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创造性人格的特征及其培养论文

时间:2022-12-25 14:01:01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论创造性人格的特征及其培养论文(通用5篇)

  在各领域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论创造性人格的特征及其培养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论创造性人格的特征及其培养论文(通用5篇)

  论创造性人格的特征及其培养论文 篇1

  1、当代工艺美术设计的构思创造性

  1.1工艺美术中构思的必要条件艺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工艺美术的构思也应遵循这个原则。在日常生活中,要讲究培养个人的审美情趣,多观察和体验周围美好的事物,并做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为工艺美术设计构思打下扎实的具象基础;设计构思在一定程度上还依赖于个人的艺术头脑和素养,不仅要有生活的体验,还要注重发展自身在美术设计方面的创新能力,多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对事物合理的想象,把具体事物和想像有机的合为一体,并付诸于实践,将工艺美术设计的构思变成实体产品。

  1.2工艺美术构思创造性的实现方法创造性是艺术设计的灵魂,只有有创新性的工艺作品才是成功的。创造性可以通过后天努力来获得,其获得途径主要有以下三种:对工艺美术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加强事物之间的关联性分析和从实际出发培养想象力。随着人们观念的不断更新,其审美需求也会相应发生变化,人们不再满足于一成不变的设计产品。在新兴技术手段的推动下,工艺美术设计的理念和产品也正不断更新,更具有时代性。能够准确掌握行业的发展动向和新趋势是工艺美术设计构思实现的基础;准确把握工艺设计审美性和实用性之间的关联,也是创造性实现的一种途径;设计者的想象力也关乎于构思创造性的实现,艺术构思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设计者的想象力,在了解事物特征的基础上发挥合理充分的想象才能使想象既不会脱离实际,又能产生新的艺术构思。

  2、当代工艺美术设计的发展创造性

  2.1当代工艺美术设计的发展核心在当代,工艺美术作品已经成为时代潮流性的象征,这不仅体现在其设计理念上,更将时代性淋漓尽致的表现在了工艺产品之中。工艺美术设计之所以经久不衰,究其原因就是其不断的发展性和更新性,紧跟时代潮流,做到与时俱进就是其发展的核心理念。当然,工艺美术设计的发展仅注重时代性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以中国传统文化和内涵作为依托,既不能严重脱离实际,更不能完全抛弃传统的民族特色,要寓历史性,现代感,艺术性和实用性于一体,才能保持工艺美术设计的长久发展。

  2.2当代工艺美术设计的新特点时代不同造就了美术设计的不同特点,传统工艺美术设计更多的是在充当民族传统文化载体的角色。而在现如今,人们审美观的更新和工艺制作水平的提高令当代工艺美术设计的`涵义则更为广泛,它不再只局限于以往厚重的历史的承担,更被赋予了时代的气息。当代工艺美术设计风格多变,取材范围更加广泛,作品的个性化和人性化更为突出,表达的内涵也更为深邃。

  2.3当代工艺美术设计需要融合创造性审美观念我国当代美术设计的发展要多吸取先进的文化和设计精髓,不断加强自身设计的优越性和先进性,通过发展创造性思维大幅度提升整个民族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中西结合就是其中一有效途径,我们在工艺美术设计时可以借鉴国外设计的抽象性和审美观,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再综合以我国特有的文化传统的优势,创造出独一无二的工艺设计产品,扩大工艺设计在全球范围的影响力。

  3、当代工艺美术设计的信息技术创造性

  3.1当代工艺美术设计工具的转变科技的发展直接促使了新的设计工具的诞生,传统设计过程中单一的手动设计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当代美术设计的具体绘制工作主要依赖于电脑绘图工具这种现代性手段,这虽然使设计工作的完成更加快捷方便,但从绘图的精确性和理念的传递性方面来看,手工绘制仍然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所以在设计过程中,能够实现机绘与手绘联合绘制将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3.2信息技术推动了当代工艺美术的发展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工艺美术的设计工作变得简单而灵活,设计者不需要将大量的工作和精力放到创作和绘制中来,通过当代技术软件能够更加快速的实现图形的绘制,而且绘制图形的标准型、准确性以及生动性都比手工绘制效果更加显著,因此,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能够推动工艺美术的快速发展。

