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美术教育功能与教学方法初探
论文关键词:美术教育功能;全面提升;中学生素质
论文摘要:美术教育全面提升中学生素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上。美术教育的认识,教育,审美三种功能辩证统一,从各方面提高中学生认识能力、陶冶性情和培养良好品德与审美能力,从而达到全面提升中学生素质的目的。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尤其是素质教育的提出和实施,美术教育正日益受到重视,人们开始重新评估其价值以及对全面提升中学生素质的潜在作用。美术教育全面提升中学生素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它的三大功能上,即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唐代的张彦远就已看到美术的这三种功能,在《历代名画记》中他指出,绘画可以“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鉴成贤愚怡悦性情”。
第一,美术的认识功能主要体现在,美术往往通过典型的形象反映生活,欣赏者从不同的美术作品中认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具体生动的生活情景,从而认识当时的时代。我们可以从周口店遗存的石器或阿尔塔米拉的陶窟窿壁画中认识原始社会的狩猎经济,也可以从马王堆汉墓帛画中认识我国早期封建社会的文化、信仰和统治阶级的奢侈豪华的生活,更可以从敦煌艺术室库中比较全面地认识从五代十国到宋、元各个历史时代的社会生活、风土人情以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宗教、民族生活的情况。
在教学中,学生对画作认识往往来自教学的灌输,因此往往停留在画作内容本身,画就是画,就是技术的体现。这种简单的认识使得学生不仅理解片面,而且兴趣点也很狭窄,导致对经典作品的认识从左耳进右耳出,也导致对创作的认识极其片面。因此我在教学中,讲述作品知识时,总结有两点:第一,“作品即历史”。也就是说,不论是当代还是古代的作品,必定对其历史背景研究清楚,讲的不只是一幅画,而是一段历史。第二“作品即故事”。作品中附带的历史信息,光是填鸭式的搬来,也不行,学生没有兴趣,必须把历史信息汇集成故事,娓娓道来。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把作品、作品的信息与兴趣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了传输绘画的认识功能的目的。
美术的认识功能还体现在美术这种特殊的描写方式,也即语言形态中。首先,美术作品一旦被创作出来,就具有了超越时空的可能性,不同时代的历史,不同民族的精神也就会因此而有可能被保存下来成为后人认识的对象。其次,美术作品的形式,比如:像它的风格样式、结构特征等也可以成为人们认识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主体精神面貌的依据。比如说:从中国的园林造型样式与结构中,人们则可以体会到中华民族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即“天人合一”的那种情怀或者说民族精神。所以,我们不仅能通过美术作品所描绘的对象来认识世界和历史,而且也可以从美术把握对象的视觉方式中认识一个民族的精神和一代人的生活等方面的内容。
因此,这种民族、特色的认识,可能是个相对宽泛的概念,对整个世界认识尚未完整的学生来说,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问题。如果泛泛而讲,他们泛泛而听,效果则是似是而非,一知半解。因此,这种民族气质的差别,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开讲,比如与当下的流行的服装风格、音乐风格、世界旅游景点,乃至热点,从这些内容展开去,那么他们就会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比如说雅典奥运会,我们自然关注希腊的方方面面热点,从而引申到希腊的艺术造型风格,结合到具体的作品,这样一来,学生不仅有兴趣,而且还能学以致用。
第二,美术的教育功能体现在美术家们在创作过程中,不仅反映现实,而且还会对现实生活做出评价,由此提出自己的理想和愿望,表达自己对人生与世界的体验和感受。美术的直观感人的艺术特征、富有情趣的色彩和鲜明生动的造型,这样直观形象的视觉艺术,更能引起中学生兴趣,比较适合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无形中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不同的美术作品的教育功能体现在它能使人们对自然、社会、人生、他人与自我采取一种伦理态度。这种态度首选意味着对人类社会中美好的事物与正义的事业的热爱,对进步的信仰,对真理的追求,就象我们从德拉克洛瓦的《自由神领导人民》,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所感受到。其次,这种态度包括对生命的崇敬、对苦难的同情和对罪恶的愤慨。古希腊的雕塑《维纳斯》、罗中立的《父亲》、王式廓的《血衣》及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等,就能唤起人们的这些感情。而象李可染的山水画,齐百石的花鸟画的教育功能则体现在它们能使人们更热爱自然、生命和生活。至于那些充满幽默的漫画,则可以使人们以一种宽厚豁达的胸怀来应对人生。
