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师职前教育实践性知识的有效课程
论文关键词:研习 教师职前教育 实践性知识 有效课程
论文摘 要: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成为教育过程的反思者和研究者,因此,一种新的教师职前教育实践课程——教育研习就应运而生。本文主要阐述了教育研习的内涵、课程价值、主要内容及实施途径等,以期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背景下,教师必须由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变为教育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合作者。教师要想实现这种角色的转换,仅仅作为一名“学习者”是不够的,还必须树立“教师即研究者”的专业发展理念,并且有能力对自己的教育行动加以反思、研究和改进。
为了适应教师角色转换的要求,教师的职前教育必须改变原先那种“重视理论,轻视实践,忽视研究”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上要改革传统的理论课程,强化教师职前教育的实践环节,在实践过程中着力培养师范生的研究能力。教育研习就是为了适应这一时代要求而设置的一种新的教育实践类课程。
一、教育研习的概念及内涵
教育研习是指师范生在教师下,运用所学的教育学、学理论对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和研究,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提高反思能力和研究能力,进而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水平,以便更好地适应将来的教师工作。[4]教育研习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以实践为基础,以研究为主要特点的学习活动,其基本原则是“在实践中研究,
在研究中实践”。
二、教育研习的课程价值
教育研习在教师职前教育课程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其课程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有利于促进师范生的专业化发展
教师专业化包括教师学科专业化和教师职业专业化两个方面,即教师既要有专业的学科知识,又要有专门的教育能力。然而现实生活中大部分教师都是具有学科专业化却不同时拥有职业专业化的群体,人们关注更多的是教师学科的专业化而并不把教师职业专业化看得那么重要。教师职前教育阶段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师范院校不仅要重视师范生的学科专业化,而且要促进师范生的职业专业化发展。
教育研习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研究性,对于师范生的专业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第一,有利于拓展师范生的知识面,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第二,各种形式的研究活动有利于提高师范生的教学反思和研究能力;第三,教育研习注重让师范生经常参与各种教学实践活动,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教育实践能力;第四,教育研习有利于培养师范生的交往能力。[2]
(二)有利于完善教师职前教育课程体系
以往的教师职前教育课程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两大部分,其中理论教学占据主导地位,实践环节的课时总量偏低,一般在大学最后一学年安排4—6周的教育。在这短短的几周里,师范生往往忙于应付教学实习和班主任实习工作,很少开展有关的研究工作。这种课程设置不利于师范生教育素质的全面提高,尤其是不利于他们实践性知识的形成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在教师职前教育课程中增设教育研习,将有利于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之问的联系,对于完善教师职前教育课程体系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教育研习的主要任务
(一)通过教育研习可以全面了解和熟悉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
全面了解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是师范生迅速适应将来工作的前提条件。在师范生中开展教育研习活动,就是要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通过各种形式的研习活动,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
1、 教育研习是了解和熟悉教学工作的主要环节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师范生进行教育研习的首要任务就是要通过研习熟知教学工作的主要环节,并运用有关进行分析和研究,掌握教学工作的一般规律。班主任、少先队(共青团)工作是中小学的重要工作,师范生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班主任、少先队(共青团)工作方面的研究,系统了解班队(团)工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
2、教育研习是了解新课程改革基本目标和主要内容的主要途径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新课程改革必然要成为教育研习的重要内容和主要途径。师范生不仅要了解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和主要内容,而且还要了解新课程改革的最新动态以及在当地的实施情况,进而明确应如何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 通过教育研习可以培养师范生初步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的背景下,教师应当成为研究者。通过教育研习,师范生应该做到:1、学会使用常用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2、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和规范;3、在教师指导下能够开展一些初步的教育教学课题研究;4、学会自己撰写研究报告等。
(三) 通过教育研习可以丰富师范生理论性知识,并形成其实践性知识
教育研习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基于对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性学习。教育研习的最基本任务就是师范生在这种研究性的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取教师职业所必备的知识。具体来说,师范生在教育研习过程中必须增强自己两方面的知识储备。首先,他们应具备丰富的理论性知识。教师工作需要有大量的理论知识作后盾,尽管师范生在大学里学习了很多的书本知识,但是由于他们缺乏对中小学教育的了解,所学知识往往缺少感性支撑,此时他们的学习效率相对较低,知识的积累并不是很丰富,因此师范生只有通过教育研习才能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教师职业必备的理论性知识。其次,应形成和积累实践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是指在实现教育教学目的的行为中师范生所具有的教育情境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即教师积累的教育教学经验。[3]以往,由于师范生缺乏教育教学实践,实践性知识往往要等到他们成为一名正式的教师以后才能获得,这也就意味着师范生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还要经历较长时间的适应期。教育研习就是要让师范生在研究性的实践中形成和积累自己的实践性知识,以缩短他们成为教师后的适应期。