  3.3利用当代信息技术提升设计者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利用当代信息技术提升设计者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需要在特定的网络环境中进行,不能脱离网络环境而直接灌输理论知识,否则设计者难以形成有效的创新意识,因此让设计者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工艺美术技艺的学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和资料收集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拓展,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4、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当代工艺美术设计的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我们应该把握工艺美术创作的有利机遇,充分发挥当代工艺美术设计及传统工艺美术设计的双重优势,从而使当代工艺美术更好的满足市场需求。另外,我们应该正视工艺美术所面临的挑战,积极调整心态,不断突破和解决工艺美术所面临的问题,化挑战为动力,从而实现当代工艺美术的社会价值。

  论创造性人格的特征及其培养论文 篇2

  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简言之,开展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富有创造性,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人。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成了幼儿园素质教育的关键。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已越来越清楚地看到,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就是民族素质的竞争,教育是因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素质教育就必然成了当今教育的根本方向。幼儿园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而幼儿期所获得的最基本的素质培养,对于人的一生发展将会产生事半功倍的影响。

  一、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好奇心

  想象是创造的前提,好奇是创新的动力,我们要抓住幼儿身边发生的.每个能激发幼儿思考与想象的机会。“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情、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我们在安排课程时一定要注意研究教学内容是否渗透了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应尽可能使用科学探索教学模式和发现式教学法,激发幼儿求知探索的欲望;尽量为幼儿提供能引起观察和探求行为的情景,并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寻求答案。如在活动室中布置自然角,在园内开辟饲养角、种植园等,常带幼儿去户外散步,并经常向孩子提出一些难度适中而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以供参考,以启发幼儿的创新意识。

  二、保护和发展幼儿的好奇心与想象力

  好奇心是幼儿心理的一个特点,它是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是展开创造性思维的内部动因。幼儿刚接触外面的世界不久,他们对外界有太多的好奇,常常会因为一个小小的问题而打破砂锅问到底,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保护幼儿这种积极的探索心态,支持他们因好奇而提出的问题,对他们所提出的问题不能置之不理,更不能因嫌麻烦而责怪孩子啰嗦。在孩子心中,老师具有绝对的权威,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往往会因为老师的一句话而扼杀幼儿的求知欲与创造意识。幼儿最爱想象,他们的脑中还没有任何框框。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为幼儿提供想象的空间,对于幼儿的奇思怪想绝不一概否定。在引导幼儿进行想象活动时,允许幼儿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和体会,鼓励他们异想天开,相信没有胡思乱想,就没有创造性的成就出现。

  三、正确对待幼儿的疑问

  质疑也是幼儿的天性之一,是孕育创造力的摇篮。在幼儿创造力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善待幼儿的质疑,妥善地解决他们心中的疑问,并以质疑为突破口,捕捉幼儿创造的火花。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位老师正在帮男孩家树做“老鼠关在笼子里的”手工,女孩希希在离他们不远的图书角看书。在老师对家树讲到:“你用黑色的蜡笔画一只小老鼠就可以了”的时候,希希放下书跑过去说:“老师,老鼠也有白颜色的。”那位老师听了后没有搭理她,希希继续说:“老鼠也有白颜色的。”老师却说:“我们现在不说这个,你先去看你的书吧!”希希悻悻地走开了。而其实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希希只不过是希望老师对她的认识做出肯定,但老师却没有能满足她。如果老师能灵活应对,不仅能开启创新活动,还能丰富两位幼儿的认识。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有责任给幼儿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幼儿是民族未来的希望,我们要保护幼儿与生俱来的好奇本能,为好奇心和创新思维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和条件,从而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只有培养了幼儿的创造性,推动幼儿的素质教育,我们的民族才能称雄于世界。

  论创造性人格的特征及其培养论文 篇3

  摘要 :

  音乐表演不仅仅是一种再现的艺术,更重要的是将音乐赋予创造性,以丰富音乐的内涵,并赋予音乐新的生命,这样才能保持艺术的不断发展。如何加强在表演中的创造性是众多的音乐教师和演奏者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文章试从创造性在音乐表演中的地位及创造性与原作风格、个人风格、情感表现等方面作了探讨。

  关键词 :

  创造性 原创风格 个人风格 情感表现

  音乐作为一种表演艺术,它必须通过表演者的参与才能将其中的乐音、思想、内涵等加以传达。它不同于绘画、文学等艺术形式能够直接地展示在人们面前,使人们能够感受到它的思想内涵。音乐可以说是一时一刻都不能离开表演的艺术,单独的乐谱是不能够给人以听觉上的享受的,只有和表演一起,才使得音乐具有了不断发展的生命力。

