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竞技休育发展与体育社会化关系研究
【论文摘要】现代竞技体育的发展涉及的面越来越广、分化越来越细,使现代竞技体育能够满足社会各种不同层次的需求;同时由于竞技体育自身的相互矛盾性,它对个人和社会所产生的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影响,取决于竞技体育自身、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及体育道德教育体系等方面。为此.如何提高竞技体育的教学质量,对竞技体育教学进行必要的改革,使之更加适应现代体育教学的发展需要是体育教师积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并结合教学实践从竞技体育的物化、价值等方面与社会化的关系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
【论文关键词】竞技体育;体育教育;社会化
竞技体育是在进行体育活动的主体之间,采用公开的、共同认可的方式和规范,以相互之间身体运动能力(包括智力)优劣比较的形式所进行的挑战极限、超越自我的社会性竞争活动,是人们的一种社会活动方式。我国的运动训练学将竞技体育定义为“在全面发展身体,最大限度的挖掘和发挥人(个体或群体)在体力、心理、智力等方面的潜力的基础上,以攀登运动技术高峰和创造优异成绩为主要目的的运动过程。”竞技体育是体育在系统中具有鲜明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竞技体育以其独特的优势及其体系的可开发性、作用的适用性、影响的广泛性,成为整个体育运动中最活跃、最积极的部分,它的发展对体育文化的发展起着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同时它也是促进各类体育活动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
现代竞技体育的发展涉及的面越来越广、分化越来越细,使现代竞技体育能够满足社会各种不同层次的需求;同时由于竞技体育自身的相互矛盾性。它对个人和社会所产生的是积极的影响,还是消极的影响,取决于竞技体育自身价值、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及体育道德教育体系等方面,因此竞技体育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国外学者和专家认为:对学生来说竞技体育是培养性格、培养公平竞争、培养情感、改善身体素质和培养道德品质的学校。即竞技体育也是一所具有特殊性质的训练场,在这里除了可以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外;还要磨练他们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果敢性、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友爱的精神;培养他们对现实生活的适应能力及进入社会的生活能力。因此竞技体育有助于增强人的身体素质、培养自信心,形成良好的性格和意志品质。
但是,从事高水平的竞技体育,也可能对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即迫使从事竞技体育项目的学生要具备非凡的能力、必须进行超大强度的训练、必须给予心理上的“高压”、必须采用生物类的刺激手段、必须实施不同方式和形式的物质刺激和诱惑等,这是竞技体育的物化表现。这种物化是过分追求技能、成绩和报酬等层面的东西,它严重忽略了人的发展,是一种“重物轻人”的倾向。现代社会强烈抵制竞技体育的物化现象,使竞技体育树立以人为本、育人夺标的新概念。在人、竞技和社会三者协调发展中。人是具有生物、心理、社会三重属性的主体,如果在竞技中人的这三种属性都能得到充分发挥,人就能够克服许多生活和训练中遇到的困难,抵制各种物质的诱惑,就能使其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等物化层面的东西得到稳步提高。因此,我们在竞技体育的教学过程中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责任感和独立人格等人文精神。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提高。
高校体育是社会化体育的重要环节,随着社会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对竞技体育发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也要求高校体育教学不断深入的改革。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明确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只有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学生——才是符合21世纪实际要求高质量和高水平的教育,才能达到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目的”。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就面临着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将技术要求和身体素质要求都很高的竞技体育运动与大众化的社会体育完美结合,使更多的学生能够从事这些专业运动,并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要做到这些不是一个十分简单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高校体育教师要从竞技体育自身价值的社会性、人文科学精神及培养目标模式等方面进行积极思考和探索,以使竞技体育教学更加适应现代体育教学的发展需要。
一、竞技体育自身价值的社会性特点
