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实验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时间:2024-07-27 15:56:21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生物实验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论文关键词: 生物实验 教学 创新
  论文摘要:在职校,大部分生物实验课仍采用传统的演示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严重影响了学生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在职业教育面临着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形势下,为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和生物实验课的特点,采用开放性实验教学法,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 传统的生物实验教学法的弊端
  (一) 听的时间多,做的时间少,造成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差
  生物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它的产生、形成及发展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生物实验课在教学中具有突出的作用。而传统的实验教学,实验指导教师在实验课上讲得非常细,花费的时间也比较长,但学生们一心想动手做实验,很少有人认真听讲。这样,学生们动手做实验的时间减少了,学生基本功的训练得不到保证,几年下来,学生们的实际动手能力仍然较差。
  (二) 重复验证实验多,降低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是新世纪发展的主题,在知识经济时代,持续不断的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生物实验教学一直以来都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往往是在教师演示后,学生照着教师的思路演练一遍,从而造成学生成为单纯的观看者或者学一步做一步。此过程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知识形成过程的体验,学生的心理活动基本上处于被动状态,观察、创新能力受到限制,探究问题的兴趣和动手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大部分学生每次做完实验后觉得几乎没有收获,纯粹是浪费时间,严重磨灭了学生们的实验热情和创新欲望。
  (三) 实验敷衍了事,达不到实验课与理论课相结合的目的
  在教学中,不少教学内容是通过典型演示实验总结得出的,但在教材中呈现时,往往是以定论的形式出现,其中有些内容的呈现又有较大的思想跨度,有时学生往往难以掌握理解,只好被动接受现有知识和定论,而不能加深理解相关结论的内在联系,这就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其研究问题的能力。
  二、 改变传统的实验演示方式
  传统的实验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需要推出有创意、有针对性的方式,不能依据固有模式“灌输”现成知识,而要针对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变化的情绪,努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
  (一) 让学生参与示范性演示
  改变学生在学习中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从而拓展学生学习知识的渠道,拓展学生发展的空间。改变传统的只由教师演示的做法,让学生配合教师做好必要的示范性演示。学生在参与示范性演示过程中,往往也暴露出一些经常出现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对这些问题的当场纠正,能够引起全体同学的注意,避免在实验进行过程中失误,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让初学者少走许多弯路,确保实验课的顺利完成,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效率。
  (二) 灵活多变的演示
  对于一些难度较大、操作较复杂的项目,可采取分解动作演示,做到层次分明,先慢后快,先分解后合成,使学生易懂易学。对一些较精细的操作,如“微量定量移液管的使用”,则可采取分组示教,使学生易于看清,以提高学生操作的准确率和达标率。在演示过程中,还要注意教师站立的位置 ,以利于学生观察,避免产生方位错觉。对一些项目可采取同步演练,即在教师演示同时,学生模仿教师动作,边看边练,师生同步,如“试管中液体混匀的方法”、“吸量管的使用”等,发挥教学双边作用。
  三、 实施开放性实验教学法
  开放性实验教学法是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出发,针对某项或某个领域有关的问题,采用科学思维方法,大胆设计,进行开放式的教学实验方法。这种实验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有益形式。
  (一)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传统实验教学法虽要求学生预习,但它是被动性的预习,因为老师在实验前会讲解实验,因此很多学生不知不觉就产生了一些依赖老师的思想,很多学生在课前预习就是一种形式,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将实验内容抄了一遍,甚至根本就没有通过大脑思考。为改观老师为检查而检查,学生为预习而预习,把预习当成一可有可无的环节,笔者进行了如下探索:
  1. 学生自己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指导老师与理论课老师进行及时沟通,在进行理论课学习的时候,结合本单元理论课的内容,把实验任务布置下去。由同学们根据理论课的内容,查找资料,依兴趣找到实验的切入点写出实验方案,其内容包括实验原理、方法、实验所需的药品、器材及实验的目的等。指导老师对同学们的实验设计书进行审阅,分析其可行性和创新性。
  2. 分组引导学生进行试验。指导老师根据同学们的实验报告的相近性,进行分组,每组6-8人。每组选出一名组长,负责领取所需实验材料,负责小组成员的分工和小组讨论等,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科研精神。
  (二) 实验中共同分析问题
  实验前,指导老师特别要提醒同学们注意实验安全和一些具体操作步骤,引导学生进入实验状态。在试验中,大部分同学肯定会遇到一些事先没有想到的问题,自己不能解决,应鼓励同一实验小组同学相互讨论。老师通过实验和事实来创设符合学生 “胃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之处于最佳的探究心理状态。激发学生急于想知道结果的迫切心情,根据实验现象的原因,及时地提出若干问题,在一系列的为什么、是什么的敦促下,促使学生有条理地实验研究。为让学生少走弯路,我们进行了如下探索:
  1. 当那些实验原理、实验所用的仪器及实验内容较为简单时,可采用“先做后讲”的方法,即教师在实验前先不讲解实验内容、实验操作等,学生在做好实验预习的基础上直接进行实验,最后,教师根据实验的情况进行总结和解析。
  2. 对于共性错误,老师进行示范操作,让学生一开始就规范操作,并且说明为什么要这样做,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不能一知半解。
  (三) 实验后合理评价
  普通实验对于学生来说,相当多的操作都是第一次接触,失败在所难免。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于实验报告的评分要合理,这是调动学生实验积极性不可或缺的得力手段。实验结束后,对于实验报告要进行评分:
  一是书写是否整洁规范;二是装置图是否整洁美观;三是实验步骤及实验现象记录是否完整;四是实验结果是否正确,如不正确是否能分析失败的原因;五是能否对所发现的问题作深刻的讨论;六是有无进行答辩。实验结束后,每一小组推荐一名同学,由其他组同学对他提出问题,参加答辩的同学给予解答。最终,成绩张榜公布,以此激励同学们的实验热情。
  开放性实验教学法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实验不认真的问题。学生撰写课前实验计划书,对实验内容、步骤及注意事项以及问题进行初步的了解和思考,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有条不紊地完成实验,并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疑点自行进行有效处理,而不是遇到问题就求教于老师。同时,由于学生还可基于实验向老师提问,更是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实验中的共同分析问题,让学生与老师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探讨问题,学生敢于大胆提出自己的建议与看法,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同时有力地扭转了学生被动练习的局面。实验后的合理评价,使学生能荣辱不惊地对待成败,客观地对待实验结果,不再为获得正确结果而编造数据,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科学对待实验结果的态度。最后的答辩,使学生们亲身经历了学术交流的科研氛围,得到了一次良好的学习和锻炼机会。
  
  【参考文献】
  [1] 金桂花.医学微生物学探索性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微生物学通讯,2008(2)
  [2] 徐关水.探究性学习在实验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实验教学与仪器,2008(3)

生物实验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论文相关查阅:毕业论文范文计算机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格式行政管理论文毕业论文       

【生物实验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相关文章:

班级管理模式创新的思考与实践11-22

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11-26

《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的实践与创新11-21

论基于工作情境的导游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11-16

高职营销人才创新和创业实践教学模式11-22

关于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11-30

现行护理模式的创新11-14

改革毕业实习模式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论文03-03

“新课程下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创新”的实践与思考11-22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