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原因与对策分析论文
随着高校毕业生日益增多,就业竞争形势也愈演愈烈,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当今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其就业问题关系到个人发展、社会稳定、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全面了解高校毕业生在求职中的困难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扶助,最终帮助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是当务之急。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1.从客观因素看
(1)扩招是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最直接原因。自1999年开始,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面向社会大规模扩招,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在2001~2015年间从114万增加到749万,这无疑增加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一直徘徊在70%左右,以此计算,目前每年约有200万毕业生处于待业状态,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2)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及时与市场需求接轨。专业设置和调整单纯立足于自身师资条件,难以适应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化的需求。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等教育在专业、学科、课程设置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与社会实际需求相比滞后,重理论轻技能、重讲授轻实践、重传统轻创新的教育体系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弱,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其结果就是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
(3)高校就业指导体系有待完善。我国高校真正意义上的就业指导工作尚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内容单调无针对性、缺乏专业性以及存在封闭性,以至于单纯引进西方的“职业规划”,无法完全适应我国教育和社会环境。
(4)在实际招聘中,一些用人单位在性别、学历、地域及残疾方面存在歧视。在2014年对北京地区部分高校毕业生、校招用人单位以及高校就业指导从业人员进行的访谈(以下简称访谈)中显示,约28%的用人单位设置了“985或211院校”门槛障碍,13%的用人单位设置了“生源户籍”和“性别”门槛障碍。还有一些用人单位刻意设置过高门槛,对人才“盲目高消费”,使得很多完全有能力胜任岗位的高校毕业生失去了就业机会。
2.从主观因素看
(1)在对用人单位的访谈调查中,针对“您认为高校毕业生最应该提高和改善的是什么”,超过30%的用人单位选择了“职场适应能力”;20%的用人单位认为“综合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求职心态、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等;此外,分别有16%、10%和9%的用人单位认为“求职目标”“自我认知”和“实习/实践能力”是高校毕业生最应该改善和提高的(见图1)。
(2)在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访谈调查中,所列出的25个障碍因素中,选择“所学专业”的人数最多,共1632人,占总数的37.71%;排在后面的分别是综合能力、学历层次、实践经验、面试技巧、学校排名、社会关系;所占总数比例均超过25%(见下表)。
(3)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不足、实践经验和求职技巧缺乏、就业观念与现实脱节等方面是高校毕业生自身反映最突出的问题。一方面,部分高校毕业生过于注重在校期间的理论学习,将注意力主要放在成绩和学分上,忽视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培养。再加上在求职过程中,部分高校毕业生准备不足、缺乏必要的自信和求职技巧、求职中缺乏主动性等,这些问题都阻碍了大学生顺利就业。另一方面部分高校毕业生一味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而对用人方的岗位要求、工作环境、能力匹配程度等一概不论,片面认为留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去机关事业单位或待遇优厚的大型企业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对中西部、城乡社区、中小企业和基层单位兴趣不大,导致“有岗不就”和“无业可就”的现象并存。以上这些都成为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障碍。
二、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有很多种途径和方法
1.推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科学化与系统化
首先,搭建便捷的就业服务平台。高校可以利用政策、资源等优势与企业建立就业协作机制,开发就业实习基地,把就业指导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引入专业职业咨询顾问,开拓教学思路,开展“第二课堂”“校企就业协作”等多样化的实习教学形式。其次,建立和强化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各项职能,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充分发挥信息采集、就业政策与职业咨询、择业技术、技巧指导等功能作用;加强高校就业指导部门与基层院系及相关专业人员的联系与沟通,在高校内部组成上下贯通的指导网络。
2.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促进就业指导工作专业化、正规化
首先,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软硬件建设,尤其是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就业指导专职人员队伍。就业指导课既有知识的传授,也有技能的培养,还有态度、观念的转变,是集理论课、实务课和经验课为一体的综合课程,这就要求就业指导人员不仅要掌握这些知识,真正做到胸中有丘壑,同时还能有的放矢地去探索新的知识。而现在高校就业指导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就业指导队伍势在必行。其次,学校还应该加大投入,组织就业指导人员参加各种培训,不定期外出学习,使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向专业化、正规化迈进。另外,学校也应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聘请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力资源总监、专家、创业成功人士,以及成功就业、创业的校友资源到学校进行专场辅导,帮助学生准确定位,尽快实现稳定就业。
3.找准公共就业服务形式,有效结合公共指导与高校指导
在2014年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访谈调查中,从受访者“最希望得到的就业服务形式”看,排在前三位的是“一对一指导”“专题讲座”和“分组指导”,分别占总数的43.75%、17.23%和16.52%。
公共就业服务部门目前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这一块还比较薄弱,但公共就业服务部门存在着高校就业指导中心所不具备的天然优势,比如拥有一批高质量职业指导人员、社会资源和岗位资源丰富、熟悉就业和市场环境等。因此,除了要充分发挥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作用,同时也不能忽视公共就业服务部门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中的积极作用。公共就业服务部门应该从高校毕业生的预期出发,找准就业服务和就业指导形式,通过定期提供空岗信息、组织人才招聘会、就业政策宣讲、专题讲座、分组指导、素质测评、求职技巧训练、一对一职业指导等多种形式,促使高校毕业生积极参与公共职业指导活动。同时,还应加强公共就业服务部门与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联动机制,多沟通、多协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促进高校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和稳定就业。
【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原因与对策分析论文】相关文章:
护理文书的常见缺陷原因分析及对策论文02-25
小学生错别字原因分析及纠正对策论文03-24
门诊病人投诉原因分析及对策07-05
分析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04-22
企业在销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论文05-09
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04-25
论析机关党建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论文03-11
分析高中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几点原因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