源优化的配置,是指将每一位员工安置在合理的岗位上,并促使个人优势能在岗位工作中得以发挥。人力资源会计通过货币单位描绘企业人力资源的变化情况,可以为企业确认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方案、分析人力资源开发的具体经济效益、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供可靠依据,帮企业领导有效解决人力资源的配置优化问题,解决人力资源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二、人力资源会计在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未设置专门的研究机构

  企业在借助人力资源会计开展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由于没有设置专门的研究机构,无法对人力资源进行准确计量。在缺乏专门研究机构的情况下,企业不能从中积累丰富的管理经验,使得人力资源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具体作用没能有效发挥出来,导致企业对人力资源会计的运用尚且处于发展阶段。

  (二)未划分清楚人力资源的产权归属问题

  在确定人力资源产权归属问题的时候,由于没有对人力资源进行准确的确认、计量与报告,致使在划分人力资源产权过程中出现了较多问题。企业在开展日常管理活动过程中,在管理者未划分清楚人力资源的产权归属问题的情形下,不利于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以及主观能动性。

  (三)人力资源核算不准确

  从企业实际管理工作过程来看,人力资源核算过程仍存在不确定性,这就造成人力资源核算未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的现象。企业在核算人力资源过程中,未按照员工实际劳动来进行收益的划分,直接打击了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企业实施人力资源会计的措施

  (一)成立人力资源问题专门研究机构

  从理论方面出发,充分结合实践活动来积累丰富的经验,建立起科学的、合理的人力资源理论体系。

  (1)组织专业小组,该小组中包括著名会计学者、经验丰富的会计实务工作者,研究以及总结各个时期人力资源会计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导人力资源会计工作人员顺利完成任务。

  (2)以书面的报告形式将研究成果通过各种媒体显示出来,确保人力资源会计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3)建立专门的网站,专门研究目前人力资源会计中所出现的问题,同时在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要从正确的原则以及正确的方向出发,确保人力资源会计工作的健康发展。

  (4)定期组织人力资源研讨会以及报告会,邀请社会上知名的人员参加会议,推动人力资源会计工作的发展。

  (二)明确界定人力资源的产权归属

  人力资源确认、计量、核算以及报告的前提是指人力资源产权的界定,而人力资源产权界定是人力资源会计的基础;人力资源会计的对象是指组织活动中所拥有以及控制的人力资源,以及确认、计量、记录以及报告人力资源会计的对象。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团队性以及知识运用的综合性是知识创新的最大特点,因此界定人力资源产权归属问题与界定知识产权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个人取得知识产权,那么知识产权以及人力资源产权都属于个人享有,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同一性。如果知识创新是经济组织集体作用的结果,那么知识产权属于集体享有。但从本质上来讲,人力资源的产权仍然属于个人。知识产权与人力资源产权具有同一性,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在确认、计量、记录以及报告人力资源会计的时候,要合理界定人力资源的产权归属问题。

  (三)准确核算人力资源权益

  人力资源会计成本的核心内容是指反映、核算以及报告人力资源权益。人力资源权益中的“权”就是指人力资源的产权;而其中的“益”是指人力资源过程中所取得的报酬,可以将这两者充分结合起来进行知识创新。反映、核算、报告人力资源权益是人力资源会计中的核心内容:其一,为了明确劳动者的权益,就要签订各种劳动合同;其二,建立合理的人力资源产权价值补偿薪金制度,并且要严格执行该制度。总结:人力资源会计是一个新兴的会计学分支学科,现阶段会计学者将目光转向探讨以及研究人力资源会计相关问题。对于会计人员而言,要不断充实这部分的知识。而对于企业而言,在开展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将人力资源会计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管理会计论文9

  管理会计是现代会计学的重要分支,是把“会计”和“管理”融合在一起的一门交叉性学科。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计划和控制企业的经济活动,为改进企业的经营管理,为提高经济效益服务。面对纷繁复杂的管理事务,企业迫切需要理论知识全面、适应能力强、并能够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管理会计人才。因此,在管理会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理论,更应注重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然而,目前我国会计学专业管理会计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涉足领域等方面还存在着各种问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明显不足,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必须进行改革。

  一、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会计教学目标偏离现实

  当面对实际工作时,却不知从何入手,缺乏必要的分析能力和应对能力,无法指导现代社会复杂多样的经济活动。为了能够更好地为社会输送大量的优秀管理会计人才,有必要对现有的管理会计教学目标进行调整。

  (二)管理会计教学内容“重旧轻新”

  第一部分介绍管理会计的基础理论,是管理会计课程的基础;第二部分介绍管理会计职能的相关理论与具体应用,是管理会计课程的核心;第三部分介绍管理会计的前沿领域,是管理会计内容的拓展。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通常将前两部分作为教学的重点,花大量课时进行讲解,而对新拓展的领域,诸如作业成本法、战略成本管理、平衡计分卡等只投入很少的课时,甚至让学生课下自学,而此类内容恰是与企业经营管理联系最为密切的部分。这种偏重传统理论而轻视前沿理论的教学惯性,不仅不利于学生及时了解管理会计发展的新动态,而且也会影响学生利用科学理论分析问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三)管理会计教学方式陈旧

