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传统的戏曲唱法和西洋美声唱法之比较

时间:2023-06-09 10:43:53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论中国传统的戏曲唱法和西洋美声唱法之比较

  论文关键词:中国传统的戏曲唱法 西洋美声唱法 共鸣 行腔

  论文摘要:歌唱共鸣与声音的音量、音色、音质都存在着直接的因果关系,对吐字和发声技术也有很大的影响。中国传统的戏曲唱法与西洋美声唱法在共鸣的运用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中国传统的戏曲唱法与西洋美声唱法在行腔上各相不同:中国传统的戏曲唱法的行腔是吟唱,美声唱法讲究的是咏唱;中国传统的戏曲唱法与西洋美声唱法的关系是既有差异,又相互补充。
  
  一、中国传统的戏曲唱法与西洋美声唱法在共鸣的运用上存在很大的差异
  
  歌唱共鸣与声音的音量、音色、音质都存在着直接的因果关系,对吐字和发声技术也有很大的影响。
  中国传统的戏曲唱法中,老旦运用的是纯真声唱法,注重的是口咽腔共鸣,而老生和小生在中低声区演唱时多用口腔共鸣,高声区多采用头腔共鸣。旦角采用了接近于美声唱法的混合声唱法,喉咙自然打开,运用了色彩混合共鸣。净角唱法是戏曲唱法中特点最为突出的一种,架子花脸的“虎音”唱法融头腔、鼻腔、口腔、喉腔、胸腔、等腔体的共鸣于一体。黑头花脸充分发挥了鼻咽共鸣腔的高音共振作用,京剧唱腔中的共鸣是受角色、性别、性格等影响的,而不追求共鸣的统一性。
  西洋美声唱法强调共鸣的统一性和协调性。美声唱法为获得良好的共鸣,主张以“打开”的方式扩充和调节共鸣空间,要求演唱者的声音共鸣主要在咽腔、软愕上提,喉器向下移动会厌上举,咽肌直立等。为美声唱法找到了咽腔共鸣,形成口咽共鸣管,连接鼻腔(头腔)和胸腔空间,为上、中、下共鸣贯通创造条件。在口咽、喉咽、鼻咽的共鸣技术中,美声唱法突出了咽腔共鸣,咽壁对声音的反射形成的协和振动,改善了嗓音的音质,使声音更为柔和、优美和悦耳动听。头腔共鸣的高位安放是美声唱法头腔共鸣应用的主要核心,有利于声音的统一。胸腔共鸣是美声唱法的另一特点,他们把胸腔共鸣作为声音的支点和基础,强调胸腔共鸣在整体共鸣中的重要作用。在演唱时,要求胸腔共鸣贯穿全音域。帕瓦罗蒂说他总是要求自己唱出“带有胸腔共鸣的高音”,正因为注意在高音区加入胸腔共鸣,使得美声唱法能以强大的歌唱共鸣获得宏大的音量和嗓音穿透力,不用话
  筒和扩音设备,穿过上百人的大型管弦乐队构成的“音墙”,而把声音灌满歌剧院大厅的每个角落,胸腔共鸣的充分运用,便声音更为丰满、浑厚、结实,有良好的韧性和活力。在共鸣技术的应用上,美声唱法要求任何声音、任何音域的歌唱都包含上、中、下三部分共鸣运用,根据不同声部和不同音区的演唱,从低音到高音按一定的比例进行共鸣分配,音越低越强调胸腔共鸣,随着音的增高逐渐减少胸腔共鸣的比例而增加头腔共鸣的比例,把各声部各音区的声音统一在同一种唱法之中。正是由于西洋美声唱法的发声方法是基本统一的,因此适用于每个具体的歌唱声部,如唱男高音的老师可以教女高音、女中音等各声部歌者。而中国传统的戏曲唱法则受到角色、唱腔、性别、流派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通常是唱腔各不相同,不同唱腔的老师一般也只教本唱腔的学生。
  西洋美声唱法的声部(男、女、高、中、低音以及戏剧性的、抒情性的、花腔性的等),同样是以歌剧角色的实际表现需要分化出来的,尽管基本发声方法在各声部间基本唱法技术上趋向一致,但在某些特殊的发声技术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别。如男声“关闭唱法”发声技巧,“咽音”发音技巧及“半声”发声技巧,女高音各种复杂的“花腔”技巧,‘中低音、胸声发声应用技巧等等。
  这种在共鸣上的差异,主要来自于不同的习惯和审美情趣。中国传统的戏曲唱法的共鸣是受角色的性别、性格、气质、风格等影响决定的,它强调了角色的个性化、性格化以及演唱的个人风格化,而美声唱法则强调的是在演唱过程中共鸣的统一性和协调性。
  