  一、创造性在音乐表演中的地位

  对于一首音乐作品来说,它的形成应该由三个环节组成——作曲家的创作、演奏(唱)家的表演、听众的欣赏,这三个环节缺一不可。只有在这三个部分完整的情况下,一首作品才能完整地被人们感知,获得审美上的一种享受。作曲家的创作,毋庸置疑是作品的本源,没有这个环节的完成就根本谈不上后两个环节的存在。而演奏(唱)家的表演处于中间环节,有着重要的作用,他对于能否正确表达音乐思想,能否使作品与听众之间达到情感的共鸣,能否为听者带来美感……都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音乐表演作为“二度创作”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科普兰曾经有这么一段话:“如果了解作曲家的作品风格对聆听者来说是重要的话,对演绎者来说更是如此,因为演绎者是音乐的中间人。聆听者更多地听到的是演绎者对作曲家的想法,而不是作曲家。”

  ①所以,对音乐作品的再创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比原作品更为重要,因此科普兰还有这样一个观点:“在作完曲之后,可怜的作曲家必须把它交给演绎艺术家,任其摆布——而我们又必须记住,后者是有自己的音乐风格和个性的人。”

  ②英国著名的指挥家亨利·伍德在《论指挥》一书中也说道:“音乐是写下来没有生命的音符,需要通过表演来给予它生命。”

  ③而在表演的过程中,演奏(唱)者作为“执行者”势必将音乐打上自己的`“烙印”。音乐表演是赋予音乐作品生命力的创造性行为,它不仅仅是原样地再现,而是通过演奏(唱)者富于创造性、独特的表演,使音乐作品焕发新的光彩。从表演艺术美学的历史来看,表演美学主要有浪漫主义音乐表演、新古典主义音乐表演、原样主义音乐表演、当代音乐表演的综合倾向这几个流派,而钢琴表演也被包含其中。在这几种表演美学的观点中,演奏者对于同一首作品都有着不同的创造性表现,这样表现出的音乐就被打上了自己的或者不同流派的“烙印”。

  二、音乐表演中的创造性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音乐表演是由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执行的,因此在表演过程中音乐作品必然要被蒙上表演者的个性与创造性。但是,这种个性与创造性的表现并不是没有“度”的随意表现,它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否则,演奏的音乐就会“面目全非”。笔者认为,在钢琴表演中至少要注意创造性与原作风格、个人风格、情感表现之间的关系,才能使自己的表演更能为作曲家和听众之间做好“桥梁”。

  1、创造性与原作风格

  任何一首音乐作品都是产生于一定的历史年代,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因此,这些作品自一出现就带有了当时历史时代的风格与审美特征,它主要表现于乐谱上,这就是原作的真实性。在音乐表演中首先应处理好的一对关系,就是创造性与原作风格的关系。真正的表演艺术家都努力从历史的角度把握作品的音乐风格,并且力求将这种风格真实、完美地加以再现。他们尽可能地使自己去熟悉、体会作曲者生活的时代环境,努力体验作者当时的心理活动及思想,以便能够真切地表现作品的历史风格。著名的罗马尼亚作曲家、小提琴家埃涅斯库曾经说过:“我觉得我在演奏巴赫的一部奏鸣曲时,不置身于18世纪,那么我恐怕就不能很好地把作品表达出来了。”

  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盛行的原样主义音乐表演不仅仅要求要严格按照原版乐谱演奏,而且还努力“还原”原来的演奏乐器、方法等等,努力恢复作品的原貌,这也是一种对作品风格的再现。当然,这样的演奏在今天看来也并不是我们大力提倡的,这毕竟是历史中的一个分支。

  在表演中,除了要对原作风格进行较深入的了解,在保持原作风格不被破坏的情况下,还应该对作品进行创造性的表现。毕竟,表演者所处的时代已经与作曲家所处的时代不能完全等同,他们总是不自觉地站在自己时代的立场上,对音乐作品进行处理和创造。这样的音乐作品才更具有时代精神和美感,所以,表演者应该在自我创造性与原作风格之间找到更好的切入点,使自己的表演既能体现作曲家的原作风格,又具有自己的创造性,还能给听众以美的享受。

