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毕业论文3篇
毕业论文是毕业生总结性的独立作业,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去分析、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过程,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是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本科生毕业论文,欢迎大家参考!
本科生毕业论文篇1
一“跨文化”战略的基点
中国航空运输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主要不足之点从前述分析可见,当前航空运输企业所面对的“跨文化”冲突既有内因亦有外因。因此中国航空运输企业应兼顾内外,充分认知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找准核心竞争力和主要不足之点,以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从“跨文化”战略的角度看,当前中国航空运输企业具有以下有利因素:
1较为稳定的国内政治局面文化建设之功不在朝夕
而在于濡染渐替,这一特点决定了航空运输企业“跨文化”建设必然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而当前我国稳定的政治局面,恰为航空运输企业进行长远的“跨文化”战略规划提供了先决条件,中国航空运输企业可以着眼于更长远的目标有步骤地开辟国际市场,培养忠诚的国际性旅客群落。
2温和的国际形象中国长期保持温和而不走极端的外交政策
在全世界广交朋友,即便是与不同意识形态或存在长期边境矛盾的国家之间,也能够保持相对良好的国际合作及商贸关系。这也为中国航空运输企业开辟海外市场提供了有力支持。目前在世界上各主要航空客货集散市场,基本都不存在专门限制甚至抵制中国航空运输企业的政策或法令门槛。而专门针对中国市场或中国旅客而制造的恐怖事件亦绝少发生。这些因素,均有助于中国航空运输企业从容打造自身品牌形象,在主流国际航线上不易招致特定旅客的排斥感(如在国际旅行中,伊朗旅客不愿搭乘美国航空公司航班,欧美旅客不愿意搭乘俄罗斯航班,等等)。
3高度的文化兼容性中华文明本身具有高度的文化兼容性
与基督教、印度教等主要人类文明均无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且能和谐共生,这一特性是其他诸文明均不具备的。而基于传统文化而发展起来的中国航空企业文化,亦具有高度的兼容特质,较易融入其他文明所影响之市场。
4拥有巨大的本土市场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
为中国航空运输企业提供了世界上最为庞大和最具潜力的客货市场,而良好的融资渠道和市场发展势头,也使中国航空运输企业在经济上处于相对强势的地位,有助于以经济的强势带动文化走向强势。
5相对稳定的劳资关系中国航空运输
企业得益于相对良好的劳资关系和组织构架,公司运营稳定性远远超过了自己的欧美同行。近年来,欧美航空公司发生了多起罢工事件,即便如英国航空、法国航空、汉莎航空等多家老牌航空公司都在所难免,罢工不但影响了公司的利润收入,更对公司品牌形象造成了严重损害,甚至直接破坏了公司经营战略。以2014年9月中下旬发生的法航飞行员罢工事件(该航65%以上的飞行员参与了此次罢工)为例,此次罢工导致法航取消了近六成的航班,而起因只是飞行员对公司投资扩展旗下低成本航空公司不满。此次罢工,最终以法航管理层同意不增加对低成本子公司的投资而妥协,这也标志着法航参与低成本航空市场的努力遭遇严重挫折。由于员工过分强调自身既得利益而与公司发展转型战略发生冲突,此类劳资矛盾已成为困扰欧美航空公司的长期痼疾,导致一些老牌航空公司转型困难,经营风险巨大乃至于被市场所淘汰。
6重视以安全为核心的社会责任
以“三大航”为代表的中国航空运输企业,长期以来对安全和社会责任的重视更甚于对利润的追求。从周总理1957年10月6日的题词“保证安全第一,改善服务工作,争取飞行正常”转化而来的“安全第一,优质服务,飞行正常”12个字,是中国民航深入骨髓的传统企业文化,与大多数竞争对手单纯追求利润的核心价值观有所不同。当然,中国航空运输企业在“跨文化”领域中也存在一些弱项,具体体现在:
(1)语言文化上的弱势
中华文明属于具有高度内敛性质的区域性文明,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华文化影响主要局限于东亚一隅。而与此同时,汉语又属于全世界最难学的语言之一。相较于英语近两三个世纪以来在全球的殖民开拓,汉语言文字在国际交流中暂时还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甚至较之阿拉伯语、法语和拉丁语系的国际影响力也仍有较大差距。语言文化上的弱势直接导致中国航空运输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品牌话语权不足,包括更低的广告费效比、较弱的品牌认知度、使外籍旅客不便的服务感受(如飞国际线的外籍旅客通常更愿意选择以母语服务的航班)以及一些文化上的歧视和偏见等等。
