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体学看女权主义影响下的英语文体变化

时间:2024-09-23 13:18:13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从文体学看女权主义影响下的英语文体变化

  论文关键词:文体学性别歧视 表现形式 原因

从文体学看女权主义影响下的英语文体变化

  论文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它反映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和处事态度。英语中的确存在语言性别歧视,并且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文章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为主线,对语言中的性别歧视及发展趋势、语言性别歧视的成因进行探讨。并探讨了在女权主义影响下,英语语言在文体上的变化。

  性别歧视,Sexism,意为以性别为基础而产生的一种歧视现象,是一个性别成员对另一个性别成员的歧视。既包括对女性的歧视,也包括对男性的歧视。从定义可看出,性别语言研究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研究言语的性别差异;二是要研究语言的性别歧视。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对语言与性别问题的研究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语言中的性别歧视及改革方案;二是语言的性别差异,即男性用语与女性用语有何不同;三是语言性别歧视和语言性别差异的成因研究。

  性别歧视在语言中的表现

  第一,性别歧视在代词他(he)的语用中的体现在通常的概念中,汉语中的“他”指男性第三人,“她”指女性第三人。但是《现代汉语词典》中却是这样定义的:人称代词“她”称自己和对方以外的某个女性,而“他”称自己和对方以外的某个人。该词典还专门加了“注意”来说明其用法:“‘五四’以前‘他’兼称男性、女性以及一切事物,现代书面语里,‘他’一般只用来称男性。但是在性别不明或没有区分的必要时,‘他’只是泛指,不分男性和女性。同样,“‘她们’称自己和对方以外的若干女性”。在“注意”中还说明:在书面上,若属于不同语系,但在构词中体现出的性别歧视确是如此地相似:英语中许多表示女性的词是由表示男性的词派生而来的。如he→she,male→female等。英语中常说“madam chairman”,“woman scientist”,“male nurse”,“man secretary”而不会说“chairwoman”,“female nurse”,“female secretary”,“female baby-sister”;英语中有“housewife”却少见“househusband”。英语中名词的形式最能明显地体现出性别歧视。当男女两性分别使用不同的名词形式时,阳性名词总是无标记的,而阴性名词往往是在阳性名词上添加词缀派生而来的,称为“有标记的”词。另外还有许多表示人物身份的词都是以阳性词为基础,构成阳性复合词。例如:actor→actress, hero→heroine, comedian→comedienne, executor→executrix等不胜枚举。阴性“有标记”的后缀“-ess”、“-ette”、“-enne”、“-rix”,内含一种轻蔑、贬低身份的意义,而阴性复合词则表示出这些职业原属于男性。这些构词法与“夏娃是由亚当的一根肋骨造成的”说法有某种吻合之处,体现出女性的从属地位。

  第二,性别歧视在语义中的有体现许多词只要与女性有关便会产生消极、贬损的含义,而与之相应的男性的词则含有褒义或是中性。汉语中“老姑娘”、“老处女”隐讳的含义是脾气古怪、嫁不出去的女人;而“单身汉”却不带有贬义,“钻石王老五”更是带有褒扬的意思。汉语中,描述婚姻关系的词也大都存在性别歧视。如男子结婚是“娶进来”,而女子结婚则是“嫁出去”。一个“娶进”,一个“嫁出”,说明男子的地位是稳固的,而女子则是要依附于某个男性的。一个家里即使男人死了,其妻儿也是需要依附于他的,而丧父的孩子,即使有母亲,也是“孤儿”。汉语中绝大多数表示两性关系上道德败坏的词都是用来描述女性的,如:“鸡”、“野鸡”、“娼妇”、“破鞋”等,但对同类的男子的称呼却很少。而英语中描述婚姻关系的词看似比汉语更平等些,一个“marry”就涵盖了嫁娶的概念。但这只是个表面现象,在实际使用时,它仍然没有摆脱性别歧视的枷锁。男子的身份是稳固的,婚后他依然是他自己“men”,他仍被人们称作“Mr.”;而女子的身份却在婚后发生了改变,成为了丈夫的“wife”。又如,英语国家的人会说:“We married off our last daughter.”其中“marry off”一词带有“auction off”(拍卖)和“sell off”(出售)的含义,除非开玩笑决不会用在男性身上。

  造成语言中性别歧视的原因分析

  (一)生理及心理因素

  早期的人类社会,随着农业、畜牧养殖业及生产工具的发展,人们发现在体力上强于女性的男性,其劳动在经济生活中显得越来越重要,成为主要的生产者,而女性由于生理特征需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哺育儿女,影响了她们的劳动能力,从而只能从事辅助的工作。于是,男性取代了女性在社会中的主宰地位,人类进入到父系社会时期。自此,女性依附于男性,受男性支配。而这种长期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必然引发社会群体从心理上产生男性优于女性,女性劣于男性的思想。这种思想融入到语言当中,即形成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二)社会文化的影响

