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首因效应”与大学生学习动机之间的关系
[论文摘要]文章首先介绍了“首因效应”的定义和学习动机的概念、实质及其作用,然后试分析两者之间存在的联系,探讨了教师如何基于“首因效应”扮演好自身的角色,利用各种课堂教学的具体方法来促进大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提升。
[论文关键词]首因效应 学习动机 教师角色
“学生的前提是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前提是尊重学生。”每个人的学习类型、思维类型、类型和智力类型都是独特的,但又不是固定不变的。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发展这些潜能,否则教育或者学习都是不可能成功的。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学习和熟悉教育心是非常必要的。有两个问题教师应该考虑:一是把学生放在什么位置;二是把自己放在什么位置。教育者在教与学这一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特点,并且依据学生的特点来随时调整教育方式。本文谈到的“首因效应”,也叫“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
一、首因效应的含义
在教育过程中,情感因素是必须注重的一部分,即师生之间情感方面的真诚交流。教师应该要“以情动人,以行服人,以理传授知识”,并且把“教书育人”贯彻到每堂课和每个具有个性的学生身上。如果教师学会充分利用首因效应,则将有助于连接师生之间的情感纽带。而一旦师生建立密切的、互相信任的师生关系将有助于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促进。
首因效应是指个体在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课题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通俗地来讲就是被大众所熟悉的第一印象效应。心理学家普遍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第一印象主要是一些外部特征,比如年纪、性别、穿衣打扮、面部表情与肢体等。一般来讲,这些外部特征在很大程度上能显现出此人的内在素质和其他区别于他人的性格特点。尤其作为教师,没有修养和知识的浸染是不能在学生心目中留下良好印象的。一个有涵养的教师必定会在很多方面影响学生,从穿衣打扮到行为举止、为人处世以及个人爱好等诸多方面。一个能对学生产生某种良好影响的大学教师才能配得上“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实验心理学究表明,外界信息输入大脑时的顺序,在决定认知效果的作用上是不容忽视的。最先输入的信息作用最大,最后输入的信息也起较大作用。大脑处理信息的这种特点是形成首因效应的内在原因。因此首因效应本质上是一种优先效应,当不同的信息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人们总是倾向于重视前面的信息。所以教师可以积极思考,尽可能地利用首因效应达到积极的效果,即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提升与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社会心理学研究证明,第一印象的形成往往要受认知者的情绪、特点以及认知情境的影响。第一印象鲜明牢固,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对其威信的形成有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头几堂课的好坏印象特别深。同时,首因效应具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第一印象良好,学生眼中的教师形象是认真、负责的,这是首因效应产生的积极作用,可以在学生中产生一定的威信和可信度,并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首因效应适用范围具有一定的时空限制。它包括师生初次见面,新学期第一次课,教师形象、教态、语言,课前准备,常规教育、动作示范,以及学生对练习内容的初次感知和尝试等。以某体育教师为例,教师重视第一次室外授课的时机,他的课前准备、教态、语言、队列动作示范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风严谨、要求规范、场地器材安排富有创意,对学生细致、体贴。这种首因效果一方面使该教者在学生中确定了自然的威信,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自身的体育课行为。运用首因效应,教师不仅要有认真负责的精神、强烈的责任感和创新能力,而且还要善于对第一印象的和保持,使它持续不衰,使其积极的一面逐步形成“定式”作用。
二、学习动机的实质及其作用
所谓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过程或内部动力。动机具有以下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和强化功能。学生的学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受学习动机的支配,但也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需要、个人的价值观、学生的态度、学生的志向水平以及外来的鼓励紧密相连。学习活动中动机的作用是复杂的。对于高校教师来说,了解和掌握学生学习动机的类型和特点,有利于进行有效的教学。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具有多元性、间接性、性和职业化。教师积极地利用首因效应有利于大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形成。内在动机由学习者的求知欲构成,既表现在对学习活动本身的兴趣上,也表现为通过学习实现自己的潜能和内在价值。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提高学习质量。
三、从教师的角色看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主要工作、基本任务,也是学生获得及掌握知识的主要渠道,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互为影响的过程,是人际交往与沟通的主要活动,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必须明确地了解课堂教学、了解学生。沟通在课堂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尤其在“首因效应”形成的阶段,课堂上教师能否把知识转化为能正确理解的内容是十分重要的。沟通的方式很重要,单向沟通时表达者讲述以后,听者不能提问,听者的答案与正确答案差距大;而双向沟通就是表达者讲述以后,听者有提问有反馈,听者的答案接近正确答案。从教师的角色讲,就是要在活动中加强理解,达到“有效沟通”。通常学生喜爱的老师类型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学识能力方面,要有智慧、聪明、知识面广、有好的教学方法;性格方面,要随和、开朗、活泼、幽默、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品德方面,合格的老师要教书育人,传授做人的道理,解决成长的困惑。
教师的角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第一,科学知识的传授者。在第一印象形成阶段,教师要表现出自己的专业素养,让学生认同自己是所教授领域的专家,了解该领域的学术前沿问题。而且教师要善于表达和讲解,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热爱自己的教学岗位。这将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有利于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第二,学生学习的激励者。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教师在最初和学生接触的过程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对知识的追求热情,欣赏并称赞学生的主动求知行为,而且巧用提问等方法激励学生在学习上投入精力。教师要第一时间引导学生明白上大学的目标,让学生清楚为什么要上大学和上大学要干什么。学生生活如果没有目标,动机就不强烈。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在“第一印象”形成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抓住机会,主动争取学习机会;并且要学会理解和欣赏学生。及时欣赏学生是很重要的,有利于教师及时强化激励动机。第三,学习方法的者。教师要在第一时间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比如如何制订学习计划、如何安排学习时间、如何合理运用工具书与参考书、如何查找相关学习的资料以及掌握学习的技巧等。教师要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第四,学问和人品的示范者。当教师站在讲台上时,要表现出对待教学认真负责,富有热情;对待所任课程有很强的兴趣;治学严谨、求实与创新的态度;以信任、尊重、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
根据“首因效应”,其概念是对他人认识的第一印象对以后认识产生的影响。第一印象并不总是正确的,但确实是鲜明牢固的。因此对于教师来说第一堂课是非常重要的,需要花很多的精力来准备,整体地体现自己的知识、风范和态度。除了具备专业知识和行动系统知识,还要懂得关爱学生、热情真诚并善于与学生情感交流。“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如果教师传达给学生的第一印象是愿意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关心爱护学生,热情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那么学生就会对老师有较强的信任感、友好感和亲近感,那么学生自然而然地会更喜爱并愿意学习教师所教的课程,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论文相关查阅:毕业论文范文、计算机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格式、行政管理论文、毕业论文
【简析“首因效应”与大学生学习动机之间的关系】相关文章:
简析优秀大学生的学习之道02-23
简析良好人际关系及职业氛围的保障11-14
教学论文:简析识字教学与创新思维的关系11-27
简析文化营销06-10
简析大学生合作竞争倾向与社会适应、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关系12-05
简析从师生关系谈研究生培养质量03-05
大学生就业英语学习动机和竞争的关系论文12-04
简析连带责任02-28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