(2)对行业规则缺乏话语权
由于持有先发优势,欧美国家一直扮演着世界航空运输业行业规则(从经营规则到安全规则)的制定者和仲裁者的角色。因此相关行业规则就不可避免地迎合欧美的市场规
则和文化传统。中国航空运输企业由于起步较晚,目前基本只能跟随和服从。如为适应全英文指令的订票系统、通讯导航和空地对话系统等,中国航空运输企业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员工培训成本和软、硬件设备成本。
(3)组织架构上的欠缺
中国航空运输企业目前对“跨文化”战略尚缺乏充分的认识,普遍缺乏相应的组织机构来专司其职,亦欠缺有针对性的绩效指向和考核机制,对“跨文化”战略的认知尚处于“刚刚有想法,基本没思路,完全没行动”的起步阶段,更缺乏有针对性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综上,中国航空运输企业“跨文化”核心竞争力可以归纳为“稳定”、“兼容”、“安全”,而弱点则在于起步晚、国际市场话语权待培养建树、系统思考和规划欠缺等方面。
二中国航空运输企业“跨文化”战略对策
综合中国航空运输企业“跨文化”核心竞争力及主要不足,我们可以归纳出中国航空运输企业“跨文化”战略的两大核心要素:其一是中国航空运输企业如何发挥自身“跨文化”核心优势。
(1)积极利用竞争对手间“跨文化”冲突的缝隙
争夺市场资源。就当前世界形势看,基督教文明与伊斯兰文明之间的政治文化冲突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作为人类世界的主要矛盾而存在。而这种长期性的政治文化冲突,势必将对相关国家的航空运输企业在经营上造成显而易见的影响,如“911”事件之后,在世界范围内搭乘美国航空公司班机的旅客人数即出现大幅滑落,大量涉阿航线的经营更是出现了显著减收,直接导致了诸如美国航空、联合航空、达美航空等著名航空公司一度申请破产保护,并削减了大量航线航班,这就为包括中国航空运输企业在内的一批原本处于弱势的中间对手提供了争夺市场资源的最好机遇。紧盯强势对手的收缩行为,抓住机遇跟进占领并巩固市场,将是中国航空运输企业挤入一些传统高门槛、高竞争性市场的难得机遇。而文明间的冲突又必将成为逼迫强势对手采取市场收缩行为的重要原因,故而中国航空运输企业理当予以充分的重视并开展相应的研究,从而有预见性地对自身国际化经营战略做出相应的调整,充分利用好对手因“跨文化”冲突而留出的缝隙。在一些欧美航空公司因为政治原因不愿或不能进入的国家或地区航线上,中国航空运输企业则可利用竞争压力小的良好契机积极开发适宜的航线产品(如中国—伊朗航线,中国—俄罗斯航线等),亦即中国航空运输企业拥有更大的市场开拓空间优势。
(2)继承和发扬自身政治文化优势
中国航空运输企业经过60余年的积淀、30多年的改革开放,形成了许多优良的企业文化,譬如强调集体主义的齐抓共管的团结意识、重视人文关怀的思想政治工作传统等,共同营建起了以“和谐稳定”为核心的传统企业文化,这是以“三大航”为代表的中国大型航空运输企业得以长期保持队伍稳定的重要因素,也是我们坚持“制度自信”的成功案例。因此在“跨文化”竞争中,我们应该坚持和发扬这一核心文化元素。只有确保自身核心队伍的长期稳定,才可能在竞争对手出现阶段性的组织混乱时(如前述法航因飞行员罢工取消近六成航班,就为其竞争对手易捷航空腾出了大量市场空间),居于主动地位。但在保留核心文化元素的同时,在组织手段上亦必须随“跨文化”的市场特点而与时俱进,积极吸收外来的先进思想和经验,以持续强化组织和制度优势。
(3)充分发挥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
中华文化深受儒学思想的熏陶,而儒家在当今最有实践意义的思想则可归纳为两条,一条是“以和为贵”,另一条则是“忠恕”。这同样也是中国航空运输企业“跨文化”核心竞争力的哲学基础,是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和”与“恕”代表不同思想与文化之间的兼容与尊重,代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换位思考的智慧;而“忠”则代表着忠于所事,亦即坚持职业操守和对事业的忠诚。“和”、“恕”、“忠”是中国航空运输企业对内增强队伍凝聚力,对外亲近目标市场、融洽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思想基础和行为准则。“推进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除发扬好中华文化的多元兼容性外,对航空运输企业而言,充分发挥中华文化的特色魅力还具有更为特殊的市场意义。如南方航空在广州飞美国洛杉矶航线上推出空乘旗袍装服务,在餐食中配送粤式早茶点等,即很成功地通过这些颇具文化特色的差异化竞争手段,吸引了大量喜爱中国文化的外籍旅客。
(4)坚持“安全第一”的核心价值观