体育是人类通过自身专门的身体活动,满足身体发展和精神需求的一种特殊的价值追求活动。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竞技体育的价值是指竞技体育这一主体的特殊活动形式,以其自身的属性和功能,在使主体的需要得到满足的过程中对于主体所产生的效应。竞技体育的价值体现了竞技体育这一客体以其内在本质属性和功能的认定。竞技体育在满足主体各种需要的过程中体现出其价值的社会性特点。竞技体育的价值的社会性表现在竞技体育价值活动和内容的社会性。人们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社会生产方式、一定的社会关系条件下进行价值活动的。竞技体育从它一开始就是人们的一种社会活动。通过人们之间身体运动能力的相互比较而渗透于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无论竞技体育活动是满足个体的需要、群体的需要或是社会的需要,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某种利益追求。竞技体育的价值的社会性表现受到社会因素影响。由于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多因素影响及推动的过程,因此,任何一种社会因素都在影响和推动社会前进的过程中受到其他因素的作用。经济、科技、政治、军事、文化、教育、宗教、环境等等都在影响着社会的历史发展。竞技体育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体现对人的价值的发展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为上述因素所影响。正因为这些影响因素的存在,竞技体育的价值才体现出社会性的特征。
二、发展体育文化、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体育是通过身体活动达到对人的教化过程。将一个“自然人”培养成一个满足社会需要、适应社会发展的“社会人”的过程。自革命以来,由于人类盲目强调科学、技术的作用,忽视“人文”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意义,片面追求眼前的实际利益,醉心于“征服”自然和盲从科学主义的思潮,从而导致了体育教学的畸形发展,人类被当作劳动工具来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劳动者的体力和技术的培养,而人的合理需求却被忽视了,过分强调育中的个别功能。而忽略了对它的整体认识,完全用一种“生物体育”或“技术训练”的观点将体育简单化、片面化,长此以往以至于很多人将体育作为一种简单的身体训练、体力培养,而忽略了对人类精神的教化作用。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已开始向以强身育人为中心的人文思想转变。高校体育以强身育人为目标、以终身教育为主线、以使全体学生终身受益为出发点的课程体系已基本成形。提高学生体质与健康水平的新途径、新方法正在不断探索,真正体现体育意识的培养、体育能力的提高、体育习惯的养成,能适应现代社会需求和经济建设发展的体育教育新要求;增加健身教材,调整竞技教材的比重,同时注重加强人文社会学科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独立人格等。毛泽东曾经提出:“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啪卢元镇先生在<中国体育文化纵横谈》一书中有一段对体育文化的精辟描述:“在人类色彩斑斓的文化世界里,有一种奇异的文化,就是体育文化。在这种文化中充满了各种神奇的矛盾:运动与静止、抗衡与友谊、竞争与协作、严肃与幽默。高雅与粗俗、爱与恨、善与恶,乃至生与死。它给人间社会带来欢乐、健康与笑声,也带来激情、热望与振奋。当然,也会给人类带来痛苦、烦恼和灾祸。体育如同一股洪流,把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裹挟进去,让他们尽情的宣泄、享受、排遣,并从中得到教育和发展。同时它也把社会调遣和鼓动起来,给社会涂上一层光彩夺目的色彩,使我们所生活的星球,更充满生机、充满活力,也更充满人情味,充满使命感。”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体育不仅是人类活动能力的传授和素质的提高,更是传播人类先进文化的载体和媒介,它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记述了人类灿烂文化的精髓,又以一种活跃的形式将它发扬光大,它可以化于戈为玉帛、化腐朽为神奇,它可以将敌对民族变成亲密朋友;也可以将昔日的“东亚病夫”变成今天的东方巨人。为此,我们要大力弘扬人文精神,加大人文手段的研究、开发与利用,尽快完成由“生物体育观”向“人文体育观”的转化进程。
强调“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基本原则,我们“不仅要野蛮其身体、更要文明其精神”,只有将体育作为恢复人的本性与价值的生命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体育才能真正为促进整个社会的科学、自由、和谐、持久、全面地发展服务。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说:“人文学必须成为大学教育的灵魂。”据此我们说,体育的人文性也必将成为体育教学的灵魂。只有将体育真正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去对待和认识,它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巨大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三、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之关系
高校体育是社会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明确指出:“全民健身计划以全国人民为实施对象,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学校体育是全民健身的基础。”高校学生是一个最集中的群体,也是从事健身运动最有条件、最有保障的群体。大学生处于身心较为成熟的青春时期,是接受教育自我完善和实现个体社会化的最佳阶段。因此大学体育对于巩固和提高中小学阶段体育成果,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锻炼的能力和习惯。形成终身体育观和树立全民健身意识。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同时。受过正规的专业教育,掌握了丰富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的高校体育教师不仅担负指导校内学生体育的任务。还是指导社会体育的一支重要队伍,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体育的本质功能是“育体”,在“育体”的过程中包涵着“育人”因素。