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时期艺术设计教育的方法

时间:2024-07-28 11:36:50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探索新时期艺术设计教育的方法

 论文关键词: 设计艺术 创意 设计感 升华 意识形态
  论文摘要: 设计教育工作者在这日新月异和越来越具个性化的时代面临着新的挑战。当代的平面设计师,要培养自己的设计感,即对设计形式的把握能力。有了这种感性的能力之后,再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逐渐把设计回归到理性的轨道上来,这种循环往复的过程会使自身对设计的理解更深刻,让自己怀着激动的心情一次又一次地投入全新的设计中去。人类社会进入了21世纪,人与自然就成为现代设计人所面临的重要课题,设计人应该提醒自己常持环保意念去贯彻于日常的设计创作,设计才不会悖离为创造美好世界这个原则。
  
  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时刻,设计艺术已经进入到了登峰造极的时段,作为一名设计领域的教育工作者,面对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和人类越来越具个性的时代,我在此谈一谈有关设计艺术教育的一些随想。
  设计艺术是一个有着中国特色的词语,在国外这一学科仅被称作为“设计”,“设计”更多的是服务于人的生活,而“艺术”才会让人得到美的启迪和享受。作为当今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的物质和文化的活动方式,设计在不同社会形态中具有不同的特征,其内涵和外延与社会和时代的发展有着不同的差别。设计的功能性、实用性、审美性也因社会和时代而异同,面对新的时代,设计艺术的方式和内涵也面临变化。
  技巧是所有艺术门类的基础,而设计走到今天,电脑成为设计师最重要的设计技巧手段之一。技巧决定效果,而效果决定其作品的意境、感情和思想。如果你对于所要表达的东西没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和体会,就不知道自己要表现什么,要产生何种效果,也就不知道用何种技巧去实现。目前一部分中国的平面设计师似乎走进了一个误区,好像画面电脑效果越多就越吸引人,越能体现其设计感及水平。殊不知这种片面追求高科技效果不但是舍本逐末,而且近于无的放矢。技巧必须从内容出发,目的是为了传达一种你要表现的内容,技巧不过是手段,电脑只是设计师手中众多的工具之一,而手段却万万不能单一。因为每一种手段所要体现出来的效果是全新的,这就需要设计师来选择、推敲、接纳和推陈出新,而且要用灵动的思维、轻松的心态来进行。但究竟要怎样才能放松地使用技艺,让思维的创意一泻千里,都非语言所能说明,这主要是靠长期的体会与感觉。一位钢琴大师在演奏一首作品时,会把自己的表情、感情、思维都融入音乐之中,一切的动作、姿势都是心有所感、形诸于外,甚至弹错音亦不在乎,一切的技巧在当时都是陪衬。在传授技巧时,越是有经验的老师,越是有多种多样的传授方法,技巧不论是从老师或同行那儿吸收来的,还是自己摸索出来的,都要随境应变、灵活运用,绝不可当作刻板的教条。设计艺术尤其如此。假如不知道自己要表达什么思想,单一地讲究方法和修饰又有何用。现在一些演奏家、演唱家,很多作品都表现得非常完整,单听一百次都一个样,没有一点独创的东西,没有一点自然流露的意境,也缺少一种人性的东西。像霍洛惠兹等那样的钢琴大师演奏时也会有错“音”、漏“音”,但他们在演奏时是全身心地投入,已经忘却了动作、姿态、表情和观众,身心已和乐曲本身融为一体,这才是人与艺术相结合的至高境界。
  设计是开放的,它会给你众多的想象和空间。和其他的艺术门类可能有所不同,设计是和当代最时尚的东西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设计师的敏感性,特别是对周边事物变化的敏感性尤为重要,这种敏感性就取决于设计师的学习和接纳。在学校学习时,从老师那里可以学到设计的结构、层次等诸多理性方面的内容,而对设计的理解、感受的领会,只能靠自己的无形的接受力和感知力。
  不断地学习是一个设计师提升和完善自我的方法,而自我批评的态度又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当你在设计的历程中走到某一步时,应该停下脚步重新审视自己的风格、手段、思想、创意等,这同时也是为自己下一步作酝酿。不断反省自己,这对一个从事视觉艺术的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而不断培养我国设计新生力量的设计艺术教育,除了吸收西方设计教育的基本要素之外,还应该更多地整理和研究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对设计艺术教育观念进行不断的改革和更新,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艺术教育体系,以适应新经济发展对设计艺术教育的要求,培养更多的具有国际文化事业、中国文化特色的创造性设计人才。
