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美育课程改革在少数民族双语班的应用

时间:2024-07-26 16:41:10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中学美育课程改革在少数民族双语班的应用

  论文关键词:中学美育教育;美术教学;特色教育
  论文摘要:本文从美术课程的改革及将美育特色纳入双语学校发展战略出发,对双语学校的长远发展作出可行性规划。同时指向未来、迎接竞争,指出了美育教育的基本特点和实施方法。
  
  一、引言
  美育课程的改革不仅是内容的改革,也是美育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课程改革的一重要特点就是十分重视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美术课程标准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前提出发,从学生学习美术的角度提出了具体的标准,破除了陈旧的教育观念,为切实搞好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作了全方位的阐释和要求,渗透着美育课程的性质与价值的具体精神,是学校美育教学工作遵循的重点。
  我校作为一所民汉合校,将美育特色纳入学校发展战略,是学校领导者在预测未来环境变化的基础上对学校长远发展所作出的带有变革性的可行性规划。要把美育特色纳入学校发展战略,使它真正发挥推动作用,就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创新特色教育的内容,增加对师生的吸引力,使得它在校内获得持续的成功和支持;更需要进一步深化特色教育,揭示和承载更多的现代教育观念,并迁移到各项工作和所有教师身上,最终促进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中学美育课程改革的注意点
  (一)以美术教育课程为载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美术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价值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其审美能力。美术课程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中学的美术教育通过情感、形象、审美等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美术鉴赏与表现,并在美术实践活动中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以此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我校双语班少数民族学生的美术教育属于基础教育的范畴,其目的是普遍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审美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所谓审美素质,就是感受、鉴赏和创造美的能力,其核心是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要提高审美素质,需要以提高其他素质(如文化素质、人格素质、道德素质等)为前提,更需要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来提高。所谓情趣,简而言之,即情调趣味。情趣呈现方式有平庸、低俗、高雅之分。情趣的高雅是审美的高品位。所谓审美能力,就是对艺术作品进行审美判断和评价的能力。审美能力是通过与优秀的艺术作品不断接触而培养出来的。它既要求学生对自然和艺术作品长期的感性接触和体验,又要求学生有相应的知识,包括对美术语言的了解和艺术风格的认识。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
  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过程中,美术教师应当遵循审美规律,不要替代学生,而应当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开展讨论,让学生开体验、思考、鉴别、判断,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的培养,一般分为两个层面进行。
  第一个层面:通过一般的教学方法,即观察、了解、认识、记忆、理解、训练等基本方法,掌握一般的美术知识和基本技能。其中包括对美术语言、美术类别、多种流派和风格的掌握,对相关联的历史背景和有特定意义的形体、线条、色彩等符号象征的理解,对各个民族的文化意识、思想倾向、历史发展、时代精神的了解。
  第二个层面:运用美术教育的特殊方法,达到对艺术作品深刻蕴意和外在形式美的理解。它融会了感知、情感、想象、创造等众多因素,是一种形象生动、真实直观的理解。这就要求学生以一种审美的眼光来看待自然和艺术品,还要有情感的投入。因为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只有当学生对所感知的“美”有深刻的情感体验时,才会产生美的共鸣。一旦审美主体(学生)与审美对象融为一体,审美主体的想象力就会得到自由发展和升华。
  (二)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行动。
  “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行动”是根据美术教育的美学特征和审美心理活动特征所提出来的。首先,教师要具有创新精神,同时又要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他们在美术创造活动中能创造性的应用美术语言进行质疑和探索,并且通过多种实践活动来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因此,我们的美术教学必须形成以激发创新精神为先导,以探索研究为中心,以创造实践为主线,以培养能力为宗旨的格局。
  美术教学是一种形象塑造与审美欣赏的特殊文化教育,它不但作用于学生艺术素质的提高,而且还作用于学生人格的完善。要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确立学生实践的主体地位,通过多种手段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具备主动积极的学习,产生执著的探索精神。
  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主要通过具有审美价值的教学内容,创设身临其境的情景,让学生在审美魅力的作用下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同时,我们还应将审美观念带入到学生日常行为、班级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中,让学生在生活中感觉到美的存在,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懂得创造美。此外,我们还应该加强少数民族文化和内地文化的交流,消除在文化上的隔阂,促进民族团结。
  三、总结
  美育教育具有情感性的基本特点,注重情感,以情动人,突出感受性,使学生在学习及生活中创新;善于表达各自的审美体验,使学生敢创新,会创新。
  在美育教育中,应全面抓起。在各个学科领域渗入美育教学,通过各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兴趣小组活动,变教会为自主学会,让民族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要全面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素养,给予民族学生适宜的人文环境和主动学习的空间,给予民族学生自我发展的舞台,让学生在实践中求知,在实践中创造,为真正培养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和接班人做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杨志强,谈美育教育与素质教育[J],甘肃农业,2006(09)
  [2]周干明,当今形势下对美育工作的再认识[J],科教文汇,2008(07)

中学美育课程改革在少数民族双语班的应用

论文相关查阅:毕业论文范文计算机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格式行政管理论文毕业论文       

【中学美育课程改革在少数民族双语班的应用】相关文章:

双语课程考试改革的实践与创新论文11-22

浅谈办公应用课程职教改革的课程设计与思考11-18

大学生美育类课程改革的研究性分析论文01-08

电工技术及应用课程改革方案论文02-12

浅谈国际贸易实务双语课程考核改革的可行性03-28

工商管理课程双语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03-17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论文03-19

应用型本科软件工程课程改革思考12-01

新课程改革下中学体育教学论文12-05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