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中学生体育锻炼兴趣与习惯养成的重要性探讨论文

时间:2022-12-13 16:29:35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提升中学生体育锻炼兴趣与习惯养成的重要性探讨论文(通用5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提升中学生体育锻炼兴趣与习惯养成的重要性探讨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提升中学生体育锻炼兴趣与习惯养成的重要性探讨论文(通用5篇)

  提升中学生体育锻炼兴趣与习惯养成的重要性探讨论文 篇1

  摘要:中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应当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众多素质中便包含了身体素质。学生具备较高的身体素质才能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知识学习和探索中,也能转变学生的精神风貌。此次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出中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与习惯培养途径,该文从阐述提升中学生体育锻炼兴趣与习惯养成重要性的角度着手,结合自身教育工作经验和掌握的理论知识,提出相应的实施途径,以期为我国中学体育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关键词:中学生;体育锻炼;兴趣培养;习惯养成;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简称《决定》)的内容,学校在对学生开展体育教育工作时,应当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种体育活动当中,并让学生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运动锻炼意识。中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应当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众多素质中便包含了身体素质。学生具备较高的身体素质才能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知识学习和探索中,也能转变学生的精神风貌。通过对该《决定》内容的分析得知,针对中学生开展体育教育的运动参与目标是增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进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在这样的教育指导思想下,中学在制订体育教学方案时,应当关注该方面的内容,并作为体育教育开展的目标。但是当前多数中学比较关注学生文化课内容的研究,对于体育教学研究较少。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之下,该文针对中学生体育教育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与研究。

  1、提升中学生体育锻炼兴趣与习惯养成重要性

  1.1增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动性

  当前,在开展学习活动过程当中,会耗费学生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多数学生在长时间的学习之后,对于体育运动感兴趣程度不高,这样不利于中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因此在开展中学生体育教学活动时,提升中学生体育活动参与的兴趣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频率。并能让中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之后,体验到运动所带来的愉悦感。在这种愉悦感的长期刺激之下,能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体育锻炼或者其他体育活动当中,进而辅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1.2持续性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在提升中学生体育锻炼兴趣和养成体育锻炼习惯之后,能够让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持续性的提升。参与体育锻炼或者体育活动,能够加速人体新陈代谢,也能够让学生释放学习或者生活当中的一些压力。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体能,也能够让学生具有更为健康的心理状态,这对促使学生勇敢面对生活当中的挫折和学习当中的压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也能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升,进而实现我国培养综合性人才的教育目标。

  2、中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与习惯养成的途径

  2.1教师应按照学生成长特点设定体育课程内容

  处于中学学习阶段的学生,面对较大的升学压力,学生通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身体问题和心理问题。因此,中学教师应当明确开展有效的体育教学活动内容,组织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够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也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质。因此,教师在具备这样的意识之后,应当按照学生个人成长特点和身体发展特征来设定出丰富性较强的`体育课程内容。首先,为了能够避免学生在体育运动或者参与体育活动时受伤,应当组织学生参与适当的体能基础性训练。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身体的韧性,也能够让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进而主动地参与到体育锻炼和活动当中。其次,教师应当将一些球类运动的技能和技巧讲解作为教学内容,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在课上对球类运动进行技能练习,也能在课外与其他学生共同开展相应的体育锻炼活动。

  2.2创新体育课程和体育锻炼开展方式

  体育课程开展方式对于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体育教师在对中学生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当创新课程开展方式。例如,在中学生体育教学课程当中,可以采用户外拓展的模式。部分中学生未能积极参与体育课程,甚至对体育锻炼参与性不高,最主要的因素是很多体育课程开展比较枯燥,课程内容也比较乏味,而采用户外拓展的方式,能满足中学生探索自然的好奇心理,借助户外拓展体育锻炼,能让中学生认识到自身所具备的潜能,进而增强自身的积极性,也能让中学生克服惰性的心理,通过训练来磨练自身的战斗意识和解决困难的能力,充分地提升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激发其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

  2.3设定多样化体育赛事

  为了能够让学生的体能得到持续的提升,也能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中学教务人员和体育教师应当设置多样化的体育赛事,并且持续性地开展各类体育赛事。以篮球运动为例,最初可以在班级当中形成2支篮球队伍,然后决出班级最佳篮球运动队员,组成班级体育篮球队。之后在年级组当中通过举办体育篮球运动赛事,决出最佳篮球队,并挑选年级组最佳体育篮球运动员,作为特定年级组校队。这样能够让较多的学生参与到自身比较擅长的体育运动赛事当中,锻炼学生的综合体能,辅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锻炼习惯,这对于促使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养成意义重大。