  2、创造性与个人风格

  音乐演奏是由演奏的执行者——人通过自己的认知活动而产生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表演者必然体现自己长期形成的演奏风格。比如,在听美籍俄国钢琴演奏家霍洛维茨和阿根廷女钢琴演奏家阿格里希对同一首作品的诠释,应该有不同的感受。因为霍洛维茨更注重于技巧的表现,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创造个性。而阿格里希对音乐的表现更加“自我”,她综合了浪漫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的表演美学观念,使她的表演焕发出新的光彩。因此相对来说,霍洛维茨的表演要稍微严谨一些。这些个人的风格就来自于演奏者长期的经验积累、知识积累,并且与自身的文化修养、阅历等也有着密切的关系。达尼埃利·玖尔克说:“表现个性是演奏者的主要任务。他应当致力于全身心地浸透乐曲的情绪,并通过如诉的音响将自己的感觉传达给听众。”

  ⑤在音乐表演中也特别要求表演者艺术个性的自觉发挥。正是由于不同个性的存在,才使得音乐作为一种表演艺术在历史的发展中大放光彩。而表演者也将个性作为自己表演走向成熟的标志,表演者根据自身的条件,找到适合于自己的表演方式,从而形成自己的表演风格。所以,在表演过程中我们应该将创造性与个人风格结合起来,使音乐具有鲜明的个性,在表演中能够“独树一帜”。但是,在充分表现个人风格的同时还应注意一个问题:切莫将所有作曲家的作品都表演成一种风格,或者说这个也似乎有点像,那个似乎也有点感觉,这也是在表演中应该忌讳的。

  3、创造性与情感表现

  音乐如同其他艺术形态一样,通过音符、节奏、织体等表现手段,表达人的感情和对社会、生活的感受。音乐以其乐音的运动这种特殊的表达方式,以隐讳的手法(相对于文学作品来说)表现作曲家蕴含在作品中的感情。如果从乐曲中抽掉感情内容,乐曲就会沦为毫无意义的零碎的音响。

  ⑥而在音乐表演中,演奏者不仅仅需要把谱面上应有的东西表达出来,还应该根据自己对乐曲的理解(这种理解包括作曲家的个性、创作时的心理、演奏者的生活阅历等)进行创造性地表演。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应该完全进入该作品的情绪、内容,才能比较充分地表达出作曲家的本意。匈牙利伊施特万·加提写道:“如果我们想正确地演奏某一首乐曲,那么就应该在我们自身首先唤醒支配那首乐曲的热情。如果我们不适于产生这种热情,我们就不应演奏这首乐曲。”

  ⑦比如在巴赫的赋格曲和贝多芬晚期的钢琴奏鸣曲中表达的是深刻寓意和哲理性的思想,只有演奏者自己真切体会和融入其中才能使听众产生同样的感受,使听众似乎回到了那个时代。因此,表演者永远都不要做转述者,只有在我们内心唤醒对乐曲中的某一华彩乐段、某一颤音的感情时,我们才能够很好地演奏它们,那么听众也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所以,真正富有天才的演奏家绝不会满足于那种自我陶醉的音响美,他更多的是在发音中追求一种内容上的深度和真谛,从而达到艺术的最高层次。就如同现今存在的一种现象:掌握了高超的钢琴表演技巧的青少年大有人在,但是真正能够成为钢琴演奏家的却并不是很多。浪漫时期著名的作曲家和钢琴演奏家李斯特已经给我们指出了他们之间的不同之处:“在音之诗人和普通的音乐家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别,前者力求表达自己的感受,把这些感受再现于音乐中,后者循着传统的陈规,将音符排列、组合,轻巧地超越种种障碍,得到的至多是一些新奇而任意复杂的音响配合。”

  ⑧但是,我们也不应该有这样的想法:既然钢琴表演中需要“我”的情感表现,那么“我”就可以没有限制地随意发挥。这样的观点无疑是走入了另外一个情感表现的极端。在音乐表演的过程中,表演者应该以作品原有的情感表现为基础,糅和自我的、有节制的感情表达,这样的表演才能做到“感人至深”,使自己的艺术追求逐渐走向“真、善、美”的境界。

  结语

  以伽达·默尔为代表的现代释义学认为,音乐表演不仅仅要追寻音乐的历史视界,即对音乐的历史意义做出解释;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解释者必须有自己的视界。从这个意义上说,音乐表演就不仅仅是一种再现的艺术,更重要的应该是将音乐赋予创造性,以丰富音乐的内涵,并赋予音乐新的生命,这样才能保持艺术的不断发展。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创造力,不同的人也具有不同的理解力,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也会有不同的音乐体验。因此,音乐就随着不同表演者不同的创造性而具有不同的姿态,而这些也恰恰构成了音乐的多样性,也体现出了演奏者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所以,创造性在音乐中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