  作为早期重要的文化形式的神话和民间故事广泛流传于民间社会,深入人心,因此对社会意识的影响是深远的。不论是中国的还是西方的神话或民间故事,无不充斥着女人是“祸水”是“罪恶之源”的思想。不论东方还是西方,人们认定:如果有什么罪孽,那一定是女人干的,如果确实是男人干的,那也一定是因为他受了身边女人的诱惑才干的。这种社会思想必然导致语言中的性别歧视。儒家文化思想是中国乃至亚洲传统文化的源泉,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其创始人,中国最早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孔子却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为中国社会的性别歧视奠定了思想基础。而在大陆另一头的英国,自从被英国人奉为英国文化代表的莎士比亚让他笔下的哈姆雷特喊出:“Frailty,the name is woman!”后,脆弱便与英国女人划上了等号。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不论东方的汉语还是西方的英语中,性别歧视都是无处不在的了。

  英语中性别歧视现象的变化和改观在文体学中的体现

  语言中,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的性别歧视都有悖于建立一个男女平等、和谐相处的理想社会。因此,避免甚至消除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是时代的要求和社会语言学家以及有关人士的艰巨使命。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再度兴起,整个语言界对语言中普遍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展开了一场力求改革的社会运动。她们的努力与抗争,正在给英语语言发展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影响。

  (一)女性称谓上的变化

  1971年,在福特基金会的赞助下,一份专门以报道女权运动内容研究为宗旨的学术刊物《女士》(Ms)在美国问世。时至今日,Ms已经成为一个准确得体的语言形式,用以称呼一个陌生的成年女子。作为一个与Mr相对应的缩写称谓词,它既可以表示Miss,又可以表示Mrs,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年龄限制。它不显示当事人的婚姻状况,而是通指任何女性。

  (二)用中性名词代替阳性名词man

  许多追求男女平等的学者提出,要用不具有性别标志的一些中性名词,如person、people、human等来代替泛指的英语名词man/men或mankind,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体现男女社会地位的平等。如:chairman→chairperson,cameraman→camera operator,policeman→ police officer,man-made→synthetic,man-in-the-moon→person-in-the moon。同时,也可以采用man and woman的形式来代替通性名词man。

  (三)避免或取消阳性代词he、him、his的泛指现象

  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来取代:(1)用没有性别标志的第三人称复数they、them、their来代替。(2)用he or she,him/her,his/her来代替。(3)用one、someone、anybody、each、everyone等不定代词来代替。如:

  If a writer does not consider the ethnic background of his or her reader,s/he may respond in ways the writer would not expect to words that to him or her are innocent of ethnic bias.或If we do not consider the ethnic background of our readers,they may respond in ways we would not expect to words that to us are innocent of ethnic bias.

  Everyone realizes why he must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his own actions.

  →Everyone realizes why they must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their own actions.

  When a person is on drugs,it is hard to help her.

  →When a person is on drugs,it is hard to help them.

  (四)新造词语

  如采用genkind代替mankind,使用tey作为中性泛指代词。但是,这些用法都只是反映了一时的时髦,经过实践的考验和大众的认可,留下来的并不多见。

  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言中的性别歧视有着漫长的历史,深远的根源,已经在社会生活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人们为消除这种歧视,正在做着不懈的努力,主张男女平等,消除对女性的歧视的呼声也日益高涨,但彻底消除这种现象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因此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根除,也不必过于急切地想要消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而是应该从社会意识形态着手,改变人们“男重女轻”的观念。文体的改变又出现一个新问题,会引起一句话中数或格的不协调不统一。如果有一天男女从思想上达到了完全平等,那么性别歧视的现象自然就会从语言中消失。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将早晚会被纠正。

  参考文献

  1、Boston:Joanna Thornborrow and Shan Wareing.Patterns in Language:Stylistics for Students of Language and Literature[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邓莉.英语性别差异的社会语言学分析[J].高教论坛,2004(5).

  3、吴长镛,姚云竹.汉语中的性别歧视[J].修辞学习,2002(6).

  4、任静生.再论英语中的性别歧视问题及对策[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1).

  5、赵蓉晖.语言与性别——口语的社会语言学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6、杨永林.社会语言学研究:功能性别称谓篇[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从文体学看女权主义影响下的英语文体变化】相关文章:

胡适白话文体影响探析论文12-02

论文体学知识融入高职英语教学11-23

谈广告语的语用学及文体学特征02-25

浅谈广告语的语用学及文体学特征02-25

谈文体学的适合性原则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02-25

开题报告(文体形式)11-14

开题报告的文体形式12-12

语文论文的文体特点12-09

透过文体学看视觉诗的后现代主义特征11-23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