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研究生导师跨学科综合素质的思考
[论文摘要]随着学科间学术交流的不断深入,时代对研究生导师跨学科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研究生导师跨学科的综合素质不仅是推动学科渗透促进学科交叉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跨学科人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国在培养研究生导师的跨学科综合素质方面尚存在跨学科发展的观念薄弱、跨学科的组织结构不够合理、跨学科的学术交流不够活跃、跨学科的招生制度不够完善和跨学科的教师进修制度不健全等方面的问题。为此,我们要采取更新跨学科的发展观念、优化跨学科的组织结构、加强跨学科间的学术交流、改革跨学科的招生制度和健全跨学科的教师进修制度等方面的措施来不断地完善、提高研究生导师跨学科的综合素质,促进导师的全面发展。
[论文关键词]跨学科;研究生导师;综合素质
学科之间相互交叉渗透是当代科学发展的主要趋势。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是优势学科的发展点,也是人才培养的制高点。为了更好地开展交叉学科研究生教育,引导研究生从事交叉学科研究来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我们必须加强研究生导师跨学科综合素质的培养。
一、培养研究生导师具有跨学科综合素质是时代要求
1.是推动学科渗透、促进学科交叉发展的需要
研究生导师具有跨学科的综合素质,掌握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的专业知识,不仅能够推动学科间的相互渗透、融合和创新,而且也是学科多样化和专业化发展趋势的重要特征,更是学科未来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研究生导师具有跨学科的综合素质,促进了一大批交叉学科的发展。如数学生态学(数学和生态学的交叉,是用数量方法来定量研究生态过程及生态平衡等问题的科学)、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科学交叉形成的一门独立的边缘学科)、销售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商品流通过程中销售人员心理活动规律及与销售活动有关的心理的学科)等专业,推动了学科渗透,促进了学科交叉发展。
2.是培养跨学科人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高速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已经超出了传统的学科界限,有的甚至超越了国界,成为全球性的问题,例如生态环境的维护和改善、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问题。面对多层次和多领域的综合性复杂问题,并不是仅仅依靠某一个学科和某一学科领域的专家所能解决。我们必须把各个领域的专家组织起来,从多学科、多角度审视这些问题,才能够解决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难题。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具有复合型知识背景的高层次人才需求越来越迫切。因为只有掌握多学科的知识和具备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才能够更好地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处理好各种的复杂问题,我们只有不断地加强对跨学科人才的培养,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培养研究生导师跨学科综合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
1.跨学科发展的观念薄弱
研究生导师进行跨学科研究还是一种比较新的观念,在社会上还没有达到广泛共识,甚至在高校也没有得到大多数老师的广泛接受和认可。很多人受到“小而精”、“大而杂”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跨科学研究只是几个学科之间的拼凑,很多东西只是学到一些皮毛,对跨学科的发展前途缺乏信心。很多高校的领导者受到传统学科观念的影响,在发展探索过程中会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在跨学科观念的更新上还要有很长的路要走。
2.跨学科的组织结构不够合理
随着学科间的不断渗透、融合和创新,跨学科的组织结构的不合理性日益凸显,阻碍了交叉学科间的融合和发展。不合理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我国综合性大学多采用“校一院一系一专业教研室”为主的学术组织模式,跨学科的组织模式就是建立在这种组织结构基础之上的。这种科层化的结构模式首先造成了学院和学系如何实体化运作的难题。其次,学院、学系和教研室设置的依据是按照学科的专业目录。这样势必会把学科的多重属性、任务与人为的学术分割交织在一起,即使在以研究为主的大学,也基本没有专职的跨学科研究体系,在很多情况下体现了科研依附教学的传统教育体制。这就使得人员和组织结构都被限制在单一学科和专业范围内,不利于跨学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跨学科的学术交流不够活跃
在跨学科学术交流活动中,研究生导师的跨学科交流不够活跃,其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从学术交流本身的角度来说,主要体现在跨学科的学术交流活动形式比较呆板,交流的内容针对性不强,交流活动质量不高,缺乏新颖性,失去了吸引力和活力。另一方面主要体现在导师跨学科交流的积极性不高,很多导师只重视自身的钻研而不重视对外的交流,有的甚至把对外的学术交流作为一种负担,具有一种排斥心理,因而在主观上也造成了一些导师不愿意进行跨学科学术交流活动。
4.跨学科的招生制度不够完善
随着交叉学科的不断涌现,跨学科招生对于培养研究生导师的跨学科综合素质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招生单位对跨学科的招生缺乏足够的重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整个招生过程中,缺乏完善的招生制度。对研究生报考条件、跨学科门类报考上限制过严,没有专门的方针政策鼓励和支持学生跨学校、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报考,在跨学科专业经常设置门槛,歧视跨学科考生,或者有意将跨学科考生拒之门外;在考试的试卷设计上缺乏重视,没有突出交叉学科自身的特点。在面试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提出一些与原有专业背景相关的前沿问题;在对复试生是否具备跨学科思维方式上缺乏重视;在录取环节上没有享有特殊政策的照顾,甚至受到不公平待遇。
5.跨学科的教师进修制度不健全
