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学校体育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
论文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学校体育;运动疗法;个性发展
论文摘要:学校体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社会普遍关心的话题,它以“全民健身,终身体育”理论为背景已成为体育教研的前沿课题。本文试图通过学校体育对防治心理疾病的方法,心理健康的教育的内容和意义进行探讨,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1学校体育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1.1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心理健康是指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以及妥善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心理健康应为六条标准:智慧能力正常;自我评价适当,情续愉快稳定;意志品质坚强;人际关系融洽;环境适应能力强。
1.2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是紧密联系,相互制约而又相辅相成的。苏联生源学家巴甫洛天说过:“愉快可以使你对生命的每一天跳动,对于生活的每一印象易于感受,不论躯体和精神上的愉快都是如此,可以使身体发展、身体健康。”这段话说明了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而不讲究心理健康则可能诱发身体疾病,或使疾病加剧。由此可见,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并不是直接相关的,它们是辩证的统一过程。
2学校体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意义
2.1心理健康教育对体育运动的作用现代运动中,智力对比赛成绩的影响愈来愈大,运动员的时间知觉、空间知觉、运动知觉、分析判断的能力要求也更高。学校体育还有团体内部的协作和友谊,有人际关系的和谐,而采用心理训练方法,目的就在于克服运动员的心理障碍,促进心理健康。心理健康能提高运动功效率,对增进身体健康,增强体格、体能有重要的意义。
2.2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体育自身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要很多人认为,没有生理疾病就是健康,这种理解不全面。健康的标准既包括躯体上无疾患,也包括心理上无缺陷。在学校体育工作中,首先要摆正心理健康教育的位置,搞好体育卫生工作;其次要处理好二者辩证的关系。目前,部份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多表现为心胸狭窄,抑郁寡欢;对立破坏,自暴自弃;精神萎靡,自卑怯懦,所以需要在学校体育工作中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确定合适的抱负水平,学会调控情绪的方法,适当的放松与休息。
2.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发挥体育功能的重要因素通过学校体育课、课间操、课外训练、竞赛等活动,把学生所表现的知、情、意、行及时反馈,并对之以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而促进体育功能的开发。
3心理疾病的现状及防治
3.1心理疾病发生的现状人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更多心理上的困扰。我国从50年代到90年代精神病统计显示,50年代初2%,而到90年代上升到20%以上,虽然这组数字只是抽样调查,但从侧面也反映了形势的严峻。而在运动员中情绪失调者更高达50%(苏联心理学家古梅纽克)。
3.2心理疾病的运动疗法①焦虑症。可选用一些趣味性较强的运动项目,如羽毛球、排球、游泳、太极拳等。其中,太极拳具有增加自控能力,平抑焦燥情绪作用。尤要注意练习后充分的放松。②抑郁症。有报道“每日三次,每次30分钟,连续两个月的散步或慢跑能使患者症状减轻,身体状况好转;也可选用足球、篮球等项目,让患者体会合作后成功的喜悦。③神经衰弱。每天进行30分钟适当的体育活动,如长跑、自行车等,可促进新陈代谢,加深睡眠。④强迫症。可通过及极拳、爬山等体育项目,转换其注意力,培养其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对有益运动产生浓厚兴趣,以达到治疗效果。
4在学校体育发展学生个性
4.1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前准备时充分考虑学生特点的要求,科学安排教学内容。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一个生活、活泼的气氛中进行适合自己实际的运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4.2重视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身体活动的主要特征是实践,以健康为第一目标的学校体育应努力满足学生的集体实践。提倡多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学习需求和爱好,充分发挥他们的求索精神,“智慧产生于行动”。让学生自己去生新掌握,重新建立和发现真理。
4.3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兴趣和爱好自身就是个性化的东西,兴趣是激发和保持学生行为的内部动力。新课程改革要求把激发和保持学生兴趣放在重要位置来抓。因此,教师与学生要建立合作互动的关系。真诚,平等地对待每位学生,尽量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需求和爱好,使学生的运动兴趣得以建立,并使之保持终身。
5结论
学校体育提倡“健康第一”,而健康就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宗旨是塑造完善的人格,它始终贯穿于学校体育的始终,而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是提高心理素质,发掘利用身体潜能,在学校体育工作中,体育教学各个环节均应结合生理卫生目标进行实践操作,做到心理健康教育把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结合;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结合;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个性发展结合;心理健康教育与现代运动项目的快速发展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在学校体育工作中发展,完善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朱国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M].北京体育学院党报,1999
[3]朱立峰.学习与考试的技巧[M].深圳海开出版社,1998
论文相关查阅:毕业论文范文、计算机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格式、行政管理论文、毕业论文
【学校体育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文章:
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05-12
网络环境下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08-26
试论学校体育教学环境对体育教学的影响06-09
体育教学下的德育教育思考06-14
谈如何优化学校的体育教学环境08-09
现代教育技术对学校学校体育教学的影响08-11
大学生心理健康视角下的高校体育教学策略08-20
《在网络环境下基本教育模式的研究》课题08-27
探索当前体育教学之心理健康教育途径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