  目前,管理会计这门课程的教学方式比较陈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学方法陈旧,主要采用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自学为辅的方法,学生往往被看成说教的对象,师生间缺少互动,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二是实践教学缺乏,在多数高校,几乎没有关于管理会计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个别学校即使安排了实践教学环节,也多变成了简单的案例分析课,或者随便找个企业走马观花式地参观一下,实在有违实践教学的初衷。三是考核方式单一,目前多数高校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标准化考试的'方式,着重考核学生对基本内容、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缺少对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的考核,以致培养的学生“高分低能”,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

  (四)管理会计与其他学科内容交叉现象严重

  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是财务管理专业、会计专业、审计专业等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三门核心课程。纵览这三门课程的教材,内容交叉重复现象严重(见图1)。这种现状不仅浪费了有限的教学资源,同时也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间,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不利于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及财务管理相关学科的建设及长远发展。因此,有必要对管理会计的课程内容进行改革。

  二、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管理会计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针对在管理会计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对实践能力的要求,高校应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对管理会计教学进行改革。

  (一)调整管理会计的教学目标

  为了满足现代社会对新型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我国管理会计教学应转变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传授为主要目的的传承式教育思想,树立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新的教学理念。在确定管理会计的教学目标时,应重视对学生思维的训练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管理会计的相关理论和基本方法,还要激发学生的开拓性思维,锻炼其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将学生培养成能够承担企业计划、控制和评价等相关的各项工作,并能够通过设计企业流程、协调组织企业工作等多种方式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帮助企业完善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的高素质管理人员。

  (二)平衡管理会计的“新旧”内容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进入蓬勃发展时期,管理会计领域也随之掀起了一场观念革新的高潮。管理会计的新发展促使其内容不断丰富和扩展,形成了许多新的领域。例如,企业成本管理深入到作业层次形成的作业成本法,与现代社会整个价值链优化相联系的战略成本管理,基于战略绩效考核与评价的平衡计分卡系统等。这些内容多与企业经营管理有着紧密的联系,在进行课程内容设置时,应将这些新的内容及时补充进去,并进行详细讲解。首先,高校管理会计教师应系统介绍作业成本法和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内容,深入讲解其基本理论和方法。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以作业为计算对象的成本计算代替传统的以产品为计算对象的成本计算的必然性;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成本动因除了与企业生产本身有关外,还与企业经营规模、生产技术水平、劳动力投入情况等因素有关,从而使学生自觉地从企业长期战略的视角来分析成本动因。其次,由于平衡计分卡不仅是一种有效的业绩衡量系统,也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在企业中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教师应理论联系实际,对这部分内容重点讲解。

  (三)创新管理会计的教学方式

  1.重视案例教学,锻炼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案例教学是推进管理会计理论在实践中应用的有效途径,贯穿整个教学活动,教师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可以将管理会计案例分为导入式案例和讨论式案例两种形式。导入式案例安排在新内容开始之前,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案例中某些现象或者某种现实问题的提问,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讨论式案例安排在某一部分内容学完之后再展开,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巩固学过的知识点,并培养学生利用管理会计的相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增加并落实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

  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对管理会计工作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素质管理会计人员的培养与高校实践教学的开展有很大关系。实践教学可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两个环节。针对校内实践,高校可以结合管理会计课程部分的典型领域设计一些实践教学内容。如以全面预算为中心,将预测、决策、预算结合在一起编制一套内容,安排部分课时让学生动手实验。另外,也可以购买或和其他软件开发公司合作开发一套适合高校实践教学的软件,为学生创造模拟操作的机会。对于校外实践,高校可与一些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接触管理会计的具体事务。这样,部分学生在毕业后也许就可以留在实习企业工作。此外,可以邀请实务界资深管理会计人员来校授课,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管理会计具体工作的了解,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3.创新教学评价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目前,教学评价是对学生信息反馈和激励的重要手段,其评价方式具有导向功能,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针对管理会计课程实务性比较强的特点,应该打破原来的单一考核方式。在对学生评价时,除了考虑学生期末闭卷考试的卷面成绩外,还要重视其案例分析和实践教学环节的表现情况,以及学生的出勤率和回答问题的积极程度。对以上的各种因素,可以分别给以合适的比重,在此基础上计算学生这门课的最终成绩。这样学生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就会从各环节入手,积极、主动地参与管理会计课程的各项学习活动。

