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论文

时间:2024-07-24 09:09:36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关于高校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论文

  论文摘要:为了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相适应,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已全面展开,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课题。高校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主导地位具有必然性,充分发挥高校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主导作用能够积极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的完善。

关于高校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校 毕业生 就业市场

  高校毕业生是高等教育的最终产品,是一批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的就业情况,关系到高层次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充分使用,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也关系到千百万毕业生的前途和命运。(《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在新时期,除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外,大部分毕业生实行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下,通过人才劳务市场,采取“自主择业”的就业办法。可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高校毕业生通过“人才市场”解决就业问题已成必然。在这种形势下,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就显得日益紧迫。

  一、高校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主导地位

  建立毕业生就业市场,将要经历一个从不规范到规范、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市场发育过程。在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建立、完善和运作过程中,由于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特点、高校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独特的位置和作用等等,高校无可置疑地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居于主导地位。

  1.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特点决定了它应该以高校为主导

  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不同于一般劳动力市场。一般劳动力市场中,各种人才以随机分散的形式进入市场流动,呈现出个体性。毕业生就业市场在短时间内要完成数以百万计的高层次人才的整体流动,具有群体性、时效性、层次性等特点。其流动速率之快、流动密度之大,决定了它必须在高校及主管部门精心组织、筹划下,才能实现毕业生充分合理的就业、避免人才资源的浪费及维护社会的稳定。而其它人才市场的工作容量和机构的职能都无法接受、容纳如此大规模、高密度、高速率的人才流动。

  2.以高校为主导的毕业生就业市场权威性高、可信度高,能够最充分的保证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方的合理权益

  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高校是收集、发布就业或招聘信息的最便捷可信的渠道,是国家就业方针政策的最直接的体现者,建立以它为主导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可信度。而且,高校所处的位置决定了它是用人单位的最佳代理人、是毕业生最可靠的介绍人。毕业生个人需要和用人单位的要求都是多方面的,需要一个介绍、推荐和指导的可靠中介,高校正适合充当这个角色。毕业生的情况高校应该最了解,且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直接关系到一所高校的声誉、生存和发展,任何一所高校要在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全力推销自己的毕业生,因而高校会尽力为毕业生争取就业机会和合理权益,是毕业生最可靠的介绍人;另一方面,为了维护自己在用人单位中的良好信誉和在市场中建立广泛的供求关系,高校必然也尽力维护用人单位的正当权益,为它们提供最适合的人才和最好的服务。而且,从长远来说,它会根据市场的反馈,加快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这对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都是有利的。

  3.以高校为主导的毕业生就业市场针对性强、效率高、履约率高,能够避免人力、财力、时间的浪费

  在一般的劳动力市场或人才市场中,针对性并不强。有些单位为了扩大名气而来;有些已内定,只是为了摆平内部矛盾打打幌子而已;有的受到主办市场之托,来助其撑撑台面等等,不一而论。毕业生们当然搞不清楚这种种内幕,为找一份好工作东奔西跑,会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时间;同时有一些已不具资格的定向生、委培生、已考上研究生的毕业生等等也会混入其中,影响市场有序性。有的学生从大三下学期就开始张罗,很多学生整个大四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找工作上,四年级的课程形同虚设。这对于保证教育质量也是非常不利的。而在高校组织的就业市场中,用人单位都是慕名而来,招聘方与应聘方目的明确,学校还可以给毕业生以合情合理的指导,三方可现场签约,签约后即具有法律效率,因而签约率高、履约率高。这样,既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了学生时间、金钱、精力的浪费,又可以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也避免学生盲目签约、任意违约。

  4.以高校为主导的毕业生就业市场,是国际高等教育的共有形式

  由于高校组织的毕业生就业市场运营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促进公平竞争、增强高校的竞争力等等优点,美国等市场经济发达国家高校对学生就业一般都设有专门机构,经常性的从事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推荐工作,各用人单位都到高校去招聘毕业生,学校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各类招聘活动。其它的人才市场一般办理社会人员、在职人员的流动,很少也很难办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事务,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起着辅助性、补充性的作用。毕业生就业市场由高校主办,实际上是国际高等教育的共有形式。国外市场经济国家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方式,对我国培育以高校为主导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具有借鉴作用。

  二、充分发挥高校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主导作用

  这几年来,在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的指导下,各高校、主管部委及省市均在一些高校进行了人才市场的试点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高校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还处于起步阶段,不少高校的就业市场还存在一些问题,还不够成熟、完善。在新时期,我们应该规范形式、形成制度、拓宽渠道、改进方式,充分发挥高校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主导作用。

  1.改进工作方式:由消极被动转为积极主动

  很多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部门只是坐守“人才”,守株待兔式的接受用人单位的咨询、招聘,惯例式组织几场人才交流会,缺乏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主动性。要搞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就必须要面向社会,由消极被动转为积极主动,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与用人单位建立密切的联系,广泛收集信息,从而较广泛的了解社会各方面的需求情况,开拓性的开展工作。可以通过以下渠道收集信息:

  (1)主动出击,参加全国、省、市的毕业生就业信息交流会;

