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我国高校艺术教育政策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论文

时间:2022-11-08 09:46:31 晓怡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探讨我国高校艺术教育政策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论文(精选10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探讨我国高校艺术教育政策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探讨我国高校艺术教育政策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论文(精选10篇)

  探讨我国高校艺术教育政策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论文 篇1

  摘 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是高校工作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包括思想品德、科学文化素质两大方面,而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与专业艺术教育有较大区别,它并不以培养专业艺术工作者为直接培养目标,而是通过课堂内的艺术课程和课外的艺术活动,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和丰富的创新想象能力,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北京大学在对学生进行美育方面有着悠久的传统。近年来,为了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学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艺术教育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为全校学生开设艺术选修课。

  关键词:高校艺术教育论文

  一、艺术教育对大学生成才的作用

  人文素质教育,归根到底,首先落实在一个做人的问题上,即通过人文教育对人的内心世界潜移默化从而不断提升其内在素质的“以文化人”的过程普通高校的大学生究竟需要不需要艺术教育,这就要看艺术教育对大学生的成才与成长是否有利。我们认为,对普通高校的学生来说,接受一定的艺术教育至少有以下三方面的作用:

  1、艺术教育能陶冶大学生的情操。艺术是人类审美实践和创造性思维的结晶,是真善美的统一。中国从古代就重视艺术对人性格的影响,孔子把“乐”放在了第二位的高度上。古代就有“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的说法,由此可见艺术对人的心灵的巨大感染力。对大学生进行艺术教育,不仅可以唤起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净化心灵,而且可以通过艺术的潜移默化、熏陶,使他们的情操得到陶冶,思想和道德境界得到升华。例如:《义勇军进行曲》、《我的祖国》可以激发起学生热爱祖国、誓死保卫祖国的爱国热情,一首《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可以激起学生对党的热爱之情。由此看来,艺术教育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影响感化学生的心灵,从而有利于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感。

  2、艺术教育能激发人的创造性灵感,有利人的才能的培养。据统计,世界上各大领域的一千位有突出贡献的人物中,大多都接受过良好的音乐教育。研究爱因斯坦的学者一致认为,优良的音乐素质是他获得巨大成就的重要原因,多年的音乐训练,使他的思维习惯于艺术创造的方式,正如他自己所说:“音乐和物理学领域里的研究工作是相辅相成的。”难怪许多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同时又是十分著名的艺术家,如张衡不仅是著名的地震学家,又是东汉六大画家之一,沈括不仅是宋代杰出的地质学家、数学家和物理学家,而且精通音乐和绘画,哥白尼既是有名的天文学家,又是绘画大师。许多雄辩的事实表明,艺术教育能激发人的创造性灵感的产生,有利于人的才能的培养和智力的深度开发。

  3、艺术教育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如果一个人缺乏艺术素养,就会缺乏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其生活必然是平淡无味的。高校的艺术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业余爱好,增强艺术素养,而且能调节学习与娱乐的关系,使紧张的'情绪得以放松,使业余生活过得更有意义,有利于其身心的健康,这对大学生的成才和长远发展是有利的。而当前,有些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十分令人担忧,据对石油大学(华东)95级300名学生的调查表明,有近1/3的学生没有一种业余爱好。由此看来,要丰富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促进其身心健康,加强艺术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二、加强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的几点建议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建议各高校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战略高度出发,成立一个由校领导牵头、各有关部门领导、艺术教育专家、教师参加的校艺术教育委员会,以加强学校对大学生艺术教育的领导,协调好艺术教育中各有关部门的关系,真正将艺术教育落到实处。此外,也建议国家教委应尽快制订并颁布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的法规,如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时数、教学质量的评估方法标准及师资队伍的编制人数等,从而使高校的艺术教育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艺术教育与文化专业教育的结合已成为当代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在日本,一些教育家大力倡导“全人教育”,主张教育应当促进人的多方面和谐发展;有些学者更是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科学称为三大科学,日本的许多综合大学都开设了艺术方面的课程。在美国,除专门的艺术院校外,在2000多所高等院校中,大多数设有艺术系和音乐系,一些大学还设有艺术学院。因此,要搞好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学校领导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充分认识艺术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采取措施,增加艺术教师的编制并为艺术教师的引进给予必要的支持。

  适当增加艺术教育的课程与课时。据报载,目前清华大学每学期开设14—17门艺术类选修课程,大学一年级有半年音乐课是限制性选修课,他们的举措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而在不少高校,由于艺术教师人数少和安排的课时少,每学期只能开设2—3门艺术选修课,以致使不少学生选修艺术课的愿望落空。为了尽可能满足学生选修艺术课的要求,高校应根据本校的现实,适当增加艺术课程讲授的门数和学时数。加大艺术教育的投入。增加艺术教育的经费,配备必要的教学设备,购置有关音像和图书资料,逐步改善艺术教育的物质技术条件。

  搞好校园文化艺术活动。校园文化艺术活动,是高校艺术教育活动的延伸,也是大学生加强艺术实践、提高艺术素养的重要环节。利用多种形式对大学生进行高雅艺术的教育,以陶冶大学生的道德情操,增强其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探讨我国高校艺术教育政策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论文 篇2

  文化创意产业被誉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各个国家都在不遗余力地竞相鼓励和扶持,以期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对于高度强调创意能力的文化创意产业来说,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因此,进一步明确艺术教育与文化创意产业之间的关系,探究艺术教育的发展路径,使之适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需要,促进艺术教育的发展,已成为高校艺术教育崭新的课题。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状况

  文化创意人才是文化内容的提供者,既包括设计师,如工业设计、服装设计、建筑设计、装演设计、动漫设计、游戏设计、广告设计等方面的专家,也包括艺术家,如画家、漫画家、作家、编剧、词曲作家、乐队指挥,以及演员、演奏、摄影、摄像、动画、魔术等艺术创作人员。文化创意人才位于创意产业价值链的高端,因为创意产品的主要增值部分就在其原创性的知识含量中。近年来,文化创意人才作为创意产业链最上游环节的主体,在某种程度上说已经成为稀缺资源。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新兴的、交叉性的、边缘性的学科,从各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经验来看,高等院校是教育与培养文化创意人才的中坚力量。仅以游戏产业为例,在2003年,美国设有游戏专业的大学、学院有540所,日本有200所大学设有游戏开发、设计、管理、运营专业,韩国有288所大学或学院设有相关专业。

  二、艺术教育在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艺术教育与文化创意产业在学理背景和人才的基础层面上有着传承相依的关系

  艺术教育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源头和基础。一般认为,英国是世界上最早确立文化创意产业概念的国家。文化创意产业从产生之初就与艺术教育有着紧密联系,艺术教育是文化创意产业得以发展的源头和基础。文化创意产业是艺术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延伸和新发展。

  (二)艺术教育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智力与人才支持

  艺术教育是直接以人才培养与输送的方式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智力与人才的支持。艺术教育的魅力不在于作品的形式,而主要在于培养有创新思维的艺术人才。我们都知道任何具有震撼力的艺术作品必然是打破常规或超越现实,而文化创意产业中对艺术的创意的诊释就是要探索具有创新思维的涌动的艺术人才,而当今的艺术教育正是承担了这一历史的`责任和使命。