  3、结语

  综上所述,提升中学生体育锻炼兴趣和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性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能够增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另一方面能够持续性地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因此,中学教师在开展体育课程或者组织体育锻炼活动时,应当按照学生个人发展特征来设定体育课程内容,并且创新体育课程和体育锻炼开展方式,也要设定多样化的体育赛事,来促进学生参与到特定体育项目运动当中,进而养成终身体育运动的习惯。

  4、参考文献

  [1]金程.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策略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9):159-160.

  [2]杨倚华,崔忠磊.中学生体育意识及锻炼现状调查[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8):81-82.

  [3]张学军.浅析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9,25(28):28-29.

  [4]刘红梅.高中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南京体育学院,2020.

  [5]黄茂丽.中学生体育锻炼动机与锻炼效果的关系性研究--以天津市第四十二中学为例[J].青少年体育,2020(6):34-36.

  [6]王思玉.家庭体育对扬州市城区高中生体育行为影响的研究[D].南京体育学院,2020.

  [7]胡超.浅谈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C].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20年南国博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二).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20:680-682.

  [8]赵洪波,徐典.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生健康行为评价模型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3(2):215-227.

  [9]朱厚伟,史曙生,申翠梅,等.我国初中生视力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CEPS(2014-2015学年)追访数据的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J/OL].中国体育科技:1-10[2020-08-24].https://doi.org/10.16470/j.csst.2020093.

  [10]崔雅茹,刘博文,王丽.体育锻炼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中阿科技论坛:中英阿文,2020(6):158-159.

  [11]薛卫东.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与现状分析[J].教育革新,2019(6):69.

  提升中学生体育锻炼兴趣与习惯养成的重要性探讨论文 篇2

  摘要:伴随着教育教学制度在我国的不断改进与发展,小学阶段的教学与之前相比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小学低年级学生除了需要接受基础的文化知识教育之外,还需要进行相应的体育锻炼。而体育锻炼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形成长期的体育锻炼习惯。本文从小学低年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谈起,提出几点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对策,旨在提升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体育锻炼水平。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体育锻炼;习惯培养

  我国在不同阶段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呈现出了不同的体育教学训练模式。从小学低年级就开始注重对小学生的体育锻炼,可以切实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从而为学生的综合发展以及不断成长奠定基础。

  一、小学低年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培养的必要性

  注重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实际上非常符合我国所提倡的终身体育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方式。因为通过体育锻炼,小学生可以在学习之余,锻炼自己的身体,起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另外,在参与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小学生还可以不断放松自我,增强与他人的交流与交往,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由于初入校园,小学生对于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通过体育锻炼,他们能形成对体育学科的兴趣,进而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拥有更加健全的人格以及更为强健的体魄。从长远角度来看,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是极具科学性以及客观性的,是符合科学、系统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的关键性举措。

  二、小学低年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培养的具体对策

  (一)注重排队站队训练

  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必须先把握好小学生的生理以及心理特点。只有充分考量小学的身心特点,才能制定出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特点的体育锻炼培养方案。教师需要注重小学生排队站队这一环节,以此为契机,让学生形成快速、安静、整齐排队的能力与习惯。在体育课程开始之前,教师需要向学生问好,而学生也需要排好队伍向教师问好。之后,教师需要宣布课程规章制度,以及本堂课的教学要求和内容。在此期间,学生需要按照要求排好队伍,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解。这样的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站队效率,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二)注重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