对航空运输企业来说,安全永远是应该给予旅客的第一承诺,没有坚实牢固的安全基础就谈不上企业的发展,更谈不上开拓国际市场。以曾经因出色的服务水准而荣膺Skytrax五星荣誉的马来西亚航空公司为例,由于在半年内连续遭遇了“MH370”和“MH17”两起造成全球性影响的重大安全事故,马航航班客座率急剧下降,经营出现大幅滑坡,员工队伍也爆发了辞职潮,一家本来很有影响力的国际化航空公司就此濒临破产边缘。“安全第一”是中国民航的文化传统,也是中国航空运输企业最为核心的价值观,更是中国国有资产控股企业对社会的责任承诺。“安全第一”不是大话口号,而是早已固化入中国民航经营本能中的基因沉淀,中国民航持续保持世界领先的安全记录正是这一核心价值观的现实体现。同时,“安全”也是以“三大航”为代表的中国航空运输企业走向世界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因此必须长期坚持,绝不能因“跨文化”而有所妥协。
(5)设立“跨文化”战略机构进行系统思考、总体设计
“跨文化”竞争是长期性和持续性的战略步骤,因此必须在部门机构设置上予以考虑,可以专设新机构进行统筹,也可以指定现有机构承担专业管理职能,调配有相应知识和创新精神的人员专司其职,对“跨文化”问题进行系统的调查和思考,总体规划国际化目标区域与本土文化、目标区域间的文化融合工作,并建立相应的绩效指标体系,促使“跨文化”战略机构充分发挥作用,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积极、高效的参谋意见。当然,外聘专家或专业机构为企业量身打造系统的“跨文化”战略,也是一个可选的方案。
其二是中国航空运输企业如何规避“跨文化”冲突或削减其负面影响。
(1)准确认知文化的差异性
中国航空运输企业应根据自身的“跨文化”发展规划,有针对性地预研目标市场的文化属性、风俗禁忌、文化认知、历史恩怨、政局态势等情况,并细分目标市场文化与我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和可能存在的冲突,提前做好应对的预案。
(2)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行为差异
要善于理解和换位思考,对与我存在显著差异的行为习惯要充分尊重,如阿拉伯人在斋月里不谈工作,因此在进行重要业务洽谈时,就应当尽量避开,以免引起对方的反感。而在工作计划和企业规则的制定中,也必须将合作伙伴或外籍员工的差异化行为可能造成的影响考虑在内。
(3)积极破除专业语言障碍
近年来国内高等教育逐渐普及,为社会提供了越来越多包括小语种在内的外语人才,这为中国航空运输企业在“跨文化”竞争中破除或缩小语言障碍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但仅具备外语能力而无航空运输业务知识也难以进行业务交流和市场开拓,因此中国航空运输企业必须未雨绸缪,有计划地做好外语能力与业务知识双优兼长人才的培养储备工作。而在一些具体的瓶颈性短板领域,还可考虑通过国际人才市场招募相关经营管理人才,从而迅速破除专业语言障碍,通过“借船”而实现“出海”。
(4)承担社会责任,争取理解与认可
由于长期居于文化弱势以及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中国航空运输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品牌开拓长期不尽如人意,尤其是高端旅客对中国航空运输企业的认可度不高。因此中国航空运输企业更应该采取融入目标市场社会的积极措施,如适当扩大当地雇员比例以提供就业机会,诚信纳税以博取地方政府好感,参与公益事业以争取社会认同,等等。“兴天下之利”不但是道义责任,同时也是极为有效的市场手段。总的来说,以上思想可归纳为“认知全球化,表述本土化”。即中国航空运输企业应在充分认识潜在市场与自身文化差异化的基础上,以自身文化中的优势项目为核心竞争力,围绕经营增值的目标,积极以文化服务于市场。在具体措施上,则应以切合目标市场文化认知和风俗习惯的措施开拓市场,维护市场,建树品牌,扩大影响。
三结论
中国航空运输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由于随着文化跨度的增大(包括双边文化的差异化、涉及文化的多元化等因素),企业传统文化与目标市场文化之间的“公共交集”会越来越小,从而造成企业经营管理的难度不断上升,体现为一系列“跨文化”冲突及随之带而来的负面影响。企业的文化建设必须能够促进经营工作,必须与自身产业特点和市场形势相匹配。因而,中国航空运输企业国际化经营所必须求取的跨文化“公共交集”,应首先建立于全人类的共同诉求之上,以例如安全、公益、共赢、彼此尊重等人类共有的基本价值为核心,在此基础之上,以“认知全球化,表述本土化”的原则不失变通地开拓目标市场。本文特针对中国航空运输企业所面对的“跨文化”冲突现状,基于一系列现实案例进行了深入的原因剖析,探研了中国航空运输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的“跨文化”核心优势及存在的短板,并据此提出了中国航空运输企业在“跨文化”战略中所需面对的两大核心问题,即如何“扬长”与“避短”的问题。要言之,如何实现文化的跨越对中国航空运输企业国际化进程影响至深,因此极有必要展开有针对性的“跨文化”战略建设,以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整体战略。