  (四)整合相关学科教学资源

  鉴于我国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三门课程交叉重复的情况,有必要将这三门课的内容体系做出一定的调整。一是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的整合。作为一门传统的基础性学科,成本会计的主要职能是核算和监督,因此可将重复的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控制与考核等内容划入管理会计学的研究领域。二是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整合。将货币时间价值、财务分析、资金需要量预测、经营杠杆等内容纳入财务管理更加合适。对于投资决策和预算管理这两个重复点,两个学科应有所侧重,分别从不同角度进行讲授。具体来讲,对于投资决策这部分内容,管理会计侧重单纯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和完整工业投资项目,而财务管理则以证券投资为主;对于预算管理这个重复点,管理会计应从整个企业的角度出发,按规定的程序编制包括业务预算、专门决策预算和财务预算在内的全面预算,而财务管理应以财务预算的详细编制与考核方法为主。整合的结果是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三门课程体系既完整又互不交叉,不仅可以节约教学资源,也使各学科的边界更加清晰、研究重点更为突出,为三门课程的长足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管理会计论文10

  摘要:文章分析了管理会计中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我国管理会计的改进对策,文章最后分析了未来管理会计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管理会计;问题;原因;对策;发展方向

  一、我国管理会计存在的问题和原因1.缺乏一套严密而又行之有效的理论。管理会计向来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国家,对管理会计研究都是偏重于方法研究,而不重视理论结构的研究。例如,对管理会计目标、假设、原则、方法等基本范畴及其内在联系,迄今少有深入细致的研究,这使得管理会计至今仍未形成一个严密的理论体系。

  2.方法在实务中的运用具有较大的局限性。管理会计理论中的一部分方法是从实践中得来的,是经验的总结。但也有部分方法、概念和模式是借鉴经济学和统计学而得来的,如回归分析、边际成本、经济批量、机会成本等。引入这些方法是管理会计理论的进步,但实际运用这些方法却存在一定难度。首先,这些方法的应用条件与现实情况不相符。其次,这些方法应用的前提假设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有许多并不成立。最后,有些技术和方法仅属于纯理论的探讨。

  3.观念陈旧,不适应现代管理的要求。例如存货是一种资源的闲置,它会降低资金使用效率,造成企业财富的巨大浪费。据此,企业对产生存货堆积的现象应该严加预防,并尽量冲减存货的数量。然而在现有管理会计理论中,针对存货管理是允许存货存在的,并且主张通过计算最优经济批量来实现对存货的控制。这种理论往往会给管理人员造成一种错觉,以为只要严格按照最优经济批量来采购,就能降低成本,但实际却造成企业存货大量积压和资金的大量占用。可见,现有管理会计理论的某些方法已不再适应现代企业的管理要求。

  4.目光短浅,只重视眼前利益。管理会计在制订经营目标、进行决策分析或成本控制时,往往只关注企业内部环境及现有产品的降本节流等问题,其所关心的是眼前利益,追求的是短期利润最大化。

  二、我国管理会计的改进对策

  1.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水平出发,以成本控制管理为手段,注重技术与经济的结合。总体来讲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水平不高,企业生产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应该加强成本控制与管理,并将成本控制的重心从事后控制转向事前和事中控制。

  2.以责任会计建设作为管理会计发展的突破点。作为管理会计重要内容的中国式责任会计应进一步完善:首先,要将目前广为采用的成本中心向责任中心转变。另外,要加强分权管理,引进行为科学的.管理,形成一个和谐的内部管理环境,建立起适合我国的思想文化、能够真正调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的业绩评价制度。

  3.强调专业管理与全员参与相结合,保证管理会计的实施效果。

  必须明确企业员工的民主管理是管理会计的基础,也是加强企业管理会计的必要保证。专业管理与全员参与是从不同的角度、通过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来实现共同的目标。因此,管理会计必须以全员参与为保证,这是其得以有效实施的关键环节。

  4.构建独立的管理会计专业机构。成立专门研究和指导管理会计的专业机构,来制订和颁布指导性的管理会计原则和规范,组织、协调、指导我国的管理会计的研究和推广工作,并创办研究管理会计方面的学术刊物,让管理会计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工作者在这个平台上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开展对管理会计理论问题及实务问题的探讨。

  5.在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要大力开展典型案例研究。应适度地界定管理会计内容、规范管理会计基本概念、制订和颁布指导性的管理会计原则和规范,为管理会计实务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托。与此同时,由学术界和实务界共同参与,加强典型案例研究,学术界可以从成功的管理会计实践中提炼出新思想和新方法,实务界也可以借助典型的管理会计案例进行模仿和改进,使我国管理会计研究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之路。

  6.培养企业主要领导人的管理会计意识,加强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教育。企业主要领导人的管理会计知识和素质的培养十分重要,如果他们具有较强的管理会计意识,将会重视管理会计人员在预测、决策、规划和控制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加强管理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教育也十分重要。应完善管理会计的教育模式,提倡理论研究的现实性、灵活性和综合性,培育一支素质高、观念新、能适应现实之需的管理会计专业队伍,促进管理会计的蓬勃发展。