随着交叉学科的不断发展和深化,日益反映出跨学科教师进修制度不健全,尤其在教师的培训观念上和管理机制上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首先,跨学科教师培训观念落后,形式单一。高校教师进修中普遍体现出整体观念陈旧、意识落后,因而导致了一些进修制度的落后,很多高校教师对进修重视不够,也忽视对跨学科教师的培养和提高;在教师的培训形式上比较单一而且规模也比较小,对教师的培训往往只重视岗前的培训,而忽视了教师在岗期间的培训。其次,跨学科进修的管理机制比较薄弱。很多高校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教师的跨学科进修缺乏足够的支持和引导,对上级的培训任务只是应付了事,没有积极地采取措施来保证教师能够按时按量地参加培训;教师进修培训工作缺乏法制性,随意性很大,而规范性很少。
三、培养研究生导师跨学科综合素质的主要措施
1.更新跨学科发展观念
随着知识经济日益全球化,各国的学术交流日益密切,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的发展,学术之间的相互交叉融合的现象不断涌现。例如,早在1989年,英国科学和工程研究委员会提出在三年内使它所赞助的跨学科中心增加到四倍的意向,于是,英国科学研究委员会咨询委员会计划在它已经批准的8个跨学科研究中心之外,再创办20个跨学科中心。交叉学科是利用多学科的优势,从多个角度研究重大问题,是现代科学发展的一个趋势。为了更好地培养跨学科研究生导师的综合素质,我们就要不断更新跨学科的发展观念。一方面要转变观念,打破自我封闭、不愿研究涉及其他学科内容的局面;另一方面要主动参加跨学科的交流,多听取、多学习相关学科的知识,形成相关学科间的知识互补,从而共同推动交叉学科的发展。
2.优化跨学科的组织结构
目前高校跨学科的组织结构存在很多不合理性。我们要不断地优化跨学科的组织结构,使跨学科的组织结构更加趋向合理。主要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组织建设上,我国高校多采用学院制学术组织模式,实现了“大学—学院一学系”三级管理,更好地使学院和学系两级实体化,学院主要以科研和研究生教学为主,而学系主要是以本科教学为主。与此同时,更加注重各学院之间以及学院内部之间逐步实现多学科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形成科学的跨学科群结构。其次是根据各高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成立具有本校特色的学科交叉研究院,来具体管理非实体结构的跨学科研究。该研究院主要是为跨学科研究机构提供办公场地和活动场所,为不同学科的导师提供正式或非正式交流的机会,鼓励跨学院、跨校科研合作,使科研体系更加灵活化。
3.加强跨学科间的学术交流
跨学科的学术交流不够活跃直接影响多学科之间韵相互渗透和融合,不利于跨学科组织结构的和谐。我们要不断加强跨学科间的学术交流,首先要不断地丰富跨学科学术交流的内容,增强学术交流形式的多样性,加强学术交流内容的针对性,提高学术交流活动的质量,使学术交流活动更具有新颖性和吸引力,从而在客观上更好地调动导师参与学术交流的积极性。其次,在跨学科的学术交流中导师的积极性有待提高,要加强导师对学术交流活动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要深化跨学科交流活动工作改革,制定一定的奖惩制度,从而调动研究生导师参与学术交流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够活跃跨学科的学术交流,从而提高研究生导师的跨学科综合素质。
4,改革跨学科的招生制度
为了支持新兴交叉学科的发展,调动跨学科导师培养研究生的积极性,我们必须改革跨学科的招生制度。改革跨学科的招生制度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加大对跨学科研究生招生的扶持力度,进一步放宽研究生的报名条件,允许跨学科、跨门类报考。例如,研究生的报考学历限制由原来的本科扩大到专科(专科毕业两年后),同时也允许同等学力考生跨学科报考。其次,要公平对待跨学科招生的每一个环节,在适当的条件下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在招生的过程中,要尽可能推进按一级学科招生或跨学科联合招生,考试的科目设置要尽量突出综合性和基础性,减少纯专业理论性强的科目;在试题的设计上,要尽量挑选一些多学科交叉的热点问题,能够促进考生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思考;在面试的过程中要多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运用现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和灵活应变的能力;在研究生的录取环节上,应该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跨学科的考生。通过对跨学科招生的一系列改革,从而为跨学科考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同时也促进研究生导师跨学科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5.健全跨学科的教师进修制度
在跨学科教师的培训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为了更好地提高跨学科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地完善和健全跨学科的教师进修制度。首先,增强跨学科教师的培训意识以及培训形式的多样化。在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起到一个主导作用,只有教师具备跨学科的科研思想、精神与知识能力水平,才能够更好地对跨学科学生进行培养。因而跨学科导师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培训意识,在观念上要从“要我培训”转变为“我要培训”,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地增强自身的培训意识,才能够更好地为教育事业作出贡献。在培训的形式上要体现出多样性,从而吸引导师培训的兴趣。在培训过程中应采用多种培训形式,如学术沙龙、案例教学、实景模拟等,从多个方面来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从而增强教师培训的积极性。其次,规范跨学科进修的管理机制。高校的行政管理部门对跨学科进修要给予足够的支持和引导。在教师的培训上给予适当的政策支持。例如制定一系列有利于跨学科教师在职培训的政策,鼓励教师积极地参加跨学科的培训;在经济方面,行政部门要给予教师适当的经济补贴,不能因为资金问题而使教师的培训工作受到影响。
论文相关查阅:毕业论文范文、计算机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格式、行政管理论文、毕业论文
【培养研究生导师跨学科综合素质的思考】相关文章:
试析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03-05
高职院校学生环保素质培养的思考与实践11-26
两年制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思考与实践12-04
改进研究生培养模式 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11-24
试析两年制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思考与实践论文11-19
幼儿创造力培养思考03-29
论研究生能力培养11-14
试析培养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思考11-14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