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探究高等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及思考
论文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 压力 职业倦怠 健康
论文摘 要:近几年来,教师职业一直是承受压力最大的职业之一,如果工作压力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控制时,职业倦怠就会产生。认识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进行必要的关注和调适,对于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加强教师对自身健康水平,职业特点的认识起着重要作用。
一、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现状
当代中国正进行着一场深刻的教育改革,自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出台后,高校教师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推动者和承担者,对高等教育改革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也面临着所未有的挑战。高校青年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主力军必须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及教学方法,以适应整个改革的新环境。因此,教师不仅要承担由于教师这个职业的特殊性带来的压力,多重角色压力,还要面临整个教育观念的重建,多重因素的累积效应产生了职业倦怠。
所谓职业倦怠就是与以往对工作热忱状态相悖的一种肌体、情绪与心智衰竭的负面状态。特别是教师认为自己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时,就会自我联想的将自己的工作与想象中的相混淆,进而出现一系列生理与心理上的不适。综合以上观点,教师职业倦怠就是指教师在长期从事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工作任务的退缩、不负责任、情感的衰竭,以及易激动、焦虑、悲伤和自尊心降低等心理症状。
现代教师群体由于肩负了太多的职业压力,直接影响到教师的生理及心理健康。生理方面出现的不适应主要表现为周期性偏头痛、心悸,严重者会产生腹痛、呕吐等现象。心理方面则表现为在与他人互动工作中,个人缺乏活力,感觉精力耗尽,且常伴有紧张与受挫感;久而久之,教师就会对自己的工作能力产生质疑,尤其是当教师的考核结果不尽人意时,他们会认为自己的价值呈下降趋势,将工作中的不成功因素归因于缺乏能力,于是产生无助感。这些都对青年教师的职业生涯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产生十分消极的影响,不仅影响青年教师的个人发展,而且还将影响整个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原因分析
(一)环境因素
1.对教师期望过高,要求过多
从古至今,人们对教育都抱有很高的期望,对于教师更寄予厚望。从古代的私塾先生到现代的教师,无一不承载着传承并创新千百年来积累的人类文明成果的重任,而且要承担为社会和国家培养人才的重托。尤其是现在我们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增值使人们看到了知识的重要性,学校、家长以及社会各界对教师持有很高的期望,因此,许多教师认为为了在学生家长甚至全社会人心中保持一个“完美形象”,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觉隐藏起来,常常无意识的压抑和否定自我的正常欲望,长期的压抑感必定会出现心理疲劳与衰竭。
2.教师社会地位未得到认可,工资与福利待遇较差
从客观上说,教育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都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这种潜在的推动力决定了教师职业应该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与经济待遇,薪水至少不低于社会其他行业。然而,结果不尽人意,不仅与其他行业相比收入较低,更低于国际教师平均收入水平。众所周知,教育投资收益率回报慢,与其他行业相比功效较慢,相对滞后,这也决定了教师工作的特点:过程较为复杂,周期性长,所以难免受到社会的忽视,对于其成就就更谈不上认可。另一方面,现在我国不断出现的学术腐化问题对教师这个崇高的职业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使得教师的社会形象、职业名望逐渐下降。这些因素都极大的挫伤了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从而导致心理上的不平衡感。
(二)个人因素
1.教师个人成就感降低
教师个人成就感也就是个人期望,指教师对自身的认识与期待。当教师感到自己的个体需要尤其是高级需要能在工作中得到满足时,倦怠感就会降低许多。在05年的问卷调查中,有68.20%的教师成就感低落,仅8.2%的人对自身工作感到满意,认为自己有能力胜任目前的工作。事实上,刚入校的青年教师由于没有教学经验,授课时难免得不到学生认可,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气氛沉闷;在教学评定与绩效考核制度中,评定结果远不如想象中令人如意,这些考核成绩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青年教师的职业心态。显然,如果教师在工作中得不到成就感,很难想象他们如何能培养国家需要的优秀人才。