  三、未来管理会计的发展方向

  (一)科学技术是现代管理会计发展的动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管理会计的研究在管理控制等系统,成本会计、成本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新的成果,特别是战略管理会计的研究和应用的进展引人注目。战略管理会计的内容主要包括战略目标的制定、战略成本管理、经营投资决策、人力资源管理和风险管理。战略管理会计的基本方法包括作业成本法、竞争对手分析、预防分析和质量成本分析等。

  (二)知识经济的形成与发展对管理会计体系将产生的重大影响1.管理会计的内容将更加丰富。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要由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管理会计不应是单一化的,而必须是灵活、多样化的,包括数量信息与质量信息、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静态信息与动态信息、内部信息与外部信息、物质层面的信息与精神层面的信息等等。

  2.扩展了管理会计师的职能。在知识经济的大环境中,管理会计师的职能将转变为跨专业的具有广博知识和深入洞察力的“管理顾问”,为企业提供高智慧的谋略,全面提高其综合竞争能力。

  (三)将进一步发展管理会计的功能质量优势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核心因素,与此同时会计界对质量管理的努力造就了当代管理会计的雏形。由于采取多重方式来界定“质量”和资源耗费有很多益处,因此会计界便采用了“预防成本”、“评估成本”以及“失败的机会成本”等多重分类。同时通过对不良质量控制的观察来预计真正的资金流量为成本管理会计提供了绝佳的信息。对质量成本的衡量看似微不足道,但很快引起了学术界的共鸣,并在“顾客至上”的宗旨下得到了在标准上的完善。

  参考文献:

  [1]孟焰,林金炳.经验研究在我国管理会计中的借鉴意义[J].会计研究,20xx(05).

  [2]郭延琦.对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应用的思索[J].北方经贸,20xx(02).

  [3]余绪缨.展望21世纪管理会计的新发展[J].财会月刊,1999(01).

管理会计论文11

  一、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现状

  (一)管理会计重视程度不够

  管理会计不仅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种核算行为,其在本质上也是对企业管理者价值观念的一种挑战,但是由于国内企业管理者长期受到传统习惯的影响,导致企业管理人员管理会计的意识较为薄弱,没有将管理会计工作放到应有的地位。还有很多企业没有一个严格的企业内部监控部门,更有甚者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同企业经济效益对立来看,从而导致管理会计工作提供的方案、资料等没有发挥出有效作用。并且我国管理会计实践缺少健康经济秩序、完善管理制度与法律做后盾,所以实际运行起来存在很多困难。

  (二)管理会计的理论与实践脱节

  管理会计是一种新兴行业,我国企业对它的理论还不是很成熟,仍在简单介绍方面停滞不前,实践应用方面仍比较欠缺。为了适应新的企业组织形式需要引进管理会计,但是企业组织形式在改变过程中也导致管理会计的内容、方法以及目的发生了改变,这也就意味着传统的管理会计理论在实际上与企业应用实践存在脱节现象。简而言之,当前管理会计与我国经济体制存在较大偏差,我国管理会计的研究与发展必须建立在自身经济条件基础上,并不是照搬国外完善的管理会计理论便可以满足使用要求。

  (三)会计人员素质水平不能满足管理会计要求

  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需要会计人员作为实施者,只有通过会计人员才能将管理会计应用到企业经营管理中,因此,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水平将决定了管理会计的.效用,由于我国会计人员长期受到国内经济体制、教育培训机制的影响,导致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依旧无法满足管理会计发展要求,存在一般会计人员偏多,但高端知识性人才不足的现象,同时由于会计研究人员存在缺少实践经验的弊端,而实际工作者由于精力有限,并且基础薄弱,不能深入研究,导致我国管理会计人员的素质不高,因此影响了管理会计的发展速度,这也是限制我国管理会计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

  (四)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程度不足

  从目前情况来看,虽然大部分企业在企业管理中引进了管理会许,但是这一部分企业在实际上只是初步引用了管理会计的理论及方法,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尚未形成一个完善的体制,还有很多对促进企业发展、加强企业管理水平以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管理会计方法没有得到应用,这也是限制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作用的主要因素。

  二、完善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作用的策略

  (一)注重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的有机结合

  任何事物合理发展都需要优良的环境氛围做基础,管理会计工作自然也不例外,为其营造一个良好氛围,使其在健康有序发展同时,不断完善理论内容。企业要找出管理会计发展中的自身规律,以便于管理会计可以适应现代企业经营机制快速转变的需求,从而有效提高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效率,促进现代企业自身适应能力的不断提高,这也对实现管理会计在新形势下的健康、稳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另外,进入二十世纪以来,我国会计行业一直在不断发展,尽量做到与同际趋同,这也为我国的会计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因此应加强与外国企业或权威组织、机构的交流,不断将管理会计的最新理念引入国内。