  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开展体育教学的关键。针对当前低年级学生的体育锻炼现状来看,教师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其一,可以选择榜样激励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虽然涉世未深,可对于一些知名体育明星还是会有一些了解。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任务开始之前向学生介绍一些比较熟悉的体育明星,充分发挥这些明星的榜样作用,通过明星效应激发学生学习和锻炼的兴趣。其二,编制口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比如一些相对复杂的动作,小学生在记忆的时候很容易出现困难,这时编制朗朗上口、通俗易记的口诀,让学生一边读一边做,则可以帮助学生将动作和技巧记忆深刻,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很有帮助。其三,增加学生的自我锻炼机会,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当前的教育教学制度要求教师时刻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足够的自我锻炼机会,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锻炼习惯。而学生在进行自主锻炼的过程中可以找到锻炼的方法,掌握更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教师在其中的作用就是引导和监督,确保学生锻炼安全的同时,也为一些产生困惑的学生答疑解惑。其四,利用竞赛的形式进行体育课堂讲解。体育具有竞技性,小学体育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尝试引入竞赛,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每一位学生的能力,使学生以最高涨的热情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另外,通过竞赛,学生还可以形成坚韧的性格品质,消除消极情绪,提升运动积极性。其五,开展一些有趣的体育运动项目,比如阳光足球、七彩跳绳以及花样排球。所谓阳光足球,就是按照阳光体育的原则,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足球运动。低年级小学生不具有太强的综合能力和身体素质,开展阳光足球这类项目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能让更多的小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过程当中,起到了强身健体的目的和作用。

  (三)注重对体育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完善

  在小学低年级的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有许多资源可以被利用,体育教师要学会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与完善。其一,从学生角度分析,学生资源的整合有利于教师开展有效的'分层教学。不同的学生在身体素质、智商智力以及综合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别,而且他们对于不同体育项目的喜爱程度也有一定的差异,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分层教学。具体做法:教师需要先对不同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分析,然后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比较能够接受的形式,参与到体育运动过程中,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地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其二,教师还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整合。教师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从教学过程、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培养等多个方面实现统一,以帮助学生掌握体育锻炼技巧,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其三,教师要对学校所提供的物质资源进行整合。常见的用于进行体育课程讲解的物力资源包括基础运动场地、体育运动设施以及相应的器材。小学体育教师需要对这些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和利用,确保最大程度上发挥其作用。

  三、结语

  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是小学生在接受素质教育过程中务必需要进行的一个环节。让小学生自幼形成体育锻炼习惯,有利于其形成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在之后的成长和学习过程中始终贯穿落实终身体育的锻炼目标。既是对小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更是对其心理状态、综合能力的改善,为小学生之后的成长与进步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殷强德.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基本策略[J].甘肃教育,2013(3).

  [2]贺太江.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对策探析[J].新课程学习:下,2013(7).

  [3]庄小平.高校体育教学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1999(2).

  [4]易小红.论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3).

  提升中学生体育锻炼兴趣与习惯养成的重要性探讨论文 篇3

  摘要:本文根据当前普通高校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主动性严重不足的现状,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力性提出若干对策。

  关键词:体育锻炼主观能动性培养途径

  普通高校是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场所,能否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体育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方面。如何能让学生更好的进行体育锻炼,使之身心健康,充满活力呢?内因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只有在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的价值,自觉地养成锻炼习惯之后,才能从根本上形成体育锻炼质的飞跃。

  一、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产生主观能动性的因素分析

  1、学生自身的需要

  需要什么,就会努力去做什么。普通高校学生无论是在生理或心理上都有较大的发展,他们办事不再仅仅凭兴趣,在很大程度是具有理性的。他们根据学校和社会对他们的要求从事学习和锻炼,拟定自身发展的目标,从而在情感上产生良好的内部动力,满足需要并伴随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2、学生对所从事的体育锻炼产生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产生动力的源泉,有了一定的兴趣,学生才会积极参加练习,发挥自身的潜能。大量调查表明,学生对于感兴趣的体育运动具有一种强烈的加深认识,扩大认识范围的`需要,进而有效地投入到这些体育运动中去。

  二、体育锻炼主观能动性的培养途径

  1、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普通高校的学生在逻辑思维、观察、想象、记忆等方面都有了较高的水平,通过一定的理论知识的传授和体育教学,学生会明白体育对增强体质的科学依据和作用,以及体育锻炼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从而他们产生积极肯定的情感,增强了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在教学上将产生良性的循环。

  2、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和审美的情感体验

  在教学中,假如教材内容贫乏、单调或是简单的重复,往往会由于缺乏技术的吸引作用,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甚至反感消极的情绪,这哪还能产生主观能动性呢!运动技术是体育锻炼的基础。没有一定运动技术的人是很难体会运动的乐趣的。因此,在教材的选择中,须具有一定的知识性、技木性和增强体质的实效性,以利于发挥技术的吸引作用,使学生产生兴趣。

  在体育锻炼中,一个优美的腾空,一次气势磅礴的用力,一段节奏明快的连动,都会给人以美的享受,美感既决定于事物本身的客观属性,也决定于人的审美能力,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中运动技术、技能的审美能力,培养对美的表现力和动作过程的自我欣赏能力产生审美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大力发展运动俱乐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练中去。

