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校 体育教学 问题 对策
论文摘要:中职体育教学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健康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当前中职体育教育在教学秩序、学生积极性、教师主动性和教材建设中存在严峻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中职体育教学的进行。应在理念上、策略上和学生心理上展开干预,为中职体育教学的健康发展而努力。
中等职业学校肩负着培养我国中等专业人才的使命,这批人才除要有过硬的职业技能外,还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健康的体魄、健全的心理。学校体育能有效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其任务主要是通过体育教学来完成的。
一、中职学校体育教育存在的严峻问题
(一)体育教学的无序状态
笔者从9所学校了解到的情况是:4所学校有专职体育教师按课表上课;3所学校由班主任或其他专业课教师兼任,实际上是由学生自由活动,既无教学目标,也无教学内容;2所学校课表上无体育课。即正常上课的44.4%,大部分有名无实,体育教学处于无序状态。
(二)学生体育知识浅薄,体育技能项目掌握少且水平低
笔者在6所学校随机抽取24位学生进行访谈调查,结果反映出学生体育基础知识浅薄,如跳高有什么样的过杆姿势,仅5位学生各讲对了一种,占20.8%,即有近80%的学生答不出。学生体育技能掌握得很少,主要限于球类中的一种,掌握水平也较低。
(三)体育教材严重滞后,没有与新课程衔接
我国从2001年已开始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下简称新课程),2002年扩大试点,2003年起全面推行实施。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初中毕业生很大一部分将进入中职学校。但现在中职学校体育教材严重滞后,没有与新课程接轨。
(四)部分中职学校体育教师倦怠情绪较严重
对于体育教师倦怠情绪,笔者了解到民办学校体育教师不甚明显,而公办学校体育教师尤其以前是正规中专学校的体育教师这方面的问题较严重。尤其是进行体育教学时,学生都在室外活动,怕学生出现纠纷,怕学生出现伤害事故,教学组织的工作难度大,时间久了倦怠情绪更为明显。
二、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改善与提升的对策
(一)理念层面——教学设计视角的转换
1.内容创新。一堂成功的体育课并不是看内容是否填满,着眼点应该是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参与、体验到身心愉快。在选择教学内容上应该有所创新,与学生的实际需要挂钩,使一些具有时代性和实用性的内容进入体育教学。教师在设计教案和进行授课时,应大胆地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例如:在篮球行进间低(高)手投篮的教学中,只按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学生的理解记忆和掌握技术较难,如能结合动作要领,运用语言艺术编成简单、易懂、易记的顺口溜:“一步大,两步小,三步用力往上跳,提膝送球入篮筐。”通过类似生动、形象的语言,学生对动作容易理解和掌握,对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更为有利。
2.角色重建。中职学校的体育课堂应力图重塑教师与学生之间“将军”与“士兵”的关系,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从传统的《体育教学大纲》当中解脱出来,由严格遵守变为领会意图、灵活运用。结合中职学生的实际,进行学生本位的分层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要求。新课程改革对体育教学提出的要求就是要创新体育教学设计,把视角由动作模仿转移到通过动作学习使学生身心愉快上面来,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以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教学策略)互动中推进教学进程
新的《课程标准》于2005年在全国普及实施,而在当前的普通职业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发生的师生互动仍然存在许多偏差。体育课多数在室外进行,学生与教师接触多。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讲,而且还要练。大部学生一旦走进体育课堂,就会像出笼的小鸟无比兴奋、跃跃欲试。与其他学科非直接的言语符号互动不同,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体育教师需要身体力行,这样师生之间的情感的交流非常重要,学生各得其所,师生关系才能和谐融洽。
(三)心理干预——激励机制强化参与行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情感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在中职学校,学生的约束意识相对较差,成就感不足,正确地运用激励机制可以有效增强教学效果。
1.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激励机制,关注学生差异,注重差异性评价。通过学生对自己体育学习现状和发展趋势的评价,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有利于他们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培养。
2.在课堂上,教师完成优美的动作或组织一场精彩的体育比赛,能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好奇心。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合作的方式学习,以营造团队合作的氛围激励学生,消除情绪障碍,培养学生参与体育练习的兴趣。
21世纪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看教育。学校体育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手段。中职学校的学生是不同于普通高级中学的群体,学生活跃、灵活性强是一大特色,同时自我约束性差也是一直以来管理上的瓶颈。体育教学由于它自身特殊的教学方式,在教学的同时更应配合学校的管理工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组织纪律性,锻炼体魄,培养运动爱好和形成专长,为时下国际上倡导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邵伟德.体育教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4.陈秀华,臧辉明.论体育教学中心理教育的特点及途径[J].中国学校体育.2003(5)
5.徐辉.浅谈非智力因素在体育教学中的培养[J].中国科技信息.2005.(5)
6.尤浩新.论体育教学中有效师生互动的关键因素[J].吉林教育.2009(2)
7.凌峰.中职体育教学的改革创新探讨[J].教改研究.2009.(5)
论文相关查阅:毕业论文范文、计算机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格式、行政管理论文、毕业论文
【我国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