  (二)加强会计人员培养

  人才是社会的第一资源,所以储备人才是必须的,通过各种培训或竞赛提高会计人员的水平,同时,对于优秀人才给予重视,都有益于为会计事业的发展。现代企业在应用管理会计中必须要建立髙素质的会计从业人员队伍,将提高会计人员在管理会计实践方面的技能作为主要培养内容。现代企业在应用管理会计中要注重强化会计人员的再教育,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让会计人员有效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水平,这是让会计人员意识到管理会计工作重要性的主要途经。

  (三)积极发挥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从我国现代企此发展情况来看,企业在管理中只要全面推行预算制度则便可以使管理会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发挥显著作用,同时也对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有着重要作用。在实际工作中要将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发展战略作为编制预算的出发点,预箅的基础是对其内部潜力、外部市场需求、顾客需求以及竞争对手实力等相关信息的预测,预测内容的编制主要包括企业资本预算、业务预算、财务预算以及责任预算等,编制预箅的活动需要每一个企业人员积极参与其中,只有将预定目标与实际执行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才能帮助现代企业管理有效达成预箅的控制目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管理会计在我国现代企业管理中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急需企业要将其在实践中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与提炼,从而使其形成一个可以满足我国经济环境、社会环境要求的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这样才能高度适应我国企业经营机制转变中的各项要求,从而使管理会计更好的服务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帮助企业在发展中有效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这一目标。

管理会计论文12

  一、项目管理的含义

  项目作为一个事件的整体,他从这个事件的开头到结束才能够定义为一个项目,它主要是为了实现企业的目标,即要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人员配置、和一定的资源的配置的情况下进行一系列的工作就是项目的定义。而项目管理其实就是我们在进行项目处理的时候将我们所学的知识、技能、方法和工具进行统筹规划,来形成一种满足或者是超越项目需要的一种能力来对项目进行既定的管理工作。项目管理包括一系列相关的管理活动、方法的工具,这些管理活动可以分成三个部分:其一是涉及项目全局性和综合性管理的部分;其二是涉及项目的目标性和核心性管理的部分;其三是涉及项目专项性或保障性管理的部分,这一部分包括项目人力资源管理。

  二、人力资源管理在项目管理中的有效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从前文的论述中,我们已经了解到项目管理工作的基本定义。项目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对各种知识体系以及技能方法进行利用,满足项目各方对项目的具体要求和需求,它是集知识性、技术性以及综合性为一体的管理活动。对活动过程中进行剖析,可以大致将其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涉及到项目全局的综合性管理部分;二是目标性及和核心性的管理部分;三是专项性及保障性的管理部分,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就是属于这一部分。人力资源管理是指通过组织不断获取并且提升人力资源的使用价值,充分发挥各个人员在岗位上的综合潜能,激发并保员工对于岗位的热情和忠诚度,为实现组织的共同目标进行竭诚服务。在项目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不仅是从项目管理工作本质出发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充分利用各项资源,争取在既定时间内高质量达成项目要求的必要途径。

  三、企业项目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在项目管理中现状分析

  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不够重视。在新的时代中我们的企业项目管理过程中,其实已经不是传统的简单管理和工作管理,更多的是人才竞争管理了。但是我们的企业都没有认识到这个严重的问题,对于企业的发展计划,发展战略和人才管理的联系认识不够明确。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还是处于传统的人员管理,根本没有意识到我们的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也不够重视我们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我们的企业一边面对人才缺少的问题,一边又在浪费着大量的人员,这个是个矛盾的问题。所以说我们怎样来意识人才资源的保留工作还是当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一个大问题。很多时候明明企业有大量的人员可以使用,但是企业在如何分配人工的问题上却不够完善,没有发挥不同人才的不同优势能力,没有把人才的作用发挥出来,浪费了大量的人员,也就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和浪费了企业的财力。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时候没有重视绩效管理工作,主要就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没有根据岗位的不同,技能要求的不同,人才能力的不同而规范的去建立具体的管理制度,这就导致我们的绩效管理工作没有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起到作用。很多时候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时候就缺乏一种科学精神,缺乏必要具体的管理措施,让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管理就是一个名义上的空壳。此外,企业人力资源在高素质人员培训方面的严重不足、考核机制不健全、人才激励措施的缺乏等也严重阻碍了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项目管理中的有效应用。