  高校学生思想积极,充满活力,在走入社会之前,他们对各类有意义的活动有强烈的参与意识。运动俱乐部无疑是一种较好的校园团体,它是建立在体育银炼和比赛的基础上,让学生管理自己的新兴活动团体。它能有效地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让他们有计划、有目的、有发展的参加体育锻炼,使其既强健体魄、陶冶情操,同时加强了学生之间的联系,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都相当有利。运动俱乐部为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创造了良好的体育环境,对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有着越来越深远的意义。

  4、充分搞好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

  意识是人类的认识活动,它依赖物质条件,学生主动能力性的形成和增强必须要有体育场馆设施作保证,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相当数量的学生由场地缺乏,而导致他们刚燃起的体育锻炼激情熄灭了。因而,普通高校应根据学生的人数,新建或补充体育活动场地、器材等,以满足广大学生体育锻炼的要求。

  5、抓好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学生在学校获得的知识有很大一部分是从教师那儿得到的,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的讲课艺术、组织练习能力、传授知识的准备性和深度决定学生接受信息的范围是层次性,因而,加强教师的本身素质的提高,是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关键。

  6、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消极状态

  在教学过程中,随着运动条件与学习结果的差异,会使学生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一方面由于客体的吸引作用和意义而产生积极肯定的情感,另一方面可能会由于挫折、失败、产生失望、自弃的消极情感,对于好的情感我们要保持、培养。而对于有损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消极情绪,则应尽量避免或帮助消除,在教学中,对于那些难度大、技术复杂的教材内容,采取精讲多练、婚序渐进、绍量(减少动作的距离、速度、负重等)的方法,使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克服困难,最终掌握动作要领。同时,比赛法、游戏法等对抗性较强的练习方法能让学生乏味疲倦的情绪有积极的作用。最后,加强学习练习中的保护与帮助,增强他们的安全感,也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

  综上所述,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在体育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对于开发学生潜能、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都有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从教与学两方面着手,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其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内在动国对体育教学效果的影响》纪和江体育学通讯1988.2

  2、高教体育研究1992.3.15

  提升中学生体育锻炼兴趣与习惯养成的重要性探讨论文 篇4

  摘 要:体育锻炼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体发育、改善学生精神面貌的重要手段。此外,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健康水平也间接影响到国家的教育质量。在体育锻炼中,行为变化和心理因素都会有阶段性的变化,这些变化对学生的体育锻炼有着深刻影响。通过对学校进行体育锻炼阶段变化调查,更可以直观地反映学生的行为阶段变化对体育锻炼的影响。

  关键词:身体素质;体育锻炼;心理健康;行为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青少年的课业压力显著增加,体育锻炼严重不足,这也引起了学校和家长的广泛关注。对学生实施健康干预,通过这种方式增强体育锻炼,是一种有效手段。本文通过对学生体育锻炼前期认识阶段、准备阶段、行为展开阶段以及各个阶段的心理变化,阐述了体育锻炼的阶段变化和心理因素对于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一、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小学教育作为学生学习的启蒙阶段,是学生身体发育、思维发散、智力开发、培养独自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时期。体育锻炼作为与小学生密切相关的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是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关键。

  1.促进学生身体发育

  小学是学生长身体的关键时期,一些舞蹈等艺术院校在培养人才的时候往往从小培养。因为,小学时期的身体柔韧性、肺活量的指标都处在最好的阶段,能够对骨骼、韧带等起到良好的拉伸作用。如果这一时期的体育锻炼得到增强,将对学生的骨骼生长、体型塑造、身体发育等产生促进作用。小学时期正是学生好玩的时期,体育锻炼也因此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2.培养学生兴趣

  小学是学生认知水平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学生的兴趣养成也变得多样化,通过进行各种各样的体育锻炼,能够使学生接触到更丰富的体育项目,有的学生喜欢篮球、有的喜欢田径等体育项目。学生如果对一种体育项目极其感兴趣,并且各方面也能达到进行该项体育锻炼的要求,就可以作为兴趣爱好长期坚持发展。国内有很多体育运动员就是在小学时期对某项运动产生了兴趣,并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所以,在培养学生的兴趣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3.缓解课业压力