本科生毕业论文篇2
摘要:在我们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企业发展的越来越快,其不仅能满足国家和人民的基本需求,还能促进其他行业的共同发展。但是很多企业仅表面在快速发展,其内部并没有跟上发展的脚步,从而给企业的发展增加了难度。如财务会计的主要工作是对企业的经济状况进行整理,重报告、轻分析,而管理会计则能提供更全面的财务信息,重在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分析,而由于很多企业并不重视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工作,使管理会计的工作在企业中会受到很多方面的限制。
关键词: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转型;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企业中财务会计的主要工作是整理其经济支出与收入情况,合理管理和支出成本等,但是财务会计并不重视对企业经济情况的分析工作,不能给企业的管理者提出真正有效的建议,从而使财务会计工作对面临的挑战不能做出很好的应对,影响到企业的稳定发展。而管理会计工作就能很好地弥补财务会计的不足,所以财务会计的转型工作迫在眉睫,而如何更好地解决转型过程出现的问题也是本文的重点讨论对象,希望本文的言论能够真正帮助您解决一些问题。
一、财务会计转型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转型意识弱,对于管理会计的认识程度不高,相关规章制度不完善
很多企业及相关工作人员对于会计部门的看法仅仅停留在表面,认为会计部门只需整理好相关财务信息,以成本核算为基础,不需要对财务信息进行分析。而这样片面的想法并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只注重短期利益,没有用长远的眼光看待企业的未来发展,这也就使得财务会计的转型工作比较困难。并且很多企业对管理会计的认识程度并不高,对其看法不一,这是由于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时间不长,没有站稳脚跟,使得很多管理者和工作人员看不到它的作用和重要性。这也使得企业对管理会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相关的规章制度也不完善,不仅不能给管理会计的其他工作提供一个标准,还不能很好的约束工作人员的行为,使他们做不到有规可依、违规必究。如工作人员在进行本季度的财务分析工作时,由于其规章制度不完善,给了一些工作人员可乘之机,不重视财务报表分析,用上一次的报表滥竽充数,更改数字和语句便完成分析任务,换汤不换药,这样不仅浪费了企业的资源,而且并没有将管理会计的作用发挥出来,没有意义的财务报表分析也对企业的发展起不了任何影响。
(二)企业缺少资源的支持
我们知道,许多企业执行比较粗犷的经营模式由来已久,而将财务会计转型至管理会计的发展实际上是其经营模式的改变,这样的转型工作需要更加精细化的管理模式来支持,而这可能要从企业的多方面进行调整。一是必须从基层做起,管理会计想要在企业立足,必须需要工作人员的支持,而转型工作需要进行人员的调整,这样调整可能会影响到工作人员的自身利益,使他们对转型工作和管理会计产生抵触心理,从而使基层工作无法开展。二是很多企业缺乏管理会计方面的人才,这就要求其必须请专家教授来进行指导,而这就需要更多的人力、财力来支持,对于很多企业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三)相关监督体制不完善,监管力度不高,导致财务会计转型过程混乱
众所周知,完善的监管体系能够保证其他工作的正常进行。而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发展时间不长,其相应的监管制度也不完善,管理力度不高,这不仅会对财务会计的转型工作产生影响,还会使管理会计的各项工作混乱,不利于管理会计很好的立足于企业中。