  (2)汇总当年全部毕业生的来源、专业、学历层次、综合测评成绩、奖惩情况、外语水平、计算机水平、科研能力、择业心理趋向、爱好、特长等情况,编制毕业生登记表,并随函寄发到用人单位,介绍学校、生源情况,了解需求信息;

  (3)组织在校生在社会实践、实习中,调查、了解社会需求;

  (4)邀请用人单位来校座谈并热情接待用人单位的来访;

  (5)与已毕业的学生建立稳定的联系,进行追踪调查。

  2.充实工作内容:由片面服务转向全面服务

  目前,高校就业指导部门主要提供信息咨询、政策指导方面的服务,工作内容比较片面。要充分发挥高校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主导作用,除了提供政策指导、信息咨询外,还要提供全面的服务:加强对就业市场的研究和预测、开展就业指导课,提供就业思想指导和心理辅导,进行毕业生个性心理特征、气质、能力、人格类型、生活的适应性、承受挫折的能力等方面的测定和系统分析,给毕业生提供岗位参考,汇总当年毕业生的生源情况、编制毕业生登记表,邀请用人单位和往届毕业生与毕业生座谈,举办模拟招聘会提高学生求职技巧、应聘技能,在媒体上发布就业广告或就业信息等等。

  3.扩大市场空间:从有形市场为主转为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并重

  有形市场是指在有限的时间里,由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双向选择。高校单独或联合举办的供需见面会和双向选择活动是其基本形式。这样的市场由学校具体筹划和组织,用人单位到学校固定场所与毕业生本人直接见面,短时间内即可收到成效,又节约人、财、物力,因而直到目前为止都是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主要形式。

  无形市场是指就业信息网络化建设。21世纪是信息社会,无形市场建设好了,有形市场才会更加繁荣,没有无形市场,就称不上大市场,就不能适应信息化的就业市场。由于毕业生就业工作时间短、任务重,信息就成了提高就业市场效率的关键因素。加快就业咨询和信息服务的信息库和网络化建设,可以降低学生择业和用人单位搜索人才的成本,提高人才资源的配置效率。高校要特别重视就业信息网络化建设,要完善1998底年开通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提高信息的准确度和规范性,还要主动与用人单位建立互联网络,在网上互通信息,甚至在网上签订协议。同时,可以根据网络信息进行毕业生就业状况的统计监测、人才需求预测、就业形势分析等,充分发挥网络的快速、准确、高效、多功能的优势。加强建设和开发无形市场,延伸了就业的空间,有利于促进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现代化,使人才在更大范围内合理流动、优化配置、充分使用。

  当然,有形市场比较直观,互动性强,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可以现场指导、灵活服务,这些又是无形市场所难以比拟的。而且,在短时期内,无形市场不可能成熟到完全替代有形市场的地位。所以,我们应促进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4.扩展工作时间:从阶段性工作到全程式服务

  目前,针对高校毕业生举行的人才交流会一般集中在这两个时间段:每年的12月至元月(四年级上学期末),3月至5月(四年级下学期初中期)。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工作因而主要集中在这两个时段及其前后。由于高等教育市场正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一次性就业率大大降低,很多高校的本科生一次性就业率只在50%左右。这意味着将近一半的学生在毕业后还要继续在就业市场徘徊。

  因而,高校就业市场不能只是处理好了交流会高峰时的事务就认为完成任务了,在平时也必须有计划、分步骤开展细致周到的服务,使其工作常规化、规范化。当然这需要与上文所述三方面的建设相配套,工作内容的丰富、工作方式的转变、市场空间的扩大,都会促使就业市场的工作时间分布的常规化。比如,可以在交流会高峰之外的时间安排这些工作:在三年级下学期之末或四年级上学期之初可以安排就业指导课、编制毕业生登记表并输入网络、举办模拟就业会场,常年开展就业心理咨询、心理辅导服务,在交流会高峰之后举办一些小型的人才见面会,跟踪服务未就业毕业生等等,采取种种措施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5.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归根结底,教育质量是高校生存的关键,是高校保持高就业率的根本保证。而市场是教育质量最终和最关键的检验者。要常保就业市场的活力和高校的竞争力,高校就要密切关注市场对人才类型、素质的要求,改革课程计划和教学安排;敏锐洞察人才市场中新出现的就业领域和就业形式,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调整专业结构以适应市场需求。在当前“终身学习”社会,高校更应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综合能力、个性品质等方面的培养。在学生素质诸方面中,近来国际社会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除了学术性和职业性外的第三方面,即学生的事业心和开拓能力。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校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另外,应加强对毕业生心理素质的教育,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择业观、就业观,使学生更具有主动陛、进取心和适应能力。

  结合教学改革,高校要建立多元化的毕业生评价机制,逐步把偏重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体系转向注重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评价。同时,要建立高校毕业生创业风险基金,鼓励毕业生由被动就业转向积极创业。

【高校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论文】相关文章:

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组织设计论文12-23

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论文12-12

汽车营销市场调查的地位与作用06-02

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05-16

舞蹈教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论文11-24

双语教学在我国高校教育改革中的作用论文02-25

高校艺术教育在大学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作用分析11-24

谈谈声乐艺术中声乐技巧的地位与作用11-19

分析手绘在纺织品设计中的装饰作用论文03-10

浅谈图书馆在文化市场中的作用论文12-28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