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职业道德培养提升就业竞争力
论文摘要:职业素质是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中的核心要素,当前高职院校职业道德培养存在着“宏观政策层面重视与微观操作层面轻视的矛盾突出、学生对职业道德轻视与企业对职业道德重视的矛盾突出、高职院校就业轻视职业道德培养的现象普遍”等问题。为培养毕业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职业院校应采取“将职业道德作为学校思想教育的核心、贯穿于就业指导的全过程、开发行业职业道德教育的校本教材”等策略。
论文关键词:职业道德;培养;就业竞争力。
职业道德是指人们从事职业劳动应遵循的与职业活动相适应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道德品质及行为规范。职业道德教育是学校德育的分支,也是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的重要内容。如今,因供大于需、供需错位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愈来愈大,用人单位对被聘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也愈来愈高,除了测试拟聘者应具备的专业技能外,还极其重视考察其道德品质。职业道德素质是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中的核心要素,而当前院校职业道德教育还存在不少问题,高职院校应加强职业道德素质培养,从而为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及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高职院校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的基本状况
当前,毕业生在中造假、随意签约和毁约、缺乏敬业和团队精神、频繁跳槽等现象十分普遍,也因此暴露出高职院校在职业道德素质培养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宏观政策层面重视与微观操作层面轻视的矛盾突出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在“大力发展”部分提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早在2004年,教育部就颁布了《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我国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2006年,教育部又推出14号、16号文件。14号文件在创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提出:将职业岗位所需的关键能力培养融入专业教学体系,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将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16号文件则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过程中,要将毕业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作为重要考核指标。
国家在宏观政策层面要求高度重视职业道德教育,但很多学校在实际操作方面却忽视职业道德培养、不能落到实处。据笔者的课题组在高职院校访谈时发现:有三分之二的人员和教师对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持消极态度,认为学校职业道德教育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而职业道德素质需在今后职业实践中慢慢养成。据课题组对40所院校的调研:只有10%的学校专门开设了职业道德教育课程;90%的学校还是放在思想政治教育课或就业指导课上,且涉及的职业道德内容少而浅,既没有系统性,更谈不上专业性与实践性;80%的学校职业道德教育方法也过于简单,主要以职业道德的传授乃至灌输为主,不注重让学生在顶岗中实践职业道德规范,进而内化到自己的行为中,成为自觉行动。
(二)学生对职业道德轻视与企业对职业道德重视的矛盾突出
课题组曾在高职院校发放了1020份有效学生问卷,学生在回答“你心目中如何权衡职业技能与职业道德的重要性”问题时,中低年级学生回答比例统计结果是:50.3%的学生认为职业技能比职业道德重要,23.7%的学生认为职业道德比职业技能更重要,15.8%的学生认为二者都很重要,10.2%的学生认为二者都不重要;高年级的学生回答比例是:58.2%的学生认为职业技能比职业道德重要,20.7%的学生认为职业道德比职业技能更重要,18.4%的学生认为二者都很重要,2.7%的学生认为二者都不重要。统计结果分析表明,60%以上的学生都轻视职业道德,而随着高职生年龄的增长和就业的临近,对职业道德的忽视更为明显。
目前,不少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也明显表现出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如心浮气躁、害怕吃苦、追求急功近利、缺乏责任感、缺少实干精神等。职业道德素质不高已严重影响了毕业生的顺畅就业。课题组曾在部分企业发放196份有效问卷发现:企业对员工职业道德的重视程度大大超过学生的预期。具体统计比例是:54%的用人单位把职业道德素质放在人文综合素质的首位,40%的用人单位认为职业道德与专业技能同等重要,综合两项统计说明90%以上的用人单位都重视职业道德。所以,绝大多数用人单位都强调:良好的职业道德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员工除了拥有熟练技能外,更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80%的企业还表示。职业人才必须具备综合能力。
(三)高职院校就业轻视职业培养的现象普遍