  我国教育水平近年来得到飞速发展,高素质的人才成为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使国际交流的机会增多。比如,英语已经成为每个学生必须学习的技能,也是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要求。现在,不少家长在小学就把孩子送去培训班学习外语,学生在完成学校的`课业外还要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外语,无形中给学生带来了负担。学校的体育锻炼为学生释放这种学习压力起到了作用,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学生不必再想课本知识,运动使大脑皮层的紧张得到缓解,为更好的学习提供了保障。

  二、体育锻炼各阶段变化及心理

  1.前期认知阶段

  体育锻炼的前期认识阶段是每个小学生都有的阶段,直接影响体育锻炼的效果。目前,我国有很多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低,在进行体育达标时往往不能达到标准,()这与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缺少认知有关。小学生刚刚步入校园,对于体育器材缺少认识,但是通过电视、网络等学生对体育锻炼大致有所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主要表现为抵触、害怕。

  2.准备阶段

  如果小学生能够正确认识体育锻炼的好处,就能顺利接受体育锻炼,并且对其产生兴趣,那就进入了体育锻炼的准备阶段。准备阶段要求小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前了解体育锻炼所需器材,比如:各类球拍、轮滑鞋、臂力器、腕力器等。了解它们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请老师进行演练;自身要处于适合进行运动的最佳状态,为进行相应的体育锻炼热身;找到适合运动的场所,最好场地宽阔,人员流动少。只有做好这些准备工作,才能顺利进行体育锻炼。这一阶段的心理主要表现为好奇、兴奋等积极的方面。

  3.行为展开阶段

  学生在做好了进行体育锻炼的准备以后,就可以试着开展体育运动,进入体育行为展开阶段。比如,进行羽毛球这项运动,学生可以先学习拿球拍的方法,再学习发球的技巧,最后是规则策略等。这一阶段是学生学习体育锻炼本领的重要阶段,体育锻炼行为的有效开展是做好体育锻炼、提高体育锻炼水平的重要手段,是关键的阶段。这一时期的主要心理表现是主动、热情、兴奋、快乐等。

  三、以南方某小学为例对体育锻炼阶段变化进行分析

  南方的教育水平在全国的教育总体水平中处于领先地位,在体育教学发展和体育锻炼设施方面都比较先进。因此,对南方发达地区小学进行体育锻炼阶段性变化调查,可以大致反映出我国总体上小学体育锻炼阶段的变化情况。

  本文通过对南方某小学的体育锻炼阶段变化情况进了简要分析,以此直观地反映了我国现阶段小学体育锻炼各个阶段学生的不同表现和心理变化。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以班为单位的调查,调查对象是老师和学生,调查结果出来后,制作反映阶段变化的表格,绘制频率走势图,最后根据体育锻炼频率统计结果进行分析。该小学的调查显示,有60%的学生还处于前期的意向阶段,18%的学生处于准备阶段,只有少部分处于行为展开阶段。心理变化也与各阶段体育锻炼的心理相一致。

  此次小学生体育锻炼行为阶段变化调查,总体呈现前期意向人较多,行为展开阶段人少这一趋势。在这一趋势中受年龄和性别的影响较大,年龄较大的学生和男生处于行为展开阶段较多,相反,年龄较小和女生大部分处于意向阶段。体育锻炼阶段性差异的变化,提醒了该学校和学生家长要加强对学生体育认知的引导,不断增强该学校学生体育锻炼的意志力。

  综上所述,体育锻炼在学生学习和生活中都是不可缺少的行为,只有努力克服对于体育锻炼认知的误区,勇于尝试,才能更好地进行各个方面的学习。对体育锻炼各个阶段行为变化的调查分析也只是加强学生体育锻炼的手段。所以,要真正做到提高小学生的体育锻炼水平,增加体育锻炼的次数,就要学校和家长以及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小学生的体育锻炼水平能够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杰,许亮文,陈钊娇,等.中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阶段变化与心理因素分析.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4,35(2).

  2、刘付新.大学生锻炼行为变化阶段与变化程序的实验研究.福建师范大学,2009.

  3、司琦.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阶段变化与心理因素研究.体育科学,2005,25(12).

