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兴趣为导向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研究
论文关键词:基础 信息技术 兴趣导向
论文摘要:信息技术作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在教学中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导向,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要从如何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兴趣等几方面入手,讨论了如何以学生为主体,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更好地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主性,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提出了如何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的自我评价,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中学基本上都已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1]在中学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也逐渐受到了关注。信息技术作为的一门学科,理应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那么如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呢?主要应从如何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兴趣等几方面入手,所以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中,教师如何定位,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成为每个老师都要思考的问题。
一、中学信息技术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
在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2]应该突出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中学生学习能力有限,加上计算机技术要求突出操作和应用,相对地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要求就应该减弱,或者说是最后一步才追求的目标。所以中学信息技术应该突出对学生兴趣的激发,至于能否完全掌握,应该让他们自己去摸索,也可以在大学课程学习中进一步掌握。兴趣是培养和引导学生求知欲最关键的方法。
学研究表明,当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认识相对就快;如果不感兴趣,认识相对就慢。[3]一般而言,对中学生学习兴趣起主导作用的是直接兴趣。在计算机课程中,中学生愿意动手操作,而对于学习计算机原理的兴趣就小得多。
直接学习兴趣是由所学的内容或学习活动即学习过程本身直接引发的兴趣。例如,中学会涉及VB课程,VB课程相对于中学生来说不仅涉及文法,而且VB的操作环境也相对复杂,是中学甚至大学课程里比较难的一门课程,学生开始学习普遍都会感觉比较难,很难接受,甚至不愿意继续学习。但是如果在课堂上带领学生用VB设计完成一个个小课件,不仅功能简单、形象生动,而且效果显著。课堂上不需要讲解系统功能、菜单功能,甚至不需要进行语言语法的说明,学生都能够很好掌握,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窗口的布局,学会了各种控件的属性、方法以及相关的事件编写代码。
所以在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应突出任务教学法的各个点,通个各个点刺激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各个点相对独立,学生很容易有成就感,因而这种教学效果是立竿见影的。[4]
二、培养学生兴趣的教学手段
1.利用教学软件提高教学的趣味性
在中学阶段,学生尚处于知识的萌芽状态,对于趣味性的知识较为敏感。所以,根据中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有意识地介绍一些游戏软件、工具软件、优秀的辅助教学软件和作图方法等,让他们在比较轻松的学习情境中了解计算机知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程序。例如,中学可以利用金山打字通,让学生进入打字的各个小的环节,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他们就会自发地多练多做。这样,学生在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中就会感到轻松、愉快,并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
另外,了解计算机相关的发展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如学生在使用Office和WPS时会发现,这两种软件有太多的相似之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WPS是国内金山软件公司自主研发的,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自豪感。
2.组织教学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操作,训练学生能力都离不开语言。[5]在课堂教学中,生动的语言能够给学习带来情趣,使紧张的气氛变得和谐,使沉闷的课堂活跃起来。因此,把生动形象的语言引进信息技术课可以使学生好学、乐学。教师可以用比喻等修辞手法使抽象、费解、空洞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鲜活、浅显易懂,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
心研究表明:思维通常总是开始于疑问或者问题,开始于惊奇或者疑惑。[6]所以在抽象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融入生动形象的比喻,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为学生营造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
3.组织比赛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几乎每个学生都有好胜心,都有较强的荣誉感。针对这一特点,可组织学生开展比赛或竞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定时地进行比赛既活跃了学习气氛,也增添了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学生在比赛过程中达到了“多练”的目的。这样不仅能使学过的内容得以理解和消化,还使学生的操作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应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作为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又有着广泛实用性的信息技术课程,更应采用能够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发挥学习主体性、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主动学习方式。[7,8]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起、启发的作用,应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创新和自学的乐趣。这不仅能深化教学内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的兴趣推向高潮,而且还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
实施学生主体性教学方式的关键是教师要对自己的角色有准确的定位,要想使学生在信息技术的课堂上真正发挥主体性,教师就不能做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成为引导者、合作者与促进者。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设计要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首先,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要具体,具体到每一个目标都具有可操作性,这取决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对学生的认识程度和期望值的合理程度。
其次,教学设计应该将课程的知识点尽量平均地分摊到每节课中。比如某一章节的内容过多,而前沿内容比较少,那么教师就可以在讲解该章节前,提前介绍一些本章节的重要概念和思路。这种看似无意的提醒反而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极大兴趣,促使学生课后自主地学习后面的内容。
这种理念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要求教师对课程必须有全局性的把握,然后才能进行精心有效的规划和设计。
三、教师的自我评价应该以学生为主体
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每个教师都应该以一种客观并且直观的方式衡量自己的教学效果。这里提出一种教学评价方法,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从而把教学水平分为四个境界。
教学的第一层境界:能够很好地将课程讲完,表达很清楚,学生很容易听懂。这也是对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教师不能让学生听后觉得不知所云。如果这一点要求都不能够达到,还谈什么高质量的教学水平呢?
教学的第二层境界:教学有系统主线。这里不仅要求能让学生听懂,而且还能够很容易掌握,知道知识原理的来龙去脉,条理清晰,有侧重点。学生课后会自主地去学习和完善老师所讲的知识点,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
教学的第三层境界:教学中表达清晰准确,让学生很容易明白是什么意思;能够捕获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其实要掌握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及不良情绪也不难,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一眼就能看出学生到底掌握没有。这里提出三点,仅供参考。笔者认为应该是教学新手都能够掌握的。第一,学生烦躁抵触。这应该是学生对教学有意见,教师应该注意跟学生搞好关系,缓和一下师生之间的紧张气氛。第二,学生精神不集中。这说明学生听不懂,教师应该尽量放慢教学进度,思考一下自己是不是讲解得太快了。第三,学生显得比较疲惫。这说明学生是在认真听了,只是教学信息量太大,教师应该酌情减少知识量,或者减少知识的复杂度,最好能够重新设计教学方案。
教学的第四层境界:教学语调有节奏,声音有韵味,学生都爱听,并且很容易接受,甚至长时间学习都不会疲倦。
四、结语
虽然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并不难,但是真正要教好却很难。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技术更好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主性,才能使学生很好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同时也才能真正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晓霞.对中学计算机教育现状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08,(1).
[2]吴春红.探研课程整合和职校课堂创新有感[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6).
[3]娄国焕,刘晓悦,武树东.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中小企业与科技,2009,(2) .
[4]程和侠.高校与中学计算机实践教学的衔接与思考[J].中国教育,2011,(3).
[5]吕中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新探[J].佳木斯大学科学学报,2009,(5).
[6]洪国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探讨[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8,(7).
[7]叶金霞.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研究[M].北京:出版社,2005.
[8]施伯乐.信息技术[M].南宁:广西科技出版社,2005.
论文相关查阅:毕业论文范文、计算机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格式、行政管理论文、毕业论文
【以兴趣为导向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研究】相关文章:
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内容改革研究开题报告12-08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实践的思考11-22
以企业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绩效管理研究11-16
浅谈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方法11-18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策略研究02-22
以激发学习兴趣为导向的土壤学实验课程改革与实践论文03-18
浅析案例导向的物联网实践教学方法论文03-03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