由于我国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起步较晚,很多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仍处在摸索阶段,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第一。就业指导机构不健全,专业化师资队伍严重不足;第二,就业指导的对象主要指向毕业生。忽视了对学生的系统化、全程化指导,未能从大学一年级就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崇高的职业理想;第三,就业指导的形式单一,导致就业指导效果不理想。据课题组在高职院校发放1020份有效学生问卷的结果发现:大学生对学校的就业指导满意度非常低,表示“很满意”的比例仅有8.2%,表示“满意”的比例也只有16.4%;相反,表示“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比例则达到了49.4%和26%。上述统计比例表明:目前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远远没有满足学生的要求。
更为突出的问题是,学校就业指导内容普遍浅显,主要是就业政策、就业形势的讲解,就业信息的传递和应聘技巧的辅导,过于强调就业指导的实用性与速效性,而生涯规划方面的内容较缺乏,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就业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有些高校的就业指导甚至等同于面试指导,只重视面试技巧的教授。而轻视综合素质、特别是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已在毕业生就业中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如一些学生伪造、荣誉证书、学习成绩、实践经验等,一些学校的老师也默许学生上述种种不负责任、不守诚信的行为,认为“区区小节”不过是帮助学生应对就业激烈竞争的无奈之举。孰不知,这些“小节”却大大伤害了用人单位的感情,用人单位对学校不信任感的增强直接影响了后续对同所学校学生的再聘用。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道德素质要素
在大众化阶段,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为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以适应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学校就业指导应依据专业对口行业对岗位人才所需素质的要求,高度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把职业道德素质培养放在学校培养的核心地位。
(一)职业道德素质与就业竞争力
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是职业素质的核心主题。就业竞争力是指毕业生经过在校阶段的知识学习和能力锻炼,在就业市场上具有比竞争对手更能够满足和用人单位需求的实际能力和比较优势。就业竞争力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硬实力是指参与就业竞争的专业技能,软实力则是个人综合素质的集中反映。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用人单位更为看重大学生的敬业精神、协作精神、诚信意识、人际沟通能力等“软实力”,即不仅要求大学生具有合格的专业技能,更强调大学生要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养。正如很多单位录用人才时都强调:有德有才者破格录用、有德无才者培养使用、有才无德者限制使用、无德无才者绝不录用。
所以,大专院校的就业指导课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而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应聘技巧,要告诉学生职业道德对其毕业后顺利、成功就业起着决定性作用。而在校大学生,一方面要在专业技能方面多下功夫,以胜任将来的专业工作岗位;另一方面,要注重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为就业储备职业道德软实力,因为职业道德素质决定了将来的工作态度。事实上,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质好比鸟儿的一对翅膀,应聘技巧作为包装形式则类似于翅膀上绚丽的羽毛,真正体现竞争实力的还是巨大有力的翅膀。
(二)良好职业道德素质包含要素
当今社会更多需要的是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个人良好的职业道德包括敬业精神、诚信意识、团队精神和遵守职业纪律等,更通俗地说,就是讲诚信、有责任心、保守公司的机密、对企业忠诚、不与工作无关或有损公司的小道消息、团队协作和守时等。其中,爱岗敬业、勤勤恳恳是个人职业道德的基本品质,在此基础上心怀远大目标、行动执着追求的人则能够为企业同时也为个人创造更大的财富。
敬业常常是用人单位对员工提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质的首选。具备敬业精神的人往往很珍惜就业机会,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充满热爱和敬重之情,甘于为工作付出和奉献并从中感知实现自我的成就感。我国自古就有“忠于职守”的优良传统。敬业精神也是个人品质的表现,反映了一个人无论是做事还是做人都具有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明确的目标选择、认真负责的态度、忘我投入的志趣。所以,敬业精神不仅是人们对自己所选择的职业高度热爱,也是一个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具体表现,是良好职业道德素质的基础,更是做人的高远境界。
诚信即诚实和守信,即在职业活动中要做到言行一致、实事求是。我们中华自古崇尚“必诚必信”的美德。如今,在市场条件下,一部分企业和个人经济利益至上,为追求快速致富不惜采取坑蒙拐骗的手段,将企业的信用和个人的诚信置之度外,最终使企业和个人蒙受重大损失,从此在市场经济竞争中丧失了立足之地。在当今社会普遍存在信用危机的情况下,个人在遵守社会公德和的基础上,做到忠于国家、企业、老板和同事则显得尤为可贵。所以,诚信是个人一种高尚的道德品德,更是职业道德素质不可缺少的要素。几乎所有的用人单位都十分青睐忠诚守信的员工,并给予较多的发展和重用机会。