2.教师个人性格特质
高校教师的人格特征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对整体环境适应时显现出来的独特个性。每位教师的性格特质都不一样,不同的性格特质对处理突发事件时的方式也都会不同。研究表明,具有紧张、焦虑特征的教师,自信心、自尊心过强的教师,人际关系较弱的教师,神经质型、不善自控型与逃避型性格的青年教师,或是对自身的优缺点缺乏明确认识的教师等都易感受压力而产生职业倦怠。
三、缓解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及建议
职业倦怠现象虽然发生在教师身上,但并非是教师个人问题,有外因亦有内因。因此,为缓解教师职业倦怠我们应该从多层面,也就是需要社会、学校与教师自己共同协助。
(一)全社会对教师建立合理期望,提高教师社会与经济地位,建立社会网络支持
整个社会都应对教师确立合理期望,毕竟教师也是普通人,不可能满足各方要求并做到事事完美,一旦出现失误心理负担就会加重,进而影响工作,所以对教师的期望度适中,给教师创造一个轻松的环境更利于教师倦怠感的减弱。从经济层面看,物质生活不仅是教师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更关系到教师的工作情绪。
(二)高校需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升青年教师职业成就感
许多高校正是因为不合理的考核考绩制度抹杀了教师在工作岗位上作出的贡献,挫伤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激化了教师内心不良情绪。因此,首先应建立一套科学,行之有效的教师考核制度,以客观、全面、合理为原则评价教师的工作,真正做到让教师心悦诚服,使教师心理上的倦怠感得以解压。其次,应遵循“用人之长”的原则,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的作用之一就是通过不同类型的奖励,例如颁发荣誉证书,荣誉红旗,职位晋升,增加薪水等使教师确实有荣誉感与自豪感,也就是个人成就感提升。个人成就感得到满足,对教师更好的从事教学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教师加强自身心理调控,扩展交际圈
教师在遇到困难时必须学会自我调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要善于掌握自己,克服自己是一种最必要的能力。不会正确地抑制每日每时的激动,不会掌握局面是最折磨教师的心脏,消耗教师的神经系统的事。”在充满竞争的现代社会里,压力无处不在,如果你不能消除压力就只能正视与面对它,采取积极态度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同时教师要正视自身心理问题,克服自我封闭的心理状态,用乐观、自信的态度迎接现实,还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人际交往能力,拓展交际圈,多与其他同事保持联系,分享教学经验,提高自己专业化水平。努力克服不良的人格特征,培养真诚、坦率、理解、宽容、开放的人格特征。
(四)重视教师身心健康问题纳入学校管理视野
众所周知,教师始终起着为人师表的作用,如果教师的身心健康出现了问题,就会对教育教学活动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因此,学校应高度重视教师的身心健康,将其纳入学校管理视野。首先,应建立教师医疗保障机制,为每位教师建立专项档案,定期对教师进行身体检查,与此同时多开展易于健康丰富多彩的活动,改善教师体质,确保教师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身教育教学工作。其次,建立心理健康辅导网,不定期对教师进行心理辅导,与教师进行面对面沟通,将平日紧张焦虑的情绪释放出来,避免她们因长期心理积郁得不到及时缓解而造成的严重的心理疾病。
参考文献:
[1]丁钢.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C].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相关论文查阅:大学生论文、工商财务论文、经济论文、教育论文热门毕业论文
【探究高等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及思考】相关文章:
论高职教师现状,思考高职教师的发展05-14
高校多媒体教学的现状分析与思考06-14
高等学校就业指导实践模式的思考05-22
高等学校教学档案收集工作思考论文05-21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现状与发展对策探究05-01
浅谈基层效能监察的调查与思考08-27
关于改进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现状的思考05-16
论述对高校舞蹈教育发展现状的分析和思考05-19
对高校毕业生档案意识弱化的现状分析及思考05-23
论述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管理的现状与思考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