  (三)艺术教育发展会进一步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茂与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与高校的艺术教育发展有着紧密相连的关系,21世纪是创意的世纪,创意作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创意发展的最重要和有效推动力的艺术教育,同样被赋予了更重要的使命。高等艺术教育不仅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各类文化创意人才,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规模扩张和文化创意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而且还在艺术产品及相关服务的创新、传播、应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又反过来推动高校艺术教育的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越发达就越能从根本上认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也反过来推动艺术教育的发展和艺术教育的完善,一方面使得艺术教育正在成为文化创意产业链中的一大组成部分,文化艺术教育产业;另一方面,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反过来又推动了高校艺术教育的发展,催生了一大批新的艺术专业的诞生和艺术教育的飞速发展。

  三、在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艺术教育的发展路径

  (一)注重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将艺术教育与创作性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

  原有的艺术教育模式很容易忽视了人文素质,一旦忽视了人文素质,那么就会与所提出的中心内容与思想相反,这同样也是中国文化产业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非常重要意义。高校艺术教育应以人文素质教育为本,通过第二课堂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创新硬件支持,通过营造一个利于文化创新的人文环境来熏陶学生的情智。

  (二)与文化产业市场紧密联系,突现高校艺术教育多种经营模式的发展理念

  创新型的教育模式与文化产业的发展是相互适应的,尤其是在市场发展方面,将不断地使艺术教育的优势得到发挥,同时也要及时调整训练方法和教育内容。高校艺术教育要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高校艺术教育应紧密连接艺术创作的本质,并让产、学、研更好地结合起来。高校艺术教育与市场接轨的实践基地,积极融入产业市场。艺术教育的发展方向是多个角度的,并且在改革与发展等方面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但是艺术教育发展急需加大步伐,将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并高度结合文化产业的市场,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让艺术教育能够具有新鲜的生机与活力,培养具有高文化素质创新型人才。

  (三)加强人文素养的锻造,夯实文化创意产业时代下的素质基础

  高校艺术教育首先要确立人文素质教育在艺术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更新艺术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应以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与审美能力为目标,加强人文类课程和理论课程的渗透与建设,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其次,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开展校园创新活动,使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形成一种浓厚的文化创新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建立创新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的创新活动,加强创新基地建设,为学生的创新提供硬件支撑;第三,要营造一个有利于文化创新的校园人文环境。“校园文化对学生性情陶冶、境界的提升、情感的升华、行为方式及价值取向都会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力举办各类人文讲座,积极推动高雅艺术进校园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式。

  (四)高校艺术教育对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水平提出的新要求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较大关系,教师要把学生的思维向发散性、灵活性及独创性方面去引导,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增加一些探索性的课题,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创新型艺术教育要求教师具备创新素质,教师不仅要有扎实宽厚的专业知识,还应掌握各学科前沿的最新知识和最新研究成果。教师的角色也应发生重要转变,教师应从过去的单纯的传授者向信息资源的调配者和引导者转变。

  (五)转变教育理念是创新高校艺术教育的前提

  1.强化人才意识

  一方面要着眼于传统文化创意产业的实际需求,不断改革人才培养的方案,不懈探索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另一方面应根据传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和人才成长规律,在加强学生专业技术能力培养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使学生专业技术能力与人文素质双促进、双提升。

  2.强化创新意识

  高校艺术教育者应强化创新意识,不仅要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在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创意产业上勇于开展创造性的探索和实践,更要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设置、授课方式等方面打造一套有效的科学体系,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构建创新实践的平台,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3.应强化市场意识

  在高校艺术教育实践中,教育者应把艺术教育与文化产业市场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生活教育、实践教学,促进教学、研究、生产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培养竞争意识、提升理论运用能力,为以后走向市场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总之,传统文化创意产业化不仅为高校艺术教育创造了广阔的空间,也为高校艺术教育指明了改革和发展方向。当下高校艺术教育应着眼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态势,立足于国内外传统文化创意产业市场的需求,切实强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使命,着力转变艺术教育教学理念,建构完善的艺术专业课程体系,探索科学有效的艺术教育教学模式,不断提升艺术教育教学质量和艺术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国传统文化创意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更多更好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探讨我国高校艺术教育政策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论文 篇3

  一、传承民族民间歌舞艺术的重要性

  我国民族文化是由多个民族共同创建和传承的,在其形成的历史过程中,先后创造了许多非凡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明。少数民族的艺术文化是维系各族人民之间感情的纽带,是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在我国文化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更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正面临着社会转型和文化改革等巨大挑战,来自西方国家的文化观念和非主流文化意识为少数民族的现代化改革带来一定干扰和压力。在民族文化失去保护和自然的传承环境以后,其传统文化也会失去原本的特色,且逐渐走向灭亡。所以,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地保护措施,那么,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许会彻底失去本土的民族艺术。

  二、高校教育中民族民间歌舞艺术的传承方式

  1.充分利用民间艺人

  各族人民都为自己民族的传统艺术而自豪,在现代生活中,也先后出现了很多素质较高的歌舞艺术人才。民间艺术家是民族艺术的宝贵财富,是艺术的开拓者和发扬者,他们充分利用民间的歌舞艺术文化资源,通过参观、欣赏、表演和联欢等多种方式让民间艺术走进千家万户。学生在体验传统的歌舞艺术表演之后,会对其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可见,民间艺术家在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和积极影响。

  2.深入田野、深入生活

  实践教学是艺术类教学的关键。深入田野、深入生活以及深入自然应当作为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教育手段,在专业教育课时设置中应占有一定的.比例。各大高校应当充分发挥本土艺术资源的教育作用,利用民族艺术资源,如音乐专业的学生可以经常走进少数民族村落,与当地人同吃、同住,感受少数民族的精神文化和风土人情,聆听民间艺人的歌唱和演奏。这类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民族民间歌舞艺术的感受能力和领悟能力,是积累民间艺术文化素材的重要手段,学生只有深入民间、深入生活才能真切地感受到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提高自身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

  3.因地制宜,适当补充教学内容

  各民族艺术文化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的特点,因此,三、四年的学习时间是远远不够的。高校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当规划好侧重点,在通识课程的基础上,依据所处地域以及本地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等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完善教学内容,针对个别少数民族文化内容进行深层次的学习和探究,增强学生对少数民族的认知。

  4.注意素材收集后的转换,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现代转换是传承民族民间歌舞的关键,不但要注重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完善,还要使文化遗存在现代社会中得以延续和发展。因此,教师应当指导学生搜集和整理各民族文化,调查资料明确民族歌舞艺术特点,将其作为获取创意的条件和资源。

  5.国家政策大力支持

  民间歌舞艺术的传承和教育,不单单是高校的教育任务,也是一项社会责任,需要国家文化政策和民族法规的支持和指导,更需要政府部门的全力配合。教育部门和各大高校可以举办一些少数民族歌舞表演活动或比赛,演出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和歌曲,为艺术教育和民间歌舞艺术传承提供平台。

