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现状及教学条件的比较研究
【论文关键词】辽宁高校 社会体育专业 现状 比较研究
【论文摘 要】通过对辽宁8所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现状的比较研究,探讨制约辽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主要因素为就业式的培植、专业师资力量及教学经费等问题的亏缺;并对现有的教学条件进行比较分析,从而为社会体育专业的健康发展提出基本思路和构建框架。
一、引 言
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产业技术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全民参与的大众体育在工业发达国家迅速兴起,并逐步形成国际性的体育浪潮。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对社会体育专门人才的需求,从1993年开始,国内一些体育院校结合社会体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精神,积极调整系科和专业设置,试办社会体育专业。十余年的专业发展建设也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截止到2010年底,辽宁省普通高校有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点8个,分别是沈阳体育学院、东北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鞍山师范学院、沈阳师范大学、沈阳化工学院、辽宁师范大学和沈阳大学。当前对社会体育专业的研究仍十分薄弱。社会体育专业发展还处于不断探索阶段,本文以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现状的调查为依据,通过对这8所院校教师、学生及社会体育专业发展、教学条件和学生情况的调查和比较,为辽宁社会体育专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辽宁省设置社会体育体育专业的8所院校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大量国内外研究文献和论著,其中涉及领域包括教育学、训练学、管理学等。国内各大体育院校学报和《体育学刊》、《体育科学》等十余种刊物中有关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的文章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2)访谈法。访谈的对象:教育界课程理论专家、参与和制定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的专家和社会体育专业教师、社会体育专业的毕业生和在校大学生等,进行了信度和效度的验证。
(3)问卷调查法。问卷Ⅰ《社体专业毕业生情况调查表》,做社会体育专业应届毕业生基本情况调查,发放问卷141份,回收121份,回收率85.8%,有效问卷121份,有效率100%。
问卷Ⅱ《社体专业在校生基本情况调查表》,做辽宁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基本情况调查,发放问卷335份,回收321份,回收率94.6%,有效问卷317份,有效率98.7%。
(4)数理统计法。采用SPSS11.0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统计过程遵循客观、求实、准确的原则。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
(1)辽宁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设置情况、地区分布和培养规模。学生生源从地域分布上看,中心城市相对集中。八所院校中有5所位于省会城市沈阳,其他3所院校校址位于抚顺、鞍山和大连;从专业培养规模上看,沈阳体育学院招生相对较多,最多一年招生达到90人/届;东北大学和沈阳化工相对较少,20人/届左右,而其他院校的招生人数平均在40人/届左右。
从我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规模和现有规模的调查得出,有80%的专家认为发展规模过大,对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现有规模认识调查,有60%的专家认为现有规模过大。
(2)辽宁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增长情况比较。我国社会体育专业的产生是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和国外大众体育的发展启发演绎而来的。就辽宁省而言,沈阳体育学院在1998年最先设置了社会体育专业,也是全国最早设立社会体育专业的几所体育院校之一。在1999年首次招收社会体育专业学生60人;东北大学和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在2002年开设了社会体育专业;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前身抚顺石油化工学院,2002年更名大学后创建了体育学院;之后鞍山师范学院体育系在2003年开设了社会体育专业。在2004年,沈阳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开设了社会体育专业。沈阳化工学院、辽宁师范大学和沈阳大学分别开设此专业。这几所院校开设社会体育专业的主要原因集中在以下两点:学校内部进行专业结构调整,向多学科、综合性大学发展的需求,占80%;国内的社会体育专门人才需求旺盛,占73.3%。
(3)辽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发展中的制约因素。任何事物在其发生发展中会遇到各种矛盾,社会体育专业也一样,在其发展过程中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调查显示,在社会体育专业发展中存在的制约因素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社会体育专业就业市场没有充分培育、学生的专项运动技术水平较低、教学经费紧张、师资力量不足、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以及场地设施不足等。
2.辽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基本教学条件
(1)师资队伍情况。社会体育专业在我省还是一个新兴的专业,从1999年沈阳体育学院首次招生至今,师资力量各校不均。从调查结果显示,辽宁省的社会体育专业的师资力量有62%满足社会体育专业的需要,这8所院校中除了沈阳体育学院外,其他四所院校3所是师范类综合院校,4所是理工类综合院校,在解决师资不足时,可以借助本校的师资优势满足社会体育专业的需求。同时各院校大都实施对本部分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通过鼓励教师攻读研究生学位、吸引部分硕士、博士毕业生来校工作等方式来满足师资力量的需要。
从学生对教学授课情况的满意度来看,多数学生对术科教师有较高的满意率,而对理论课教学的满意率略低。社会体育专业师资几乎都是从体育教育专业或公共课改行过来的,因而其知识结构、教学方法都不能突破旧的框架,尤其是专业理论课的讲授,由于本身是新专业、新的知识领域,大多数的授课教师没有几轮的讲授过程,所以教学经验明显不足,虽说有的教师理论研究水平很高,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与运用能力还需不断完善和提高。
(2)体育设施和实验室设备。辽宁省的8所社会体育专业院校中有一所院校的体育设施不能满足该专业的教学需要,其他所院校能够满足或基本满足本专业的教学需求,各校积极地采取措施,有75%学校采取投资新建;25%租用外单位的体育设施来满足需求。