大学体育教学过程的一个基本方面就是传授健身知识和健身技能。培养健身指导者;大学生的体育文化水平、运动技术和运动能力高于其他非体育专业人群,一批批经过学校体育教育、具有良好体育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的毕业生走上社会后。成为我国全民健身队伍中的骨干力量。因此,高校体育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社会体育与全民健身教育的发展。高校学科群集、人才荟萃,有一支科学研究的队伍,能为全民健身的科学研究提供必要的条件。高校利用其人才、物力资源和科学技术方面的优势进行的各种样的健身服务则是全民健身运动的共享与应用。这样,能使更多的居民了解实施全民健身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懂得基本的健身知识,提高其民族意识和稳定人们的健身兴趣爱好,使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真正收到实效。
高校体育以竞技体育教学、课外锻炼、业余训练、竞赛活动等主要组织形式来培养和塑造人,它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是学校体育的主体,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对竞技体育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让更多的学生对它产生兴趣,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过去的体育教学大多是“填鸭式”的,老师开设什么项目学生就要上什么内容;现在体育教学要从体育文化素养、体育意识、体育能力、体育习惯和体育竞技等方面培养、提高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为此教学内容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对于身体的影响,更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在选择应用竞技运动项目和健身运动项目时,要加人一些新的内容,或者与其它项目、当地文化以及专业学习相结合,从而提高它的娱乐性和竞技性。《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而我国长期受学校教育阶段为中心的影响。应培养大学生的正确体育意识,并使意识升华到信念、世界观的更高层次,促进大学生的体育价值观的转变,树立终身体育观和广义体质教育观,在对人的教育中去理解体育、去实施体育教育,充分利用体育整体效应,达到教育、教养和发展之目的。《纲要》还指出:“使全社会认识到,身体素质是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物质基础,全民健身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如果我们在保证实现体育教学基本目标的情况下,挖掘体育职业的功能,实行社会化目标导向,进行体育职业技能培养,提高竞技体育的水平,那么对高校体育将赋予新的内涵。学生一旦把体育与其职业需求联系起来,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因此,高校体育教育必须重视“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的“终身体育教育”,这对高校体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深层次的意义。
高校所选的体育教学内容要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尽量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或当地的民族特色,让学生能够看到明显的目的性和实际价值,不仅让他们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更好地唤起学生长久的求知欲望,充分利用竞技体育对人体的锻炼作用,结合其他项目的趣味和新颖性,将身体锻炼与全面教育充分结合。结果不仅是为了眼前,更是为了将来的工作和发展,从长远的角度、从更广的范围去重新审视竞技体育的价值。要让学生喜欢,要让学生产生一种需要尝试的强烈求知欲,然后在过程中才能够真正产生体验的快感,让学生乐于学、乐于练。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为他们制订不同的标准、目标和模式,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并适时进行肯定以增强他们继续努力的信心和决心。
总之,体育是人类通过自身专门的身体活动,满足身体发展和精神需求的一种特殊的价值追求活动,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竞技体育是体育在系统中具有鲜明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社会化和全民健身运动是社会高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世界体育发展的一大潮流。对竞技体育的价值与社会化体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时代意义和理论意义。
论文相关查阅:毕业论文范文、计算机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格式、行政管理论文、毕业论文
【现代竞技休育发展与体育社会化关系研究】相关文章:
论竞技体育对人社会化的影响11-19
高校体育社会化与实施途径的研究02-23
竞技体育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11-21
探析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化利用与社会体育指导教学的关系03-06
农产品现代物流发展研究03-29
高校竞技体育优劣势项目的比较研究03-01
体育发展战略与奥运战略关系初探02-23
家庭体育:发展我国现代农村体育的着力点02-23
幼儿同伴关系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研究11-29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