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等教育中英语专业学生的通识教育

时间:2022-11-24 19:01:35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论高等教育中英语专业学生的通识教育

  论文关键词: 高等教育 英语专业 通识教育 必要性
  论文摘要: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教育机构愈来愈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然而,由于通识教育的缺乏,我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学生却被认为缺乏思想,头脑空洞的一代。因此,如何改革英语专业教育,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从通识教育的特点出发,指出通识教育是英语专业教育解决当前问题的必然选择。
  
  1.引言
  自建国以来,我国英语专业教育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以培养英语听、说、读、写、译技能为目标的教学阶段和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的教学阶段。无论在哪个阶段,英语专业教育的设计都着眼于培养具有英语实践能力的专才(胡文仲,2008)。但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全球化大趋势已对高校英语专业学生自身的综合人文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
  然而,现如今,人们普遍抱怨外语院校的学生缺乏思想,头脑空洞,专业狭窄。可见现今的英语教学并不能有效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英语专业教育何去何从?在全球化的今天,面临着“人文教育缺失,创新力不足,素质结构失调”(王生洪,2007)等社会挑战,英语专业教育又该如何突破专业瓶颈,促进学生全面协调的个性发展?
  本文从通识教育的内涵及特点出发,进而讨论英语专业实施通识教育的必要性。通过以上研究,作者指出大力推广通识教育是英语专业教育的必然选择,也是英语专业学生适应全球化时代挑战的唯一出路。
  2.通识教育的内涵及特点
  通识教育,又称人文教育或自由教育,是以文史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当前,美国高等教育学会对通识教育的界定为“一种能够增强并培养个体应对复杂性、多样性和变革的能力。它既强调了解更宽范围的知识,又强调在某一领域内取得专业的成就。这一教育理念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社会责任感,同样帮助他们获得宽广知识和相关知识领域所需的智能和技能、以及知识、智能等的运用能力”。综上所述,我认为,高校英语专业通识教育应是“以人文本”的教育,其应具有以下特点:(1)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分析能力和情感调节能力;大力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以及培养学生的道德价值观;(2)优化学生专业知识结构,拓展学生研究领域;通过经典作品阅读,思考,发展学生的文化对比能力;(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并能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4)具备广博的母语与目的语文化知识,具备跨文化敏感性,能在欣赏不同国家文化的同时,积极推广母语文化;并形成正确的民族文化观,避免民族优越感及种族偏见与歧视。
  3.英语专业实施通识教育的必要性
  3.1通识教育可以解决英语专业专业设置的潜在问题。
  “专业”是我国根据社会职业分工需要,在高等教育中分门别类进行高深专门知识教与学活动的基本单位。然而,专业化的课程设计本身就存在问题。张汝伦指出:“现代学术分裂制度将各种知识加以专业化和细化,同时也使学术和知识四分五裂。”(2005)而在这种分裂、狭隘的课程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必将是学术视野狭窄、学术思路狭隘、缺乏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
  例如,在本科、研究生教育阶段,英语专业被细分为语言学、文学、翻译、国家研究概况等分支。诚然,学科分类有助于学生对某特定专业知识的研究,但是,过细的学科分类很难确保学生能触类旁通,对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我认为,语言学、文学、与翻译是联系最为紧密的三门学科,它们涉及了人类所应掌握的核心知识,诸如哲学、历史、艺术、政治与宗教等。同时也是在此基础上,其他相关的英语学科才会建立。因此,过早或过细地划分英语学科,并且只强调学生对某专业领域知识的了解,只会对学生专业学习起到阻碍作用。相反,学生的通识教育课程应广泛涉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及人文科学相关方面的研究。
  然而,可喜的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英语学科领域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分支,诸如:跨文化交际,中西文化对比以及英语传播学。这些学科的出现,无疑对本专业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及跨学科知识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英语专业通识教育教育也可以充分发挥其跨文化、跨学科的作用,着重培养学习者的人文素质以及分析、批判等逻辑思维能力。
  3.2通识教育与英语专业教育的相互影响。