  二、中国传统的戏曲唱法与西洋美声唱法在行腔上各不相同
  
  中国传统的戏曲唱法的行腔是吟唱。吟唱就是以字行腔,“字是骨头,腔是肉”,它讲究的是气与字和气与情的结合。“吟”的行腔方式所表现的那种悠长的声调技术,使得声音圆润,唱腔饱满,吐字清晰,发声自如舒展,行腔流畅、圆顺。美声唱法讲究的是咏唱。咏唱就是以腔就字,注重整体发声的线条,它的旋律是和特定歌词相匹配的,咏唱强调的是气与声的结合,声断气断。要求演唱者的呼吸连贯、流畅。连音唱法是咏唱的基础,因此对呼吸的均匀控制也有着极高的要求。
  
  三、中国传统的戏曲唱法与西洋美声唱法的关系是既有差异,又相互补充
  
  尽管中国传统的戏曲唱法与西洋美声唱法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演唱者在追求的最佳效果和最终的目的完全是一致的,那就是声情并茂,感染听众。演唱者既要继承我国的传统戏曲唱法的咬字吐字,又要学习西洋美声唱法的发声方法。
  (一)用西洋美声唱法演唱歌曲要借鉴传统声乐咬字吐字方法。
  在我国民族声乐传统中,历来就十分强调的清晰、准确、生动,讲究“以字行腔”,“字是骨头,腔是肉”,甚至有“千斤白,四两唱”之说。特别是我国的传统戏曲和曲艺训练中,将咬字吐字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并且对歌唱的咬字吐字有严格的要求和一套训练方法,我们应该认真的学习和继承,出“四呼…‘五音”、(“四呼五音”出自清代戏曲家徐大椿所著《乐府传声》·)“十三辙”(指将汉语中常用的几千个字归纳相同相近的主要元音和尾音相同的韵母归为十三类)等理论成果,为歌唱者解决运用美声唱法演唱汉语歌曲咬字吐字存在的问题提供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二)为了使声音更加圆润、柔和,充分地发挥嗓音运用自如的能力和更好地表现本民族的歌唱语言和风格特征,要借鉴西洋美声唱法的方法和经验。
  中国戏曲的发声方法是有它的独到科学之处的,所以才能流传几千年而不衰。该是哪种行当、角色就该用什么声音,从而真实的表达作品的内涵和内容。比如,演唱地方特色较浓的民间歌曲时,可以多运用咽腔共鸣,真声多一些,这样会使音色更甜美、纯净,更具亲和力:演唱气势恢弘、大气的作品时,就应该多用到胸腔、头腔共鸣,使声音浑厚宽广、坚实有力。此时可以借鉴美声的共鸣理论,从而取得声区统一与混合共鸣的声音。在演唱中国传统歌曲时,根据感情的需要,语言风格的需求,自然地有意识调整声音的位置,装点声音的色彩,控制好声音的力度,使之“既保持传统美声雄浑、圆润和宽广的特点,又有中国人喜欢的甜、亮、婉转和水灵的特点”。学习民族唱法的歌唱家通过学习美声唱法的科学发音,加强整体共鸣,扩展音域,使声音更加的丰满结实,从而延长歌唱生命,也更容易得到国外专家和观众的认同,在演唱民族歌剧作品时通过声音造型体会、提高驾驭能力,更能持久性的在音乐厅演唱。
  
  参考文献:
  [1]《声乐》余笃刚
  [2]夏艳洲,《“改造国民性”:黎锦晖的音乐理想与创作实践》《交响》西安音乐学院2003年第1期
  [3]《忆张权》,《中国音乐》,2001年第二期,第48页
  [4]李文军,三种唱法的特征及其融合初探

论文相关查阅:毕业论文范文计算机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格式行政管理论文毕业论文       

【论中国传统的戏曲唱法和西洋美声唱法之比较】相关文章:

美声唱法之我见03-30

浅析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共同性03-30

浅谈美声唱法与美声风格11-20

浅谈美声唱法论文(精选7篇)01-30

谈谈欧洲声乐艺术的美声唱法03-14

当前美声唱法在我国发展的误区及技术规格的把握12-05

从不同的审美角度通视美声唱法的历史局限性12-09

论教育现象学研究和教育叙事研究比较03-05

论音乐艺术与绘画艺术特性的比较03-02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