(四) 通过教育研习可以全面提升师范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教育教学实践能力需要在实践中培养。对于师范生来说,教育实习是其主要的实践形式。在实习中,师范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得以发展,但由于以往的教育实习主要限于教学工作实习和班主任工作实习,对教育教学的研究不够。事实表明,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全面提高有赖于对实践的反思和研究。[4]因此,全面提升师范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就成了教育研习的根本任务。在教育研习中,师范生要经常性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及时和反思,探讨如何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而提升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三、研习的主要内容
教育研习的主要内容包括新课程标准、教材、课堂教学技能、教育科研方法及班队工作技能研习等内容。
(一)新课程标准研习
新课程标准研习就是师范生在教师的下,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对新课程标准进行研读,以了解和领会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明确国家对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全面了解和领会课程标准是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
新课程标准研习重点要解决以下问题:明确新课程标准的意义;了解新课程标准的功能;理解新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知道为什么要用课程标准取代教学大纲;了解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熟悉本专业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如语文、、等课程标准)。
(二)新课程教材研习
新课程教材研习要求师范生在了解课程开发的理念和模式的基础上,至少熟悉一套义务教育小学教材,并尽量了解多套教材的特点和内容。新教材研习重点应放在以下几个方面:了解新教材的结构体系;了解新教材的特点;熟悉新教材的主要内容(至少选择一套)。
(三)课堂教学技能研习
课堂教学技能研习就是在师范生进行教学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对教学技能进行和反思,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训练和提升。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的角色正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支持者、帮助者转变。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不再只是讲解、提问等传统技能,人际交往技能、学习指导技能、课程开发技能、教学评价技能、课堂技能、教学设计技能等都是教师必须掌握的教学技能。课堂教学技能研习主要包括:人际交往技能、学习指导技能、课程开发技能、课堂管理技能以及教学设计技能研习等。
(四)教育科研方法研习
教育科研方法研习就是师范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从事教育科研的基本程序和研究方法,为将来成为一名研究者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角色的变化,要求教师具有多方面的素质。其中,教师的科研能力是现代教师素质结构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教师即研究者”己成为许多教师的共识。教育科研方法研习的主要内容包括:学习使用常用的教育科研方法;尝试开展一些初步的课题研究;学会撰写研究报告等。
(五)班队工作技能研习
班队工作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工作,班队工作技能是教师素质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班队工作研习是指师范生要在充分了解中小学生年龄特点、明确班队工作的基本理念的基础上,通过开展现场的或模拟的班队活动,初步掌握有关的班队工作技能和方法。
四、教育研习的实施途径
师范生可以通过课题研究、微格教学、教育实践、论坛沙龙等途径来进行教育研习活动。
(一)课题研究
组织师范生开展各种专题性的课题研究活动是进行教育研习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课题研究的内容可以是教育教学的理论,也可以是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课题研究的一般流程为:确定选题→查阅文献→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设计研究方案→实施方案→形成结论→撰写研究报告→进行课题评价。
(二)微格教学
微格教学就是以现代为指导,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教学技能训练的一种方法。进行微格教学时,要求师范生就某一内容进行充分的准备,然后面对其他师范生进行模拟教学。在微格教学结束以后,师范生要进行及时的总结和交流,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便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的技能和水平。[1]微格教学的基本流程为:布置微格教学任务→指导教师进行总体指导→师范生自由分组→师范生选择教学内容→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微格教学设计→按小组进行微格教学→评价(指导教师评价、自我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
(三)教育实践
教育实践是指师范生在教师指导下进入教育现场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是教育研习最主要的途径。常见的教育实践形式有教育见习、教育、教育、实践等。在教育实践中,师范生在每一次听课、上课、组织班队活动或进行教育调查后,都要进行及时的总结与反思,并写出相应的总结报告或研究论文。[5]
实践的基本流程为:明确实践任务→师范生按实践内容分组→指导教师作总体指导→开展实践活动(见习、实习等) →撰写实践报告→评价(指导教师评价、自我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
(四)举办论坛、沙龙
举办各种论坛、沙龙也是教育研习的重要途径。这种途径通常与课题研究、微格教学、教育实践等活动相结合,既可以在课题研究、微格教学和教育实践之前进行,也可以在课题研究、微格教学或教育实践告一段落之后进行;还可以在现场进行,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在线交流。[5]举办论坛、沙龙活动的一般流程为:确定研究主题→收集整理素材→交流研讨→形成结论。
[参考文献]
[1]鲍嵘.论教师教学实践知识及其养成[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3):8-9.
[2]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3,(1):107.
[3]何晓芳, 张贵新.解析教师实践知识:内涵及其特性的考察[J].教师教育研究, 2006,(3):40-42.
[4]吴泠.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涵义[J].现代教育论丛. 2006, (6):38.
[5]谢国忠.教育研习:一种新的教师职前教育课程形态[J].常州院学报(社科版).2007, (3).
【提高教师职前教育实践性知识的有效课程】相关文章:
谈教师实践性知识初探02-24
实施数学综合实践课程的有效策略11-21
教师实践性知识视域下的校本培训研究12-04
关于高职开设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有效实践研究12-11
提高学习动力的有效策略论文05-01
试论新课程下科学课程的有效教学探析11-18
试析促进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生成的探索03-26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