学生对学校相关实验室设置的满意度调查表明,学生对学校的实验室仪器设备不满意。反映出辽宁省高校的社会体育专业的实验室及实验设备基本不能满足该专业的主要实验要求。
社会体育所需的场馆设施,往往经费上投入较大,如保龄球、高尔夫球、网球等。据调查,目前我国开设社会体育专业的体育院校基本上不具备这样的教学条件,而且我国大部分院校在增设社会体育专业时,几乎没有新专业开办费,这严重影响、制约着新专业的生存与发展。通过调查还了解到,许多院校是许多专业在一起共享实验室使用的,虽可节省资金,但在管理及实验室的投入方面存在矛盾。共享的实验室里许多仪器设备在体育专业使用不能完全的吻合,应付、替代的结果势必影响实验的效果,影响培养的学生质量。
(3)实践活动及实习基地情况。至今为止辽宁虽然只有五所院校有社会体育专业的毕业生,但这些院校基本已建立起自己的实习基地,主要是体育用品公司、健身俱乐部、社区等部门。
在教学实践环节方面,各校主要突出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养。通过锻炼学生参加实习基地的实习、亲自组织各种课外活动等方式使学生在四年的学习过程中,学习、实习和实践始终贯穿,提供时机施展学生的个人发展空间,为学生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校对于学生的实习采用统一安排和学生自行安排相结合的方式,统一安排是到实习基地实习,自行安排是鼓励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让学生有目标的进行实习。由于实习基地中专业的实习指导老师、实习条件、实习内容等方面的不规范,人才信息反馈的缺乏,同样影响着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能力提高。
3.学生基本条件
(1)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生源情况。调查显示,有47.1%的2006届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来自于城市、有28.9%来自于城镇、24%来自于农村;毕业生中有61.2%为独生子女;父母中有32.2%是工人、31.4%是农民、有27%毕业生父母是公务员、教师或技术人员、5%厂长经理,8.3%是个体户。
(2)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具备的计算机和外语水平。外语水平的调查显示:在所调查的3所院校毕业生中,有15.7%通过四级考试,5.8%通过六级考试,二级占27.3%和三级占38.8%水平;还有12.4%没有外语的等级级别;计算机水平的调查结果显示:有3.3%通过计算机一级考试,49.2%通过计算机二级,21.5%通过计算机三级,还有25.6%的毕业生在计算机方面没有等级。由此可以看出,我省社会体育专业的毕业生外语和计算机水平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3)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专业思想和学习动态。在对毕业生对所学专业的基本看法的调查中显示:3所院校中有近41%的毕业生对所学专业喜欢、有兴趣,平时能够认真学习;有33%的毕业生对所学专业喜欢程度表现一般,只限于完成学业任务;有12.4%的毕业生对所学专业兴趣不大,实际上更注重其他方面的学习;也有14%的毕业生对社会体育专业不感兴趣,感到没有前途。学生专业思想的不稳定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学习。
(4)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基本能力和水平。从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看,多数学生参加过训练队,但都是学校组织业余训练队,一部分还是高考前补习训练队,训练时间基本都是短期的。不足一年的占学生总数的43.7%,不足三年的占86.3%,运动时间和经历基本是非常短暂的。
(5)毕业生就业状况。在对108位调查人中,已有40位签约,占37%,从已签约的学生所具备的计算机和外语水平分析得出,用人单位在毕业生计算机和外语等级上有一定的要求,计算机和外语水平与就业率基本成正比的关系,但不是水平越高就业率就越高,计算机水平在三级以上、外语等级在二级以上就业率明显高于计算机无等级和外语无等级的就业率。所以,对社会体育专业计算机和外语的培养要求是外语水平要在二级以上、计算机要在三级以上。
要想有好的毕业去向,及时获得就业信息及就业政策是非常必要的。当前毕业生就业获得信息主要途径是上网查询、参加招聘会和校园信息公布栏,由于参加招聘会有一定的限制,只能就近就需的参加寥寥的几次,不可能参加所有的招聘会,因为需要一定时间和大量的资金费用,就一个普通毕业生来说,不可能承受。所以学校应充分利用上网查询和校园信息公布栏这两方面为学生开辟就业信息途径。
调查结果显示:有57.8%的毕业生通过上网查询获得信息;有38%通过参加招聘会获得信息;28%通过校园信息公布栏获得信息;有19.8%通过报刊杂志获得信息;16.5%通过父母获得信息;6.6%通过老师获得信息;5.0%通过亲戚朋友获得信息。毕业生对当前就业政策,非常了解占19%;比较了解占38%;不太了解占38.8%;不了解占6.6%。毕业生就业缺少必要的教育引导。近90%的学生靠自己来寻找就业的出路,但其中有近50%的学生对于当前的就业政策形式处于不太了解和完全不了解的境界,这势必影响辽宁省的社会体育人才需求。
四、结论和建议
1.结 论
社会体育专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专业师资力量薄弱;实验室仪器设备不足;学生综合素质较低,专业思想不稳定;实习内容及形式丰富,但规范性不足;就业情况不容乐观。
2.建 议
国家政府部门加快社会体育的组织、管理、指导工作人员的职业化进程,积极培育扶植社会体育就业市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引进高层次教师力度,增进教师信息的交流;增加教学经费投入、增加场馆设施尤其是实验室仪器和设备的建设;突出专业特色;注重学生的专项运动技术和学生专业思想;对社会体育专业计算机和外语提出适当的培养要求;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完善实习基地建设和管理,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马维平.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与社会需求[J].体育学刊,2005(4):71~73
2 郑建岳、刘 健.新形势下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课程体系的设计[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3):32~34
3 张锦年.面向21世纪,培养新型社会体育人才[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7(3)
4 李才富.面向21世纪,培养高质量的体育专业教育人才[J].体育学刊,1999(2):1~2
相关论文查阅:大学生论文、工商财务论文、经济论文、教育论文 热门毕业论文
【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现状及教学条件的比较研究】相关文章:
谈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02-23
体育社会学的发展研究现状及发展思路初探11-22
浅谈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02-09
论述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发展趋势03-06
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及改革对策论文03-07
高校竞技体育优劣势项目的比较研究03-01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