  注释 :

  ①②艾伦·科普兰。怎样欣赏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版。

  ③闫妍。浅议钢琴教学中音乐表演能力的培养,《宿州师专学报》,2002年6月。

  ④引自《音乐译文》,1959年第4辑。

  ⑤⑥⑦(匈牙利)约瑟夫·迦特。钢琴演奏技巧,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

  ⑧引自《音乐的哲学与演奏者的创造》,《国外音乐资料》,人民音乐出版社编,第14辑。

  参考文献 :

  [1]张前。音乐表演艺术论稿,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4年11月。

  [2](匈牙利)约瑟夫·迦特。钢琴演奏技巧,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2000年8月。

  [3] 魏廷格。钢琴学习指南,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7年1月。

  [4] 艾伦·科普兰。怎样欣赏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版。

  论创造性人格的特征及其培养论文 篇4

  在经济水平快速发展的当下,居民不仅对物质生活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同时也在精神层面发生了变化,以更好的满足要求。工艺美术作为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部分,在社会飞速发展的当下,传统工艺与当代工艺存在很大的不同。因此,为了促进现代工艺美术发展,必须发挥出工作人员想象力,在工艺美术与网络信息技术整合的同时,促进工艺美术发展。

  1、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之间的差异

  工艺美术和传统美术设计有着本质的区分,它摆脱了传统设计经验的束缚,要求思维独立;而工艺美术更注重视觉与形式上的冲击与美感,故工艺美术有着鲜明的设计特征。

  1艺术特征不同。农耕女织是工艺美术最主要的背景,故工艺美术具有很强的农业特性,受时代特征影响,让传统工艺发展主要以儒士审美为基础,它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局限性。和工艺美术有着本质差异的艺术设计,工业时期是它产生的背景,它是在工业发展的条件下,具有很好的民主意识与工业特征。

  展现方式不同。在传统的工艺美术中,以手工为依托的装饰美是其主要形式,现行的工艺美术更多的是依赖机械技术。装饰美拥有很好的情感色彩,创作艺术更多的是展现个人精神,故传统工艺美术拥有很好的感性与经验特征;机械美则是在工业生产的条件下,更多的是追求实用价值,追求的是和谐统一与批量生产技术,当然它也具有很多理性特征。因此,工艺美术是艺术与技术的交融,艺术设计是艺术与科学的交融。

  不同的设计对象。因为工艺美术设计的表现特征与形式不同,所以设计对象也不完全相同。其中,手工艺品是工艺设计的关键对象,艺术设计的对象是工业产品。艺术设计更多的是体现当代人设计追求与理念,工艺美术传输的是道德思想。

  2、工艺美术的构思创造性

  在社会经济力量不断发展的当下,创新逐渐成为衡量国家发展与竞争力的标志,它能用于各种形式的创作,当然也包含工艺美术,只是工艺美术创新相对抽象,在构思中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故打破了工艺美术与构思创新之间的约束关系。

  构思条件。艺术构思作为工艺美术的主要任务,为了实现艺术构思不仅需要创造性、创新性思维,还需要在工艺美术中注入更多的审美感受与精力。在这期间,审美感受是对一切美好事物的心得与体验,审美则是后天努力与环境共同形成的。在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是想象,通过对幻想素材进行加工,最后完成工艺设计。

  实现方式。在工艺美术设计中,为了实现构思创造性,最直接的方法是让设计者更加系统、全面的掌握各种事物之间的关联与变动趋势。而工艺美术的`创造性构思,更多的是需要审美与功能的完美结合。

  受社会经济影响,审美方式与效果在不同层面上发生着变化,创新理念与文化思潮让工艺美术思潮更加现代化。为此,在现实工作中,完美必须不断整合工艺美术动向,通过深入工艺美术的新主旨与新内涵,让其正向发展。促使工艺美术创造性发展的另一种方式是,更好的发挥设计人员的想象力,通过扩充想象领域,从创造与构思中实现飞跃。需要注意的是:艺术构思绝不能与想象脱离,想象能拉近事物评估的关系,让艺术向着发散思维的方面前进。

