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职中数学探究学习
论文关键词:职中数学 探究学习 主体意识 问题情境
论文摘要:在职中数学探究学习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采取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教学活动和探索问题,大胆突破各种条条框框的束缚,寓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于数学教学的始终,就能做到让学生愿意学数学,喜欢学数学,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问题
新课程早已进入实施阶段,但是就目前数学教学过程而言,仍然存在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学生学的角度而言:(1)课堂教学活动展开不充分,主动建构知识平台不够,学生很少有机会通过自己的活动和实践获得知识及发展,学生只是一味地昕,很少有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意见的机会,学生追求的是唯一答案,只要有一个正确答案,不会再思考,这样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2)独立思考不够,教师上课为了追赶进度,很少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从教的角度看:(1)简单化的“拿来主义”,不少教师机械地搬用一些优秀教案或别的老师上课方式,不能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教学;(2)教学改革走极端,不少教师在积极投身新课程改革的同时,片面地否定传统的传承式教学,过份强调创新、探究,结果适得其反。
2 认识
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教师成长要与新课程同步,现行教材与过去教材不一样,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必须对数学课程教学的新旧观有所认识,其次对数学教学过程要有深刻的再认识。
(1)从数学学习角度看,由于数学教材是经过了教学法的加工,通常用演绎的方法把概念、公式、法则等内容互相联合起来的一个统一体,这种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颠倒了数学的实际发展过程,使得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概括、推理处于暂时滞后,教师应为学生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以展现数学本身的发现过程。另一方面,数学学习不仅是数学知识的学习,更多的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学习,学生学习数学感到困难,主要是数学思维活动发生障碍,因此,教师不能单纯地教给学生数学结论,而是应让学生了解结论背后的一些史实,从而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等数学结论有充分的认识;
(2)从学生认知发展的角度看,职中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认知结构的各要素发展较快,而认知核心——思维能力已成熟。通过初中的学习,已完成了向理性思维的转化,逻辑思维、创造思维较强。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学生跟着老师走”的思路,变为“教师顺着学生走”。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有利于教与学双边活动的情 景,改变学生没有机会表现自己学习思维的状况;
(3)从课改的角度看,数学教学应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方向,注重学生潜能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仅是教学的对象,也是教学的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双方应互相尊重,这是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的合作的前提。根据课改精神,数学教学改变过去那种过分关注学科体系的完整,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个性差异的现象,应从理性认识、道德生活和审美生活等方面重建学生精神生活,注重认识,体验感悟等。通过数学教学赋予学生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 建议
3.1备课应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要求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我们首先应进入探“究”角色,进行换位思考,备课的过程应成为我们探究的过程。教学实践中我们摸索了这样的备课探究思路:确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收集整理相关信息资料——研究学生的思维和认知基础——设计问题——寻找探究点——设计课堂具体探究过程。由于探究性教学对学生的自主性程度要求比较高,它应该遵循引导、合作、自主、创新的发展过程。可采取“问题”驱动式探究、小组互动式探究、实验探究等。
3.2创设应用性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指教师精心设计一定的客观条件,如提供学习材料、动手实践、解决问题的方法等,使学生面临某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感到原有知识不够用,造成“认知失调”,从而激起学生疑惑、惊奇、差异的情感,进而产生一种积极探究的愿望。问题情境应根据教学内容,抓住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紧扣教材的中心及重点、难点设疑例如,在“均值不等式”一节的教学中,可设计如下两个实际应用问题,引导学生从中发现关于均值不等式的定理及其推论。 ①某商店在节前进行商品降价酬宾销售活动,拟分两次降价.有三种降价方案:甲方案是第一次打p折销售,第二次打q折销售;乙方案是第一次打q折销售,第二次找p折销售;丙方案是两次都打(p+q)/2折销售.请问:哪一种方案降价较多? ②今有一台天平两臂之长略有差异,其他均精确.有人要用它称量物体的重量,只须将物体放在左、右两个托盘中各称一次,再将称量结果相加后除以2就是物体的真实重量.你认为这种做法对不对?如果不对的话,你能否找到一种用这台天平称量物体重量的正确方法? 学生通过审题、分析、讨论,对于问题①,大都能归结为比较pq与((p+q)/2)²大小的问题,进而用特殊值法猜测出pq≤((p+q)/2)²,即可得p²+q²≥2pq.对于问题②,可安排一名学生上台讲述:设物体真实重量为G,天平两臂长分别为11、12,两次称量结果分别为a、b,由力矩平衡原理,得11G=12a,12G=11b,两式相乘,得G²=a b,由问题①的结论知a b≤((a+b)/2)²,即得(a+b)/2≥G,从而回答了实际问题.此时,给出均值不等式的两个定理,已是水到渠成,其证明过程完全可以由学生自己完成。 以上两个应用问题,一个是经济生活中的问题,一个是物理中的问题,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观察、联想、抽象、概括、数学化的过程.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下,再注意给学生动手、动脑的空间和时间,学生一定会想学、乐学、主动学。
3.3善于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教师来说,掌握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在多方面解决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解决的问题,其显著的特点: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教学容量;二是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解效率;三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四是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板演量大的内容,如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几何图形、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答题、文字量较多的应用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等,都可以借助于电脑课件来完成。
4 结语
总之,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取向,职中新课程改革,为创新教育有效的推进奠定了基础,数学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采取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教学活动和探索问题,大胆突破各种条条框框的束缚,寓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于数学教学的始终,就能做到让学生愿意学数学,喜欢学数学,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春荔.数学创新意识培养与智力开发[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郑毓信.数学教育哲学[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8.
论文相关查阅:毕业论文范文、计算机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格式、行政管理论文、毕业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的职中数学探究学习】相关文章:
“自主、合作、探究”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应用12-11
新课程下数学课堂活力探究11-15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03-27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06-23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学习与发展01-16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11-14
新课程理念下的练习教学12-04
谈新课改理念下数学的自主学习06-08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11-24
新课程改革下英语写作教学探究11-19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