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会计稽核工作管理

时间:2022-11-15 16:01:19 会计统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商业银行会计稽核工作管理

  随着计算机技术及数据分析技术的发展,会计稽核工作已逐渐摆脱传统的劳动力密集型的特点,呈现出新特点。那么,商业银行如何开展优化会计稽核工作呢?

商业银行会计稽核工作管理

  为加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有效预防和发现商业银行经营发展与业务处理中的风险点,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各商业银行均从制度建设、业务流程设计、部门岗位设置等多角度积极开展自身内部控制建设,而会计稽核管理在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建设中有着重要而独特的地位,不断发挥其作用。

  一、会计稽核工作及原则

  会计稽核工作是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强化安全核算的一道重要防线。

  其依托业务数据、凭证影像、预警信息、视频信息等资料,对业务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与合规性进行审核、查找、揭示、纠正问题,以规范业务操作行为、有效控制风险。

  会计稽核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1)独立性原则。

  会计稽核工作与业务受理、办理必须在岗位和空间上实行分离。

  会计稽核人员不应兼任业务处理员。

  (2)全面性原则。

  会计稽核工作应涵盖前中后台业务,全面核查业务处理机构上交的会计凭证。

  (3)重点性原则。

  应在全面核查的基础上,根据业务操作风险的高低,实行限额与比例管理,对业务办理中所涉及的重点交易、重点环节、重点机构进行重点稽核。

  (4)及时有效性原则。

  严格控制稽核各环节的处理时限及质量,及时、高效、有序的开展会计稽核工作。

  (5)持续性原则。

  根据监管及业务发展的要求,不断优化会计稽核计算机系统、稽核模型、稽核方式、工作流程等,以达到最佳稽核效果。

  二、现阶段会计稽核特点

  1.集约化加强与独立性提高。

  随着计算机系统的建设发展,实现了会计凭证与流水信息在短时间内的集中与匹配,已经能够实现在区域(包括地市、全省、甚至全国)范围内会计稽核工作的集中,使得过去“同级稽核”的模式得以改变,稽核部门的独立性得到极大提高。

  2.全面性与重点性的兼顾。

  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全面稽核,即通过收集凭证影像与计算机业务系统流水信息的关键要素,进行全面自动勾对,同时根据风险程度与业务量,设置稽核模型,筛选业务流水与凭证,对此进行重点审核。

  3.数据分析的深入性与即时性的加强。

  设置预警模型,通过数据的集中与分析,实现对业务处理信息的及时分析与排查,从而找出风险疑点,生成预警信息,并由专门人员分析处理预警信息,下发风险点进行排查处理。这解决了稽核流程各环节耗时所造成的稽核时点较业务时点推延的问题,在能更深入发现风险隐患的同时,使得会计稽核的即时性得到增强。

  三、现阶段主要存在问题

  1.业务发展与稽核人员控制产生矛盾。

  一方面商业银行业务规模不断膨化发展,业务品种不断增加,在业务稽核复杂化的同时,会计凭证与业务流水不断增多,使得稽核压力不断增大;另一方面,银行成本控制与利润盈利目标的要求,使得银行需对无法直接产生效益的稽核人员进行控制,二者间产生了不可调合的矛盾。

  2.对稽核发现问题的核实处理不到位。

  对会计稽核所发现的问题,只能通过对业务经办机构主管分行下发差错的方式进行分析与排查。负责分析排查的稽查人员自身业务素质水平有限,核实排查方式亦有限,多数依靠电话排查与逻辑分析,同时还考虑到本分行自身利益,因此在风险的揭示与上报方面存在缺陷。

  3.稽核成果的运用不到位。

  会计稽核所发现的重大风险往往会下发风险提示,但商业银行内部多条线同时负责内部控制,对风险提示所提出的制度完善等建议,因没有专门的牵头负责部门及处理机制存在,往往未得到很好的处理。此外,会计稽核所发现的问题,大多直接下发至业务办理机构,使得业务管理部门对基层行实际业务办理情况不甚了解,对存在问题的整改只是依靠业务办理机构自身。

