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教育理念与外语自主学习的关联

时间:2022-11-25 22:19:09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儒家教育理念与外语自主学习的关联

  论文关键词:思想 自主学习 教学

儒家教育理念与外语自主学习的关联

  论文摘要:通过分析探讨中国儒家教育思想里的关于终身学习、 “为己之学” “成人之道”的相关论述,发现里面蕴藏着朴素的自主学习的理念,所以用我们传统教育的理论精华来当代的外语自主学习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自主学习的含义
  
  Holec最早开始外语自主学习研究[1],他(1981:3)认为,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为“自主学习负责的一种能力”。他指出这种能力是“潜在的、在特定中可以实施的能力”,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要靠后天的培养[2]。Little(1991)把学习自主性界定为“一种进行客观评判性反思的能力,作出决策的能力以及采取独立行动的能力”。他还认为,“学习者自主性主要是指学习者对于学习过程和学习内容的一种反应” [3]。 Littlewood将自主学习能力定义为“学习者不依靠老师而使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4]。 Nunan认为,“能够确定自己的目标并创造学习机会的学习者,可以说,是自主学习者。”
  
  二、外语自主学习的必要性
  
  1.“自主学习”符合现代学的教学理论。“自主学习”是以建构主义理论、认知心和人本主义理论为理论基础。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育就是学习者独立思考的能力强调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和知识做出决策,他是积极的意义建构者和问题解决者。该理论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就是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相互讨论,找到答案。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学习者参与解决的过程,他们可以有选择地吸收知识,做出判断,重新构建信息的含义,并将信息融入已知的知识,以供将来使用。人本主义心理学则强调成人学习过程中自我观念和情感因素的重要性,认为教学应注重有意义的交际,重视学习者,赋予学习者决策的权利,让教师处于促进者和协调者的位置,而不是主导者。这些理论全都强调在语言教学中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
  2.“自主学习”是“终身教育”的前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学会学习,由自主学习到终身学习。自主学习是终身学习的前提,要达到终身学习,必须先学会自主学习。当今处于知识爆炸的时代,科技信息的迅猛发展迫使人们要不断地更新知识,不断自我发展和完善。学校里所学的知识根本无法满足人们一辈子的需求,人们必须要进行终生教育,才能适应竞争。Knowles(1996:23)说“我们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帮助学习者树立学习是一个终身学习过程的态度,同时要掌握自我指导学习的技巧。”
  3.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迫切需要培养学习者的学习自主性。近几年来,由于各个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大学生人数剧增,而师资力量相对不足,不少学校不得不采取大班授课,因而教师与学生相互交流的时间相对减少,学生的课堂练习极其有限。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想熟练掌握它,必须有充分的时间练习听说读写译,由于课时和人数的限制,学生仅靠课堂上老师的“教”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发挥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动性,实现课后自主学习。
  