(四)企业会计部门的信息化建设程度不高,硬件和软件均落后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深入,企业的很多工作已经建立了信息化系统,这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还节省了很多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而企业的会计部门也不例外,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不仅大大方便了财务会计的整理、存放等工作,还能提高其准确性,减少人工误差,并且实现信息共享,利于其他工作人员查看财务信息。但是很多企业会计部门的信息化建设程度并不高,不仅硬件设施存在落后性,其软件设施也跟不上现代社会发展的脚步。如由于其软件设施落后,防御不了病毒等的侵袭,使其信息化系统的安全性不高,容易使企业的财务信息泄露,给了竞争公司可乘之机,降低了企业的竞争性。而且很多企业会计部门的信息化建设缺乏专业的人才,使得信息化系统出现故障时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
二、解决财务会计转型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完善管理会计的相关规章制度,加强企业对管理会计的认识程度
从上文中我们知道,很多企业并不重视财务会计的转型工作,管理会计的相关规章制度并不完善,从而使转型工作比较混乱。所以企业应该结合其实际发展情况和经济状况来完善管理会计的规章制度,并且要参考工作人员的意见,了解他们的想法,以利于规章制度能够更好地实施下去。这样完善的规章制度就能一定程度上避免一些工作人员的不规范行为,也能帮助他们找到工作的要求和注意点,提高管理会计的工作效率。而且企业应该重视管理会计的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工作人员和管理者对其的思想认识,从而帮助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工作的进行。
(二)积极筹措资源
很多企业由于资源不足使得财务会计的转型工作比较困难,所以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企业应该积极筹措资源,利用各种方法来支持转型工作。如企业可以利用审计后的财务报表让银行了解其的实际经济情况,以利于更好的筹措资金。而且企业要注意调整工作人员的思想,减少其抵触心理,并且做好福利待遇,使其能够很好地支持企业财务会计的转型工作,并为之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三)加强企业对会计部门的监管力度
为了更好地完善企业对会计部门的监管体制,加强监管力度,除了要切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完善外,还可以实行一些奖惩措施,如对于严格执行监督工作的工作人员实行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反之,对于不严格执行监督任务且出现工作失误的人员则实行一些惩罚措施,这样就能很好地约束工作人员的行为,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而通过加强企业对会计部门的监管力度,就能很好地解决财务会计转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其转型效率,有效地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连接起来,加强他们之间的联系。
(四)完善会计部门的信息化系统,加快其信息化建设工作
为了更好地完善企业会计部门的信息化系统,企业除了要引进更多的.硬件设施外,还应该注意其软件设施的完善,这样才能提高应对病毒等的防御能力,当面对它们的侵袭时也能及时做出反应,防止出现信息泄露的现象,从而有利于信息化系统安全性的提高。并且企业要扩大会计工作信息化系统的信息共享范围,方便更多的员工,也能大大节省工作时间。而为了提高会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程度,更好地进行财务会计转型工作,引进更多的专业人才以及按时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工作尤为重要,这样不仅有助于管理会计更好的立足于企业中,还能很好的解决信息化系统出现的问题,避免了很多资源的浪费。
三、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已经不能让企业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脚步,只有不断精细企业的管理模式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而将财务会计转型为管理会计也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但是转型过程总会遇到很多困难,受到外界环境和企业内部环境的限制,所以为了使企业立足于现代社会中,只有不断接受挑战,解决财务会计转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才能促进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彭云核.从财务会计到管理会计的转型进阶[J].财会学习,2019(24).