传达美术的教育功能,这其实是教学的一个难题。因为传达美术作品的思想性是教科书的“主旋律”,学生熟视无睹,就好像德育课上强调学习雷锋精神,没有人反对,但也不是那么兴趣,老师往往走过场,学生也走过场。而学生如果对作品的思想性没有一个具体的认识,他们也很难在自己的作品中包融有深度的想法。因此,我在传达美术的教育功能时,采用的方法是“具体化”“生活化”,让学生可感,可知,感觉到这种思想就是发生在身边的。比如,欣赏罗中立的《父亲》,我就会问,每个人对自己的父亲是什么感觉,对父亲情感最深的是哪一点,爱或者恨都没有关系,但必须说出一个情感的焦点,根据情感的焦点,概括出自己父亲的最大特点。那么再回到作品上来,从罗中立的作品中你看出《父亲》传达的情感焦点是什么,那皱纹、那眼神、那碗传达出怎样的思想情感。因此,这种“生活化”和“具体化”的教育方法,使得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从而在思想认识上受益匪浅。
第三,除了认识功能和教育功能之外,美术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功能——审美功能。美术的审美教育的目的与任务是培养和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端正审美观念、审美思想和审美情趣,陶冶人们的性情,净化人们的情感,从而激发人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热情。
众所周知,美好的事物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欣赏和感受的。这是因为人们认识美、发现美和鉴赏美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要通过学习、培养、训练才能逐步得到、逐步增强。中学生阶段属于青少年过渡时期,他们有着无限的可塑性和旺盛的求知欲,通过美术课对他们进行系统的技能训练和美术知识教育,对于提高他们的审美感受能力和审美修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美术的审美教育可以使人们更全面,更具体地感受到现实生活的意义,良好的审美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乃至一生都具有积极的影响。审美教育能提高人们感受和欣赏美的能力,从而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美学观念和健康的审美趣味,使他们成为一个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人。
在教学中,审美教育其实说起来比较空泛,但我的核心做法是:“发现美”。在我们的生活中美无处不在,往往缺乏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因此,发掘学生的发现能力,是审美功能的重中之重。一件事物,在有的人眼里是美的,在有的人眼里却是丑的。因此,我们首先要承认审美的差异性。承认差异性之后,才能发掘学生角度不同层次的审美能力。因此,当画一件作品时,我要问他,为什么要画它?美在哪里?这时候,学生才能改变原来“为画而画”的被动式教育做法,去考虑这个事物的美在哪里?也许是强行式发现,那么他有可能在寻找中意识到造型之美,线条之美,质感之美,这样就有主观上的审美感受,就有了“发现美”的能力。从这个能力开始,我们的美术教学才变得有意义,美学教育才变成可能。
综上所述美术教育可以从各方面提高中学生对生活、对社会、对历史的认识,陶冶人们的性情,培养良好的品德,提高人的审美能力,从而达到全面提升中学生素质的目的。中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以及思想品格的形成阶段,对他们实行美术教育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我的方法总结而言,就是从本源开始,借助“具体”“务实”“故事化”,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美术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尹少淳.跨世纪美术教育研究丛书-美术及其教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
[2]钱初熹.美术教育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7.
[3]尹少淳.美术教育学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罗克中,李庆云.中国高等院校美术教育教程——中小学美术教学法[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
论文相关查阅:毕业论文范文、计算机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格式、行政管理论文、毕业论文
【美术教育功能与教学方法初探】相关文章:
浅谈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方法初探05-05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古诗词教学方法初探08-12
医疗废物管理初探05-06
高校教学建设初探06-12
高校计算教学方法06-05
试析高校报告文化初探08-21
高校英语语音教学初探05-06
构建和谐班集体初探05-07
初探间接言语行为理论08-03
浅谈病理学教学方法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