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教学创新思考
会计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实践和经济管理的客观需要而产生的,它为有效地管理经济而起作用。经济愈发展,会计愈重要。
[摘要]长期以来,中职“基础会计”采用传统课堂板书的教学模式,以理论教授为主,不仅教学过程枯燥,学生学习乏味,而且缺乏实践,导致学生会计实践能力较差。对此,本文提出中职“基础会计”教学中引入情景导入、任务驱动、实践教学等创新策略,从而强化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职业教育;基础会计;教学方法
一、采用情境导入,实现快乐教学
情境是吸引人专注某一件事的前提,也是激发人们去了解、钻研事物的求知欲的重要因素。在日常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常结合教学内容来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努力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在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全面整合的时代,构建信息化的教学情境也成为必然的选择。例如,在教学会计要素资产时,利用课外拍摄的某鞋业公司基本情况的微课来进行教学导入,学生跟着老师用2分钟参观了该企业,走进装饰有公司标志的大门,同学们看见了一排排厂房,一辆辆车子,到了办公大楼,跟随老师进入企业的财务科,同学们看见一台台电脑,一排排柜子,上班的人有的在清点现金,有的在整理单据……离开办公大楼,接着“走”进企业的生产车间,同学们看见了一台台机器,一堆堆皮革,工人们正在缝纫机上加工鞋子……等等,听着老师的讲解介绍,同学们轻松地认识了企业的库存现金、固定资产、原材料、库存商品等资产。
随后学生小组讨论问题“企业的经营需要哪些资源”“企业各项财产物资有什么特点”,再由老师总结资产的含义和组成内容。这样通过短短几分钟的微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优化了教学效果。[1]教师平时可以多准备一些各种类型的微课资源,以备教学使用,比如教学记账凭证的填制,课前老师可将收、付、转记账凭证填制的微课上传班级QQ群以备学生预习,课堂上针对课前学生不清楚的地方,再重点解析,实现轻松快乐的教与学。
另外,教师在授课时一定要把涉及到的专业原理讲清楚、讲明白,对于一些比较难懂的专业名词,要转化为比较通俗的语句,在设定的情境下传达给学生,这样学生才能正确理解。比如在分析会计要素资产与负债中,对“预收账款”与“预付账款”两个会计科目,学生很难理解它们到底属于资产类还是负债类,可以通过生活情景举例来阐述:“女孩子要出嫁前,家长通常会收男方的聘金,收了聘金,对家长来说是资产(权利)还是负债(义务)?”一些反应比较快的学生就会回答:“义务(负债),家长欠人家的,要把女儿嫁人,否则聘金就得退还。”大伙都笑了,老师再解释:“在企业,预收账款是你先收了对方的款项,之后你通过交付库存商品等方式偿还对方,所以先收款对你来说是负债,而预付账款是你付给对方的款项,从实质上讲这个款项仍然归你所有,是可以收回的,只不过形式上把资金先给对方了。”这样学生在轻松的情景中理解了“预收账款”是负债,而“预付账款”是资产的内涵。课
堂上,教师直接利用各种信息化情境,或借助日常生活中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或引导学生进行角色分工合作、扮演企业人员日常所遇到的经济事项等,进行论证式、交流式的教与学,这些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不自觉的提高了学生学习会计的兴趣,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2]
二、立足生本理念,应用任务驱动
现今的中职教育是一种“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职前教育,注重对学生探究问题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基础会计课堂上教师可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首先,引导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下,写出每个人的疑问。其次,学生按小组开展自由讨论,借助书本及已有知识互相答疑,完成既定的任务。小组长负责把该组讨论后确定下来的结果等表达出来或呈现并粘贴到黑板上。第三,小组代表或成员补充,在既定的时间发言,把本组同学讨论的看法和结果说出来,对于那些比较难懂的专业术语,老师只是适时在旁边提示他们寻找的线索,最主要的还是要靠学生们自己讨论、展现结果。最后是梳理问题阶段,这时把本节课教学知识及学生讨论过程中尚未解决的问题进行分类、解疑、归纳,再通过抽查提问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最终对学生小组表现进行适度的评价。[3]