  三、自主学习在儒家教育思想中的体现
  
  1.终身学习。在儒家的思想体系里,终身学习的理念贯穿始终[5]。好学是孔子思想中一个重要的价值,也是一种德性,好学体现于人的一生的无休止的过程,这也表示学习的实践是终生的,体现了孔子关于终身学习的理想。孔子讲“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他还说:“譬如为山,未成一,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进,吾进也。”(《论语:子罕》)他号召“学而时习之”,鼓励“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所以对“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的卫国大夫孔,对“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论语:子罕》)的颜回,热情地加以赞扬,对厌学“昼寝”的宰予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他自己对学习则身体力行,它抱着“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论语:泰伯》)的急切心情在做学问,达到了“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述而》)的忘情境界。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晚年还在努力学习《易》。孔子自己也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无大过矣。”(《论语:述而》)。以上这些,都说明孔子是把学习、受教育作为一件贯穿终身的大事来对待的。
  荀子在《劝学》篇中所说:“其数(术)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殁)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荀子强调了学校教育完成以后,还必须继续学习,一直学习到生命结束。他还写道:“……学不可以已.....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篇千古流传的经典,是两千年前古人对个人知识的系统和描述,强调了“终身学习”的重要性,重视学习和管理工具的运用,指出了知识积累的重要性。
  2.“为己之学”。就“圣可学”的观念来说,显然不是对于者而言,而是对学习者而言,其重点不是教育者怎样去教,重点是学习者怎样去学,学习者自己怎样学得德性、学为圣贤。这也可见的教育思想更关注的不是教,而是学。这是儒家教育思想的特点。从《论语》的文本来看,“学”一词使用的频率极高,而“教”的使用甚少。这一对比显示出,孔子把“学”看成教育过程的首要因素。孔子所理解的教育不仅是教,更强调学,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人的自我追求的过程。孔子主张“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宪问,14:24),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为人即给别人看,为己是为了自己的人格与精神的成长和完满。从这个观点看,教育的主体性体现为由己之学,是人为了自己而主动的学习,教育的精神就是使受教育者主动地学习。“为仁由己,而由乎人哉?” (颜渊,12:1)学习成为圣人的观念不仅在教育目标上界定了教育的人文性质,也使得“教育”的重点不在教,而在学,虽然“学”可能包括向老师学,即包括一些教的内容,但学更多强调的是学习者自己努力地去学习、实践。
  3.教师的角色。与“为己之学”紧密相连的另一端就是“成人之道”。“为己之学”强调学习者的自我学习过程,而“成人之道”则突出教育者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应该扮演的正确角色。“学”既然是自主、能动的过程,那么“教”又该起到何种作用?在孔子看来,古典儒家的师道只是力图说明什么样的人是高尚的人,高尚的人具有什么具体的德性,而不是告诉学生学习者为什么要学习成为高尚的人格,更不会证明成为高尚的人有什么好处。
  因此,教育者的教育方式通常是启发诱导的,也是因材施教的。孔子说:“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子罕,9:8)“叩两端”还体现出朴素的辩证法因素,强调老师引导学生注意事物的对立面,从事物的矛盾中去求得知识。又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7:8)即教导学生时,不到他苦思不解要求解答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学生想说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如果学生还不能举一反三,就要暂停下来,不包办或灌输。对于儒家有关“教”与“学”之间关系,韩钟文引用了儒学大家朱熹在《朱子语类·一三》中的话进行了描述:“事事都用你自去理会,自去体究,自去涵养,书用你自去读,道理用你自去探索,某只是做得个引路底人,做得个证明底人,有难处同商量而已。” “成人”既要依靠师友教育与切磋的客观;更要依靠个人立志、自省、力行的主观努力。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形成理想的人格。当前也强调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两者是高度一致的[6]。
  我国外语学者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强调学习者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而教师则成为这一过程的引导者和协助者。刘重德引用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孟子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来鼓励大学生不要人云亦云,而是要积极独立思考、不断创新进步[7]。顾曰国认为,学习语言的误区之一就是对教师的过分倚赖,“大家要仔细揣摩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句话点出了学习的本质。任何一种学习,归根结底是在学生自身,而不是在老师。”[8]何自然特别强调虽然学外语的方法和经验因人而异,但最终外语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9]。
  
  四、
  
  用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考察,我们就会发现以孔子为首的一批儒家学者,为人类教育的发展是做出了伟大的贡献的。他们的教育观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孕育了后代许多新的教育思想,也对当代的很多教育思想起着作用。在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既要总结、吸收国外的教育传统和新的教育理念。同时,也应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优秀教育传统。
  
  参考文献:
  [1]Holec H.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 Press,1981.
  [2]Little, D. Learner Autonomy:Definitions,Issues and problems[M]. Dublin: Authentik,1991.
  [3]Littlewood, W.Defining and Developing Autonomy in East Asian Contexts[J]. Applied linguistics,1999,(1):71-94.
  [4]Nunan D.Closing the Cap Between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J].TESOL Quarterly,1995,(29):133-158.
  [5]陈来.论儒家教育思想的基本理念[J].北京大学学报,2005,(5).
  [6]史耕山,周燕.儒家教育思想与中国外语教育传统[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4).
  [7]刘重德.与大学生谈治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7,(4):5-17.
  [8]顾曰国.AWholePerson[A].《学习》编辑部(编).英语的门槛有多高[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104-109.
  [9]何自然.外语是学会的[J].外国语,2003,(2):51-56.

相关论文查阅:大学生论文工商财务论文经济论文教育论文  热门毕业论文   

【儒家教育理念与外语自主学习的关联】相关文章:

儒家管理哲学的核心理念论文04-12

外语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探析08-13

生本教育理念与大学生研究性学习05-13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让学生高效学习08-21

论高职外语专业学习指导08-12

用现代教育理念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参与意识05-13

外语类高校教育论文05-25

儒家伦理思想与当代高校德育教育研究08-05

试论以人为本视角下的外语教师自主发展08-06

“自主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