  总而言之,要充分利用可使用资源,全面推广和传承民族民间歌舞艺术,应使之成为全民性的社会艺术项目,避免受到非主流文化的侵蚀。我国高等院校应当加大对民族民间歌舞艺术的教育力度,使之受到社会各界更广泛的关注。

  探讨我国高校艺术教育政策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论文 篇4

  一、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内涵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是一种独特又神圣的全局性长远教育,也是一种追求人的最高素质并走向卓越的“人”的终身教育。其最大的特点应是“公共性”,即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观,使之掌握一定的审美经验,受到美的感染,具备良好的审美素质,从而达到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

  二、中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管理的现状

  从全国范围来看,一些重点高校(“211”“985”高校)公共艺术开课的情况较好,例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重点院校相继成立了公共艺术教育管理机构,开设了相应的公共艺术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而一般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教育管理并不理想,尤其是一些二、三类综合性院校至今没有开设公共艺术课。虽然有的高校勉强开展了公共艺术教育工作,但无论从管理机构设置、教学管理还是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无法满足教学需求。

  (一)湖南地区高校

  近年来,湖南省各高校按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要求,重新修订了学校学生培养方案,将公共艺术课程列入文化素质教育必修课程,并规定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修满2学分方可毕业。各高校在公共艺术教育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例如管理机构得到加强,公共艺术课程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学校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拓展了公共艺术教育的空间。湖南地区高校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有的学校管理机构职责不明确,教学管理工作未落实。二是师资队伍管理矛盾突出,公共艺术课专职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三是有的学校在教学课程设置上没有严格的管理规范,具体表现在部分学校没有按要求设置课程,或课程设置太少;将“必修”课程作为“选修”课程对待;实行学分制的学校中,个别学校对公共艺术教育“必须取得2个学分方可毕业”的政策规定把关不严。

  (二)河南地区高校

  河南地区多数高校成立了专门的艺术教育管理机构——艺术教育中心,领导体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得到完善,公共艺术课程开设较为规范,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也得到加强,第二、第三课堂及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学生参与面较广。当然,我们还应认识到,目前教育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高校公共艺术课年轻教师比例较大,工作经验不足,业务素质有待提高;经费管理机制还不完善;民办高校和部分专科学校艺术教育管理机构尚不健全;一些高校在新校区建设过程中对校园人文环境重视度不够,缺乏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湖北地区高校——以武汉大学为例

  武汉大学早在上世纪40年代就是一所涵盖了文、法、理、工、农、医6大学院的国立综合性大学,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大力发展人文、艺术、教育等学科专业,并在此期间设置了公共艺术课程。2000年以来,艺术学专业开始面向全国招生,公共艺术课程开设内容更加多元化,从原来单一美术欣赏和音乐欣赏课程,增加了中国美术史、中国艺术精神、西方美术鉴赏、中国书法艺术、摄影技术与赏析、中国陶瓷艺术、趣味素描、装饰绘画基础、贝多芬经典作品欣赏、西方建筑文化与歌剧艺术、京剧历史与审美导引、英语电影欣赏等特色鲜明的公共艺术课程。学校也相继成立了一些社团,例如动漫社团、人文爱乐合唱团、笛箫协会、相声小品协会、德狄魔术协会、原创音乐协会、踪点剧社、樱之音口琴社、春英诗社、书法协会、太阳雨文学社等40多个社团。

  三、中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现代教育飞速发展的时代下,培养综合型、复合型人才已然成为我们的共识。然而,由于主观认识上的差距所导致的管理不力、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以及由于客观上资金不足造成师资奇缺等因素,公共艺术教育管理已存在相当多的问题,需要充分认识和亟待解决。

  许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与专业艺术课程相同,并且教育目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也类似。试想若用专业课程的要求对文理不同学科的学生进行公共人文素质教育,不仅是完全错误的,而且是背离公共艺术教育性质与目的的教育,其结果往往是师生徒劳、事与愿违。

  四、中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管理的实现途径

  (一)逐步完善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管理体系

  在课程形式上追求多样化,可以把视觉艺术、听觉艺术、触觉艺术、文字艺术等融为一体,探索丰富而有效的艺术实践活动形式。在课程内容上改变传统观念,突出以审美知识为核心,注重以人为本,架设人文与科学间的融合;善于利用本土、国内外、网络的艺术资源,从“技术”转向“艺术”,增加文化含量;打破以往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脱节的.状态,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二)成立专门的公共艺术教育管理机构,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必须拥有一批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良好的敬业精神、丰富的艺术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公共艺术教育研究能力的专业教师队伍。这就要求教师明确教学目标,熟悉教学对象,勇于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根据艺术教育的规律和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素质,使教师与学生能在课堂内外及时交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索性。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构建和谐艺术教学管理的关键,不容忽视。

  (三)加强公共艺术教育基础设施管理

  为充分发挥公共艺术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必须加强基础设施管理。要不断完善基础硬件设施,用以配备艺术教育所需的教学设备、教学场地、活动场所等,为公共艺术教育教学的开展提供充分的物质保障。

  参考文献:

  [1]张道森.公共美术教育论纲[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76.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全日制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探讨我国高校艺术教育政策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论文 篇5

  【摘要】美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的教育方针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学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学,是高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是实现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目标的主要途径,具有其它学科所不能替代的独特的功能作用,必须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学给以足够的关注与重视,促进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教育;公共艺术;教育教学;功能作用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内容与质量也有了新的追求,其中对内含真善美的艺术的追求已经成为当下国人的时尚,艺术教育被广泛地开展起来,艺术类高等院校如雨后春笋,普通高校也纷纷开设艺术专业(学院),不少俊男俏女竞相“考艺”。在我国,高校艺术教育正式上升到国家层面被高度重视,应该是从1996年原国家教委发布《关于加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开始的。此后,2006年教育部印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以下简称《课程方案》),作为普通高等学校设置公共艺术课程、制订课程教学大纲的依据。2014年教育部又发布《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普通高校要按照《课程方案》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公共艺术课程,并纳入学分管理。可以说,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与党和国家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学的功能作用,认识不足,发挥不够。现结合教学实践,谈些粗浅的认识与看法,以求引起人们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学的关注与重视,促进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科学把握美育在党的教育方针中所占据的重要位置