  四、企业项目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在项目管理中对策研究

  要建立严格的具体的绩效考核制度,必须要意识到在如今的经济发展形势下我们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就应该注意在新的形势下我们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必须要从从思想意识上转变。应该在企业自身发展的具体情况下,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行一个具体的评价和分析,建立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不断地通过沟通,让绩效管理工作能够在员工管理的工作中起到更多作用。人力资源管理的配置必须要进行优化,要根据不同的工作,不同的岗位,不同的项目情况结合工作的实际内容来对我们岗位配置人员配置进行优化,及时的进行一些调整,然后给出具体的人员管理的意见。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人力资源管理的配置情况得到改善。要注重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计划,必须要编制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的计划,然后根据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的计划来明确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实施细节。要有不同岗位不同工作的说明书,要对不同的工作的不同要求作出明确的规定。要通过一些奖励的机制来改变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的现状。要从传统的单一劳动分配制度中,进行一些创新,要更多的考虑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今天新的形势下的情况,要综合考虑薪酬制度,用绩效考核的方式来进行薪酬发放的变革。让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深入每一个员工的心里,让员工资源的把自己和企业的发展联系到一起。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在项目管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中最为关键的一部分,他对于企业的现在和将来都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笔者深知自己的探讨的角度可能比较肤浅,但是本着抛砖引玉的目的来进行交流沟通,希望能够得到积极广大读者的反馈。

管理会计论文13

  摘要:随着环境问题日渐突出,越来越多的国家把环境资源纳入会计研究的领域,逐步出现和形成了环境管理会计。环境管理会计是近年来管理会计发展的一个新领域,他将环境因素纳入到传统管理会计实务中,通过开发和实施恰当的与环境有关的会计系统和实务,来达到对环境和经济绩效进行有效管理的目的。

  关键词:环境管理会计;必要性;作用

  一、环境管理会计概念的理解

  环境会计主要运用会计学的理论与方法,采用多元化的计量手段,反映和考核各会计主体的生产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为决策者提供相关性信息,为合理配置资源,改善环境状况寻找出路。同时环境会计又以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给社会资源环境造成的效益和损失进行计量、报告与控制,以期达到改善社会资源环境,提高社会总体效益的双赢效果。因此,环境会计无论对于企业、社会还是对会计本身都有积极的巨大的影响,是原有会计理论的有益补充。

  二、我国建立环境管理会计的必要性

  1.治理污染,保护环境的要求

  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强度也在不断加大,污染物的排放量越来越多。严重的环境污染和有限的环保投资,动摇了经济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目前人们逐渐认识到提高生活质量不仅需要发展生产,而且需要保护环境,现今的环境保护工作不再是“事后治理”,而是从最初开始就要进行全程控制。因此,作为社会的一员,企业应当意识到自己在环境保护方面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应当努力将环境保护成为一种管理理念,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环境,客观上也要求尽快建立环境会计体系。

  2.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保护环境已成为全球性的重要问题,经济发展会导致环境问题,但也有助于增强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环境问题的解决可以为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经济与环境是双向互相影响的。即发展必须以环境保护为前提,而环境保护则需要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提供的资金和技术支持。随着社会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及环境会计的不断发展,社会要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环境保护,注重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企业应以效益优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导向,将环境信息纳入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建立起反映环境因素对经济发展影响的环境管理会计。

  3.完善我国会计体系的需要

  目前我国现有的`会计信息系统对环境信息重视不够。并且治理行为缺少长期规划。随着我国政府对保护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以及社会各界对企业保持生态平衡的监督,企业外部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环境活动的核算资料及重要指标将表示出极大的兴趣,在我国建立完整的环境会计体系,大力发展环境会计已势在必行。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我国特殊的经济环境,在与国外同行交流的基础上不断地尝试与创新,共同探索发展环境会计,完善我国会计体系。

  4.对外开放的经济环境的要求

  在环保意识日益加强的背景下,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将环境问题纳入会计核算范围。我国企业进行国外投资将面临更多环境方面的问题和要求。向投资所在国提供环境会计核算资料已在所难免,企业对于外商企业披露的相关信息,一方面,可以利用环境管理会计的方法分析外资企业的环保优势,更好地学习和借鉴他们的经验。另一方面,要利用环境管理会计的方法,分析他们的原料、产品及制造过程是否符合我国环境保护的相关要求,以及对我国的生态环境是否会造成不良影响。只有这样,我国的环境才能得到保护,我国才能有一个良好的对外开放的经济环境。

  三、环境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1.投资决策要考虑环境因素

  如今,环境问题已成为社会问题,因此,企业的发展也不单单只考虑经济效益,还要兼顾环境保护,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企业的投资决策活动必须注重环境效益,环境管理会计通过对环境信息的采集、加工,为多种决策提供相关的信息支持,它要求企业管理层要从企业的长远利益出发,从企业与社会的双重利益出发,合理规划,做出最优决策。在投资决策分析中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决策分析不能再以单纯的经济参数为标准,应考虑社会、环境等多种目标。环境因素应纳入决策分析指标,企业要密切关注国家的环境政策以及环境法律法规的制定,估计各项潜在环境支出发生的可能性,减少投资风险。