[2]华宇哲.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思考[J].科技经济导刊,2018(33).
[3]曹歌航.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路径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8(12).
本科生毕业论文篇3
摘要:面对市场经济持续增长带来的挑战,现代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如何提升财务会计质量,对于企业经营效益和竞争优势提升具有重要促进作用。财务会计是企业内部运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协调化,有助于正确解释两者关系,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为企业重大战略决策部署提供依据。本文就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协调性展开分析,提出合理的协调路径予以实践。
关键词:税务会计,财务会计,协调性,财务报告
1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差异和意义
1.1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差异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二者联系较为密切,均是为了满足企业资金管理需要产生,但无论是计量依据、核算对象,还是会计要素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在核算对象方面,财务会计强调企业资产核算,了解企业的财务工作情况基础上,为后续企业管理和决策提供可靠依据;而税务会计是依据法律法规,计算和控制企业税务活动,在合法范畴内降低企业税收负担,为企业带来更加可观的经济效益。计量依据方面,则是坚持权责发生制,要求企业会计核算工作规范化,合理记录企业经济活动发生时间;税务会计则是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整合在一起,精准核算企业需要缴纳的税款。会计要素方面,财务会计中包括负债、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多个要素;税务会计要素中包括纳税所得、应税收入和应纳税额等多个要素。通过对比分析可以看到,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是协调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开展的关键所在。
1.2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协同的意义
在市场经济持续增长下,现代企业之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企业的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逐渐趋同化。由于会计信息使用机构多样化,促使新时期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于客观因素影响,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经常出现矛盾冲突,不仅影响到企业财务管理水平,还会制约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为了有效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谋求企业可持续发展,应该推动管理模式创新,企业可以积极履行纳税人应尽义务,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2企业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关系
就现在企业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之间的关系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1财务会计是税务会计的基础
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之间联系较为密切,由于税务会计自身工作严谨性较强,在具体工作开展中以财务会计信息为依据的同时,实现企业经济活动的全面监管和控制,提升纳税人员素质能力,以便于企业会计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发展[1]。在现代企业经济活动中,如何发挥财务会计原有作用,需要企业管理者提高对财务管理重视程度,通过对财务会计信息的分析了解企业经营发展情况,并且对收集到的资料归纳整理,为后续财务管理提供依据。财务会计信息同样是税务部门工作开展主要参考的财务信息,通过先进技术应用来建立财务会计系统,贯穿于经济活动中,充分掌握企业的经营发展情况,制定税务会计编制。
现代企业发展中,结合企业发展情况整合财务会计信息,对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中的问题有效改进,确保会计核算质量,将核算结果应用到具体财务管理中,在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同时,为企业带来更加可观的经济效益。但需要注意的是,企业现行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之间存在时间差问题,需要财务人员严格遵循配套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规范开展工作,以便于为市场经济稳定发展奠定基础[2]。
2.2财务报告是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载体
通过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关系分析可以了解到,财务报告是二者的载体所在。在具体工作中,保证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协调开展,迎合企业战略部署达成管理目标,为企业市场竞争和发展奠定基础。通常情况下,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协调化主要表现在财务报告中,但是由于税务会计的束缚作用,致使财务人员工作中严于律己,严格遵循税务会计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3]。结合企业的资产、负债和利润情况综合考量,剖析计税基础和账面价值的差异所在,对于差异中产生的所得税,及时、全面记录下所得税差异和经营利润。如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中,综合考量时间差,设置递延税款项目,确定企业的资产情况、负债情况和利润情况,提升企业市场竞争优势的同时,为企业带来更加可观的经济效益,迎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趋势。