  一个政党或国家在一定历史阶段,为实现自己的根本目标而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的方向和总指针,就是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它是确定这个国家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教育发展的总的行动纲领,其内容涵盖了教育的性质、目的、地位、根本目标和实现途径等。因此,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社会中,不同的统治集团会有不同的教育方针;即使是相同的统治集团,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会有不同的教育方针,相同的历史时期因需要强调某个方面而使得教育方针的表述也会有所不同。早在1949年9月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就第一次明确了当时我国教育工作的性质、任务和总方向。同年12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重申了《共同纲领》制定的文教政策,提出新教育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为当前的革命斗争与建设服务”。1951年3月,第一次全国中等教育会议首次提出智、德、体、美全面发展,使教育方针的表述更加全面简明。1952年3月,教育部提出“实施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教育”。这对于建国初期中国教育的改造与建设,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产生了重大影响。此后又不断有不同的提法。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在不同时期的教育方针,总的来说,虽然其内容和表述不尽相同,但在本质上都揭示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都是紧紧围绕和回答教育“为谁服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这三个最基本问题而展开的。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对“三大规律”认识和把握的不断深化,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教育规律也有了新的认识。党的十八大对我国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教育方针,坚持了教育的目的性质(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明确了教育的根本任务(即立德树人),规定了教育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上,强调必须牢牢把握“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四者不能偏废、缺一不可,“美育”占据着“四大支柱有其一”的重要地位。这一教育方针,是遵循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的,是符合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因为要实现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审美修养素质等四个方面的基本素质,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称之为“全面”发展。与这四个基本素质相对应的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都有自己的独特的规律和特点,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不同的,应当有其独立的位置,不能相互替代。比如说,“德育”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要内容、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的,所要解决的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智育”是以科学文化知识教育为主要内容、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的,所要解决的是人的人文知识、人文修养和应用知识的能力问题。“体育”是以身体与心理方面的教育和训练为主要内容、提高人的身体心理素质的,所要解决的是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问题。而“美育”则是以美学知识教育和审美实践活动为主要内容、提高人的审美修养素质的,所要解决的是人的审美观及审美鉴赏力、审美感受力和审美创造力问题。学校艺术教育教学,是实施美育的最主要的内容,也是最主要的途径。我们作为高校的艺术教育者,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和足够的自觉。

  二、正确看待当前学校艺术教育所取得的成绩及其问题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和《辞海》的解释,“艺术”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类以情感和想像为特性的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主要包括绘画、书法、音乐、舞蹈、建筑、雕塑、文学、摄影、戏剧、电影、曲艺和新兴的电子游戏等。在现代社会中,一般来说,“艺术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艺术教育,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专业艺术教育”,是指为培养专业艺术人才所进行的各种艺术理论教育与艺术实践活动,如各种专业艺术院校和普通高校开设的艺术专业所进行的艺术教育。广义的艺术教育,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公共艺术教育”,是指通过对古今中外优秀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培养人们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提高人们的艺术鉴赏力和审美修养的教育。我们在这里所谈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学,就是从广义上讲的。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是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近年来,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大力推进下,无论是中小学阶段还是大学阶段的公共艺术教育教学,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而且中小学阶段的艺术教育又为大学阶段的艺术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据教育部体卫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2016年4月曾透露,从2006年教育部印发了《课程方案》起,每年对200余所普通高校一年级新生美育调查表明,近80%的被调查学生在中小学阶段接受了正规的艺术课堂教学,掌握了一定的艺术知识与技能,具备了一定的艺术鉴赏能力。目前,我国已有449所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校,增进了中小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艺术的了解及感情。就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来说,《课程方案》明确规定了限定性选修课程和任意性选修课程两大类公共艺术课程,要求普通高校应把它纳入各专业本科的教学计划之中。其中,设置有《艺术导论》、《美术鉴赏》、《书法鉴赏》、《音乐鉴赏》、《舞蹈鉴赏》、《影视鉴赏》、《戏剧鉴赏》、《戏曲鉴赏》等8门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和4类8门任意性选修课程,要求教育部部属学校、“211工程”学校,以及省属重点学校应开足开齐限定性选修课程;每个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至少要在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中选修1门并且通过考核;有条件的学校应将任意性选修课程纳入学分管理。同时,明确规定各校担任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教师人数配备及其比例。从此以后,中国的高校艺术教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据有关报告显示,近十年来设置艺术类专业的高校增加数千所,很多学校开设了很有特色的艺术教育课并取得较好的成绩,在艺术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课程等方面也有很大的进步,我国高等院校艺术教育具有良好的发展趋势和发展前景。但在整个高校教育中,公共艺术教育依然是最薄弱的环节,仍存在诸如艺术教育管理架构尚未理顺、考核评价机制欠缺,高素质的艺术师资短缺、教师所涉及的艺术领域也较狭窄,艺术课程开课率不足、课程设置取决于艺术教师的专业兴趣,学生艺术活动参与面小、选修课报不上名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艺术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独特功能的发挥。因此,我们作为高校的艺术教师,要主动承担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和重大责任,充分认识和发挥艺术教育应有的.功能作用,努力推进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

  三、深刻认识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学所独具的功能作用

  艺术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艺术家知觉、情感、理想、意念综合心理活动的有机产物,体现和物化着人的一定审美观念、审美趣味与审美理想,主要是满足人们多方面的审美需要,从而在社会生活尤其是人类精神领域内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说中小学阶段的艺术教育是“启蒙”、是“基础”的话,那么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学则是“自觉”、是“升华”,是发挥这种潜移默化作用的主要阵地,是实现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目标的主要途径,具有其它学科所不能替代的独特的重要作用。这种独具的功能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通过艺术教育教学,能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树立审美观念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首要任务。形象是构成艺术作品的基本要素,形象性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形式,是艺术区别于其它社会意识形态的最基本的特征。艺术中的形象是有“意味”的形象,是艺术创作者经过理性选择与深邃加工,并融入其对事物的理性认识和基本态度以及对人生的理解的形象,而不是对客观生活图景的随意照搬。在艺术课堂教学中,通过对这些优秀的艺术作品的鉴赏与评析,就能引导大学生逐步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念,使他们能够自觉抵御各种落后的、腐朽的艺术思潮的影响。第二,通过艺术教育教学,能有效地陶冶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道德情操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本素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主要来源于对“美”的感悟。情感是艺术创作的基本的元素,主宰着艺术活动的整个过程。艺术创作者所创作的艺术形象,渗透着他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凝聚着他的爱憎褒贬与思想情感。在艺术教学中,经过学生审美认知及其复杂的思想活动,作品所体现生活中的美就能被发现、被感悟,从而获得对生命与人生意义的深切理解,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得到有效的熏陶。第三,通过艺术教育教学,能培养大学生深厚的民族情感。深厚的民族情感是维系一个民族的繁衍与发展的根本精神纽带。艺术是人对世界的一种精神把握的方式,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情感,不仅以“情”动人,更以“美”感人。比如,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梅花形象,往往老干虬枝、凌寒傲霜,横斜逸出、迎春怒放,体现了一种老树新花、青春勃发的审美内涵;我国很多电影电视片和革命歌曲,都体现着中华民族坚毅不屈、生生不息、团结奋斗的民族精神与品质。通过教学品味,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第四,通过艺术教育教学,能激发大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想象”和“创新”贯穿于艺术活动的全过程,所有艺术作品都是作者按照主体的“想象”而创造出来的合乎自己情感和目的的形象,蕴含着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比如说音乐,贝多芬曾经推崇“音乐是比一切智慧及哲学还崇高的一种启示”。因为音乐是情感物化的形式和传递媒介,能通过听觉直接作用于主体心灵,直接将艺术家的内在思想情感传达出来,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启迪。通过教学鉴赏,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其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R].教体艺[2014]1号.

  [2]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R].教体艺厅[2006]3号.

  [3]国家教委.关于加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R].教体[1996]5号.

  [4]张筱丽,陈尚荣: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学海.2005(06).

  [5]刘颖灵: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2(07).

  [6]许珍芳:改革开放以来高等专业艺术教育发展成就及存在的问题[J].黑河学刊.2009(02).