  4.对前台业务后台集中的形势应对不到位。

  随着前后台分离工作的推进,前台大量业务集中至后台处理,营业网点所办理的业务往往经过了后台集中的处理与授权,风险程度不断降低。对此,目前的会计稽核检查并未明确重点,使得检查与风险不尽匹配,稽核监督效能未能充分发挥。

  四、管理与改善措施

  1.建设专业化稽核队伍。

  明确岗位职责,将简单业务进行外包,行方主要运用再稽核、专项稽核等方式,负责外包质量监督与疑点分析排查。一是分析、分拆业务,明确稽核要点,使得稽核工作的入门程度降低,将简单操作性的稽核工作外包,并由外包人员负责将与稽核要点不符的情况登记疑点;二是在行内设置专门的疑点分析岗,由其对外包人员所登记疑点进行分析确认,并下发经办机构;三是在行内设置再稽核岗位,对外包人员工作进行监督,实现行内稽核人员的精减与专业化提升;四是加强数据分析与计算机系统的运用,以科技为引领,提高风险预警的速度和能力,同时加强非现场稽核力度与比例,提高数据分析能力,弥补手工人力的不足。

  2.建立稽核成果的核查模式。

  提高稽核非现场监控手段和技术支持,提升非现场的稽核和监控效率,建立柜员、凭证、流水、监控视频等关键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并使稽核系统具有由上述关键信息之一索引其它关键信息的能力,更好地确认和发现风险。同时,可协同发挥稽核中心与视频监控中心的作用,由视频监控中心辅助稽核中心对稽核成果进行核实确认。

  3.加强稽核成果的运用。

  稽核成果的收集与分析。

  (1)建立差错问题的分析收集机制,注重对稽核发现问题原因的分析,特别关注因制度不完善,系统不合理引发的差错,关注可能引发案件、监管部门处罚、法律纠纷的差错,并对此收集整理,反映至关联业务部门和上级机构。

  (2)反馈机制的建立。

  一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与关联业务部门沟通稽核发现的风险点。

  对于需要进行制度修订与补充、系统更新、业务单据更换的,应列出明确办理日程,以此不断完善会计管理制度、业务操作规程及银行计算机系统,使风险不仅止于被发现,还能被妥善处理、解决。

  二是定期将稽核成果提供给业务部门、审计、合规等部门,促使上述部门能以此为抓手,更好地在各类专项业务检查、审计检查、合规检查中发现问题、防范风险。

  (3)考核机制的建立。

  一是将稽核成果的考核纳入全行统一的考核体系中,包括日常合规积分考评和KPI绩效考核中。

  在考核中应对稽核成果区分一般、较大、重大和风险性问题,分等级考核。

  应将已在联席会议中进行反馈,并明确办理日程的事项纳入考核中。

  对于非客观原因造成逾期未完成的事项,应设定标准,对相关经办部门进行考核。

  4.加强会计稽核的重点性。

  在设计稽核模型与预警模型时,应根据统计学抽检原理,综合考虑新型业务、重点业务、风险性业务、业务复杂程度、金额大小等因素,适当对被稽核对象进行抽样稽核,使抽样样本能充分反映被稽核对象的情况。同时,针对前台大量业务集中至后台处理的情况,应在稽核对象抽取时,以控制风险为目标,适当减少对已经过后台处理的稽核比例,并根据前、后台不同的风险特性,相应调整前、后台处理业务的稽核要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稽核。

【商业银行会计稽核工作管理】相关文章: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问题研究论文04-15

商业银行会计结算风险与预防浅析论文04-20

试析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08-28

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分析06-07

财务管理中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探析论文04-26

新形势下会计管理工作探析06-14

企业管理中管理会计的有效运用论文04-22

新形势下企业会计管理工作05-30

加强企业会计管理思考05-21

管理会计在高校的应用对策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