  2.有助于企业进行环境绩效考核与评价

  社会衡量、评价一个企业,不再单单看企业的经济效益,还要考虑其环境效益和整体效益。环境管理会计的环境绩效评价体系能够反映企业履行环境责任、预防和治理自身所产生环境污染的资源投入与绩效信息,通过对企业每个环节的具体实施行为进行监控,发现不足,找出与标准之间的差异,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从而保证企业不受或者少受环境风险的威胁,企业在不同的实施阶段,通过环境管理会计收集的信息,可对企业的环境业绩及财务业绩进行综合评价,以促进企业环境管理的自我调整,保证环境目标和财务目标的共同实现,

  四、结论

  从国际发展趋势看,环境问题已经超越了国界,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在这种形势下,环境因素已成为影响企业战略和经营活动的主要因素,环境管理在企业会计中应用的重要性已被人们逐渐认识和重视,因此,有关环境管理会计的研究与应用也就越发显得必要与迫切。我国环境保护的政策和环境管理的制度,已对企业产生了很大影响,许多企业开始实施了环境管理标准,并加强环境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在管理中应兼顾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双重任务,以实现环境管理与企业管理的融合,促进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管理会计论文14

  [1] 邓桂清. 走出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内容重叠的困惑[J]. 中国集体经济.

  [2] 刘明. 试析管理会计学科体系的重构[J]. 科技资讯.

  [3] 胡玉明,叶志锋,范海峰. 中国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

  [4] 宫昕璐,张媛. 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综述[J]. 财会通讯(学术版

  [5] 高晨,汤谷良. 管理控制工具的整合模式:理论分析与中国企业的创新--基于中国国有企业的多案例研究[J]. 会计研究.

  [6] 余绪缨. 关于培养高层次管理会计人才的认识与实践[J]. 财会月刊.

  [7] 余绪缨. 管理会计学科建设的.方向及其相关理论的新认识[J]. 财会通讯(综合版).

  [8] 于增彪,王竞达,袁光华. 中国管理会计的未来发展:研究方法、热点实务和人才培养[J].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9] 郝桂岩. 对管理会计规范化的几点思考[J]. 财会月刊.

  [10] 李艳. 管理会计规范化的本质研究[J]. 特区经济.

  [11] 颉茂华. 管理会计理论框架及其要素的构建[J]. 财会通讯(学术版).

  [12] 王斌,高晨. 论管理会计工具整合系统[J]. 会计研究.

  [13] 余绪缨. 现代管理会计新发展的主要特点[J]. 财会通讯.

  [14] 余绪缨. 现代管理会计研究的新思维[J]. 财务与会计.

  [15] 胡玉明. 管理会计发展的历史演进[J]. 财会通讯.

  [16] 杜颖,张佳林. 经济增加值在企业业绩评价中的应用[J]. 财经理论与实践.

  [17] 《管理会计应用与发展典型案例研究》课题组. 我国集团公司预算管理运行体系的新模式--中原石油勘探局案例研究[J]. 会计研究.

  [18] 王斌,李苹莉. 关于企业预算目标确定及其分解的理论分析[J]. 会计研究.

  [19] 《管理会计应用与发展的典型案例研究》课题组,林斌,刘运国,谭光明,张玉虎.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铁路运输企业应用的案例研究[J]. 会计研究.

  [20] 胡玉明. 21世纪管理会计主题的转变--从企业价值增值到企业核心能力培植[J]. 外国经济与管理.

管理会计论文15

  【摘要】深刻理解内部会计控制的内涵,阐述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必要性,特此为您提供了管理会计论文:建立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思考,敬请关注!!

  一、内部会计控制的含义

  (1)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者为了确保法律、法规以及经营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和完整,保证财务会计信息和其他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和可靠性,避免或降低各种风险,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实现既定的目标,对所属企业和人员的行为进行制约和规范,对所拥有的资金和财产进行维护和有效利用实施的一系列方法、程序和制度的总称,是一种自我检查、自我调整和自我制约的系统。 内部控制作为一项重要的管理职能和市场经济的基础工作,是随着经济和企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动态系统。内部控制包括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两个子系统。

  (2)内部会计控制作为内部控制的子系统是指企业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内部会计控制的方法主要包括: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授权批准控制、会计系统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全控制、风险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电子信息技术控制等。

  二、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的意义

  (1)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客观需要。对于所有者来说,其最关心的是其投入资本的安全性和收益性,即实现资本保值、增值的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有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作保障。对于经营者而言,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也是其履行受托经济责任,实现企业目标的重要保证。通过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能够协调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使双方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既能够规范经营者的行为,也能够促使所有者建立一种科学合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以调动经营者管理好企业、赚取利润的积极性,从而促使现代企业平衡、稳定、协调地发展。

  (2)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是落实《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必然要求。为进一步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行为和相关信息的披露,加强企业的会计控制,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我国已相继颁布和实施了有关的会计行政法规、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正在实施的新的《会计法》明确要求各单位必须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合法性。可见,建立和实施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也是贯彻落实《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必然要求。