例如,在讲解支票的填制时,老师可先展示银行空白支票样本及填制完好的现金支票,让同学们分析如何正确填制支票,分组完成填制印发的模拟空白支票任务,并说明填制中碰到的问题;在教学会计的平衡公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时,让学生带着当老板办厂的任务,思考创业资金从哪里来,办厂过程中资金该怎么用,用在哪及可能碰到的问题,经过各个小组学生的激烈讨论,老师再根据讨论的结果加以深入分析,解析了企业创办初期资金来源的两个渠道———借款(负债)及接受投资(所有者权益),接着再进一步分析经营过程中动态的等式关系。学生在“目标任务”的驱动下,通过相互合作学习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学生通过完成既定任务,增强了自信心,强化了团队协作意识,为自己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三、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应用技能
“基础会计”是一门专业性、操作性极强的课程,它不仅要求学生要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还要具备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因此,老师要在轻松的理论教学后加强实践教学,以确保学生的知识理解及应用技能的提升。比如老师可布置学生收集交学费的发票、乘车时的车票、饭店就餐时的餐票、超市购物时的发票等。在教学生“借贷记账法的应用”编制会计分录时,同学们普遍感到“借”“贷”的抽象及困惑工作中的经济业务和会计分录有什么关系,这时老师就可以让学生拿出自己收集的各类发票收据,让他们认识到,这些发票收据就是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时取得的书面证明,即原始凭证;再带学生前往与学校联合办学的企业,身临其境地看企业各种原始凭证及其填制使用,教学生认识原始凭证、初步体会企业经济业务是如何体现的。学生再通过观察财务人员编制好的记账凭证,解决会计分录与现实经济业务联系的困惑。[4]通过实地观察,老师可准确有效地教会学生编制会计分录,继而顺利完成教学凭证的填制及经济业务核算章节。
在此基础上,老师再让学生到学校实训室进行填制凭证的阶段性实务操作训练。在训练中坚持让学生独立完成凭证的填制,然后相互审核凭证、彼此发现填制错误并严格按要求更正。学生通过实践不断地纠正错误、反复操作,熟练掌握作为一名会计人员应有的基本技能。另外,账簿的登记教学环节,也可以通过强化实践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5]在整个“基础会计”日常教学活动中,老师要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同步进行,让学生学习理论基础知识后,边学边看边练,通过动手实践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还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把之前的理论困惑一一解决,以达成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四、结语
中职教师做好“基础会计”课程的入门教学工作,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当中打下牢固的专业知识基础、练就面向社会应用的实践本领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作为教师,我们一方面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适应新教育准则的要求;另一方面还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位的原则,将信息化教学融入课堂,适时调整教学方式,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学内容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财务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淑萍.提高会计课堂教学效果途径的探讨[J].会计之友,2006,(1).
[2]史文慧.基础会计实践性教学探索[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08,(2).
[3]翟龙珍.浅谈对会计入门课兴趣的培养———让基础会计课生动起来[J].大众商务,2009,(10).
[4]陶乔陆.提高中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质量的思考[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1,(1).
[5]杜春明.中等职业学校《基础会计》教学探讨[J].吉林教育,2011,(25).
【基础会计教学创新思考】相关文章:
基础会计教学革新的思考11-14
金融学基础教学改革与课程创新思考03-28
谈中职基础会计教学思考经济论文03-02
非会计专业会计基础的教学改革思考论文02-21
艺术教学中基础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探析11-17
加强中职基础会计实践性教学思考分析论文02-21
浅谈关于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一点思考03-26
市场营销中的会计业务创新思考11-18
基础医学教学质量提高思考的论文01-26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