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宫未成年人传统文化教育探索
论文关键词:青少年宫 未成年人 传统文化教育
论文摘要: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是民族精神情感和凝聚力的有效载体。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只有吸引未成年人的积极参与,才能焕发新的活力。本文对未成年人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必要性进行了深刻剖析,并进一步提出了依托青少年宫,进行未成年人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
中国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积淀,它存在于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操、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之内,又见于经典文献、规章制度之中。对未成年人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使我们的下一代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未成年人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未成年人传统文化教育取得了很好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令人堪忧的问题:社会上未成年人传统文化教育氛围不浓厚,在一些学校,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不同程度地被形式化和弱化;家庭传统文化教育也存在着虚化的状况。未成年人传统文化教育正在接受以下几方面的挑战:
(一)外来文化的输入和渗透
受全球化经济的影响,人们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一些西方腐朽的人生观和价值体系正趁机进入未成年人的世界,影响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部分未成年人防范意识差,容易形成崇洋媚外的心理。一些未成年人对端午、中秋、清明等民族传统的节日日趋淡漠,而对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却趋之若鹜。
(二)社会不良文化的影响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还不完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进行,许多不良的社会文化也随之产生,如赌博、暴力等。对未成年人尚未定型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二、对未成年人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一)为未成年人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实质就是民族精神,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未成年人由于思想尚未成熟,遇到问题的时候容易走极端,对他们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二)塑造未成年人的道德人格
中国传统文化有道德中心的倾向,提倡仁爱,即要做到礼让、爱人、尊亲、团结、互助、谦虚、同情等,这些都是未成年人不可或缺的优良品质。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求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不断地进行思考和总结,这样才能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现代社会的发展非常快,只有善于学习的人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对未成年人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加强未成年人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
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三者并立,共同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在家庭与学校之外的社会中获得教育,对今天全面发展的未成年人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青少年宫是集青少年思想教育、文化学习、培训、娱乐为一体,是以社会效益、人才效益为主导,以培养和造就大批优秀合格人才为目标的综合性校外阵地,它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又有着无可替代的历史责任。
(一)寓教于少先队活动中
经常开展纪念教育活动,如“七一”“八一”“十一”这样的节日,都蕴藏着传统教育资源,充分利用这些节日开展纪念性活动,调动未成年人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对祖国、对生活的热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根据社会上涌现出来的杰出人物,及时对未成年人进行榜样教育,使他们受到榜样精神的熏陶和激励,在学习和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行为。
(二)寓教于阵地活动中
阵地活动是整合教育资源、创新思想道德建设模式的有效途径,依托阵地举办各种类型的集会、讲座、培训、表演、展览等等,吸引广大未成年人积极参与,让他们在活动中受教育。
(三)寓教于培训活动中
培训活动是青少年宫的重要职能,可以在培训的过程中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渗透,老师在培训过程中选择有代表性的知识进行传授,例如在声音培训中,老师可以选择歌颂祖国、歌颂党的歌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发挥文化、艺术的启迪思想、传授知识、鼓舞人心的作用。
加强未成年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学校、家庭及社会共同的责任,未成年人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也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将会对他们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起到积极的作用。作为青少年社会教育主要阵地的青少年宫,更是有着无可替代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张彦妮.传统道德教育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0(3).
[2]刘世保.关于青少年责任感研究的定位[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9(4).
[3]楼宇烈.中国的品格[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
[4]周岩.我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及其对教育的影响[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7(6).
[5]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6]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论文相关查阅:毕业论文范文、计算机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格式、行政管理论文、毕业论文
【青少年宫未成年人传统文化教育探索】相关文章:
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11-23
《包装设计》课程传统元素教学探索03-23
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与文化创意人才培养11-22
导入文化教育培养文化意识11-14
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11-14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