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与文化创意人才培养
论文关键词:传统 创意 人才
论文内容摘要:文化创意人才是创意产业中的核心因素,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人才的现状并不尽人意。高校中国教育应从培养创意思维,加强实践实训课程等方面改革,提高学生的创意能力。学生在学习中也将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美育熏陶,有利于他们形成自强、诚信、乐观的优良品格。
文化创意产业是借助人的创意智慧,同时利用科技手段,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进而生成高附加值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是一种满足消费者精神及情感需要的体验经济。要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的经济效益,创意人才是关键。文化创意产业人是具有很强应用性特征的人才,他们以文化知识为核心,具有很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文化创意人才的知识性、独创性特点适合了当今追求多变、快速发展的经济,在创意经济产业下,文化创意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灵魂力量。然而,目前我国创意经济上文化创意人才的现状却并不乐观,主要表现为策划创意水平不优秀。高校培养出的学生步入社会工作岗位后表现出的创意能力不强,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提供的就业空间不成正比,也就是说,目前的文化创意人才严重缺乏,人才的匮乏制约了文化产业的经济增长。
文化创意人才表现出的种种缺失状态,其中一个关键原因是他们在高校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时,由于教学模式缺乏创意、新意,缺少实践教学,给予学生动手的机会少,导致学生不具备丰富的文化素养,进而制约了他们的创意思维,使学生毕业后无法将其所学的文化知识转化为高附加值的产品。
一.优化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培养文化创意人才
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在高校教学计划中一直占据着很重的地位,但教学效果却不佳。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乃至于教学模式还是比较保守,多表现为老师从头至尾讲述理论知识,学生则平时抄抄笔记,考前临时抱佛脚,尤其在目前就业压力大的形式下,学生认为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无用,从而没有兴趣学习此课程,导致了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的边缘化。就学生而言,尤其是非汉专业的学生,不重视学习积累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后果就是学生的人文知识匮乏,进而影响到创意能力。所以,高校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应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校学习时,既掌握了应用技能,又储备了丰富的人文知识,并在学校教学实践中能有效灵活地将文化知识进行创意提升,具备初步的创意思维和动手能力。
首先,以中国文化为本,培养创意思维。
中国文化的传统教学模式是老师向学生讲授博大精深的文史知识,在授课的过程中,学生的角色只是被动地听,他们不知如何将听来的知识运用、创作,所以高校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在使学生认识、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也应在授课时适当援引传统文化与当代产业经济结合的案例,这样学生才能认识到文化知识不仅仅是用于考试,而是能通过创意发挥,产生经济效益的。
其次,革新传统教学手段,强调创意运用。
改革传统的教师主讲的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中营造积极创造的思维氛围,鼓励学生自由思考、自主发现,鼓励原创。其形式可多样化,如小组讨论式、运用所学文化知识自主设计传媒案例等。此外,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与精品课程建设结合,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师生在精品课程网上交流,并提供课程教学、相关知识讲座的视频资料,激发并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第三,积极探索,多渠道搭建学生自主创意平台
高校中国传统文化教学除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创意思维培养外,还需多途径地开辟实践、实训项目,为学生建立自主创新平台,这也是提升高校毕业生文化创意能力,丰富其经验的有效办法。如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广告大赛类的设计竞赛,通过多形式的设计比赛,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及运用文化知识的平台,同时调动学生自主创新的积极性,活跃校园文化氛围。
第四,加强实践课程的教学比例。
改变过去的纯理论讲解方式,在教学中加强实践、实训比例,让学生在掌握文化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设计能力,甚至能与市场实际需求结合。此外,积极与校外企业、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建立基地,开展校外合作,使学生在步出校门前就提前了解企业公司对人才结构和知识提升的需求,意识到文化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同时,通过校外实践,使学生在实际场合掌握设计创意的基本方法,使学生贴近市场,增强实战能力。
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在学生创意能力培养中发挥的品格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文化,包括思想、文学、建筑、绘画、等各种文化体系、观念形态,具有悠久、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特点。学生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可以扩展知识面,而且可以在学习中受到良好地中国传统文化美学教育。
1.审美熏陶的功能
云:“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中国传统的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境界。中国通过生动的形象,以真情感人,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使学生受到文化熏陶。如中国洪水神话的人物形象有血有肉,故事情节性强,且曲折生动。中国兄妹型洪水遗民神话中,兄妹二人躲避洪水后并不是立即繁衍人类,而是经过了绕山逃避、占卜验证、兄妹成婚、诞下皮囊和人类诞生几个曲折过程,可谓曲尽其妙,吸引动人。
学生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可以对和现实生活有更深的认识,增强他们对自然、及人生的了解,丰富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加深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解,进而反观自身生活,提升生活质量。如上古文化中,学生获得的知识不仅仅停留在表层的情节认识,还会由浅入深,进入深层的认识层面,可以了解到祖先的生活习俗、生活状况,乃至认识到先人的各种社会。
2.审美教育的功能。
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教育作用主要体现为以下方面。
第一,爱国主义精神教育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积淀、凝聚起来的民族精神的一部分。虽然时代在迅速地发展,中国人的生活和行为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对爱国主义精神的认同,仍是中国人共同的情感追求。学生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学习了中华民族优良的爱国传统,获得了爱国情感的浸染,将这种情感灌注到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中,将为自己人生的道路指明正确的方向,创造出有益于社会进步的高价值产品。
第二,坚定乐观精神的教导功能。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了丰富、厚重的文化精神内涵。如大禹治水神话故事,从“鲧禹治水”,“鲧窃息壤”和“被杀羽郊”的零散片断素材中我们可观照鲧禹父子的壮举,感受其坚忍的意志及救民于水火的悲天悯人情怀,我们也可以从中国治水英雄的壮举中体会到中华民族恢宏的气魄、博大的胸襟、坚定的信心和乐观的精神。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将其运用到创意产业中去,中国传统文化所张扬的人类与自然斗争的英雄气概、乐观精神就会随着创意设计的运用进一步扩大影响,发挥其坚定乐观精神的教导功能。也将激发学生思考学业、工作中不断出现的问题,迎头正视各种难题。
第三,以诚信为原则的待人方式
中国传统文化对学生诚信品格的塑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诚信是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崇尚诚信,耻贱伪诈。“诚”即真实无妄,既是一种“天道”,又是一种“人道”。南宋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对“诚”的释意是:“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天理之本然也。”孟子也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信”即相申述使不相违也,指人们的行为应该是其言语的相应延伸。诚信历来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也是普遍奉行的商业伦理。在我国古代的商业活动中,诚信经商一直占主导地位,即所谓“非诚贾不得食于贾”,可见传统诚信思想在经济活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保证和商业道德之灵魂,有助于规范经济活动,使其健康有序的运行。
综上,文化创意人才是发展创意经济不可或缺的因素,面对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人才表现出的种种不足,高校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应以革新为理念,改变以往的纯理论讲解模式,既提升学生知识含量,又注重学生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进行创造与提升的能力,使他们能较早成为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文化产品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施炎平.从文化资源到文化资本--传统文化的价值重建与再创[J]. 探索与争鸣,2007(6):50-54.
[2]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第10版.
论文相关查阅:毕业论文范文、计算机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格式、行政管理论文、毕业论文
【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与文化创意人才培养】相关文章:
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11-23
论科技馆与科学文化教育03-08
论中医药高专开展乡土文化教育11-16
文化创意下创新型艺术人才培养研究02-19
导入文化教育培养文化意识11-14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管理指导作用11-18
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11-26
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11-14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