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论文关键词:学生个体差异 课程资源 新课程
论文摘要:我国正处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时期,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要承认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相互之间存在着差异,把学生个体差异作为一种宝贵的课程资源,我们要研究差异,尊重差异,利用差异。
人本生而各异,在多元社会中,我们需要不同能力、不同性格以及有不同喜好的人,在社会上扮演不同角色,各展所长。因此,从教育界的关注点出发,了解“学生个体差异”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无论我们承认接受与否,差异都是课堂教学中一种客观存在。
一、关注差异,一种宝贵的课程资源
我国正处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时期,课程资源的重要性也随着课改的深入而突显出来,学生个体差异是课程资源这一观点的提出是从学生的角度来研究和开发课程资源的。以学生为本关注差异,这不但符合个性化教育的要求,也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并且具有教学实践的现实可行性。我们要正视差异,并且认识到这种差异所蕴涵的对课程、教学的动力之源,就像水位差中蕴涵着水力资源,气压差中蕴涵着风力资源一样,学生个体差异也蕴涵着可供开发的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有利于新课程的实施与生成的各种物质的和非物质的因素与条件。学生个体差异具有与教师、教材、教具等课程资源不同的性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学生个体差异具有素材性课程资源的特点
素材性课程资源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因素,其特点是作用于课程,并且能够成为课程的素材或来源。按照课程资源的功能,学生个体差异具有素材性课程资源的特点。建构主义的观点,学生可以通过个体差异进行过滤、对比、筛选,然后再加以同化或内化,成为自己所特有的,这时候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已经不完全是老师或课本上所教授的内容了,差异已经对学习产生新的影响及迁移。由此看来,学生个体差异可作为素材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挥作用。
2.学生个体差异具有隐性课程资源的特点
根据存在方式,学生个体差异也具备隐性课程资源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的作用方式具有间接性和隐蔽性,它们不能构成教育教学的直接内容,但是它们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起着持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某些差异以隐蔽的形式存在于学生通过各种媒体、各种学习资料、日常生活所建构的知识结构中,是一种看不见的重要的隐性课程资源。学生在这种隐性课程资源中学到的东西常常比在正规课程里学到的知识要多得多。所以,学生个体差异作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更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3.从课程资源的载体形式来看学生个体差异
从课程资源的载体形式来看,学生个体差异既属于生命载体形式又分属于非生命载体形式。学生个体差异是一种主要以素材性课程资源所依存的物化表现形式,也就是说总是以一定的物化载体形式而表现出来的。能够提供课程素材的学生也可以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主体。作为生命载体形式的课程资源具有内生性,即它可以能动地产生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教育价值。在现代信息社会,不少学生也具备了与他们的老师同步吸纳新知识的能力,作为这种具有内生性的课程资源的主要生命载体形式之一,他们自身创造性智慧的释放和创造性价值的实现,也会成为推动课程教学和改革不断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
二、尊重差异,形成正确的差异观
当前,在如何对待教学中学生个体差异问题上,根据各种观点的不同侧重,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四种差异观:一是适应观,这种观点假设在学习起点上、一般能力和各种特殊才能上均有很大差异,教学中要适应这种差异依据学生的能力倾向,施以相应的教学。持这种观点的人提倡采用能力分班,分流教学等措施,以减少同一班内学生间的差异程度。二是发展观,这种观点假设学生间的差异起因于不同的学习方法和个性特征,主张在课堂教学中不是要减少甚至消除学生间的差异,而是要注意并发展学生的个性。持有这种观点的人总运用异步学习等教学策略,来满足各个学生的需要。三是适应-发展观,这种观点介于上述两种观点之间,它强调所有的学生都应该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获得最大限度的进步。这种观点在我国占主导地位,并依此展开了大量的分层递进教学。四是超越观,这种观点是许洁英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出的,她认为“在承认差异存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前提下,超越个体差异,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即树立超越性教学观,就是我们努力的新方向”。
我们应该审视已有的差异观,借鉴其合理的地方,摈弃其缺点,建立“从差异出发,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合理运用差异,从开发资源的角度引导差异共享,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实现学生的差异发展”的观念。这里的“开发”,既是一种正确的导引,又是一种必要的校正;既是一种激励,又是一种呵护;既是一种期盼,又是一种提升。开发差异,让每个学生在夯实基础全面发展的条件下,树立鲜明的个性旗帜,让每个学生在身体强健、心灵充盈的起点上实现自我的持续发展。
三、利用差异,让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1.分析差异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基点
学生个体差异是教学的起点,也是课程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教学总是根据学生的已有水平进行,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之上获得应有的发展,一切有效的教学都必须建立在充分考虑学生原有差异的基础上。作为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前提,学生个体差异对于个体发展的意义主要体现在:
首先,决定了个体拥有什么样的发展可能性。一般来说,个体已有水平越高,为个体提供的发展可能就越多,发展空间就越大。
其次,影响着个体对外界影响的选择。外界影响并不是自发地进入个体的活动领域,而是个体依据不同能力和需要进行选择。
再者,制约着个体与他人的交往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通过与他人的交往活动而获得发展的。个体与谁交往,如何交往,往往与学生的家庭社会背景、知识水平、兴趣爱好、个人行为习惯及道德品性有较强相关性。
2.利用差异可以增加课堂活力,促进学生发展
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课堂教学的生机和活力可能来源于教师精湛高超的教学艺术,可能源于学生对教学活动的积极主动的参与,也可能源于引人入胜的教学内容,而学生丰富的差异性、独特性也是它的重要动力之源。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教学的活力取决于学生有无个性,正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丰富的差异性表现,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倘若学生是无特色、无特长、无思想、无个性、无差异的个体,那么,课堂教学就极易变得死气沉沉,缺乏生气。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改变对学生差异的认识和态度,不仅要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独特表现,而且要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利用差异来增加课堂的活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当这些差异在课堂上被展示出来,相互碰撞时,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真实的交流就发生了。课堂教学中学生之间的差异是一种合理性存在,是一种资源,利用得好,确实可以转化为学生个性发展的推动力量。
参考文献:
[1]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许洁英.教学中学生个体差异研究——从适应到超越[D].兰州:兰州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8.
[3]韩华球.现代课堂教学中学生个别差异研究的特点和趋势[J].课程·教学研究,2000,(04).
[4]曾继耘.学生个体差异:研究方法与基本结构[J].课程·教材·教法,2006,(03).
[5]曾继耘.论差异共享的课堂教学策略[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04).
[6]程向阳,周鸿敏.论学生差异资源的教育学价值[J].理论探讨,2005,(09).
相关论文查阅:大学生论文、工商财务论文、经济论文、教育论文 热门毕业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相关文章: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学习与发展06-12
关于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问题教学论文05-06
新课程理念下化学探究学习中直觉思维的培养05-13
论新课程理念下化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05-25
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考05-08
新课程下的“快乐”体育教学08-30
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08-02
新理念下化学实验绿色化研究04-30
谈凸现新课程理念优化课堂教学效果08-06
语文教学如何关注“人文”和“个性”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