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拟态环境下的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探究

时间:2024-10-07 00:53:29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试析拟态环境下的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探究

   论文关键词:云南少数民族 典论学 拟态环境 少数民族文化传播

试析拟态环境下的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探究

    相关论文查阅:大学生论文工商财务论文经济论文教育论文  热门毕业论文

  论文摘要: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大省,有着特殊的民族分布和特别的地理地貌以及独特的历史变迁,各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其独有的文化,作为少数民族文化,在中华民族主流文化中是属于民族亚文化的一部分,其在传播过程中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本文将借助李普曼的《舆论学》中的“拟态环境”理论分析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传播,通过这些理论联系现实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最后给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一、理论来源:沃尔特·李普曼的《舆论学》

    李普曼是传播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学者之一,在其1922年的著作《公众舆论》中,他提出了“拟态环境”这个重要的概念。李普曼认为,现代社会越来越巨大化和复杂化,人们由于实际活动的范围、精力和注意力有限,不可能对与他们有关的整个外部环境和众多的事情都保持经验性接触,对超出自己亲身感知以外的事物,人们只能通过各种“新闻供给机构”去了解认知。这样,人的行为已经不再是对客观环境及其变化的反应,而成了对新闻机构提示的某种“拟态环境”的反应。

    所谓“拟态环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之后向入们提示的环境。然而,由于这种加工、选择和结构化活动是在一般人看不见的地方(媒介内部)进行的,所以,通常人们意识不到这一点,而把“拟态环境’作为客观环境本身来看待。

    二、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特殊性和多样性

    云南有着25个少数民族和15个独有少数民族,是全国民族最多的省份,各民族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同时,由于云南独特的地理位置、地貌结构等自然环境,以及族别和数量较多的少数民族,形成了诸多类型和各具特色的云南少数民族人口分布。正是云南特殊的地形地貌以及独特的历史原因,使得其民族显现出多样性,而民族的多样性使得云南民族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各个民族都有各自的风俗习惯、音乐、舞蹈、语言、服饰,禁忌以及由此生成的独特文化。如:摩梭族走婚习俗:成年的摩梭女孩可以自己挑选如意郎君,其他人均不能干涉。每天晚上所有的成年男人便到自己意中人的家中幽会,到第二天早上又回到自己的家中,小孩由女方家庭抚养。一旦感情破裂,男不走访或由女方在闺房门口放双男鞋即可离散,无怨恨,无忌妒,随缘而行,外人更不可有异议。彝族的“摸黑脸”习俗:“摸黑脸”是彝族很特殊的一种传统习俗,表示祝福、友谊、喜欢和乐意。至今居住在隆林一带的彝族,逢到节日或婚、丧活动的时候,属姑舅表关系的青年男女,双手抹沾着锅底的黑烟,各向对方的脸上涂抹,以表示祝贺吉祥、幸福和喜庆。2正是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特殊性和多样性,加剧了其在传播过程中难度,使其受者更容易受到“拟态环境”的影响。

    四、拟态环境下的少数民族文化

    李普曼很早就意识到大众传播媒介营造的这一特殊信息环境。他在《舆论学》中指出:现代报刊等新闻媒体乃是人们接触超越视野以外环境的主要工具,媒体的种种信息成为人们了解外部世界的主要渠道。这样,人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媒体所提示的“拟态环境”。在云南,特别是其旅游业的发展,在运用各种媒体的宣传下,人们对云南少数民族的印象和认识就是这些媒体环境下形成的。

    目前,大众传媒已经成为人们最普通的一种生活工具。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发达国家甚至发展中国家,接触大众传媒都是现代人生活的重要部分。日本人和中国人的日平均媒介接触时间的调查统计数字中可以看出,日本人每天的媒介接触时间为4. 4小时,中国人为3. 7小时,这只是直接接触五大传统传媒的时间,还不包括人们观看电影和录像、听唱片等消费大众文化产品的时间,也不包括通过互联网接触大众媒介的时间。“我们不难发现,频繁接触大众传媒己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除了正常的工作生活外,人们用了几乎一半的余暇时间来接触大众媒介,大众媒介已经充斥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

    而正是因为如此,大众对各种文化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媒介来进行了解的,特别是对民族亚文化,在旅游大潮中,当地旅游部门或者各种媒体对少数民族文化进行了大肆的宣传,而在宣传过程中,免不了夸大和虚假报道,从而吸引游客的眼球。正是因为如此,人们对少数民族文化就一点点的被歪曲和夸大。很多人都是坐在电视机或者电脑前认识世界,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通过亲身经历去感受其他民族的文化的。这样我们的媒体中的少数民族世界就是我们所认识的少数民族世界。很多人认识丽江,认识纳西族,是因为电视剧《一米阳光》,电视剧总有很多关于纳西族文化渗透,其中给大家印象最深的可能是电视剧女主人公飞身跳下殉情谷,从此纳西族跟浪漫的殉情联系在一起。人们普遍认为纳西族青年男女追求真爱的勇气从而让丽江有了“殉情之都”、“爱情圣地”的美誉。实际上,这都是传说以及古代父母之命,媒灼之言的后果,而对于今天自由恋爱的纳西族来说这样的情形已经过去,不过很多人在看完《一米阳光》之后,仍然会认为纳西族青年恋人仍然会轻易选择殉情。对此,有的人大赞纳西人对爱情的坚贞不渝,也有的人认为这是对生命的蔑视,然而这一切,不管是赞扬或者批评,这正是大众对纳西文化产生了误解,没有真正理解纳西文化产生的不正确的认识。
   五、关于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意见以及建议