  3、工艺美术的发展创造性

  3工艺美术的发展核心。工艺美术的创造性是指美术的创造题材、手段、方法和时代的接轨,必须以顺应时代发展为依据。故,与时俱进就成了整个工艺美术与创造性发展的核心与指导。当然,工艺美术设计也不能与其他关联特性脱离。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除了要秉着时代特性的同时,还必须发扬抽象性、民族特性、滑稽性和娱乐性等特征。在全面发展工艺美术设计的同时,让工艺美术设计更加形象生动。

  当代工艺美术设计的内涵更加深入。和传统工艺设计相比,当代工艺设计从实践与理论中都打破了传统工艺设计的约束,并且当代工艺美术的设计范围更广,设计风格与形式更加多变,素材选取更加多元化、个性化。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群众的审美深度与观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3融汇创造性审美理念。为了进一步提高审美度,在工艺创造与美术设计中,必须不断融合创造性理念,这样才能改善工艺美术的独特性与审美性。如:在工艺美术设计中,结合民族特性,提高民族意识与工艺品感,这样才能得到民族与大众的喜爱。在西方工艺品设计中,适当添加抽象元素,在欣赏过程中摒弃元素干扰,这样才能让工艺品得到更宽的空间。

  3打造创新途径,提高工艺美术价值。工艺美术作为设计性、思维型工作,为了不断提高工艺审美,必须主动打破传统思维的约束,从而提高创新理念与意识。而工艺美术的创造性更多的是利用艺术的创作空间与表现方式,让工作人员从不同的方面观察事物,通过感官鉴赏、捕捉、感受、创造美,这样才能创造更多具有内涵与创意的作品。

  4 工艺美术的信息创造性

  工艺美术设计是对传统美术设计的挑战与创新,它改变了传统美术的设计方式、工具、范围、对象与内涵,让美术发展挣脱了工艺约束。因此,工艺美术设计具有很强的现实意蕴。

  设计工具的转变。从当代工艺设计过程来看:它不再单纯的依赖传统设计模式,而是运用软件开发与计算机技术进行再创作。因此,工艺美术的工具开始由绘图工具与绘图软件替代手动绘制。虽然当前的计算机软件依然占据着主导位置,但是不是传统绘制完全消失,只是利用率有所下降。

  信息技术有助于美术工艺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它让工艺美术开始变得更加灵活简单,工作人员不需要大量的精力与时间,利用技术软件就能将图形绘制出来,并且绘制的图形的准确性、标准性、生动性都比手工更为显着。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创新能力。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设计人员的创新能力与意识,需要在特定环境下实施,它不能与网络空间相脱离而直接灌输,反之设计人员将难以形成创新能力。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充分利用网络环境,通过加强网络技艺学习,帮助学生提高收集资料与独立应对的能力,这样才能推动学生发展,促进学生发展。

  激发工作人员创造性。不同的人在信息收集与知识接受上的能力不同,为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活用设计者感官和多重信息技术,带动工作人员热情,增强设计者探索积极性。

  5、结语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工艺美术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与机遇。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抓住传统工艺美术设计优势,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更好的打破与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最后实现工艺美术价值,得到更多优秀的作品。

  论创造性人格的特征及其培养论文 篇5

  【摘要】就小学美术教学而言,如何创新传统的美术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加强创造性教育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引入和应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是现代小学美术教师必须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创造性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其侧重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育和引导,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以及建立学生健全、独立的人格,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从小学美术教学入手,结合工作经验,就创造性教育的教学融入,发表几点看法,以供相关教师参考。

  【关键词】小学美术;创造性教育;现状;对策

  创造性教育具体是指在创造性学校环境中,由创造型教师应用创造型教学方法,针对学生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进行引导,同时培养学生个人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过程。随着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小学美术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和关注,同时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如何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贯穿创造性教学要求,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束缚,构建创造性美术课堂,强调学生教学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成为现代教师必须面对和解决的教学问题。本文即围绕小学美术教学,结合新课程教学改革相关要求,就创造性教学的实际应用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一、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贯穿创造性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一)有利于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

  传统模式下,小学美术教育并未受到学生、家长,甚至部分教师的重视,美术教学侧重于基础美术技巧、知识的灌输和传授,美术课程以教师单方面的理论灌输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消极地模仿教师传授的绘画技巧和经验,从而严重制约了学生个性和思维的健康成长。创造性教育则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教育的限制和束缚,重点突出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侧重于学生自主学习思维的培养与引导,从而在积极、有效地自我思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思维成长需求