  提升中学生体育锻炼兴趣与习惯养成的重要性探讨论文 篇5

  摘要:结合目前中学体育教学现状,从注重体育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多开展体育活动、展现学生的体育风采等三个方面,研究培养学生自主体育锻炼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中学体育;自主体育锻炼;能力培养;体育教学

  自主学习能力的建立,首先要做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学生才会主动地进行学习活动。在体育教学中,同样如此。学生的体质、体能以及身体发育状态,往往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力以及后续的学习兴趣。因此,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多方面、多角度入手,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与活动,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主体育锻炼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意识。本文结合教学实践,简要论述如何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体育锻炼能力。

  一、注重体育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在体育课堂上,教师要想有效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首先要做的是转换课堂的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在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集体体育锻炼时,很少会把课堂上的时间留给学生。学生往往只是跟随教师进行一下技能、技巧上的练习,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偏弱。因此,要改变这种现状,转变教学模式,将课堂上的时间尽量交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独立的体育活动,让学生在一个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中体会学习的乐趣。例如,在开展篮球教学时,没有用满堂灌的形式来开展教学活动,而是根据学生的体质、兴趣来进行合理分组,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比如,有的学生体质、体能较差,不适合篮球这种运动量很大的运动,尤其是女生对于这类运动的兴趣普遍较低。因此,在篮球教学过程中,可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分别配以不同强度的训练。一般集中教学时间最多持续二十分钟,后二十五分钟则组织学生自己寻找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比如练习运球、传球、投篮等,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尝试组队进行对打。这样一节课下来,由于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学生自由的练习时间,学生对于篮球的兴趣基本处于中上水平。

  二、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

  在体育教学中,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来组织教学活动。合作型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以及爱好,合理地进行分组。尤其是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这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让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加顺利。比如,喜欢羽毛球、乒乓球等球类运动的学生,可以组成一个六人兴趣小组;喜欢篮球的学生,可以组队进行对打及训练。例如,教完整个课程的学习内容之后,可以采取分组训练方式。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进行小组的组建,全班主要分为两种类型的学习合作小组:一是小团体的学习兴趣小组,二是大团体的学习兴趣小组。小团体的学习兴趣小组,主要是两人或者四人的体育活动,比如羽毛球、乒乓球;大团体的学习兴趣小组,则是足球或者篮球类运动。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兴趣能够得到充分培养,有利于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培养。

  三、多开展体育活动,展现学生的体育风采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丰富的课内、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这也是给学生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让学生收获体育锻炼所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一般来说,体育教师开展的体育活动主要分为两类:一种是课内的'竞技类体育活动,这种活动有很强的竞争性,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运动潜能;第二种是课外的拓展体育活动,这种活动一般是大型的较为正规的体育活动,竞争性由运动本身的性质所决定。体育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参加这种活动,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增强学生的体育水平。例如,在期中阶段,可以专门开展乒乓球班级竞赛,让体育委员进行整个活动的策划与组织。学生的参与度很高,课堂氛围十分热烈,竞赛进行很顺利。学生激烈角逐,前三名同学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又如,学校每年开一次运动会,这也是激发学生运动积极性的重要途径。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根据自己的运动特长选择合适的竞赛项目。这能让学生很好地锻炼自己的体育能力和水平,并且获得更大的展现自我的平台。

  四、结束语

  体育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教会学生体育锻炼技能,更为重要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体育锻炼意识,让学生自主地开展体育锻炼活动,学会将体育锻炼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要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能力,体育教师可以从兴趣激发、教学活动组织方式、体育素养提升、活动开展这四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教师要注重体育课堂教学的开放性,给予学生自主锻炼的时间与空间;以理论教学为基础,以合作型的学习模式为活动开展方式;开展丰富的体育活动,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收获成就感与满足感,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体育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陈斌.浅析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J].教育周刊,2013(02).

  [2]周翌.高年级体育的有效教学与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培养[J].教育科研论坛,2009(11).

  [3]缪书岳.体育活动课中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培养途径与方法[J].教学与管理,2008(06).

  [4]宋志臣.浅析学校体育教学中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培养[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4).

【提升中学生体育锻炼兴趣与习惯养成的重要性探讨论文】相关文章:

探讨如何有效提升小学英语情趣论文04-21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论文04-21

中职生的行为习惯与养成教学论文1200字04-20

分析制造业企业的成本核算的重要性及问题探讨论文05-04

提高大学生学习植物生理学兴趣的探讨论文05-11

教育价值问题的探讨的论文05-03

探析高校体育教育对终身体育习惯养成的影响论文(通用5篇)04-29

现代企业的发展探讨论文04-17

探讨药品广告的监管问题论文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