  [7]黄小明:浅谈高校艺术教育教学[J].艺术百家.2004(1):117-119.

  [8]王宏玲:高校艺术教育存在的理由与策略[J].成人教育.2003(10):30-31.

  [9]徐少华:论传统文化对高校艺术教学的积极影响[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04).

  [10]李桃境:高校艺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04).

  探讨我国高校艺术教育政策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论文 篇6

  一、高校艺术教育的意义

  1、艺术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优秀的艺术作品往往也是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它们能够加深受教育者对祖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受教育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从而生动、深刻、有效地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进步的音乐最能激发群众的革命热情和爱国主义情怀,艺术教育是对大学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方式之一音乐可以调节心理"使学生身心愉悦精神振奋。例如听贝多芬的音乐能使人找到一种向上的力量"欣赏民族风格的音乐作品"如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更能起到催人奋进"升华情感的作用。

  2、艺术教育可以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实践证明"艺术可以使人的心态产生变化可以升华思维和理智产生激情,这种超越语言和文学层次的理性认识不仅可以开阔知识视野而且可以使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相结合,促进左脑和右脑的互补作用。

  这也体现了艺术对智能的渗透作用和特殊功能。

  3、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审美力

  艺术的美可使学生很快建立学习的兴趣"使其主动学习"也就是所谓的志趣"这样逐渐深入思想生活等等"也就有了相应的情感表现!久而久之"使心理上磨练出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热情积极从容不迫的优良气质。

  二、当前我国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的现状

  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教育体制、社会环境以及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影响,我国目前的艺术教育基础还是比较薄弱的,尤其是学生的艺术素养普遍较低。这里所说的高等艺术教育,不能狭隘地理解为培养专门艺术人才的专业教育,它泛指对所有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的艺术教育。当前高校艺术专业教育存在的如下问题:

  1、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课程设置直接反映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核心环节。目前大多数院校在课程设置、师资培养和引导方向上基本沿用的是培养专职演员的教学模式,这在某种程度上把即将毕业的学生导向了两个方面:自以为本人在某专业上很优越而不愿从教,于是改行到了其他演职单位;到了中小学从教后才发现,由于原来在高校学得太专一,故无法胜任中小学多元化的音乐教学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2、课程设置单一,缺少与相关学科的衔接

  艺术教学不仅要弘扬我国民族音乐艺术文化,还要关注世界多元文化;不仅要提高专业素质,还要加强相关学科的综合学习,要与文学、历史、民族、宗教、民俗等紧密联系,使音乐艺术的人文内涵更加丰富和鲜明。目前,音乐艺术教育培养目标实际上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随着当今社会各学科相互渗透、相互接入的发展趋势。未来的学生只有具备包括科学文化在内的综合素质才有可能成为合格的“音乐艺术人”。

  3、教材选用繁杂

  高等院校音乐艺术教材的选用没有一定的标准"基本上由教师根据自己的爱好选用相应的教材"另外在教材的建设上"与基础教育中音乐教材建设相比"数量极其匮乏"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都相去甚远并且质量也令人担忧。

  4、所开设的课程大部分重技不重艺,缺少开发学生创新创作能力的课程

  艺术教育不应只重技术,应更加注重人文内涵。艺术教育首先是对美的感受和理解,要在循序渐进中获得自身修养的提高,而不应带有功利色彩。一定要注重其人文内涵,要使人感受到人生的美,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这才是美育的灵魂。如果没有这个灵魂,单纯地学技术,这样的培养就不是艺术教育,更不是美育。艺术是一门研究性学科,更是一门开发学生创新创作能力的学科。艺术的学习确需一定的天赋,更需要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创造是艺术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而目前艺术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中缺乏能开发学生创新创作能力的课程。

  三、高校艺术教育的`改革对策

  1、深化艺术教育体系改革

  高校艺术教育具有很强的自主性,现代高校艺术教育的任务是在艺术教育课程和课外文化活动中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为实现教育目标,高校应积极开展各种文化教育活动,根据学生的需求开展不同的选修课程.广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深化艺术教育体制改革高校首先应在国家相关法律的指导下进行课程设置和完善,使艺术课程与时代发展以及学生的兴趣接轨.其次,高校应因地制宜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课程,使学生充分感受本地区优秀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再次学校应实现课内外的结合为学生创设一个整体的综合的艺术学习氛围".

  2、建立合理的教学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普通高校音乐艺术专业课程与专业音乐艺术学院的课程是不同的,专业音乐学院的培养目标是专业音乐人才,普通高校培养的是综合型人才,培养高校学生全面发展。普通高校应该建立合理的、科学的、完善的音乐艺术专业教学体制,加强学生的音乐艺术综合应用能力。教师的教学质量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生的发展,要想提高普通高校音乐艺术教学质量,必须加强音乐艺术教师的专业性,提高教师的素养,提高教师理论专业知识水平以及专业技能。

  3、学习教材应和谐统一

  在课堂中要选择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教材在教材的建设上应注重与其他学科教材在知识内容"逻辑体系上的衔接。同时还要体现对当代大学生的全方位技能教育为目的,教材中应充分考虑到各类大学生的特点,多选择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教学内容,以学生音乐艺术审美能力审美素质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兴趣爱好,使学生学会鉴赏音乐艺术体验音乐艺术。涉及的内容尽可能的全面丰富尽可能的满足各类高职大学生的需求。

  4、拓宽专业渠道,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

  在音乐艺术学专业下设置合理的专业方向,建立相应的课程体系,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流,拓宽人才培养的模式,使之更符合社会需求。课程设置及教学应该围绕培养高素质、全面型、应用性进行改革,使学生能学以致用,能赖以生存。综上所述,我国对于艺术专业课程设置及专业技能课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探究还处在相对不成熟的阶段,亟须大量的实践探索,更需要理论上的系统研究。普通高校应该建立科学的、合理的、健全的音乐艺术课程教学体系,完善音乐艺术教学设施,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加强音乐艺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推进普通高校艺术专业教育的发展。

  探讨我国高校艺术教育政策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论文 篇7

  一、目前我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发展现状

  我国公共教育发展历史比较久远,但是由于受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影响,发展并不完善。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的艺术教育也想多元化、个性化方向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较多不足,比如在经济利益下,我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呈现出并不是以提高人们艺术素质为目的,更多的是为了经济力的追逐;另外我国公共艺术教育混淆与艺术教育的区别,很多高校把艺术教育当做专业教育,仅仅限于一些特长生的教育,实施上公共艺术教育是每一个大学生所具有的教育权利;而且我国的公共教育师资队伍水平较低,经费投入不足等,这些问题都是影响高校公共艺术发展的因素。

  二、我国公共艺术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关联性

  新世纪以来公共艺术教育已经成为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以及民族素质提高的重要条件,公共艺术被看做是促进社会进步、培养综合素质高的人才的重要环节。公共艺术教育强调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积极鼓励高校学生积极的接触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高等教育在不断发展,素质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主旋律。高校的主要优势是多学科的综合,学生出来专业的知识以外,还要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而公共艺术教育具有情感和认知教育的双重功能,通过视觉、听觉等艺术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带动其他学科学习。在素质教育下,我国教育方针始终坚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高校学生除了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以外,还要具备高尚的品德、较好的身体素质和一定的艺术精神。这样学生才能在踏入社会后更加游刃有余。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培养学生对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的欣赏,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行为美、素养美、精神美的现代化综合人才。