团队精神是员工职业素质中必不或缺的要素。成功的企业必然都拥有凝聚力超强的高效团队,因为只有团队员工之间彼此了解、取长补短、气氛融洽,才能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现代很多的职业活动都是项目式运作,尤其是在很多跨学科的新兴产业领域,更强调不同学科、不同专业背景的人才聚集一起而共同完成一项工作。所以。在现代化大生产的背景下,如果完全强调个人英雄主义,单打独斗,缺乏优势互补、相互配合、共生共存的团队精神,个人和企业的事业都注定要以失败告终。
职业纪律是职业道德的底线,也是企业对员工最基本的行规约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职业纪律。员工如违反了职业纪律,轻者会被企业予以警告、处罚,重者会招致被企业开除,最严重的甚至会触犯到律,受到的制裁。所以,在遵循职业道德方面,个体首先要习惯严格遵守职业纪律,既保证工作秩序正常进行,也有利于树立自已遵守职业纪律、工作认真负责的好形象,从而使自己的职业生涯得以更好地延伸和提升。
三、加强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的策略
为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广大院校要将职业道德作为学校思想教育的核心,并贯穿于就业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在技能学习、的过程中,体察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并努力内化到自己的行为当中,成为自觉行动。
(一)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为落实“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目标,大专院校应视职业道德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首先,注重增加相关的法制教育内容,因是法制经济,法制建设的目的之一就是规范职业道德。其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金钱观,提倡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作为学生的学习追求,最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学校还可通过课程、讲座、培训、知识竞赛、展览宣传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企业竞争实质及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学校还要大力宣传集体主义和团队精神,教育学生关心他人、学会合作、以国家和集体利益为重,培养他们爱岗敬业、诚实奉献、团结协作、服务社会的精神。
(二)将职业道德素质培养贯穿于就业指导的全过程
我国就业指导既要借鉴国外的经验,又要根据中国国情状况和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现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当前通过就业指导提升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尤为关键,为此要落实把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贯穿就业指导的全过程。就业指导不仅要解决学生即时就业率的问题,更要关注学生的中长期就业率,即要关注有多少学生经过试用期后能够真正被用人单位留下来。通过就业指导要让学生更加关注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等走上工作岗位后因为兼具良好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质而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为提高就业指导的成效,除了通过专题讲座、开设指导课程外,还应为学生提供就业法律及政策指导、就业辅导等,为学生到对口单位深入实习创造条件。此外,参观职业道德教育基地,聘请各行业的职业技能高手或道德标兵现身说法,也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开发行业职业道德教育的校本教材
目前各类高校特别是职业类的中高职学校普遍开设了《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课。这门课的教学困难不在于教材内容,而在于如何使学生将这门课的基本理论内化为自己的信念,自觉培养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为今后就业打好基础。各学校普遍使用由教育部组织编写、出版社出版的《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的统一教材。课题组曾对部分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教师进行访谈发现,这本教材适用于全国所有专业的职业院校,具有普适性,但由于行业性不强,它对各地区、各专业的职业院校缺乏个别针对性;教材中案例选取的题材、事件发生的地域范围因有局限性,使学生难以产生真实的情绪体验,并易产生逆反心理和不信任感。因此,为大力提高职业指导课的教学效果,教师需在有限的课时内,针对本地区、本专业的特点,立足于本校的校情和生情开发出实用、有效的行业职业道德校本教材。
总之,据相关预测,2010-2020期间,我国劳动力需求会下降到1000万人左右,而年平均劳动力供给在2500万人,年劳动力供求缺口在1500万人以上,就业压力长期持续存在。用人单位对员工综合素质的普遍要求都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成为当前院校学生教育的重要任务,学校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只有毕业生具备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学校才能堪称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质量。
论文相关查阅:毕业论文范文、计算机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格式、行政管理论文、毕业论文
【加强职业道德培养提升就业竞争力】相关文章:
提升艺院学生就业竞争力对策探究11-13
加强高职生职业化人才素质培养提高就业能力02-26
加强估算教学 培养估算意识02-24
英语如何加强文化意识的培养11-14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