  由以上分析可知,在传统小学美术教学背景下,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主要通过对教师绘画技巧和方法的模仿,获得相应的绘画知识和能力。在这种环境下,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思维成长需求受到了严重的抑制,故而在以往的学生绘画作品当中,经常会出现“千幅一律”的问题。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创新性教育更加主张学生自主的学习思考和探索,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艺术表达,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需求和思维成长需求可以得到更好的满足,对于学生健全、独立人格以及良好审美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三)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几年,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尤其新课程改革工作的持续深入进行,促使小学美术教育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教师不再作为教学统治者参与教学,而是更多的以教学组织者和教学引导者的身份参与教学。在这种环境背景下,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不适应性和局限性,客观要求小学美术教师应用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开展教学,以满足学生的实际成长需求,培养学生良好美术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个人创造能力,强化学生创新意识的同时,促进我国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二、小学美术教学贯穿创造性教育的具体措施分析

  (一)创新传统的教学理念

  创造性教育背景下,教师首先应积极创新传统的教学理念,重点加强对学生教学主体地位的重视和关注,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与学生进行深入、平等的教学交流,进而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偏好,并以此为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观的学习思考,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小学生而言,其普遍受到年龄、生活阅历等因素的限制,而不具备完整的观察能力和事物学习能力,且天真、活泼、好动、贪玩等心理特征较为突出,很难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集中状态,只有教师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偏好后,才能实现针对性的教学调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对学生思维的引导。

  (二)加强小学美术基础教学

  创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是一种较高等级的能力和思维,其需要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实现,是学生主观思维再创造过程的'具象表现。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小学美术教师还应注意学生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教授和掌握,保障学生充分认识并理解美术相关基础知识后,在引导学生对于美术的创造性思考。同时,在美术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区分,重点加强学生自主性的观察和思考,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以美术上色技巧为例,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多媒体设备,直观地演示不同上色方法和颜色选择的对比情况,从而引导学生主观上的选择思考,并通过学生自己的上色实践,切实提高学生对上色和颜色选择的认识和理解,帮助学生积累扎实的绘画基础。

  (三)创设特殊情景,引导学生创造性思考

  小学生的思维较为活跃,加之生活经验、阅历较为欠缺,其在绘画艺术表达过程中更容易产生创造性、创新性的思考和表达。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思考,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想象和创造,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良好学习氛围和情景的创造。美术作品的表达往往具有抽象性、概念性特征,小学生在实际创造和表达的过程中,较容易遭遇相应的阻碍和困难,而良好教学情景的创建,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抽象艺术表达的具象化展现,从而降低美术创造的实际难度,帮助学生在相应的艺术情景中,实现自我艺术创造的良好表达。在美术教学情景构建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学习偏好和生活化元素融入的重视和关注,通过针对性的教学内容设置,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从而在丰富、直观、生动的学习实践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以《陶泥的世界》为例,教师在正式教学前就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观看陶泥卡通人物制作视频的方式,创建陶泥教学情景,借由卡通人物和陶泥实践课程,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陶泥学习实践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亲手完成主观思维想法的艺术表达,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创新思维成长,提高学生创造能力的目的。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教学评价方法的优化,通过更多肯定性、鼓励性的教学评价,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完成更多的创造性表达,并在不断地创造性实践中,完成个人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的锻炼和提高。

  三、结语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师应全面提高对学生教学主体地位的重视和尊重,积极创新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并通过加强基础教学、构建特殊教学情景等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健康成长,从而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卢林.浅谈如何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开展创造性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5,(02).

  [2]张国伟.小学美术教育中弼造性教育的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2,(02).

  [3]董志玲.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创造性教育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z1).

  [4]珍珠.浅议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创造性教育与现代化[J].软件,2015,(11).

  [5]萨斯尔.小学美术教育中创造性教育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08)

【论创造性人格的特征及其培养论文】相关文章:

论孔子权变思想及其在现代的意义论文03-21

关于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及训练方法论文09-19

论英国绅士教育及其对我国教育的启示论文06-04

关于教育技术素质及其培养论文(通用10篇)09-10

论美术教学中创造性教育05-11

皮影戏的艺术特征及其数字符号库建设论文05-29

论中国传统美学的独特品格及其当代价值论文04-28

青年教师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论文05-08

新时期高校教师素质及其培养论文(精选12篇)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