  三、我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促进

  (一)大力普及公共艺术教育

  公共艺术教育本身是每一位大学生都应该接受的教育,他的主要作用就是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很多高校仅仅将其视为专业课进行教育,这违背了公共艺术教育的内涵。必须对高校这种观念进行纠正,建立一个完整的公共艺术教育体系,使公共艺术教育渗透高校校园的方方面面。具体的方式首先可以面向全校学生开设《艺术概论》公共课,在高校普及艺术课程,然后结合开设一些选修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比如《音乐鉴赏》、《书法赏析》、《美术鉴赏》等,通过课堂教育普及公共艺术教育。公共艺术教育针对的一般是非艺术专业生,这些学生艺术基本知识比较差,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方法,在教学课时的安排方面可以相应的增加一些艺术课时,让学生由充足的时间了解艺术、学习艺术;其次公共艺术教育的重点在鉴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艺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审美情绪。

  (二)加强公共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学生的引导者,教育质量的提高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教师。艺术教育的提高同样也需要艺术教育工作者的长期努力。高校要发展公共艺术教育,首先要有一批综合能力强、专业能力过硬的师资队伍,公共艺术师资队伍要以专职教师为主,而且在质量和数量上都能够满足学校艺术教育的需求,这是提高艺术教育的关键。所以高校在注重发展公共艺术教育的同时要加强艺术教育师资人才的培养。利用各种方式和渠道加强艺术教育人员的培训、艺术交流、国外考察等,提高艺术教育人才的教育水平和能力,提高艺术师资队伍的质量,这样才能够更好在校园内普及公共艺术教育。

  (三)把公共艺术教育与校园文化融为一体

  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出来建立课堂体系以外,还必须融入到校园文化中,发挥艺术社团的作用,发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生动活泼的艺术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切身体验,领略美的真谛,接受美的熏陶,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促进自身全面发展。另外还可以通过校园文化大力发展一些具有美誉功能和德育功能的素质艺术活动,向校园关注艺术文化,比如时装表演、才艺大财、演讲比赛等,这些校园艺术文化活动能够全方位的展示大学生的风采,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四、结语

  我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必须着力于全体师生,改变受应试教育一代影响的缺乏艺术素养的学生对美的缺乏。利用丰富的校园文化提高全体学生对公共艺术的热爱,培养学生艺术素养,使学生从美的事物中感受生活的真谛,利用公共艺术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现代化四有新人。

  探讨我国高校艺术教育政策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论文 篇8

  一、综合性高校注重艺术教育的现实基础

  综合性高校艺术教育,既需要有艺术创作的土壤,也需要有生产艺术作品的种子;既需要有适合校园艺术创作的环境,也需要有对符合新时代美学特征艺术作品的需求。当前,随着校园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为综合性高校师生艺术创作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校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格局基本形成。

  (一)高校青年学生能够激发艺术创作激情。

  高校当中聚集了大量优秀青年,他们是艺术灵感的重要来源,也是艺术创作的重要动力。文化建设需要依靠人民,高校艺术创作具有先天的人员优势,特别是高校艺术院系汇集了一大批具有强烈的艺术创作热情、旺盛的艺术创作精力的青年才俊,他们承载着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他们能够碰撞出艺术创作的灵感,能够创作出学习与生活相结合、校园与社会相结合的艺术作品。校园文化的交融,富有朝气的艺术作品,又往往会感染艺术创作者的艺术创作热情,进一步激发出艺术创作的'动力。

  (二)高校教学相长间勾勒出艺术创作的美景。

  综观世界各国,许多高校都将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并且从管理制度、课程设置等方面保障大学生艺术教育的有效实施。高校的教育职能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与艺术家单纯创作不同的创作体验,高校的多学科交叉性为艺术创作提供了生活蓝本和灵感启迪。艺术工作者可以在教学中提出艺术创作思路,引导学生完成其艺术设想,也可以在收集到学生们的一些创作素材时形成个人创作成果,正所谓教学相长。高校师生合作创作艺术成果,有助于学生与教师的合作传承和发展教师的艺术思想,保持艺术创作的生命力和延续性,稳定部分艺术创作风格。

  (三)高校包容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艺术成果。

  即使艺术创作成果暂时难以为社会、市场所认同,仍旧可以在师生中传播,缓冲艺术作品的社会影响力,为艺术产品成长提供孕育场所。艺术作品为社会认识需要与艺术品传播的社会环境相适应,当某些类型和内容的艺术品能够搭乘适时的社会环境态势,那么就能够为社会所认可,但是若该艺术品内容和形式不具有即时社会认可性,则面临没有艺术市场的尴尬情境。高校运作过程中并不完全以市场因素为推动力,高校能够包容新思想、新观念,同样也能包容新的艺术形式。因此,高校对于艺术创作者来说更具有安全感。

  (四)高校具备艺术创作的软硬设施。

  综合性高校一般都建立了现代化的图书馆,购置了大量的有关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图书和音响资料,开设了诸多趣味性艺术课堂,组织成立了形式多样的艺术社团,这些都为高校师生进行艺术创作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数字影像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等电子科技的发展,为高校师生进行艺术创作提供了多元化的艺术创作手段,也为高校艺术创作理念、艺术外在表现形式、艺术活动等多元化提供了重要条件。正如印第安纳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让罗伯逊教授在牛津艺术在线撰写的文章《21世纪的艺术》中所说,“21世纪的艺术家更善于选择艺术表现形式,他们不断地实现艺术媒介与形式的‘混搭’,并从中挑选出最能够表达自己概念和目的的方式进行自行的创作”,高校便捷的媒介为艺术创作和艺术作品的重塑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二、综合性高校注重艺术教育的途径与保障

  激活高校艺术创作的氛围,将高校作为艺术创作的阵地,视高校师生为艺术创作的生力军是具有前瞻性的认识,也是顺应社会的发展趋势。高校一般是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包括了人文社会、理工等众多学科。不可否认,高校的不同学科都可以创作出具有鲜明学科特色的艺术作品,但笔者认为高校艺术创作的主阵地依然是艺术类学科。因此,需要在实践中扶持高校艺术教育,爱护高校艺术教育工作者,保护高校艺术教育成果。

  (一)艺术类教师考核机制应与其他学科有所区别。

  艺术类教师的考核应多标准、多渠道,跳出目前高校教师考核中注重科研成果的桎梏,鼓励艺术类教师多创作,以创作作品质量、数量作为评价高校艺术类教师是否合格的主要标准,适当辅助以科研成果。高校教师是艺术教育的主要力量,他们的教学积极性、教学专注精神直接影响全社会艺术教学和创作的水平,艺术类教师在高校的发展也不免要遵从于高校教师的评价体系。目前我国高校教师职称评定、业绩考核时多依据教学与科研两大评价标准,而且有重科研轻教学的趋势。艺术类教师不同于单纯从事基础性研究的教师,他们更多的是将精力投入在艺术创作中,这种取向与科研评价机制本不同步,但艺术教师也需要在现有工作体制中得到认可和评定,因此不得不将精力转而进行艺术类的科学研究。这种做法无疑会侵占艺术类教师的创作精力,折杀他们的创造激情。现有高校教师考评机制在诱导艺术类教师屈从于体制而妥协艺术创作,这其实在间接忽视引导艺术类教师放弃艺术创作。

