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与语文课程资源
论文关键词:语文教师;综合性学习;课程资源;意识;能力
论文摘要:综合性学习作为语文课程中的一种新型课程形态和学习方式,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尤其对语文教师的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语文教师应该树立语文课程资源意识,提高对语文课程资源的选择、鉴别与整合变通能力,从而保障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顺利实施,充分发挥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功效。
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以往《教学大纲》相比有很大的突破,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在语文课程中设置了“综合性学习”。设置综合性学习集中体现了《课程标准》关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新理念。语文综合性学习既是课程标准的一个亮点也是一大难点,它的开设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综合性学习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它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意识地利用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等课程资源,创设特定的情景,尝试运用已有的语文知识和能力,自主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并通过活动实践,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拓展语文学习基本内容和基本方式。综合性学习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它是一种课程形态;其二,它是一种学习方式。作为一种课程形态,它注重语文学科内在的联系性,并有别于传统的分科课程,力图打破学科封闭的框架模式,以“主题”或“问题”为形式,沟通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建立以语文为核心的学科综合性课程。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它改变了长期以来学生学习方式单一、被动接受知识的弊端,倡导在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建构,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
综合性学习的深入实施,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提高,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同时,综合性学习给语文教师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力尤其重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参与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建设,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1]综合性学习的设置,要求教师善于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尤其要学会开发和利用课外学习资源,包括社区、自然、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教师参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指导和管理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和体验的过程,更是一个寻找课外语文课程资源与学生学习需要的契合点的过程”。[2]
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对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语文教师应该提高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一、语文教师要有课程资源的意识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思想和课程观念的影响,绝大多数语文教师只是课程的被动接受者,没有课程开发权力,也缺乏课程开发与利用意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改变过去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系。”[3]学校课程的出现,赋予了语文教师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的权力。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4]语文课程资源指的就是有利于语文课程实施的一切因素。由于语文学科的母语性,她可开发和利用的资源是无时无处不在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语文学习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生活中的任何事物都有可能拿来当作语文课程的资源。比如说,学习《胡同文化》之后,抓住丰都三峡移民这一事件,引导学生设计了一个以“家乡新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参观走访不同的人群,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深切地体会到了家乡的巨变,由衷地赞叹,并激发起建设好家乡的豪情壮志。
从目前综合性学习实施的状况来看,一个很大的障碍就是语文教师严重缺乏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意识,所以语文教师应该强化自己的课程资源意识,要以一双敏锐的眼睛和一颗敏锐的心去发现和利用生活中存在的一切可能的语文资源。
二、语文教师要有选择、鉴别语文课程资源的能力
语文学科由于自身的母语特性,课程资源无时无处不在,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可见的事物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资源进入综合性学习过程中。究竟哪些资源才具有开发和利用价值,还必须通过筛选机制的过滤才能确定。从课程理论的角度讲,至少要经过三个筛子的过滤筛选才能确定课程资源的开发价值。第一个筛子是教育哲学,即课程资源要有利于实现教育的理想和办学的宗旨,反映社会的发展需要和进步方向。第二个筛子是学习理论,即课程资源要与学生学习的内部条件相一致,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第三个筛子是教学理论,即课程资源要与教师教学修养的现实水平相适应。所以,开发课程资源,特别是开发素材性课程资源,必须反映教育的理想和目的、社会发展需要、学生发展需求、学习内容的整合逻辑和师生的心理逻辑。[5]比如说,丰都独特的鬼文化,具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这一民俗,形成正确的传统文化继承观,教师组织了一次“家乡鬼文化探幽”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广泛地查阅资料,了解丰都鬼文化的来源、内涵以及民间或文学作品中流传的鬼故事,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央电视台曝光丰都鬼文化一事举行“鬼文化是否封建迷信”的辩论赛。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充分利用鬼文化中爱国、孝敬、惩恶扬善的积极面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剔除鬼文化中的封建迷信因素。
所以,语文教师在满眼都是“资源”的时候,要依据自己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接受水平进行取舍,体现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优效性、优先性和适切性。
三、语文教师要有课程资源的整合、变通能力
经过筛选机制过滤后的语文课程资源还只是一种“原生态”的课程资源。语文教师还必须对此进行一系列的整合和变通,才能把日常生活中散见的语文课程资源纳入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化为语文课程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是语文教师课程开发的基本功。一般来说,对课程资源的整合和变通要做到以下几点:
对零散的课程资源(个人、家庭、社会、自然、媒体中的课程资源)进行整合,使之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教育针对性和正确导向性。
对传统的文化资源进行现代性转化,使之具有现代教育价值和教育活力。在这一转化中,教师尤其要充分利用好网络资源。比如,“唐代著名诗人字号与中学生网名对比研究”,从目前中学生对网络的兴趣爱好出发,将古今取名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联系起来。
对综合性学习涉及的其他学科的课程资源进行语文性的转化,使之更好地服务于语文综合性学习这一主题。综合性学习尽管涉及到其他学科的知识,但它毕竟是语文学科所独有的,言语性是语文的特性。教师在进行综合性学习的指导过程中,必须紧紧围绕言语性这一中心,锁定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根本目标,将其他学科的资源“为我所用”,而不能将语文综合性学习异化成“音乐课”、“美术课”、“手工劳技课”等,出现“四不像”的状况。
对现有的已利用过的课程资源进行变通、嫁接,或二度开发,使课程资源具有再生性、可再利用性,即具有语文教育的新生长点。
课程资源与课程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一方面取决于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另一方面更取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运用水平,也就是课程资源的适切程度”。[6]目前我国对课程资源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地位和作用重视不够,更不用说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问题了,导致许多有价值的课程资源的闲置与浪费,不能很好地发挥其教育教学的作用和功能。因此,为了保障综合性学习的顺利开展,更好地发挥出综合性学习的功效,社会各界应该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语文教学提供各种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语文教师更应加强对校内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力度。
参考文献:
[1]转引自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235.
[2]黄伟,陈尚达.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与教学设计[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11:80.
[3]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
[4]同上,第402页。
[5]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07.
[6]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07.
论文相关查阅:毕业论文范文、计算机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格式、行政管理论文、毕业论文
【综合性学习与语文课程资源】相关文章:
试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2-02
试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11-18
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之我见03-04
试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12-03
怎样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12-04
论自主学习与学习资源11-17
提高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效益分析12-28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操作分析之我见01-17
谈民俗文化之语文课程资源的一抹亮色03-04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