2.3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联系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两者联系较为密切,同样存在明显的差异。在会计核算中,核算对象不同,其中财务会计是以货币计量企业所有的经济活动,是会计核算基本对象。而税务会计核算中涉及到众多内容,包括收益分配、税收收入、税收减免、成本计价和税款解缴等经济活动[4]。同时,二者的会计核算目标存在差异,税务会计核算以国家税收法律为依据,促使会计使用者税收收益最大化为目标;财务会计将会计记录和会计核算等经济项目为目标,结合企业管理目标来统一管理企业资产、负债、资金流动和收益等经济活动,动态调整企业的战略部署,谋求可持续发展。在具体用途方面,两者的差距最为明显,诸如,增值税法中定义的“销售货物”,其中缺少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相关问题,仅仅是从法律角度来界定。假如企业需要如期销售一批货物,但是款项收不回的几率较高,在会计上则记为不确认收入,但依照增值税法规定要确认销售。如果企业不能综合评估退货可能性,通常在售出商品退货期满时确认会计收入,但依增值税法规定需要在商品发出时才可以确认销售。这时涉税会计处理一般为借记“应收账款”或“应收票据”科目等,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
3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协调发展有效途径
3.1缩小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政策差异
在市场经济持续增长下,现代企业的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但是由于以往计划经济带来的影响,导致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僵硬、管理方式单一等问题,不仅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效益,还会制约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当前市场逐渐复杂环境下,我国税收制度和会计制度随之变化,促使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政策差异缩小,对于二者协调化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在完善企业财务制度的同时,还要正视的二者政策差异,避免二者独立发展,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效益[5]。通过企业发展现状来看,控制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政策差异,有助于为推进会计改革奠定基础,但这种差异并非是短期内可以实现的。对于企业违法经营活动,应该遵循配套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进行惩处,并且财务报告中充分罗列成本和费用。根据税收法律法规相关要求,支出和抵税过程融合,获取税收利益的同时,推动企业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协调发展。
诸如,对于企业的违法行为,在政府处罚期间,财务会计可以将企业的运营成本和费用等资金充分列支。但是,根据我国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此种列支行为应用在抵税时,充分展现出税法的基本性质,即税收利益为主要目标。
3.2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趋同化
为了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提升竞争优势,应该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趋同化发展,实现资源合理配置。通过我国税收征管工作的综合分析,了解到二者趋同化特点愈加鲜明,获得企业的认可,相应的制度也将更加权威、可行。财政部门应该制定明确的税收法律法规要求,推动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趋同化,为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协调化发展奠定基础。但是,我国企业经济活动统筹规划中,如果筹划不合理,将会制约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趋同化发展。这就需要企业统筹规划,降低企业税收负担的同时,合理规避税收,以便于实现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协调化发展。此外,还要加强会计信息披露,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储备和业务能力,推动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融合的同时,完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根据制度充分披露会计信息,反馈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问题,寻求合理措施及时改进,提升财务管理有效性,为后续管理和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3.3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协调化发展中,应该立足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管理机制,促使后续相关工作有章可循。首先,建立健全税务会计理论机制。丰富理论基础,选择合理的理论方法,规范化税款缴纳的会计核算工作,依托于会计系统客观反映出来,对于税务会计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但是,具体实践中应该促进会计制度和税务法规融合,充分发挥主管部门职能,为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协调化发展奠定基础。其次,完善税务会计准则。税务会计属于财务会计范畴,为企业决策和管理提供有价值核算结果。但是,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核算主体差异显著,需要编制合理的税务会计准则,促使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协调发展。更为关键的是,这一准则与财务会计工作方法保持一致,避免重复纳税或漏税问题存在。
正确区分营业收益和资本收益的差异,了解纳税责任差异下实现收益,这样才能保证所得税和费用核算合理性,为企业管理和决策提供可靠依据,谋求企业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面对当前市场激烈的竞争,现代企业为了谋求可持续发展,首要一点是正确看待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之间的关系,整合资源,结合相配套的法律法规规范化开展,保证税务会计独立性的同时,规范化开展财务会计工作。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可以实现企业所有经济活动的监督和控制,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推动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默涵.浅析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关系及其协调性[J].现代商业,2018,25(27):119-120.
[2]王雁.浅议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之间关系的协同[J].现代商业,2018,34(23):145-146.
【本科生毕业论文3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