    客观地讲,人类历史发展至今,每一种文化存在都证明它有存在的价值,有其能够伴随历史前进的特长。不管是何种文化,作为民族与人类共同体验的结晶,也都含有特殊价值。所以,让本民族和其他民族正确的认识民族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很必要的。

    1.各媒体在宣传少数民族文化过程中,要做好“把关人”的角色

    在我国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现代都市文化以强势的形象不时撞击着少数民族文化的大门,而有的媒体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在少数民族文化中,加入一些莫须有的元素,来博取大众的喜欢。一部分当代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也不失时机的反映着这样的现象。如:表现云南红河州文化的《诺玛的十七岁》和  《花腰新娘》、傣族题材的《青春祭》等等。这些电影在一定程度上是反映了当代少数民族文化,但在电影中,不免有夸大和讽刺意味的元素,让人在看完后不免啼嘘。各媒体在宣传少数民族文化中,要做好“把关人”的角色,不要给我们的民族文化披上华丽或者丑陋的外衣。

    2.当地少数民族政府以及相关的文化宣传部门应当做好宣传工作

    能更好的了解和认识少数民族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宣传部门也应该更好的做好自己的宣传工作,能够更好地引导各文化传播机构传播少数民族文化。

    从少数民族大众文化的形式建设来看,该民族主要是借鉴成熟的大众文化形式。通过大众文化传播形式,这些形式主要是指新闻、广告、电视文艺、大众音像、流行歌曲、综艺报刊文化和网络多媒体文艺等。这些大众文化形式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传播效果,深受大众特别是青年的欢迎。而这些资源,绝大多数还是需要依靠政府和文化宣传部门的支持和运作,就因为如此,利用这些资源,做好本民族的文化宣传工作,政府和宣传部门的作用是很大的,才能有力地对抗了汉民族千遍一律的建筑大众文化。族大众文化要广泛传播,还得尽可能利用大众媒体的形式加以包装,这样才可能产生更大更好的效果。而这也会涉及到传播载体的建设问题,而资金的来源,政府是可以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3.少数民族应当担当起自己文化的宣传大使,用正确的方式宣传自己的文化,并要培养自己的民族自豪感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新媒体的运用,民族的传统性和科技的现代化一直是个矛盾。云南少数民族独特的传统文化也在媒介文化与现代文明冲击下加以继承和发扬。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力量的在利用现代新媒体的技术下,宣传和推广了木民族的文化传统。让他们以自己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为自豪,自发地宣传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以激起本民族同胞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就像花腰彝族网里的一个彝族女孩给网站站长留的言:“想当花腰新娘”所说的那样,一些少数民族浏览过网络上与他们自身民族相关的言论和图片后,他们内心自然涌现出了一股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在以后的生活和习惯上总会自觉和不自觉地保持和继承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在观念上也可能反对本民族过于汉化,这就在民间自发地保存了云南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和传播了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特色。

    4.少数民族文化在面对现代文化的冲击面前,保持白我,紧跟时代发展步伐

    向都市化趋同和封闭保守都是不利于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我们应该在两者之间开拓一条保持民族特色而促进经济文化共同发展之路。特别在一些没有本民族文字或语言文字的少数民族地区,大众传媒的传播多以社会主流文化即现代汉民族生活环境为背景,展现的多是汉民族的文化环境、行为规范及价值标准,以致大众传媒在展示现代文明符号,改变长期处于封闭状态民族文化陋习的同时,也在悄然消解着民族传统文化,一些珍贵的民族文化资源也因此而濒临灭亡文化大潮的冲击不是少数民族文化隐退的理由,在大风大浪面前,更应当保持自我。时代的发展,民族文化也要做相应的调整,以顺应社会大潮。这样在各民族发展的道路其他民族才能更好理解和认识该民族的文化,减少“拟态环境”的影响,以更好的姿态迎接新的挑战和冲击,让世人更好的了解少数民族文化,而不是在拟态环境的下去看待和了解其内涵。

相关论文查阅:大学生论文工商财务论文经济论文教育论文  热门毕业论文

【试析拟态环境下的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探究】相关文章:

试析人际传播在广告传播效果中的应用12-06

论新传播环境下摄影的发展12-12

试析对广告传播效果的测评12-06

对网络环境下历史教学模式的探究03-26

试析文化分层与广告传播的价值选择12-06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探究03-27

关于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探究03-27

试析高师美术教学论课程改革探究01-15

试析任职教育有效性的探究12-12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