  (二)加大高校艺术类教学的投入。

  相对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艺术类教学对器材、场地的要求更为严格,艺术教学需要有专业的琴房、器材、画室、演播厅等,艺术教学前期投入高,且投入设施利用率依各个学校办学侧重点不同而有所不同,有些不可或缺的设施也许需要较大资金投入但在艺术教学与创作中利用率并不高,较之于其他学科门类设备使用情况,艺术类教学设施投入大、即期收益低。因此在高校资金分配上,艺术类教学投入需要给予特殊重视,资金分配者应该认识到艺术类教学投入的收益特点是长远的、温和的、持续的,艺术类教学投入不同于机械化生产建设,产出立竿见影,投资者需要用历史性眼光去看待艺术类教学的投入,在时间的沉淀中静观艺术产出的徐徐画卷。

  (三)社会需要对艺术类教学成果给予长远的、全面的认识。

  艺术类教学成果和创作成果即期效益不明显,艺术对于社会的贡献具有滞后性,不同艺术形式影响角度和影响力度均不尽相同,很多艺术作品在推出初期并不能产生预期效果,也许还会事与愿违,艺术作品的影响力与社会发展阶段和社会成员阶段性喜好有很大关系。艺术教学成果的影响具有周期性和随机性,很难用一般规律来预测和解释。因此,对高校艺术作品应有包容性,只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艺术作品都应鼓励创作。同时,高校应充分利用现有校园及区域公共文化机构的平台,积极组织开展健康有益的社会文化活动,传播校园艺术创作成果。

  探讨我国高校艺术教育政策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论文 篇9

  内容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水彩艺术教育呈现出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21世纪的新时期,许多高等美术院校开设了水彩专业或水彩课程,水彩艺术教育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地位愈来愈重要,进入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 键 词:水彩画 高校水彩 艺术教育

  新时期我国高校水彩艺术教育的发展状况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建国以来中国水彩画发展的第一个繁荣阶段。80年代以来,我国水彩画艺术进入第二个发展高峰。此间关于水彩画的展览不断,各种水彩画论著、杂志也不断出版问世,涌现出了许多优秀水彩画家,为水彩艺术在高等美术院校的推广与普及奠定了师资基础。

  80年代以广州美院美术师范系的水彩画师资力量最为雄厚,起步也最早。其美术师范系(后改名美术教育系)1981年创办之始,就规定学生到三四年级以学习水彩画为主,而且毕业时每人要完成一幅主题性水彩画创作。1987年广州美院又率先开始招收水彩专业硕士研究生,更是首开水彩画硕士教育的先河。进入90年代以来,湖北美院、湖南师大等高等美术院校也相继开办了水彩专业,湖北美院自1998年以来也开始招收水彩画硕士研究生。在进入21世纪的新时期,我国水彩艺术教育处于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昌盛的发展阶段。水彩画现今已经成为广州美院、湖北美院、湖南师大、青岛大学等美术院校的重点学科或特色课程,更多的美术院校开始招收水彩画硕士研究生,水彩艺术教育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地位显得愈来愈重要。在进入21世纪的新时期,我国水彩画已成为一门独立的、有影响的画种,在大、中、小学中的美术地位也愈来愈重要。

  中国水彩画艺委会为当前水彩画事业的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尤其新的第三届艺委会成员主要是近年在水彩画展中屡获大奖的中青年画家组成,他们大都直接在美术高校从事水彩教育事业或相关的行业(出版社、美协),是各地水彩艺术的学术带头人。在中国水彩画艺委会的领导下,近年来各种形式的水彩画展览活动层出不穷,既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水彩画事业的繁荣,扩大了水彩艺术的影响力,更推动、普及了我国水彩艺术教育的发展。

  新时期我国高校水彩艺术教育的师资建设

  新时期我国高校水彩艺术教育的师资特点:

  1.师资力量分布不均,在质与量上存在较大的差异。造成这种现象主要原因是各地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不同。其中沿海地区与大城市的高等美术院校师资力量雄厚,中西部地区较薄弱。另外我国不少高校担任水彩课程的教师是自学成才,不可避免地对高校的水彩教学质量有一定的影响。当前水彩艺术教育较繁荣的有广东三角洲(广州、汕头、深圳)、江浙地区(杭州、南京、苏州)、山东半岛(青岛、济南)、两湖地区(武汉、长沙)、东北地区(吉林、长春、哈尔滨)、北京、上海、重庆、天津等地。相比之下,由于经济落后,信息闭塞,我国中西部地区的水彩画家缺少文化交流,观念落后,影响了当地水彩艺术教育的发展,高校水彩教学师资相对就比较薄弱。但总的说来,中西部地区水彩艺术教育的发展处在上升阶段,虽然缺乏水彩专业教师是内地、中西部高校的普遍状况,但这种状况正随着当前我国水彩艺术硕士教育与招生人数的增加而将逐渐改观。

  2.师资的流动性频繁,趋向于向经济发达的省市流动集中。一些中青年水彩画家凭借自己的艺术影响与专业能力,开始在经济、文化发达的外省市从事水彩艺术教育或相关的'职业。促成这种人才交流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当前我国人才制度的开放搞活,但更直接的原因是与新时期我国高校逐渐加强对水彩艺术教育的重视分不开的。

  3.各地师资水平的优劣主要取决于教师的绘画水平与业务成就,其教学水平的高下也反映在教师个人,以及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省市级水彩画展所取得的成绩上,各地的学术带头人是学校水彩教学的宣传与保证。

  新时期我国高校的水彩画教学特点

  新时期我国各地高校水彩教学在绘画风格上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各具千秋。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水彩画比较重视技法学习,师承影响比较明显,不同时代、不同教师教授出来的学生绘画风格大不一样。如广东的画风粗犷,江浙一带善于用水,湖北的偏重形式感,东北的比较朴实细致,山东的则画风细腻、扎实、精美……

  以广州美院为例,广州美院水彩画教学受到王肇民的影响比较明显,画风粗犷、有力。在八、九十年代王肇民、胡巨湛、陈秀莪、宣承榜、吴正斌等执教下的学生绘画风格比较传统,而新时期在龙虎、刘凯等人执教下的学生绘画风格就比较前卫,技法、风格多样化,时代感强。再如江、浙、上海地区,因为有李剑晨、李泳森、张充仁和潘思同等老一辈著名水彩画家的带动和影响,才相继涌现出像张英洪、潘长臻等中年画家以及王云鹤、刘亚萍、蒋跃、周刚和林绍灵等后起之秀,形成了江南水彩画群体和水色淋漓的艺术风格……