  (3)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是参与国际竞争的迫切需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高度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速,我国企业面临来自外部世界特别是跨国公司的激烈竞争,这一经济现实迫切要求企业必须尽快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提高经营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以便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与国际惯例接轨。因此,从长远发展来看,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也是一种必然选择。

  三、当前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企业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认识程度不够。对于企业来说,其内部会计控制是一个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面控制过程,但在实际情况中,企业往往只重视事后控制,忽视对事前和事中的控制。许多企业只有事后的核算和分析,缺乏科学的事前预测和决策,事前制订的计划不科学,缺乏事中的及时监控调整,事后的奖惩也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企业负责人对内部会计控制认识不足。目前相当部分企业领导对建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重视,有的管理人员自身都不能遵守有关的控制制度。企业管理层存在重生产、轻经营、重开发、轻内部管理的思想,甚至把内部会计控制看作仅仅是财务管理部门的事情;有的高层领导者越权管理,使原本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有的员工粗枝大叶,责任心不强造成人为失误,甚至联合起来舞弊,使内部会计控制失去了其基本功能;有并未建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有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残缺不全的;也有的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将已制定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写在纸上、贴在墙上”,应付外来审计。有些企业领导认为单位里领导说了算,才能真正体现经理负责制,对建立内控会计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3)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执行力度不够。有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比较严密,但仅仅停留在纸上而未贯彻执行,成为一纸空文。如设备租赁未按制度贯彻内部牵制原则;有的财务付款手续不健全,不按合同规定付款;合同的签订、执行、付款都由一人来执行等;有的内部管理职责不清,企业内部没有建立决算、执行、监督三权分立、互相制约的机制;内部管理权限失控,不相容职务没有有效分离,职责不清,越权行事,给滥用职权、贪污舞弊以可乘之机。

  (4)内部监督缺乏或者作用不能充分发挥。良好的内部会计控制不仅要求制度化,同时应配有相应的监督制度。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建立内部监督制度,已建立内部监督制度的企业也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内部监督工作得不到必要的重视和支持。有些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监督流于形式,没有建立整套的评判考核制度,奖惩制度也没有制度化。此外,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体制也不健全,各职能部门、各个岗位之间缺乏必要的协调与监督,各行其是,导致会计信息不能得到快速传递与交流,不仅影响工作的正常完成,同时对内部审计也极为不利。

  (5)会计人员素质低或者专业技术水平得不到应有发挥。一般说来,在内部会计控制的设计与执行方面,会计人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会计人员的素质和独立性是影响内部会计控制系统职能发挥的重要因素。目前会计人员的素质相对而言不能满足投资者及企业发展的要求,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业务水平偏低,对会计人员的思想教育、业务培训也流于形式。致使部分会计人员监督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职业风险意识,职业判断能力不高,自我管制能力差,影响其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另外,企业经营者为了个人利益放松企业管理,使财务会计制度发挥不了应有作用,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得不到应有发挥。

  四、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对策

  结合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建立和完善当前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对策: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加强企业环境建设,加强系统的风险评估,加强信息的沟通和实施有效的监督等。

  会计人员素质是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的关键。企业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聘用、培训、轮岗、考核、奖励、晋升、淘汰等办法,提高财会人员整体素质。不仅要定期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提升业务水平,更要注意其职业道德及法制观念的培养。要建立考核、奖励、晋升、淘汰机制,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业绩、道德品质、思想操守等综合考核,奖优罚劣,充分激发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创造良好的控制环境。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应按照《公司法》等有关规定和“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原则进行。

  树立风险意识,针对各个风险控制点,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通过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风险报告等措施,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

  严格控制信息系统的流程,传递真实可靠的信息、准确完整的数据;强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维护管理,保证按照企业会计信息的处理程序进行运作;加强病毒防治措施,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完整。

  没有监督就等于没有控制,监督是对整个内部控制系统的再控制,主要由审计部门实施。重视和强化内部审计工作,要配备专职内部审计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对审计程序、审计方法、审计范围、审计人员职责等要有 明确的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应直接受董事会或者总经理领导,独立地行使审计监督权,充分发挥内部审计部门在内控中的监督作用。

  五、结束语

  虽然我国将会计控制制度上升到法律层次,但企业对内部会计控制认识不足以及会计控制监督缺乏力度等问题仍然存在。企业应建立和完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才能确保企业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下有效地规避财务管理风险,预防企业内部人员经济犯罪和管理违规,保证企业良好经济效益的实现。

【管理会计论文】相关文章:

管理会计论文战略管理会计论文的参考文献02-18

管理会计论文07-15

管理会计论文提纲范文10-04

管理会计论文(精选10篇)01-22

企业成本管理会计论文03-14

浅谈社会责任管理会计论文11-26

管理会计论文的参考文献05-19

电算化管理部门会计论文03-16

管理学会计论文参考文献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