  艺术是一门富于感性的学科,但有时也需要以理性的分析来理解和提高自己。根据我的学习经验,先要知道自己对某个效果的要求与体会,对每个点、每条线、每种颜色及其包含的意义与感情,在脑海中没有你所认为的理想境界,那么你在审视自己的作品时,又如何评价它是否符合你的心意呢?一个人对自己的追求目标是随着对艺术的认识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更新的,所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甚至在一生中都很难对自己所创作的作品感到满意。
  艺术无界限,因为艺术门类之间存在着很多共性的东西。触类旁通也是学习设计艺术的重要方法之一。对音乐、书法、文学等艺术门类的介入和爱好,对我的设计创意很有帮助,其最显著的是增强了我的感知力,扩大了我的感觉范围,原来可能就是对设计本身的专业感知,但如今却像多装了几根弦,使我在更宽广的艺术思维领域与设计产生共鸣。
  个性是每一位从事艺术门类的人所追求的。如何看待艺术门类中设计艺术的个性呢?我认为,设计作品要体现出它的传达信息之功能,并能有效地体现设计师的一种设计思想,这就是设计风格和个性。最要紧的是真实、真诚、自然,不能有半点勉强和做作。另一方面,就是设计家自身的个性修养。个性修养本身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而这个过程越有弹性,这种对周边作品的吸纳就越有效,对作品的排斥就越小,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个性积累本身对个性发展有一种推动作用,而个性的发展又能使自身的个性积累日益丰富。
  任何门类的艺术都讲究其协调性、平衡性,当外部和内在及周边的关系协调到极限时,作品也就达到了完美。观赏中国的传统书法作品时,首先关注的是其章法、气韵,而并非个别字句的美观,就是这个道理。无怪乎,在现代服装表演艺术中,出现的人体时装表演,不就是意在夸张地显示“服装与人体的极致统一与协调”吗?在当代社会的设计领域,人与环境一直是设计师们关注的方面,如何使设计与人、环境的协调性得到更好的体现,已成为当代设计面临的主要课题。
  人类与机器、动物最根本的区分在于人类是理性和感情相结合的综合体,而动物和机器则不然。在艺术创作中,如何去把握理性和感性之间的平衡点,这一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当代的平面设计师,首要的问题就要培养自己的设计感。所谓设计感,就是一种对设计形式的把握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既含有一定的天赋成分,而最重要的还在于设计师本人的修养、眼光及综合素质。有了这种感性的能力之后,再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逐渐把设计回归到理性的轨道上来,这种循环往复的过程会给人一种清新之感,使自身对设计的理解得到提高和升华,让自己怀着激动的心情一次又一次地投入全新的设计中去。这种从感性到理性再到感性的过程,对于一个设计师能力的提升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最后达到王国维先生所说的“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境界,审视自己的作品能时刻以一种旁观者的心态客观地去看待,创作作品时又能以主观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正所谓“主观地热爱一切,客观地了解一切”。
  
  参考文献:
  [1]孙明.点击设计.辽宁美术出版社,2001.
  [2]何靖.图形创意.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3]王受之.现代设计教育.今日设计.
  [4]曾宪楷.视觉传达设计.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探索新时期艺术设计教育的方法

相关论文查阅:大学生论文工商财务论文经济论文教育论文  热门毕业论文  

【探索新时期艺术设计教育的方法】相关文章:

探索艺术设计专业徒手表达教学方法03-24

艺术设计类学生的行为特征及教育方法11-24

对服装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探索11-14

简论新时期高职人才职业精神培育的探索与实践12-07

心理健康教育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探索的论文02-13

Java课程教学方法探索11-14

教育硕士论文: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探索11-23

谈高师教育学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03-03

浅论探索问题转化方法的途径的论文12-23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