  虽然我国各地高校水彩教学在绘画风格有所不同,但对水彩画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与传授还是一致的,只是在创作训练以及难度较高的课程上才区别明显。在新时期,一些水彩教学力量雄厚的院校已经不再满足于原先所取得的教学成就、教学经验,开始紧随时代,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在进行水彩画基本写实技能学习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美展活动,提高教学效果与学校知名度。在教学方法与教学观念上提出新的目标,鼓励推出自己的教学品牌。

  结语

  要普及水彩艺术,我们应该认识到新时期我国高校水彩艺术教育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当代水彩艺术的繁荣,也取决于当前我国的现行文艺政策、教育政策、人事政策。加强高校水彩艺术教育的办学质量是新时期水彩艺术繁荣的保证,提高水彩艺术教育质量与促进水彩艺术创作繁荣是相辅相成的,互为促进,互为保证。同时,高校水彩教育的普及与提高,也是中小学水彩艺术教育的保证。高校水彩教育的发展除了要从水彩教学着手外,还要依靠各级美协组织和各地水彩画会的努力,积极承办各种水彩画展,促进学术交流,培养学术带头人,带动本地区水彩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

  探讨我国高校艺术教育政策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论文 篇10

  艺术教育是高校美育的核心内容, 它通过具体的艺、术作品使欣赏者领悟艺术的魅力, 并以其独特的功能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对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启迪智慧,培养感性与理性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等非智力因素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也从另一个层面实现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由于我国的艺术教育起步比较晚, 对于艺术教育的、理解也存在不足的现象, 这就要求艺术教育工作者应进、行积极探索,创新。完善对大学生进行艺术教育的培养模式,从而增强他们的艺术素养,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实施。

  一、改善艺术教育课程教学模式

  艺术作为人文思想层面的精神上层建筑与自然科学、技术层面的学科有显著的不同,直接受人的文化修养精神素质文化背景。兴趣爱好的深刻影响,并对上述世界、观和方法论产生反作用,同时艺术本身存在形式多样。内、容繁杂的特点。因此传统的理论科学和社会科学以课堂、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在艺术教育中是极不适应也、极不适合的,也容易造成目前的艺术教育效率低下,学生、缺乏兴趣以及学科边缘化的问题。 艺术具有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因此,普通高校艺术教育课程应结合高校艺术、教育特点,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将理论与艺术实践、活动相结合, 把艺术的学习型课程转变为实践型与赏析、型课程,充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着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艺术实践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1.、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创新

  艺术门类繁多且内容繁杂,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艺术形式层出不穷,人民的艺术文化需求不断提高,、相应的使得艺术教育的内容更加庞大, 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教学投入巨大,因此在有限的教育资源下,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变革和创新以适应文化艺术的发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变革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直接关系到艺术教育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因此,研究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手段是搞好艺、术教育课程教学的关键。

  (1)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特点采用相应的教学手段

  在教学手段方面,应积极迎合时代的发展,提高艺术、教育现代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 促进信息技术和艺术课、程的整合。 充分利用现有的现代化教育技术设施,不断拓、展教师和学生获取艺术及相关信息的能力, 力争能够充、分利用网上及远程艺术教育资源,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利、用教育信息网络,建立艺术教育资源库,通过艺术教育网、站,学习国内先进的艺术教育教学理论。观看优秀艺术教、育家讲授的艺术教育示范课大范围开展网上教研活动,、为艺术教师使用多媒体提供素材, 提供活泼多样的教学、形式,开发教师电子备课平台,帮助教师制作具有特色的、艺术教育电子课件, 大幅度地提升艺术教育课程的教学、水平。

  (2)大力提倡和支持学生的主动艺术实践

  增加学生的艺术实践教学内容和时间, 充分发挥学、生的艺术潜力。提高艺术能力,创造条件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实践。 要求学生们主动动脑。动手,学习分析归纳和创、造,提高已有的艺术技术。艺术潜力,引导学生的艺术自、觉。鼓励学生的艺术创造。

  (3)提高和增强教师的艺术素质和教学能力、广泛的艺术内容。 不同的艺术思想和繁盛的艺术形、式,思维活跃。眼界开阔。涉猎广泛。活泼热情。能力超强。、独立思考的新时代大学生对从事艺术教育的高校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如何让教师提高能力适应新时代、艺术教学的`特征和要求, 是当前提高高校艺术教育水平、的关键问题。 这就要求高校艺术教师,自觉提高自身艺术、素养, 努力学习和跟上新时代艺术乃至社会的发展的脚、步。 要求老师充分理解和汲取青年学生的思想火花,发现、和发挥青年一代的可贵。 可爱之处, 与学生同呼吸共命运,和学生做知心朋友,充分激发和鼓励青年学生的创造、性,宽容和包容各种艺术创造和形式,引导和教育学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营造高校艺术教育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氛围。

  二、构建多元化艺术教育平台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艺术教育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氛围, 在活动的同时也能很好地对学生进行创造意、识。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开发与培育,因此在进行艺术、教育课程的同时,还应积极构建多元化的艺术教育平台,、将课堂艺术教育与课外艺术教育相结合。

  三、创建艺术教育评价体系

  我国高校教学质量和成才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评价制度和评价体系的水平低、下。 我国的教学评价仍然是以应试教育为基础所建立起、来的评价体系和制度,虽然目前我国积极倡导能力教育,、但评价体系的变革仍然任重道远。 目前标准统一又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的科学、合理、灵活的评价制度在我国高校、艺术教育中普遍缺乏。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是否符合普通、高校艺术教育规律,没有统一的标准可依,这在一定程度、上对艺术教育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障碍。 创建科学合理的艺术教育的评价体系有助于保证艺术教育的质量,有利于建立完善自我约束自我的机制,通过以评督教、以、评促学,教学相长,达到提高艺术教育质量的目的。 艺术、教育的评价内容应包括课程教学和艺术能力评价两个部、分,并形成以倡导艺术能力为主的评价体系。

  1.、课程教学的评价

  课程教学是提高学生基础艺术素质的主要手段。 以学生的艺术素养的提高为主要目标, 因此以考核和考试为主要评价方法。 包括学校自我评估和教育督导、基础知、识考试、论文撰写等形式。 要把静态的评价教学结果与动、态的对课程实施过程进行分析评价结合起来, 既要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评价,又对教学决策进行评价,同时应、注重避免学生对艺术考试的恐慌心理, 要通过考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信, 但在整体评价中仅作为基础成、绩计入考核,一般不超过45%。

  2.、艺术能力的评价

  艺术能力指的是学生的艺术创造性和艺术领悟能、力,是学生日后工作中的艺术才能,是学生艺术素质的具、体体现,提高艺术能力是艺术教育的主要目的,因此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 以专家观摩、表演、作品设计、作品编、创、竞赛、作品赏析品鉴等多种灵活的方式,尊重和鼓励、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展示。 该部分在评价体系中应为、主要内容,约占55%。

【探讨我国高校艺术教育政策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论文】相关文章:

探讨高校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06-08

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论文05-06

我国初中教育存在的问题浅析论文05-08

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10-09

我国高校舞蹈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08-15

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精选8篇)09-15

中学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的论文04-27

我国艺术教育问题研究的论文09-19

关于研究生培养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的探讨论文05-06