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音乐专业学生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音乐
论文摘要: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他们既要应付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理问题,还要应付社会环境变化产生的心理矛盾和多种多样的心理卫生问题,常常处于错综复杂的心理矛盾之中,因受生理、心里、社会、就业和各种人际关系的影响,存在着不同的心理压力,从而产生心理障碍,音乐教育和音乐活动是改变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的频率加快、范围加大和程度加深。有数据表明:“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23%~25%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障碍,90年代上升到25%,近年来已达到30%,存在心理障碍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多”。使得我们不得不更加关心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大学时期是大学生良好心理习惯的形成和心理逐渐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大的时期,同时也是学生接受系统的学校教育的最后时期和进入社会前的最后阶段。他们离开了家长而独自生活和学习,其中有来自日常生活的苦恼、有与同学交往过程中发生的关系与矛盾、有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以及即将毕业进入社会而产生的就业压力,因此,大学阶段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大的时期。他们既要应付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理问题,还要应付各种环境变化产生的心理矛盾,而且还会遇到多种多样的心理卫生问题,常常处于错综复杂的心理矛盾之中。本课题主要是从平时的课堂教学出发,分析音乐活动本身会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各种不同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的不同影响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使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从而促进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1 音乐活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
当一个人处于悲伤、不满、压抑、痛苦中时,人们可以通过音乐的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的途径来表达自己的内在情绪、情感、意念和思想。利用音乐可以让人的情绪得到控制和发散,解开心中的情结,从而抒发内心的感情,净化心灵,帮助自己保持健康的心理,获得成功感的体验和美好的幸福感。
1.1 音乐活动能使人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
音乐活动能使人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这是一种理想的内部情绪体验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们能非常认真地投入到活动中,并在活动过程中产生兴趣和得到享受,这是人们在学习、工作、交往中所无法得到的情绪状态。
1.2 音乐活动能强化人的“自我概念”,对自尊产生积极影响
“自我概念”,是个体主观上关于自己看法和感觉的总和。自我概念是相对稳定的,在适应社会的人格的形成方面起很大的作用。众多研究表明:音乐活动可使人的自我概念清晰度明显提高,情绪稳定性和外向性格呈现正相关,通过音乐活动,个体的自我概念显著增强。
1.3 音乐活动能促进认知能力的提高
音乐的每一项活动都要求参与者对外界事物做出准确迅速的判断与感知,从而快速协调自己的身体以保证动作的完成,比如舞蹈,长期进行舞蹈练习能促进人的知觉能力的发展,提高人的反应速度和感知判断能力,使人变得更加灵活和敏捷。
1.4 音乐活动能协调大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
随着经济的发达、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愈来愈多的大学生感觉到人际交往的重要性,而音乐活动则是一种很好的增加大学生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形式,他们在同一集体活动项目中共同锻炼、团结协作、相互交流、相互竞争,在锻炼中忘却烦恼和疲劳、消除孤独感,从而使身心得到舒适的体验,产生良好的情绪状态。
1.5 音乐活动能有效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
随着学习任务的加大和就业形式的严峻,焦虑和抑郁是大学生遇到的几种最为常见的情绪困扰。有研究表明,一次性活动和长期的身体锻炼均能有效地降低抑郁;音乐活动既可降低正常人的抑郁,也可降低精神病患者的抑郁;音乐活动与心理治疗相结合更能有效的降低抑郁。教学过程是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的,它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从中挖掘出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从而有目的来“改善和调解大学生的精神状态,树立积极向上的思想意志品质,为成功走向社会打好基础。其次,大型音乐活动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总是与人群发生着交往和联系,在活动中要努力控制和约束自己的内心冲突,这对培养协调人际关系,扩大社会交往,遵守公共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行为规范起着积极的影响”。不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缓解心理矛盾、消除忧郁和焦虑等各种心理问题、调节心理状况、维持心理平衡。
2 音乐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
2.1 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心理健康所产生不同影响
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不同的个体在心里上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教学方法得当,会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心里健康,如:把学生分成小群体互助学习,极大地促进了学生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加强了对责任感、创造力、协同意识、竞争意识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心理适应及调节能力,增强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使其获得积极的感受和认识,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并最终内化为认知结构,培养出良好的思想品质;教学过程的启发,能从根本上解决了如何使学生学会;不同时段进行调整,可以使学生的心情平静,缓解紧张的情绪,舒缓学生的心理。
2.2 不同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心理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不同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心理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如:加强教师学生角色的转变和地位的互换,可以培养他们的应变能力、适应能力和善处人际关系的能力,以及乐于助人的良好行为;利用在异性中组织练习,使学生在异性面前抑制自己的不良行为,从而弘扬良好的思想品质,培养并发展他们健康向上的人格;引入竞赛的竞争机制,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成就动机,而起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提高自身的独立意识和能力;改变练习的环境,可以提高学生心理的抗干扰能力和生存能力。
3 在音乐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
根据在校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评价纳入考试体系,能促使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较全面评价,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状况以及如何完善自我。这一措施的实施,不仅能够及时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动态,为有效地培养大学生心理素质提供科学依据。
4 结语
各种音乐活动本身会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音乐教学过程可以挖掘各种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通过不同的内容、不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借助科学可行教学评价从而更加有目的的、有计划的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从而促进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 徐光兴.临床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 高等师范院校公共课心理学教材.心理学基础[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论文相关查阅:毕业论文范文、计算机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格式、行政管理论文、毕业论文
【普通高校音乐专业学生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文章:
普通高校艺术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论文03-05
浅析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竞技教育的缺失及改革思考教育论文03-06
普通高校艺术教育之我见11-25
论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12-02
论音乐教育在思想教育中的应用11-23
探讨普通高校艺术教育之我见的教育理论论文03-25
论高校素质教育中的音乐素质教育11-18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