  通识教育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识教育有助于学习者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并丰富着英语教学的内容。传统英语专业教育,在本科层次阶段,高度重视学生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巧的培训。虽然,这些技能的训练无疑会为初学者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然而,过分强调语言使用的流畅性、准确性,一方面,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忽视了英语学习的丰富内容。尤其,在英语全球化的今天,英语已成为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的有效工具。因此,英语的交际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本专业学习的重点已从单纯的语言学习转变为跨文化学习、跨文化交际技能学习,等等。那么,英语专业的学生就应该跳出学科的限制,广泛吸收哲学、文学、艺术和宗教等多元化的知识,去探索、欣赏和借鉴其他灿烂的文化。
  其次,英语教学应承载着通识教育。这点从英语学习中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的相互关系就很容易得到理解。杨晓峰认为:“深厚的语言功底是人们获取精神博大的人文知识的必要前提。”(2008)。只有通过广泛的人文社科等知识的学习,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人独特的文化传统,行为与思维模式;并且逐步去除交际中的民族优越感,消除种族偏见与歧视;才能学会公正比较,欣赏与评价各国文化。相反,广博知识的学习也更能激发英语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最后,英语专业的通识教育应囊括中西方人文社科知识的精华。近几年来,由于西方文化的大量引进,中华文明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学者发现,很多学生不懂得与外国人交流,并不仅仅是因为他们不了解西方文化,更重要的是,他们不知如何在交流中表述自己的文化。尤其,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本应是中西方文化的桥梁,如果不了解自己的文化,又怎能推广、传播民族文化?因此,我认为,只有通过通识教育才能使学习者全面了解中西文化,形成批判性思维,从而促进自身健全的发展。
  3.3通识教育的实施是英语专业学生适应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
  目前,随着各国人民频繁的接触以及相互依懒程度的加深,一个全球化的社会正在悄然形成。而英语专业的学生,由于其专业与职业的影响,更容易强烈感受到全球化带来的挑战。通识教育,不但可以使学生体验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更为重要的是,通识教育旨在培养一个能从容面对变化、具有全面素质的人。Zeleza注意到通过通识教育,学生能够从多方面理解文化现象,能够察觉事物之间微妙的联系,能够不断寻求多种问题解决方式;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及合作精神也得到了发展。因此,我认为通识教育对学生产生的更深远的影响是它能增强并培养个体应对复杂性、多样性和变革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正是作为合格的全球化公民应有的能力。
  4.结语
  不可否认,近些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通识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通识教育依然任重道远。很多外语类院校已经为学生开设了部分通识教育课程,但是由于教学管理松散,教师开课随意,以及学生选课的趣味取向,等等,通识教育的效果差强人意。因此,各外语类院校应积极进行改革,承认通识教育课程的重要作用,培养高品位的人文校园文化环境,加强课程体系建设与管理,加强课程师资建设,将通识教育落到实处,从而使英语教育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胡文仲.序言.孙有中主编.英语教育与人文通识教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2]王生洪.通识教育:追求大学教育的本然价值[J].中国教育报,2007-10-30.
  [3]张汝伦.我国人文教育的现状及出路.孙有中主编.英语教育与人文通识教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4]杨晓峰.人文知识教育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探析.孙有中主编.英语教育与人文通识教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论高等教育中英语专业学生的通识教育

请继续阅读相关推荐:毕业论文    应届生求职

毕业论文范文查看下载      查看的论文开题报告     查阅参考论文提纲

查阅更多的毕业论文致谢    相关毕业论文格式       查阅更多论文答辩

【论高等教育中英语专业学生的通识教育】相关文章:

论革新高等教育提高大学生素质08-12

高校通识教育问题研究04-28

论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11-03

论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05-30

探索论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04-30

论美术教学中创造性教育05-11

论设计教育中审美意识的培养04-28

网红模式引入高等教育中的探索论文06-25

高校生态文明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浅析论文05-08

文化通识教育与人文素质的提高论文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